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水晶之梦》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水晶之梦作者ID北朝论坛
yebeng百度贴吧
风雨叶绿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广东,河源县涉及方面
科技内容关键字
玻璃工业,石英砂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水晶之梦贴吧原帖
补充一下开篇的玻璃工业吧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7-08-18最近更新
2017-09-28字数统计 (千字)
4.2
rt,我认为开篇时讲制玻璃工业开了金手指,实际应还有难度。
1636年,伏波军将明军赶出了梧州,同时元老院作出临高外围工业转移至大陆的决定。作为元老院财源的玻璃工业,一些外围部门也进行了疏散,其中就包括玻璃工作的前置产业——石英砂制粉业。旧时空,石英砂粉在工业有重要用途,除了众所都知的玻璃外,还有作耐磨填料,胶水添料,涂料等,不过,在这个时空,工业最为发达的临高,石英砂主要还是用作制玻璃。
元老院决定在河源县柳城镇建起一家石英砂厂,厂长便是元老石瑛。石瑛元老的学历无人知晓,他自己也从来不说。他在元老院开启玻璃工业时表现出了专业技能使他获得了这一任命。当初,小白郎和化学组奉令制造玻璃制品失败,就是他指出,从海边取来的石英砂不能直接用,要有一整套完整的除杂过程,包括去杂质,清水洗,去铁,选目等,在听了他的见解后,元老院也顺势地任命他为石英砂生产科科长。石瑛上任后,请建筑组按他的设计图在玻璃厂后边的山坡挖出场地,包括一个引水道,一座水塔,一个斜角10度的水泥水道,水道中放置磁铁来除铁,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密度差除去杂质,最后是一个振动筛,将石英颗粒按大小不同分组,也就是行业中的分目。砂产科在石瑛的指导下,分为五个组,分别生产,搬运,仓库,磅房和管理。在以后的年里,和小白郎一样,石瑛在南海的太阳变得又黑又瘦,“一点也不像个元老”,这是小白郎的生活秘书对他评价的与他的主人一样。
这次来河源开矿,得益于石瑛元老在工业组的多年耕耘,设备、人员等齐整,甚至小白郎亲自来帮忙安装设备,石瑛元老却脸上殊无喜色。接过小白郎一支金装南海,烟起,石瑛咳了起来。在旧时空,他是没有抽烟的习惯的,穿越后反而成了每天至少一包,这个习惯在元老中也是少有的。“小白郎,你说我们在旧时空是“劳动人民”,在这里,还是得一样啊。叫你去干活就得去干活。你说,穿越有啥意思不?” 小白郎给自己也点了一根,“你那个,那一个高中都没毕业,装什么小资。有话屁放。差别当然是有,在这里,我自己能当上一个头,就这么简单。”他指了一下移动的车队,这车队里全是标准箱,为开矿准备的。“还有,不是你自己说的嘛,海滩石英砂是石英砂中的低档货嘛。你自找的。”石瑛心道,那是为了表现我还有专业技能的,谁能想到被整到山里来。作为一个当过保安,开过塔吊,当过铲车手的人,石瑛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因为他还记得,为了干上以上工作,他和父亲低着走进包工头的屋子里,如何将不厚的红包塞进他们的儿子手里,后者轻飘的接过。要不是父亲死在工地里,他的一辈子大约就这么过来了。
关于河源的砂厂,在石瑛的计划里分为矿山和砂厂的两个部分。在旧时空,在石英砂行业最好的位置是矿山老板,他甚至不需要去开矿,只要租给别人就行。石瑛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他和厂长去见拜地头蛇——也就是当地的村支书的时候,通过窗户看见了一张铺满红色钞票的床。回来的时候,厂长告诉他,村支书就是矿老板,只不过他不去矿上,最喜欢在家和老婆把钱铺在床上数。不过在这个时空,矿山没什么搞头,石瑛准备把他交给潘达培训出来的爆破小组,以他的估计,这个矿山在开始的几年里,每年至少要报废十来条人命,他不希望自己是其中之一。但是作为负责人,他还是理了一个工作方案。柳城的石英矿在全国来说不是太好,在行业内称为鸡窝矿,因此可以分区进行作业,一区进行爆破,二区矿石上车及运输,来回交替进行,爆破区只准爆破小组进入。矿石过磅在厂区进行,称重付费,这个时空矿石不值钱,也不担心有人偷矿石,可以免去矿区过磅。矿石上车前对较大块的进行人工砸碎,在这个没有铲车的时代能提高上车效率,当然,这之前还得修好能通行紫电车的道路。矿山至厂区约有十公里,所以紫电车为二人组,如果有小铁路最好,石瑛元老知道那是不现实的。
砂厂选在新驿河旁的一个小山坡上,合理地利用其坡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首先,修一条水道,入水口选在上游五公里处,这样河水可以直接进入山坡上直径10米的水塔,类似于21世纪西南地区小水电制造落差的办法。修建水塔的时候石瑛特别小心,他信不过元老院的水泥,要求水塔的墙宽为80公分,相比旧时空扩宽了一倍,他不希望父亲的悲剧在他的手里重演。看守水塔的人要找一个特别负责的人,任由水塔水漫金山,时间一长就会冲刷掉塔壁,最终酿成悲剧。
中国最古早的砂厂中,破碎机都不是必须的,人力用锤敲碎即可,不过效率就很感人了。由于没有电力,破碎机和碾机使用蒸汽动力,比石瑛的印象中大了好几倍。在石瑛的安排下,水塔位于坡地最高的第一阶,破碎机位于第二阶,再下就是碾机,之下是除铁水渠和沉淀池,最下是作为仓库的粉场。
破碎车间石瑛安排的主任叫龙且,是一个紧跟元老院流行潮流的年轻人,也是他的弟子,喜欢戴着黑边眼镜,工作服的上兜插着钢笔,虽然他差不多是个文盲,也不近视。他是云南人,说话总喜欢带个哈字,不过做事还算满意。石瑛交待他,要控制进料速度,保证机器不空转,同时也要和碾粉车间配合好,不能积料过多。‘最后注意安全,你们没石头硬’,指着破碎机出来的,直径小于3公分的石子,你们要进去了,保证你们骨头都哈碎掉。
碾粉间有两大要点,一是水不能停,水能保证不起灰尘,让你们多活几年,还有水的大小也要控制好,太大出粗粉,太小出细粉。石瑛交待道,他给碾粉间车间主任起名嫪毐,希望这碾轴与你名字一样能持久,石瑛信不过元老院产的碾轴。
碾轴一般采用高强度钢,以元老院目前的炼铁技术还不能达到,就是九十年代的中国,民用产品几乎都不能用很长时间,他记得师傅当时用的从是拆船厂买到的,那些报废的船一般是欧洲来的。师傅是除父亲之外对他最好的人,他一年四季喜欢穿皮鞋,如果当天工作内容允许,他还会穿那身旧西服,还经常对他的球鞋短袖看不惯。砂厂里大多是四十多岁的汉子,只有少量的妇女做除铁等轻一点的活计,最常见的娱乐就是打麻将,师傅却从不参与,酒也只喝一点,他的一生好像也没什么爱好,不过对石英砂行业懂得很多。在父亲故去之后,石瑛找不到其他活儿干,还是留在了父亲躺下的那个厂子,有时他想起来,觉得自己真不是人,还在为仇人干活。只有师傅看穿了他的心思,“我们小老百姓,就是这么活着。”用这句他常说的话来安慰他。
除铁和粉场几乎和旧时空一样。但由于机械的缺乏,使用工人数几乎达到旧时空的六倍,使用人力最多的在进料口和仓库转运,即使如此,石瑛估计,这个厂子正常情况下年产量约有两万吨左右。“希望能让元老们满意”,石瑛叹了口气,他没有工业之父的梦想,比起其他人来,在这个时空得到了一个与师傅一样的评价,没有激情,没有生活情趣,简称无趣的人。如果可能,他也不想来这个地方。
柳城镇热闹起来了,作为砂厂的配套,元老院在柳城镇修建了码头,合作社,职工房等。考虑到安全,元老院本着没有东西,便给政策的原则,给与了柳城镇自建乡勇的权利,并支援南洋枪支20条。石元老在过够了建业初期的军训后,便对枪炮不感兴趣,乡勇的组建本来也准备让元老院交给在柳城镇的河源县归化民县长,是的,河源县的县城也搬到了柳城,但小白郎力劝他接手乡勇,并在元老院通过了提议,元老们都觉得,元老还是比归化民可靠。
于是,事实上,石元老在柳城有着近乎无限的权利。归化民县长叫做石新意,是石志奇支队的老兵,山东人,在漳洲湾受过伤,人长得粗壮,有点像印象中的蒙古人。石瑛元老很喜欢他,甚至替他叫委曲,石新意对元老院无限忠诚,在行动上表现为对石元老无限忠诚,石元老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一点都不打回票。两人每天都要喝点酒,都有点酒量,基本上最后两人都学驴叫,互称“你个驴”。石县长对如何管理一个县兴趣不大,倒是对如何把妹妹介绍给石元老很感兴趣,当面提了好几次。基至石元老告诉他,“满意妹子嫁给我,也只能当个陪房”的话都说出来了,石县长都能接收,“还说名字叫满意,能包石元老满意。”最后,石元老确认了石县长的忠诚,把乡勇交给他,免得石县长的纠缠。石县长对当县长的职责不感兴趣,属于只要官位不要干活的,但对当乡勇头子很有兴趣,只不过几个月,乡勇队的人个个张口:“你个驴”弄得石元老心烦意乱。石元老想起来了,石县长在山东是做驴胶的,大概是那个时候爱上驴的。
最近柳城镇的治安不太好,石元老有点上火,下班后便去找找石县长做对策。石县长的家在镇子的东侧,在乡勇队的院子里,他的婆娘是个从山东大乱逃出来的,娘家无亲人存活,跟了石县长后,索性连名字都改了,改成赛青霞。这名字太文艺了,后来才了解到,当年石县长当兵跟着石志奇队长打广东佬时,有一个叫做青霞的女子反抗最后被杀,这种事本来石县长见多了,但这女子是个跑马卖解,有点姿色,石县长印象很深,他老婆原名中也有个霞字,取名时想起这事也就取了这个名。当然,同叫青霞,显然这个青霞姿色要差了些,但聪明能干,几个下酒菜尤其不错。上了下酒菜,赛青霞同石元老的警卫知道他们有要事谈,便躲了下去。石元老一边就着酒,介绍了这几个月的柳城镇治安概况。
柳城镇是个偏僻的地方,两广的土客之争,这里也没有。但自元老院来了之后,柳城镇的人口成分发生的剧烈变化。石元老在柳城的元老的产业中,实行归化民为主,本地少量招工,由于领导阶层是以归化民为主,期望在短时间内形成以元老的话为主的语言环境。慑于元老院的无情,开始时在柳镇的征地很顺利,随着土著们对髡贼的熟悉,土著们学会了漫天要价,闹成一些治安事件,但还是可控的,最近几个月,髡人要进行分田地的流言传到了这里,大族们便又闹起来了,什么偷工厂东西的也多了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石元老没什么经验,想起来只有在柳城立个写七个字的碑,“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有没有效心里没底。
柳城镇的码头设在坡尾,由于砂料的大规模搬动,元老院的商品大规模进入,坡尾在短短的半年里,便形成了一条300米的长街。由于石英砂搬运是重体力活,一个包差不多200公斤,码头长期存在二三百的搬运工。出于节省人力的考虑,码头工人是民间自愿形成,没有官家进入。他们之间斗了好几次,其中几次还死了人,被抓住枪毙了几个,不久他们形成了以一个叫许文强为首的小帮会,完全垄断了码头搬动的活儿。
小弟我是北朝新人,看了临高的制玻璃片段,恰好家父也是这个行业的,心有所感,写下如上文字,请各位大佬指点。写这里基本完工,后继的我想不出来,就卡在这里了。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