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时珍和地方债
李时珍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雄州新城的外围,是一栋四四方方的多层围楼,中间是个巨大的院子,通过十字交叉的廊道相连,恰似一个田字形。
吃过午饭,林羽欣与诸葛青云同乘一辆东风公务马车驶入医院大门。
此时,李树勋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在门诊大厅恭候多时了。
李树勋是李时珍的嫡孙,继承了家族的真传。几年前他被华中站的元老忽悠,心向澳洲医学,毅然放弃了某位藩王的高薪聘请,南下临高总医院进修,拿到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证书。
“现代医院在本时空是极度稀缺的资源。我们开设医院,不仅仅是解决元老和人民的健康需求,在有些地区还可以作为一种利润丰富的创收手段。获得收益还可以反哺卫生事业,可谓功德无量。”卫生部办公室主任、百仞总医院医务科科长邓铂鋆元老提议开办盈利性的医院。
雄州人民医院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开办经费采取中央(卫生部)拨一点,地方(雄州特别市)筹一点,民间融一点的方式筹集。
所谓民间融一点,就不得不提地方债问题了。
在申请设立雄州特别市的时候,高博飞和万鲸游向中央争取了多项优惠政策。其中有一条:特别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债,在限额以内,只需向企划院报备即可。
这一片雄伟的雄州新城、水司楼、医院、工厂、水电站在短短几年内便能拔地而起,而中央给的拨款向来不多,而且主要还是定向给了招纳流民、扩建梅关古道、兴建新码头等项目。
雄州特别市通过出售黄烟、水稻、木材等丰富资源也可以获得一些资金,但相比巨额的建设费用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个巨大资金缺口就要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
好在经过梅关南下避祸的大明士绅越来越多。梅岭海关的工作人员有推销雄州地方债的任务。每位过关的士绅便免不了被推销一番。好在所费不是很多,看人下菜,一户士绅,少则买个四五十两,多则两三百两价值的债券。对于士绅来说:如今大明将倾,水旱瘟疫交替上演,流贼愈演愈烈,中原大地血流成河。自己一家老小好不容易到了梅关,只要入关就到了安稳的澳宋地界,花点买路钱就能进去,赵官家皇恩浩荡啊!
“先生请保存好债券,到期可以来取回本金和利息。”一位年轻的女假髡笑吟吟地把一张200银元份的10年期雄州特别市地方债送到鲁员外面前,又说:“感谢你为雄州建设做贡献!”
鲁员外挤起满面笑容,弯腰拱手答道:“不敢当。不敢当。为元老和人民服务!”
他其实不大听得懂新话,后面这句是现学的。他们在办事大厅被滞留了一天一夜,听了很多很多遍出自归化民工作人员之口的“为元老和人民服务”。
他更不相信这玩意能还本付息,只当是捐纳了。但澳宋官家既然郑重其事地给了一张精美的票子,那自然要好好地保存起来,不然就显得大不敬了。
“要不要回去摆在供桌上供着?”他想想又觉得不妥,毕竟这又不是圣旨。正胡思乱想间,又一位男假髡前来,带领他们一家去VIP通道办手续,态度甚至十分殷勤。
鲁员外庆幸自己做对了。在滞留办事大厅的一天一夜里,他发现隔一段时间就有假髡来推销所谓“地方债券”,态度看上去极好,笑容如沐春风。然而,只要你不买,就不会有工作人员通知你可以入关。他看到大厅里有人被滞留了几天,最后因为买不起盒饭,被赶去难民营和叫花子关一块,倒是没人再给他们推销了。
“买路钱哪都要花的。”鲁员外经过一番小心翼翼地讨价还价,最终掏出现200两德隆银票来买了一张面值200银元的债券。
这让他很是肉痛。须知,他不过是河南的一个小粮户,变卖了全部土地、房产和一些细软,才换了4张面值200两的德隆银票,另外还有一些散碎银子和铜钱。而他上有80老母,下有三女一子,还有一妻一妾和五个忠心耿耿的下人。剩下这些银子到了广东够不够花,能不能养活这十几口人,终究还是未知之数。
“罢了!罢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办好了入关手续,天色已晚。工作人员安排鲁员外一家在海关服务区的宾馆住下,并为他们订好了轿夫的服务。等明天吃过早餐,即刻启程,当天就能抵达雄州城。后来鲁员外入境之后,辗转在佛山买了一处不到百亩的小田庄落户,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慢慢发家致富,这里按下不表。
当时像鲁员外经过梅关来岭南避祸的富户成千上万,他们经过梅关时认购的地方债,为雄州特别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