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51|回复: 55

(原创发布)广州启明1636(湄公河三角洲大开发)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发表于 2020-5-16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6 23:32 编辑

第一章 麻风病

    麻风病(leprosy),其正式的名字叫汉森氏病。1873年2月28日,挪威汉森通过显微镜发现麻风杆菌由此得名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人的皮肤和神经。麻风病最大的特征皮肤上各种红色斑纹,人体病变部位感觉不到疼痛。在我国广州、广西等南方地区是高发区。与肺结核、SARS、肺鼠疫等疾病不同,该病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危害较小。传播途径包括接触病人的喷嚏飞沫等引发直接传染,或者接触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等引发间接传染。麻风病菌的潜伏期2-10年不等。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因为患者畸形或有残疾,古代麻风病人经常被活埋、被石头砸死,烧死。秦朝法律规定,“疠者有罪,定杀”,“疠者”,就是麻风病患者。明朝时期,地方政府已开始把病人集中到偏远山村隔离起来,由患病较轻的患者管理。管理者被叫做“疯头”。1936年,民国广州,曾出现了300多麻风病人被机枪扫死。

    1949年解放初,中国通过排查,发现50万例患者,1953年通过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国约6亿人,因此此病的感染率不足千分之一。2020年,世界上有1000万感染者,每年发病20万人。直到1981年发明了特效药氨苯矾,病人才真正得到治愈。只要服药3天,药物即可杀死95%的麻风杆菌。连续服用半年即可痊愈。不过病人及时痊愈,也很难回归社会。

    美洲的麻风病,是通过哥伦布大交换,被欧洲人带到美洲的。犰狳(qiú yú,英文armadillo)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外形酷似穿山甲,喜欢吃蚂蚁,是除人类以外,唯一携有麻风杆菌的动物,当然是被人类传染的。

    麻风病的传染概率极小,与麻风病密切接触者,或者自身携带病菌者,95%的人不会得病,依靠自身免疫力可完全压制病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因为特效药的发明,才取消强制隔离政策。截至2014年,中国的麻风病人5000人左右,且均已得到治愈。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麻风病人的世界里,是靠牺牲他们得来的。

    广州的难民营设在番禺区旁边的一块沙洲上,旧时空中心湖公园旁,也就是广州大学城。这是一个孤岛,面积30平方公里,四周环水,封闭性好,管理方便。难民营已住满了近2万人。伍连德元老是负责难民营防疫工作的专家。通过初步排查,已查明1636年,广东麻风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左右,与1949年差不多。难民营中已查明的病人60多人。穿越之初,并没有带特效药氨苯矾,即使带了,也没办法给病人连续服药半年。伍元老忧心忡忡。在难民营巡查的时候,伍连德一把握住一个病人的手,病人感动得嚎啕大哭,经懂粤语的助手翻印,伍元老才得知,病人说:“我患病20年,从没有一个人和我有过身体接触,你是第一个。”

    针对这60多人的处置问题,元老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一杀了之,伍元老立刻反对,如果我们随意杀病人,那么我们穿越的意义何在?我们不就是为了来改造世界、拯救劳苦大众的吗?又有人跳出来说,要对病人进行生理阉割,“我们都已成为父母,如果生出来的娃娃也得上这个病,怎么对得起孩子”。伍元老又反对,古代太监阉割都是小孩子,司马迁作为成年人被阉割,是特例。不上麻醉品、抗生素,阉割是会死人的。

    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决定,把这60多人集中隔离到偏远地区。为了防止外人歧视,不用麻风病村、康复村等名字,决定起名叫“岭南新村”。初期每月每人发给15斤大米,15斤木薯,半年后就只能靠患者自己了。并配发了火柴、铁锅、盐、鱼钩、陶罐、镰刀、锄头、种子等生活生产物资。

    这些患者在随后的岁月里,深山里开荒、种菜种粮、养鸡、自打家具,慢慢靠着自己养活自己。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6 22:28 编辑

第二章  统一历法:同时采用公历和农历

       元老院在穿越前,就确定了公历和农历共用的历法,并放弃了阴历。

       公历,又叫格里历。1582年,由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批准施行。是对儒略历的改良,也是欧洲向全世界输出的最成功的文化。公历也叫太阳历。地球绕太远公转一周,365.24天,所以每三年设为365天,第四年设为366天(闰年)。公历与儒略历几乎一样,唯一的差别,世纪年(比如100年、200年等)中,只有被400整除,才能加入闰日。儒略历是公元前45年发明的,是罗马皇帝儒略·凯撒组织天文学家制定的,被用了几百年。

       公历在欧洲的传播并不顺利。刚开始只有几个天主教国家采用,后来西班牙把这个历法传到了海外殖民地。英国1770年才开始全面采用公历。俄国1918年、中国1912年。亚洲第一个采用公历的国家是越南,1802年。除了殖民地,各国引入公历都是心甘情愿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简便。古代老百姓不识字,有了公历,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就能记住年月日。

       明末一直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法。每个新皇帝登基,就采用新的年号,而不是像基督教一样采用线性的连续纪年法。比如1636年,就是崇祯八年(朱由检1628年做的皇帝,年号叫做“崇祯”)。当时的月和日,用的是农历。比如1636年1月1日,就是崇祯八年腊月初四。

        为什么要加入农历呢。因为公历的缺点也很明显。古代很多沿海渔民要捕鱼,所以需要知道每天的潮汐情况。大家都知道,海水很重,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引力作用,初一和十五一般有大潮。古代称白天的高潮为“潮”,晚上的高潮为“汐”。

        农历,是一种混合历法,在民间被错误的叫做“阴历”。农历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比如2020年就有13个月,闰月为四月,所以在“四月”后面,又跟着一个“闰四月”。农历既有阴历月相的优点,有加入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对农业帮助很大。

        阴历。阴历只知道月和日,不知道年(公历恰恰相反,只知道年,不知道月和日),因为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的周期确定的。月亮大概每个月绕地球一周(29.53日)。如果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看月亮是黑乎乎的,那么这一天,我们称之为朔,也就是初一。如果地球在月亮和太阳之间,从地球上看月亮,亮晶晶的(太阳把月亮都照亮了),我们称之为望,也就是十五或十六。阴历的十二个月刚开始用十二地支表示,分别叫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似乎看起来好麻烦,也不好记住。汉武帝时候,开始改了一下,把寅月叫正月(一月不叫一月,叫正月),后面的叫二月。但是十一月不叫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不叫十二月,叫腊月。还是这种方法比较好记住。

       中国古代,正月初一被成为元旦(明朝时,农历元旦叫“正旦节”),而过年过的是立春。民国之后,才有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

        为了方便推广统一的历法,穿越前,元老院就根据万年历小程序,制作了一批A4纸张大小的钢印模板。模板采用合金制成,与明末广泛采用的木雕版,和极少使用的铅活字印刷相比,钢印凸型模板,至少可重复使用上百万次。1636年,元老院就印刷了几万张日历。利用石墨粉等无机矿物和植物油的混合物作为颜料,机器带动的简易印刷机,可以快速批量印制。随着以后帝国疆域的扩大,统一后的历法将被带到帝国统治的所有区域。同时,单张纸的日历,因为价格便宜、简便好用,也一直是元老院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2: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6 22:31 编辑

第三章 玻璃钢化粪池

       穿越后,元老院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大明的军队,而是各种疾病,和晚明小冰河时期的各种自然灾害。关于帝国整个卫生防疫的方针,早已确定下来了,即只防不治。深水井、肥皂和化粪池是三大利器。

      困扰中国古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氮磷钾等肥料。所以古代农民珍惜每一颗粪便,并对农田投入大力的人力来耕种。长三角地区10公顷(150亩)地使用的人力资源达到60-80人。粪便通过农田-植物-口这个循环再次进入人体。古代的最大疾病,就是肠胃疾病,古代人深受肠胃疾病之苦。而肠胃疾病是元老院最有希望战胜的疾病,原理出奇的简单:利用厌氧菌的杀菌本领。人体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各种寄生虫和细菌,根据一项调查,20世纪初北京儿童90%体内含有不止一种寄生虫。所有的粪便在密闭的环境下,储存3个月,这这段时间内,厌氧菌大显神威,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并杀死大部分细菌和寄生虫。我们也不用单独加入厌氧菌,只要把污水排入密闭的环境中,厌氧菌自然而然会产生,并逐步繁殖。

    古代的厕所是旱厕,有钱人可能会使用马桶。大小便产生的污水和污泥存入泥坑中。污泥会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消化气进一步搅动污泥,使得污泥进一步被微生物降解。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会污染地下水。二是污水和污泥不分离,影响生物降解,厌氧菌讨厌污水。三是古代没有细菌理论,有可能把没有经过厌氧菌分解的粪便直接撒入田地。

     100多年前,人类发明了三栏化粪池。化粪池一般由水泥和红砖制造。三栏化粪池一般由进粪管、分格池、过粪管、盖板等组成。所谓三栏,就是化粪池内部有三个小屋子,分别叫第一、第二和第三室内,容积按照2:1:3的大小设置,如果不按这个比例设置,会影响化粪池的效果。深度一般是1米。3栏之间不能用直通管,必须使用斜管或L管。连接第一池和第二池的过粪管入口,应在第二池池壁下的三分之一处。连接第二池和第三池的过粪管入口,应在第三池池壁下的三分之二处。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化粪池来防范肠胃疾病,需要大量的红砖和水泥。水泥的耗能是极高的。穿越之前,技术口的元老就深入研究了化粪池问题,一直认为玻璃钢化肥池是最佳选择。玻璃钢化粪池,是由纤维强化塑料做的,是一种树脂,也就是增强的塑料,是有机化学的产物。规格包括:从1立方米到100立方米等20多种规格。其优点包括: 耐腐蚀,耐酸碱,使用寿命长达50年,安装方便,承载力高,其缺点是劣质化粪池容易老化。判断玻璃钢化粪池的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看重量,越重的越好。
按照每半年一掏粪便,1立方米的只能供1-2人使用,而100立方米可以同时供400人使用。此次穿越的元老共2万余人,加上建立的临时隔离区(需要容纳2万难民),同时满足4万人同时使用,因此,此次出穿越带了200个100立方米的玻璃钢化粪池。100立方的化粪池单个质量达到10吨。每个罐体的长度为11米,直径为3.5米。为了方便运输,采用2艘1万马力的拖船,后面拉着无动力驳船。驳船规格50x100米,每个装100个。

       因为玻璃钢化粪池的特殊材质,本次吊运没有使用常规的钢丝绳,而采用非金属吊绳。修筑流程为:第一步放线,确定位置。第二步挖掘机开挖,挖一个4.5米x12米的坑。第三步,素土夯实,用20厘米厚的细沙填平,细沙中不得有尖角砖石和过尖过硬杂物。第四步,吊装,并调整罐体平衡。第五步,固定好后,往罐体注水,注水不得少于二分之一。第六步,分层回填,用沙子或泥土填平,同样不得有硬物。一般要求人工回填,不得机械回填,每个30厘米分层夯实,回填土略高于化粪池顶部。第七步,接管安装。第八步,灌水至满。第九步,地面处理,地面压实,并要求不得有车辆等重物在化粪池上端行驶。第十步,把水抽空,投入使用。整个工程可以当天安装,当天投入使用,是穿越者的神器。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935

回帖

206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063

同人贡献勋章翰林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20-5-16 2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硬核技术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12:30 编辑

第4章 湄公河三角洲大开发前夕

  1636-1642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持续7年的大干旱席卷全球。中国北方的干旱情况比两广要严重的多。

    古代饥荒,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月-8月之间,9月秋粮下来后,饥荒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1636年初,广东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广东的产粮区主要是珠三角,面积共1万平方公里。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采用“重农主义”政策,“士农工商”,农民是排在前头的。

    经过明朝持续300年的开发,珠三角也只不过有三分之二土地被垦荒。根据大图书馆对史料的研究,以及实地调查的情况看,1636年的珠三角,已开垦土地中,有一半被种上了水稻,但水稻的产出,只能满足广东一半的粮食需求。另外一半是桑树、甘蔗、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什么水稻的播种面积能达一半?因为明末的农民还是追求“稳”。

    种桑树,主要是为了养蚕。丝绸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贸易商品,历史教科书种“桑基鱼塘”在珠三角广泛存在。甘蔗为的是榨糖。让人奇怪的是,珠三角并不种棉花。广东主要靠糖来换取长三角的棉花。成批的棉花通过海运,运回广东。当地农妇把这些棉花织成棉布。

    广东本来期待着4月份后,西江(珠江水系干流之一)河水暴涨,广西的粮食,通过西江运往广州。两广粮食主要的交易地点共3个,柳州、梧州和肇庆。但1636年,大批粮商收购的广西粮食,一直停留在广西。

    让人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梧州旁的西江断流了。离梧州几公里远的桂江和西江交口的地方,是浅滩。每年11月-4月枯水季节,水深不足3米。1636年开始,持续2年大旱,不出意外,这段水域水深不足1米,又断流了。广西所有的粮食都运不过来。

    1636年3月开始,大批广东饥民,便逃往广西乞讨。不仅饥民外逃,而且珠江水系大小河道到处是河盗。沿海的倭寇突然多了许多,其实没几个是日本人,绝大部分是被逼走投无路的中国人。

    不少流民,揭竿而起。成帮结队,到处抢劫。离广州几十公里远的地方,不少地主全家被杀,粮食被抢。

    元老院当机立断,决定大量收容流民,把湄公河三角洲当做人口的泄水池。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0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01:33 编辑

第五章移民前的准备

    经过执委会研究,湄公河三角洲大开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名字叫“湄公河三角洲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民政、农业、海军等多个部门的元老。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1636-1644年,每年移民30万人。8年间共移民不少于240万人,整体死亡率控制在每年不超过10%。二是8年内垦荒5000平方公里。三是建立橡胶和油棕种植园。煤、铁、橡胶、稻谷是元老院的四驾马车。湄公河三角洲大开发,橡胶和稻谷元帅升帐,谁反对,谁倒台。

   为了快速收容,首先要在珠三角建立各个收容点,利用元老院机帆船和运河,来快速转运移民。考虑到饥民身体素质差,靠自身恐怕难以抵达广州,领导小组在珠三角各个地方,共设置了50多个移民接受点。

    其次对移民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每个移民隔离时间不得少于20天(旧时空是隔离40天)。原因很简单,为了防止吸血虫病流传到湄公河三角洲。1636年的长三角,长江洪水泛滥,造成吸血虫病爆发。而珠三角和长三角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如果吸血虫病传到湄公河三角洲,将功亏一篑。

   最后,物资准备。为了确保本次开发成功,领导小组需要准备的物资包括:

1.移民6个月的口粮,每个移民每月15斤大米和15斤木薯。
2.种子,旧时空带来的原生稻种,主要包括占城稻、深水稻、芋头、茨菇等。
3.家禽和牲口,旧时空带来的现代良种水牛,还有猪、鸡、鸭、鹅等。为了捕鱼方便,还大量携带了鸬鹚。
4.农具。工业口不惜血本,大量制造了锰钢制成的各类农具,包括镰刀、锄头、砍树用的斧头、弯把锯、铁锹等。
5.生活物资。包括菜刀,铁锅等。另带了火柴、火镰、以及放大镜。
6.疟疾防疫用品。纱帐是放蚊子的最佳方式,这次在广州采购了大量纱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0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16:01 编辑

第6章  湄公河三角洲的气候

    湄公河三角洲,面积4.4万平方公里,也叫九龙江平原(因为湄公河出海口分成9个河口流入大海),属于热带气候。每年4-9月是雨季,10-3月是旱季。旧时空是越南的领土(只有一点点在柬埔寨手里)。1636年,是柬埔寨的领土。17世纪初,柬埔寨皇室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而占城国的个别越南农民仅在西贡垦荒。

    经过大图书馆的研究,湄公河三角洲的可开发的面积仅2万平方公里,具体位置如下:



    上图中,明亮的黄色部分是干的陆地,每年只有在雨季才会被淹。暗色部分是沼泽,在解决排水问题之前,目前暂时无法开发。

    湄公河三角洲靠海20公里区域,由于没有建设防波堤,淡水资源匮乏、海水倒灌,也暂时不开发。

    按照领导小组的计划,将在旧时空的芹苴、沙沥市、美寿市三个地方设立3个国营农场,每个国营农场的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半径约为18公里的圆。

    芹苴的通航情况比较好,旧时空,满载的5000吨散货海船(吃水6米)可以通过湄公河直达芹苴。所以第一个国营农场将设在芹苴。

    按照领导小组的思路,湄公河三角洲将采用1862年美国《宅地法》,每个移民免费赠送30亩地,不分男女老幼。采用土地私有制。前5年不收农业税,5年以后可以自由买卖,每年缴纳20%的农业税。农业税可以用纸币、澳元或者粮食实物缴纳。采用“摊丁入亩”的方法,以鼓励生育。对移民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在国营农场无偿干满一年。

    为了鼓励移民,考虑到元老院目前极其窘迫的财政情况,穿越之前,元老院就预先印制了100万张精美的土地证书。每张土地证连续编号,从1-100万。在移民点现场发放土地证。只要在证书上写下名字,就可以当场取得土地证。至于土地证上记载的地理位置,只能靠民政部门以后再补录了。

    这个方法,极具轰动效应。元老院免费赠土地的消息,立刻在广东传开了。前来投奔的移民,络绎不绝。在番禺区旁设立的检疫隔离营地人满为患,几乎崩溃。在隔离营设立的三栏化粪池,很快就不够用了。
为了防止肠胃疾病,元老院对三栏化粪池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伍连德元老,当即要求,在隔离营采用大小便分离制度。因为小便是无菌的,所以用木桶把小便装起来,直接撒入田地。这样一个100立方米的化粪池,使用人数一下子从供400人,提高到了2000人(假定半年一掏粪便)。

    1636年是明朝末期,整个广东地区,90%的农民,是佃农,只能靠租地主的土地。土地大量被地主兼并。因为婚丧嫁娶,有一半的农民背负债务。又因为1636年大旱,大部分农民困苦无助。虽说中国人有浓厚的故乡情结,可是没有元老院,明末依旧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潮,大量农民移居东南亚各国。元老院这次加剧了移民的规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38

回帖

1217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217

1637股灾纪念章同人贡献勋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17 02: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moho100 发表于 2020-5-17 01:20
第6章  湄公河三角洲的气候

    湄公河三角洲,面积4.4万平方公里,也叫九龙江平原(因为湄公河出海口分 ...

免费赠土地不可取,要不搞使用权长期制,要不搞使用权村集体所有制,最终归属权都是元老院的,居民都是拥有使用权
管理员就是傻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572

回帖

6236

积分

主任

芳草地 总务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236

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17 0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挖新坑
芳草地撞钟工友 吴驷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703

回帖

534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5342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20-5-17 1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个,楼主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暮投盐场村,有髡夜捉人。
盐场村里夫妻别,泪比百仞城中多。
Do you hear the GUIHUAMIN s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17:37 编辑

第7章  亚历山大·冯·洪堡元老

       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冯洪堡元老担任,他原名叫亚历山大·冯·洪堡,大家嫌弃他的名字太长,所以他索性改名叫冯洪堡。冯元老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万物相互关联”,也就是把地球看做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不过冯元老私下是相信灭霸的。2020年地球人口75亿人,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地球的承载力。冯元老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末日一定会到来。穿越前,冯元老就在江浙地区豪掷60万元,建了一个300平米的小二楼,并大量采购了摩托车、山地自行车、望远镜、指南针、针线盒、放大镜等物资,用于迎接末日的到来。他一直幻想灭霸能打一个响指,地球人口减少一半,地球才能得到拯救。不过这个想法,因为太过于惊世骇俗,他从未敢在别人面前提起过。

       冯洪堡家境富裕,9岁死了爹,20左右死了娘。身体强壮,英俊潇洒,终身未娶,可能是个gay(这里没有歧视gay的意思,两个相爱的人,哪怕是同性,也有资格获得爱情)。一生痴心于科学研究。穿越前是一名高级矿务师,沉迷植学、地质学、气象学研究。

    关于湄公河三角洲开发的模式,在元老院已经吵得不可开交。有个别位高权重的元老坚持要采用殖民地模式,学习西班牙在17世纪南美洲建立的种植园,但名字改成“皇庄”,广东移民是终身契约奴,并大批吸收采用东南亚劳工作为补充。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冯洪堡倡导的土地私有制模式,就是直接把土地分给农民,激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毕竟只有自己的东西,大家才会珍惜。

    1636年的时空,实在太过残酷。比如刚建立起来的“岭南新村”,已有消息传来,不少麻风病人受不了封闭、压抑的环境,自杀了。又比如,执委会某高层,坚持不给病人抗生素,他的理由是,1630-1670年间,广东因为战乱、饥荒、天灾和农民暴乱,死了200万人,这些本来就不该活。你给他抗生素,他活着,但活得很痛苦。

    元老们整体上受的是现代教育,人人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元老院穿越的目的,不仅是改造旧社会,更大的任务是严肃的探讨重建人类文明的可能性。

    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一个国家,只有严格保护产权、提倡人人平等(当然元老更平等)、言论自由、宗教宽容,才能长治久安。

    作为一种妥协,元老院最终决定,在湄公河三角洲,同时采用2种模式,既建立国营农场,又采取土地私有制。所有移民先在国营农场过渡1年,给移民一定的缓冲期,并减少移民死亡率。1年后,活着的移民将给与一定的生活和生产工具,用于垦荒。

    根据财政部的估算,一个移民的费用高达20澳元。主要包括:旅费(从广州出发,到芹苴的海运距离2000公里)以及口粮、种子和农具等最基本的生活生产物资。

    大图书馆研究了1620年欧洲移民到北美洲的旅费(一个农民3年的年收入),和19世纪初欧洲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旅费(一个农民7年的年收入),所以这次确定了按一个农民5年年收入向移民收取费用,没有钱的由元老院提供贷款。
1636年大明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为12两白银,折合为18澳元,每个农民的年收入9澳元。每个移民从踏上去湄公河三角洲的船只开始,就欠了元老院5年的年收入,约50澳元。

    通过建立国营农场和让移民一开始就背上称重的债务包袱,妥协的移民计划终于获得了通过。

    执委会选择冯洪堡元老的主要原因,是他提倡人人平等。作为中南半岛第一个开发的领土,元老院也没有太多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次开发,主要为以后开发湄南平原和红河三角洲平原积累经验。另外也有平衡各方势力,敲打南下派的意思。

    其次是冯洪堡身体健壮,精力过人。湄公河三角洲是热带雨林,夏季酷热无比、暴雨如注,除了一心想建立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的元老,其他元老纷纷避之不及。

    最后,冯元老精通地理、地质学、植物学、气象学,熟悉各类科学仪器操作,早有考察中南半岛热带雨林的想法。所以冯洪堡就成了领导小组组长的不二人选。


备注:下图是冯洪堡元老亲手设计的小二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5: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23:58 编辑

第8章 珠江上的船只类型

    粮食问题。1636年,元老院执委会专门召开会议,来讨论珠三角的农业和土地问题。元老院来到广州后,为了应对接下来2年的干旱和粮食短缺问题,有委员提议,把经济作物的田地,改种稻谷、小麦、红薯和土豆等农作物。其他元老当即反对,他说,我们是以工商业起家的,以后也要靠着工业和商业打天下。商业贸易是立国之本。很多经济作物,例如茶树、果树、桑树、漆树等,需要好几年才能长大成材,你把这些树拔了,以后想种就来不及了。治理国家,如果不能有大眼光、大格局,总是朝三暮四,怎么能行?拔了经济作物,粮食也许够了,可财政赤字问题也受不了,别忘了,明朝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财政崩溃,士兵拿不到工资。

    土地问题。明末土地兼并严重,90%的土地都在地主手里。元老院目前占据的是靠海和离广州较为偏远的空地。这些基本上是沙地,这些土地贫瘠、盐碱化,开发难度大。而且淡水不够,即使作为工业用地也不行。怎么抢夺土地,是个难题。你明抢,会激起民变的。

    有人提议,我们利用旱灾剥夺土地。每次灾荒,都是我们吞并土地的好机会。通过丈量土地,严格要求地主交税,再把贫苦佃农送往湄公河三角洲,以及吸收转化为工人,给地主来个釜底抽薪,然后等待地主破产,剥夺其土地。大家一致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有的元老,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在广州附近大搞房地产。房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最重要的资产。占据大量土地,并搞房地产开发,把房地产作为引擎,是拉动经济的最佳做法。

    元老院来到广州后,贸易逐步得到恢复。1636-1637年,元老院持续清理河盗、海盗和农民起义军,大力收容流民。靠着海军的优势,西江上的匪盗越来越少。珠江上,3000多艘大小船只,穿梭不停。

    珠江治理工作是由海军负责的。通过声呐探测仪,海军早就标注了深水航道,并用浮标标定。受地球自西向东影响,珠江深水航道在珠江的东侧。为了防止与民船碰撞,深水航道只供元老院的大型船舶使用,民船都被要求在珠江西侧通行。

    元老院的到来,随着大规模清理河盗,本来日渐萧条的珠江又兴盛热闹起来。珠江上的船舶共分为2类:贸易类和非贸易类。

    其中贸易船只占大多数。民间货船,大量货船形似西瓜,所以又叫“西瓜扁”。广州运往各地的是糖、丝绸、靛蓝、陶瓷和茶叶,长三角运来的是棉花和松江土布。日本运来的是白银和铜。和盘踞在澳门的葡萄牙的贸易也得到逐步恢复。

    珠江上的非贸易船,包括
    1.疍家木渔船(疍dàn,疍家,又称艇户,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
    2.水寮。售货的小船,是水上百货商店,出售各种水果吃食、日用百货。
    3.戏船。也就是水上移动演出船。唱戏的老倌,在船上练功,到处表演。
    4.酒水船。水上饭店。客人可以在船上吃饭。
    5.鸭船(养鸭子的)

    6.渡船,又叫横水渡,1636年的广州,有渡船码头200多个,这些渡船帮助人们通往珠江两岸。
    7.水上旅馆。由船只改造的客房,价格低廉,与广州府内最便宜的旅馆价格相当。
    8.花船。最为豪华,有几层高,船内装潢考究,是高级娱乐场所,为容貌姣好、自食其力的女性或男性工作者提供就业机会。考虑到1636年,梅毒是烈性疾病,只要得上,几天内就死。梅毒以后会单独写一章。旧时空梅毒已变成慢性病,因为梅毒病毒学聪明了,宿主死太早,梅毒就没法传播了。元老院早就下了死命令,所有
元老,无论男女,一律不允许上花船。

    珠江上另一大景观,是通过西江顺流而下的大型木排,1636年广州府需要的木材,都是岭南北部山区采伐的,通过西江、北江顺流而下漂流下来的。放木排是一项古老而危险的职业。古代交通不便,沉重的木头只能靠着河流运输。木排越大,放起来越方便。放排人一般2-4人,木排上甚至可以烧火做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9 23:39 编辑

第9章 启程


    1636年4月1日,前往湄公河珠三角的船起航了。本来打算在11月旱季来临的时候开始移民的,但汹涌而来的移民、几近崩溃的隔离营,和越来越大的粮食缺口,执委会不得不选择在雨季冒险启程。

    第一批启程的1000移民,主要是珠三角的成年男女,
尽量不带娃。选择两广农民,是因为自古以来,两广和海南地区都是疟疾高发区。经医疗口伍连德元老的诊断,广东是恶性疟疾区。很多当地人,自小就得过疟疾。反复得病,能够活下来的人,一般对疟疾的抵抗力较强。不带儿童,是因为儿童抵抗力太弱,特别容易被疟疾击倒。

    此次带了大批农具、口粮、种子、牲口、家禽、一个简易木材干燥窑。还带了一些红砖,准备修建烧砖用的简易轮窑。

    冯洪堡元老在出发前,异常兴奋。作为一个博物学家,他在出发前,反复阅读穿越前带来的各种地理、天文、地质学和动物学书籍,以及各种探险和航海书籍,读得如痴如醉。并向海员学习了六分仪的使用方法。六分仪,主要是用来测定纬度的。

    冯元老,还带上了他发明的矿井照明灯。以及各种气象仪器、望远镜、显微镜、指南针,装种子和植物的各种瓶子、纸张等。他将尽可能的收集各种动植物、种子、岩石标本。

    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冯元老不务正业的流言蜚语还是传了出去。执委会本来看中的是他提倡人人平等的想法,想用他来平衡元老院日益强大的南下派和元老院内的民粹主义者。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大开发,元老院投入了巨资。开发工作千头万绪,可冯洪堡天天沉迷自己的世界,对本职工作毫不上心。但目前整个元老院又无人可用。湄公河三角洲的雨季,气候炎热、洪水泛滥、
疟疾肆虐、蚊虫成灾、遍地是蛇和鳄鱼,让人生畏,没有元老想挑这个担子。

    航行途中,冯元老密切观察这大海里的各种鱼、水母、鲸鱼以及天空中的各种飞鸟。

    白天,冯元老,又把望远镜对准天空,想观测一下1636年太阳的黑子数量。关于小冰河时期的成因,旧时空科学界有3种说法。
    1.太阳黑子说。认为当时的太阳几乎不存在黑子,导致地球气候变冷。
    2.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说。西班牙在16世纪来到南美洲,一下子消灭了2个人口众多帝国。通过屠杀、各种病菌,使得南美洲当地人口暴跌,死亡率达90%。人口减少,没人烧荒,森林到处生长,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气温降低。
    3.太平洋火山爆炸说。根据当时欧洲人的记载,1630-1650年,太平洋岛上连续发生了12次火山大爆炸。爆炸产生的烟雾遮天盖地。受此影响,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大幅度减少。

    晚上,冯元老不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测定天空中,月球、北极星等星星的位置,为天文台准备编撰的航海天文历提供参考数据。

    冯元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开心过。炎热的气候非常适合他。

    冯元老乘坐的船叫皮萨罗号(1799年洪堡坐的船就叫“皮萨罗”),没有用10公里一小时的经济航速。靠着4月,东南亚热带从北往南吹的季风,航速达到了每小时20公里。

    通过10来天的航行,湄公河三角洲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高大的棕榈树、椰子树映入眼帘,香蕉树若隐若现。湄公河入海口到处是红树林。天空中上几十万只鸟在空中盘旋。

    跟随冯元老一起出发的元老,还有农业口的赵有田元老。赵元老又喜又忧。湄公河三角洲这么多果树,可以用来补充移民粮食。可这么多鸟,还怎么种水稻?长的稻谷,还不够鸟吃的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848

回帖

1953

积分

主任

汉字文化圈

Rank: 8Rank: 8

积分
1953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0-5-17 1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归化剃头吃喝不愁,下南洋发洋财
澳宋本土:澳宋、北亚、东亚、中南半岛、南洋诸岛、大洋洲、夏威夷,殷商故土北美至巴拿马。
海外行在:好望角、苏伊士、直布罗陀。
总督都护府:波斯湾油田、南亚、中亚、南非。
重塑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7 23:40 编辑

第10章   初到芹苴

    移民的船队,沿着湄公河入海口,逐渐向芹苴市靠近。船上的移民兴奋不已,颠簸了10多天,终于要靠岸了。

    这次带来的生活和生产物资,极其可怜。因为部分元老,口口声声要把湄公河三角洲建成一个殖民地。什么是殖民地?大家都不晓得,也不敢问,可能是指要残酷压榨移民吧。

    经过测量,湄公河的通航条件极好,平均水深达7米。船队顺利从湄公河拐进了芹苴河,并停在旧时空的芹苴港。为了方便运送物资,利用广州带来的木材,移民们正在手忙脚乱的修建临时栈桥。

    几艘小木船停在远处,赵有田元老指着当地渔船船头,问冯洪堡元老,为什么这几条船头下都画着一对红色的眼睛。冯元老回答道,因为湄公河里有鲨鱼,画着这对眼睛,是为了吓唬鲨鱼,保证自身安全的。赵元老吓一跳,鲨鱼不是生活在海里吗?芹苴离海边90公里,湄公河在这里是淡水,难道鲨鱼也能生活在淡水里?但为了不露怯,赵元老始终没敢问,芹苴的河里为什么有鲨鱼。

    冯元老,已经迫不及待,把大船上搭载的一艘小驳船放入河中,自己划着小船靠向岸边。

    首先映入冯元老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冯元老知道,这就是忠庙,里面供奉的是岳飞。原先的庙宇不知道何时修建,现在的忠庙,是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的。冯元老刚一进入院门,一个和尚边迎了出来。双方比划了半天,发现不能沟通。冯元老只好用笔和纸张,勉强与和尚进行了简单交流。

    原来此处早已有福建和广东商人曾来经商。忠庙是这些商人所建,后来贸易衰落,但寺庙留了下来。

    冯元老一看天色不早,边告辞出来。徒步走向1公里远的牟尼林塞寺。整个寺庙很小,但此处的庙宇,是湄公河三角洲知名的庙宇。整个寺庙呈现出柬埔寨高棉风格,文字全部是高棉文,冯元老一句也看不懂,只和寺庙里修行的和尚打了个招呼。高棉人笃行小乘佛教,出家人可以吃肉喝酒娶妻生子。按照当地的习俗,佛教在当地人心中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村镇也是围绕着佛教修建的。整个小镇居民不足500人,均为高棉族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572

回帖

6236

积分

主任

芳草地 总务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236

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18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moho100 发表于 2020-5-17 23:09
第10章   初到芹苴

    移民的船队,沿着湄公河入海口,逐渐向芹苴市靠近。船上的移民兴奋不已,颠簸了1 ...

赞美更新!
芳草地撞钟工友 吴驷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13

回帖

932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932
发表于 2020-5-18 0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论文,从14世纪开始闽粤百姓就开始下南洋,中原地区的安土重迁与父母在不远游的历史观念在这两地区是很薄弱的,只要官方一宣传这两地区就有大把人跟着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8

回帖

558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558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18 2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提前观望了本文的筹划全过程,天津哥写同人别太专注,有空回群里多水水啊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16

回帖

1573

积分

主任

路边启明,胡说八道~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

南洋船票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18 22: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节需要加强啊,现在读起来像读历史简介一样,都是简练概括的事件,缺乏具体的人物情节
临高启明完本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04

回帖

728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28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20-5-18 23: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亚历山大,冯。敢情是德国贵族后裔哦。
人类迷惑行为案例收藏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23: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19 23:24 编辑

第11章 公猪阉割


    1636年4月12日,到达芹苴的第二天。经过一天的努力,移民们初步搭建了一座简易木栈桥。这次到芹苴垦荒,还带了不少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不少元老坚决反对把猪带到芹苴,理由很简单,粮食不够吃。虽说猪是杂食动物,可猪要吃粮食,而牛、羊只吃草。鸡的饲料转化肉的比率最高,但猪不行。中国全民吃肉的历史不超过30年。以前,猪肉是有钱人才消费的起的奢侈品。

  现代化养猪,主要依靠疫苗、饲料。一头猪,喂养6个月就能达到200斤。古代农民自家饲养的猪,主要喂食米糠(糠是稻谷的壳磨成粉末,营养成分极低),12个月才长100斤。

    农业口的赵有田元老坚持要把猪带到芹苴,
原因共有3个。一是芹苴有大量的水果,可以拿水果喂猪。二是猪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用在橡胶种植上。橡胶耗肥极大,这次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种植橡胶。三是猪非常强悍,从不挑食,甚至可以吃蛇。

     赵元老压在心底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是为来湄公河三角洲垦荒的元老,建立特供农场。这些猪主要是准备给元老吃的。古代养猪不懂防治,猪往往带着疥螨、蛔虫、绦虫等寄生虫。所以农业口想自己养猪。特供农场这个词比较敏感,在执委会没有明确表态之前,赵元老不敢用。

    支持在湄公河养猪的,不止赵元老一人。最为积极的是金融口的李木勺元老。李木勺在穿越前是一家金融机构的领导。李木勺大力推销他的“异地数据备份”理论。即在不同地区域建立独立的养殖基地,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有的元老看不惯李木勺自鸣得意的样子。不就是“鸡蛋分散理论”嘛,看他嘚瑟的样子,什么狗屁“异地数据备份”。

    各种现代化良种,是经过人类几百年精心培育的。为了保护这些良种,必须要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建立育种基地,以降低风险。李木勺是“生态优势论”的倡导者。在其他元老津津乐道于元老院的“技术优势论”和“政治制度优势论”的时候,李元老到处兜售他的生态优势论。

    这次带到芹苴的共有50头猪。临时搭建了一个15亩地木围栏中。以后还将建立单独的母猪圈、产床圈、育肥圈、蓄水池、排污池、生活场地。赵元老特意在猪圈中挖了一个水坑。主要是因为猪的汗腺不发达,气候炎热,蚊虫多,所以猪喜欢在泥坑里打滚,这样既可以降温,又防蚊虫。

    现代工业化养猪,猪的最佳出栏体重为200斤。如果超过200斤,猪不长瘦肉,光长肥肉,而且费粮食。当然农村自己养猪,可能不在乎这个。有的猪能长到400斤。一头200斤的猪,能出肉150斤左右,剩下的是猪头和猪下水。

     猪的种类主要分为脂肪型(肥肉型)和腌肉型(瘦肉型)。元老们喜欢吃瘦肉,但移民因为缺乏油水,所以喜欢肥肉(肥肉可以炸猪油)。这次带来的猪的品种包括:英国大白猪、美国杜洛克猪、杂交长白猪、繁殖力强的中国枫泾猪(一年发情2次,每次仔数15头)、对疾病抵抗力超强的民猪、多肥肉的山东莱芜猪。

    一般养猪场里有3种猪:母猪、公猪、育肥猪。育肥猪里有公有母。公猪阉割,主要是为了去腥味、改善肉质,另外也为了防止公猪性成熟后,到处打架,光想要睡小母猪,不长膘。

    这次要阉割的是,一头母猪刚生下的5天的小公猪。5-10日龄的小猪最适合阉割。阉割就是把猪的蛋蛋摘除。先用碘伏在蛋蛋周围消毒。然后再用力挤压蛋蛋,蛋蛋可以充分暴露在皮肤表面(平时蛋蛋会藏在阴囊里),然后用手固定住,垂直下刀,用刀片割开阴囊1厘米,挤压出小猪的蛋蛋。然后再重复一次,另外一侧的蛋蛋也取出来。10公斤以下的小猪,如果技术熟练,切口小,可以不用缝合伤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

回帖

126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0-5-22 13: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572

回帖

6236

积分

主任

芳草地 总务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236

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29 1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芳草地撞钟工友 吴驷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3: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ho100 于 2020-5-30 11:11 编辑

第12章  离婚冷静期
    经执委会特别批准,这次还带来了一台小型履带气动打井机,整机重量3.5吨,最大打井深度150米。因为这次没有带专门的测绘专业元老,冯洪堡元老只能亲自上手。经初步测量,打算把芹苴国营农场的总部设在离芹苴码头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越南芹苴大学。


    喝开水是第一要务。1636年4月12日,是元老院来到芹苴的第二天,浮桥刚架设完毕,首先上岸的就是这台打井机。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台自动成图找水仪。古代打井,一般是观察地面上的植被情况,比如地上虽然没有水,但芦苇等植物生产茂盛,就能判断此地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有了找水仪,打井就方便多了。经过测定,选定了打井地点,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打出了一口直径60厘米的,深100米的深水井。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泥管作为井壁,水泥管上戳几个窟窿。井底铺上一层过滤的沙子。为了当天用上井水,特意调拨了一台用三相电的抽水机,经过几个小时抽水,水终于变得清澈了。



    一同运来的还有一台烧柴火的常压304不锈钢茶水炉。不锈钢茶水炉的优点是不生锈、耐腐蚀、炉子耐用、使用方便、安全无压、可以烧柴和燃煤多用。茶水炉属于无压锅炉,不承压、无蒸汽,属于安检之外的锅炉,使用非常安全,没有危险,不需任何的安全证书。这台锅炉一次可装200公斤开水。移民源源不断的将砍的树枝运来烧开水。

    这次到芹苴,李木勺元老也跟着一起来了。李木勺元老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李木勺元老,特别聪明,是连续11年数学课代表,亲自设计过房子,玩过摩托,自学过滑板、轮滑、射箭,通过自学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爱情。



    李木勺元老穿越前,常年依靠健身和读书逃避生活的苦难。穿越前的某一天,李木勺元老一个人凌晨12点在外环线上玩摩托车,一直开了2小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一直在漂浮,路就在脚下,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也永远不想停下来。李木勺元老一辈子想要的,只是有个喜欢的人,晚上能抱着一起睡觉。可很多年了,一直找不到。经过这次骑行,李木勺才下定决心穿越的。

    执委会安排李木勺元老来芹苴,有个目的。就是推行离婚冷静期。离婚冷静期的意思,就是你想离婚,但国家登记机关不让你离。名义上是为了抑制高离婚率,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实际上,元老院经济上捉襟见肘,整个社会还是农业社会。所以通过设置离婚冷静期,想让整个家庭扛起抵御天灾人祸的责任。如果夫妻一方有人病了,需要照顾,最好把责任推给家庭,以减轻元老院的负担。不过这个话可不能公开说。这么缺德的事,别人干不了。只有心灰意冷,因为得不到爱情,精神已经不太正常的李木勺元老干的出来。

    李木勺元老以发布书面告示的形式,昭告芹苴国营农场。离婚冷静期设为一年。要求夫妻双方必须先提交离婚申请,这半年内任何一个人反悔,离婚申请无效。再过半年,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处领取离婚证,任何一个人不到场,离婚无效。

    这个制度实行后,首先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结婚率大幅度降低了。因为离婚太麻烦,也干涉了移民的离婚自主权,所以愿意结婚的人少了。离婚冷静期颁布不久,芹苴农场就出现了一期恶性家庭暴力事件。某移民打老婆,把老婆打得遍体鳞伤。可是李木勺元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根本不理睬,还撂下狠话,打死也不让离,所有困难家庭自己抗,有麻烦不要总找元老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回帖

357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57
发表于 2020-5-29 23:4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大,看着不舒服,没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572

回帖

6236

积分

主任

芳草地 总务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236

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30 15: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moho100 发表于 2020-5-29 23:21
第12章  离婚冷静期
    经执委会特别批准,这次还带来了一台小型履带气动打井机,整机重量3.5吨,最大打 ...

赞美更新!
芳草地撞钟工友 吴驷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5

回帖

154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0-5-30 2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紧跟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458

回帖

1112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12

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0-5-30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上的男爵 发表于 2020-5-30 21:26
哈哈哈哈紧跟时事!

什么时事啊

点评

对的,离婚冷静期  发表于 2020-5-31 14:16
离婚冷静期30天。  发表于 2020-5-30 22:08
一名立场不坚定的小布尔乔亚
也是一名立场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水贴的信念倒是十分坚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63

回帖

739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0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章  给道路命名:葛宇路
    1636年4月13日,湄公河三角洲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冯洪堡元老,正在芹苴巡视。1000多移民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清理空地、砍树、修建厕所、打井。按照执委会的要求,每周都会有几千人抵达芹苴。雨季就快来了,这么多人的吃穿住行都是问题。
    元老们穿越到1636年的晚明,最不适应的还是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社会缺乏巨大的流动性。元老们在旧时空,通过坐飞机、开车或者坐船,都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可穿越后,就算只去很近的地方,也需要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一个晚明的普通老百姓,他一生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一般不超过他居住的地方10公里。
    给穿越者最直观的感受,是路上没有任何路标,也没有任何指示道路或方向的符号。所以冯洪堡元老首先要做的是,在芹苴国营农场弄一个指示牌。用2根木头和一块木板做了一个临时的指示牌,上面用毛笔字写着“芹苴国营农场”。冯洪堡本来还想在下面加点什么,可想想还是算了。执委会一直没明确,要在湄公河三角洲建立一个什么级别的行政机构。
    至于湄公河三角洲是不是要建立一个省,目前执委会还没有明确表态。因为目前内部争议较多,但省、县、村三级体制拥护者比较多。这种体制,行政机构数量和人员占用较少。
    在芹苴国营农场设立的第一条道路,就叫葛宇路。目前没人任何建筑材料,所以这条路还是土路。李木勺元老看到葛宇路这个名字,不仅谈了口气。冯洪堡元老太任性了,要是这条路的名字,传到广州,个别元老估计不高兴了。葛宇路象征着不畏强权,具有反抗精神。冯元老想反抗谁?
    为了推广普通话,葛宇路用的是简体汉字,而且标注了汉语拼音。从芹苴的湄公河与芹苴河交口,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整个路长4公里,未来是芹苴国营农场的主干道之一。
    除了木头路牌,冯洪堡元老还特意收集了不少石头做路牌。以后这些石头将被漆上红漆,运到国营农场和附近村庄。上面一般写着:到芹苴50公里,并用一个箭头指示方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572

回帖

6236

积分

主任

芳草地 总务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6236

1637股灾纪念章飞机wiki贡献章

发表于 2020-5-31 0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moho100 发表于 2020-5-31 01:43
第13章  给道路命名:葛宇路     1636年4月13日,湄公河三角洲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冯洪堡元老,正在芹苴巡视。 ...

赞美更新!原先不知道葛宇路的梗,查了一下,此事发生在2013年,元老们知道吗?
芳草地撞钟工友 吴驷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11-22 02:29 , Processed in 0.1133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