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登陆旅顺
北上的船队经过舟山群岛时,在岱山岛停留了两天进行休整,就地补充淡水。 在此期间,有两艘大海船自宁波泛海而来,加入船队。船上载着五百石粮食、五千斤茶叶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各一万斤。在其中一艘海船上,张岱介绍布特与柳如是互相认识。 是的,此次“东江镇攻略”,布特还写信给张岱要求配合,要求张岱在约定的时间内来岱山岛为船队提供补给,同时依照当初的约定帮他把柳如是勾搭上船。(注1) 当然,此时柳如是还没改名,依然是“姓杨、名爱、号影怜”,张岱介绍时告诉布特:“这位是著名歌妓杨影怜!” 布特看着柳如是,觉得还不错,瓜子脸、娇小身材、皮肤白腻,关键是没缠小脚。虽然五官不够惊艳,但如果真要跟柳如是“联姻”,在身体方面绝不算吃亏。反正自己本来就不是馋柳如是的身子,主要是看中柳如是的“忠义”的节操、“军武宅”的性格爱好、文学与历史方面的“才学”、在江南交际圈的名气与人脉,以及复杂的“阶级出身”与广泛的“阶级代表性”。 柳如是对布特的外貌则感到失望,她原本以为张岱口中极力吹捧的布特,会是一个“玉面白袍”的儒将,或者是一个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猛将。结果布特既不“玉面”又不“高大”,脸不能说难看,但让柳如是感觉缺乏“眼缘”;一米七的身高在明代不算矮小,却又不够“威猛”;身上没看到多少肌肉,但也没有让她感到厌恶的“将军肚”。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况布特的外貌,柳如是暂时只能想到“中庸”。 唯一让柳如是感到欣慰的是,布特身上似乎有一种独特的“书卷气”,让柳如是觉得布特应该是有文化的。 同时布特身边两排“亲兵”的排场,也让柳如是相信布特确实是一位“将军”。
总而言之,柳如是觉得张岱应该没骗自己,布特应该确实是一位“儒将”! …… 1637年5月5日清晨,两艘901炮舰、六艘H800运兵船、十二艘海岸警备队的风帆巡逻艇陆续驶入旅顺口。 旅顺城墙上负责值夜的东江军士兵怀着既恐惧又惊奇的心理,注视着港湾里的庞大船队,尤其是那八艘远超他们想象力的巨舰。 很快,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通过攀爬网慢慢登上由小发艇拖拽的舢板,分批冲上位于旅顺南城西南侧的海滩并迅速集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半圆形的滩头阵地。 随后上岸的是用大发艇拖拽着浮筒的工兵连,他们搭建了一个浮筒码头,为海岸炮兵部队和其他后续部队的登陆提供便利。 H800运输舰靠上浮筒码头,将三门150毫米九三式线膛炮用蒸气吊机缓缓吊下船。当九三式线膛炮被海岸炮兵部队推离浮筒码头后,布特也随后登上了旅顺海岸。 布特一边散步一边琢磨将来如何进行港口与造船厂的建设工作,这片位于旅顺南城与黄金山之间的滩涂,就是后世旅顺东港与辽南造船厂所在地。
清末旅顺口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日文《旅顺》书中所标出的南北城位置
与此同时,毛十三也带着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深入内陆,已经走进了旅顺城南的东江军屯田中。 旅顺南北城之间是旅顺河,南城周围和旅顺河以南的平地上都是耕地,一些东江军屯户的窝棚散落其中。随着早晨的阳光逐渐照耀到窝棚上,一些东江军屯户醒了过来,然后惊奇的看到上百人持火铳向他们走来,胆小的已经往旅顺城方向跑了。 在城外屯田的毛十三义父毛永田醒得晚了些,等到他发觉窝棚外的动静不对劲爬起来时,已经和其他几十个醒得晚、或没能及时跑掉的东江镇军户一起被一群“蓝衣人”包围了! 正当毛永田惊疑不定时,却听到有人喊他“义父”。 …… 毛十三向义父毛永田等东江镇的熟人谈论着自己“上天堂”的奇遇,把伏波军海军的生活水平吹得天花乱坠。尤其是海军士兵把可以换“黄花大闺女”的“高级军粮”胡乱丢弃的败家行径,更是让苦哈哈的东江军户听得目瞪口呆。 对于这些传言,这里的大部分东江军民是不信的,在这个饥荒遍野的苦难时代,基层士卒顿顿大米饭的传言实在是太过神奇了。 也有人认为,毛十三说得是实话,只不过他是刚好碰上了“打了胜仗犒赏三军”的好时候,平时伏波军可能吃得没那么好,要知道以前毛文龙在的时候,一些东江军民也曾经利用“打劫”后金的机会吃过几顿饱饭。但自从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已经很久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了,东江军民也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此时听说伏波军在镇江堡大败建奴,并且让建奴乖乖“上贡”,一些心思活络或对黄龙不满的东江军户在心里已经有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之后,毛十三就将这些东江镇的军户带到了伏波军集结的海岸边。 布特见到毛十三带来的这些东江镇军户时,感慨不已:“这东江军也太穷了吧?” 旅顺这边全民皆兵,所有人都属于东江军成员,是可以上战场的。但此时布特眼中,却只看见一群不折不扣的老弱病残。其中以老人和小孩子居多,偶尔有几个稍显年轻些的不是残疾就是女性,根本看不到一个青壮年。 这些人的穿着极其破烂,看样式倒是明朝的军服鸳鸯袄形制,但早就破败的不成样子,原本应该是红色的面料全都褪了色,只剩下外面薄薄一层,里头胡乱塞着干草用以御寒。 对于东江军的贫困状况,布特事先是有所了解的。 对于如何收服东江军,布特也早就有了预案:在海军陆战队和海岸炮兵部队顺利登陆之后,随后运上岸的是大批的竹箩筐。筐子里满满堆放着砖头状的军用口粮与烧饼、馒头等食物。除了硬邦邦的军用口粮,其他的食物都是船上早起的厨师刚刚做出来的,被拖上沙滩时还热气腾腾的。 登陆的工兵带着木板与铁质撑脚在海滩上拼起了20套座椅,每套座椅由一张长桌和2张长椅组成,可同时供10人就餐,整个“海滩大排档”可同时供200人就餐。 海军士兵把20只大竹筐的烧饼、馒头摆在餐桌的两侧,跟着就在沙滩上支起了十口大锅,开始把军用干粮煮成飘着香味的“糊糊”。 这些食物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个女子腼腆着脸问一个炊事兵:“大兄弟,能给我几个吗?拿什么换都行?” “拿什么换都行?”听着这句让人想入非非的话,那个炊事兵心中不免“邪恶”了一把。但他随即正色道,“馒头、烧饼可以给你们吃,但我们一会儿要在这修建码头,需要大家一起动手帮忙,请大家排好队,每人限拿一个馒头和一个烧饼,如果馒头、烧饼发完了,晚到的人还可以喝糊糊。” 听到炊事兵如此说,东江军户们蜂拥而上,抢夺烧饼与馒头,随即被十几个炊事兵抡起棍子揍了一通:“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不准多拿……”。 在炊事兵的棍棒教育下,那些东江镇军户总算慢慢排出了一条歪歪扭扭的队伍。 就在此时,旅顺南城中冲出一队东江镇士兵,为首的东江镇军官大声喝问道:“来者何人?意欲何为?”
布特上前道:“在下是大宋朝廷新封的东江镇总兵,烦请你们帮忙引荐大明黄总兵。” 对方听了一呆,这大宋朝不是早就没了吗?这“大宋朝东江镇总兵”是哪冒出来的? 虽然看不懂布特等人的来历,那个东江镇军官还是派一人往旅顺城池飞奔而去,其他人继续盯着布特等人细细打量。 在等待黄龙时,几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拿着大喇叭,走到旅顺南城的城墙下,用辽东口音不断复读着如下话语:“东江镇的弟兄们,我以前是在登州镇跟随孔有德大帅的。现在孔大帅不在了,我和其他登州镇的东江兄弟一起投了大宋。给大宋当兵生活好啊,天天都有大米饭吃,还时常能吃到肉。一想到自己每天大鱼大肉,自己的老乡却在旅顺吃苦,我这心里就不舒坦,所以就跟几个兄弟一起把东江父老的苦楚跟大宋的首长说了,希望大宋能解东江父老的倒悬之苦。大宋的首长仁义啊,二话不说就派了大船来给大家送来了好吃的。投靠大宋能吃饱饭,以后我们就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在喊话攻势下,陆续又有几十个胆大的东江军户从南城中跑出来奔向排队吃饭的人群,“海滩大排档”的“食客”规模迅速膨胀到了上百人。
注1:详情参阅《张岱临高见闻录》第107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