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hqwsk 于 2019-11-19 09:27 编辑
1405年起,明成祖永乐皇帝派遣太监郑和展开了浩浩荡荡的下西洋行动。如果仅仅认为下西洋仅仅是一些和平友好的无风险外交活动,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年郑和的船队抵达了今天的斯里兰卡,也就是当时的锡兰。当地已经经历了长期内战,岛屿东部的僧伽罗尔人和岛屿西部的泰米尔人征战不休。其中前者信服佛教,更早的来到岛上居住;而后者来的较晚,信奉印度教,其民族有大量人口居住在还对岸的印度次大陆上。熟悉现代史的读者估计马上会想到前些年被平定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而猛虎组织最终的失败其实在郑和时代就已经注定了。
▲大太监郑和和他的宝船队 郑和的船队抵达锡兰之后,上岸贸易的商团和士兵被当地的泰米尔人军队袭击,损失了一百多人。当时的僧伽罗尔人已经被泰米尔人击败征服,泰米尔国王非常担心郑和的船队是来帮助僧伽罗尔人复国的。结果这一误会很快解除,泰米尔国王恳请以6万量黄金谢罪。郑和因此不愿意大开杀戒,此事就此平息。不料在4年后的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又来到了锡兰,其任务就在于奉永乐皇帝之命,敕金银供器等到锡兰山寺布施,并建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对于泰米尔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因为佛教是他们的敌人信奉的宗教。双方就此产生敌对情绪,明朝的史料也在这里记载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郑和察觉后率领船队离开锡兰去往印度,但是在返航途中又必须经过锡兰一次。第三次抵达后,郑和率军登陆,拜访锡兰国王后要求后者给予贡金,并且交出王子作为人质。锡兰国王断然拒绝。
泰米尔人的军队此时已经在郑和返回海岸的路上设下了埋伏,他们砍断了路边的大树阻塞道路,其余部队则进攻了停泊在海岸边的明朝船队。这些本土军队的数量被明朝人自己认为有万人之多。两个个世纪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记录锡兰的风土人情时候曾经提到,锡兰本地人不善于作战,所以军队基本都是靠雇佣岛外来的人组成的。考虑到泰米尔人在印度本土的大量同族人存在,所以郑和的军队遭遇的对手主要来自次大陆东南部地区。郑和所率领的明军约有3000多人,手下的几名将领又都是经历过靖难之役这样大场面的老将,包括隶属五军的张山和朱真。郑和的军队在道路被阻塞后无法突破数量众多的泰米尔军队封锁,同时在海岸的舰队虽然能依靠火器和高大的舰船挡住锡兰人的小船,缺也无力增援郑和,说明这次战斗锡兰军队的质量并不输于明军,虽然仅有万余人,却成功的阻挡了装备更好的明军。
▲明朝早期的军队 无可奈何的郑和只能利用锡兰人自己的弱点加以化解危机。由于锡兰人的军队主要由外岛雇佣兵组成,所以其数量有限。现在几乎全部人手都在封锁自己去往海边的路,还要对付海岸上的舰队,必然不会有多少剩余兵力保护后方。于是郑和率领2000多明军走小路(很明显已经有带路党了),杀了一个回马枪,连夜冲回锡兰人的首都。随后在小型火炮的支援下迅速攻入了王宫,抓住了锡兰国王。这一举动无疑让在攻打明军的泰米尔人一下子群龙无首、士气大跌。郑和则率军押解着国王极其家眷一同撤往海边,如同后来西班牙人抓住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一样,让泰米尔人的军队无从下手,全军得以顺利登舰队,开回国内。
▲印度古画中的士兵 1411年,亚烈苦奈儿被抓回了中国,随后被永乐皇帝特赦,但被废除,并且派人让锡兰国内重新选举一位新国王。永乐十年七月十三日,明成祖派遣使者到锡兰,册封耶巴乃那为国王,并且亚烈苦奈儿跟随使臣回到锡兰。在锡兰国内再次由信佛的僧伽罗尔人控制后,亚烈苦奈儿这位可怜的印度教国王被遣返回国。郑和在锡兰的战斗这才算了结后事。而僧伽罗尔人再度夺回了被泰米尔人夺取的优势控制权。直到21世纪初猛虎组织宣布投降,僧伽罗尔人一直牢牢的控制着锡兰全岛的大部分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