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古来就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典故。古代可谓是“靠天吃饭”,气象在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在明末小冰期气候偏离平均态,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发布。受制于穿越众的科技水平,主要讨论一下19世纪以地面气象观测站网络和电报交流为主的气象服务在元老院治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下面引一段天气预报服务如何诞生的过程,供诸位元老参考。 早期的气象观测并没有全球统一的观测规定,获得的数据也不会实时交换。而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1854年11月,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很震惊,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便着手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报告收集到以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张图上,把图联系起来一分析,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当其到达黑海的前1天~2天,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受其影响。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就有可能避免遭遇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并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一地,再绘制天气图,进行分析。 勒弗里埃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 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都相继组织建设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观测气象、预报天气的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它使天气预报由点扩展到面,使人们从“坐井观天”飞跃到“放眼世界”。 早期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天气图分析技术,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方法的增多,数值预报、卫星、雷达极大地丰富了天气预报产品提高了预报准确率,但天气图的分析预报方法仍是天气预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以下是《在船上》一章节的描述 元老院也有气象人才,如在测绘队在20世纪的地图基础上重新勘探绘制出了更精确的地图来,远程勘探队勘探了周边的水源和自然资源状况。不久前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也带着设备来到榆林堡,设法进行当地的短期天气预报。 电报里是最新天气预报:今日榆林地区,晴,东北风3~4级,海面阵风5级,浪高1.5米。席亚洲看了一眼说:“这是谁做得预报?他从哪里得来的基本信息?大明的气象卫星吗?” 王洛宾说:“这是榆林堡气象小组的发来得。可靠性很高。”他是这么说,但是到底是不是可靠心中无底。这里比临高的条件更差,临高好歹有丰城轮上的气象雷达可用,这儿大概就是靠着自己念小学的时候见过的“简易气象站”在搞预报。 可见气象在保障各种行动时的重要性,临高有雷达可用,探测雷达回波对于短时临近天气尤其是降雨有着较高的准确性。而目前元老院量产雷达的想法还不现实,对于掌控一定地区的天气变化对于生产生活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可以尝试在小部分控制较好的地区发展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网络,待后续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能够达到旧时空19世纪中叶的水平便可慢慢铺开气象观测网络,这对于预防和减少小冰期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损失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