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浪 高山族,是关山跃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对台湾原住民的称呼。实际上,高山族包括有平埔人、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邹(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之前海天号遇到的袭击,即来自搭加里扬社。社名最早出自荷兰人的文献,“taccaa reyan”,按荷兰语发音,更贴近塔卡雷扬。不过,在后世的文献中,港社、麻豆社皆被其打败过。这也导致其头领自信心满满,对外冲突往往采用强势的作风。一直译为搭加里扬,所以就不再纠结字眼了。该社属于平埔人的一支,居住在现在的高雄中北部地方。社内总人数超过2000人,能一次性动员的战士超过500人。在当时,这是台南平原上妥妥的大社。而且,其战士身材高大,与日常印象中的南岛人低矮的形象完全不同。搭加里扬社仗着人多势众,经常侵吞临近村社的土地,周围的新港社、麻豆社皆被其打败过。这也导致其头领自信心满满,对外冲突往往采用强势的作风。 根据荷兰人的记载,借由周边村社的不断申诉,其在1634年便充当裁决人,出兵讨伐过搭加里扬社。第一次出兵70人,在遭遇战中,虽然取胜,杀伤对方十几个人,但顾虑到搭加里扬社规模,如果再深入,会遭到严重的报复,不得不撤兵。 转过年来,荷兰人出动了500军队,外加新港社的500人附属部队,总计一千人再次讨伐搭加里扬社。这次的出兵规模,位居整个荷据时期的前几名。然而,最终的成果,仅仅是烧毁了其居住点。大多数搭加里扬社人都活了下来,只是被迫迁徙到更远的地方。 在临高时空,搭加里扬社的危机提前了3年到来。玛兰·道斯在破晓前赶到了海岸边,在打狗山找到一块隐蔽的地方,开始观察起来。 只见大船队正在一个一个放下白色的小船。随后,大船上出现了许多穿灰色衣服的人,他们通过铺设于船侧面的网,缓缓爬到小船上。 白色小船的尺寸,看起来比他们自用的独木舟大不了多少,但桨却长的多。小白船装完人之后,并不会马上向陆地驶去,而是缓缓的排成一条直线,十多艘小艇,一字排开后,统一划动桨叶。桨叶的划动无比整齐,每艘小艇都像一只长着翅膀的蝴蝶,一排小艇连接起来,仿佛是一道海浪,缓慢而又坚定的向岸边驶来。 小船由远及近,慢慢能看清楚一些情况。灰衣服们,每个人都背着一根有铁管的杆子,不长不短。“这应该是所谓的火枪”,玛兰·道斯心想。有两条小船上,还各带着一个长方形的推车,前部好像是由很多根银色管子绑在一起组成。 小船们几乎同一时间冲上岸边,灰衣服们快速的跳下,动作干净利落。每个小船上下来的人都不多,大概十多个,划桨的人并不下船。上岸的人,非常迅速的排成了两列,总数约为一百多人。只见一个人抽出了自己的佩刀,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向前一挥。另外三个人也跟着抽出了佩刀,重复一遍动作,队列中的音乐响起,人墙开始慢慢前进。队伍大概向前走了没多远就停了下来,也就几十步。同时,银色管子也被从船上搬下来,置于人墙的后方。 玛兰·道斯不太能理解眼前的景象,只是盘算着怎么对付这100多人。这次来的人比上次多了很多倍,自己部落可能需要全体出动才能迎战。然而,接下来情况打消了他的念头。很快,返回的小艇带来了另外一波人,同样是100多人,同样背着火枪,但穿着却跟第一波人有些差异。这些人上岸后,与之前挥刀的人交流了一下,马上有30多人向自己藏身的山上走来。这三十多人不再排成队列前进,而是几个人一伙,分成十多群快步走来。人群中,貌似还有狗。 为了防止暴露,玛兰·道斯只好缓缓的退下山去,先回部落从长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