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ocaisheng 于 2025-8-25 18:46 编辑
第六章 投石问路(三)
屺坶岛、黄昏 鹿文渊终于等到了第一封回信,看着厚厚的信封,他知道,自己八成是赌对了——叶雨茗接招了。毕竟,天地会的总舵主也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在两广那块“核桃”上精雕细琢,哪有在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上任意挥洒来得痛快。 鹿文渊虽身在山东,却对临高局势的持续观察。他记得,叶雨茗成为天地会总舵主后,曾雄心勃勃地在海南全岛推行他的集体农庄构想。但鹿文渊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此事的地理困境,海南岛并非农业天堂:中部是山区,缺乏大片平整土地,机械化无从谈起;南部则常年笼罩在台风的阴影下,对于水稻这类生长周期长的粮食作物尤其致命,一次过境风暴就足以让数月的辛苦颗粒无收。 真正具备稳定农业价值的,唯有临高周边的北部平原。这里独特的小气候雨热同期,是绝佳的水稻育种和技术示范基地——一如旧时空,几乎所有农业公司都把南繁育种基地设在此地。但依靠它来担当帝国粮仓,无异于杯水车薪。至于在开发成熟、社会结构复杂的两广大陆上搞集约化农场,叶雨茗的头脑还没那么不清醒。 更深层次的,是所有制问题。元老院内部关于土地“姓社姓资”的争论,几乎是月经贴,旷日持久却永远没有结论。在两广这样人口稠密的旧有地区,任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都会触动无数既得利益,引发剧烈的政治反弹。叶雨茗的集体农庄和集约化构想,在这种环境下寸步难行。而东北则不同,那片土地上没有需要被“赎买”或“打倒”的士绅地主,从后金手里夺来的每一寸土地,天然就是元老院的国有财产。这为他推行纯粹的、不受干扰的集体化和机械化农业,提供了一张完美的政治“白纸”。 正因看透了叶雨茗在地理、社会与政治三重枷锁下的“笼中困境”,鹿文渊才敢断定,自己伸出的这根“北上”的橄榄枝,对方不但会接,而且会用尽全力、牢牢抓住。 于是,鹿文渊在三天前给叶雨茗发去电报,言辞恳切,只谈技术,不谈战略,请他就“东北亚地区在小冰河期气候背景下的农业潜力”做一份内部评估规划。 当他看到报告标题时便知道,叶雨茗完全理解了他的意图。 《关于建立“整合式高效率农垦社区”的标准化模式草案》 “标准化模式……”鹿文渊咀嚼着这个词。叶雨茗要提供的,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可以被无限复制的、殖民新世界的“模板”。 报告通篇,都围绕着这个“整合式农垦社区”展开,将其描绘成一个集生产、工业、社会于一体的、自给自足的“有机体”。 首先,报告定义了社区的物理基础与生产引擎。 土地与水利: 每个社区以五万亩连片土地为标准单元。报告将“四级明沟排水工程”列为“建社区”的第一步,称之为“土地的理性化改造”,是后续一切活动的前提。 作物与轮作: 报告详细论证了“小麦/黑麦(主粮)+马铃薯(热量)+燕麦(军民两用)”的三级作物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对冲气候风险并实现能量产出最大化。并强制推行“四年轮作制”,以保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掠夺。 畜力与循环: 社区内将保有标准数量的马、牛等挽畜,其饲料由轮作中的牧草和燕麦供给。同时,畜力产生的粪肥,将通过堆肥体系,回归农田,形成一个闭环的能量与营养循环。
其次,是社区的配套手工业体系。 叶雨茗在报告中反复强调“产地即工厂”的原则,他认为这是最大限度减少损耗、提升效率的关键。因此,每个社区都必须配套建设标准化的初级加工设施: 谷物处理链: 建立风力或水力磨坊加工面粉。在优先满足口粮和战略储备后,利用生产中的富余和损耗谷物,建立小型啤酒作坊,生产低度数的“液体面包”作为劳作时的热量补充。 马铃薯处理链: 建立磨坊制作马铃薯粉和淀粉。同时,利用临期或无法长期储存的马铃薯,建立小型蒸馏作坊,制造高价值的白薯烧酒和医用酒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燕麦处理链: 配备辊压设备,制作易于烹煮的燕麦片;同时建立饲料颗粒压制车间,为畜力稳定供应标准化的越冬饲料。 柞蚕处理链: 充分利用辽东当地丰富的柞树资源,组织妇女和副业劳动力进行柞蚕养殖、缫丝和纺织。生产出的柞蚕丝和紬布,不仅能满足社区自身的服装基本需求,更是高价值的出口商品。
最后,是报告的核心——社区的社会组织架构。叶雨茗明确指出,此模式的设计初衷,便是为了高效地接收、安置并组织化管理因明末战乱而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北方流民。这才是他整个方案的“闪光点”,将天地会的组织经验发挥到了极致。报告的这一部分,充满了详尽而冷静的数字。 鹿文渊将报告放下,把手绕到脑后,这份报告让他感到兴奋与一丝丝寒意……人民公社……元老院大会上又是免不了的一场风暴,先不管了,情势所致,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叶雨茗交出的,已经不是一份农业报告,而是一整套社会构建的“操作系统”。他几乎规划了一切:从如何改造一块蛮荒的土地,到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高效生产的工厂,再到如何组织和管理生活在这个工厂里的每一个人。 鹿文渊按耐着马上回临高的心绪,他还要等,等另外的几封回信。忍耐是他现在最需要的品质了,只能这么抚慰自己。 “紫霞,叫她们几个今晚都到你这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