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波尔布特

东江镇攻略(12月12日第167楼更新第23节)

  [复制链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2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4-9-6 22:46 编辑

第十六节 意料之外的财富
地方政府方面,初步组建了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州区、复州县、盖州县、长海县(长山群岛)、安东市(以镇江城为核心,今丹东市)、铁山县(皮岛及附近的朝鲜领土)的行政领导班子和司法监察体系。
得益于山东站对辽南的“扫荡”,目前满清在辽南的据点已经被全部清除,清军退守盖州至镇江一线。
只要布特再接再厉,打下镇江和盖州,就能彻底控制整个辽东半岛,将东江镇的实控领土基本恢复到毛文龙时代的全盛时期。
不过,布特此次北上所带的300多名归化民干部没有全部安排到这些市县机关中。按照跟山东站商定的合作协议,他不得不忍痛派了几十个干部去支援山东站,帮山东站在黄县等地建立“明皮澳心”的地下政府。
经济建设方面,目前分为两块。
一是由各地方政府负责的国营经济,耕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原则上归政府所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原则上由政府经营。
1637年的各地方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如下:
1、调查、统计、分配辖区内的土地并组织开荒,尽快推广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
2、寻找适合晒盐的海滩并建设盐场。
3、勘探辖区内的矿产,初期重点勘察煤矿、石灰矿、黏土矿、石英砂矿、复州华铜矿、瓦房店砖石矿。
4、调查辖区内的林业资源,发展伐木、烧炭等产业。
5、规划、建设道路、港口、水利等基础设施。
……
二是由“东江诸氏会社”(以后简称“东江公司”)负责的工商业,政府暂时无力顾及的工商产业现阶段大多外包给东江公司。
1637年东江公司的主要工作如下:
1、对外采购粮食等目前东江镇地区紧缺的生活物资。
2、规划发展制砖、水泥、玻璃、木材加工等产业。
3、成立航运公司与渔业公司,收编未进入海警队的旅顺水师与皮岛水师。
……
但东江公司在开展以上工作之前,先得理清东江公司的股权构架与公司管理层的组织构架。
原本东江公司的大股东是日海财团,日海财团控股85%,剩下的15%来自于“一心会”、“新华社”、“维新会”、“茶花会”等社团的个人小股东。
听闻布特欢迎任何人入股东江公司,认真了解了东江公司的章程后,沈世魁叔侄俩居然也拿出一笔财富想要入股东江公司。
麻烦的是,这笔财富有点太多了!计有:34117匹蟒缎、162件高档衣服、93675匹毛青布以及大量跟军事无关的贸易贵重品……
虽然以布匹居多,但在17世纪,布匹是类似粮食的硬通货,完全可以当货币使用。
这笔财富中最引人注目是蟒缎。蟒缎是织有龙形的锦缎,努尔哈赤还在当“大明龙虎将军”时,明朝每年赏赐给努尔哈赤的“工资”就是“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
满清在服饰质料方面有规定,五品官以下不得用蟒缎。但大量阶级跃升的满洲和辽东新贵,有巨大的装逼需求。而装逼需求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能直观象征当了大官才能穿的蟒缎了。
皇太极刚即位、后金物价最高的时候,一匹蟒缎高达150两银子。这些年物价降了,但东江镇卖给满清的蟒缎每匹都在50两银子以上,而蟒缎在明朝关内的市场价不到5两白银。
沈世魁的蟒缎如果全部卖去明朝统治区,可换取约17万两白银;如果全部卖去满清控制区,理论上可赚取170万两以上白银。加上沈世魁的其他私产,财产价值总计高达30万两白银(按明朝统治区物价计算)至250万两白银(按满清统治区物价计算)。
“早知道沈世魁这么有钱,自己一开始不该对他那么客气,至少让沈世魁先送点孝敬!”布特内心如此想到。
当初招降沈世魁时,布特以为仓皇逃离皮岛的沈世魁早就成了穷光蛋,没想到沈世魁在经营皮岛期间居然通过走私活动暗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不仅布特没想到,孙元化与山东站也没想到。所以当年沈世魁逃亡时,他们没想到去沈世魁家里“抄家”,这笔财富在沈世魁“死亡”期间由其侄子兼嗣子沈志祥代管。
不仅是沈世魁,很多皮岛明军军官通过参与沈世魁领导的走私活动,也发了笔小财。有了沈世魁带头,这些人也跟着想要入股东江公司。
最后统计下来,包括沈世魁在内,入股东江公司的皮岛财富如下:马620匹、骡子3匹、骆驼1峰、驴1头、牛19头、船72艘、红夷炮10门、蟒缎42880匹、衣服3417件、白银31000两、毛青布186600匹以及大量用于走私贸易的杂货及部分奢侈贵重品。(注1)
这件事对布特可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事前没想到沈世魁和皮岛明军这么有钱,但事后一琢磨,其实这件事早有蛛丝马迹可循,是自己被“明军很穷、东江镇特别穷”的刻板印象蒙蔽了。
吴桥兵变后,从旅顺到长岛群岛,大量吃不饱饭的东江镇明军选择去登州加入孔友德叛军,唯独皮岛明军按兵不动。沈世魁为首的皮岛明军,虽然跟孔友德叛军关系暧昧,旧时空历史上在孔友德叛军进入鸭绿江时没有出力打击,但也一直没有参加叛乱。
吴桥兵变之前已经有过两次兵变前科的皮岛在孔友德叛乱期间如此安静、无心造反,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皮岛明军早就被“喂饱”了,不用像孔友德叛军那样为了“吃鸡”而冒死造反。
布特后来调查发现,沈世魁统治皮岛期间,东江镇军民的生活确实大有改善,以至于有很多东江镇的士兵得以结婚,军属的数量差不多是军队的两三倍。副作用是,很多东江镇士兵逐渐丧失了攻击满清的斗志,都在忙着走私赚钱,以至于皮岛不像明朝的军事基地,更像是一个“海盗窝”。
就像项天鹰元老说的,毛文龙与其说是明末版岳飞,不如说是北方版郑芝龙。毛文龙死后,沈世魁就是第二个毛文龙,第二个北方版郑芝龙。
这么多资源入股东江公司,严重冲击了东江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要知道东江公司在临高组建时,只筹集到不到二十万两白银的现金,加上携带的粮食、布匹、铁器、机械等资源以及公司所属的船舶,股价成本不到四十万两白银。
所以布特以官方身份花费了很大精力调解东江公司新旧股东之间的关系(明面上布特与东江公司无关),既要想办法对皮岛一系的新股东“压价”,又不能让对方感到严重吃亏而放弃投资甚至心生怨恨。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皮岛系的财富按照明朝统治区的物价估值计算股份,沈世魁的财富估值约三十万两白银,其他皮岛军官的财富估值合计二十多万两白银。
这么计算的理由是:如果按照满清统治区的价格估值,这些物资卖出去后就没利润了;如果卖去明朝统治区,理论上会严重亏本!怎么赚取利润?怎么计算分红?所以必须按照明朝统治区的“采购价”计算股本。
东江公司从临高带来的资源虽然也按明朝统治区的物价计算股本,但实际成本是低于估值的。因为明朝的物价,对于沈世魁等人来说是“采购价”,对于临高方面是“市场零售价”。此外,日海财团带来的技术专利也得计算股份,以拉高日海财团的股份比例。最终东江公司的旧股份得以估值近五十万两白银。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精密计算”与“讨价还价”,最后东江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如下:
日海财团依然为东江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由85%下降为43%;
第二大股东是沈世魁,持股27.4%;
新投诚的皮岛明军小股东合计持股23.6%;
东江公司的原有小股东合计持股6%。
总而言之,沈世魁为代表的皮岛系“反客为主”,控制了东江公司51%的股权。东江公司在旅顺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时,共有股东代表203人,其中皮岛系多达135人,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二。
经过股东大会选举,沈世魁成功当选为东江公司的行政总裁。
……
这件事还有一个意外插曲:在被沈世魁“介绍”了一番蟒缎等布匹在满清那边的“高价”后,布特忽然想起来当初查抄黄龙的总兵府时,自己只关注并下令统计了马匹、白银、粮食的数量,没注意到同时缴获的布匹数量。
于是布特马上找来相关的归化民干部询问,意外得知当时在黄龙的总兵府里还缴获了绸缎3087匹,布24684匹,后来还从沈世魁女儿的房间里意外翻出黄金22两。(注2)
虽然没有蟒缎,但这些布匹也价值不菲,明朝那边的市场价在三万两白银以上,清朝那边的市场价可达三四十万两白银。
又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注1:相关数据来源于《东江往事》,数据原型是清军攻陷皮岛时的战争缴获,看《东江往事》之前我是真没想到沈世魁与皮岛集团这么会赚钱。
注2:相关数据来源于《东江往事》,数据原型是清军攻陷旅顺时的战争缴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2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4-9-6 22:46 编辑

第十七节 八月十五杀鞑子

1637年9月4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布特在旅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一祭“靖康之耻”中死难的中原百姓,二祭“崖山海战”中死难的十几万南宋军民,三祭建奴造反后死难的300多万辽民。
在祭祀活动中,布特高呼“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口号,宣布将会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1637年10月4日))誓师“北伐”,目标是打下镇江、盖州、海州、辽阳等几个城市,将“辽南四卫”彻底变成“根据地”。


布特选择“中秋节”出兵,主要原因当然不是为了迎合“八月十五杀鞑子”民间故事,而是因为辽宁省的粮食收割高峰就在10月初,这时候出兵可以最大限度的抢劫满清的粮食——让满清也尝尝被“打谷草”的滋味!
选择“辽南四卫”作为现阶段的“根据地”,是因为明代辽东70%的耕地在“辽南四卫”,拥有了辽南四卫,就控制了这个时代辽宁省70%的“熟地”,现阶段可基本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了。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很多元老在发展农业方面的思维误区。
首先,很多元老不懂农业,在农业发展方面只考虑热量条件,觉得海南岛地处热带,一定可以通过“一年三熟”获得大量的“余粮”。
事实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季节性旱灾、劳动力营养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17世纪的海南岛绝大多数土地只能一年一熟,亩产低下,海南岛的粮食长期无法自给。
其次,很多元老只考虑粮食产量,不考虑人口对粮食的消耗。
事实是,现代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能够产出大量“余粮”的地区,不是已经实现了“一年三熟”的海南岛,而是只能一年一熟的东北三省与内蒙古地区。反倒是地处亚热带的广东省与海南岛,因为城市化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严重缺粮。

所以在解决粮食供给的问题上,布特从来就不对两广抱有期望,短期只能通过攻占湖广、江西这两个17世纪的商品粮大省解决问题,长期则靠开发东北、内蒙古、新疆、东南亚等地区解决问题。
当然,对现在的布特来说,除了外购粮食,占领旅顺后开展的一系列“屯田”运动是解决粮食供应的主要途径。
在辽宁地区,适合种植土豆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上旬,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一般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成熟收割。
所以布特赶着在五月初占领旅顺,在9月份进行秋收后准备攻打满清。
9月份的工作除了秋收,就是组建进攻满清的野战部队。
从五月至九月这四个月的时间内,布特总算是将招降的前明军清理、培训完毕,将东江支队成功扩编为五千多人。
相比当初的扩编计划,实际编制又有调整。
第一,海军舰艇部队被大幅度缩编,旅顺“舰队”沦落为只有12艘小艇、约100名船员的象征性舰队。
海军舰艇部队的两艘901炮舰、六艘H800武装运输舰被临高方面调走。因为元老院已经决定在1638年打下浙江与南直隶的部分府县,需要大军舰的支援。在布特的要求下,作为“补偿”,从临高调了两艘蒸汽动力的浅水重炮艇与两艘机帆巡逻艇来旅顺驻守。
布特以两艘浅水重炮艇为核心,又将从东江镇缴获的小型海船中挑了十艘小船改造为“火力艇”,装备臼炮与火箭发射架,这些船只有对陆攻击的能力,没有海战能力。

反而分配给海岸警备队的两艘“1637型机帆巡防艇”成了整个渤海地区最强的战船。
“1637型机帆巡防艇”的相关数据:
船型:平甲板,双桅纵帆帆装
结构:铁肋木壳,船底包铜
排水量(吨):标准:160,满载:200
主尺度(米):长:32.7,宽:5.3,满载吃水:2.2
动力:火管锅炉一台,200马力复涨式蒸汽机一台,单轴单桨
航速:机械动力最高航速9节,机帆并用最高航速13节
续航能力(海里):700(纯机械动力)
人员编制:40人
武备:1636年式75毫米舰炮2门,1634年式30毫米机关炮2门
目前“1637型机帆巡防艇”获批建造八艘,靠着布特在海警队的关系,最早建造出来并形成战斗力的两艘被派来旅顺。(注1)
第二,日籍“治安军”被“集体退伍”,改编为警察部门,部门全称为“特别高等警察科”,简称“特高科”,专职调查军警作奸犯科的问题,履行得依然是宪兵的职责。
这是一个多民族警察部门,里面不仅有日本人,还有朝鲜人和中国人,科长是一个原籍松江府上海县、懂日语的中国人,叫刘长川。
刘长川祖上在明朝嘉靖年间是当“倭寇”的。嘉靖年间的“倭寇”,70%—90%其实是中国人伪装的假日本人,“倭寇”的主要头目也全部是中国人,本质上是中国海盗集团;真正的日本人只有10%—30%,这些日本人其实是中国海盗集团的雇佣兵。因此,有人如此定性“倭寇”——旅居日本的华人黑社会!类似的是,很多东南亚国家针对中国的诈骗集团其实是旅居当地的华人黑社会。
戚继光“抗倭”成功后,刘长川的祖上流亡日本,靠经商为生。到了刘长川这一代,又加入了郑芝龙集团并定居厦门。元老院“霸王行动”攻占厦门时,刘长川被俘,经过甄别、审查后被外贸部门吸收为归化民干部。布特发起“东江镇攻略”后,通过“新华社”的关系报名成为东江支队的文职干部。
布特将日籍部队“集体退伍”,缘起于一个误会导致的八卦趣闻。
布特想通过“同乡”关系拉拢孙元化,就说自己虽然是澳洲人,但祖籍是苏州府嘉定县,跟孙元华算是一个县的“同乡”(孙元化出生现在的上海浦东外高桥,在明代行政区划属于苏州府嘉定县),在跟孙元化交谈时常说吴语方言。问题是很多非吴语区的中国人听不出吴语与日语的区别,加上布特用日本人作为亲卫队,就有流言说布特是“倭人”,而孙元化懂“倭语”,常和布特用“倭语”交谈……
自己成“日本鬼子”了?
得知这个谣言后,布特在派人公开澄清谣言的同时,也解散了自己的“倭寇”卫队。为了不给“倭寇”屠杀中国人的机会,干脆将大部分日本人“退伍”送去了警察部门。
至于自己的安全问题,布特通过“大比武”在全军公开招募“亲兵”。新成立的警卫连属于海军陆战队编制,大部分是中国人,另有少数通过“大比武”的挑战成功入职的日本人、朝鲜人。
第三,朝鲜籍“白马队”也被“集体退伍”,转职为狱警。当然,狱警不止有朝鲜人,更多的是中国人,以及少量日本人。
第四,从济州岛和山东调来原满洲正蓝旗的归化民,从中抽调男丁组成两个骑兵连,编入海军陆战队。
济州岛和山东为何会有满人归化民?


这件事起源于“莽古济谋逆案”,旧时空历史上皇太极乘机凌迟处死了姐姐莽古济公主与其他家人上下一千余人。但在姜醉、布特、黄骅、鹿文渊等元老的指使下,沈阳站、山东站、海警队干涉了此事,事情的进展超出了皇太极的掌控。不仅押在死牢的莽古济等人被特侦队劫了出来,在黄骅等人的策动之下,早就对皇太极的不公对待心怀不满的正蓝旗诸牛录中的十二个,也从辽东乘船逃离了后金的控制区。


东北局沈阳驻地 临海货栈
满清遭遇了比“刘爱塔叛变”更为严重的大规模叛逃事件,当初刘兴祚投奔东江镇不过带走了一千多女真夷丁,而这次正蓝旗忠于莽古尔泰、莽古济姐弟的各级头目和他们的家眷、亲兵大概三千多人逃走了。如果再算上后来山东站在扫荡辽南、干涉“丙子胡乱”时俘获的满人,总计有七八千满人“归顺大宋”。
说起来,山东站能取得那么大胜利,正蓝旗“带路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时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口驻扎的清军主力之一就是正蓝旗。
这些满人一部分被安置到了济州岛,一部分被安置到了山东站,主要从事渔猎养马等营生。
为感谢布特对越南攻略的支持,姜醉元老还出面促成了布特与莽古尔泰女儿乌希哈的“政治联姻”。(注2)
在婚礼上,布特最大的感慨是自己调解“南下北上”路线之争的“统战”工作居然有了意外之喜。其实向北还是向南扩张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吗?今天我帮你南下,明天我帮你北上,最后不是皆大欢喜吗?元老们有必要为此撕逼、内耗吗?
像自己这样,虽然想北上,但多帮帮周围、姜醉这样的南下派,自己北上时也能获得更大助力。
当然,布特能成功,不止是因为他独特的战略眼光,成功指出了“南下北上”的“正循环”方向,更在于布特欢迎一切对外扩张的战略。在布特看来,蹲在小岛上“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不断对外扩张才能获得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与销售市场!(注3)
第五,根据作战需求,海军陆战队中增加重炮兵、工兵、辎重兵的编制,所需骨干从海军旅顺基地抽调。
第六,从长远发展的考虑,调整国民军与海岸警备队的编制。
国民军铁山大队由300人增加到500人;海岸警备队增设复州、盖州、营口三个海防所,所需警员从海警教导队、旅顺海防所、长山海防所抽调。
因此,东江支队的新编制如下:
一、伏波军海军系统:2000人。
1、海军舰艇部队:两艘浅水重炮艇、十艘火力艇,船员与炮手约100人。
2、海军旅顺基地:海岸炮兵300人、工兵50人、辎重兵50人,总计约400人。
3、海军陆战队:下辖两个步兵营(每营500人)、两个骑兵连(每连100人)、一个重炮连(100人)、一个工兵大队(50人)、一个辎重大队(50人)、一个警卫连(100人),总计约1500人。
二、国民军系统:2000人,下辖金州大队、铁山大队、镇江大队、盖州大队,每个大队各500人。
三、海岸警备队:1000人,下辖机动机动支队和八个海防所。
1、海警警备区:行政人员50人。
2、机动支队:300人,12艘巡逻艇(内含两艘“1637型机帆巡防艇”),基地旅顺。
3、旅顺海防所:50人,2艘巡逻艇,辖区为旅顺口及附近海域。
4、金州海防所:100人,4艘巡逻艇,辖区为大连湾。
5、长山海防所:100人,4艘巡逻艇,辖区为长山群岛与复州境内的黄海岸线。
6、复州海防所:50人,2艘巡逻艇,辖区为复州境内的渤海岸线。
7、盖州海防所:50人,2艘巡逻艇,辖区为盖州境内的渤海岸线。
8、营口海防所:100人,4艘巡逻艇,辖区为辽河航道。
9、镇江海防所:100人,4艘巡逻艇,辖区为鸭绿江航道,驻地镇江。
10、皮岛海防所:100人,4艘巡逻艇,辖区为朝鲜西北部海域,驻地皮岛。

注1:详情参阅兰度元老所写的《1637型机帆巡防艇》与《临高启明》正文第九卷第50节《方略(二)》
注2:详情参阅mings1300写的临高同人《平越事记》番外(一)
注3:详情参阅本人写的《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第六节《大航海时代中西方的不同处境》


点评

你这个水井和卫生间这么近,卫生间有没有做隔离啊。  发表于 2024-9-13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22: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节 皇太极眼中的“髡贼”
1637年10月1日清晨,布特站在旅顺南门城楼上,看着此次北上参加攻打满清的海军陆战队官兵陆续登船。
在布特的规划中,海军陆战队是东江镇地区陆地上的主要战略机动兵团,此次“北伐”,东江镇辖区的海军陆战队将全部参战。
布特的身后站着杨影怜(柳如是)与一个班的警卫员,杨影怜现在是布特的秘书,帮助布特处理文书、接待各路来访人员。
对于“江南才女杨影怜”,旅顺军民中的几个老年辽人想起了当年李成梁身边的“秦淮艺妓郝文珠”,并感叹“大宋辽帅”在找女人的口味方面跟“大明辽帅”李成梁有点像,就是不知打仗方面的本事是不是真能跟李成梁比肩。
旅顺城内外,当地的男女老幼――海军陆战队官兵的父母妻儿们――手连着手站在路旁,一直排了两三里路,为子弟兵送行。
海军陆战队主力上船后,布特也带着警卫连与柳如是登上海巡艇准备出发。
然后,以布特乘坐的“1637型机帆巡防艇”为先导,由8艘海巡艇、2艘浅水重炮艇、10艘火力艇、30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向皮岛方向进发。
……

10月3日上午,皮岛码头,布特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缓步下船,身后跟着两个警卫员与秘书杨影怜。
从济州岛调来的朝鲜乐队演奏着《军舰进行曲》,已经出任国民军皮岛大队的沈志祥带着手下点头哈腰的恭迎布特的到来。
当天下午布特在皮岛召开军事会议,共同商讨进攻镇江堡的方案。
除了海军陆战队,国民军也将参加攻占镇江堡的军事行动,并且在未来会成为守卫镇江堡地区的主力部队。
在元老院的体制设计中,国民军是地方部队。早期的国民军大多驻守地方各县,职能类似现代的武警与明代县衙的“壮班”,装备南洋式步枪与长矛。广东攻略开始后,国民军又逐渐演变为陆军主力,职能类似清代的绿营军,逐步推广伏波军淘汰下来的米尼枪。而伏波军则全面改用霍尔式后装步枪,向精锐中央军的方向演变,类似清代的八旗军。
但在东江镇地区,“正规军”的编制太少、对外军事压力又大,布特只能打破在所有县域分散部署国民军中队的规则,将国民军以大队为单位集中部署在与满清、明朝、朝鲜接壤的“边境地区”,将其当作“边防军”使用。
既然是“北方边军”,就不能像南方国民军那样以步枪兵为主,跟海军陆战队一样是“ 步骑炮”齐全,并且有工兵军官与辎重兵军官的编制,跟海军陆战队的主要区别是武器性能不如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武器是霍尔式步枪、多管速射炮、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150毫米九三式线膛炮;东江镇地区国民军的主要武器是米尼枪、12磅山地榴、拿破仑炮,大致是早期伏波军的武器配置。
既然国民军成了“边军”,“县兵”的活自然得找其他人去干。布特的方案是加强地方警察与民兵的武备水平,成立专门用于守卫普通城市、维持城市秩序的“城管队”,装备南洋式步枪、散弹枪、左轮手枪、少量米尼枪、缴获的明军火炮以及铠甲、弓箭、长矛、刀盾等各种冷兵器,比早期国民军的装备水平还要强一点。
每个县计划安排两三百人的脱产治安力量与一千人以上的不脱产民兵,这次“北伐”,这类武装力量也要参战。
根据会议讨论,此次进攻镇江的武装部队序列如下:
1、海军舰艇部队:两艘浅水重炮艇、十艘火力艇,船员与炮手约100人。
2、海岸警备队:两个机动中队、镇江海防所、皮岛海防所,合计约400人、16艘巡逻艇。
3、海军陆战队:两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连、一个重炮连、工兵大队、辎重大队、警卫连,合计约1500多人。
4、在皮岛组建、培训的国民军镇江大队、铁山大队,合计约1000多人。
5、在皮岛组建、培训的安东市城管大队,300多人。
6、在皮岛组建、培训的安东市警察局,下辖骑警100多人、徒步警察100多人。
7、在皮岛组建的安东生产建设兵团所属民兵1000多人,各类大小船只100多艘。
8、东江公司安置在皮岛的民兵、水手1000多人、200料以上的“大海船”50艘。
9、大连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30艘运输船,水手500多人。
以上总计参战人数6000多人、各类船只200多艘,其中正规部队3000多人,城管、警察500多人,民兵2500多人,战船28艘,运输船及各类杂船180多艘。
……
当布特在皮岛召开战前军事会议时,一支人数庞大的清军也到达了镇江堡,镇江堡清军守将硕讬正欣喜的带领镇江堡的大小官员,恭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注1),共同商讨如何“迎战髡贼”。
硕讬问道:“十二阿哥,髡贼铳炮犀利,可有破敌良策?”
阿济格回道:“你放心,此次进犯的髡贼不满万人,我们的兵马比他们多,又有红衣大炮与大量火器助阵,守住镇江堡应该是没问题的。”
……
是的,布特进攻镇江堡的计划其实早就泄露了。
首先,因为之前海天号在镇江堡痛击清军的惊人战绩以及黄骅元老带去的精美商品(注2),皇太极这些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大澳”,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的情报。
这些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在卖给“大澳”的人口中安插细作,拉拢、收买黄骅带去沈阳站的归化民,私下邀请沈阳站的归化民喝酒并灌醉、套话,通过安插在明朝那边的奸细搜集相关情报……
安插细作的事很失败,那些人后来全部被安置去了遥远、交通不便的海南岛与台湾岛,彻底断了联系。从其他途径倒是得到了些有用的公开信息,皇太极等满清贵族总算知道,所谓的“大澳”就是明朝邸报上所描述的“髡贼”,一群自称“大宋遗民”的海商,想要“中兴大宋”,目前跟明朝不对付。
然后,1636年黄骅、鹿文渊、姜醉、布特等元老对辽东、朝鲜局势的一系列干涉,虽然收获颇丰,也使得满清得到了更多关于“髡贼”的情报。
第一、姜醉、布特等元老对“莽古济谋逆案”的干涉虽然引发正蓝旗的大规模叛逃,但也使得皇太极安插在正蓝旗里的眼线跟着潜伏到了济州岛、屺母岛等元老院的地盘中。
第二、山东站在扫荡辽南、干涉“丙子胡乱”时俘获的满人虽然在“归化剃头、吃穿不愁”的心态下大多真心归顺了元老院,但满清的死忠也有不少。
第三,皇太极在听闻正蓝旗大规模叛逃的事后,指使少数依然愿意效忠满清的正蓝旗旗丁假意叛逃。(因为这件事需要黄骅元老的“配合”,所以皇太极没有对黄骅元老下杀手,甚至在表面上依然保持了对黄骅元老的“礼遇”)。
第四,皇太极听闻辽南与朝鲜的“奇怪败仗”后,派遣小股部队与孙元化“新军”交战后故意“不敌被俘”。
第五,派遣汉人包衣与朝鲜包衣假装逃离。
……
以上五批人,或因为利益问题(在元老院这边的地位或待遇不如满清那边),或因为有家人在满清那边当人质,都在找机会“回归”满清,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打探到的“髡贼内幕”告知皇太极。
当然,也有一些奸细因为感觉追随元老院更有前途,或者在元老院这边生活过得更好,或者是长期“身在清营心在汉”,或者不在意家人的死活,选择了向元老院“自首”……
加上“十人团”的监控,尤其是在成功发展满人加入“十人团”后,大部分满清细作被政保局破获、清除,但也有少数细作成功逃离。
因为海洋的阻隔,这些幸存的奸细想跑回满清的地盘是极难的,不管是偷藏小舢板还是劫持小海船,逃走的满清奸细大多葬身鱼腹,但也有个别人成功逃回了满清。
……
因为逃回去的奸细也经历了元老院给满人归化民安排的“政治教育”,所以目前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清高层,对“髡贼”的了解程度,远超大多数明朝官员与崇祯皇帝,不仅知道了布特“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北伐”计划,也比较了解元老院的政治体制。
在皇太极等满清高层看来,澳宋是一个跟满清有很多相似点的政权。
首先,皇太极觉得,所谓的“元老”、“首长”,类似蒙古的“台吉”、满洲的“章京”;所谓的“元老院”,类似蒙古的“忽里台大会”;所谓的“执委会”,类似满洲的“议政王大臣”。
至于元老院宣扬的“共和”理念,皇太极太熟悉了——“四位贝勒,同坐受礼,俱南面而坐,同受群臣朝贺”。这个时代的土著,没有人比亲身经历过“四大贝勒共治国政”的皇太极更懂“共和”了!
所以在皇太极看来,元老院的“共和”并非是啥“先进体制”,不过是一种跟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的“部落联盟”高度类似的体制。
在询问过熟悉明朝南方海盗的汉臣后,皇太极觉得,髡贼的“共和”体制应该是起源于“髡贼”的“海盗”出身,毕竟中国的海盗集团也是流行“加盟”与“共和”的,例如鼎鼎大名的“十八芝”。
皇太极唯一感到奇怪的是,怎么没听说“髡贼”内部有“火并”的事?同样“海盗”性质的“东江岛寇”可是“火并”过好几轮,东江总兵的职位因此多次换人,东江军也在内讧中死伤惨重,而髡贼那边唯一有点沾边的“女仆革命”也没听说有谁被杀了。是“髡贼”蓄意封锁了相关信息,还是“髡贼”的政治作风比较特别?
注1:1636年阿济格封为多罗武英郡王,历史上1644年10月顺治帝在北京登基后,阿济格才被封为“和硕英亲王”。
注2:详情参阅《临高启明》第六卷第132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453

回帖

6321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321
发表于 2024-9-7 0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在哪里?
《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
喝刮民党奶水长大的美帝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5

回帖

1215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215
发表于 2024-9-7 10: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硅谷怪兽 发表于 2024-9-7 08:07
这在哪里?
《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 ...

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儒家文化》(子目录)
我们吊在高高的路灯上面,听元老讲那过去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38

回帖

1801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801
发表于 2024-9-7 15:1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硅谷怪兽 发表于 2024-9-7 08:07
这在哪里?
《家天下、师门、乡党——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 ...

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科普专栏/儒家文化(子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5

积分

土著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24-9-19 0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绕开中央给军队发补贴,那这军队岂不是成了你的私军了,元老院怎么可能同意你的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21:1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京 发表于 2024-9-19 01:11
绕开中央给军队发补贴,那这军队岂不是成了你的私军了,元老院怎么可能同意你的计划 ...

中央有钱发,我就不用发了!
中央没钱发,装啥大尾巴狼?是不是想跟崇祯一个下场?
当初朱镕基让军队“自筹军费”的代价是补贴120亿军费(1998年的物价),元老院打算补贴多少?
再说了,你没听过“给政策不给钱”吗?
依照你的逻辑,海军一直是“半私军”,因为海军的一大军费来源就是“渔税”,以前海军亲自收,海警队“独立”后由海警队代收后转交一部分给海军。
依照你的逻辑,国民军大部分是“私军”,因为国民军大部分是靠地方政府发军饷!
依照你的逻辑,南洋公司所属武装全部是“私军”,当初南洋公司是怎么成立的?南洋公司“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是谁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4-10-26 13:16 编辑

第十九节  皇太极的“制髡”谋略
虽然没有打听到“髡贼火并”的事,但髡贼内部不合的事情,满清的间谍还是打听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例如有传闻说:髡贼头目为了争女人而“拔枪互射”……
因为“女仆革命”的传闻偏向“桃色绯闻”而非“政治内幕”,既没提到哪个髡贼头目死了,也没提到有哪个髡贼头目因此倒台了,起因只是为了女人而不是为了“争位”,所以皇太极觉得这不算“髡贼火并”,最多只能算髡贼“内讧”的一点线索。
例如有传闻说:髡贼占领广州后,“髡商”郭逸下落不明……
在皇太极看来,手下没兵的郭逸不算髡贼头目,只是个帮髡贼销赃的小角色,说他被“火并”不够资格。
例如有传闻说:绰号为“东门大官人”的髡贼头目,想要“秘捕”山东豪绅鹿庄主,并联合我大清剿灭孙元化的“新军”,结果被其他髡贼头目阻止……
这条传闻是最让皇太极感到惋惜的,也是让皇太极最感到振奋的!
惋惜的是没能抓住机遇早点跟东门吹雨勾搭上,同时感觉这种机会今后应该还会有,为自己有机会消灭髡贼而振奋!
哎……要是能早日有机会结识“东门大官人”,孙元化何足道哉?髡贼又有何惧?
皇太极为何关注澳宋的政治体制并且非常关心“髡贼”有没有“火并”或“内讧”?
因为根据皇太极得到的情报,目前满清想要通过军事手段对付“髡贼”是极难的,暂时只能从政治方面玩点“反间计”、“分化”之类的“谋略”。
首先,海军一直是满清的弱项,在没有“三顺王”投靠的情况下,满清连东江军都消灭不了,更别提“海贼王”级别的“髡贼”了。
然后,从海天号在镇江堡对清军的单方面火力碾压,到辽南、朝鲜战场上孙元化“新军”的多次胜利,时刻都在提醒满清,装备了“髡贼”火器的部队是劲敌!
皇太极觉得,相比军事上的“高难度”,政治解决“髡贼”要容易得多,目前澳宋的“共和”状态也有利于自己的分化策略。要知道同样处于“共和”状态的蒙古诸部,就被皇太极成功的分化,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最终逐步吞并;甚至早年建州卫还处于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与叔叔舒尔哈齐“共和”状态时,明朝也通过分化策略差点瓦解了建州卫。
关键是,明朝在政治解决海盗“共和”集团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先例。无论是嘉靖年间的王直集团、徐海集团还是后来的“十八芝”集团,明朝主要是通过“招安”、“以贼攻贼”之类的政治手段解决的。
不过,皇太极想政治解决“髡贼”也有短板,那就是目前满清还只是局促辽东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想“招安髡贼”不够资格,目前只能谈“结盟”。
而且短期内也没必要对付“髡贼”,在皇太极看来,大家都是“反明”的,有共同的敌人,现在的“大宋”与“后金”像历史上的宋金那样先来个“海上之盟”不香吗?
如果不是最近两年有“髡奸”屡屡坑害“我大清”,又是挑唆正蓝旗叛逃,又是支持孙元化攻击满清,原本皇太极也不想这么快就跟“大宋”敌对!
不过想对“髡贼”进行政治攻势,必须有合适的渠道进行“发力”。偏偏皇太极目前能找到的“渠道”只有黄骅——不管将来是跟澳宋正式“议和”,还是跟澳宋内部的“东门大官人”、“秦桧”之类的人秘谈合作,黄骅是目前皇太极唯一能找到的中间人。
一想到黄骅,皇太极就有点头疼,这家伙说话前后矛盾、谎话连篇,一会儿说是来“朝贡”的“使节”,一会儿又说自己只是纯粹的商人(注1),以至于皇太极长期搞不清黄骅在“髡贼”那边到底是什么身份!
最早,皇太极以为黄骅是类似明朝晋商的货色,以“朝贡”的名义背着“大澳”官方搞走私贸易,最多是某些“大宋官员”的赚钱白手套,是愿意对我大清“亲善”的!
但等到黄骅的手下暗中鼓动正蓝旗大规模叛逃后,皇太极就觉得黄骅像祖大寿——“表面哥俩好,背后插一刀”,阴险得很!而且黄骅明显跟“大澳“反金”官员的关系不一般,否则无法解释“大宋水师”是怎么接走正蓝旗叛逆的!
直到有熟悉南方海盗的汉臣跟皇太极说不要把大澳当“官府”,而是当成松散的海盗联盟,皇太极才“想明白了”——黄骅应该只是某股髡发海盗的掌柜,唯利是图、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所以为了利益跑来跟满清贸易赚钱,又为了利益而鼓动正蓝旗叛逃。毕竟第一次见黄骅时,黄骅就要求“买生口”,现在有了一次大量获取免费“生口”的机会,黄骅怎么会错过?而那股来接走正蓝旗叛逃者的“大宋水师”,其实是与黄骅合作获取“生口”的其他“髡贼团伙”。
至于现在跑来打满清的“大宋东江总兵布特”及其手下,恐怕是另一股规模比较大的“髡贼团伙”,眼红黄骅在我大清这里得了不少银钱与生口,也想来捞好处。
“罢了罢了,正蓝旗的那些叛徒,就暂时寄挂到髡贼那里,等到髡贼发生内乱,他们迟早会像刘爱塔的奴才那样再跑回来的!”(注2)
想明白这点,皇太极给黄骅的“礼遇”是越来越高了,甚至提出了联姻的要求。毕竟根据历史经验,满清打击蒙古部落的主要盟友就是科尔沁等跟其有联姻关系的蒙古部落。
……
黄骅不知道皇太极的心思,更不知道自己在皇太极那里有极高的“统战”价值,面对越来越“客气”的皇太极,黄骅越来越心虚了!他后来也回过味来,鼓动正蓝旗叛逃的事虽然收获很大,但也将自己的“真面目”暴露了,皇太极恐怕不会轻饶他。
所以最近几个月,黄骅一直躲在沈阳城外的临海货栈不出门,假装生病不去见皇太极,有事都是派手下归化民去跟满清那边沟通。
东北局沈阳驻地 临海货栈

什么?皇太极请我吃饭?这是鸿门宴吧?想将我像郦食其那样烹了?
什么?想跟我联姻?这是想向我这边派个女间谍过来还是想让我交出女眷当人质?
什么?想派御医过来给我治病?这是想毒死我吗?
……
这段时间,黄骅不仅拒绝出门,还偷偷挖了几公里长的地道,并在地道出口附近建了一个牧场,养了不少马。
黄骅打算,一旦确定皇太极要对他动手,就在特侦队护卫的保护下从地道逃走,骑马奔向海边
……
黄骅多次拒绝见皇太极,皇太极是敢怒不敢言,就像当年刘兴治与祖大寿多次戏耍皇太极,皇太极为了政治大局考虑也只能忍气吞声,很有“战略定力”!
不过皇太极也从不把“抵御髡贼”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政治谋略上,军事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从走私髡贼火器到仿制髡贼火器,从大规模生产、推广火器到改革军事战术,满清从1636年就开始了“髡务运动”……(注3)
虽然因为时间短,满清的“髡务运动”成果有限,但也给了皇太极等八旗贵族一定的信心,觉得自己未必不能打赢跟髡贼——“火铳射程不如髡贼,那就以炮克铳,用火炮与髡贼的火铳对射;加上我八旗健儿的火器多于髡贼,就不信我大清的火力不能压制髡贼!”(注4)
不仅皇太极如此安抚南下“抗髡”的阿济格等八旗军官,阿济格也是如此安抚硕讬等镇江堡守军——“我们的兵马比他们多,又有红衣大炮与大量火器助阵,守住镇江堡应该是没问题的。”
皇太极甚至想好了,此次能打退髡贼最好,就算没能击退髡贼,只要给髡贼造成重大伤亡,也能使髡贼不敢轻辱我大清。
这甚至是一次难得的与其他髡贼头目“不打不相识”的良机——“只要能与其他髡贼头目搭上线,今后我就不必再讨好黄骅那个不识抬举的髡发奸商了!”
皇太极最后如此想道!
……

注1:《临高启明》正文里,关于黄骅身份的描写前后矛盾,不知是写作Bug还是黄骅元老不顾对外情报局的建议自改身份了。
第六卷第131节写道:对外情报局曾经考虑过他单纯以“商人”的面貌自行带商团前往沈阳。但是考虑到……因而最终决定还是要采用“公对公”的模式来进行贸易,而不是直接送一支商团过去。
这段表明黄骅的公开身份不是“商团”,而是类似“朝贡使团”的官方身份。
结果到了下一节,第六卷第132节,又写道:虽然对方一直强调只是“商团”,但是皇太极安排的规格却是“使团”。对于已经有了窥觊中原的后金小朝廷来说,这种表现“外藩来朝”、“四海归心”的大好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意思是黄骅一直自称“商团”,但皇太极为了政治需求却按照官方“使团”的规格接待。

注2:刘爱塔就是努尔哈赤的汉人女婿刘兴祚,努尔哈赤对辽南汉人进行大屠杀后,刘兴祚带领近千女真士兵投奔东江镇。历史上第二次皮岛兵变后,刘兴祚、刘兴治兄弟带去东江镇的近千“女真夷丁”被清除,一部分与刘兴治一起被杀,一部分逃回后金。

注3:很多人观察清末历史后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满人野蛮落后、固步自封,汉人先进文明,当家后能让中国很快追上西方的近代化步伐,“满清鞑子误我中华三百年”云云!
对于这个论点,他们也能找出很多无可争辩的历史证据,例如清末的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由汉族官绅主导,满人参与的人很少,明朝曾经引进西方的科技与火器等等。
实际上,这方面的差别与满汉民族的区别无关,主要是由“旧贵族”与新兴势力的不同政治风气导致的。无论是明末的汉族旧勋贵还是清末的八旗贵族,都不思进取、腐朽落后;同时期的新兴势力,无论是明末的科举官员、汉人新军阀、清军、准格尔蒙古人,还是清末的太平军、湘淮军阀,都很重视火器的运用与改进。
而在明末清初这个历史阶段,满清属于“上进”的新兴势力,与不学无术的清末八旗贵族完全是两种生物。最起码,当时满清制造的火器质量总体好于同时期的明军火器质量。
某些元老幻想的“髡务运动”,在明末清初这个历史阶段,满清那边的反应速度应该快于明朝。

注4:鸦片战争之前,清军就不止一次在战争中见识了洋枪的威力,而不是到了鸦片战争才接触洋枪。乾隆年间的平定准部、反击廓尔喀入侵,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叛乱,对方都装备了俄国或英国制造的燧发枪,但是清军通过“以炮克枪”与数量优势,还是取得了胜利。
尤其是反击廓尔喀入侵之战,廓尔喀装备的英制燧发枪就是几十年后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也给清军了造成重大伤亡,但清军还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胜利了。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满清高层视英国武器为“奇技淫巧”,并不是满清高层单纯的无知自大,而是有现实经验支持的。也许在福康安眼里,这些武器再怎么精利,也抵挡不住天朝的大军,这些靠“奇技淫巧”武装起来的军队终究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于是乎,当马嘎尔尼向乾隆展示英国最新式的军舰、枪炮及火器操法时,早已见怪不怪的福康安会说出“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的话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节  兵临城下
1637年10月4日清晨,中秋节,东江支队的全体武装人员在吃过作为早饭的月饼之后,陆续登船,开始了“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行动!
到了中午,庞大的船队已经到达镇江堡附近的鸭绿江水面。


镇江堡是明朝和朝鲜之间的交通枢纽,南障辽南四卫(金、复、海、盖),东顾朝鲜,是辽东防御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城墙北倚镇东山,西面以横道河为护城河,东南面以爱江右支水为护城河。
向东跨过爱江的左右支水,距离镇江堡东城墙直线距离大约六公里的地方,是作为“辽东边墙”一部分的“虎山长城”。在明朝丢失辽东之前,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
城墙的南面是中江岛,由爱河左右支水与鸭绿江三条河流交汇环绕而成,在清代是中国与朝鲜贸易的主要交易场所,再往南跨过鸭绿江就是朝鲜的义州。
城堡的规模颇为可观,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920米,东西宽760米。一应守御设施齐全,刁斗森严。




此时驻守镇江堡的清军也紧急动员起来,数道黑烟直冲云霄,四门紧闭,城外的山林、旷野中也有人马在活动。
一艘小船,从镇江堡南面的水门出发,举着白旗,缓慢靠近船队。
不久之后,布特就收到了那艘小船转交的皇太极亲笔信。
一看“大清朝皇帝敕谕,宋国布司令官亲启”(注1)的封面,布特就暗骂东江支队的政保局工作不力,没有把东江支队里的满清奸细抓干净,自己这次的军事行动明显泄密了,人家不仅知道自己姓什么,还和陈洪范一样准确说对了自己的官职。
有满清奸细混进归化民队伍的事布特是知道的,但负责东江支队政保工作的张震之前可是向他保证过,那些满清奸细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少数没抓到的人也在追捕过程中“坠海身亡”,绝不会有人逃回满清那边告密。结果现在一看皇太极的来信,对方对自己和东江支队很了解,显然还是有奸细逃回满清那边。
再往下看,明显有奸细是最近一个月内才逃回满清那里的,因为皇太极写了不少话驳斥布特在中元节说要“报靖康之耻”的政治动员。
“……尔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此一时,天时人心,各有不同。尔国岂无智慧之时流,何不能因时制宜乎?……”(注2)
这封信的大致意思是:
你们有冒充“宋之苗裔”的嫌疑,就算你们真是“宋之苗裔”,你们的老大又不姓赵,没资格用宋的法统,更没资格“报靖康之耻”。
我们是满洲人,不是女真人。我国原有满洲、辉发等名,是因为以前有无知的人,往往自称为我们是女真,他们不知道女真其实是极远的北方民族的名号,跟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注3)
你们就算想“报靖康之耻”,也找错人了。
你知不知道我在去年就改国号为“清”?你是不是被一个姓黄的奸商骗了,才来攻打我大清……
接着皇太极话锋一转,表示大家都是“反明义士”,布特又是我大清的“额驸”,皇太极的“侄女婿”(注4),“自家人”不应该“自相残杀”。如果布特愿意归顺我大清,皇太极可以把金州、复州、朝鲜西北部的土地“赏赐”给布特,并且给布特“封王”,这样也算是“一家团聚”了……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汉文化水平还是不错的,当然更可能是帮皇太极写信的汉人文化水平很高。这封信可以说是写得“有理”又“有利”,不仅有力驳斥了布特出兵攻打满清的“复仇”理由,指责布特“打亲戚”的“不义”,还抛出了看似优厚的求和条件。将原本刘兴祚在满清的利益,明朝东江总兵的利益,以及原本皇太极打算给“三顺王”的利益,都让给布特。
当然,皇太极的求和条件细究的话,其实也是“口惠而实不至”。除了“封王”,其他都是布特已有的“既得利益”。皇太极居然想用“封王”的虚荣,来收买布特投入满清的怀抱,根本是妄想。
再说了,正蓝旗叛逃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没数吗?当初对哥哥、姐姐下手时也没见你手下留情,莽古济差点就被你“杀千刀”了!现在面对“兵临城下”的局面,居然又想“一家团聚”了……
布特对皇太极的“亲情牌”嗤之以鼻,且不说皇太极的“假惺惺”,布特自己对乌希哈这个老婆也没多上心。要不是看了皇太极的信,布特都忘了自己居然也能算是满清的“皇亲国戚”。就算乌希哈与皇太极叔侄关系不差,布特也不会给面子。这桩政治婚姻原本是姜醉元老为了感谢布特对“南下”的支持而送给布特的人情,因为有利于消化正蓝旗叛逃者,布特才答应下来。
布特也不觉得皇太极是因为这点“姻亲”关系才给自己好脸色,多半是皇太极从满清间谍那里得知自己以雷霆之力打下旅顺、不发一枪就收编整个东江镇的壮举,才想要求和。
如果布特是类似郑芝龙的土著海盗头子,有可能会考虑皇太极的“招安”条件。但偏偏布特是一个“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穿越者,所以直接拒绝了皇太极的求和,告诉清军使者,让镇江堡守军在半个时辰内无条件投降,否则别怪“炮火无情”!
清军使者回去后,布特等了一小时,见镇江堡依旧四门紧闭,没有开城投降的意思,就下令根据原定计划进攻。
虽然军事计划泄密了,但布特觉得无所谓,以己方的火力,满清玩不出啥花样!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战场上的一切“奇谋妙计”都白搭!
两艘浅水重炮艇上的两门130mm线膛炮首先开火,轰击镇江堡的南城墙。然后十艘火力艇上的十门11英寸(280毫米)重型臼炮也跟着陆续开炮,继续轰击南城墙。
与此同时,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乘坐小船在中江岛西南岸登陆,摆出半圆形的却月阵,掩护后续登陆部队。
工兵大队随后登陆,用浮筒和木桩修建多条栈桥,方便大船上的后续部队登陆。


(东晋重臣刘裕发明的“却月阵”,由2700步兵和100辆特制战车组成,刘裕用这些人车击败了北魏三万骑兵。)

当第二个海军陆战营通过浮筒栈桥完成登陆时,海军舰艇部队的12门重炮终于轰开了镇江堡南面的一段城墙,虽然缺口不到十米,但已经足够大部队通过了。
于是,工兵大队和海军陆战队列队向着那个城墙缺口前进。
不过他们不能直接突进城墙缺口,因为在城墙缺口与中江岛之间,是爱河右支水宽达近三百米的江面。
此时,一百多艘安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小船,在四艘海巡艇的保护下,驶入爱河右支水,最终在城墙缺口的对岸与中江岛上登陆的部队汇合。
接着,小船上的民兵在工兵大队的指导下,先用铁链将小船连接在一起,再将小船上运载的木板铺在小船之间的缝隙上……
不到半小时,一条长达近300米的浮桥就出现在城墙缺口和中江岛之间。
浮桥修建期间,海巡艇上的打字机与海军陆战队的枪炮始终对准城墙,防备清军可能的反击,但清军却没有出现。
实际上从浅水重炮艇开炮到现在,镇江堡内的清军始终不见踪影,这让布特不禁怀疑,满清已经主动放弃了镇江堡?
浮桥修好后,首先过桥的不是海军陆战队,而是一支全身披重甲的“铁罐头”部队。
这是“安东市城管大队”,布特计划用于守卫普通城市的脱产治安部队,也是专业的巷战部队,专门用于“短兵相接”的战斗场合。装备铠甲、盾牌、大刀、长矛、散弹枪、左轮手枪、南洋式步枪。
每25人组成一个小型方阵,方阵四周是16名配左轮手枪的刀盾手(一手持盾一手持左轮手枪,子弹打光后用刀战斗),中间是三名南洋步枪手、三名散弹枪手、三名长矛手。
四个方阵的城管队首先走过浮桥,后面跟着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步枪连,再后面是八个方阵的城管队,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步枪连、一个火力连,国民军镇江大队……
第一批四个方阵的城管队到达城墙缺口后,两个城管方阵分别向缺口两端被炸塌的夯土斜坡攀爬,爬上城墙走一段路后停下,等待后续的海军陆战队,爬上城墙的每个城管方阵后面跟着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
剩下的两个城管方阵则沿着缺口附近的街道继续前进,为后续部队探路。
……

注1:明清皇帝最常用的两种公文是诏和敕(chì)。凡重大的、需要百姓周知的事情用诏书,一般的事情如指示和任命则用敕。诏须公开,而敕相对私密,乃是针对小范围的群体。清代,敕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光绪会典》载:“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曰敕命。谕告外藩,及外任官坐名敕、传敕曰敕谕”。根据以上资料,我将皇太极写给布特的外交信件定名为“敕谕”。
注2:原文是皇太极写给崇祯、祖大寿的求和信,当时皇太极希望满清被明朝“招安”,享受类似朝鲜的“郡王国”待遇。
注3:这是历史上皇太极更改族名为“满洲”时说的。
注4:详情参阅《东江镇攻略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节  时代变了
“阿健,走慢点,小心前面有埋伏!”
镇江堡街道上,混在第二个城管方阵内的安东市城管大队长王秋用铁皮喇叭对走在前面第一个方阵内的城管小队长健志郎大声呼喊。
健志郎对王秋的话充耳不闻,依然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向前走,以至于方阵第一排的队形都因为健志郎走得太快由一字型成了人字形,整个方阵由正方形被带歪成了五边形。
“开什么玩笑,我健志郎是一个身经百战、身上有七道伤疤的武林高手,不是王秋那个小白脸能比的,岂会怕鞑子的小小埋伏,今天我就要亲自会会建奴的巴牙喇,看看是不是真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健志郎如此想到。
他看不起王秋这个上司,平时就不太想理会,心想:“凭啥自己这种武术考核时打遍东江支队无敌手的人,却只能进城管当个小队长,王秋这种长相非常娘的小白脸却成了他的长官?就因为他是芳草地书院毕业的书生?这王秋怕不是哪位首长的娈童吧?”
健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中国姓氏,现代健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广州、四川武胜,但健志郎却是崇明人,也不知祖上哪代人移民到了崇明。
健家是武术世家,健志郎成年后原本打算走两个哥哥的老路,要么花钱进衙门当捕快,要么去沙船上当水手兼护卫。谁知在他十八岁那年,他定了亲的未婚妻尤大姐被当地大户的少爷看上强纳为小妾,他不甘未婚妻被抢,杀了抢他未婚妻的大户家少爷后流亡广东,进了起威镖局当镖师。
广东攻略开始后,想要出人头地的健志郎又去“投军”,一心想靠着自己的一身武艺混成“大将军”后杀回老家,衣锦还乡。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军训时不守纪律、殴打教官,健志郎被开除,他的“将军梦”破灭了。(注1)
直到布特搞《东江镇攻略》,他才以东江公司商船水手兼民兵的身份来辽东谋生。然后就是布特组建城管队,需要擅长肉搏的人才,健志郎通过考核后被任命为城管小队长。
健志郎的自信不仅源于自己的武功,还有装备方面的原因。
考虑到清军可能通过巷战等“近战”模式扬长避短、偷袭东江支队,布特给城管队员装备了厚度为一到两毫米的全身钢制铠甲(胸甲、头盔部分的钢板厚两毫米,手脚部分的钢板厚一毫米),可以挡住绝大多数冷兵器的攻击。
考虑到清军可能在近战中使用火枪袭击城管队,这种钢制铠甲挡不住火枪子弹,又给大部分城管队员配备了由钢板、棉花组成的“复合盾牌”。
自从火器发展起来后,人类很早就想到了用盾牌挡子弹,戚继光就发明了能在四十五步外挡住鸟铳子弹的“刚柔牌”,一种由柔性皮革、丝绵、绵纸等多层材料组成的原始复合装甲。但在短兵相接的巷战环境中,戚继光的“刚柔牌”就没用了。(注2)
别说“刚柔牌”,钢制盾牌的厚度低于4毫米,在近距离上都不一定能挡住子弹。
最后研究下来就是铠甲加复合盾牌的“防弹方案”,类似现代防爆警察那种防弹衣加防弹盾牌的防护模式。复合盾牌是两层棉片夹一层两毫米厚的钢板,类似“棉甲”(历史实践证明“棉甲”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中弹伤的不重)。
就算火枪能打穿复合盾牌,但同时击穿胸甲的概率就很低了。毕竟盾牌上的钢板加胸甲钢板累计有4毫米厚,土著的火枪很难击穿这个厚度的多层钢板,而且还有两层棉片作为缓冲。(注3)
所以在健志郎看来,自己已经几乎是“刀枪不入”了,还有啥好怕的?
他已经决定,如果遇到的清兵没有火铳,就丢掉盾牌和左轮手枪,用随身携带的大刀或破甲锥“开无双”,在同袍面前卖力表现自己的“勇武”,让首长知道不提拔自己当大将军是他们有眼无珠!
当健志郎快要走到镇江堡北门时,北门突然由外向里推开,同时出现了十几个清军和一门大炮!
当炮声响起、健志郎被大炮发射的散弹击倒的那刻,他心里想的是:“妈的,鞑子不讲武德!……”
当镇江堡北门门洞中的大型弗朗机炮响起的同时,北门城楼两侧的大门也被推开,两门弗朗机炮对准城楼两侧沿着城墙推进的两个城管方阵点燃了火药,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来。
北门附近的山地上,也陆续响起炮声,几十个大铁球砸在了北门附近的街道与城墙上。绝大多数炮弹都打偏了,但也有一枚炮弹刚好砸进一个城管方阵里,斜向砸出一条“血路”,有四五个城管倒地,非死即残!
……

城北的山上,阿济格正手拿双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入城的“髡军”与炮击成果。
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吐槽:这千里镜要价白银一千两,汉人尼堪还吹牛说“一两银子看远一里”,实际能看清的地方也就不到十里。
阿济格手中的双筒望远镜是满清通过走私途径获取的“宋制千里镜”。最早是山东站在跟明军做军火生意时,卖给关宁军一批望远镜,每个望远镜出价白银200两。满清通过安插在关宁军内的“夷丁”(蒙古人雇佣兵)细作得知有此“军国利器”后,就让蒙古人设法从关宁军那里私下购买。关宁军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价一千两白银,而且一次只肯卖四个,加上蒙古人的采购佣金,最后到满清手里时四个望远镜共计花了五千两白银。
吐槽归吐槽,阿济格对这个“宋制千里镜”依然当宝贝一样珍惜。相对便宜的单筒“西洋千里镜”满清也从关宁军那里走私过来四个,虽然采购价不到“宋制千里镜”的一半,望远效果却差远了,性价比远不如“宋制千里镜”。
面对高昂的进口价格,满清也考虑过仿制望远镜,但既没有磨镜工匠,又缺乏玻璃原料,加上对望远镜的原理不太了解,只得放弃。
阿济格看了一会儿,对身边的人说道:“此次炮击,髡贼的精锐家丁损失惨重,以后应该不敢轻视我大清了。”
是的,阿济格误会城管队是布特“精锐家丁”。因为他们是北伐队伍里少有的“重装甲”部队,与普遍“无甲”的“宋军”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时代土著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披甲率,加上明军家丁普遍披重甲,所以阿济格就认为这是布特的“精锐家丁”。
布特会派“精锐家丁”打头阵,是阿济格等清军高层没想到的,毕竟明军那边的家丁大多是最后投入战场的,他们为一开战就能重创髡贼的“精锐家丁”而兴奋不已。
硕讬接话道:“十二阿哥说得是,让那布特额驸知道,我大清也不是好惹的。此战之后,他就该知道,想要在这立足,就得臣服于我大清!”
……
关于如何对付布特,满清高层专门开会讨论过。
首先,因为有之前在朝鲜惨败的经历,清军知道“髡军”野战能力在清军之上,他们不敢轻易跟“髡军”野战。
然后,因为有之前在辽南惨败的经历,清军知道“髡军”大炮的“破城”能力很强,也不敢依靠城墙固守。
关于如何击败“髡军”,清军高层讨论了这样几个方案。
第一,有清军将领提议,在城中埋藏火药,待髡军入城后引爆。
但这个提议马上被其他清军将领否定了,因为清军没这么多火药用。就算有,这个方案的性价比也太低了,同样数量的炸药用来给大炮、火铳用不香吗?
此外,这种操作还有如何防止敌人火力提前引爆炸药、如何防止敌人逃逸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耗费很大但不一定能杀伤敌人或杀伤不了多少敌人的馊主意。历史上,引爆城内炸药这个操作,更多的是为了销毁物资、防止资敌,而不是为了杀敌。
其实这种方案有个可行的方向,就是用炸药制作地雷,用于相对“精准”的爆破性伏击,但偏偏此时清军没有制作地雷的技术,更不知道地雷为何物。
第二,就是打巷战,通过近战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髡贼的火力。
这倒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就连布特都想到了这方面的风险,所以让“铁甲城管”当先锋。但这个方案也有缺陷,那就是此时满清的人力资源耗不起。
首先,巷战、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非最勇敢的八旗勇士不可,蒙古人和汉军都不太可靠。
然后,在巷战状态下敌我双方的战损比很可能是差不多的,想要退敌可能需要付出上千精锐八旗兵的代价。
这样的兵力损失,满清不太舍得。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巷战也不能打。
第三,就是目前的“反向攻城”方案。
留少量兵力和火炮隐藏在北门附近,待髡军开进到北门附近时再突袭,同时在城北的山上用红夷大炮轰击镇江堡。
清军高层觉得,这套方案能在自身损失不大的情况下给予髡军很大的杀伤。因为在髡军炮兵大规模进城之前,自己将会有很大的火力优势。
满清对望远镜的仿制虽然放弃了,但对火器的研制却取得了一些自认为满意的成果。
首先,满清提前几十年将红夷大炮的极限射程由1.5公里推进了2.5公里。
早在1627年,满清就在海边意外拾获红夷大炮,1631年成功仿制红夷大炮。历史上在孔有德和耿仲明军投靠满清前,满清通过战争缴获、仿制等途径已经拥有红夷大炮13门以上。在穿越集团的干扰下,满清没能得到三顺王的投靠,没能打下旅顺、皮岛,因此少得了大约36门红夷大炮。但1636年满清在朝鲜、辽南战场上的惨败,刺激满清大力投入红夷大炮的生产,提前六年生产出了35门红夷大炮。(注4)
此次阿济格南下,就带了足足30门红夷大炮到镇江堡一带用于对抗“髡贼”。
这些大小不一、型号多样的红夷大炮被清军布置在距离镇江堡北面城墙1.5公里左右的山上,射程1.5公里至2.5公里不等,打到镇江堡北门是完全没问题的,部分炮火可以覆盖整个镇江堡。

满清的想法是,镇江堡暂时让给你又如何,天天挨炮打,你能在镇江堡待多久?就算你的炮兵部队进城了,最多也就是跟我大炮互射。
今天之前,清军跟“髡军”的交战经验都是通过跟孙元化新军以及山东支队交战时积累的。根据以往的经验,髡军主要有两种火炮,一种是“射程不到四里的大髡炮”(1629式12磅野战炮),一种是“射程不到两里的小髡炮”(1629式12磅山地榴弹炮)。而清军红夷大炮的最大射程是“3里至5里”(1.5公里至2.5公里),所以用红夷大炮跟髡炮互射,清军很有信心。
至于清军为啥不在镇江堡跟髡军“大炮互射”?那是因为鸭绿江上不知有多少髡贼炮船,不知有多少髡贼大炮,城墙上不好轻易挪动的30门红夷大炮跟江面上快速流动的髡军炮群互射,满清没有打赢的把握。
但红夷大炮退到山上跟髡军对射就不同了,炮船不能上岸,意味着短时间内大部分髡军大炮不能投入战斗,30门红夷大炮就有火力优势了。
哪怕髡军将更多的火炮运进镇江堡,在清军的大炮轰击下,也不知会死伤多少运炮的髡兵,更别提在这个过程中炸药有被发烫的炮弹引燃的风险。
然而阿济格、硕讬等人还没高兴多久,鸭绿江上也响起了炮声,接着清军红夷大炮阵地附近的山上,陆续响起了“开花弹”的爆炸声!
阿济格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对打赢炮战的信心来源于清军的炮兵阵地距离鸭绿江面在七里(3.5公里)以上,距离爱江右支水也在五里(2.5公里)以上,髡军的炮船无法参战。但现在才发现,髡贼炮船上的炮居然可以直接打到清军的炮兵阵地,这跟留在镇江堡与髡贼的炮船互射有啥区别?
阿济格黑着脸问跟孙元化新军在朝鲜有过交手经验的硕讬道:“这髡贼的大炮可以打这么远吗?”
硕讬也是冷汗直流,哆哆嗦嗦的道:“十二阿哥,属下实在不知啊!髡贼居然有能打七八里的大炮,匪夷所思啊!”
……
与此同时,布特在中江岛上一边督促工兵尽快建好木质瞭望塔,一边在心中感慨:时代变了,没想到清军进化这么快,真是不能小看处于上升状态的势力!



注1:关于健志郎的身世与更多履历,请参阅本人所写的短篇同人小说《土著新兵眼里的“大宋军训”》

注2: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五:“以轻木为长桄,中用一挡牌,身如木牌大,先用生牛皮二层钉之,皮裹用好籽棉三斤,用布装为一袋,贴牛皮之里,用分水薄绵纸每二张松松团为一球,挨行捅之。又用层绵五斤,装布袋一幅盖之, 四边竹钉定固,通用灰漆四明,里面布处用油厚涂,使不用水,重可十五斤……四五十步之外可以遮衔铅子,屡试无失。然近至三十步亦要打透。但铅子铳必是远放,定无一二十步可放之事。”


注3:冷兵器、早期火器的威力和钢板防护力见图



注4:历史上清军入关前拥有的红衣大炮见图


番外2:澳宋军队部分火炮介绍
一、陆军炮兵系列
1、1629式12磅野战炮
历史原型为M1857型12磅拿破仑炮,清军眼中的“射程不到四里的大髡炮”
类型:前装滑膛炮
炮身材质:灰口铸铁/孕育铸铁
弹重:5.44千克
口径:117毫米
初速:439米/秒
身管倍径:L14.3
放列全重:1.2吨
最大射程:1910米(仰角10°)


2、1629式12磅山地榴弹炮
历史原型为m1841式榴弹炮,清军眼中的“射程不到两里的小髡炮”
类型:前装滑膛炮
炮身材质:灰口铸铁/孕育铸铁
弹重:4.08千克(榴弹)
口径:117毫米
初速:198米/秒
身管倍径:L8.3
放列全重:230千克
最大射程:920米(仰角5°,发射榴弹)


这两种炮在伏波军早期战事中使用广泛。从伏波军中退役后移交给国民军使用,其特点极为适应治安作战和守备任务,受到国民军将士的广泛欢迎。

二、海军火炮系列
1、1630式280毫米臼炮
类型:前装滑膛炮
炮身材质:灰口铸铁
口径:280毫米
弹重:60.1千克(榴弹)
身管倍径:L4.4
身管重:4.6吨
射程:3900米(仰角45°)

本炮在珠江流域讨伐作战中大展雄风,给明军留下深刻印象,此后“髡炮一发陷半城”的流言很快便传播开来。除装备专用炮击艇外,大陆攻略时面对明军在构筑炮台上的技术革新,海军临时建造了木包铁结构的浮动炮台,每台配备本炮一门,用小火轮或大发艇牵引作战。
东江支队海军舰艇部队的十艘火力艇上,装备的就是这种炮。

2、1630式130毫米海军加农炮
类型:前装线膛炮
炮身材质:灰口铸铁/孕育铸铁
口径:130毫米
弹重:24千克(普通榴弹)、19.2千克(Schenkl式榴弹)
初速:345米/秒(普通榴弹)
身管倍径:L21
炮身重:1.63吨
最大射程:4000米(仰角15°)


本炮作为早期混合动力舰艇的主要舰炮,参加了发动机行动和霸王行动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成为海军在这些战斗中发挥火力优势的最重要保障。得益于宣传部门的努力,归化民与土著中对本炮几乎人尽皆知,一度成为帝国海军力量的象征。
西班牙以“保罗大炮”的名义仿造过本炮。
东江支队海军舰艇部队的两艘浅水重炮艇上,装备的就是这种炮。

3、1633式70毫米海军榴弹炮(试32年式大队炮)
历史原型为日军的92步兵炮
类型:后装线膛炮
炮身材质:碳素钢
口径:70毫米
弹重:4.5千克(榴弹)
初速:280米/秒
身管倍径:L15
放列全重:368千克
最大射程:4000米(仰角50°,发射榴弹)
最大射速:10发/分钟

本炮在试验阶段即以“试32年式大队炮”名义参加霸王行动,1633年正式投产列装,是目前东江支队海军陆战队的装备之一。

4、试三四式海军自动机关炮
历史原型为哈乞开斯式手动转管炮
类型:手动机关炮
炮身材质:碳素钢/合金钢
口径:30毫米
炮身重:210千克
弹重:280克
初速:490米-540/秒
身管倍径:L35
自动方式:手动
供弹方式:弹仓
有效射程:1800米
最大射程:2700米
最大射速:60发/分钟
临高版哈乞开斯式手动转管炮的口径降低至30mm,火炮倍径改为25倍,炮弹长度也被拉长了,初速、弹道性能都比原版有所提高。由于主要为了对付近战木质小船,比原版略小的口径对于作战效果的影响不大。
临高版哈乞开斯式手动转管炮首次实战是在霸王行动中。立春号上的哈乞开斯式手动转管炮在1000m的距离外击毁了郑芝龙的火攻船队。
本炮承担海军近距离防卫火力以及海兵队直瞄支援火力的支柱长达数十年之久,是海军的代表性武器之一,目前是东江支队海军陆战队的装备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5: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尔布特 于 2024-11-17 15:15 编辑

本小说首发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想要阅读本小说最新更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
第二十二节 大炮是战争之神
“铁甲城管”进城约15分钟,布特就听见了北门的炮声,过了不到10分钟就有通信兵奔过来向他报告:清军在北门埋伏了三门射速很快的火炮,在近距离连开十多炮击溃了离北门最近的三个城管方阵,已有大约三十名城管被击中后倒地不起。
再过了5分钟,又有通信兵向他报告:城北山区有清军向镇江堡内炮击,大部分炮弹落入北城区,少部分炮弹落到南城区。据已经到达北面城墙上的海军陆战队观察,炮兵阵地好像在北面山脊的后面,距离城墙大约2公里。目前城内又有多名城管与士兵被铁球炮弹击中,非死即残,已经入城的部队正在军官与老兵的指挥下,寻找房屋南墙之类的炮击死角躲避炮轰。
听到这两份报告,布特心中马上想起了“大炮上刺刀”和“超视距炮战”。
对于满清在战争压力下的“进化”,布特是有所预料的。毕竟之前山东站在辽南和朝鲜让满清吃了不少苦头,最近还有混进归化民队伍的满清奸细跑了。但布特没想到,现在的满清居然已经“进化”到了“大炮上刺刀”和“超视距炮战”的水平,清军中有穿越者当“军事顾问”吗?还是山东、济州岛那里的元老向归化民教了过于超前的东西?
事实上,布特高估了清军的“进化”水平。
首先,受限于这个时代土著的火炮技术水平,把小型火炮当成大号散弹枪用,在近距离“大炮上刺刀”才是这个时代炮战的主流。反倒是后世,随着火炮射程与威力的进步,“大炮上刺刀”因为“非主流”反而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惊艳的印象。
然后,清军的炮兵阵地其实就在山脊上,通过“肉眼直瞄”调整炮击的方向与射角。因为有树荫、草丛的遮蔽,城墙上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没能看清炮兵阵地在哪,才有了“炮兵阵地在山脊后面”的错觉,进而让布特有了清军在玩“超视距炮战”的误判。
好在清军炮兵阵地距离北城墙大约2公里的报告没有错得太离谱(实际距离1.3至1.7公里),布特当机立断,下令鸭绿江上的火力艇向城北约2公里的地方开炮还击,同时在中江岛上尽快将木质瞭望塔“组装起来”。
这个瞭望塔原本计划建在镇江堡内的中心位置,既可用于军事观察、旗语通信,也可作为临时的水塔。但现在整个镇江堡都在清军的炮火威胁之下,只好先在中江岛上竖起来使用。
布特的想法是,先用火力艇上的280毫米臼炮向城北两公里处曲线射击,为城内部队提供掩护。虽然这样“盲射”击中清军炮兵阵地的概率不高,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让城内部队单方面挨打要强一点。等到瞭望塔建好,再由炮兵观察员指挥炮兵进行精准炮击,消灭清军的远距离火炮。
布特不知道的是,因为情报错误,虽然280毫米臼炮的“盲射”没有打到清军炮兵,大部分炮弹也打空了,但也有几枚炮弹意外打进山脊后面的清军骑兵集群中。在60多公斤榴弹的爆炸声中,清军被炸得人仰马翻,伤亡近百人,损失远远超过了布特这边的部队。
离炸点近的清兵被炮弹撕成碎片,残肢碎体横飞;离炸点稍远的清兵也是遍体鳞伤、浑身是血。看着满地的血浆、残肢、心肝脾肺肾,幸存的清军作鸟兽散。大部分骑马向更后面的山谷跑去,少部分则向前面没有遭遇炮击的山脊跑去。
爬上山的正红旗蒙古都统恩格图随手拉掉飞到自己肩膀上的一截血肉模糊的肠子后,跌跌撞撞的跑到硕讬身边说道:“主子,乃蛮部的巴达尔额驸阵亡,蒙古马兵和山谷里的马跑了一大半,怎么办?”
硕讬黑着脸回答道:“去把人马都给我召回来,髡贼攻山时如果不见马群和蒙古马兵出动,我要你的脑袋。”
……
此次为了对付“髡贼”,满清投入很大。八旗满洲每牛录奉命抽调甲兵25人,其中包括马甲10人、步甲10人、精锐护军5人,共出动满八旗甲兵六千多人。外藩蒙古部落派出四千多轻骑兵参战,而石廷柱所统领的汉军旗也出动了六千多人。加上镇江堡原有的1300守军和提供后勤支援的上万包衣,总兵力接近三万,规模超过于1629年皇太极进攻北京时的德胜门之战。
这些兵力分布在镇江堡至凤凰城之间,精心设计了三道“埋伏”。
第一道“埋伏”在镇江堡附近。
首先是镇江堡北门附近有19个清军用三门弗朗机炮对髡军进行伏击。
然后是上千人的汉军重炮部队带着三十门红夷大炮在城北面的几个山头设立炮兵阵地,负责炮击镇江堡。一千五百人的汉军火器兵在炮兵阵地前面的半山腰与山脚下挖掘壕沟,准备利用堑壕体系正面阻击进攻炮兵阵地的髡军。阿济格与硕讬还派了一百多名亮甲鞑子(摆牙喇)和500多暗甲鞑子到炮兵阵地与步兵阵地附近督战。
最后还有一千多蒙古轻骑兵与六百多八旗披甲重骑兵分成几个骑兵集群,分散躲藏在炮兵阵地后面的几个山谷中,准备乘髡军进攻炮兵阵地与汉军堑壕防御体系时从侧面突袭。考虑到髡贼火器犀利,还多准备了上千匹马作为骑兵的“先锋”和“肉盾”。(注1)现在马群与驯马的蒙古人跑了一大半,这个战术的执行就有了很大问题。
……



清军防御体系示意图



甲午战争时日军所绘的九连城(镇江堡)周边地图



甲午战争时日军在山上拍摄的九连城(镇江堡)照片


正当恩格图带着手下的八旗兵费心费力的搜集溃散的马匹与蒙古兵时,中江岛上的瞭望塔终于“组装”好了。在高倍镜军用望远镜的帮助下,“登高望远”的炮兵瞭望员很快发现,原来清军的炮兵阵地不在山的背面,而在山脊上。清军的炮兵阵地不止城北的山上有,城西北和城东北方向的山上也有。
根据所发现的清军炮兵阵地位置,炮兵瞭望员对照事先绘成的炮击坐标图,开始用旗语指挥炮兵对清军各个炮兵阵地进行“精确”炮击!不仅火力艇上的10门重型臼炮继续开火,两艘浅水重炮艇上的1630式130毫米海军加农炮、中江岛上海军陆战队重炮连的三门150毫米线膛炮也加入了战斗。
炮弹在尖啸声中砸向清军的炮兵阵地。一团团火光在汉军旗炮兵的身边炸开,细碎却致命的弹片四处迸飞,呼啸着钻入毫无防护的肉体,激起无数的血花。随着清军的弹药被伏波军发射的炮弹引爆,更多的爆炸响起,将很多汉军旗炮兵的身体还原为零件,甚至粉碎成肉末。
二十多门红衣大炮也在爆炸声中散架,其中一门火炮的炮管直接被炸飞,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后,将一个倒霉的汉军旗士兵活活压成肉饼。
面对极度震撼的炮击,几百名汉军旗士兵潮水般的往山后逃去,直至被督战的满洲白甲兵砍下20多颗脑袋后,才停下脚步。
此时,伏波军的炮击也暂时停止了。那些汉军旗士兵在满洲甲兵明晃晃的刀子威胁下,又慢慢回到炮兵阵地。但面对已经散架的大部分红夷大炮,大部分已经殉爆的弹药,想继续尝试开炮是很难的。
于是,汉军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只得一面下令收尸,一面跑去跟阿济格、硕讬诉苦。
阿济格与硕讬在炮兵阵地走了一圈后,久久无语。真是太惨了,大炮的炮管上沾满了脑浆、鲜血和肉渣,胳膊、大腿以及各种人体器官洒满了一地,连具完整的尸体都难找,场景异常可怖。少数侥幸没死的士兵也都一个个筋断骨折、血肉模糊、惨叫连连,眼见是救不活了,只得补刀送他们早登极乐。
初步估算,这一轮髡军的炮击炸没了一半左右的汉军旗炮兵,打碎了八成左右的红夷大炮炮架,打爆了起码七成的大炮火药。短期内别说继续开炮,如何移动红夷大炮都是难题。
因为技术水平有限,满清“改良大炮”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红夷大炮的口径与重量,以至于那几门射程达2.5公里的“重型红衣炮”的重量都达到了八千斤左右。当初在有炮车的情况下,清军为了将这些红夷大炮运上山都废了老鼻子劲,运输过程中还出过事故死了几个汉军旗士兵。现在大部分红夷大炮已经不能“推行”了,难道推着炮管慢慢“滚”?
正当阿济格、硕讬在考虑这仗如何继续打下去时,鳌拜正带着几个手下使出吃奶的劲一路向他们这里狂奔。
……
此时的鳌拜正是年少轻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所以接下了在镇江堡北门伏击髡军的高风险任务。按照原计划,在北门打光弗朗机炮弹后,鳌拜和他手下的“十八勇士”将会骑马撤离北门,只需跑一百六十步(256米)以上,就能脱离“髡铳”(南洋式步枪)的射程,安全撤回清军的步兵阵地。
所以鳌拜带着手下跑了两百步(320米)后,暂时停下了脚步,回头观察北门城楼的情况。看着髡军慢慢出现在北门城楼上,鳌拜还本着挑衅髡贼、在手下面前装逼的心理当众对着髡军撒尿。
但很快,鳌拜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突然发现“髡铳”的射程居然超过了两百步。随着霍尔式步枪的枪声响起,鳌拜身边的八旗兵倒下了好几人。
鳌拜等人只得再度骑马狂奔,差不多跑出了三百多步(500米左右),才不再有八旗兵从马上掉下来。
然而还没等鳌拜喘口气,身前不远的一个八旗兵却被打爆了脑袋,身后也响起了“砰砰砰”的响声,这声音比火铳声响,却又比大炮声音弱。好奇之下,鳌拜回头望去,却见髡军已经推着一门“大炮”出了北门,那炮口还连绵不断的吐着火舌……
“连环炮?十六眼铳?”鳌拜想起了镇江堡清军向他描述过的一种髡军火器——外形似大炮,可连环发炮,故被称为连环炮。因为镇江堡清军曾给海天号运送过食物(注2),有机会近距离见过这种火器。据那些清军描述,那是一种由十六根枪管组成火器,似乎是三眼铳的放大版,但威力与射程又远超三眼铳,故又称其为“十六眼铳”。
然而鳌拜却不知道,那根本不是“十六眼铳”(早期版打字机),而是威力与射程远超打字机的试三四式海军自动机关炮(哈乞开斯式手动转管炮),1.8公里的恐怖射程始终在“追杀”鳌拜和他的手下。
哪怕鳌拜等人跑到山脚下的清军步兵阵地,弃马往山上走路狂奔,“追杀”依然没有停止!
直到鳌拜跑到阿济格、硕讬身边时,才勉强跑出机关炮的射程。
此时不仅鳌拜手下的“十八勇士”就死剩下三人,一路上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汉军旗步兵与炮兵也被顺带打死了十几人。
……

注1:朝鲜方面记载,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利用拒木与火器拦截后金的骑兵冲击,“俄而虏大至,先犯左营,应和环设拒木于阵前,分队放炮,虏骑阻不能突”。不过八旗很快想到了应对方法,“骑随马后,以兵器驱马,马奔逸决拒马木,左营炮发,虏前者颠,后者蹂躏而进,左营兵单不能支,师遂乱。”
注2:详情参阅《临高启明》正文第六卷第139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回帖

99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24-11-18 16: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布元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41

回帖

494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发表于 2024-11-21 07: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指星光灭绝 发表于 2022-4-1 12:06
1,殖民地开发需要巨量汉族人口,有疫苗和药物死亡率依然很高。明末死亡太多,肯定不行,人多地少才能忽 ...

有一说一,周围元老在阶梯计划里给湄公河殖民地确定的土地模式:

每个母村下有10个子村,每个子村拥有100户人家,每家分得100亩土地,也就是2.5*2.5公里的土地上有一个子村,母村设立一所小学,一个医疗点,一个训练队以及行政事务处


还是很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38

回帖

1801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801
发表于 2024-11-21 12:4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292

回帖

24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463

引流达人同人贡献勋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6: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节 来自地狱的恶鬼

“妈的,便宜那几个鞑子了!”眼见鳌拜等四人成功逃脱,海军陆战队营长王小波放下望远镜,吐了口唾沫后转头对城管大队长王秋说道:“王队长,那伙让你死伤很多弟兄的鞑子已经大多被突突了,你该满意了吧?”
王秋则陪着笑脸回道:“满意,满意,多谢王二哥帮我的兄弟报仇,今晚我请你吃酒!”
此次进攻镇江堡,各部队合计伤亡了50多人,其中40多人是城管队员。伤亡的城管队员中,又有30多人是被埋伏在镇江堡北门的鞑子用弗朗机炮打倒的。所以王秋恨极了这帮埋伏在北门的鞑子,在北门外发现鳌拜挑衅后,就请求拥有远程武器的海军陆战队帮他报仇。
现在王秋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城管队员身上的铠甲与盾牌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伤亡的40多名城管中目前确定阵亡的只有9人。其中5人是被红夷大炮的铁球炮弹击中后身亡的,还有4个城管是没按照作战规则手持盾牌正面防护或躲在有盾牌的队员身后,也没按照作战规则向两边散开后再排成纵队撤退,而是直接转身就跑,结果被弗朗机炮发射的散弹击穿后背胸甲而死。
……
“十二阿哥,属……属下幸不辱命,在……在北门格杀髡贼铁甲家丁上百。然髡贼火铳可射三百多步,其连环炮也犀利异常,射程……射程可达三四里,以至属下带人撤离时损失了大半人手,请……请十二阿哥责罚!”鳌拜在阿济格面前跪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报告作战成果与损失。
看着满头大汗、被子弹擦伤脸颊的鳌拜,阿济格轻轻挥手让鳌拜退下:“你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然后阿济格转头满脸怒容的问硕讬:“你不是说髡贼的火铳射程在一百六十步上下,连环炮射程不过百步吗?这是怎么回事?”
硕讬跪下,一边磕头,一边颤抖着说道:“属下不知啊,当初髡商黄骅的手下与我等交战时,所用的火器没这么厉害。在朝鲜与我等交战的登州镇明军,也没如此厉害的火器!”
最早海天号与清军交战时,面对乘坐小艇突袭多智岛的清军,海兵是将清军放进到100米左右的距离时再用大炮散弹、打字机、米尼枪进行“火力覆盖”的,炮击镇江堡时是在距离镇江堡两公里左右江面开火,所以并未暴露付波军步枪与海军舰炮的真实射程。后来在孙元化新军在朝鲜、辽南与清军交战,所用的南洋式步枪射程只有250米左右,最好的大炮是从山东站借用的1629式12磅野战炮,更没有280毫米臼炮、机关炮这类大杀器。
所以,根据以往的交战经验,清军对髡贼武器的射程与威力产生了误判。
“行了,你先退下,容我想一想!”阿济格对硕讬说道。
先是意外发现髡贼的大炮能打七、八里远,现在又发现髡贼的火铳能射三百步远,还有能射三、四里远的连环炮,阿济格只觉得心累,心想这髡贼还真是高深莫测,不知还有多少厉害的火器。莫非这次来的真是“大宋经制之师”?所以火器远比黄骅和孙元化的厉害?
阿济格不知道“猴版武器”之类的概念,他首先想到的是满清体制下嫡系八旗军与各族仆从军之间的武器差距,开始在心里推测迄今为止清军遇到的各路“髡军”分别是什么性质或级别。
如果这次布特所带的是“大宋禁军”,类似八旗军;那孙元化的登州镇算“外藩蒙古”之类的同盟军?黄骅是宋版的汉人包衣?黄骅的武装类似晋商的商团武装?
对,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这次遇到的“髡械军”远比以往厉害!
这仗该怎么打下去?
……
在阿济格思考的同时,布特也在镇江堡的北门城楼上,一边用望远镜观察着清军的阵地,一边思考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从望远镜里看,清军的炮兵阵地遭遇重创,目前正忙着收尸。红夷大炮的木质炮架虽然大多打碎了,但炮管还能用,等到清军修复炮架、运来新的火药,迟早会恢复炮击镇江堡的能力。所以,这几个清军的炮兵阵地必须拿下。
不过,在清军炮兵阵地的外围,还发现了大量清军步兵与构筑好的胸墙、壕沟。如何进攻,还得好好琢磨一下。

对于清军会玩“堑壕战”,布特并不感到奇怪。
“堑壕”这玩意早就不是稀罕物,并非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出现。
在中国,最晚在唐代就已经有“堑壕”的概念了。《新唐书·裴行俭传》:“大军次单于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 行俭 更命徙营高冈。”《水浒传》第59回:“看见华州周围有数座城门,城高地壮,堑壕深阔。”
当然,古代“堑壕”是用来阻挡冷兵器部队冲锋的,与近代“堑壕”的用途有很大区别。但只要多经历几次热武器战争,“堑壕”针对火器的军事用途迟早会被有心人发现。
在欧洲,15世纪时就有意大利建筑师提出了相关的防炮建筑理论,16世纪30年代开始,火炮与“堑壕”被融入城堡防御体系。目前被很多元老推崇的“棱堡”,本质上就是欧洲早期的“堑壕”防御体系。
相比传统的“砖石高墙”堡垒,棱堡最大的优势是由“厚土”堆成的“梯形宽墙”很难被大炮摧毁。至于“多边形”的火力覆盖,优势反而不明显,因为传统城堡中敌台、月城、瓮城等设计同样能做到“多边形”的火力覆盖。

在19世纪的新西兰土地战争中,毛利人就无师自通用“堑壕战”对付英军,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满清这边,布特记得早在明清双方都大量使用红夷大炮等热武器的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就命八旗军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将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如果不是镇江堡靠近鸭绿江,清军恐怕会在这里尝试复制大凌河之战的套路。
“看起来,铁甲城管有新的用处了!”布特自言自语道。
……
经过与手下军官讨论,一个简单的作战方案很快被制定出来。
首先自然是大炮轰击清军步兵阵地,为步兵靠近清军堑壕防线提供掩护。
步兵将会分成三个方阵,第一个方阵由200名城管和三个步兵连的国民军组成,进攻正北方向的清军阵地。剩下两个方阵是两个营的海军陆战队步兵,在两翼掩护中间的第一方阵,警戒东北和西北方向的清军阵地,阻碍清军的增援。
最后还将派遣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火力连进入三个步兵方阵的中间,3门大队炮与3门机关炮将根据战况随时为三个方向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
镇江堡北门外的空地上,海军陆战队重炮连的三门150毫米线膛炮、国民军的四门野战炮(M1857型12磅拿破仑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如狰狞巨兽之眼,森然对准清军阵地。指挥的炮兵军官,举着望远镜,嘴角勾出一抹轻蔑冷笑,手中指挥刀一挥,刹那间,地动山摇。
七枚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带着死亡的尖啸砸落在清军防线上。其中一枚榴弹刚好落入战壕,土石迸飞,几个清军士兵瞬间被气浪掀翻,残肢断臂与泥土齐飞。黄色的硝烟四处弥漫,不时响起清军伤者濒死的呻吟。
紧接着,又是几轮炮雨倾盆而下,土墙与战壕多处被炸塌,泥土四溅。
在七门陆战炮轰击正北方向清军阵地的同时,10艘火力艇上的臼炮也在炮兵观察员的指挥下,对两翼的清军阵地进行炮击。
……
炮声中,一百名手持盾牌和左轮手枪的城管队员走在最前面,为后续部队提供掩护,同时准备第一批冲进清军壕沟。
在他们的后面,是一百名手持双管散弹枪的城管队员,准备第二批冲进清军的壕沟,打光子弹后再用冷兵器与清军肉搏。
再后面是三个连的国民军,他们将在城管队冲进壕沟后在壕沟边警戒,既可为冲进壕沟的城管队提供火力支援,也可警戒正北方向清军的增援。
在这个混合方阵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各有一个排成三路纵队的海军陆战队方阵,他们将在抵达指定位置后左转或右转,以三路横队的状态警戒各自方向的清军阵地。
而在混合方阵的正后方,则是排成一路纵队的海军陆战队火力连。
整个进攻队形,犹如一个倒写的“山”字。
……
大风吹走了清军阵地上弥漫的硝烟,一道蜿蜒曲折的壕沟中,清军士兵们身着蓝灰色的布面甲胄或号衣,神情严肃且透着坚毅。
他们或蹲或站在壕沟之中,有的士兵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目光警惕地透过壕沟边缘的土堆,注视着前方可能出现敌军的方向;有的正忙着装填火绳枪,小心翼翼地将火药倒入枪管,准备随时应对来袭之敌;还有的士兵背着弓箭,时不时探出头去观察周边的动静。
炮轰一轮接着一轮,泥土堆成的胸墙已经被轰得不成模样,多枚榴散弹落入壕沟,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残壁断壕间幸存的清军却仍倔强坚守,没有溃逃!

这些被派来“填壕”的汉军旗士兵大部分是大凌河之战中被俘的前关宁军士兵,是从“炊骨析骸”的地狱中走出来的非正常人类,一帮来自地狱的恶鬼。
“弹如雨下”的火炮轰击,他们在大凌河城外与清军交手时经历过;战友尸骨不全的惨状,跟他们当初在大凌河城内用人骨头当柴烧、把人肉割下来烤着吃的经历相比,也不算啥。他们最终投降清军,可不是因为怕了清军的红夷大炮,而是在城里吃人肉吃到吐,生不如死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当年的大凌河城,是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阴森森的阴曹地府。这帮在“阴曹地府”中走过一遭的人,神经之大条,不仅是伏波军中那些只在南方跟农夫状态的明军卫所兵、缺铁的少数民族叛军、上岸就站不稳的海盗“菜鸟互啄”的归化民士兵难以想象的,也是成长在太平盛世的元老们无法想象的。
很多元老跟清末的满清官僚一样,以为洋大人能打赢清军,都是靠“船坚炮利”。实际上近代清军败得那么惨,“和平懒癌”、“防汉甚于防洋”等政治方面的因素更大。洋大人对清军“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新崛起的太平军一样做到过。而洋大人在与太平军交手时,战局就不再是“一边倒”了,最后洋大人是在联合了同样新崛起的汉族湘淮军阀后,才摆平了太平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63

回帖

2277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277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4-12-14 22: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妈也。。。之前还夸你说写的有进步怎么又变回去了,症状甚至还加重了。 波波,咱们写同人首先得搞清楚同人小说也是小说,小说是娱乐,看的是故事,是情节,是爽。不论是历史考据还是科技考据都是为情节服务的,你的同人里几乎都是喧宾夺主,比如新更新的这一章,为啥就不能专注故事好好描写双方是怎样战斗,战斗中的具体角色,比如鳌拜之类的所见所闻。枪打一百步还是两百步真的没必要那么大篇幅,明末人能弄出堑壕也不出乎人的意料,没必要那么大段大段的往同人里堆资料甚至能堆到太平天国了。这和同人简直八竿子打不着,你就直说有这么个东西,有兴趣的读者会自己去查的。不然你为啥要把文章投到同人区?直接扔历史或者工业区更适合。
我推荐你之后的同人,类似的堆资料的地方至少得删十分之九,把心思放到故事情节上才能丰满起来,不然真就成穿越科普文了,看的人直打哈欠
洗澡之后挖耳朵,湿湿一大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8 15:51 , Processed in 0.1202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