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万鲸游

【原创】华中风云 (4月26日 第28章 做个文明大宋人)

  [复制链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1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鲸游 于 2025-4-12 21:44 编辑

第二十四章 诸葛青云

万鲸游一行骑马走到中心大围楼前(即市政府所在地),随后翻身下马,把坐骑交给马夫照料,昂首阔步走入大门。


“首长好!”大门旁的警卫门刷地一下举手敬礼,眼光中充满了敬意。


万鲸游微微点头回礼,然后带着贴身的警卫来到“电梯”门前。


这个“电梯”为什么要加个引号,因为这是一座人力电梯。


没错,虽然元老院机械口刚刚攻克了电梯技术,但为了安全起见,只有临高和广州有少量几台试用。然而,雄州新城的巨型围楼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电梯井。所以,眼下只能把大部分电梯井暂时封闭当通风井用,只留了一个安装人力电梯,供元老出入。


所谓人力“电”梯,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几位归化民壮劳力充当人肉马达,凭体力把电梯车厢升降。这技术看上去原始,然而比古代的人力轱辘强。因为像真正的现代电梯一样,加装了防止冲顶和坠地的安全装置,比如纯机械​联动的“限速器-安全钳”系统,对元老的人身安全有基本的保障。


电梯员毕恭毕敬地拉开电梯外门。万鲸游带着警卫进了电梯。警卫员拉上内门,然后按下顶楼的数字键。壮劳力们听到信号的铃声后齐声吆喝,肌肉虬结的手臂推动绞盘。电梯启动,缓缓上升。


电梯与人力马达室有电线相连,可以传递信号,紧急情况还可以打电话。同时,电线还为电梯内的钟氏铅酸蓄电池充电。这样即使停电或电线断开,人在电梯里还可以通过光电信号与人力马达室联络。电梯的轿顶处设有九宫排布的灯泡群,此起彼伏的亮起,不同的灯光阵列显示不同的信息,比如目标楼层的数字。


抵达顶楼,同样有位电梯员毕恭毕敬地拉开电梯外门。万鲸游和警卫走过一处曲折的走廊,然后豁然开朗,头顶高处有巨伞状的大形屋檐飘顶,面前是一块宽敞的楼顶小花园,凭杆倚立,可以眺望远方,视野极好。


此时,最后一处晚霞已经褪去。漫天星斗,熠熠生辉。高博飞、华镰和好久不见的诸葛青云正恭候多时了。


诸葛青云毕业于广东某大学的体育学院,是武术特长生,主修蔡李佛拳、咏春、自由博击和器械,还选修了运动康复学,毕业拿到了双学位。他和万鲸游、高博飞在穿越之前素不相识,穿越前夕却在营地一见如故,彼此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诸葛青云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穿越的主要目标是寻找一个清修之处,建造理想的道场,如果能顺便施展一下拯救苍生的抱负则再好不过——这再也没有比地狱般的明末社会更合适的地方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诸葛青云常常悲天悯人地说。他以蔡李佛拳的刚猛践行金刚怒目,以咏春的寸劲参悟禅宗机锋,立志要在明末的修罗场上打出一片清静土地。


诸葛青云并不为父母担忧,因为他家兄弟三人,他是老二,自有两位兄弟为老人养老送终。


但诸葛青云在本时空还是没有出家,选择了居家修行,平常留发髻,穿改良版汉服道袍,自号“青云居士”。他买女仆只为传宗接代,毕竟这是他在本时空唯一能为父母尽孝的方式了。


他有传统武术和运动康复双学士,被办公厅发掘,安排到特侦队和临高总医院工作。在总医院,他牵头组建起康复科,是澳宋康复医学的先驱。


参加了特侦队多次秘密行动之后,大明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奢靡生活让他大开眼界。


“我们应该时不时找崇祯借点银子花差花差!不能白白浪费了”诸葛青见状有感而发。有了大把的银子,他就可以像虚云大师那样,


经过他和万鲸游、高柏飞等人的多方活动,结合特侦队、对外情报局和南方骑兵军的特点,新组建了一支以私掠大明官府、藩王、士绅银两份的试验性部队——游骑兵。


这支部队没有正式编制,十几名基干人员都是从特侦队和对外情报局借调而来,再从南方骑兵军的学员中选派50多人集中训练。没有固定经费,只在开办之初专门拨付了一笔专款,之后的运营就靠游骑兵“以战养战”的私掠行动来维持。该计划得到企划院默许,以非官方身份为财政开源。


“我们会越打越富,崇祯会越来越瘦。”诸葛青云自豪地说。在两广攻略开始之后,游骑兵以雄州新城为基地,沿着赣江劫掠了明代地方官府押运的官银,几番得手,收获颇丰。接下来,他借助山海两路在江南的网络渗透到了清江浦。


清江浦于1415年开埠,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以清江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东南四都”。后世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


经过周密的计划,借助内线提供的准确情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诸葛青云带领游骑兵突袭了一队押送官银的漕船,夺得了十几万两白银,一举解决了部队的军费问题。游骑兵自此发展壮大,后来获得了正式编制,成为了特侦队旗下的重要分支,不仅从事私掠行动,还是重要的特种作战力量。诸葛青云也以“游骑兵之父”的名号享誉帝国军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59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59
发表于 2025-4-12 1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2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章 小娘惹


万鲸游看到诸葛青云,高兴地迎上来给个熊抱,笑道:“居士,稀客啊。我们好久不见了!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你也别明知故问了。还不是华中站那帮元老闹的。”诸葛青云也笑道:“我这次是来救人的。”


“先别谈那帮拖后腿的。”高博飞赶紧招呼两人坐下,对诸葛青云说:“说说你这次来的想法吧。”


“我这次来,除了正事,就是想来看看咱们雄州新城发展的情况,毕竟我也是团队的一份子嘛。”诸葛青云说。


诸葛青云这次只带了十多名精干游骑兵,骑着战马风尘仆仆而来,于今天上午抵达了雄州新城。辎重由大发艇溯北江而上运送,稍后抵达。


高博飞为他们接风洗尘后,诸葛青云用了大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雄州新城的建设。一年多前,新城还是灰尘满天,一副大工地的模样。如今主要建筑及配套设施已经全部建成,一座座或方正、或圆润的围楼崭新矗立,气势恢弘。


不过诸葛青云最关心的还是两个工程,一个是莲开净寺扩建项目。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1620年)的寺庙,位于浈江河畔,离新老府城仅有1公里。这座寺庙在旧时空要到晚清道光时期才能达到鼎盛。此时还在草创阶段,规模比较小。由于从崇祯手上私掠到不少银子,诸葛青云很乐意在佛教事业上花钱,赞助了海南和广东许多所寺庙的修缮和营建,并毛遂自荐当上了临高佛协会会长。


诸葛青云对吴石芒院长和张应辰道长挖空心思传道的行为嗤之以鼻。他常说:“历史证明,佛教才是华夏民众最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佛法不需要刻意传播,自然而然会有万民顶礼膜拜。佛教导人向善,对元老院的统治是有利的。”


在兴建雄州新城的时候,诸葛青云捐赠了一千两银子,按照新中式寺庙建筑的模式,把莲开净寺扩建为具有四进院落的大院子,里面不但雕梁画栋,而且十分清幽,可以作为修行的别院使用。


诸葛青云对莲开净寺的建设很满意。中午吃过午饭,高博飞让副市长林​​羽欣​​​陪同他参观最近才完全投入使用的雄州人民医院。


林​​羽欣​​​这个名字有点女性化。他是万鲸油的新加坡远房表弟,一个血统非常复杂的新加坡华人,据说具有中国、英国、马来亚和印度血统。印度血统还包括泰米尔和旁遮普,因为祖上某位太奶是旁遮普的锡克人嫁给了南印的泰米尔人,再飘扬过海来了新加坡。


林​​羽欣元老的长相还是偏东方一点,皮肤白皙,身材娇小,五官像他的名字一样秀气。所以还有一个外号——“小娘惹”。


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早在数百年就居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我们称土生华人男性为峇峇,女性称之为娘惹。林​​羽欣元老也被称为“小娘惹”,看来还是清秀外貌惹的祸。


他生于中产之家,心思特别单纯,本来是不会和穿越搭上什么关系的。不料,就在穿越前夕,他的家中发生了变故。他的母亲生病去世,父亲很快再娶——原来他父亲早就有了小三。


也罢。这个世界不再值得我留恋。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远房表哥万鲸游告诉了虫洞的消息。


于是,他办了到中国的旅游签证,一起坐上圣船,穿越虫洞来到了明朝。


林​​羽欣在新加坡学的是文科,来到新世界,一开始只能作为基本劳动力。整天的劳作使他身材更加健美,皮肤却并没有晒黑。随着元老院的事业步入正轨,林羽欣的职位多次变动。先后在芳草地任教,在审计口做兼职会计,在建筑口帮忙做方案,在IT口给万鲸游打下手。好在他学习能力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慢慢地也能独当一面,在万鲸游的小圈子里崭露头角。


在雄州特别市建立之后,林​​羽欣顺理成章地被高博飞选为搭档,担当副市长之职。


这次陪同诸葛青云参观雄州人民医院,林​​羽欣提前一天给医院领导打了招呼。这所医院是粤北地区两座现代化医院之一。另一座是韶州城内的粤北医院,对应旧时空的粤北人民医院。


雄州人民医院有两块牌子,又叫李时珍中西医结合医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华中站的诸元老从李时珍的嫡系后人中挖来一位,担任医院的正院长(名誉院长)。真正管事的副院长由两位归化民担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317

回帖

778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78
发表于 2025-4-13 00:4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72

回帖

203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032
发表于 2025-4-15 14:3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章   李时珍和地方债


李时珍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雄州新城的外围,是一栋四四方方的多层围楼,中间是个巨大的院子,通过十字交叉的廊道相连,恰似一个田字形。


吃过午饭,林​​羽欣与诸葛青云同乘一辆东风公务马车驶入医院大门。


此时,李树勋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在门诊大厅恭候多时了。


李树勋是李时珍的嫡孙,继承了家族的真传。几年前他被华中站的元老忽悠,心向澳洲医学,毅然放弃了某位藩王的高薪聘请,南下临高总医院进修,拿到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证书。


“现代医院在本时空是极度稀缺的资源。我们开设医院,不仅仅是解决元老和人民的健康需求,在有些地区还可以作为一种利润丰富的创收手段。获得收益还可以反哺卫生事业,可谓功德无量。”卫生部办公室主任、百仞总医院医务科科长邓铂鋆元老提议开办盈利性的医院。


雄州人民医院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开办经费采取中央(卫生部)拨一点,地方(雄州特别市)筹一点,民间融一点的方式筹集。



所谓民间融一点,就不得不提地方债问题了。


在申请设立雄州特别市的时候,高博飞和万鲸游向中央争取了多项优惠政策。其中有一条:特别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债,在限额以内,只需向企划院报备即可。


这一片雄伟的雄州新城、水司楼、医院、工厂、水电站在短短几年内便能拔地而起,而中央给的拨款向来不多,而且主要还是定向给了招纳流民、扩建梅关古道、兴建新码头等项目。


雄州特别市通过出售黄烟、水稻、木材等丰富资源也可以获得一些资金,但相比巨额的建设费用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个巨大资金缺口就要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


好在经过梅关南下避祸的大明士绅越来越多。梅岭海关的工作人员有推销雄州地方债的任务。每位过关的士绅便免不了被推销一番。好在所费不是很多,看人下菜,一户士绅,少则买个四五十两,多则两三百两价值的债券。对于士绅来说:如今大明将倾,水旱瘟疫交替上演,流贼愈演愈烈,中原大地血流成河。自己一家老小好不容易到了梅关,只要入关就到了安稳的澳宋地界,花点买路钱就能进去,赵官家皇恩浩荡啊!


“先生请保存好债券,到期可以来取回本金和利息。”一位年轻的女假髡笑吟吟地把一张200银元份的10年期雄州特别市地方债送到鲁员外面前,又说:“感谢你为雄州建设做贡献!”


鲁员外挤起满面笑容,弯腰拱手答道:“不敢当。不敢当。为元老和人民服务!”


他其实不大听得懂新话,后面这句是现学的。他们在办事大厅被滞留了一天一夜,听了很多很多遍出自归化民工作人员之口的“为元老和人民服务”。


他更不相信这玩意能还本付息,只当是捐纳了。但澳宋官家既然郑重其事地给了一张精美的票子,那自然要好好地保存起来,不然就显得大不敬了。


“要不要回去摆在供桌上供着?”他想想又觉得不妥,毕竟这又不是圣旨。正胡思乱想间,又一位男假髡前来,带领他们一家去VIP通道办手续,态度甚至十分殷勤。


鲁员外庆幸自己做对了。在滞留办事大厅的一天一夜里,他发现隔一段时间就有假髡来推销所谓“地方债券”,态度看上去极好,笑容如沐春风。然而,只要你不买,就不会有工作人员通知你可以入关。他看到大厅里有人被滞留了几天,最后因为买不起盒饭,被赶去难民营和叫花子关一块,倒是没人再给他们推销了。


“买路钱哪都要花的。”鲁员外经过一番小心翼翼地讨价还价,最终掏出现200两德隆银票来买了一张面值200银元的债券。


这让他很是肉痛。须知,他不过是河南的一个小粮户,变卖了全部土地、房产和一些细软,才换了4张面值200两的德隆银票,另外还有一些散碎银子和铜钱。而他上有80老母,下有三女一子,还有一妻一妾和五个忠心耿耿的下人。剩下这些银子到了广东够不够花,能不能养活这十几口人,终究还是未知之数。


“罢了!罢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办好了入关手续,天色已晚。工作人员安排鲁员外一家在海关服务区的宾馆住下,并为他们订好了轿夫的服务。等明天吃过早餐,即刻启程,当天就能抵达雄州城。后来鲁员外入境之后,辗转在佛山买了一处不到百亩的小田庄落户,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慢慢发家致富,这里按下不表。


当时像鲁员外经过梅关来岭南避祸的富户成千上万,他们经过梅关时认购的地方债,为雄州特别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章  木本粮油和澳洲大饼




没钱闯什么岭南?对绝大部分买不起债券的穷苦流民来说,元老院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个免费走线的方案:进检疫营。


由于本时空的雄州特别市实控了梅岭北面的江西大余县,所以能在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拓宽了梅关古道的道路,还沿着山脚到半山腰修建了若干个土木结构的检疫营。南下的流民先在此处经过1个月的检疫,才被获准进入梅岭海关。


接纳南下人口是元老院的重点工程。雄州每年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财政拨款,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经过一个月的检疫期后,流民转换为归化民劳工,要为雄州无偿服役,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雄州新城在内的所有重大工程,都离不开这些无偿劳动力的血汗。


在检疫和服役期间,新归化民的主食是免费派发的澳洲大饼。


这个大饼是万鲸游受阿拉伯大饼的启发,结合木本粮食开发出来的烙饼。


阿拉伯大饼是旧时空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的超低价销售食品的福利政策。以埃及的福利大饼为例,这是该国政府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粮食安全而实施的重要社会补贴措施,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每张大饼只卖相当于成本价10分之1的补贴价,确保了全国约70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60%)的基本食物需求,防止了社会动荡,功莫大焉。


雄州特别市成立以来,万鲸游号称“木本粮油之父”,自然花了很大力气在当地进行各种木本粮油植物推广。根据气候条件,利用缓坡丘陵种植了木薯、饭蕉(粮用香蕉)、板栗、凤眼果等本木粮食,和油茶等木本油料植物。还种植了大量油桐、产松香的马尾松等经济木本作物。板栗和凤眼果要几年才能产果,木薯和香蕉一年就有产出,亩产相当可观。


木薯的栽培方式十分粗放,不需要多精致,只要将大块的木薯根茎丢到土里埋上,不用育苗和特意施肥,也不用担心虫害啃咬,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一大丛高高的木薯。木薯特别高产,能析出的淀粉含量也极高,鲜木薯块根可达24%-32%。经过脱水干燥后,淀粉含量显著提升至73%-83%,有着“淀粉之王”的美誉,能带给食用者极强饱腹感。


饭蕉是一种来自非洲的杂交香蕉品种。它的外形真的非常特别,高达6米,果实又长又弯曲,最长能达到60厘米,重量可以达到3.5磅(约1.7公斤)。果肉的淀粉含量很高,同样具有很强的饱腹感,煮熟后味道有点像蒸土豆,皮厚且硬,生吃的话口感不太好。所以别称“非洲红薯”。值得一提的是,从矿物质的角度来看,饭蕉富含钾、镁、磷、钙、硒、锰、锌和铁等多种矿物质。其中钾的含量尤为突出。钾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以及促进肌肉的正常收缩。


一张澳洲大饼就由木薯、饭蕉、红薯加上少量陈米磨成浆,加上盐,摊在铁板上烤成一块块圆圆的薄饼,刷上油,里面包上两份片煮熟的菜叶,再裹上芭蕉叶作为包装。这样一份免费的澳洲大饼就可以分发到难民的手上了。


如果新鲜出炉的话,第一次吃味道还不错,让人想起旧时空的五谷杂粮饼,配上各式酱料更佳。对元老院来说,最大的优点是食材便宜,可以把大米等精粮节省下来。


澳洲大饼是土著和归化民约定俗成的称呼。官方正式命名是"汴京烧饼",并杜撰其源于北宋市井小吃,据说武大郎沿街叫卖的就是这种。但该故事未能流传,民间仍惯称"澳洲大饼"。


澳洲大饼最早在临高的检疫营和蜉蝣地推广,节省了不少粮食。到了雄州,就直接作为难民和劳工的主粮了。一张大饼就能驱动一个劳工全力工作半天,是很好的有机燃料,非常有性价比。


美中不足的是,大饼虽然淀粉和糖分含量丰富,但蛋白质和油脂偏少。为弥补这个不足,一份咸鲜的黄豆酱(豆瓣酱)必不可少。还可以有加糖、不辣、微辣、大辣几种风味选择。旧时空的南雄以爱吃辣闻名全省,在本时空,雄州人民也在元老院的带动下慢慢爱上了吃辣。


旧时空南雄的招牌菜“梅岭鹅王”应运而生,被高博飞重新发明。梅岭的鹅之所以称王,是取其的辣和香。这是雄州招待来客的一道名菜。只要有朋自远方来,就一定会上一盘梅岭鹅王,大家大快朵颐,吃得浑身燥热,大汗淋漓方才过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8

回帖

502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502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薯要脱毒处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薯肯定要脱毒处理,不过文中省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薯脱毒的核心在于通过 物理破坏细胞结构(切片、磨浆)、促进氰苷水解(浸泡、发酵)和 毒素挥发/分解(煮沸、氧化)。家庭处理推荐“浸泡+煮沸”组合,工业化生产则依赖化学和机械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脱毒后务必检测氰化物残留,确保食用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宝Deep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宝deepseek对澳洲大饼可行性的评论:在《临高启明》的背景下,“澳洲大饼”的生产和农业推广策略具有高度合理性,以下是结合小说设定的具体解析:     一、元老院的技术红利   1. 跨时空作物引入   木薯与饭蕉:历史上木薯于19世纪才传入中国,但小说中元老院可通过“圣船”或早期航行从东南亚、南美提前引种(如将木薯与红薯、玉米同期引入),并通过苗圃快速繁育,解决粮食危机。   品种改良:元老院可筛选早熟耐寒品种(如选育缩短生长期至6个月的木薯),或利用现代育种知识培育抗冻饭蕉。   2. 工业化生产工具   磨浆机械:利用简易水力磨坊或畜力滚筒磨,替代手工石磨,提升木薯浆效率(参考小说中百仞水电站的初级工业应用)。   铁板烤制:批量锻造薄铁板(临高钢铁厂产能支持+焦炭炼铁技术),标准化生产大饼,避免传统陶土烤具的易损问题。     二、气候挑战的解决方案   1. 应对小冰河期   木薯避寒种植:   双季抢种:广东南部(如琼州)全年无霜区可种两季(春薯+秋薯),元老院控制区通过蒸汽船调运补足南雄等边缘区的冬季缺口。   地窖保温:木薯茎秆窖藏越冬(类似红薯藏种技术),次年春扩繁。   饭蕉防冻:   温室雏形:用甘蔗渣、稻草搭建临时保温棚(《临高》农业组在海南推广过的“暖房种菜”技术复用)。   蕉园规划:优先布局于琼北火山岩地区(地温较高)或珠江口岛屿(海洋调节气温)。   2. 抗灾体系   水利建设:元老院仿明末“徐光启水利法”,广修陂塘蓄水抗旱,配套蒸汽抽水机应急(如高雄机械厂量产的小型锅炉水泵)。   粮食储备: 设立“常平仓”体系,丰年收储木薯干粉(保质期1-2年),灾年搭配大饼发放。     三、营养强化与社会控制   1. 强制添加豆粉   南洋豆源: 利用海军控制马六甲航线的优势,从暹罗、越南输入黑眼豆(小说中东南亚殖民部可建立种植园),甚至就地设立豆粉加工厂。   配给制度: 劳工每日配发“基础大饼+辣味/咸味豆酱包”,军官和归化民干部可升级为“蛋粉/鱼干酱包”,形成等级化的营养管理体系。   2. 健康监控   脚气病防治:在陈雷生(小说中的卫生口元老)主导下,大饼配方强制添加硫胺素(维生素B1)粗提物(从米糠或酵母中提取),降低水肿发病率。   宣传工具:通过《临高时报》宣扬“大饼配豆酱,干活不脚软”,将营养科学与“元老院恩德”捆绑叙事。     四、经济与政治收益   1. 成本控制优势   单张大饼(含豆酱)成本估算:   木薯/饭蕉原料:0.02两白银   盐、油脂、豆粉:0.01两   燃料人工:0.01两   合计约0.04两(同期糙米成本0.1两/斤),满足“低成本驱动劳工”经济模型。   2. 文化符号构建   命名权争夺:尽管民间称“澳洲大饼”,但元老院通过学校课本和戏剧重塑“汴京救荒饼”传说,暗示元老院继承华夏正统(类似对宋代的借壳宣传)。   仪式化分发:在难民营举行“大饼授予仪式”,归化民需鞠躬领取,强化“元老院赐食”的臣服逻辑。     五、潜在矛盾与情节张力   土著抵抗:   传统农民因木薯侵占稻田而抗议(如连载版中“琼山争地事件”),可触发农业组与民政部的政策博弈。   技术泄密:   木薯脱毒技术被明廷间谍窃取,张岱(小说中的文人观察者)在游记中记载“琼州奇饼”,引发崇祯关注。   营养依赖:   归化民劳工因蛋白质依赖被元老院控制,罢工时断供豆酱可加速镇压(类似盐铁专卖的古代统治术)。     六、结论 在《临高启明》的框架下,“澳洲大饼”不仅是粮食解决方案,更是元老院实施社会治理的技术-权力工具。通过作物引种、工业化和营养管制,元老院能够在明末小冰河期中建立“饥饿秩序”,将难民转化为服从工业化需求的劳动力,同时为后续情节提供经济冲突与文化碰撞的火药桶。这一设定既符合技术穿越文的硬核逻辑,也延续了小说对“现代性碾压传统社会”的黑色幽默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317

回帖

778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78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72

回帖

203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032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72

回帖

203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032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尔和石翁麾下邪恶的反髡分子。你们不感激元老院提供的免费大饼。那就回到伪明地区吃朱皇帝和建虏的免费大刀片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琪齐 发表于 2025-4-21 12:16
黑尔和石翁麾下邪恶的反髡分子。你们不感激元老院提供的免费大饼。那就回到伪明地区吃朱皇帝和建虏的免费大 ...

朱由检的烤鸭店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21

回帖

118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84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鲸游 于 2025-4-26 20:15 编辑

第二十八章  做个文明大宋人


不管怎样,澳洲大饼终究是拯救了无数南下的饿殍,让他们走入梅关,脱离了地狱般的伪明,在元老院的关怀下迎来了新生。


元老院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细无声。这些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因为元老院的滋润才得以活命,所以又被称为“润人”。


小杜兄妹就是这样一对润人。他们来自已经乱成一锅粥的中原地区,原本上面还有爷爷、奶奶、爹爹、娘亲、下面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幼弟。没曾想,先是流寇杀来,挨家挨户抢掠粮食,杀人奸淫如家常便饭。一家人幸好提前躲到山上逃过一劫。不料,刚下山又遇到官军杀良冒功。两位老人家腿脚不便,立马就被割去脑袋。爹爹左臂也被砍了一刀,深可见骨。当真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啊!村子也没有粮食了,乱世之中只有往南逃难求活。不久,爹爹左臂刀疮发作,死于道旁。娘亲抹过眼泪,草草掩埋了尸体继续南逃。一路上乞讨为生,母亲饿得没有奶水喂孩子,幼弟瘦得像老鼠似的,没过多久也死于沟壑。


在路上,他们听说了很多澳洲老爷们乐善好施,岭南是人间天堂之类的传说。听说到了武昌就会有澳洲人施粥收留,不料走到城外发现难民营已经被乱民烧成了一片白地。


此时,娘亲身子骨也受不住了,感染了严重的风寒,还没走到赣州就咽了气。


开弓没有回头箭,兄妹二人痛哭了一场,草草安葬了母亲,迈开沉重的步伐,拼命向岭南走去。


小杜是背着妹妹走入检疫营的。就在前几天, 杜小妹被山上滑下的石块砸中了右脚踝,肿起老高,走路一瘸一拐。小杜心疼妹妹,一路扶着妹妹前行。


幸好在大余县境内民风淳朴,有几个粥棚施粥,兄妹俩干脆在这里盘桓两天,美美地吃了几天饱粥。养足了力气,小杜背着妹妹爬上了梅岭,来到了检疫营。


除了“敬化”的过程让人十分不适,一切感觉都像来到了天堂。住的是整洁的土坯墙、稻草顶长屋,盖的是干干净净的棉被,吃的是每天三张香喷喷的大饼,配上鲜咸的豆酱,简直是人间的美味。早上还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每隔一天就有一次加餐,或是一个蒸熟的鸡蛋,或是一碟猪油渣炒黄豆芽,或是一块鱼干、或是一条澳洲肉肠……。


破烂的衣裳第一天就被收走了,发来两套蓝布对襟小褂,一个竹筒水壶,一条棉布毛巾,还有一把巴掌长的柳枝。规定每天早晚要用柳枝清理口腔,再用清水漱口。


小杜知道这叫“齿木”,是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的木棍,佛家僧人的日常用品,还是大乘比丘随身的十八物之一。小杜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听笃信佛教的老先生讲过。可惜小杜家里没钱供他继续学习,半大孩子就要回来务农,只得了个学名。


现在这个学名也没了。净化完后要到一间长屋里登记,有位年轻的假髡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杜……”小杜怯生生地说。


话音未落,一阵爽朗的笑声由远及近。一个身形高大,身穿笔挺蓝色澳洲新服的中年男人踱着大步走过来,笑道:“原来还是杜女王的本家啊!你这学名太文绉绉了,不好。你还是叫杜邦吧,刘邦的邦哦!”


于是,从此以后,他就叫杜邦了。多年以后,身为归化民干部的他还常常回忆起这个画面。他后来猜想:这大概是某个来检疫营视察的元老,所谓的“杜女王”就是元老院的杜雯元老。


妹妹也得了个学名:杜梅。她刚进检疫营就被带去治伤。因为伤情不算严重,在检疫营附设的卫生所就治好了。几天后,杜邦就在外出锻炼的时候认出了头被剃得精光的妹妹。


和传说一样,澳洲人都有洁癖,不但要难民们每天洗澡,还要天天搞好宿舍环境卫生,最好一根头发丝都不要掉到地上。为了让难民们学会澳洲式的文明,还编排了一些歌诀, 有首歌叫《做个文明大宋人》,经常要难民们合唱,歌词是:


长江,黄河,还有大珠江

男人,女人,还有人上人

拉屎不洗手,根本不是人

随地吐痰,吐中爸爸有可能

打架,插队,他妈的过分

违规抽烟,小心性无能

下雨收衣服,晒干爽一爽

不要逃税,我们共建新大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4-26 21:37 , Processed in 0.0972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