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常青云
知府一听心急如焚,马上命班头带上一帮捕快、衙差去商馆维持秩序。然后自己急匆匆地坐上轿子往湖广总督府赶。
武昌督、抚、知府、知县同城,相距并不远。不多时,就到了总督衙门。门子传他去花厅觐见。
知府进去一看,只见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不但督抚均在,还有驻防的官军头领,主要幕僚,以及城中各大士绅。
知府这下尴尬了,这么多人齐聚一堂,却偏偏没有叫上他。可见近年来因为他和髡人关系比较融洽,已经被人视为亲髡派,甚至是“明奸”。
知府心下叫了声苦,心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髡人决非一般愚民说的那么不堪,即使不与其交好,也不能轻易得罪于澳宋。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朝廷外有东虏,内有反贼,自顾不暇。我等若再与南边轻启战端,岂有善果。可惜当今所谓清流皆是欺世盗名之辈,尽说些大话。我的肺腑之言常人难以理解。只能禀明督抚,尽快弹压下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总督大人倒是没有怪他不请自来,笑咪咪地说:“来了,就不必多礼。请与老夫一同品茗。”
知府心急如焚,不等下人端上茶来,就急切地问道:“谢制台大人赐座。学生来此,是有要事来禀。适才听得大批乱民入城,围了澳洲商馆。眼见即刻酿成大乱,请大人尽快派官军弹压。”
总督一听脸就拉了下来,低下头慢条斯理地喝了几口茶,然后平平淡淡地说:“急什么?此事老夫早已知晓。这些百姓忠肝义胆,其中多有忠于我大明的义士,为何你要称他们为乱民呢?”
知府心知不好,硬着头皮继续说:“虽如此,也烦请大人平息此事。不然事闹大了就不好办了。”
“啪”地一声。旁边坐着喝茶的巡抚把茶碗重重地叩在桌上,说道:“你这话本抚就不爱听了。髡贼不过也是长了两手两脚一个脑袋,又没有三头六臂,你又何必畏之如虎。髡贼多年来在城内外作恶多端,百姓闻之无不咬牙切齿。正可以借此良机一雪前耻。”
“抚台大人此言差矣,髡贼火器犀利,逢者无不披靡。此衅一开,恐将难以收场。”知府苦口婆心地劝道:“学生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这合城绅民着想。”
“你为全城绅民着想,还是只为一已之私。老夫并不在意。”总督冷冷地道:“只是你大长髡贼志气,灭我大明威风,此等行径非我辈能为之也!”
知府冷汗直流,吓得说不出话来,呆立当场。
“什么髡贼火器犀利,其实远非我大明神术之敌!”旁边有一位总督府的幕僚插话了。是个40多岁的中年书生,身着青色长袍。知府和他并不熟络,只知此人姓常,先前曾在熊文灿身边做过幕僚,熟知髡情,虽然来此不久,俨然已是总督大人身边的亲信了。
常师爷继续口若悬河地卖弄道:“半个月前,龙神会众义士在城外校场中秘密试了‘刀枪不入之术’。官军用重金购来的澳洲火统射之多轮,众义士皆毫发无伤,足见真有神术。此事制台和抚台大人所亲见,府台大人还要质疑吗?”
“正是!当时本抚亲眼所见,绝无虚言!可见,义民可恃,其心甚忠,其志甚坚,其术甚神,正可以报仇雪恨!”巡抚大意凛然地说。全场一片附和之声,甚至有人大声叫好。
总督见状甚是宽慰,道:“全城士民一片拳拳赤诚心,何愁髡贼不灭!”
知府向来不信这等怪力乱神之言,心知龙神会肯定是使了什么戏法。世上哪有火铳打不死的人,所谓“刀枪之入”全系狗屁。但他不敢当面这样说,只好跌坐在座,再也不敢出声。
“老夫有好生之德,并不想取真髡性命,只是借百姓之手,略施薄惩。”总督见知府呆若木鸡,又好言劝慰道。
“大人仁义!菩萨心肠!”众官绅又是一片附和之声,气氛有所放松。
“常先生,你素知髡务,此时应当如何啊?”总督转过头来,对常师爷说道。
如果解弥仁元老在场,就算是化成灰都会认出这个常师爷来。此人正是在梧州让解髡身败名裂的关键人物之一——常青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