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节 《孔子传》 “联谊会”散场之后,张岱问布特:“请问布先生,为何有人说孔夫子当过流寇?孔夫子当年又如何替天行道?” 布特看了张岱几眼,觉得张岱应该是个比较“开放”的人,就说道:“张先生,我大宋南渡澳洲期间,出了一本奇书,叙述孔夫子的生平,名为《孔子传》。有人看了此书后,觉得孔夫子当了流寇。但我觉得,当年孔夫子当年不是当了流寇,而是如梁山好汉一般,在替天行道。” 一边说,一边让手下拿来公文箱,从中掏出一本书递给张岱。 当天晚上,随布特入住白沙海防所宿舍时,张岱挑灯夜读了《孔子传》。 开始看没多久,张岱下面那话儿就翘了起来。因为张岱发现,这本《孔子传》似乎是一本类似《金瓶梅》的黄书,第一回的标题是《桑林野合》,内容是孔子的父母孔纥、颜徵在如何在田野、桑林中“野合”,然后就是孔子的出生…… 中国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第二回的标题是《你也配姓孔》,内容是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子和母亲被父亲的正妻施氏逐出家门。 当孔子可怜巴巴的对施氏说:“我们是一家人……”,施氏喝道:“你敢胡说!我怎么会和你是一家人?你姓孔么?” 孔子不开口,想往后退了;施氏跳过去,又给了孔子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孔!——你那里配姓孔!……” 孔子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孔,只用手摸着左颊,和母亲退出了孔家。 第三回的标题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和母亲的艰难生活,还配上了孟子的名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变成了穷人的孔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会了种地、放牧等很多“粗活”。后来孔子当上了名为“乘田”的小吏,管理畜牧。大家奇怪他很会干活,不同于一般的贵族子弟,孔子说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注1) 这一回的内容看得张岱感到非常心酸,没想到“至圣先师”的童年如此艰辛,六七岁开始就要干活。同时,张岱也很意外,干农活居然这么辛苦、这么有技术含量。在此之前,张岱一直误会干农活很容易,也曾想过哪天玩累了,就去种几亩地消遣消遣。看到孔子在种地时被某些植物的“粗枝大叶”划伤、被蚊虫叮咬得体无完肤、挑担失手滑倒滚了一身大粪、差点被毒蛇咬伤一命呜呼,张岱对农业生产“田园牧歌”式的幻想,顿时就被击得粉碎!(注2) 这一回的内容还提到,孔子后来拒绝“樊迟请学稼”,原因之一是被童年的艰苦农活恶心到了,觉得自己的学生跟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却想去种田,简直是自讨苦吃。 然而,让张岱感到震惊的是,按照《孔子传》的说法,孔子和母亲的生活在村里根本算不上艰苦,因为孔子的外公颜襄是村里的“大儒”(注3),虽然政治地位不如孔子的父亲,但也不是能被基层小贵族随便欺负的主。靠着外公的关照,孔子不用服徭役,也不用“向贵人上贡”种田的收成,跟母亲一起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此外,外公颜襄还为孔子提供了教育,让孔子学会了“君子六艺”中的“书”、“数”和一部分“礼”。至于射、御、乐等技能,因为学习成本太高,暂时学不起。 与孔丘母子这种“中产”相比,村里大部分人的生活可谓异常悲惨,这就是第四回《贵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的内容。什么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都是小意思,关键是“野人”的性命过于“卑贱”,连贵族的鹰犬都不如(注4),还有“初夜权”、强迫殉葬等等残酷事让张岱看得都有些于心不忍。 张岱心想:是不是太夸张了?当时的庶民真有过得这么凄惨吗?难道孔夫子当年说得“礼崩乐坏”指得是这个? 张岱毕竟是只需吃喝玩乐享受、“不务(脏活)正业”的纨绔子弟,一般只会去苏州、杭州、南京等繁华之地感受“人间天堂”的美好,连像徐霞客那样往深山野岭跑的兴趣都没有,哪里能想象底层过得是啥日子。
反正按照《孔子传》的说法,因为孔子当年在母亲老家目睹了太多人间惨事,才有了后来“哀求”诸侯“施仁政”的事。 到了第五回《认祖归宗》,孔子总算是“跳出农门”了。 母亲去世时,孔子发动求父母“合葬”的舆论攻势(注5),加上此时孔家人丁单薄,只剩下女眷,总算是让孔家承认他姓孔,重新获得贵族的身份。 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刚刚认祖归宗的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孔子大受刺激,于是“十五而志于学”,努力提升自己。 此后,靠着父亲留下的军备遗产、孔家的人脉和自己的努力,孔子先是学会了射箭和驾车,又“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终于成长为一个“精通六艺”的人才。 两年后,孔丘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然后就是第六回《初试云雨情》,这又是一篇“刘备文”…… 孔子与妻子的洞房花烛夜,看得张岱血脉膨胀,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和贴身丫鬟蕊珠一起“脱处”的经历,下面不知不知就坚硬如铁,差点就想让迷烟跪着给他“泻火”。 第七回开始,孔子步入仕途。 二十岁当上了“委吏”,负责管理仓库。 二十一岁被任命为“乘田”,负责管理畜牧。 ……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今济宁市汶上县一带),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在不断升官的同时,孔子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传》总体上看来,像是叙述孔子一生的纪实性小说,与张岱印象里关于孔子的历史记载大致相符,但又有很多明显是“脑补”的细节描写。 其中,最让张岱印象深刻的,是大量关于“杀与操”的段落。 “杀”的段落,描述的是历史上孔子参与过的格斗与军事行动。包括但不限于收服子路、平定鲁国内乱、“堕三都”、夹谷会盟、周游列国时的“游击战”…… 与张岱看过的以“斗将”为核心的传统战争“演义”小说不同,书里的孔子在战场上并未与任何人“单挑”、“大战三百回合”,而是常常带着学生与另一群人“群挑”,还有大量关于当时军队编制、排兵布阵、军事调动、后勤安排、装备生产的描写,让张岱看了感觉耳目一新。 在这些“武打片”、战争戏中,孔子的学生有时比孔子更加出彩。例如两个拳头打出来的子路,作为将领带头冲锋的冉求,号称“蒲地石秀”的公良儒,挑动中原大战的子贡。…… 其中最让张岱感到惊讶的,则是孔子在“堕三都”和“周游列国”期间的“流寇”行径。 按照《孔子传》的说法,孔子当年被赶出鲁国,是因为在“堕三都”时搞了“王田”(土地公有制)和“均田免粮”。孔子师生被困陈蔡之间、差点饿死的时候,孔子曾纵容学生“劫富济贫”——“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椹,十日,子路为享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注6)…… 看到这里,张岱总算明白为何有干部问布特,“孔老夫子当年真的当过流寇吗?”——孔子师生遭遇“陈蔡之厄”时,正值陈、蔡、楚“三国大战”,“朝野流离,四民失业,故国为墟”,有很多战争难民。子路等孔子门生其实是靠这些战争难民“扫地为兵”,用来攻打、抢劫陈、蔡两国的贵族。抢到酒肉和粮食,除了一部分被孔子师生吃了,剩下的分给了参与抢劫的战争难民。张岱觉得,这些做法确实很“流寇”…… 至于布特说孔子在“替天行道”,也不难理解,明朝是有《水浒传》的,在当时很多“流寇”刻意模仿“梁山好汉替天行道”…… “操”的段落,就是多次出现的“刘备文”。这些“刘备文”的内容,除了孔子父母的野合、孔子的洞房花烛夜,还包括但不限于“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典故,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故事,孔子师生调戏洗衣美女的故事(注7)。 这些内容的细节描写,让张岱的“小弟弟”整晚上硬了好几次,最后不胜其烦,还是让迷烟帮他爽了一次! 其中让张岱最感同身受的片段,是卫灵公原来是个双向插头,用老婆南子钓帅哥“开火车”,“聚众淫乱”。而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孔子不愿意挨操或当“搅屎棍”,就拒绝了,顺便拒绝了以当卫灵公男宠为代价的卫国仕途。 张岱之所以对这段感同身受,是因为他一度误会盛天仕元老热情招待自己,还赠送琴谱,是为了要跟他发展“断袖”关系。(注8) 注1:出处为《论语·子罕》 注2:历史上清初张岱落魄后,靠种地为生,才发现种地不容易,写文章时发过不少感慨。但为了生计,还是咬牙干了下去。 注3:孔子虽然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但“儒”的概念最晚在商朝就有了。用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在儒之中,有不止于教书相礼为事,而且欲以昔日之礼乐制度平治天下,又有予昔日之礼乐制度以理论的根据者,此等人即后来之儒家。孔子不是儒之创立者,但乃是儒家之创立者。”详情参阅本人所写的《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第一节《“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全文发表。 注4:这里的“鹰犬”不是形容词,是名词,指权贵养的宠物鹰、宠物狗。最操蛋的是,“出鹰殡”、“出狗殡”的故事原型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而是1940年代的民国。 注5《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此段对孔子停灵行为的解读,参考李硕写的《孔子大历史》。 注6:原文出自《墨子·非儒下》 注7:原始出处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韩诗外传》,该作品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关于其中孔子师生调戏洗衣美女的故事,详情参阅《番外15:风流老师与好色学生》。 注8:详情参阅《张岱临高见闻录42》
番外15:风流老师与好色学生 《韩诗外传》故事原文: 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子佩璜而浣者。 孔子曰:“彼妇人其可与言矣乎?”抽觞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逢天之暑,思心潭潭,愿乞一饮,以表我心。” 妇人对曰:“阿谷之隧,隐曲之汜,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饮,何问于婢子!”受子贡觞,迎流而挹之,奂然而弃之,从流而挹之,奂然而溢之,坐置之沙上。曰:“礼固不亲授。” 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子贡曰:“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其音。” 妇人对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系五两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于此有络五两,吾不敢以当子身,敢置之水浦。” 妇人对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 《诗》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故事解析:
孔子带徒弟去楚国,遇一美女带着玉佩在河边洗衣服。孔子便来了神儿。可是你知道孔子自己平时跟学生们总是端着架子说话,怎么好直接了当呢,灵机一动便想迂回一下,便对徒弟说:“那个美女是不是可以跟咱们讨论点啥学问呢?”回手拿了一个杯子给子贡说:“好好想想说点什么,看她有啥反应。” 据说子贡是商业天才,在孔子学生里最能说会道,编点瞎话自然不在话下。只见子贡抱着大杯子,欠儿灯似地跑到到美女旁边,厚着脸皮说:“美女~~~~忙着呐?我是来自北方的游客,想去楚国旅游,现在天也太热了,我这心里呀热得象着了火一样,我想向您要一杯水喝,这样会把我的心口里的温度降下来。美女能不能帮帮忙呢?” 美女答道:“这条河里的水有混浊的时候有清澈的时候,但都是往大海里流的,你想喝就喝呗,嘎哈非得跟我要水?咋败净整那没用的。。。”不过美女还是接过了杯子,迎着河水盛了一杯涮了一下杯子倒掉,又顺着河流盛了一杯放在沙地上,冷冷地告诉子贡说:“按说男女授受不亲,我是不能亲手递给你的,你自己拿走吧”(不能递过去,开始怎么接过来了?太扯了)。 子贡没词儿了,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老师面前汇报了情况。孔子一听,说知道了。心想这个方法可能太低级,我得弄个高雅点的。孔子把琴带过来,把琴轴拆下来,再把琴递给子贡说:“去拿这个试试”。 子贡背着破琴向美女奔了过去,一见面就说:“哎呀美女~~~~~,刚才你讲的话,真象清风一样吹拂着我的心(整个一个文学青年),跟我心里想的一模一样,咱俩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哇(越说越下道),我这里有把古琴,琴轴丢了,你这么高雅的人肯定琴艺出众,我想请姐姐帮我调一下琴呀。” 美女显然有些不耐烦,答道:“我就是一个乡下没文化的人,没啥见识,五音不全,让我帮你调琴,你开什么玩笑?” 子贡又碰了一鼻子灰,红着脸逃回到老师的车子边,又向老师汇报。孔子心想,空手搭讪是不行了,让对方展示才情也不行,看来只有下点本钱。孔子拿出二十丈葛布给子贡说,看看这个好使不。 子贡这回有点胆怯地向美女边上靠。把布匹放在河边颤微微地对女子说:“那啥,我是北方来地,去楚国路过这,你帮了我忙,我一定要答谢一哈。只是我不敢把这些布交给你,那啥我就放在河边儿,请你收下吧!” 美女听到这话,已经怒不可遏,站起来指着子贡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傻逼说话怎么这么不着调?把东西放河边让我拿,你要嘎哈呀?你有病啊?撩什么闲?我一个没嫁人的姑娘家,凭啥收你的东西?赶紧拿上你的东西给我滚!滚慢了我就喊村里人过来揍你!”子贡屁滚尿流地跑了。 孔子师徒遭遇美女狂喷,很没面子,又放不下架子,做老师的便从腰里抽出《诗经》木简尴尬地念起来:“南方有棵大树啊,不能乘凉;汉水边的美女啊,不能撩闲”。 看看子贡的所做所为,象不象一个油嘴滑舌的大学生,在郊游的时候遇到女神,没话找话跟人家套近乎?而孔子呢,是不是有点象学生们的年轻辅导员,乐于跟学生们一起泡妞消遣。只不过他们师生遇到了一个理性机智的女孩,本来想耍个花招骗骗女孩子,结果反倒是被女孩奚落一顿,自取其辱。 本来在当代来说,师生们的做法也算不得离经叛道。有点思想和才华的美女人人都想亲近。尤其在先秦,人们的思想还是相当开放的,不信可以翻翻《诗经》,里面佐证多多。而孔子的问题是想泡妞还端着个道德架子,内心惊涛骇浪,表面还在做道德文章,最搞笑的是拿东西勾引女孩子,已经接近赤果果。 写到这里还要说一下,《韩诗外传》未必就是真实的史实,只是《诗经》的一个拓展读本。作者其实就是幽孔子一默,在汉初拿孔圣开开玩笑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韩婴本意,是把“怎样与民间女子交往”做了一个实践课PPT,让学生体会一下民间女子的贤淑正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