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第十章 雷维亚希赫多群岛
在离开了罗卡斯-阿利霍斯岩礁群之后,船队继续南下,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便是船队的下一站目标。 雷维亚希赫多群岛是一组海底火山群岛,由四个小岛组成:主岛索科罗岛长度16公里,算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在它的东北方向,圣贝内迪克托岛,是个狭长的火山口喷发堆积形成的海岛。而罗卡帕蒂达岛,说它是岛吧,实际跟罗卡斯-阿利霍斯岩礁群差不多,只是个顶多一百来米的海上岩石。而距离主岛最远的克拉里翁岛,长度大概有8公里,干旱、贫瘠。但是因为远离火山口、它却是几座海岛中,生物类群比较多的一座,且有片海滩可以登陆。 雷维亚希赫多群岛因为距离墨西哥不算太远,很早就被远洋探险者发现过。最初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16世纪。当时的水手只是把它们当作航线上的海标。但对它们的详细记载,大概还要等个一百五十年朝上。甚至……因为几座小岛距离较远,是分别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发现的,再加上当年对经纬度的测量相当粗略,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人们对于它到底是一座海岛,还是一群海岛,还弄不清楚,甚至,有人怀疑,前人的探险记录可能是伪造的——很显然,不同探险者对这里的海岛的记载,完全对不上。 船队经过圣贝内迪克托岛,并未停留,没有登陆的打算,更没有去上面留下点记号之类的想法。——火山活跃,几百年来,多次喷发,把海岛的地形重塑了多次,到21世纪,它还完全是个被火山岩覆盖的不毛之地。在这种海岛上留下什么石碑,都得被埋到地底下去! 主岛索科罗岛是片椭圆形的盾状火山岛,海岸线一圈悬崖,难以登陆。但岛上却有着一眼淡水泉眼,据说挺好喝。 可是船队绕着海岛转了一圈,悬崖形成的海岸,很难找到能让船员登陆上岸的地方!最后,博物学者和辛勤的石匠们,在小船和攀登队员的协助下,从小岛南端的一处海岩上,攀上了海岛。稍稍花了一点时间,留下点“记号”,便重新登船了。 登上海岩之后,才看到,原来小岛上,目视距离之内,完全是一片长满尖刺的仙人掌类植物,根本没有可以通行的空间,更别说去寻找什么淡水泉了。 回船之前,倒是碰巧抓到几只蜥蜴,算是给船上的小博物馆添了几只标本藏品,总算没有空手而归。海鸟?鸟倒是不少,可是很难抓到啊! 几座小岛距离非常远,克拉里翁岛尤其是远在海外。船队在绕着三座小岛考察了几天之后,转向一路向西,航向大洋深处。 在克拉里翁岛停船、登岸、休整了三天,博物学家忙碌了三天,采了一堆标本,石匠们又凿了一堆石头。
(很对不起,完全没有啥码字的灵感。码出来的字符,抹上胶水儿都粘不到一块儿去,散乱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