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18|回复: 33

【原创】崇祯十一年春,冀东的某一天(一更完结)

  [复制链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19-10-6 23: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同人
故事建立在“1635年大明背后挨了髡贼一刀,差点当场嗝屁,却仍当自己还在洪武年间抵死不愿停战讲和,熬到1638年眼看就要完蛋,元老院为防止清军提前入关,派遣部队执行‘环渤海局势再平衡’计划,登陆天津卫直捣京师逼其停战开国”的背景下,文内描写多取材于清末民国期间更东面一点,添油加醋成分极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可能和正文内容及正史史料多有出入,敬请留意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八年春,髡贼寇边,年内岭南失陷、数万守土将士全军覆没,湖广、江西、福建、贵州、云南五省备战御敌,势比东虏。朝廷急调兵南下,致使流寇复起,聚众数十万横行中原,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有隔断南北之危,一时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崇祯九年,东虏再次入寇,陷万全、下宣府,直抵京畿。有奸民官吏合谋,欲私开西门献城,幸为巡城士卒所获。虏不得城,大掠而归,兵火祸及全省,以致流民遍地。


顺天府辖下通州所领宝坻县,城东有一河名叫“鲍丘水”(注1)。距离县城十余里外的鲍丘水以北有一土丘,周庄就坐落在这土丘上。相较于东面蓟州所领的玉田县,此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唯独由于地势较低,加上海河水系素来有水患,所以虽然靠近天津卫、有漕运之利收成又好,但隔上数年不等便要发次水,百姓就得往北面地势更高的蓟州、玉田逃荒。
崇祯九年东虏入寇时,因为有前几回的经验,已经由“金”改为“清”的东虏刚从京西打进北直,京东宝坻这边各路流言便已传得漫天都是。这些年局势眼见着飞快地败坏下去,谁都不知道这回会怎么收场——尤其是各乡各村小有家当的地主土豪们。


恐慌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程度较轻的地方照例听天由命,程度较重的地方什么都可能发生——比如京城就有官吏信心崩溃,敌军还没到便上赶着要开城投降,又缺乏组织结果当场被抓;而像周庄这样勤王没那个势力投降也没人要、只能任人鱼肉的小地方,没人想把身家性命全押在运气上,那么举家逃难、到相对平靖的地面上把这一阵熬过去,便成为了头号选择,。


但此时放眼望去,天下哪还有平靖的地方?往东是永平府,屁大的地方到处是兵,离得还远半路就要叫人撵上;往西是去寻入关的东虏找死;往南五年前的登州之乱还没缓过劲来,早就是流民土匪遍地,近处的天津卫也没处可躲;连承平日久的江南,这两年都因为与更南面的髡贼的战争而渐生乱象,况且离得太远中间还隔着流寇,根本逃不过去……如此说来也不用合计了,跟过去一样往北跑吧!躲进燕山里,在群山和蓟镇官军的庇护下躲过这一劫——宝坻县城根本不在考虑之内,这回京城都未必能守住,进县城还不如挖个地窖躲进去。


恐慌是带有传染性的。乡间的“中流砥柱”们开始准备时,为其服务的长工佃户们自然跟随东家行动,随即村民中一些胆小的也跟了上来,然后剩下的几户想待也待不住了——单家独户地留在空荡荡的村里是给土匪当肥羊么?最后或是跟着同去,或是投亲奔友,只剩下彻底空掉的周庄留在原地。


然则难民们手无寸铁,携带的粮食亦很有限,路上被兵匪劫去一批、四散逃走不知所踪一批,进山后又饿死一批、受不了了远走高飞投鞑投虏投流寇一批……待九月清兵退去,难民纷纷返乡之际,原有二百多户、千余口人的周庄,竟只有不足四百人归来。逃难路上众人冷静下来,尚且颇为悔恨:若不是当初惊慌失措,也不至于吃此苦头。回乡后才知道,东虏入寇一个月内“遍蹂畿内”,宝坻县城被攻破,刚来仅一年的知县赵国鼎也被杀身亡。


望着周庄的残垣断壁,回乡的人们不由心有戚戚焉。


http://www.baodi.cx/mingren/197.html赵国鼎【生卒】:?—1636,山西乐平人,崇祯七年进士出身。明崇祯八年(1635)至九年(1636)任宝坻知县。崇祯九年(岁次丙子)七月,清兵攻宝坻县城,时宝坻“屡经被兵,城郭未缮”,但赵国鼎仍毅然决定死守,终因久待救兵不至,以致城破。赵国鼎被执不屈而死。见《明史•忠义•王肇坤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E001 于 2019-10-7 00:18 编辑

关于此地地名的由来,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一个说法是,此地原本无人居住,乃是数百年前北宋年间有一周姓将军带兵至此,积土筑垒、驻军御敌。后来军队离开,留下的房屋被四处迁来的流民所占据,居民为纪念那个将军,便以其姓命名此地,周庄由此诞生。周庄脚下就是当初屯兵的营垒,为防水患土台垒得很高,本来如小山一般,如今逐渐垮塌地只剩个土丘。


另一说中这土丘乃是天然形成,一开始也是无人居住,只在丘顶有一间破庙。传说此庙中曾住有一和尚,一日自集市买来七口瓦缸,缸运至山脚下,由于过于笨重搬不上山,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只见那和尚不慌不忙,取出一支小鞭往大缸上一抽,大瓦缸应声而动,竟如同赶羊赶马般被和尚一路抽上了山。后来除了庙里自留的一口外,其余六口大瓦缸被分给六户人家。这六户皆姓周,在此处定居下来,便成为了周庄最初的居民。


不论传说如何,周庄里最多的还是姓周的,占了全村户口的近一半。然而尽管都姓周,又基本沾亲带故,正如许多村庄一般,虽然有几户富裕人家,却没能耐将形同陌路的同姓攥成拳头,除了日常走动,连祭祀、坟地都不在一起。

如今周庄里最大的一户便是庄东头的老宅周家,当家的名叫周楚,现已年近花甲。其人祖上几代无人做官,到他这儿十几年前在天启年间好歹混了个功名。周楚带着小妾到河南做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已有数年未曾回乡,只有偶尔托人捎回的书信证明其人还活着,实际的当家人其实是他的大儿子周言克(注2)。

周楚文章不显,子孙倒是颇为昌盛——做官上任前就生了七男一女,后来又在任上跟小妾生了一男一女送回家乡,加起来足足十个后代。崇祯九年逃难的时候,老大到老五都已成年、大姐远嫁他乡,在老大周言克的支撑下,周家投到往年逃荒留在蓟北的亲戚家,好容易避过这一劫。和众多家破人亡的同乡比起来,周家运气好得多,除了老母年事已高不适应颠簸,一上路就开始生病没到地方就死了;老四路上被掳走不知所踪;以及由于山中收成少、本地商贩又都在家躲藏无处购粮,饿死的几个亲戚外,剩下的人靠跟来捡便宜的鞑子客商处高价够来的牲畜粮食,都全全乎乎地回来了。


回乡后的周家面对的是,村里的残垣断壁和全部抛荒、长满野草的田地,以及本就无地的长工佃户多数逃散、村中的壮劳力们少了一半的情况。如何尽快尽多地种下粮食糊口渡荒成了最大的问题。好在虽然周家回来时,大宅中已是家徒四壁,只留了张矮桌扣在地上,但藏在地窖里的钱粮都还在,足够自家吃一阵子。


周家几百亩地,靠自家亲戚统共百十口人自然是干不过来的。好在周老大周言克是个有能耐的人,他的两个成年的兄弟也都颇为能干,尽管周言克由于老父仕官,导致自己忙于家业不能专心科举,乡亲们都说周家这代要有所成就,保不齐又要出几个做官的。兄弟三人一齐上阵,先是说服了自家几门远近亲戚一同出钱出粮,随后召集全村商讨渡荒之策。


农时不等人,周言克号召大伙结成公社不分彼此,待春天一到,周庄的田地不管地主回没回来、是生是死,大伙应当一齐出力耕种、广种薄收,先把荒渡过去再说。除各自收成外,无主土地的收成按人头平分,若是地主回来自然地归原主,本年收成也可分得一份,但若是因为地主死走逃亡在地权上闹出纠纷,面对官府大家也应当同进共退——肥水不流外人田,分地也不该叫外人分去。


周庄没有能和周家分庭抗礼的,提议自是默认通过。崇祯十年春,周庄以周家为中心,全庄老小各司其职:壮丁被老五带着下地劳作;老三管着钱米,按月发放口粮、出借农具牲口;周家媳妇组织着娘子们送饭补衣;老大居中调度指挥、联系亲朋互相支援的同时,想办法问官府讨些救济;连小孩们都被动员起来,每日在大人的看护下满地乱跑收集柴火。


除此之外,周言克还趁着掌握了全村劳力之际,在自家土地上尝试着种了些“新庄稼”,除了在地上爬的秧子上长的“洋薯”外还有长有粗壮高耸秸秆的“玉蜀”。这几样据说都是从山东那边传到顺天府的,过去也有相似的作物从南方传来,只不过都不像山东那边的品种产量高又好伺候。万历年间袁黄作宝坻县令的时候,就曾推广过水稻,本地人对改换种植作物没那么抵触,周庄的其他人见周家种下的新作物收获得快产量又高,也纷纷来找周言克求种子带回自家试种。


俗话说“久旱必有蝗”。周庄沿河靠海受旱灾影响不大,这年又运气不错,既未遭蝗也未遭瘟,顺顺利利一年下来,全庄竟一人都未曾饿死,一场丰收,甚至还让各家存粮的瓦缸中略有积余。乡亲父老都交口称赞,也各自偷偷把田里的界石移了尺多丈远的事自不必说。


周言克自家土地得了收成,又靠出借种子口粮多赚了一笔,存粮的地窖被填得满满当当。尽管周家不必缴税,但征收秋赋的时候周言克仍将自家的一份(当然远不足额)与全庄的税赋一同交了上去。一是想趁着交税把今年自家在全庄的地位巩固下去,二是想借机巴结下县衙的上下诸人,让其对周庄私自分地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顺便设法给老三周言俊混个公人的名头,将他安**县衙充作耳目,让周家将来不至于跟这次逃难一般闭目塞听,以致轻易被谣言影响差点破家。


新任县太爷侯君昭被周言克送来的粮食感动坏了。县城刚遭过兵火百废待兴,公人跑的跑死的死,如今别说足额征收赋税以满足考绩,光是能找到足够的人手把县衙的日常工作恢复起来都费劲,然后还要修缮城墙、整顿兵甲来保住小命,到处都要用钱。这周老爷不光主动捐助官府,还愿意送自家子弟进官府干活,简直是大大地忠良。


知县将周言克召至县衙夸奖一番,表示国家就需要周老爷这样急公好义的人才,听说周家这代还未有人出仕,便一个劲劝周言克花钱捐个监生,说是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不用等着铨选马上就能上任,一顿分析当官多久能回本多久能发财——总之想方设法从周家再抠出点钱粮。


跟你上任一样当了官后远赴兵荒马乱之地送死么,百里侯都说死就死,大明都指不定哪天就完了,我又不傻!周言克心知这下露了富,叫县令惦记上了,好一通周旋,到最后不得已又应下一批粮食,才被放出县衙仓皇回家。

然而这还算好的。官府虽然敲诈钱财,但好歹还办事,说话算话给老三补了个吏员的缺;可这乡间还有另一方势力,那就是土匪。土匪不光谋财还要害命,往往神出鬼没,黑天半夜把人绑了去,索取赎金就放人还好,见你家富有干脆纠集人马过来打家劫舍的事也不稀罕。

周庄南面住着一户姓陈的,现有一父一子,都是公认的坏蛋,据传跟土匪有些关系。这二人虽是父子,却又感情不睦经常互相拆台。崇祯十年还在渡荒的时候,有段日子半夜三更总有人砸周家的门,出门一看又没有人。后来那坏蛋的儿子跑来告密,原来他那坏蛋爹也盯上了周家的钱财,暗自和认识的土匪谋划,晚上用石头砸门勾人开门察看,他们在外面见人出来,就一把拉住绑走勒索赎金。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消息把周家吓得够呛,一时间全家晚上都躲在屋里,任外面有什么动静都不敢出门。可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周庄没有围墙、各家都是单家独院,最大最富的周家也只有一道丈余高的土墙保护宅院,闹起土匪来比光屁股强不到哪去。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周言克决定在宅院中修一座碉楼,打得打不过土匪不说,至少让家人有个足够坚固的地方躲。


要是在过去,庄里平白修了一座跟城墙差不多高、鹤立鸡群老远就能看见的碉楼,八成要被官府找上门,轻则勒令拆除重则一道索子将人拿下,甚至被破家县令杀人全家。可如今官兵挡不住东虏,县太爷尚且自顾不暇,到处都有村落在掘壕筑墙,周家修个藏不了几个人的碉楼也不算扎眼。


碉楼的建筑没甚法律隐患,劳动力也充足,可在筹集建筑材料时却出了问题。县城里卖砖的奸商大约是看出了什么,张嘴就是狮子大开口,声称官府有令,砖石都供军和修缮城墙去了,想要就得加钱,不然就等着,等仗打完才卖给百姓。周言克交涉半天,把自己气得够呛,最后一怒之下不买了,拆了自家的猪圈取石,动员全家捡了几个月石头,又从别处少量卖了几车砖,请来瓦匠木工好歹把碉楼建了起来,雇本庄的一老一少住进去打更守夜。


一通操作下来,时间到了秋季,一长溜人抬着猪头牛首、鸡鸭鱼肉、祖宗神位从周庄里走出,朝着北边的龙王庙走去。男女老少都赤着脚,小孩在队伍中来回乱跑,从早上走到快中午才走到地方。盘踞龙王庙的几个秃驴早已收拾好了场地,摆上供桌和祭器,和几个临近村庄的父老缙绅等候多时了。


提着一条今天从河里新打上的最大的鲤鱼走到庙后,这里有一汪泉眼正有气无力地冒着水,水在周围的洼地汇成一潭,然后满溢而出成一条小河流进南方的鲍丘水。据说这泉眼里有龙居住,龙王庙就是依此而建。人们将神位请出,摆上供品,然后周言克和另外几位德高望重的绅士一齐涉水,将捆扎结实的鲤鱼丢进泉眼里,紧接着鲤鱼就被泉水顶出水面,围观的人群一见立即高呼“龙王出来了!龙王出来了!”随即在和尚的指挥下行礼如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仪式过后,龙王庙的院子里摆满宴席,男女老少分桌落座,和尚也分得一份。菜品除了带来的贡物外,大人物们那一桌还多一盘蒸熟的“龙王”。借着秋收带来的些许喜气,乡亲们纷纷敞开肚皮,一扫去年以来的阴郁,场面热闹得紧。待饭吃完闲人各自散去,本县的头面人物在龙王庙后院正房里各自落座,关起门来讲正事。


时局败坏至此,“大明药丸”已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事情,他们这些“中流砥柱”也是时候讨论该如何自处了。前来参会的人数不少,但都是因为世道混乱消息不畅,来探探风声,议论进行的并不顺利。将近一个时辰下来,参议者们个个茶喝进去一壶,却连最基本的认识都不能统一。


上来便有一位忠君爱国的,激烈抨击在座诸位不该胡思乱想,应当合力勤王,保住大明、安定天下,才能保住诸位的身家性命;马上有人反驳道,顺天永平二府、百万九边官军,都挡不住东虏像上茅厕一般想来来想走走,这宝坻县就算全拉出去也不够人打的,不如早早投降为妙;随即有人反唇相讥,东虏厉害是厉害,可人家每次进来转了一圈就回去了,你想举事投敌怕是官兵先打上门,北直隶周围一圈全是官兵,天津三卫可比山海关近多了,官兵打不赢东虏还打不过咱们么……


论来论去,说到底还是结寨自守、持重观察的老一套。更有甚者,为数不少未遭过兵的村庄因为没去逃难,对周言克在逃难路上遭遇的种种事情毫无共鸣,觉得周言克是在小题大做,甚至怀疑其在虚言恐吓以谋私,连编练乡勇都不甚积极——不练乡勇还可能靠运气躲过去,练了乡勇弄不好东虏以为你这庄富有,直接就奔你来了。况且这顺天府京畿首善之地,当今圣上换首辅比东虏入关还勤,干这受猜忌的事,哪怕不被吞并抄家,被拉去勤王也受不了。


扯到最后众人仍然莫衷一是,天色一晚各自告辞散伙不提。临行前那个最早发言的徐姓乡绅找到周言克,表示如果周庄想要组建乡勇匡扶国家,他和南面的回回村庄相熟,回回多有参军、村中颇有知兵事的,他可以居中介绍乡勇教头给周言克。可是以周庄的现状,就算周家出得起钱,也出不起人,周言克也只得唯唯“此事可再议”,徒惹得姓徐的一声叹息,拂袖而走。

在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氛围中,周庄迎来了新的一年。

http://www.baodi.cx/mingren/200.html徐振奇,宝坻人,明末县内诸生,“夙负意气,有膂力”。崇祯十五年(1642)知县高承埏为预防清兵,大力训练乡勇。同年冬,淸兵攻宝坻县城,未下而去。十六(1643)四月“复来攻”,徐振奇“奉委礼为乡勇守备”,四月十九日率壮丁御于张头窝,因众寡悬殊,被团团包围,终致“力竭阵亡”。)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E001 于 2019-10-7 00:23 编辑

转眼之间年节已过,时间来到崇祯十一年,又到了春耕时节。
春寒料峭,太阳尚未升起之时,住在西厢房的老五周言平的媳妇翻身下炕,忙活起了一天的活计。她先挑着桶去村中的公井提水,和同样出门轮流取水的本村媳妇们聊了一阵,回来将水倒进厨房里蓄水的瓦缸(就是传说里那七口之一)中,顺手舀一瓢倒进灶台上的铁锅,然后从旁边的柴火棚里搬来柴火准备点火。


这时堂屋的周言克老婆推门出来,和老五媳妇一同摸黑操持起做饭,不多时周家小妹也起了床,厨房里挤了三个人活不够分,老五媳妇便取些粮食,送往当院里的碉楼。碉楼里存了些柴火食水,既是防着跟土匪打“持久战”,也是留给打更父子、让他们自己做些夜宵免得后半夜饿得犯困。


补给完碉楼,等天蒙蒙亮周言克起床时,热腾腾的早饭已经摆上了堂屋的矮桌。
大姐远嫁他乡,小妹跟老五家孩子差不多大。而家里的男丁中,读书种子老二在逃难前全家就被送去京城的亲戚家,好让其专心科举,老三当上小吏后就住进周家在县城的宅子,至今尚未娶妻;老四这么久都没音信,怕是已凶多吉少;老五带着庄里男丁住在田里的窝棚,守护着刚出苗的庄稼;老六还是个半大小子,老七老八干脆还是未开蒙的孩子……现在家里除了女人就是小孩,没必要穷讲究给自己添堵,直接一起围在矮桌旁吃了早饭。


早饭是玉蜀面熬的粥就玉蜀面贴的饼子,还有一碟充作咸菜的大酱,又酸又咸小孩都不怎么喜欢,算是典型的“抠门省财主”家的饭。周言克的媳妇一边连哄带吓唬孩子们吃饭,一边跟周言克说些家长里短,或是这家红白事如何随礼,或是那家年前欠的债过了年该催催了。


“随礼的事你来掌握,记得找我登记支出就行;青黄不接的时候,债就别急着收了……还是催催为好,免得让他们以为咱们忘了。你和大伯串门的时候摸摸底细,看哪家实在困顿借得又少的免了他家的债,也得让大伙念咱家的情。”
老五媳妇闷头喝粥听着周言克处理家事、分派活计,忽然听到周言克对自己说:“弟妹,待会儿给老五他们送饭的时候,叫他回来一趟。老三出去这么多天,这几天差不多该回来了。”


龙王庙那场会议之后,周言克口上虽未答应筹建乡勇一事,暗地里仍是动了心的。老三的官面身份活动方便些,前些日子周言克便吩咐他跟衙门请假去天津卫一趟,看能不能打通路子,设法弄些火器看家护院。算起来已经过去了近十天,也是该回来了。
于是一家人用完早饭,各自去忙。这时代乡间百姓平日无事多是一日两餐,只有要下地干活或是出门办事才会在中午加一顿,否则下午没力气干活。周老五带人住在庄北的田里,一是防备流民经过踏毁青苗,二是作为斥候防备土匪,每日来回巡哨体力消耗不小,老五媳妇还给他多煮了两颗鸡子。


因为闹土匪的缘故,庄里白天也是家家关门闭户,狗叫都听不到一声,至今周庄仍有十几间房屋是空的,春种时节不回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往日每逢一十,周庄都有集市,如今连挑担赶车的小商贩都难见一个,想买些自家难做的东西还得走老远去县城,整个县的经济都趋于停滞。


经济的负反馈下来路上更难看到行人,凛冽的春风吹动着空屋的房门,扬起阵阵沙尘,仿佛世界即将迎来末日一般。老五媳妇提着篮子快步向前,出庄不远就看到了本庄的几个汉子站在土路西侧的一条丈余深的大沟沿上,旁边就是供他们休息的窝棚。周老五盯了一宿这时正呼呼大睡,被叫醒看见媳妇来了忙道了声“辛苦”,其他人也跟着恭维了两句,都围过来取吃食。
棚子里全是人夫妻俩也没法说些体己话,老五媳妇把周言克吩咐的告诉完老五,待了会儿便起身走了。回去路上心情有些郁郁,正当她快到家门前时,忽见一人从南面跑来,边跑边喊:“弟妹,快进去!快进屋!”定睛一看,此人不是老三周言俊么!


“关门!关门……大哥在家吗?”老三喊着冲进家门,累得摊在堂屋地上,口里直喊“水”。屋里的周言克也被惊动出来,他往老三屁股下面塞了个板凳,叫来老六一起舀水抚背一顿顺气,等老三喘过气才问道:


“出什么事了,让你买的铳呢?”


“赶紧关大门……打、打仗了!”


一听“打仗了”,周言克心中一颤,他强作镇定,让老五媳妇把孩子们轰进屋里,派老六出门找几位叔伯兄弟来议事,自己亲自给大门横上门拴,随后忙向老三追问下去。


“是髡贼,髡贼从海上杀过来啦!海上黑压压的全是船,天知道来了多少兵马,我走时已经在朝岸上打炮了,十几里外都听得清楚!县太爷正抓人当差,我不敢回县城的家,一路不停跑回来的。”


周家人当然知道髡贼是什么。自从崇祯八年髡贼占了两广后,堪称天下震动,各种流言早就传得人尽皆知。只是这髡贼远在几千里外的南海两广,怎么突然出现在渤海上?周言克转念一想,双方至今尚未明确罢兵言和,敌国的京师就在这里,髡贼不来这来哪?如果官军不能将髡贼挡在海上,那别说天津三卫,整个河北都要像前年东虏入寇一般再度化为战场。


想到这里,周言克不禁打了个冷颤:这可该如何是好!


很快,叔伯弟兄们鱼贯而入,老五和周言克老婆也都回来了,随即周家大门紧锁,打更的父子被派上碉楼哨戒,周家的男丁们挤进正房东屋,女人们烧完茶水,便在西屋和未成年的孩子们一同不安地等待起来。
对面屋里的声音时大时小,一直持续到了天黑,老六带着几个弟弟和侄儿,饿得都躺在炕上睡着了。忽然亲戚们从对面屋里鱼贯而出,如来是一般风风火火地去了,也没人留饭。周言克送出大门,等门栓合上老婆才从屋里探出头,问:


“怎么说的?”


周言克无力地摇了摇头:“还能怎么说。”


说到底,周家既没势力又没兵马,在这乱世之中根本没有选择权,再怎么盘算都是空对空,能做的也就只有互相通通气,为将来有需要时统一下思想罢了。其余的跟其他老百姓一样,都是听天由命。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一夜,逃难归来后渐渐复苏的周庄,今夜又变得死一般寂静。周家和其他人家一样日落而息,只有周言克作为当家的特权,能在自己充作书房的小屋里点起油灯做些夜间工作。


周言克将自己和老父的过往书信全从橱柜中翻了出来,翻来覆去地查看上面有关髡贼的部分,试图从中找出些救命稻草。然而有用的信息少得可怜,油灯昏暗地灯光下,任他看到头昏眼花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自从去年得了收成,庄里的乡亲有了底气,便不怎么听周家的话了。再说就像龙王庙时讲得,哪怕大家团结一致也抵挡不住,还不如烧香祈祷让大军到别处去打。原本有个东虏也就罢了,现在又多个髡贼,周言克也是读过史书的,尽管人人都知道大明完蛋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百足之虫谁知道多久才僵,若是如两宋一般在河北打上几十年,逃难又有什么用?无非是换个地方饿死。


一时间,周言克找不到半点希望,为了平心静气,从桌旁拿起本时文翻看。他作为长子,虽然也做过生员考过科举,在家中无人顶梁的压力下,终究还是没等考出个名堂便回乡继承家业。尽管舍不得捐监,但走科举正途、谋个出身让顶梁柱更结实些的想法还是有的。这本时文是逃难回来后周言克问县学的生员买的抄本,纸张粗陋不堪、字写得也不怎么样,甚至不时还有白字,一看便知抄写者中不了举,合该一辈子抄书谋生。里面的内容也都是些冠冕堂皇,全无用处的陈词滥调。而周言克也是多年未曾好好读书、练习文章,读这烂书愈读愈觉得自己也像这抄书的酸儒一般,不光追赶不上科举无望,学得也净是些于事无用的学问,落个和世道一起腐烂的结果。


周言克心猿意马越读越气,最后一怒之下恨恨将书丢在地上,仍是怒气难平,索性掐灭灯火、推门出屋呼吸下空气准备睡觉。
一开门,初春的寒风便吹在脸上,冰冷刺骨。周言克抬头看着阴沉的天空,心中陷入一片茫然。忽然他听到厢房有动静,有人从屋里出来走去前院的牲口棚,接着传来了牲口们被惊醒的阵阵悉嗦声——是老五披着衣服起夜来喂牲口了。


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牲口们要长膘大多都要人半夜起来喂食,很是辛苦。周家牲畜不少,过去喂食的活都是由长工去干,如今长工逃难没回来几个,就只能周家人自己干了。老五的媳妇是他自己找的,虽然后来娶亲时也见了两方家长请媒人过了明路,但终归跟家里有些隔膜。每想到这件事,周言克总觉得对不起老五,觉得既是自己当家兄弟娶亲就是自己的事,然则时势之下只把老二的亲事办成了,搞得老五娶亲时家里产生了嫌隙。


这一年来他忙里忙外,好容易有了些眉目,这一打仗乱起来,又全是白搭——到时候家都没了,谁还操心这个!而现在来看,就在如同龙王庙那时所议,乱世之中必须得有所依仗。大明是不行了,投流寇还不如这么原地呆着,东虏又在关外,投谁呢?
想到此处,周言克忽然心中一动。


见老五正用铡刀切草杆,一个人又搬草杆又按铡刀忙不过来,周言克叹了口气,也撸起袖子上前帮忙。二人将白天孩子们打来的草料切成小段倒进食槽,又取来榨油剩下的豆饼和豆面,砸碎和草料和在一起,最后泼上水免得豆面被吹得乱飞。
大冷天两人干得汗流浃背,干了半晌才干完。老五本想赶紧回屋睡觉,哪知周言克突然叫住了他。二人回到周言克的书房坐下,重新点起灯,等了许久周言克才开口。


“老五……你也知道眼下又要打仗了,今天打完明天打,咱们这么听天由命总不是个办法,是时候找一条后路了。
河北是待不下去了,南边也到处都在打仗,我听说广东的大宋治下平靖些,准备让老三再去一趟天津,设法跟澳洲人通个信,最好能见到澳洲的官儿,摸摸底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是真的,我打算干脆咱们全家都搬到广东去。”


“大哥的意思是……去投澳洲人?”老五抬起头问道。


周言克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请求:“但是光老三自己势单力孤,我怕到时候事没办成反倒送了性命。我想让你跟着一起,再带几个可靠的同乡,这样相互间也有个照应。”


让周言克没想到的是,老五直接就答应了下来:“我还当是什么事。都听你的,大哥。”


周言克忙道:“先别着急,这件事我还没跟老三讲。你今晚回去先想想,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又没念过多少书,既然大哥你这么想,那咱们就这么干。”老五支持道,“只是这事最好尽快操办起来。三哥不是说了么,县太爷正召集民夫去天津,咱们正好可以混在民夫当中,免得路上遭官府查问,弄不好当奸细抓起来。”


“你说的也是。好,这么着,你去把老三叫起来,咱们哥仨现在就把事情商量清楚。”


“好嘞!”


到底还是年轻人,精力旺盛,老五听罢立即去叫老三。望着老五出门的背影,周言克心中宽慰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地沉重起来。


隔日一早,老五给自家马套上双轮大车,赶着出了侧门。他穿着身旧衣服,头上裹着汗巾,乍看上去和哪家长工无异,要交予澳洲人的书信和银钱就缝在衣襟的内衬里。行至大门,全家都在此送行。周言克亲手将装满干粮的褡裢披到老五的肩膀上,嘱咐道:


“别莽撞,凡事听你三哥的。有危险先跑再说,搭关系的事不着急,保命要紧。”


“我懂的。”


老五和妻子弟兄一一告别,打了声响鞭,催动马车吱呀呀地走了。


老三已经带着挑出来的五人先一步去往县城。听到又要打仗,还没到一夜县衙的闲人就跑了个精光,各庄倒是都派了些民夫敷衍,可光有民夫却无人押送,到时候出城就得散伙,侯知县急得直跳脚。见到老三带着人回来,侯知县喜出望外,又一顿夸奖封官许愿不提,当场任命老三负责转运这批粮草军械。


老五赶着大车到县城时,正赶上知县打开粮仓。趁着民夫们往车上搬粮食的混乱功夫,老五没费多大劲就混了进去,车上的粮草堆成了小山,也分了五个人前二后三地推车。装完货,老三跟老五对了个眼神,随后吆喝着催动大伙动身上路。
大车队穿过县城南门,往大军集结的天津卫而去。

六天后。


周家老三和老五哥俩蹲在伏波军设在天津卫炮台下的战俘营里,一人端着个碗,身旁就是几天前集结在天津卫的大军的余部。因为兵甲都被缴了去,所以除了没被绑着,哥俩单看衣着和这群大兵分别不大,只是作为欠甄别人员和俘虏暂时关在一起。俩人背对着其他俘虏,生怕被谁认出来。


“三哥,你说了咱么是来投的么?”老五低声问道。


“说了。”


“那他们是没听明白?”说着,老五起身走向看守的士兵,“长官,我们……”


“蹲下!”


老五赶忙蹲回了他三哥身旁。


澳洲人见是见到了,可兄弟俩却成了人家的俘虏,别说找管事的,连这战俘营的们都出不去。这可怎么办!二人急得抓耳挠腮,却忽然听见门口有人喊:


“你们俩,出来!”


老五一惊,心想不会是要把哥俩拉出去砍了吧。然而目的地却近的很,俩人战战兢兢地跟着士兵走出营门,一转弯被带进一间帐篷里。一个军官模样的“假髡”坐在桌子后面,桌子上摆着的正是前日从老五身上搜出的书信。


“想要移民的就是你们俩?”军官问道。


二人忙连连点头。


军官扫了二人几眼,说道:“我是国民军上尉李冬,渤海干涉军国民军第一机动队的副队长,现在这里由我负责。由于我军接下来有重要的军事行动,没有余力处理移民事宜,所以如果你们坚持要移民的话,我可以把你们送去登州。那里有转运难民的净化营,你们可以在那里办理移民手续,再搭船去广州。”


老三和老五面面相觑了一会儿,老三讪笑着说道:“长官,我们还有些家眷在家乡,也想一起带走行不?”


“只要是自愿移民,你带多少人都行。”


“那小人能不能先回乡通报一声,也好跟家里说说。”


“我们是来找北京城里的皇帝老儿的,不会为难你们老百姓。这两天委屈你们了,回去路上小心点明军……你们既然俩都识字,先把这两张表填了。”


“是是。”二人连忙唯唯道。


老三在衙门干活,表格上的条目大体都能看懂。李冬见二人填写地十分利索,看样子用不着自己再解说什么,便随口问道:“你们俩到广州后总要养活自己,准备做什么工作,有没有什么想法啊?”


“呃,这个……”老三和周言克因为怕被盯上,不敢透露自家家产几何,所以在信里讲得含糊其辞,见李冬问起,只得应付道:“……小人也不知道大宋治下如何,打算到地方再说,走一步看一步。”


李冬倒没多想,只是顺势介绍:“像你们这样有文化的人广东很缺,无论给人打工还是进首长的工厂,肯定不愁吃饭。对了,现在部队正招人,你们有没有兴趣参军啊?”


“不不不,我们不当兵!”老三一听以为是要抓他们的壮丁,连忙推辞。


“没事,不愿意我们不强迫。”李冬接过表格扫了几眼放到一边,带着二人走出帐篷,“你们可以走了。再来的时候直接去海边,那边有一个营地,会有负责移民的专人接待,天津城这边往后还要打仗,想活命的话离远些比较好。”


一听要放哥俩走,二人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了地。两人又朝李冬一顿点头哈腰,刚转身要走,忽然听到阵马蹄声,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澳洲兵占据了道路从二人身旁经轰然经过,吓得两人狼狈躲到路边。


这时一个声音从老五身后的高处响起:


“李队长,这就是昨天巡逻队抓到的那两个,说要移民的?”


李冬朝老五身后敬了个礼,答道:“是,首长。已经问完了,这就要放他们走……您刚到?”


“是啊。马还不太适应北方的环境,晚到了些没赶上,看来是没我们啥事了……”
身处军营之内,老三心里犯怵,早就想走。见李冬二人聊了起来,扯着老五偷偷离开。没成想这一扯竟没扯动,老五脚下跟生根了似的,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首长”胯下的战马。


老五曾见过鞑子商人养的骆驼,比一般的马长得高大,别说人马看到都害怕,而这匹“首长”的马看起来就跟骆驼一样大,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雄壮的马!这马的毛发乌黑发亮,四蹄长有白色毛发,看上去更加的粗壮有力,而马背比老五个头还高,像山一样横在两人面前,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他都想不到澳洲人是怎么爬上去的。和澳洲人的马比起来,自家拉车的黄马简直就是头驴。


注意到老五拔不开眼的样子,首长得意地笑道:“怎么样,我听说你识字还会伺候牲口,要不要来当骑兵啊?我们伏波军骑兵第一营是正规军,军服是全军最漂亮的,比李队长的手下整天泥里打滚可强多了,有没有兴趣啊?”


“首长,您这就不地道了……人家刚才说了不想当兵。”李冬接话道。


“可惜,可惜了。”


首长没露出出丝毫惋惜的样子,扭头又和李冬聊了起来,老三忙拖着老五逃也似的溜了。
二人领回马车,出了军营,老五仍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任老三如何埋怨他都没反应。老三还以为他中了髡贼的邪。等走出了十几里,老五总算开口说话,却是让老三哭笑不得:


“三哥,你觉得我当澳洲人的兵如何。”


1638年春,有伏波军跨渤海至京畿,订约而返。该年未有清军入关(注3)。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E001 于 2019-10-7 00:28 编辑

注:
1,上游即后来的潮河,来源http://xuewen.cnki.net/R2011060050014451.html
其实我也不太确定那时候是不是叫这个,看中国历史地图集上这么标就这么写了

2,周家八兄弟名字均取自尚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3,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1267514181028419.html
…………共克济南府、3州、55县、2关,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押送沈阳)、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获人畜46万2千3百,黄金4039两,白银97万7460两。

4,两个传说之一改自唐山韩城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E9%9F%A9%E5%9F%8E#1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国。二十年后,即公元936年,石敬瑭割幽云十
六州给耶律德光。,位于今河北及山西北部。从此战争不断。某年,辽大将韩昌(字彦寿)率军南征,见永济务(今唐山丰润)南50里许有一高岗,可极目四眺,易守难攻。遂驻扎在此。筑城凿池(即护城河),囤积粮草,操练兵马。值兵事毕,人去城空,四方百姓陆续汇集于此,安家落户,朝作夕眠。念韩将军筑建斯城,故名曰韩城。



另附:
金置县以来历任宝城县尹(金、元)、知县(明、清)http://www.baodi.cx/gushi/230.html

还有些地方我可能忘了标注来源,或者写的不对,还望大家不吝指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04

回帖

728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728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19-10-7 0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新同人。

主线战略最终还是想让清军入关,崇祯吊死。这么快就打上来了,会不会现在就吊死了。
人类迷惑行为案例收藏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32

回帖

1559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9
发表于 2019-10-7 1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827

回帖

7054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7054

翰林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19-10-7 1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的骨架极好,要是能添笔润色,是一片大好的历史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19

回帖

1808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808

同人贡献勋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10-7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种历史小人物角度的同人,催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9

回帖

303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03
发表于 2019-10-7 1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精彩,充分体现了历史长河里,被时代的大潮拍来拍去的小人物的艰辛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81

回帖

294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943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19-10-7 2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人路过。。。我大直隶就是这么苦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0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式吹牛王 发表于 2019-10-7 14:40
这文章的骨架极好,要是能添笔润色,是一片大好的历史小说。

这就有点超出我的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00: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ftlu 发表于 2019-10-7 16:58
喜欢这种历史小人物角度的同人,催更了!

后面没了,真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6

回帖

128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28
发表于 2019-10-9 1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LWE001 发表于 2019-10-9 00:15
后面没了,真没了

后面的没了,下面的总该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5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53

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

发表于 2019-10-9 13:2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觉得很好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19

回帖

1808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808

同人贡献勋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10-9 14: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LWE001 发表于 2019-10-9 00:15
后面没了,真没了

不是太监胜似太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21

回帖

153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532

同人贡献勋章翰林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10-10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同人水平很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6

回帖

445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445
发表于 2019-10-11 2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没啦?可惜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回帖

77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77
发表于 2019-10-12 17:5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后续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1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进展到了京师附近,偷偷挖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127

回帖

21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136
发表于 2023-3-3 13:3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6

回帖

271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发表于 2023-3-3 19: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没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

回帖

259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259
发表于 2023-3-3 23:1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WE001 发表于 2023-3-3 11:05
正文进展到了京师附近,偷偷挖一下

快写续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回帖

522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522
发表于 2023-3-4 0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续写一下,转正指日可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142

回帖

2242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242

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3-3-4 03:0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69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69
发表于 2023-3-14 19:2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再写五块钱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11

积分

土著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3-14 19: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61

回帖

17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23-3-15 1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正得劲,怎么?这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0

回帖

1124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18: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E001 于 2023-3-16 17:12 编辑

后续故事真要写,工程就太大了,所以姑且把周家八兄弟结局放出来,算是大纲遁了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作用下,周家最终四分五裂

老大周言克,1638年勾搭上髡贼之后,变卖家产把老三、老五、老七和不少亲戚断断续续送去了广州,因为放心不下祖产家业在家乡滞留到了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后,周言克作为官绅遭到逮捕,虽然很快农民军就下令禁止拷脏,但周言克运气不佳没能赶上,死于当年。

老二周言明,在北京租了一间院子作读书科举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全家的安全屋,如果38年髡贼没有阻止清军入关,周家就会全家搬来。农民军进京后,房东被农民军抓走,让周言明白捡了个北京四合院的便宜。周言克死后老家剩余的亲戚和周老六、周老八都相继来投奔。听了亲戚们的经历后,周言明特别怕农民军,虽然赶在明朝完蛋之前考上了举人,但终其一生没敢出北京城,就这样和投来的亲戚一起在北京安了家。

老三周言俊,1639年和老五周言平一家一起乘船到广州,租下一间院子后在当地成家落户。三方和谈后,珠三角来自北方的移民越来越多,由于语言不通土客矛盾经常起冲突,先到一步的周言俊时常帮衬他们,在新移民中赢得了不少威望。44年北伐后,周言俊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携带家眷北上赴任,管至副市长,由于路远和时常调任,渐渐和兄弟亲戚们断了联系。

老四周言德,36年逃难途中被清军掳走后,意外地幸存了下来,因为身体健壮被作为包衣分给了八旗汉军。1644年清军入关时为了抵抗伏波军,多尔衮大举抬旗,周言德也在其中。但由于清军败的太快,周言德所在部队还未入关就被伏波军俘虏。由于登记俘虏工作进行的过于粗糙,周言德被标成了满族、遣送至辽北农场工作。直到1650年,机缘巧合之下与北上赴任的周老三周言俊相认后,周言德才最终被释放。后赴北京和周老二一家团聚后,回到周庄老家务农,由于当时家产已经被同乡分光,还打了数年官司才要回一些。

老五周言平,随他三哥一起先期移民到了广州后,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一直在务工。1640年后伏波军为了准备北伐多次扩军,始终抱着些当兵的心的周言平便趁机入了伍,但是没有进入他想要的骑兵,而是被划进了联勤的工程队伍中。此后一直随军征战,但作为后勤保障单位也没遇到过什么危险,还参与了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计建设。最后随着伏波军全据汉地后,准备为继续扩张而改革转型之际退役,全家在甘肃定居。

老六周言章,38年三方和谈后,明朝廷也学着髡贼的模式组建新军。周言章认为新军草创是个混官当的好机会,便说服了周言克让自己参军。遗憾的是虽然新军对农民军作战时整体表现不错,但周老六所部初战便吃了败仗,周老六本人也被农民军俘虏。直到1644年周言章的经历都含糊不清,八成是改名换姓在农民军里混。混到44年随着李自成一同进京后,随着农民军被清军和北伐伏波军击溃,幸存下来的周言章硬是单人穿过战区,回到了北京投奔了他二哥周言明。后一直在北京生活,北京被伏波军攻占后,周言章在务工时被甄别出有参加明军和农民军的经历,但大概因为他实在没干过什么正经事,所以最后也被轻轻放下,什么处罚都没受到。

老七周言昭,跟随老三老五一起去了广州,在广州边上学念书、边打工补贴家用。周言俊考上公务员北上赴任后,周言昭接过了他三哥移民领袖的位置,帮助广州移民调节矛盾、打官司写信,是很受移民尊重的“小先生”。随着周家在广州也逐渐四散,周言昭积极发挥在移民中的影响力,参与进了下南洋的生意中。

老八周言和,44年周言克死时还小,被带着一起逃难到北京。伏波军北伐后,周言和读了澳宋的新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在当地工矿企业上班到退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127

回帖

2136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136
发表于 2023-3-15 18:3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11-23 17:41 , Processed in 0.14608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