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试射和引信(2) 在应愈的帮助下,试射前的准备工作还算顺利,座钣被牢牢地顶在了地上,不过那个聊胜于无的机械瞄具对瞄准其实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不过精度也不算这次试射的重点科目。为了安全起见,前几轮试射都采用了拉发的方式,装药量由少到多递增,每次射击前后都用象限仪,罗盘和铅垂线测定炮口方向与仰角。由于没有配上缓冲机,每次射击都给火炮带来了不小的位移。每次射击后,学徒们前往弹着点插上标杆,由于靶场视野开阔,所以可以直接标记弹着点的坐标,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没装引信,训练弹也无法安装反跳装置,不少炮弹直接扎进了土里,甚至损毁了尾翼附近的结构,从而此部分不能再被利用,甚至把一部分炮弹挖出来都颇为费力。 每一次射击后,炮身的尺寸也会被测量以判断是否发生形变。当最后一次强装药测试后,仅有一门迫击炮的炮身发生了一定的形变。整次试射中并未发生最糟糕的炸膛事故。这说明利用旧时空机械和新时空钢生产的无缝钢管的质量还算过得去。不过实际上,在旧时空的历史上,由于迫击炮的膛压本来就不高,仅凭发射药是很难发生炸膛事故的,炸膛主要是由重复装填从而前一发炮弹直接在火炮内爆炸引起的,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制造一种具有发射双重保险的迫击炮引信。 试射完成后,应愈、白羽和其他几个有空的武器设计局的元老一起坐下讨论迫击炮设计相关问题。 首先,应愈就向白羽澄清了他之前的想法中关于迫击炮口径的一些看法。他的意思是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可以同时研发,而不必局限于60、82或者120这些口径数字,这只是他以个人经验举例而已。这其中有涉及到一些PLA的编制问题:120mm迫击炮起初装备炮兵单位,后期也装备了机步单位,而100mm迫击炮从一开始就装备于摩步单位,应愈作为炮兵出身,显然是对前者更熟悉,同时由于编制上的问题,100mm迫击炮可谓是中国特色武器,对如果进一步找仿制的资料也会更加困难。 而对于白羽所关心的引信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应愈则提出了几个陆军元老就迫击炮问题给出的想法,对引信问题在企划院处单独立项。 “这个引信我们最近就会去企划院提要求了”应愈表示,“我们现役的火炮也不是没出过炸膛事故,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出一个报告,然后给指标要求更高的引信,在炮膛内应该要有双重保险。” “身管火炮不是传统上用的是离心保险吗?” “巧了,炸的是滑膛炮,所以和迫击炮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应愈解释, “对了,如果你们要知道更多信息的话,周末去青年军官俱乐部问一问好了,武器设计局和伏波军多交流交流是好事”应愈继续说,“反正林深河也不在你们这里干了,你们几个去的话也没什么敏感性问题,况且现在俱乐部里也不只是军官,几个化工和冶金的元老也经常来,环境比前几年轻松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