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鲸游 于 2025-1-5 10:38 编辑
第六章 广州塔
第二天上午,高博飞在广州塔新闻中心的一间小型采访室接受了潘潘元老的采访。
广州国宾馆离广州塔有些距离。一大早在宾馆吃过自助早餐,高博文、老吴中肯和吴茜婧三人就坐上东风公务马车前往目的地。
广州塔正式名称叫广州市通讯广播新闻数据中心,是一座由四栋长方形5层现代建筑围合成的建筑群,四栋建筑分别是通讯、广播、新闻和数据中心。围合起来的庭院正中是一座近百米高的艾菲尔式铁塔。虽然只有巴黎原版的三分之一,但是按明朝人的标准,已经是高耸入云了。塔基的空地是一处宽阔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坛、小径、凉亭点缀,供工作人员歇息之用。
广州塔由李运星担任主任,但他经常往返广州和临高之间,并且时常在外监督通讯工程,日常工作都由两位常务副主任负责。
还记得张雨吗?当年郭逸在广州潜伏的时候,她就是专职电报员。几年工夫,她已经从一个有些青涩的女生成长为一名精明干练的年青女性,发挥专业特长,负责通讯和数据中心。而广播和新闻中心则归丁丁管理,这也是他的第N份兼职。
高博文已经多次来过广州新城(海珠区),每次都感慨多了一些新变化。财大气粗的元老院在这座新城里花了血本,借鉴了19世纪巴黎的规划理念,以宽阔的林荫大道和现代化交通网络为核心。新城区的建筑保留了岭南建筑风格,按晚清的骑楼样式建造,同时融入了包豪斯设计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是旧时空广州常见的洋紫荆、木棉、芒果和凤眼子,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步行环境。同时,新城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还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高效的公共交通和先进的电力和上下水系统,使新城区更具现代化和韧性。
按高博文的观感,广州新城的民居和商业街像旧时空的西关和上下九,公共建筑像沙面,总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他倒是蛮喜欢这种混搭的风格。
东风公务马车在平坦的市政道路上风驰电掣,不到半小时,车子就来到了广州塔华丽的大门前。
张雨和丁丁夫妇亲自迎接,带着他们一行人参观中心。中心已经试运营几个月了,一切正常,就等明天由文大区长宣布正式落成使用。
中心在建设期间,高博文就是通讯、广播项目的设计师之一,来过多次,对此处并不陌生。这次他是作为通讯公司的工程师代表来参加落成仪式的。
老吴中肯和吴茜婧是第一次来,他们很是兴奋,一边用各自的相机拍摄,一边东问西问,显得十分好奇。毕竟广州塔的现代化程度在本时空建筑中也是名列前茅了。
最后,在一间小小的采访室中,潘潘元老开始了一个专题采访。
因为技术细节涉及到旧时空的机密,老吴中肯和吴茜婧被打发去采访中心的员工。此时,采访室里只有潘潘、高博文和张雨三位元老。
高博文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面对这个金发大洋马,感觉她又成熟了一点,更有韵味了。
言归正传。这次采访是为广州塔通讯中心的启用写的通稿,准备发在元老院内刊《启明星》上。因为新闻和数据中心是丁丁负责,所以就不用专门采访了。
近来广州元老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寻呼机网络如何发展。高博文从临高启程之前就看过采访提纲,早就打好了腹稿。他表示:“临高的小灵通网络暂时不能在广州安装,而且小灵通现在变得很臃肿,因此广州的移动通讯改用寻呼机+磁石电话+对讲机的配置。大家用了寻呼机快半年了,觉得还好用吗?”
潘潘耸耸肩,说:“不好用,我认识的元老就没人说好用的。说实话,单向传输信息的设备还是太麻烦了,不能保持实时联系,我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
高博文和张雨对视了一下,两人都尴尬地笑了。
潘潘也笑了一下,想缓和一下气氛,说:“不过寻呼机还是有个好处的,就是比较便携,拿着像个粉盒,出门带着也不嫌累赘。”
潘潘还问了一些技术问题,特别是关于能不能在本时空投产寻呼机这个关键问题。
高博文答道:“元老院当下的技术水平已经能生产继电器计算机、干电池、小型灯泡、电子管、磁芯存储器、天线、点阵翻页屏等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完全可以制造出第一代寻呼机。虽然还不能传输文本,但也能达到单向传输简单信息的功能。寻呼机和模拟对讲机将成为本时空第一代便捷式无线通讯设备,将随着帝国扩张的步伐推广到全世界。”
答到这里,高博文沉吟了一下,继续说:“就是这第一代寻呼机是用电子管的,做出来怕是会有辞海那么大。”
此话一出,三人都笑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