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波尔布特

张岱临高见闻录(5月4日第966楼更新第117节)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0 2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一十二节  元老的名声问题
对于元老“粗鄙无文”的名声,要是在以前,布特会耐心的跟归化民这样解释——其实首长们全都是读书人,最差都有初中学历,相当于“童生”,能识文断字;大多数首长都有大学学历,相当于“秀才”以上的功名;近三成的首长有硕士、博士学位,相当于“举人”、“进士”。这也不算是胡说,因为旧时空的清末,清政府就规定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赐进士出身”。
不过到了现在,布特已经懒得跟黄熊夫妇解释元老的“学历”问题了,而是直接答应黄熊夫妇的“拜师”要求,让他们在今年9月1日带孩子去海警学校找他,他会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
见布特答应了,黄熊夫妇千恩万谢的送上“束脩”,然后欢天地喜的走了。
布特之所以不再向归化民解释元老的“学历”问题,是因为有太多元老对布特“狗咬吕洞宾”,让布特伤透了心。
一直以来,布特尝试用土著、归化民能够理解的概念,也就是“以儒释教”的路线,帮很多元老“擦屁股”、“挽回名誉”,但很多元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怪布特“妥协”、“投降”。就好像当初崔汉唐道长帮刘翔解决了“闹鬼”问题,很多元老不仅不表扬,反而给崔道长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大肆批判。
他们似乎宁可让土著、归化民误会他们“粗鄙无文”,也不想有“儒”的身份(明代人眼里,世俗知识分子=“儒家”);而且很喜欢让土著、归化民觉得他们“荒淫好色”,尽管不少元老的实际性经验往往与他们的言论截然相反!
至于这样做之后,土著、归化民会如何轻视元老、看轻元老教授的知识、消极对待元老的命令、鄙视元老的生活作风,土著、归化民会如何对他们“敬而远之”、当色狼堤防,他们就无所谓了。反正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死宅”,根本听不到土著、归化民对他们的“非议”;女人问题则由萧主任的办公厅帮忙解决甚至“推屁股”,不耽误他们躺平享受。
即使发生了多次“酱油元老”被其他元老身边的归化民轻视、怠慢的情况,他们也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变归化民的思想、三观,如何改善自身形象,只会找那些归化民的元老“主子”批判、撒气,怪当事元老没管好手下。
此外,布特也逐渐发觉,自己适当“沉默”,其实对自己个人也有很多好处。
首先,自己“儒学大师”的人设已经传播出去了,在其他元老的名声“摆烂”之后,自己能赢得土著、归化民更多尊敬和追随。起码教育培训、卖书、卖字画之类的文化产业生意很好做,自己可谓名利双收,获得了大量的金钱和粉丝。
其次,当其他元老以当“色狼”为荣的时候,布特的“假正经”反而容易赢得不少土著、归化民少女及其父兄的安心甚至青睐。
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于不熟悉的人,大多数人依然还是习惯先看对方的外貌、学历、职业、名气、气质、言行作风,再决定如何对待对方。
不管是找工作、拉投资还是相亲,一张异常俊美或异常吓人的脸,唬人的学历与职业经历,良好的名声或邪恶的名声,与众不同气质与适当的社交技巧,总能吸引来无数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布特各方面的条件,除了脸长得太普通了也没办法改善(元老中似乎没有靠谱的整容医师),其他方面目前已经设法经营到了极致——已经有了“大儒”的名声;“水师副将”也算是“高官”;气质和言行作风方面,有那些或“粗鄙无文”、或“荒淫好色”的元老衬托,很多土著、归化民看布特也比较顺眼。
即使是张岱,在临高跟多位元老有过接触之后,最终还是选择跟布特深交。
当黄熊夫妇走后,张岱好奇的问布特:“布先生刚才提到的海警学校,是大宋的官办学院还是布先生的私人书院?是武学吗?三岁幼儿也可入学?”
听到“海警学校”的名字,张岱就觉得这像是“官办武学”,但看黄熊一身“武官”的穿着打扮,想进“官办武学”应该不用上门求布特,除非这海警学校是布特私人办的,同时他也好奇大宋这边三岁就能入读武校?
布特告诉张岱,海警学校是“大宋的官办武学”,但自己没想过让黄熊夫妇的儿子马上入读海警学校,只不过自己是海警学校的常务副校长,9月1日那天会去海警学校主持开学仪式,顺便带那些想让儿子拜他为师的家长去海警学校隔壁他办的“私人书院”办理入学手续。
黄熊夫妇并非是最早想让儿子拜布特为师的归化民,之前就有一些归化民想让自己的儿子拜到布特门下,布特的统一回复都是让他们带儿子在每年的9月1日去海警学校找他,然而带他们去海警学校隔壁自己办的私立学校入学。
布特的私立学校可以说是他办干部培训班的副产物,最早是他在干部培训班的一部分旧文人学生,希望布特也收他们的儿子为徒。本着赚钱加“移风易俗”的目的,布特就先开办了私立小学。他自己是没空经常去上课的,就把绝大多数课程外包给了有空闲时间、能教书的归化民干部与归化民教师,课程与芳草地差不多。
芳草地那边肯承认私立小学的学历当然最好,不承认也没关系,他可以直接让学生参加文凭考试取得相应的甲等文凭或乙等文凭,甚至直接参加公务员考试。
将来的就业,至少在30年内也不用担心,元老对这些学生的信任就算比不上芳草地学生,也秒杀其他归化民,毕竟跟芳草地的教育基本相同。实在不行,他这边也有不少资源可以安排学生就业。
布特打算等时机成熟,就跟教育口谈谈私立学校的“收编”问题。
当然,课程可以外包,但学校毕竟挂着布特的名,他也不能啥都不干,除了极少数他亲自上课的“讲座”,每年私立学校的开学仪式兼“拜师”仪式,他还是得出面的。
布特这种招收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原本是不收归化民子女的,毕竟跟芳草地抢生源容易引发其他元老的猜忌,主要针对有点钱但又不愿意让儿子入读芳草地的土著家庭,主要竞争对手是传统的土著书院,算是布特尝试移风易俗的一部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归化民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入读布特的私立小学,布特在劝说他们去芳草地报名无效后,也收了下来。
这次黄熊夫妇上门,跟以前上门的归化民相比,有两点不同。
第一,黄熊夫妇的儿子比其他上门的归化民儿子都要年幼,才3岁,根本没到读小学的年纪。于是除了已有的私立小学,布特考虑再办一所私立幼儿园,专收6岁以下的幼童进行“幼儿教育”。师资方面,先让杨映雪顶上,作为“儒家贫女子”、“寒儒女”,给孩子“开蒙”,教点最基础的认字和算术应该是没问题的。
第二,布特终于彻底搞明白了为何有些归化民宁可多花钱送孩子进他的私立小学,也不愿意让孩子入读芳草地。以前那些上门的归化民,大多跟黄熊一样,只会用“布先生才高八斗”之类理由进行解释,布特还以为他们单纯只是被他“大儒”的名声给唬住了。今天晚上王保儿口无遮拦的那通话,终于让布特明白,这里面还有其他元老对自己名声“摆烂”的原因。
简而言之,不是布特“大儒”的人设有多成功,而是其他元老“粗鄙无文”加“色狼”的人设把孩子家长吓坏了——不仅可能耽误学业,还可能连菊花都保不住。毕竟明朝是一个“男孩子也不安全”的时代,谁知道芳草地里的“澳洲先生”有没有“士大夫雅趣”?(注1)
尤其雪上加霜的是,某位小元老受几个白人元老的影响,不顾中国的社会实际,明朝的历史实际,多次公开鼓吹搞LGBT运动。这类言论以讹传讹之后,很容易让土著与归化民误会他有那种癖好,芳草地的很多师生有那种癖好……
正当布特正在考虑如何打造与芳草地教育一体化的私立教育体系,又如何面对其他元老可能对他“广受门生”的猜忌时,张岱则开始对海警学校的“大宋官办武学”发生了兴趣,要求布特带他参观,布特答应了。

注1:详情参阅《明清之际西方人的另类中国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男同性恋》《外国人评价明朝:同性恋盛行到处都是鸡奸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32

回帖

1559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9
发表于 2022-10-11 2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还挺佩服布特的毅力的,这部同人写了四五年了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29

回帖

946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946
发表于 2022-10-12 13: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智少年白某人 发表于 2022-10-12 12:53
说句不好听的话,写的越来越无聊了,资料越来越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越来越多,人的形象越来越脸谱化和生硬, ...

注释比正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61

回帖

17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22-10-12 23: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辛苦!坚持到现在还能继续更,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9: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一十三节  “武校”见闻
第二天,张岱跟随布特来到海警学校参观。
进校门之后,布特没空带张岱逛校园,直接去教室给学生上课,让张岱当“旁听生”。
布特之所以每三天才去高山岭山脚下的院子里上一次课,是因为他还有海岸警备队的政务要忙,有海警学校的学生要教。
在临高期间,布特也是每三天在海警学校上一次课,上课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法律、行政管理、船舶驾驶、轮机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目前归化民教师大多教不了,布特不得不亲自上课。除了布特,高晓松等海岸警备队、海军的相关元老有时也会过来上课。
当然,语文识字、数学算术、军训等基础课程,目前已经大多交由归化民教师和归化民教官负责了。
一些出身疍民或其他底层百姓家庭、20岁以下、聪明伶俐的海警或伏波军、国民军的年轻士兵,会在这里上布特的“干部培训班”课程,为通过“提干”考试而努力。
学习这种事,论效率是成年人不如青少年,“在职”学习、“上夜校”不如“全日制”脱产学习。所以在布特看来,除了芳草地里的孩子,这些年纪不大、处于部队的“脱产”环境、多数没有“家累”的年轻军警,是唯一能跟旧文人大规模竞争公务员岗位的“黔首阶层”了。
目前在这些“战士学生”中,布特最喜欢一个叫高宝玉的伏波军士兵。他是山东黄县人,1615年生,9岁当童工,15岁学木匠,1632年在山东参加伏波军,1633年来到临高参加了扫盲学习。目前不过21岁,已经写了一篇几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表述了他的苦难童年和篡明的黑暗统治,被布特发现后设法印刷出版,作为政治教材推广。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讲“大道理”的政治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数人的政治思想与三观主要是通过接触通俗文学故事塑造的。连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思维模式,也主要是以通俗文学作品作为媒介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甚至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作品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累进”铸造而成。例如,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三国”历史,主要来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非正史《三国志》,大多数中国人也是通过《三国演义》之类的古典文学作品,去了解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道德观、“正统”的政治概念以及“美人计”、“反间计”等等做事的“谋略”。
所以,通过“讲故事”的模式推广元老院所要推广的政治理念、工作作风、生活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这也是为何布特一直向自己的学生与张岱推荐《孔子传》《五学演义》等文学小说的原因,哪怕是“语录”性质的《抡语》也掺杂了不少小故事,《新生活》杂志中也有“小说连载”和“广告软文”性质的各种“小故事”。
当然,高宝玉写的自传体小说,是经过布特润笔、校对过的。因为高玉宝毕竟是文盲出身,虽然经过检疫营的扫盲,依然识字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玉宝在写小说时,凡是有不会写的,就用画图来代替,或者写错别字。比如杀人,高玉宝就画一个人头,再在脖子上画一把刀;“毛毛虫”代表“从”,心形图代表“心”,“眼睛图案代表“眼”,“梨”的图案代表“里”,“咬”是“要”的谐音,“鱼”是“入”的谐音,钟声“当”表示“党”……
为此,布特不得不花费不少精力,通过跟高宝玉交流,将高宝玉的这些“象形文字”设法“转译”成正式的简体字。
说起来,很多元老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经过短期“扫盲”,底层群众很快能变成文化水平不亚于旧文人的现代人,从而取代旧文人的生态位。
但实际上,如果不是经常接触文字,大部分经过短期“扫盲”的成年人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忘记自己学过的大部分文字,重新变成文盲。哪怕在现代,那些经常在电脑、手机上接触汉字但只会打字不用笔写字的现代大学生,等到要用笔写字时,也常会“提笔忘字”。
因此,大部分归化民,那些经过“短期扫盲”后因为种种原因很少读书(有的是没空看书,有的是没兴趣看书)、写字的归化民,除了“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等在日常中经常接触到的汉字外,其他字就慢慢忘了。不像那些旧文人,不仅从小学习文化,并且为了科举“备考”不间断“读书”、“写字”,或者放弃科考后从事教师、师爷、账房、代写信等文字工作,根本不可能“返盲”。
只有少部分热爱读书、甚至像高宝玉这样热爱写字、写小说的归化民,保持了“认字”状态。实际上布特办《新生活》这种“休闲”杂志,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这些“有钱有闲”、对“读书”有一定兴趣的归化民保持“认字”状态。毕竟,大部分人喜欢看的,还是偏向于“休闲类”的读物,而非《临高时报》这种一般只有元老才能看懂的“严肃”读物。
但这些文盲出身、错过了“学习黄金期”(注1)、成年后再扫盲的“识字”归化民,其文化水平跟旧文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迄今为止,布特在高山岭下面的院子里教了上千名旧文人学生,在海南岛的粟泉书院、广州的万木草堂等地也累计培训了近两千名旧文人。这3000多名旧文人学生,大多数都考取了甲等文凭,考取了公务员的比例超过一半。而扫盲班出身的成年归化民,大部分考取的是丙等文凭,考取了甲等文凭和乙等文凭的是少数。即使是经过布特筛选、在“干部培训班”亲自培训过的近千名“年轻战士学生”中,考取“干部”编制的比例也不到一半。
今后,出身“黔首阶层”的学生,只能通过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芳草地“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在干部比例上慢慢超越旧文人。
预计在20年后,甚至30年后,芳草地毕业生会成为澳宋干部的第一大来源,聪明、爱学习的青少年士兵会成为澳宋干部的第二大来源,而旧文人则退居第三,慢慢边缘化直至因为“老死”而消失。
不过,今天布特上的是轮机技术课程,使用图片和轮机实物教学,对认字要求不高。看着布特在课堂上拆装轮机,张岱突然发现,原来布特还是一位懂“机关术”的“能工巧匠”……
轮机课上完,布特又去另一个教室上政治方面的课程。这次的课程,有一部分内容张岱已经听过了,顿时感觉有点索然无味,居然在课堂上打瞌睡了。
于是布特告诉张岱,有兴趣就继续跟着“旁听”,没兴趣就自己“参观”校园。
张岱告一声罪,带着书童迷烟离开了教室,走进校园慢慢逛。时而低头观赏着校园里他没见过的“奇花异草”,思索着要不要买一些回去种植到自家花园里;时而仰头观察着高大的教学楼,考虑要不要聘请“澳洲工匠”在浙江老家也建设这样一栋气派的大楼;时而浏览校园布告栏里张贴的各种信息,粗略了解海警学校与澳宋政权的各种信息……
不过海警学校既然是张岱心目中的澳宋“武校”,张岱最感兴趣的还是军事课程与军训。然而张岱转了好几个教室,不是在教语文、数学等普通文化课,就是在讲解关于航海的地理知识与自然常识,或者是在讲解关于澳宋海警体系与澳宋政治体系的“政治基础知识”,就是没有讲“兵法”的。这让张岱感到有点疑惑,感觉这里的教学内容似乎跟芳草地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平均年龄大概比芳草地学生差不多大了10岁。
实际上,海警学校不是没有军事理论课,而是这种课程一般是在由元老亲自上课的“干部培训班”里教。刚好今天元老的课程里没安排这类课,所以张岱没见到。
等走到了距离教学大楼有一定距离的操场上,张岱总算是领略到了一点“武校”的气氛。这里有排成“军阵”的海警在走队列,有归化民教官在现场教枪炮的使用与保养,还有模拟射击和投掷手榴弹的训练。
正当张岱在操场边看边走的时候,一个有着发髻的土著突然跪倒在张岱面前,用广府口音的粤语哭喊道:“布先生,梁家冤枉啊,请布先生为梁家伸冤……”
张岱被这突然冒出来的跪拜者吓了一跳,还未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一个短发“假髡”就跑过来拉起那个土著,说道:“梁三兄弟,弄错了,弄错了,这位不是布先生,你跟我继续往里走!”……
然后他就拖着“梁三”往教学大楼那边走,一边走一边对梁三道:“放心吧,布先生是好人,一定帮你主持公道。”
而张岱也被这“拦人喊冤”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八卦的好奇之心,跟在后面等着看热闹。

注1:根据有关教育学理论,两三岁之间是孩子记忆力爆发的黄金阶段,3-6岁是孩子识字黄金期,小学三年级是孩子语文学习能力大爆发的黄金期,初二这一年是理性的逻辑思维成长最迅速的黄金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8

回帖

1135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35
QQ
发表于 2022-11-9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高玉宝”还是“高宝玉”呢?

另外我提一下我的见解——现代人揸笔忘字其实与拼音输入法的大量应用脱不了关系,如果平时习惯用手写输入法或笔画输入法的同学一般不会出现或少出现揸笔忘字这种事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61

回帖

17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22-11-9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作者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10: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珠江蝶王 发表于 2022-11-9 20:59
到底是“高玉宝”还是“高宝玉”呢?

另外我提一下我的见解——现代人揸笔忘字其实与拼音输入法的大量应用 ...

人物原型是“高玉宝”,我写的时候想不出好的新名字,就把后两字颠倒一下改为“高宝玉”。
现代人日常生活好歹还经常用到拼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笔画输入法用于手机通讯交流,古代人是有手机还是经常写信?他们能有多少机会写字?大多数人估计除了偶尔签名,平时压根就不会碰笔,所以“返盲”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经常读书看报,估计还能维持“能看不能写”的识字状态,但要是经常996忙到没工夫接触大量文字信息(像高宝玉那样写小说或从事文字工作的除外),例如农民和工厂流水线普工,估计除了自己的名字和“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种经常看到的工厂宣传语,其他文字基本都忘光了。
而且当初元老院的“扫盲”水平也不高,认识200个字就发“丙类文凭”,大部分归化民巅峰状态也就是认识200个字的水平,就算扫盲时认识的字一个没忘,也是半文盲。
看看人物原型“高玉宝”,当年TG的“扫盲”应该不止认200个字,高玉宝还喜欢写小说,结果“扫盲”后那份《入党申请书》写成了啥德行?高玉宝也是持续学习很多年后,付出了比正规青少年学历教育更多的学习时间,才逐渐成长为真正的作家。
问题是普通人没那时间,很多底层工农流行“读书无用论”,不仅自己不喜欢学习,还经常阻止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去读书(子女读书耽误他们剥削子女的劳动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8

积分

土著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10 16: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
以儒释道就像用中文翻译外文一样,如果中文语境中有类似的词语,那当然是类比一下最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回帖

398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98
发表于 2022-11-13 07:4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住,攒够10章沐浴焚香一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36

积分

土著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3-2-2 18: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22-10-10 21:45
第一百一十二节  元老的名声问题对于元老“粗鄙无文”的名声,要是在以前,布特会耐心的跟归化民这样解释— ...

进士每隔三年才一百多个  这稀缺度怎么可能和烂大街的博士比  现在的硕士和清朝硕士也完全不可比

秀才已经相当于985大学生了  毕竟很多垫底的985一般过了一本线就够了  像我们学校每年90%的人高考分600分以上,几乎人人985 ,难度太低了,古代很多人是一辈子考不上秀才的

举人已经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在本县可以算个人物了  这岂是普通硕士乃至博士可以比的

举人相当于现在大学教授,或者清华北大个别热门专业的博士。举人资历老的话也有机会当个小官,类似现在某些大学教授出去挂职副县长,清华某些优秀博士毕业生走选调路线一出来就给副县长。普通学生没法比

进士相当于中科院院士了,至少也是有资格参加院士评选这个档次的人物,比一般的大学教授又牛逼了一个档次,更不是在读硕士博士比得了的。

院士享受副省级待遇,现在一个省里面享受副省级待遇的官员接近一百人,加上在省里工作的院士,加上退休的副省级,和影响力高于虚职副省级的实权正厅级,总共好几百人,构成这个省的上层精英集团。古代一个省里面,活着的进士出身的人大约也就几百人(可能明朝南直隶特例哦除外),规模差不多,影响力相仿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PaxCinica 发表于 2023-2-2 18:45
进士每隔三年才一百多个  这稀缺度怎么可能和烂大街的博士比  现在的硕士和清朝硕士也完全不可比

秀才已 ...

你是不是忘了500废穿越到了17世纪而不是21世纪?
这件事的关键不是学历的“稀缺性”,而是在土著、归化民面前500废必须有个说得过去的“功名”好装逼。
在学识方面,你真觉得500废不如古代的进士、举人?
你真觉得500废自称“匠户”能赢得归化民的尊敬?
不要像某位欧洲女贵族,因为被后妈逼着干了点家务活,就成了底层穷女孩的代表——灰姑娘!
也不要像蒙古帝国的高层郭靖,因为没有像杨康那样摆出“小王爷”的贵族范,就被小仙女们认作是屌丝、普信男、配不上黄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3-2-2 19:40 编辑

第一百一十四节 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

在一间教室的窗外,梁三在归化民警察刘醒的指点下,“认识”了传说中“门生故吏遍布大宋朝野”、在归化民干部中颇有威望的“大儒布特”。
布特的形象,与梁山的预想相差很大。
在梁三的心目中,布特应该是一个身穿儒服的“长衫”人物,这也就是为何他刚才会把张岱误认是布特(整个校园目前也就张岱一个人身传儒服),结果“大儒”布特居然身穿“短衣”款式的“水师号衣”(海警制服)。要不是刘醒的指点,他还以为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水师小头目”。
好在此时布特正在讲政治课,各种“天下为公”、“某某革命”、“某某维新”的大道理一套套的说,让梁三终于有了点“这确实是个读书人”的感觉。要是此时布特在讲轮机课,搞不好梁三会认为刘醒在故意耍他,带他来旁观“匠师授徒”。
毕竟,梁三跟警察刘醒其实并不熟,今天刚认识而已。虽然之前刘醒在听他诉说了“冤情”之后对梁家的遭遇“深表同情”,但谁知道这个警察会不会因为惧怕“大宋豪门巨室”的权势而故意敷衍他甚至害他。
虽然他要控告的钱朵朵、王慕清只是“小官吏”,但听闻她们两人的父亲是“大宋部堂”、“权倾朝野”,因此两个“黄毛丫头”能以女身为官,一般的大宋官吏根本不敢管她们,想要扳倒她们只能去“告御壮”。
虽然来临高“告御状”的这条路也是充满风险,九成九根本没用,搞不好还会把小命丢在临高,但梁三等残余的梁氏族人已经没有其他“非暴力”道路可走了。现在他们是一没钱、二没工作,已经到了快饿死的边缘,“告御状”要是没个过得去的结果,自己和其他梁氏族人就只能考虑参加北帝会、红字会、黄土门等会道门组织“拼死一搏”了,或者去外地当“流民”甚至“流寇”。
这次“告御状”,可以说是残存的梁氏族人对“和平解决”生计的最后努力了。
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梁三来临高后刚开始打听“告御状”的途径,就有人指点他“有困难找警察”,而接待他的警察刘醒也非常热情向他推荐了“热心助人”的“大儒布特”,表示有了布特的帮助,为梁家翻案的希望就有了,一切顺利得让梁三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希望刘醒兄弟真是好人,布先生真是有能耐的大好人,这以一切不是啥陷阱”,最后梁三心中如此想到。
当梁三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布特之时,刘醒也怀着忐忑心情看着梁三。
所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京城”。临高的“首长”太多,导致刘醒在平时办案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得罪了哪路神仙,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听闻有人来临高“告御状”,刘醒本来想听一下案情后带他去法院“递状纸”或者当“刁民”打发走。谁知听下来,这件事好像梁家确实是受了很大委屈,梁三不像“刁民”,自己应该帮梁家伸冤;但偏偏这件事还涉及到“少首长”,不敢直接接下此案。
“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这句口号听着好像没毛病,当初布特对刘醒讲课时也总是强调“元老院与人民的利益是一体的”,但是当“元老”和“人民”真的起冲突时,刘醒这种基层公务员就感到有点抓瞎了。
最后,梁三想起了当初的“恩师”布特,以及布特“有困难找我”的承诺,就把梁三带了过来。之后,对梁三是帮助还是驱逐甚至“乃伊做特”,就看布特的态度了,自己跟着照办就行了,希望这件案子给他带来的是功劳而非罪责。
等到布特上完政治课,梁三立马跪在了将要走出教室门的布特身前,当着布特,以及张岱和一大群学生的面,哭诉伸冤。
大致的意思是,大宋官府任命的广东南海县驻佛山镇的“巡检”钱朵朵(佛山经济开发区公安科长)、“户房书吏”王慕靑(佛山经济开发区财税科长),因为觊觎梁家产业,借口梁家行“私刑”,带兵闯进梁家祠堂对梁家族人大行屠戮、草菅人命,并以“罚款”为由抄没梁家的大部分产业,希望布先生能为其“代写状纸告御状”,为梁家的“伸冤”……(注1)


看着跪着哭诉的梁三,以及站在一旁为梁三说情帮腔的刘醒,布特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到我的办公室说吧,别一直跪着。”
于是,一行人跟着布特走向海警学校的校长室,跟着的人除了梁三、刘醒,还有张岱和不少好奇的海警学生。
毕竟,围观、八卦一下“民间冤情”,是自古以来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哪怕到了21世纪,依然有很多人在互联网上乐此不疲。
在见到梁三的那刻,一直到走进校长室坐下,布特想了很多。
佛山梁家的事,布特其实早就通过元老群体内部的渠道知道了不少内情。
这件事可以说是让布特彻底看清楚了很多元老在宗族问题和基层治理方面的眼高手低、叶公好龙——很多元老眼光高、看不起宗族,但真的没了宗族,让他们去直接管理社会基层,他们又干不好,也不愿意干。
首先,元老们批判宗族掌控基层权力,想要从宗族手里夺回基层的管理权。但是当宗族真的放弃基层权力、让佛山的法院全面接管“民间纠纷”后,又吐槽“全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严重干扰了法院的日常工作秩序,大约是有点示威的意思”。最后的结果是“实际还是让宗族继续把持下面的事务管理了”。


其次,他们批判宗族放高利贷。但是当残余的梁氏族人想要靠借钱恢复生产生活时,他们又拒绝贷款!
他们批判宗族拦着族人外出工作,不让族人进工厂打工。但是当梁三等残余的梁氏族人打算进元老院的工厂打工时,又因为“通不过政审”不能进厂。
这算什么?看梁家族人借高利贷经营手工业作坊太辛苦,所以干脆让他们既借不到钱又不能进工厂打工,逼他们去饿死?
很显然,很多元老只是唱高调说“不要中间商直管基层”,却不知道怎么管基层也没想过自己真的去做基层工作。很多元老只想从基层剥削利益,根本没想过如何尽统治基层的义务,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有效、持久得从基层剥削利益。
同时这件事也让布特看出,策划此事的元老对社会基层工作根本毫无概念,完全是外行。
基层工作本来就充满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且事关贷款经商、进厂打工之类的基层百姓生计。这些“小事”不去管,基层百姓的生计不去管,还干啥基层工作?就算元老不用亲自去做基层工作,基层工作的基本思路也必须由元老院这种最高权力机关定下。(注2)
虽然策划此事的元老写报告时,努力“表功”,努力想证明进攻梁家祠堂是有意义的。但在布特看来,整件事除了得到一部分梁家的财产,几乎啥好处都没捞到,还平白制造了一堆潜在的仇敌与社会不稳定因素。(注3)
现在,不稳定因素之一的梁三,因为生计问题就跑来临高“告御状”了,自己还得想办法帮那些元老擦屁股。
进入办公室坐定后,布特摆出一副自己以往最厌恶的官僚面孔,对梁三说道:“你所说的冤情,我其实早已看过大宋朝廷的邸报。钱、王两位少首长闯入梁家祠堂时,固然有点失礼,但你们梁家族人持械围攻大宋朝廷命官,又该当何罪?你们这是谋逆,按篡明惯例,是要抄家诛九族滴!”
原本布特考虑跟梁三谈谈小元老对他的“相救之恩”,让梁三“感恩”,但稍微思考一下后很快就放弃了。一来,小元老到场时针对梁三的肉刑已经执行完了,“私刑”问题上小元老完全无恩于梁三;二来经过小元老的这次干涉,梁三虽然不用烦恼债务问题了,但也被“大宋官府”从各方面断了生计,生活更悲惨了。一加一减算起来,经济上小元老对梁三不仅无恩反而有仇,还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种深仇大恨。三来梁三本身也是梁氏宗族的一员,对梁氏宗族的打击本身也让梁三跟着“一损俱损”了,这也是为何梁三会来临高告御状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解决梁三的“冤屈”心态,只能从梁家那边挑错,而且是必须让梁三感激“不杀之恩”的那种“大错”。以土著的三观,这种“大错”最好的莫过于“谋逆”。
梁三听后先是一愣,随后又哭诉道:“先生明鉴,实在是那两位大宋女将欺人太甚,族长才不得已聚众围住她们,想为梁家讨个公道。谁知那两位女将不讲道理,直接开铳杀人……”
梁家“谋逆”的帽子,最早在事发时林铭就对梁家人说过了。这顶帽子压下来,深受“封建礼教”影响、没有“造反有理”概念的梁家族人其实也是有点心虚的,所以事发后剩下的梁家族人暂时也算“情绪稳定”。
但事后元老院在佛山的有关部门又对梁家族人做出种种经济上的限制,导致梁家族人的生活陷入绝境,这下梁家族人就没办法继续淡定了。
梁家族人商量之下,发现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参加反动门道会的造反,要么“告御状”翻案。不到万不得已, “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梁家族人实在不想走“谋逆”的道路。而要翻案,可行的理由就是“官员谋财害命”、“官逼民反”。
所以,梁三将“伸冤”的重点,放在了佛山的“大宋官府”事前如何对梁家进行的种种刁难以及事后又从梁家夺走了大量家产这两件事上。最后还暗示,如果布特帮梁家恢复家业,梁家对布特“必有厚报”。
布特说道:“钱、王两位少首长,甚至元老院所有首长的家里,都是大富之家,她们何苦贪图你梁家的那点产业?而且据我所知,梁家抄没的家产,也无一分一毫被钱、王两位少首长的家里拿走,而是全部没入官府。你说的那些,实在难以让天下人信服啊!……”
话说到这里,布特也想到了,梁家目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生计问题。不解决梁家族人的生计问题,梁家族人就是定时炸弹。解决了梁家族人的生计问题,他们虽然未必会感谢元老院,但起码参加造反的激情应该就淡下去了。运气好,他们还会把布特当“再生父母”,增加一分自己在民间的基本盘势力!
于是,布特又说道:“不过我也知道,目前梁家族人确实生活上有些艰辛,如果愿意投靠我,我可以帮忙‘恩养’剩下的梁氏族人。”
听布特如此说,梁三心中有点忐忑,一时不知如何抉择。听布特的口气,是不想帮梁家翻案了,但布特“恩养”梁家人的承诺,又实际解决了目前梁家人的主要困境。梁三不知自己是应该马上答应下来并感激布特,还是为了梁家的尊严,再试探一下布特的底线,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
布特见梁三犹豫,继续说道:“听我说,这回的事最错的就是那些已经伏法的梁家族老与族长,梁家的列祖列宗绝不希望像你这样的梁家族人如此受苦,是那些梁家的族老与族长,没能照顾好梁家人,愧对梁家的列祖列宗!我相信,梁家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绝不想看你又是挨打又是被夺走炉房,更不希望看见梁家因为对抗官府而被抄家灭族!”
此话一出,梁三又楞了。他对打他的族长并非毫无怨气,却又一直想不到怪罪族长的理由,没想过还能从这个角度谴责梁家的族长。梁三之前也一直不敢想象梁家祖宗的在天之灵会如何看待他这个为梁家引来祸患的不孝子孙,却没想过为了梁家的尊严而“对抗官府”的族长,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让梁家的列祖列宗高兴。
现在听布特这样讲,梁三一定程度上放下了“为梁家讨回公道”的执着,心理上有了放弃翻案的台阶可下。关键是,回去后梁三也有了说服其他梁家族人放弃翻案并且不造反的理由。
不过,梁三对布特“投靠”、“恩养”之类的说辞,依然有点误会与不解。作为“大族”子弟,梁三还没有“欲当奴才而不可得”的扭曲心理,因此问布特道:“先生刚才说,愿意接纳梁家的投靠并恩养梁家人,却不知是先生要如何恩养梁家人?是否要梁家人入布府为奴?”
布特道:“非也,大宋早已废奴,我也没想过让梁家人去我府上为奴。不过我在外面还是有不少产业的,可以安排梁家人去我的那些产业做工。你如果要做买卖,我也可以考虑借点钱给你,不收利息。”
梁三听后大喜过望,马上给布特磕了几个响头,并祝布特“公侯万代”。布特也非常虚伪的把梁三扶起来,说了“我们大宋不兴这套”之类的元老常用台词!

注1:详情参阅临高同人《初号班的社会实践课题》
注2:详情参阅《番外17:关于基层工作的一些感想》
注3:详情参阅《番外18:冯诺的政治幻想与现实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3-2-2 19:40 编辑

番外17:关于基层工作的一些感想

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基层管理的主要内容
这次的小说更新中,我指出“策划此事的元老”,也就是《初号班的社会实践课题》的作者——冯诺元老(adol),对社会基层工作根本毫无概念,完全是外行。因为基层工作本来就充满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且事关基层百姓生计。这些“小事”不去管,基层百姓的生计不去管,还干啥基层工作?
可能在冯诺的眼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没有上法庭的必要,但事实上“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全部上法庭其实也是可行的。
不知道看我文章的读者,有多少人看过香港TVB拍摄的《老婆大人》?
对我来说,《老婆大人》这部“职业剧”、“普法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让我了解了一些关于香港司法体制的皮毛。
在《老婆大人》里,香港可是连“随地吐痰”、“在公园里拍棉被”、“农村老人打麻将”、“交通违章”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得上法庭,由法官宣判罚款、警告之类的惩处。但香港法庭也正是靠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案件,与很多香港市民有了“互动”,从而在香港市民心中建立了存在感和“司法独立”的威望。
在中国大陆,这些事虽然不用上法庭,也是基层派出所、村两委、社区居委等基层的主要工作之一,否则以啥为抓手“管理”基层、“紧密联系群众”?
一个政治组织想要在普罗百姓心目中竖立权威,还真有管“鸡毛蒜皮小事”的必要。因为一个正常的社会,99%的人在99%的情况下只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管理组织产生来往,不管这些“小事”,管理部门在群众心中就没有存在感。而政治上有一个规律是,群众求助你的事越多,你能帮群众解决的事越多,你的权力与资源就越多。
实际上,宗族势力也是靠解决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确立了在基层的威望。
当然,基层工作要恩威并施,除了利用“处罚”与“调解”宣示权威,也得有足够的甜头拉拢群众。例如在革命年代,有的人通过给室友洗脚发展革命组织;革命军队“群众路线”的实践方式之一就是帮老乡干挑水、劈柴、打扫房间、修补房屋之类的家务活。到了现代,在一些男性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的村庄,有的基层干部还得给“缺男人”的“留守家庭”种地、干农活;在新疆的维族村庄,基层干部有时还得帮助牧民的牲口配种、看病、干屠宰的活。
当然,基层的干部做基层工作,也不可能啥工作都做、啥工作都经常做。以干部少、群众多的社会现实,就算干部愿意干,也根本忙不过来。像干部下乡种地、进富士康工厂打工这类事,偶尔为之可以,长期干、经常干是行不通的。
因此,合理的基层工作思路之一是,基层工作人员掌握一些大部分群众都不会的技能,帮助群众解决不经常碰到但光靠群众自己一般搞不定、严重依赖专业人士的事务。
以一神教2.0版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例,传教士的主要基层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1、在孩子出生时“洗礼”、取“教名”。
2、主持婚礼。
3、临终关怀并主持葬礼。
4、调解家庭矛盾,为有心理困惑的人开解心结。
5、文化教育。
6、医疗服务。
7、发放免费食物进行社会救济。
……
以上这些工作,在现代中国,由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基层民警、教师、医生等专业人士负责,这些人的工作被统称为“体制内”,在1980年之前全都有“干部”编制。
一神教3.0版除了以上的工作,还增加了以下的工作:
1、帮助牧民的牲口配种、看病、屠宰。没错就是前面新疆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基层干部如果不干,那些牧民就会把基层干部当成“外人”,转而去亲近会干这些活的神职人员。
2、卫生防疫工作,一神教3.0版的很多教规,其实都跟中世纪沙漠绿洲环境下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有关。当然,如果有人不顾环境的变化,强行在其他环境中延续甚至强制推广这些“防疫政策”,就惹人厌了,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
简而言之,群众的生老病死甚至日常的吃喝拉撒,都是基层工作的内容之一。

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是最高领导集团必须定下基调的国本
很多“家长里短”的事,虽然是基层干部在具体处理,政治意义却关乎“国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集团必须重视并定下处理原则的。
我记得在与adol争论“社会改造”问题时,问他打算“如何调解夫妻关系”。adol对此表现得非常轻蔑,似乎觉得那是居委会这种最底层组织才会管的小事,元老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不该去考虑那种“家长里短”。
事实是,夫妻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夫妻关系的变革——由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向平等的合作关系转变。传统社会的妻子身份,可根据出身与嫁妆的多少,分为“股东”(带丰厚嫁妆)、打工人(不带丰厚嫁妆)、奴隶(买来的妻妾女奴)等多个级别;而新社会的夫妻关系,以“平等双股东”为主流。夫妻小家庭,不仅是最基本的“经济生产组织”,也是最基本的“人口生产组织”。男女夫妻关系的和谐和生孩子的事,不是仅仅关乎个人与小家庭的小事,而是牵扯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能否正常运行、整个民族能否长久发展并壮大的国家大事。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各种宗教文化组织,从传统的儒家宗族,一神教的神职人员,到现代社会的党团书记、民政部门,都会干涉、调解家庭关系。以至于曾有中国人奇怪,西方人没有党委书记,夫妻吵架怎么办?西方人曾经奇怪,中国人不去教堂找神父,夫妻吵架怎么办?
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制定的第一步法律是《婚姻法》,并且在建国初期大力清理了“等郎妹”等“封建包办婚姻”。
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在新中国初期的特殊岁月,党和国家对婚姻的基本态度是“劝和不劝离”,努力维护家庭的长久稳定。
……
曾有人感叹:“没有国,哪有家?”其实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家庭,国家也将走向解体。元老院如果不去管“家长里短”的事,放弃维护家庭稳定的“义务”,等于是放弃了起码一半的国家权利。

三、统治阶级的义务与长远利益
关于宗族问题,讨论到后来,我在微信群与临高启明论坛问其他“元老”,没有宗族之后,以下群众福利你打算找谁填补?1、治安问题:打算往农村派多少民兵干部和警察?打算投入多少财政预算?军费和治安费从哪来?
2、婴幼儿扶养问题:打算在农村设立多少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哪来?经费怎么解决?
3、基础教育问题:打算设立多少村小学?师资怎么解决教育经费怎么解决?
4、养老问题:农村孤寡老人谁来照顾?经费问题怎么解决?
5、农村文娱活动怎么搞?谁来组织?经费怎么解决?
6、分猪肉等福利发放,猪肉哪来?谁有技术切割猪肉?谁来主持分配猪肉并且不会被群众咒骂分配不公?
7、部分族长、族老兼职村医,没有族长、族老后,谁来当村医?
……
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元老哑口无言,杜女王则对宗族有这么多社会福利深表怀疑,她对我说得话是:“说的好像传统中国是个乡村普及了免费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养老医疗的高福利社会似的。而实际上很可能你说的这些在旧时宗族那里就是概不负责,或要借高利贷。”

而我对此的回答是:
实际上,传统中国农村如果是宗族统治,并且不太穷,确实是基本普及了免费的“小学”教育、幼儿园、养老、医疗的“高福利”社会,甚至做到了马督工想做但现代中国还没做到的“社会化抚养”(这个我记得微信群里已经讨论过了,“社会化抚养”宗族早就做到了,所以宗族生育率高),最多只是水平不高而已。
宗族与乡绅这么做,并非是“发善心”,而是为了宗族的整体利益与自己的长远利益,尽一个统治者应尽的义务。
首先是“幼儿园”:传统农村家庭女孩不上学,有的是时间带弟弟妹妹、充当“保育员”。如果是以宗族为单位统一利用女孩的“人力资源”,效果更佳。幼儿有人照顾,成人才能安心的为族长干活;幼儿成活率提高了,长远来说才能为族长输送更多的劳动力。
“小学”方面:宗族有“族学”,所有宗族男孩都可以免费入学一段时间,学习不好的话就辍学去干活,学习好的话就继续资助直到考上科举。如果宗族比较富裕,教育经费比较多,甚至会资助村里少数“外姓”的聪明孩子读书。只要资助的孩子足够多,总会有孩子考上科举、当官,然后反过来庇护宗族与族长、乡绅。
“养老”方面:传统农业社会的劳动力年轻时因为透支体力太厉害,一般在45岁时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然后在50岁左右病死,活不了几年,“养老”的压力不大。而且通常由儿子养老,没儿子的情况下宗族才资助。这项福利受益最大的就是族长和族老,传统农业社会就属他们活得时间最长、享受的“养老福利”最多,你说他们会不会支持“养老福利”?
“医疗”方面:别说宗族,哪怕是部分奴隶主,也会给奴隶这类“福利”——奴隶大量病死,谁来给奴隶主干活?族人因病大量死亡或丧失劳动力,谁来给族长干活?你家里的电器坏了,你会不想办法修理吗?
当然,“医疗福利”的水平如何,就得看族长与族老的医学水平以及族里的“医疗经费”富裕程度如何了。宗族的医疗水平上限,多数也就是赤脚医生的水平;太花钱的病,族长是肯定不愿意多陶药费的,或者族长只负责看病,不出买药的钱,跟现代中国的医疗福利肯定不能比。但依然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公费医疗”强很多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费医疗”,病人连见医生一面都很难,一点小病都能排队几个月甚至几年,更别提医治了。就算看到了医生,太高的医疗支出国家也是不愿意负担的。
至于宗族内部的“高利贷”,得看跟谁比。跟现代中国银行的利率相比,当然是高了。但跟同时代“外姓人”之间的借贷利率比,恐怕得算“福利”了。就像现代中国3.25%的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跟4.41%的商业房贷相比,算“福利”了,但跟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1%甚至0利率)相比,可以说是“高利贷”了。所以,你觉得3.25%的公积金贷款应该废除吗?
实际上一直到现在,县以下社区的民间借贷,还是类似宗族的熟人间性价比最高。
甚至从还不上贷款的后果考虑,也是宗族内部好一点。
杨白劳还不上黄世仁高利贷的下场是,杨白劳上吊,喜儿被黄世仁强占,黄世仁自己玩腻后会赏给手下玩,手下玩腻后会被卖去“火坑”……(后面的步骤因为喜儿跑了所以没实现)
如果杨白劳和黄世仁是同一宗族的,黄世仁绝不敢逼杨白劳去死,喜儿的下场最多是被族长卖给某个达官贵人当小妾。比这更悲惨的下场,族长为了自己和宗族的颜面是不敢做的,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政治后果。
当然,因为某些原因,族长也可以把同姓的侄孙女卖去“火坑”,但前提是解除或否定双方的亲属关系,就像赵老爷骂阿Q:“你也配姓赵”!
但宗族如果不是到了经济濒临破产的地步,这种事一般是不会大规模出现的。
实际上民国时期中国部分宗族的解体,不是因为“革命”,而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让中国的传统农村经济破产。当时宗族的处境真的很类似解体前后的苏联,族人砸祠堂的性质类似苏联解体后年轻人摧毁苏联时期的塑像与建筑标志。
美国方面,经济好的时候所有的白人都可以享受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现代经济不好了, 以东欧裔、南欧裔为代表的部分白人就被开除出了“白人”的行列。
说白了,在现代的“民族国家”概念出现之前,宗族就是一个个“袖珍”的“民族国家”。所以现代“民族国家”该有的社会福利,宗族全都有,最多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其福利水平不高而已。

其实话说到这里,大家对统治阶级统对被统治阶级应尽的义务应该也有初步的感觉了。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生育补贴等社会福利,以及民间纠纷的调解等工作,是国家领导阶层为了社会的稳定运行、为了让国民安心为国家创造财富,付出的必要支出。
为了自己的利益,国家领导阶层必须解决国民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以及其他有可能涉及国家利益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一般是上层集团定下基调,由基层官吏或“非政府组织”具体处理。

说了那么多,杜女王依然对宗族的“义务教育”体系深表怀疑,说道:以扫盲为标准,估计你说那种“教育及其他服务”也是针对少数人的。肯定是有很大比例“你也配姓赵”的人的。如建国初期广东乡村文盲半文盲率也没有比当时全国党员好多少。

我的回答是:
关于“扫盲”问题,我最近更新的张岱同人里已经分析过了——大部分人离开扫盲班后没几年,又会变成文盲或半文盲。
这效果其实连宗族的“族学”都不如,起码“族学”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进行普及型教育,学习效果好一点、学习成本低一点。
这件事跟教育无关,跟当时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有关。很多人不是没学过认字,而是学了认字后因为没机会做文字工作、没机会经常接触文字,所以又把学过的文字给忘光了。
你大概没接触过文盲,所以没感觉。我因为工作关系,可是见过很多文盲的,很多人除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字都不会写。其实这些人不是没上过学,很多老人进过扫盲班,很多中年人在小时候读过三四年小学,然后辍学帮家里跑船。按理说,读到小学三四年级,常用字肯定都认识了,不应该是文盲,但在多年不接触文字后,他们就是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古代那些上过“族学”但又辍学的大部分农村子弟,估计就是现代那些文盲船民的状态。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古代有“寒窗十年苦读”,现代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十年制义务教育(80年代之前中国部分地区实行)。义务教育持续这么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以汉字的状态,没有九年以上的读写训练,很难顽固得牢记学会的汉字。如果不考虑后期的遗忘问题,仅仅追求学会几千个常用汉字与常用算术套路,其实三、四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学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与数学课程了。记得民国时期最早规划“义务教育”时,学制只有四年。
当然,持续九年以上的“读写训练”不一定需要通过全日制学习进行,如果日常有机会经常进行相关的读写实践,也是可以的。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文盲船民普遍会写自己的名字,因为其他字他们可能没机会读写,但自己的名字是有机会的。高玉宝是扫盲班出身,就是靠长期不间断的读书、写字,最后成了作家。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盲率较低,有接近30%的人认字,除了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比较发达,最主要是因为江南城市中的部分工商业岗位需要认字+较为有钱有闲的富裕市民+较为发达的城市文化产业(例如卖小说书),维持了一部分江南人的“认字”状态。
还有就是,鸦片战争之后,因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的农村经济逐渐破产,政治上出现“乡绅劣化”,基层教育方面相比鸦片战争之前肯定也是普遍退化。我记得之前讨论时,就有人提过,废除科举后,中国农村的文盲率相比之前更高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反转。
所以建国初期广东乡村文盲半文盲率高,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你拿广东乡村的文盲率跟党员比,纯属耍流氓,你以为当年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入党吗?
早期的党组织本来就是小资文人俱乐部,没一定的文化都入不了党。后来向普通工农开放入党,肯定也是优先选择有文化的、学习水平较好的工农入党,毕竟文盲干部的政治素质普遍堪忧。
拿广东农民跟党员比文盲率,就好像拿农民工与985大学生比学历,这有可比性吗?
如果你是拿广东农民跟全国农民比文盲率,那也没有意义。传统农村又不是只有宗族一种管理模式,宗族的那些福利,很多非宗族的农村自治组织也会有。宗族只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中层”组织构架选择,并非唯一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3-2-2 19:39 编辑

番外18:adol的政治幻想与现实情况

在临高同人《初号班的社会实践课题》中,adol花了一些笔墨,努力想证明进攻梁家祠堂是有意义的。


但在我看来,整件事除了得到一部分梁家的财产,几乎啥好处都没捞到,还平白制造了一堆潜在的仇敌与社会不稳定因素。
下面,我将逐一分析adol在同人中描绘的一些政治幻想。

一、通过打击梁家,成功打压整个社会的高利贷与民间借贷。

我认为,仅靠一次针对梁家的“屠杀”事件,是根本不可能解决高利贷问题的。
首先,土著恐怕不会相信梁家遭遇打击仅仅是因为高利贷,也就不会仅仅因为梁家倒了霉就放弃高利贷业务。
至于土著为啥不信,我在《张岱临高见闻录115》中会进行分析。
其次,如果对佛山的大部分高利贷经营者进行打击,也就是对包括梁家在内佛山的大部分宗族抄家杀一遍,确实可以暂时压下佛山的高利贷问题,但高利贷不会因此彻底绝迹,甚至打压风头稍弱,就会死灰复燃。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本的买卖没人做”。实际上直到现代,高利贷依然没有绝迹。
对于同人文里,广发银行存贷款的增加,我是认可的。
但根据我的推演,这件事恐怕与打击梁氏宗族的事关系不大,主要的原因是类似梁三家这样的手工小作坊在元老院大工厂的市场冲击下大量破产、无力偿还“高利贷”,才导致原有的民间借贷体系崩盘,大量残存的民间资金转而涌入广发银行这个借贷平台。顺带也让广发银行增加了大量高(利息)成本的存款,增加了大量高风险的“中小商户”贷款项目。
实际上直到现代中国,“民间(高利率)借贷”的几次大规模崩盘,包括前几年的“金融创新”,主要原因也是借款方的大规模违约,而非国家的打击。
从这点来说,广发银行没有为梁三家的炉房提供贷款,其实是好事。
那些中小商户如果不引进元老院的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纳入元老院主导的经济体系,恐怕有很大一部分依然会走向破产,顺带让广发银行面临大量坏账。
不过这件事对元老院的金融产业,既是风险,也是推广新技术、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的机遇。
反正在同人文里,如果我如果借钱给梁三,是绝不会让他投资传统的小炉房,而是会给他介绍其他生意,并将梁三纳入元老院的经济体系中。

二、通过进攻梁家,让宗族不敢再拦阻族人进元老院的工厂做工。
首先,我认为部分宗族阻止族人进工厂打工,无关大局。
我对某些元老无视其他劳动力、非得跟富裕宗族“抢人”的偏执劲,是不太感冒的。
整个中国,哪怕是整个两广,有那么多吃不饱饭的城市失业平民与失地农民可供拉入工厂干活,在距离广东不元的湖广南部就有大量需要为解决吃饭问题而造反的矿工,干嘛眼光只盯着那些原本处于“中产”、“小资”生活状态的佛山宗族子弟?
哪怕是两广宗族,也不是每家宗族都阻止族人进工厂打工,能进工厂打工的宗族子弟已经多得收不完,何必为部分宗族不让族人进工厂而大动肝火?
其实冯诺强调宗族阻止族人进工厂,仅仅是因为从一些关于宗族的论文中看到了宗族阻碍族人外出打工和进工厂的只言片语,就把这当成了普遍现象。实际上有这种现象的只是一部分宗族,而非全部宗族。
至于发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家庭生产关系”。
传统家庭其实一个小型经济组织,父母靠剥削子女的劳动力生活,为此有时会阻止子女的升学与外出打工。也有一些家庭,会为了“祖传秘方”之类的技术保密,限制子女外出打工。这件事的根源,其实是“父母剥削子女劳动力”的传统生产关系,部分宗族不过是为此维护父母的经济利益而限制小辈外出打工。
换句话说,就算没有宗族,部分劳动力不能外出打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出面的人由宗族换成了其他家长。元老院能不能为了这点事把包括族长、父亲、丈夫在内的家长全毙了?
其次,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宗族阻止族人外出打工的事会逐渐较少,完全没有主动干涉的需要。
在元老院大工厂生产力的市场冲击下,当原有的以自耕农与“家庭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传统生产组织大量破产后,以子女的“免费劳动力”为核心的“家庭生产”是维持不下去的,此时子女外出打工养活父母的新生产关系就出现了。
此时,父母与宗族不仅不会阻止子女、小辈外出打工,反而会鼓励外出打工。
从这点上说,我对同人里宗族不再拦阻族人进元老院的工厂做工的描写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按照我的推演,原因绝不是因为对梁家的打击,而是佛山家族手工业作坊的大量破产,这应该才是部分宗族改变立场、不再拦阻族人进元老院的工厂做工的真正原因。
凡是对传统家庭的人情世故稍有了解的人,其实都不难看出这里面的道道。也就是冯诺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对宗族与传统家庭毫无接触,仅仅靠看几篇论文去了解宗族的人,才会对宗族限制族人外出打工的事大惊小怪,并误以为是普遍现象。

三、通过打击梁家、掺沙子、人事调动,渗透佛山基层社会。
虽然在adol的推演中,最后“还是让宗族继续把持下面的事务管理了”,但adol也设计了一些制度与政策尝试让元老院的势力慢慢渗透进佛山的基层管理中。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让元老院面子上好看点的表面功夫,对跳过宗族直管基层和改造社会并不会有实质上的帮助。
下面我逐条分析:
1、“那帮族长族老没脸出来做小吏,都是派家中嫡支子弟当值,终究是隔了一层。
与很多元老“臆想”中的“明朝皇权不下县”不同,其实明朝也有一套“深入基层”的行政管理体系与基层司法调解体系,以“里甲制度”、“申明亭”为代表。“申明亭”的司法调解以明朝颁布的《大诰》《大明律》《教民榜》为主,执行的是“国法”,而非“族法家规”,管得大多还是adol看不起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
与adol“臆想”中的“族长族老没脸出来做小吏”不同,“里甲”与“申明亭”的管理者,有很多是由族长、族老或宗族嫡支子弟兼职的。
因此在土著看来,街道办不过是“宋版”的“里甲”+“申明亭”而已。
也别觉得族长不直接出任官吏就能削弱族长的权势,个人的权势,从来不是单纯由一个人当不当官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那个人或家族的经济、军事实力,像美国资本家就很喜欢躲在幕后操纵。哪怕在中国,族长与乡绅扶持子侄、族人读书、当官吏,以确保其在地方上的权势,也是常规操作了。就像我前面写的,“族学”就是族长、乡绅扶持上层政治代理人的工具。

2、“这些大户子弟名义上算是管委会的干部了,管委会也就有了任免权,只不过考虑到地方稳定,暂时默许他们盘踞在相应位子上罢了”。
我不觉得真正的“大户子弟”会因为管委会的这点“任免权”,就效忠管委会。对于真正的“大户子弟”来说,那点工资根本是不放在心上的“零花钱”,大不了自己辞职不干了。

3、“每个办事处有一名主任和两名干事的编制,就算主任不方便替换,下面的干事也可以掺掺沙子,算是有个深入了解和干预地方事务的途径”。
这条倒是没有毛病,但也只能说是个培养干部的平台+基层“眼线”,低配版佐贰官+锦衣卫,对于改变基层的政治生态没有大作用。

4、“过两个月形势稳定下来后,可能会推动各街道的干部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斗,把这谭死水搅一搅,看看能不能翻起什么怪浪来……”
我觉得人事调动也无大用,流官自古以来在中国不是啥稀奇事。
想看各家宗族为人事安排发生争斗,这个倒是可以看到,但基层内耗对国家来说弊大于利。毕竟,想要把事情办好,最需要的是“团结”。
看到这里,我觉得adol其实对如何进行社会改造已经有点迷茫了,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把这谭死水搅一搅,看看能不能翻起什么怪浪来”。

总得来说,adol试图通过查手人事权,改变佛山的政治经济形态与基层生态。
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行政措施能否执行,关键看财政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动员。没有足够的“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支撑,那就只能祈求于“私营经济”的合作。而想让“私营经济”掏钱或动员人力,不可能不适当让渡点利益,最终还是“县长找大户谈三七分账”的戏码。
革命年代,基层党组织为啥是“工作队、战斗队、生产队”三合一?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军事力量的支持,政治工作就难以开展。
因此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做政治工作,还必须在基层建立“集体经济”与民兵组织。
现代中国为何在很多地区出现“农村基层组织崩溃”的情况?
主要原因就是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以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农村的经济、财政与人力动员体系崩溃了——既没钱又没人,农村只有一群快入土的老头老太,村干部几乎成了光杆司令,能干啥事?
所以,佛山基层工作的要点,根本不是像崇祯皇帝治理明朝那样不断“换人”、频繁的进行人事调整,而是如何建立一套依附于元老院的经济体系与人力动员体系。
哪怕是明末的八旗军,其实也是一个生产军政合一的多元组织。每一个最基层的“牛录”,既是一个封建军事组织,也是一个管理民政的封建行政组织,同时还是一个经济上的封建庄园。
从这点上说,某些元老的政治治理能力,可能连野猪皮都不如。就算努尔哈赤这个奴隶主头子,都知道要给被他抢到手的汉人奴隶安排就业,变成自己的财源与兵源。而某些元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打垮梁家宗族后,却不知道如何消化梁家的“战俘”,最后干脆一脚踢走。
adol在同人中也对梁家残余族人做了一些“安抚”工作,却不得要领。例如,拨了20元作为打坏牌位的赔偿。
我当初就跟adol说了,“这等于是承认牌位是赵传一打坏的,这件事的起因错在元老院这方”。推到牌位这种事,类似挖坟,容易引发广东土著群众的公愤。按照项天鹰元老当年的说法,哪怕把跟赵传一打架的梁家族人“屈打成招”、把责任推给那个梁家族人也算是个解决办法。
虽然adol当初跟我吵得很厉害,但这件事他倒是听进去了,后来在临高启明论坛将这段修改为“小尚首长还让我以街道办的名义送了他家一块石雕作为修复后的贺礼。”
总得来说,adol所写的“安抚”都是一些可有可无、没有大作用的表面功夫,对于最关键的梁家族人生计问题却没多想,却反而有把他们逼上绝路的倾向。
所以,在我写的同人里,我帮他把梁家族人的生计问题解决了。这样不仅减少了元老院的治安隐患,也算是增加了我这边的人力资源。
其实在解决宗族问题上,早年穿越集团“消化”百图村可以算是“范例”了——没收船厂,从经济基础上对宗族釜底抽薪;人口打散安排就业,纳入归化民劳工群体。这个办法对一般宗族不太好办,但对梁家这种已经进行过“军事征服”的宗族,则完全没问题,毕竟“战俘”的待遇本来就可以低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3-2-3 21:18 编辑

第一百一十五节 事实与故事传说的差距

打发走梁三后,布特的心情却好不起来。因为张岱与几个海警学生在梁三走后马上围过来缠着布特询问佛山的几个“少首长”铁了心要收拾梁家的真正原因是啥?
或者说,他们想知道,那几个“少首长”在事发前“刻意刁难梁家”是为什么?那几个“少首长”那么积极的去干涉梁家“家事”的目的是为什么?
梁三说是“有大宋权贵觊觎梁家产业”,布特当着梁三的面直接就批驳了。早已被“元老富甲天下”的传说洗脑的张岱与海警学生,也不太相信梁三的那套“谋财”说法。
但这次几个小元老进入梁家祠堂的公开理由——调查梁家“放高利贷”和“私刑”的问题,也没有一条能够让土著、归化民信服。
首先,梁三借的是宗族内部带有“互助”性质的贷款,名义上利率在现代人眼里算“高利贷”,但在土著眼里利息不算高,根本不算高利贷。
当然,这件事里,经手的何师爷这个“外姓人”因为私心暗中动了点手脚,导致实际利息远高于宗族账本上的利息,但这件事除了何师爷与梁三两个当事人,其他人大多不清楚,就算说了其他人也未必会信。
实际上,梁三这次还不起钱,跟利息高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接连两次铸件失败,导致投资血本无归,就算没利息,也还不起钱。反之,如果第二次的铸件澳洲人这边能收货付钱,再加上梁三亏本出清积压铁货,不算欠何师爷个人的黑账,起码宗族账本上的欠债,梁三是能勉强还清的。
其次,不考虑何师爷暗中动的手脚,类似梁氏宗族的“高利贷”,在广东甚至临高当地都很普遍,根本不算啥“罪”。目前,广州最大的“高利贷”商人是澳洲人的座上宾高举大官人,临高当地最大的“高利贷”商人也是澳洲人的座上宾“粪霸”李孝朋一家。其他人放“高利贷”都没事,有些人甚至得到了澳洲人颁发的营业执照“合法经营”,怎么偏偏梁家放高利贷就“罪该万死”了?加上之前梁家申请金融执照一直被澳洲人“刁难”,导致所有的人都深信,梁家根本不可能是因为“放高利贷”被问罪,而是在其他方面早就得罪了澳洲人,所以澳洲人根本是蓄意针对梁家。
“私刑”的事同理,不管是欠债人被债主殴打,还是父母长辈教训“不懂事”的儿女、后辈,这样的“仗责”是很普遍的,只要没有打死人或打重伤,根本没人在意。结果梁三在本房长辈同意的情况下,挨了顿不算重伤的板子,澳洲人马上就上门了,谁信这不是刻意针对梁家?
而且在“私刑”问题上,元老及其铁杆附庸,本身也不干净。例如当初高举大官人就对牙行送上门的歌姬动了私刑,广州的元老们根本没过问;老张元老要对女仆动私刑,还有不少元老鼓励;甚至卢炫元老的私刑差点搞出人命,元老院也没对卢炫怎么处置。这些案例的存在,导致越是跟元老亲近、越是了解元老的人,越是不相信元老们会单纯为了“私刑”问题动梁家。
此外,元老还有一些其他的“双标”行为,导致土著、归化民普遍不相信这次的行动不是刻意针对梁家。哪怕梁家有围攻元老的“谋逆”行为,有些土著与归化民依然觉得梁家是被刻意逼反的。
例如陈英等人“围攻”镇政府的事,不仅没被处罚,事后还得到了很多好处。结果等梁家用上了类似的套路,得到的是血流成河,差点“抄家灭族”。
为了查清案件真相,开陈广信棺材时,说尽好话。结果等到比“开棺验尸”对土著的观感还要恶心很多的“推到牌位”的事发生后,不仅得不到“软话”,还被突突突……
还有广信炉发生意外、卓小敏被围殴,都差点导致元老伤亡,却被统统放过,梁家这里只是做出了“威胁”的姿态,却是枪林弹雨的待遇……
当然,据布特所知,这次针对梁家的事,确实不是单纯因为“高利贷”和“私刑”,主要是因为梁家有一个“宗族”的身份。在很多元老眼里,“宗族”两个字就是原罪,所以任何打击宗族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过,但这种事怎么跟土著与归化民解释?
对绝大多数广东土著来说,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跟宗族密切相关,不要宗族就跟现代人不需要铁饭碗、不需要社会福利一样,纯属天方夜谭。
甚至很多士兵为元老院奉献生命、浴血奋战,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自己在宗族内部的“虚荣”与宗族为他们家属提供的福利,打击宗族有可能会间接打击到元老院的军心。

佛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开宣布的梁家“罪名”,土著与归化民普遍不相信,布特就得想一个既能让土著与归化民相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元老院体面的说法。
于是,布特在心中斟酌一番后,告诉张岱与那些海警学生,这次的事确实是有“首长”要整梁家,谁让梁家仗着祖上是“大宋皇亲国戚”的身份,事前多次刁难大宋官府……
按照布特的说法,梁氏五世祖梁节娶了南宋宋理宗之妹,梁节即为郡马,故佛山人称其家族为“郡马梁”。因为这段历史,大宋光复佛山后,梁家也摆起了“皇亲国戚”的谱,对佛山的“大宋官府”多次刁难,拒绝“大宋官府”的买地、招工要求。
既然梁氏刁难“大宋官府”,“大宋官府”自然也不会对梁家客气,自然要找机会好好整治一下梁家,所以有了祠堂的冲突。当然,梁氏后来胆大包天到围攻“少首长”,犯下了“谋逆”大罪,这是谁都没想到的。最后没把梁家满门抄斩,已经算“开恩”了。
“……大家应该知道,元老院虽然起源于南宋遗民,但大宋皇室早已没落。末代大宋皇帝以当园丁为生,赵引弓虽为皇族后裔,现在也不过一寻常富户。那郡马梁氏还当自家是皇亲国戚,未免太不开眼了。哈哈哈,哈哈哈……”布特最后如此说道。
张岱与那些海警学生听后,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称谢道别。
布特的这段解释,其实已经算比较接近事实真相了。除了梁家摆“皇亲国戚”的谱纯属子虚乌有之外,其他并非全部是谎言,毕竟佛山的小元老对以梁家为代表的佛山宗族的各种“不合作”确实是有怨气的,也确实有心借口整治梁家为代表的佛山宗族,佛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留下的档案文件,有不少能跟布特的说法互相印证。因此,布特的说法,后来也成为了“正史”书上对“佛山梁氏谋逆案”的权威解释。
然而,后世的大部分群众,是没有心思去阅读枯燥乏味、需要较高文化水平才能彻底理解的“官方正史”的,他们对“佛山梁氏谋逆案”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于各种“野史”与“民间传说”。
关于为啥要打击梁家,土著群众早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了不少有意思的猜测——两个少女元老,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土著屌丝,不远万米疯狂奔向祠堂救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综合各种线索,在土著与归化民中最流行的说法是——钱朵朵、王慕清两位少女元老“冲关一怒为野男人”。
关于两位少女元老为何去梁家,直接的起因归化民不难打听到:梁三被打时,表妹香珠去找跟澳洲人关系“暧昧”的陈英,想让陈英动用澳洲人的关系搭救梁三。
虽然陈英还未找卓小敏说这事,佛山的小元老圈子就已经通过对讲机就知道了梁三欠高利贷被打的事,甚至在钱朵朵和王慕青进入梁家祠堂时,陈英都还没来得及找到卓小敏,但并不妨碍知道一点元老人事关系内情但并不清楚对讲机“千里传音”效果的归化民得出结论:某少女为救情郎,求澳洲人出兵救人,这是一起桃色事件!
而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故事中的人物关系还发生了“简化”——香珠与陈英合并成了一个人,而她们两人后来还与钱朵朵、王慕清被合并成了两个澳洲少女。于是,这件事关系就变成了,某澳洲少女为救土著情郎,带着闺蜜勇闯梁家祠堂。
同时,卓小敏与叶孟言也被合并成了一个澳洲男小将,并被加入了这则“桃色故事”中——澳洲少女为求情郎,求助于某澳洲少年将军,而那位澳洲少年将军因为吃醋加怀疑那两位澳洲少女已经被梁家人“坏了清白”,干脆下令“炮轰祠堂”想将两位澳洲少女与梁家人全毁了……
不能不让土著如此幻想,事前已经有了关于梁三、陈英、卓小敏的桃色绯闻在流传,连某位少女元老都在调侃卓小敏想要“趁机除掉情敌”。事发时,钱朵朵、王慕清以及几位女干部又穿着“豪放”,两位少女元老还在祠堂时又发生了“炮轰祠堂”的事……以上的故事线索在流传后,很难不让土著与归化民,尤其是热爱八卦的女性,脑补出这样一个狗血的多角虐恋故事。
有些土著甚至连是哪个少女元老爱上梁三都“推测”出来了——之前王启益曾为女儿王慕青的“早恋”问题差点拔枪杀人,佛山澳洲少女绯闻传到广州后,有些隐约知道一点王启益“家事”的土著与归化民,就纷纷怀疑王慕青的“心上人”是梁三。
毕竟,王启益对王慕青“恋爱”的态度是土著难以理解的。在王启益眼里,王慕青“未成年”,“早恋”是不被允许的,更何况对方是男元老们普遍觉得“配不上”女元老的土著。但在土著眼里,王慕青早就到了该嫁人的年龄,男方不仅出身大户人家(粪霸家)、还是即将出仕的“读书人”,配“官家小姐”也算“门当户对”。但如果男方是梁三这样的“匠户”,那土著们就对王启益充满了“同情”,充分理解了王启益的愤怒心情。
这类距离事实很远的“桃色绯闻”,其实不止土著与归化民会在八卦聊天中“创作”出来,元老们也会编得有鼻子有眼。像“文总被李丝雅SM”、吴农相的“母女哀嚎”等等,都是元老群体中长盛不衰的八卦话题。




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故事”的“累进创作”,后来“故事”变得越来越离谱——“澳洲少女”的身份被以讹传讹成了“私定终身”的“梁家媳妇”,闯祠堂的目的是为了让梁家承认她的“大妇”身份、“进梁家的族谱”。这样的故事桥段,当“自由恋爱”的浪潮在元老院统治区兴起后,得到了广大“新青年”的高度认同。
再后来,“梁家媳妇”的数量由一个、两个发展到了几十个,并发展出了“暗黑”版本。
几十年后,在北美殖民地,有一位“有良心的老年历史学家”,对汉人移民声泪俱下的讲了这样一段故事:“大家都知道进攻梁家祠堂一战,梁家是怎么被打垮的呢?我不说其它的原因啦,我只告诉你伏波军是怎么冲锋的。如果这个故事是梁家后人说的,我不信。如果这个故事是大明遗民说的,我不信。我信的是什么?是广东军区 -- 就是广州军分区 -- 的一个老伏波军军官。我在三十多年前访问佛山的时候,他跟我说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在梁家祠堂的门外,当伏波军冲锋的时候,梁家的族丁第一次遇到的是一群老头老太太,火枪扣住扳机扫出子弹以后,梁家的族丁倏然一惊,他不能打,他不能拿火枪去打这些手无寸铁的老太太老先生们哪!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是髡贼抓来的梁家族老啊!髡贼让他们做第一次冲锋。第二次冲锋上来的 --火枪刚刚扣住扳机 -- 是一群孩子,梁家各房的年幼子女。梁家族丁只好又把火枪放下去了,伏波军又冲上了一阵。第三次冲锋是一片白被单,正要开打的时候白被单没有了,全是赤裸裸的青年妇女,梁家的女儿媳妇们。梁家族丁把枪一扔,不打了,怎么打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3-2-2 19:39 编辑

作者的一些话

这次更新的内容,是好几年前adol在更新《初号班的社会实践课题》时就有了构思,并且计划写入《张岱临高见闻录》。当然,受制于《张岱临高见闻录》情节推进流程与更新速度,直到现在才写好。
原本,我想写的内容更多,足够更新几万字的篇幅。但一来adol后来对相关内容大幅修改,很多在当年引发读者非议的“毒点”都没了,我也失去了“擦屁股”的机会;二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构思的很多内容我都忘了;三来当年的写作激情不再,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与可写作的时间也让我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把这些内容全部写出来;加上我想尽快结束《张岱临高见闻录》,所以只能写上两节、不到一万字的小说内容,加上两篇《番外》和《作者的一些话》,合计两万多字,谈谈我对宗族和基层治理的一些看法。
看过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这人的写作风格其实是“轻故事重评论”的,还带点《临高启明》正文“说明文”的特点,所以写着写着,我又不小心多写了点“私货”议论文。我知道有部分读者不喜欢“议论文”的比例过高,所以我把大部分的“私货”内容从正文中摘选出来,作为番外放在后面,读者有兴趣就看,没兴趣就略过。
原本我也想过直接删除这次的“番外”,这样还可以节省点写作时间。但我估计本文发表后,在临高启明论坛等地少不了又会有一轮撕逼,adol本人也可能骂上门来(尽管我写本文的初衷,是替adol“擦屁股”)。如果我的这些“私货”不写完整一点,只在正文保留一小部分“简化版”,估计到时候会有更多“鸡同鸭讲”的撕逼与误会,所以还是提前“把话说完”会好点,将来有可能少撕一点。
这样的事,这些年我已经经历太多了。记得2015年,我在百度贴吧为元老院的体制辩护了一下,就有老老王的粉丝给我扣上了“血统论”的帽子。后来,我偶然在北朝临高启明论坛贴了张现代小学生穿汉服读弟子规的照片,为李赤骑元老的“军国主义儒学”理论辩护了几句,加上后来的一些列鸡同鸭讲的撕逼,又有人给我陆续扣上了“新儒家”、“封建复辟”、“向士绅投降妥协”之类的帽子。甚至最近,我谈了一下男女身体、思维的区别,“歧视女性”之类的帽子又扣上来了。
这些年,我算是充分领略了“多所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窘境。
但有些话,不说的话,我又有点憋得慌。就像这次的更新内容,虽然当年的构思几乎已经忘了一大半,但剩下还记得的内容,我觉得还是蛮精彩的,如果不写出来,我又觉得有些可惜。
最后说一下,我计划在120节左右结束《张岱临高见闻录》。解决了梁家宗族的问题后,就剩前面留的“归化民叛逃”的伏笔需要收尾。这段故事与梁家宗族的故事一样,都是紧扣《张岱临高见闻录》“古今思想冲突”的主题。
只不过故事写到这里,或者说故事写到张岱随布特回临高上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时,张岱已经不再是“思想冲突”的参与者了,而是旁观者。写到这种地步,张岱已经没有继续出场的必要了,可以结束《张岱临高见闻录》了。
今后如果有空,我可能会继续写一些关于土著、归化民与元老思想冲突的短篇故事,就像最近临高启明论坛有人议论的,现在缺乏归化民视觉的故事。
此外,《东江镇攻略》也会续更,至于多久写完,能不能写完,我就没办法保证了。毕竟当年我也没想到,《阿贵正传》这种短篇我居然时隔四年才填完坑,《张岱临高见闻录》写了近六年都没写完。
说起来,现在吹牛大大似乎也有点写不动了,已经放出风声说要结束《临高启明》,可能吹牛大大会比我更早完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8

回帖

1135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35
QQ
发表于 2023-2-3 08: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支持布特新一篇文章的观点。经过本轮疫情在下出去街道做志愿者的经历及祖上疍家出身,耳濡沫染的长辈故事,宗族事情的确不是那么好处理的。就连现代党国手握几百万百战老兵与数量同等的退伍复员南下干部,太祖也拥有极高个人威望加叶帅这样有威望的本地大佬也处理不好广东的土改问题。像临高这种地方割据武装真的可以处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127

回帖

21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136
发表于 2023-2-3 12:3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出场过的五百里面有谁是真正干过基层领导的,林柏光算不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3 1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sudun 发表于 2023-2-3 12:36
话说出场过的五百里面有谁是真正干过基层领导的,林柏光算不算?

基层领导不清楚,基层干部的工作经历,我、无法不甜、黄超都是有的,其他还有谁就不清楚了。
还有些人也是公务员,职衔虽然低但恐怕没怎么接触过基层,不清楚真正的底层老百姓是啥样子,比如张局等几个女元老。体制内的女干部很少有干基层工作的,一般在机关办公室等地方供起来,平时接触的主要是中上层。哪怕是干窗口工作,接触的主要也是大小老板或白领。
卢炫听说是处级干部、中层领导,他的那套其实是“城关镇五巨头”的玩法。当然,大多数元老作为“中产”,普遍是讨厌这类中层官僚与“土豪”的,周围因为“资本家”作派现在也被很多元老厌恶。

卢炫的那套在临高失败,主要有以下两条原因:
1、临高缺干部,只要有一定文化并且愿意投靠元老院,就容易进入体制内,这使得卢炫为那些归化民提供的“入仕”机遇,不具有稀缺性。只要其他元老甚至高级归化民干部肯用那些归化民,那些归化民很容易另投“靠山”。
2、卢炫在“清水衙门”工作,缺乏体制内的资源,卢家庄的收入也不多,无法“收买”+“威慑”那些归化民干部。
总体而言,卢炫安插归化民“暗桩”的手法,其实类似土财主资助“寒门士子”入仕。但这类寒门士子当官后,与土财主的关系以“平等合作”为主,想让人家当“家臣”,是不行的,除非卢炫的“官位”与“实权”高于那些归化民干部。而且卢炫花在那些归化民身上的时间与金钱投入,肯定远不如真正的土财主,双方更接近台湾老板与大陆劳工的情感关系——大陆劳工普遍觉得台湾老板小气、抠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26

回帖

1609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9
发表于 2023-2-3 17: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老院连大明和东亚,南亚地区都没搞定。就像结束?我等着看殖民两美,占领中东,争霸欧罗巴呢。牛大敢结束,土著和划归民就要给他寄刀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848

回帖

1951

积分

主任

汉字文化圈

Rank: 8Rank: 8

积分
1951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3-2-4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不易,且行且珍惜。布特元老的创作的角色、冲突、理念是个好的思路点子,应该引起重视。把问题想明白了,分析透彻了,有利于我髡深入的统治基层。

点评

附议  发表于 2023-3-23 05:09
澳宋本土:澳宋、北亚、东亚、中南半岛、南洋诸岛、大洋洲、夏威夷,殷商故土北美至巴拿马。
海外行在:好望角、苏伊士、直布罗陀。
总督都护府:波斯湾油田、南亚、中亚、南非。
重塑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回帖

146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46
发表于 2023-2-28 0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77

回帖

242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24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22 2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一十六节  催婚
结束了对海警学校的参观后, 张岱准备启程离开临高回浙江。他带着迷烟来到大波航运公司找刘海洋,却被归化民干部告知:“刘总办的父亲今天过大寿,请假回家了”。
张岱根据打听到的地址来到刘海洋家里,敲门之后开门的却是当初在靶场见过的“老刘”。
“原来是张先生,有何贵干啊?”
“我是来找刘总办的,您跟刘总办是?”
“那是犬子,张先生,先进屋坐。”老刘将张岱迎进屋里,之后将刘海洋叫了出来。
张岱先是跟刘海洋客套了一番,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当初刘海洋说过,如果张岱采买的货值超过一千两,可以派大船免费送张岱回浙江,因此张岱询问何时方便派船送自己回家乡。
刘海洋告诉张岱,临高至杭州的航班每个月两趟,张岱还需等待三天才能上船回浙江。
张岱谢过刘海洋,刘海洋则热情邀请张岱出席父亲的生日宴,说是他们父子在临高的熟人不多,寿宴的宾客不多,相请不如偶遇,就顺便邀请张岱,好歹双方相识一场。
之后,张岱主仆就跟着刘家父子出门,一起走向东门市。
来到东门市的合作社四十三号特供商店门口,刘海洋说道:“爹,你先带张先生去对面的酒楼就坐,我在这等小蓓拿水果奶油蛋糕出来。”
老刘说道:“臭小子,这得花多少钱啊,以后别这么败家了。”
张岱问道:“何为水果奶油蛋糕?”
刘海洋说道:“张公子,这水果奶油蛋糕就是澳洲首长们在寿辰上用的寿糕,我找芳草地的女同学帮忙,好不容易才从四十三号特供商店买到的。”
张岱说道:“原来如此,这水果奶油蛋糕的钱就由某付了吧,就当是某为令尊祝寿的贺礼。”
老刘:“这怎么好意思?……”
刘海洋也表示不需要张岱出买蛋糕的钱,推辞几次后,张岱只好按原计划用红纸封了一块银元作为贺礼。
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子拎着水果奶油蛋糕走出四十三号特供商店,众人互相介绍后,一起走进东门市的一家酒楼里。
这次宴席,不仅是老刘的“寿宴”,也是刘海洋的“饯别”宴。因为元老院大扩军,刘海洋已经收到通知,下个月将会被安排去三亚入读一个军官培训班,培训班结业后直接安排在三亚海军任职。
吃饭的除了张岱主仆、刘家父子外,还有刘海洋的女同学孙蓓,以及几个男同学兼好友刘学笙、冯伯惠、吴述起、古耀祖,分别任职于天地会、钢铁厂、芳草地、伏波军海军陆战队,加上即将“弃商从军”的刘海洋和在43号特供商店当营业员的孙蓓,刚好覆盖“农工商学兵”的各个领域。除了孙蓓和古耀祖,其他人张岱之前都见过了,张岱在跟临高士绅交谈之后,在跟元老交谈之前,主要是通过这批刚从芳草地毕业不到一年的归化民干部来了解澳宋政权的。
熟人见面分外亲,宴席上张岱跟这些人叙旧,一时有不少话说。
而老刘则笑眯眯问孙蓓娘家住哪,他好上门提亲,让刘蓓闹了个大红脸。
刘海洋告诉父亲,刘蓓是孤儿,目前的“娘家”是元老院办公厅,这事老刘得找办公厅的首长谈。
同时刘海洋还告诉父亲,自己和小蓓还年轻,暂时不想考虑成亲的事。
听了这话,老刘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说道:“小海,你已经十六了,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已经成亲了。看前院的你柱子哥,那时说这个不中那个不行,现在年龄过杠了,后侮来嗷?已经二十二啦,还没定好。”
刘海洋厌烦的打断老刘的话:“二十二算啥,教俺的老师有的年过三十还没有成亲呢! ”
老刘大怒道:“人家那是大首长,年过六十还能花钱纳妾!就你这德性,再拖上几年……”
说到这,老刘欲言又止,突然发现下面的话不好当着孙蓓的面说,甚至不好对刘海洋说得太直白。
其实所谓的结婚不怕晚,仅对有钱或有权的上层男性有效。
对普通男性和女性来说,“好姻缘”是有“年限”的,年龄越大配偶就越难找,或者年龄越大能找到的配偶越差。就算能找到人结婚,结婚费用和维持婚姻的成本涨幅也远高于收入的涨幅,犹如经济繁荣时期的楼市,“上车”时间越晚就越“买不起”,而且配偶的“真心”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低。
如果仅仅是这样,老刘未必会催婚,毕竟刘海洋目前已经进入了“大宋官场”,将来有“青云直上”的可能,晚几年结婚未必不能找到更好的姻缘。但难民出身、为元老院当过兵、最终重伤退伍的老刘在经历过几次“九死一生”后,对未来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危机”感,总觉得刘海洋“英年早逝”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平布青云、长命百岁。
在知道刘海洋要去参加海军后,老刘的这种危机感更加强烈了,他还记得去年刚刚参加了一个年轻战友的葬礼。那个战友死时还不到20岁,既不是战死的,也不是出海碰上风浪,而是在操作蒸汽机时发生了蒸汽机爆炸事故。
对于这个死法,那个战友的母亲是无法理解的。她一直以为儿子在军营中当的是类似“伙夫”的“辅兵”,也就干点铲煤炭、烧锅炉、加水的杂活,不是去当“战兵”拼命,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烧饭的锅炉”会炸?
想了半天,这位士兵母亲的结论是:“锅炉”的质量有问题,是做锅炉的“澳洲匠户”手艺不精!于是在葬礼上,她一边烧纸钱,一边在恶毒的咒骂做蒸汽机的“澳洲匠户”,骂“澳洲匠户”不得好死,应该下去陪她的儿子,并且在地府给她儿子当奴仆以赎罪……
因为这个“军属”根本想不到她心目中“低贱的澳洲匠户”与“高贵的首长”是同一批人,所以她骂得毫不掩饰,不觉得她的那些话是对元老的“大不敬”。
当时的老刘也没想过那些话是对元老的“大不敬”,但这件事也给老刘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使得老刘迫切希望刘海洋尽快结婚“留种”。他还记得,那个战友新婚不久,战友妻子挺着大肚子陪婆婆一起操持葬礼,她肚里的孩子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唯一希望。
但这件事让老刘怎么说?难道现在告诉刘海洋,我怀疑你活不了多久、需要尽快结婚生子为刘家留后?难道现在告诉孙蓓,你可能过门没多久就得当寡妇?
此外,这个时代平民的“工龄”、寿命和“养儿防老”的传统,也让老刘觉得十六岁结婚不算早。
虽然有“首长”告诉老刘,会一直安排他工作到60岁,退休后还会有养老金,但老刘觉得以自己一身旧伤的身体状态,工作到45岁左右可能就干不动了,50多岁时就可能“躺板板”,“首长”承诺的“长俸”根本是“海市蜃楼”。
更何况,就算自己能活过60岁,到时候首长的想法变卦了怎么办?或者“老首长”没变卦但人去世了,新当家的“少首长”拒绝兑现老首长的承诺怎么办?
老刘想来想去,始终觉得外姓的“首长”靠不住,还是“养儿防老”靠谱。
如果现在刘海洋结婚生子,就算刘海洋“英年早逝”了,他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养大孙子,让孙子给他养老送终、传承香火。如果刘海洋没有英年早逝,那早点结婚也能让刘海洋多生几个孩子,为刘家开枝散叶,让刘家发展为“大户人家”。对于底层家庭来说,生孩子几乎是父母获取“免费劳动力”、免费仆役和“退休金”的唯一途径。
“我想……我想早点抱孙子不行吗?你……你个不孝子,依我看……”老刘在刘海洋与孙蓓两人之间扫视了几圈,吞吞吐吐说了这段话后,不知该继续说啥,最后决定闭嘴,回家后再好好对儿子说道说道。
刘海洋对父亲的想法想不明白,但看出了父亲对自己想要“晚婚”的不满,于是切了一块水果奶油蛋糕递给父亲,安慰父亲道:“爹,恕孩儿不孝,您老抱孙子的愿望我是一时不能给您达成了,就先孝敬您这块奶油蛋糕吧!”
此后,生日宴很自然的进入“切蛋糕”的环节。
参加宴席的年轻人都忙着品尝水果奶油蛋糕的美味,没人在意老刘的想法,也没人理解老刘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人生还很漫长,没品尝过“青春总失去莫名”的滋味,根本不知道青春有多宝贵,难以理解“中年危机”的彷徨,更不理解老人对“孝敬”的渴望。
而张岱虽然年近四十,比老刘还大上几岁,但从小锦衣玉食没干过活,与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元老一样,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处于“年轻”状态。再加上张岱家里不缺仆役、不缺钱,不像老刘需要尽可能多的“子孙”为其晚年生活提供免费的家政服务、免费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经济来源,也就难以理解老刘的“危机感”。
张岱和其他人一样,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品尝水果奶油蛋糕上,对水果奶油蛋糕的味道赞不绝口,并询问孙蓓水果奶油蛋糕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26

回帖

1609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9
发表于 2023-3-25 13:0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回帖

214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214
发表于 2023-3-25 22: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如何看待有些人穷养儿子的,儿子长大后却一味要求儿子富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120

回帖

198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986
发表于 2023-3-28 2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20-11-11 20:34
第九十七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雨停之后,布特继续选人,最终从琼山县福利院挑选了十二个能打的女孩和两个 ...

这画上远处的斜管道让我想起了千与千寻里的澡堂子
澳宋城乡规划技术贴https://lgqm.gq/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93&page=1&extra=#pid53252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120

回帖

198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986
发表于 2023-3-28 2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尔布特 发表于 2021-2-11 20:33
​第九十九节  《孔子传》“联谊会”散场之后,张岱问布特:“请问布先生,为何有人说孔夫子当过流寇?孔夫 ...

为什么楚国美女说话一股东北味儿啊
澳宋城乡规划技术贴https://lgqm.gq/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93&page=1&extra=#pid53252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120

回帖

198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986
发表于 2023-3-29 0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指星光灭绝 发表于 2022-2-28 18:46
牛大那种土改纯属扯淡,到后期肯定出问题。最后随着人口增长,必然走向小农经济模式。牛大这种土改思路, ...

所以现在很多国内的农地,都是承包给种田大户来种,但是利润其实并不高。而且乡村本来也不是国有土地而是集体所有。
澳宋城乡规划技术贴https://lgqm.gq/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93&page=1&extra=#pid53252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120

回帖

198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986
发表于 2023-3-29 0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更新了,就又从头看了一遍
澳宋城乡规划技术贴https://lgqm.gq/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93&page=1&extra=#pid53252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9-20 06:51 , Processed in 0.0895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