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冶山矿铁

【原创】焚楼填坑——狂犬病治疗日记

[复制链接]

22

主题

88

回帖

241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241
发表于 2025-5-9 09:3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三那一段,是不是狼烟北平里面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621

回帖

1326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铁梁寺争论


夜色如墨,铁梁寺内仅有两盏油灯在供桌旁摇曳。云霆站在大殿中央,手中紧攥着一本澳洲蓝皮账册,这是袁殊之按照澳洲记账法,整理之后,归纳的账册,账册里,写满了袁殊之的批注。


云霆青筋暴起的手背在昏黄光影下格外醒目。薛图背靠雕花立柱,腰间佩刀随着粗重的呼吸微微晃动。  


“薛香主倒是沉得住气。”云霆突然冷笑,将账册重重拍在香案上。泛黄的纸页哗啦翻开,露出密密麻麻的朱砂批注,“袁殊之把三年来各堂口的人丁、钱粮都理清了——陈四麻子七月初九报上来三百七十六人领饷,到腊月二十就变成五百一十六?”他指尖戳向某行数字,“光这一笔虚报的开拔费,足够买下濠畔街的澳洲铺子!”  


薛图盯着供桌上开裂的铜炉,铁青的面皮在烛火里忽明忽暗。垂在身侧的右手无意识按上刀柄,泛白的指节泄露了心绪。  


“上月的三百两香火银。”云霆抓起账册抖得哗哗作响,“八仙会写成‘购入火药’,可看看物资账目,火药在哪里!”他猛地逼近两步,油灯将两人对峙的影子拉长在斑驳壁画上,“用死人名字吃空饷的勾当我见得多了,可敢吞到总坛眼皮底下的——”  


虫鸣声突兀地刺破死寂。铜炉里三炷线香早已燃尽,残存的青烟在两人之间盘旋。


木石远赴京城,木石在广州的时候,薛图和云霆各怀鬼胎。云霆是个被革职的人,迫切的需要一场富贵,博一个出身,对于教徒们吃空饷的行为深恶痛绝。


薛图与他不同,薛图只想借朝廷的势力扩张自己,这年头靠着德隆银行的银票才能开路,不见钱,大萌的军队都不肯开拔,何况是这些邪教徒。  


木石还在的时候,两个人倒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袁殊之的账本,终究还是被云霆发现了。


薛图喉结滚动两下,终于转头直视云霆:“你想怎样?”沙哑的嗓音惊飞了檐角夜枭。殿外松涛声骤起,卷着潮湿的夜风扑灭了一盏油灯。


残存的油灯将熄未熄,灯芯爆出几点火星。云霆抬脚勾过一张瘸腿圆凳坐下,账册摊在膝头,纸页上的朱砂批注像一道道血痕。  


“银子不是大风刮来的。”他屈指敲了敲某页密密麻麻的人名,“三百护法弟子每月二两饷银,实际能提刀上阵的有两百人吗?”夜风灌进殿内,掀起的纸页露出“病殁”“归乡”之类的批红,“这些吃空饷的蠹虫,明日就给我清出去。”  


薛图突然嗤笑出声,佩刀鞘尾重重磕在地砖缝里:“没有这些‘蠹虫’充门面,你当各州府的香主还会听铁梁寺号令?”他抓起供桌上一把香灰,看着细灰从指缝漏下,“今日砍十人,明日就能跑百人。等各堂口成了空架子……”  


“所以你就把银子当香灰撒?”云霆霍然起身,账册滑落在地,“罗浮分坛怎么败亡的?就是被这种虚架子拖垮的!与其养五百墙头草,不如留三百死士。”他靴尖碾过地上的“薛”字印章,一拳锤在供桌上∶“和这些虫子在一起,怎么能网搞好反髡大业?”  


薛图眼角抽了抽。供桌上新打的鎏金佛龛,里面那尊翡翠弥勒佛肚里还塞着三张德隆的银票。刚刚云霆一拳头锤在供桌上,佛像微微摇晃,薛图的内心也跟着抖了一下。


眼看云霆没有发现弥勒佛的秘密,他冷哼一声,殿外传来守夜弟子咳嗽声,混着铜钱卜卦的脆响,那是他安插的探子在等信号。  


薛图故意提高嗓门,震得梁上陈年蛛网簌簌飘落,“你当南海县的国民军是纸糊的?没有各乡会道门的耳目,连张枭搬衙门的事都摸不清!”薛图猛的站起来,盯着云霆,“别忘了,上月往纺织厂塞进去的暗桩,可都是这些‘墙头草’的亲戚。”  


残灯终于灭了。月光从瓦缝漏进来,把两人割成满地碎片。供桌下,薛图的靴跟正缓缓磨蹭着某个大殿砖头下的暗格,那里藏着他从山东一个什么无量教学会的“机关”,倘若一言不合打起来,他也可以启动机关,总之,不能吃亏。


薛图指尖月光下泛着血光。云霆突然攥住薛图手腕反拧,皮革护腕与骨骼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暗桩?”他从牙缝里挤出冷笑,“你往厂里塞了六个赌鬼,三个还在张枭的牢里吐真言呢。”供桌被撞得歪斜,佛龛里弥勒佛滚出来,在地上摔得粉碎,不过云霆没注意看到碎片里的德隆银票,“靠这些废物探消息,不如直接给国民军递帖子!”  


薛图猛地抽回手,后腰撞上铜炉。他余光瞥见殿外守夜弟子缩回阴影,那是云霆安插的亲信,正握着淬毒吹箭对准自己后颈。  


“那你说怎么打!”薛图突然暴喝,靴跟“咔”地踩碎翡翠弥勒佛的头颅,趁势把裹着银票的佛头踢远了些∶“张枭新搬的县衙怎么布防?国民军三天一换防!”


云霆弯腰捡起账册,撕下某页按在供桌上。纸面赫然是卧底在南海县纺织学校的教徒名单。


“既然你这么看重教徒们,那就动手吧”云霆从嘴里挤出这几个字。


“行。”他薛图踢翻铜炉,香灰扑灭了最后一点月光,“但各堂口的人手我来挑,战利品我要先取三成。”薛图拍在地图上,恰好盖住张枭新设计的南海县,工人新村的位置。


云霆袖中匕首无声出鞘半寸,刀面映出薛图摸向刀柄的手。“成交。”他抓起香灰撒向空中,纷扬的尘雾里,两人击掌的残影惊散了梁间蝙蝠。  


守夜弟子抬进新油灯时,只看到满地香灰脚印——一列走向东厢兵器库,一列拐向西院马厩。供桌下,被踩碎的佛头正闪着幽光。


点评

大家发点国难财,搞那么认真干嘛,你还真想着反髡救明呢?  发表于 6 天前
临高女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中心
              首席检定员
        文理学院门房秦大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621

回帖

1326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冶山矿铁 于 2025-5-11 20:38 编辑

十四,南海行政中心


南海县行政中心新址的砖墙还泛着潮气,张枭站在半竣工的大门口台阶上,手指抹过栏杆未干的桐油。三十丈外,国民军正将“县行政中心”的木牌挂上毛竹搭成的临时门楼,惊飞一群啄食碎米的麻雀。  


“北面两个村的里长还是没来参会?”他转头问文书,沾着桐油的指尖在舆图上洇出油斑。新圈定的行政区内,代表宗族势力的黑三角标记像钉子般扎在边界。 这几个村子正是朱伯莲朱实莲家族所在的地方。


文书捧着旧档册低头:“说是要筹备祭祖,其实……”


张枭也清楚,祭祖的时候,人员聚集,刚好整个大活。哼,连驻在警察都不怕,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反髨分子,必须出重拳!小样,看我派国民军,把你们一个一个送上天。只是,朱家人,有什么阴谋,张枭想不出来。


薛图此刻蹲在西院马厩,将德隆的银票塞进马鞍夹层。他身后三百“香客”正在磨刀,其中混着十二个冒名顶替的亡命徒,这些人吃空饷的名册,还锁在云霆的鎏金印匣里。  


张枭刚刚结束和秦和明的侃大山,秦和明因为会好几门外语,一直在临高大图书馆咖啡厅当管理员,所谓咖啡厅,就是董寒山和秦新天在高山岭大图书馆搞的“沙龙聚会”,说起来是技术交流,当然也包含使用投影仪放电影,喝咖啡喝下午茶。张枭经常去享受这样的“元老福利”,所以,秦和明路过广州,顺路拜访,和张枭在行政中心“粤厨娘”酒楼大吃一顿。


秦和明除了检查小元老的功课,督促小学教育,还有一个任务。


粤北地区有一些煤矿资源,大图书馆查阅资料,设计了一些针对粤北地区煤矿的联合生产线,产出化肥,煤焦油,炸药等化工产品,这条生产线在南宝已经有过方案,但大图书馆设计的联合生产线更加成熟,几乎不产生废品。


张枭想搞鱼花,自然不会把化工产品放在鱼花生产附近,不过秦和明还是把设计方案给了张枭一份。


秦和明的联合生产方案,主要针对农业和军事后勤,生产的胺类化合物可以做化肥,也可以转型做炸药,而且,针对工人新村工人聚集,该方案还包括工人新村厕所排泄物的回收再利用,有两个子方案,一个是修建沼气池,一个是使用硝田法,生产火药,供给国民军使用。



《联合化工生产线:氨水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全流程》

一、生产体系总览  

核心目标:以煤炭干馏(炼焦)为核心,通过焦炉煤气回收氨气生产氨水,并联动焦炭、硫酸铵、煤焦油、石膏等副产物的深加工,形成“煤→焦化→化工→农业/军工/建材”循环工业体系。  

联合生产线组成:  

1. 主产品:氨水(NH₃·H₂O,浓度1020%)。  

2. 副产物:焦炭、焦炉煤气、硫酸铵、硫酸钙(石膏)、煤焦油。  

3. 联动产业:硫酸生产、硝酸制备、化肥制造、建筑材料、军工火药、能源供应。  


二、核心原料与来源  ,

1.煤炭,炼焦主原料,产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   

2.硫酸 ,吸收焦炉煤气中的氨气,生成硫酸铵        

3.石灰,分解硫酸铵释放氨气,生成石膏           

三、核心生产工艺与步骤  

1. 炼焦工段:煤炭干馏与焦炉煤气生成  

原料:煤炭(烟煤或褐煤)。  

设备:蜂窝式焦炉群。  

工艺步骤:  

    (1). 煤炭破碎至拳头大小,均匀填入焦炉。  

    (2). 封闭炉门,以燃煤或焦炭为燃料加热至1000℃,持续12-24小时。  

    (3). 干馏过程中,煤中挥发分(含NH₃、H₂、CH₄、焦油)从顶部导气管排出,剩余固体为焦炭。  


2. 焦炉煤气洗涤工段:氨气回收  

原料:焦炉煤气、稀硫酸(1020%)。  

设备:铅衬木制洗涤塔、稀硫酸循环池。  

工艺步骤:  

(1). 焦炉煤气导入洗涤塔底部,稀硫酸从塔顶喷洒而下。  

(2). 氨气(NH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  

(3). 剩余煤气(H₂、CH₄)导出至储气罐,硫酸铵溶液蒸发结晶为固体。  


3. 氨水制备工段:硫酸铵热解  

原料:硫酸铵固体、石灰(CaO)。  

设备:燃煤反射炉、陶制反应器、冷水吸收罐。  

工艺步骤:  

(1). 硫酸铵与石灰按1:1质量比混合,装入陶制反应器。  

(2). 反射炉加热至150200℃,硫酸铵分解释放氨气  

(3). 氨气经陶管导入冷水罐,溶解为氨水,浓度通过多级吸收罐调节。  


4. 副产物处理与联合生产  

(1)焦炭  

去向:冶金组(高炉炼铁)、蒸汽机燃料。  

联动效益:替代木炭,减少森林砍伐,支撑钢铁产能扩张。  


(2)焦炉煤气(H₂、CH₄)  

净化:通过水洗塔去除焦油,铁屑层吸附硫化氢(H₂S)。  

用途:  

   燃料气体:供应工厂锅炉、煤气灯照明。  

   氢气储备:未来用于合成盐酸(H₂+Cl₂→2HCl)。  


(3)硫酸铵((NH₄)₂SO₄)  

直供农业:作为氮肥,提升水稻、甘蔗产量。  

化工延伸:与硝酸反应制硝酸铵(NH₄NO₃),用于火药改良。  


(4)硫酸钙(CaSO₄,石膏)  

建材加工:煅烧石膏(150℃)生成熟石膏(CaSO₄·½H₂O),用于石膏板、水泥缓凝剂。  

农业改良:直接施用于盐碱地,中和土壤碱性。  


(5)煤焦油  

粗分馏:在简易分馏塔中加热,分离轻油(苯、甲苯)、中油(酚类)、重油(沥青)。  

用途:  

   轻油:稀释后作溶剂或燃料。  

   酚类:防腐剂或苦味酸(炸药)原料。  

   沥青:铺路或防水材料。  

四、联合生产流程图  


煤炭   

  ↓  

[炼焦工段]→焦炭(冶金/燃料)   

  ↓  

焦炉煤气→[洗涤工段]→硫酸铵→[热解工段]→氨水  

  ↓               ↓                       ↓  

煤气净化     硫酸铵结晶        石膏(建材/农业)  

  ↓               ↓  

燃料气体     化肥  

  ↓  

煤焦油分馏→轻油/酚类/沥青  


五、资源循环与产业协同  

1. 硫酸循环:  

    硫酸用于吸收氨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热解后残渣(CaSO₄)煅烧回收SO₂→重新制硫酸。  

2. 能源网络:  

    焦炭和焦炉煤气为炼钢、化工、蒸汽机提供燃料,减少外部能源依赖。  

3. 农业化工闭环:  

    氨水、硫酸铵提升农作物产量→秸秆、甘蔗渣用于造纸或燃料→灰分回归土地补充钾元素。  


六、生产规模与产能估算  

单组焦炉(10吨煤/日):  

   焦炭:7吨/日  

   氨水:3000升/日(10%浓度)  

   硫酸铵:500公斤/日  

   煤焦油:200公斤/日  

全厂配置(3组焦炉):  

   日耗煤30吨,年产氨水330万升,硫酸铵550吨,焦炭7600吨,可支撑中型化工农业,以及伏波军后勤军工复合体需求。  



附录:明末广东已开采煤矿

1. 韶州府曲江县(今韶关市曲江区)

开采情况:  

   明代《韶州府志》记载曲江“西北山中有石炭,乡民掘之代薪”,表明存在露天或浅层煤矿开采。  

   煤层特点:属二叠纪煤系,部分区域煤层埋藏浅(<10米),地表有露头煤,适合露天开采。  

露天矿点:  

   腊石坝煤矿(今韶关曲江樟市镇):明代乡民在此拾取地表煤块,用于烧制陶器、砖瓦。  

   罗坑煤矿(曲江罗坑镇):煤层沿山体裂隙出露,雨季冲刷后可见煤屑,民间小规模挖掘。  


2. 韶州府仁化县(今韶关仁化县)

开采情况:  

   《仁化县志》提到“丹霞山北麓有黑石可燃”,推测为露天褐煤。  

   煤层特点:丹霞地貌区受风化侵蚀,部分煤层暴露,但煤质较差(高灰分、低热值)。  

露天矿点:  

   车湾煤矿(仁化董塘镇):明末村民在河床淤积层中淘洗煤粒,用于家庭燃料。  









PS,最后的工艺技术,我也不知道行不行,查DS之后,按照侯德榜先生六十年代的碳化技术设计的,后来知道临高压力容器不过关,又换成这个设计工艺,大家将就着看
临高女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中心
              首席检定员
        文理学院门房秦大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81

回帖

2047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047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然后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621

回帖

1326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高级卧底



张枭不知道薛图他们这些邪教徒准备干什么,虽然他隐隐感觉,一个针对元老院的阴谋正在展开。这个阴谋,政保总局也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连李百倾这样本来在里面的卧底也暴露了,对于薛图和云霆下一步的计划,蒸包总局一筹莫展。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国家警察那个系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又有一名卧底。打入了薛图的内部。


这位卧底的就是∶


东门市派出所的守望者!

南宝小学的保育员!

武林人士的道德审判者!

忆苦思甜的马老太太!

马蓬的母亲——马大婶。




马大婶是个孤儿,全家逃难来到临高,嫁给了马蓬的父亲之后,生下了马蓬,结果没过多久,马蓬的父亲因为吃了一碗冷饭,发了疟疾,一命呜呼,马大婶只能带着马蓬。颠沛流离的度日,好在马蓬长大了,而且在村里的符不二老爷家谋了一份长工的差事。


村子里能收长工的地主本来就不多,之所以选择符不二而没有选择村里的首富符有三,是因为符有三实在是太抠门了。相比于符有三,符不二虽然也扣,但是没有扣的那么狠。


符有三可谓是抠门他妈给抠门开门,抠门到家了。符不二则不一样,按照元老院的定义,符不二,也就是后来的符村长,是一个经营型地主,除了种地,自己也会经营一些商业农业。一方面放贷,另一方面也会养一些鸡鸭鹅,卖不出去的鸭蛋也会用盐泥腌制起来,做成咸鸭蛋,当然腌的越咸越好。因为这样下饭,省的鸭蛋吃的多,饭吃的少。


马蓬在符不二家每天只能混个半饱而已。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能吃白米稀饭,里面放着几个切好的山芋丝,对,山芋要切成丝,连大块大块的山芋都舍不得给人吃,这倒不是符不二本人的问题,彼时的临高生产力极度低下,粮食是根本不够吃的。除此之外,咸鸭蛋的蛋壳马鹏也会带回去给自己的老娘舔舔。


古代社会,尤其是明代到末年,财政收入逐年减少。破产农民逐渐增多,自耕农都把田地投靠到大地主的名下,以求得庇护。土地税和田赋的收入越来越少,为了弥补缺口,盐税逐年增加。普通的老百姓也吃不起盐。好在临高这个地方靠近盐场村,总可以买一些私盐,不过即使私盐的价格比官方低,马蓬依然买不起。只能求老爷在吃完咸鸭蛋之后,把鸭蛋壳留给他。


马大婶其实才30多岁,17世纪明末的人,生孩子生的早。如果放在现代社会,有的单位35岁以下的人甚至还可以参加共青团活动。而在17世纪临高30多岁,快40岁的人,已经是绝对意义上的老年人了,由于常年劳作,他们的身体的各项机能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常年饥一顿饱一顿。使得身体的内脏器官机能也出现了残缺。老了之后丧失了劳动力,本来就粮食不够吃的家庭,更不可能分粮食给丧失劳动力的老人,所以马蓬的母亲在当事人看来已经属于土埋脖子,半只脚跨进了棺材。


没想到澳洲人来了。


早期投靠澳洲人的。有很多类型,刘家寨的人属于眼光很好,压对了宝。刘瘸子则是从死亡线上,被澳洲神医用澳洲针灸给扎了回来。符不二则是因为跟着澳洲人的政策。在天地会的帮助下,符不二挣了足够的钱,还当了村长,所以必须站在澳洲人的战车上。


马蓬相比于其他几个人都不一样,马蓬投靠澳洲人的理由简单的多,澳洲人这里能吃饭。


除了自己能吃饱饭,马蓬还把自己的老娘也带了过来,虽然澳洲人给老太太剃了头,不过老太太很快也吃上了白米饭。


白米饭!


这是以前农忙的时候,才能在地主家吃的饭。还得掺杂粮。老太太饿了一辈子,都没怎么吃过饱饭。当马蓬选上了警察,在东门市派出所的食堂里,马蓬第一次看见了红烧肉。肥肉在马蓬的嘴里,宛如一颗炸弹爆炸开。瘦肉已经被炖的烂了。在嘴里就像丝绒一样丝滑,马蓬只是吃了一筷子红烧肉,便把肉都放下来。用派出所里的竹筒饭盒,打包起来,跟旁边的同事请了个假,用竹筒饭盒把剩下的几块红烧肉送回去给自己的老娘吃。只可惜马大婶这辈子没吃过什么荤腥,猛的吃了几块肉,居然还闹了肚子。


吃饱了,甚至还吃肉闹肚子,这是马蓬母子俩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必须紧紧跟着澳洲人。


当然马蓬的老娘也没有闲着。东门市工商管理所在第一轮治安整顿之后,马大婶就加入了暗哨,老太太用毛巾裹着头发,在菜市场的免费茶摊旁边,给南来北往的客人舀上一些清热解暑的茶汤,同时也起到观察的作用。


东门吹雨和慕敏对于东门市治安管理总体来说还是采取了80年代以前街坊治安守望联防的办法。马大婶借由这个机会也可以领到一份粮食。


对于澳洲人的海鲜粥,马大婶百吃不厌。贝壳和鱼类味道非常鲜美,马大婶由于常年的饥饿,肠胃并不好,所以粥类食物刚好也对上马大婶的胃口,唯一让马大婶奇怪的是。这些澳洲首长们似乎对于海鲜粥都十分的讨厌。讨厌吃白米饭,白米粥的同时,这些澳洲人还特别喜欢吃一些杂粮,什么蒸玉米,蒸红薯,蒸芋头。


恐怕有钱人就是这样,马大婶心想,白米饭吃够了总得换个口味,看来自己当年跟着儿子马蓬来投靠澳洲人,真的是走对了。


马蓬的智商,按照现在遗传均值回归的理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过好在跳上穿越者的巨轮跳的比较早。很快就从东门市派出所的普通警察,担任了临高南宝派出所的副所长。随着第二次反围剿之后,夏季觉醒运动,大量的干部开始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向海南。马蓬的岗位也随着大环境水涨船高。几轮升迁之后,现在跟着张枭到了南海县担任南海县公安局长,兼南海县综治办主任。


马蓬的老娘马大婶。也一直跟随着元老院战斗。如果是以前17世纪的明末,老年人三四十岁就可以准备买棺材了,当然这是有钱人这样的做法,马蓬一家人穷的叮当响,能有一卷草席就算不错的了。此前马大婶唯一的想法就是把马蓬拉扯大,至于马蓬能不能娶上媳妇儿,能不能有孩子,那都不是马大婶能考虑的,因为他们家实在太穷了,临高这个地方娶个媳妇儿又十分的艰难。赖大能被指配初晴,这个恩情让赖大跟着苟家干了一辈子,最终丢了性命。马蓬没这么好运,能有指配的女孩子,马大婶和马蓬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


自从跳上了穿越者的巨轮,马大婶看着临高日夜变化,才明白生活的意义。做人并不仅仅是要活下去,更重要的是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


所谓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看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大婶也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最开始马大婶在东门市的茶摊上帮东门市派出所的人盯梢。后来又随着马蓬搬家到了南宝。老太太在南宝矿业局附属小学里担任保育员,给孩子们烧烧饭。老太太自己是苦出身,知道饥饿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和元老食堂的曹顺花不一样,马大婶给孩子们打饭从不手抖。有时候还会和孩子们说,有了今天的生活,全靠了元老院,全靠了澳洲首长。


由于马大婶言传身教,偶尔还会被请来做一些忆苦思甜的运动,南宝矿小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元老院的恩澳洲人的情。以至于闹临高时期,几个武临高手想从南宝的边境跑到密林深处去,南宝矿小的小学生,毅然决然的呼唤来了国民军。当临高时报前来采访这个小学生的时候,小学生说,每天我都能吃到马大婶给我打的肉和饭,但马大婶一直跟我们说,这些都是澳洲首长的恩情!我们要坚决与敌特分子做坚决性的斗争!文主席!请下命令吧!


从临高搬到了南海县。马大婶除了每天在国民军后勤的食堂里面帮大家洗菜烧饭。也会去周边的庙里面烧香拜佛。在临高期间马大婶倒是想烧香,可是临高的精神文明建设实在是太落后了,临高本地都没几个和尚,当年文化口为了找几个会唱宣传的和尚,找了半天。后来虽然新道教在临高成立,可是那时候马蓬又待在南堡,马蓬的老娘马大婶也没时间去接受新道教的洗礼,搬到了广州,好歹是个大城市。马蓬的老娘每隔初一,十五,就会吃一天斋,并且起个大早去礼佛。


当然并不是马大婶此前不愿意拜佛,因为此前马大婶和马蓬母子俩实在是太穷了,一年到头根本吃不起肉,所谓的吃不吃斋,根本没有意义,现在跟着澳洲人过上了好日子。顿顿都能吃上肉,马大婶才觉得吃斋礼佛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佛只渡有缘人,有钱人才能吃斋礼佛呀!


烧完了香,给佛磕完了头,马大婶就会和其他一起来拜佛的老太太聊聊天,马大婶原来就是大陆的人,因为遭了灾荒才跑到了海南去,所以再加上此前在临高担任过派出所的暗哨,也会说两句广东白话,所以他很快就和周围的老太太聊上了天。不过和周围的老太太不同,马大婶可是一个担任十年暗哨的老太太,虽然中间在南宝矿小当过几年保育员。不过基本的革命斗争警惕性还在,很快马大婶就发现,这所寺庙,有问题!


临高女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中心
              首席检定员
        文理学院门房秦大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621

回帖

1326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陈四麻子





马大婶的眼光不错,这座寺庙正是陈四麻子的窝点,当然,对外挂出的牌子是寺庙。


不过,最早马大婶并没有觉得这是邪教的窝点,最早马大婶只是单纯觉得这里的和尚好像太贪财了,不过和尚贪财也是个正常情况。修佛的胆子没有,但是借着修佛,捞钱的胆子有,而且很大。我佛只渡有缘人,有缘的前提是得有钱。


不过马大婶对于这座寺庙的判断,有一种双向奔赴的感觉。因为在马大婶侦察这座寺庙的时候,陈四麻子的徒弟也在侦查着马大婶。


澳洲人进入了广州城之后,除了有血债的,剩下来的衙役捕快,广州官府的人员几乎都被留用。虽然澳洲人表示生冷不忌,不过明眼人还是能看得出来,澳洲人更青睐于自己从临高培养起来的干部,尤其是那些从芳草地学校里培养出来身世清白的干部,相比之下,原来的留用干部或者是乙班的衙役和捕快,只会用来干一些脏活,类似于审讯抓捕,像李子玉和高崇九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况且李子玉和高崇九虽然破了巫蛊大案,又破了幼女拐卖案,但是依然要到临高进修之后才能回来继续升迁,充分说明了元老院对于原有人员的不信任。


澳洲人刚进城的时候,韩月就被广州的商家们策反了。广州城里有个疯子自称是宋王室的后裔,姓赵,拿着自己家的族谱跑到广州市政府大门口,想让刘翔这位广州市长迎接他这位海内宋氏后裔。被刘翔点评为一句,“他也配姓赵。”,这句话就是从寒月这里流传出来的。不过很快寒月就被蒸包局带走了。


一个幽灵,在广东大地上徘徊,为了对付这个幽灵,大明的士绅,反元老院的人士,地方的豪强,做生意的商家,还有熊嘟嘟的暗线,都团结起来了!他们想尽快和澳洲人搭上渠道,所以当寺庙里的和尚,也就是陈思麻子的徒弟,知道马大婶是马蓬的妈妈。而马蓬则在南海县担任综治办主任,他们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


林柏光在广州担任综治办主任,一会儿拆迁。一会儿修路,说一不是二,可谓是广州的二府。那么这位马鹏同志想必也是大权在握。倘若能够从他这里刺探到一些消息,或者是直接将其策反岂不是事半功倍?


现成的大腿啊!


马大婶干了这么些年的暗探,对于这种小儿科的伎俩根本就不屑一顾。最开始马大婶觉得这里的和尚太喜欢捞钱了,得防着点,别闹出纸棉风波的事情。这也对,搞邪教又不是为了扶贫,大家只是想安安心心的发一点国难财,谁愿意像云霆那样拼命呢?每个月,木石只发一元流通券,甚至只有几百文澳洲通宝,也就是铸币局发放流通的钱。一个月几百文,你玩什么命啊!


所以陈四麻子的寺庙里三天两头办各种法会,一会儿玉皇大帝降生,一会儿王母娘娘过生日,一会儿南海的观世音菩萨显灵。办这些法会都有信徒捐赠。同时还卖各种开光法器。嘴上说着劝人向善。每当神灵显灵的时候,上了仙童的身都会用官话说着一些老爷,大人,皇上。


对于广东地区民间盛行的各种迷信活动,元老院早就有过相关的防范。即使是我党在抗日时期,华北地区民间也有层出不穷的各种民间会道门活动。其本质原因是基层权力产生的真空,本地的老百姓在没人管的情况下必须抱团取暖,此时这些民间会道门就有了侵入基层权力的资本,但是当国家定鼎,社会太平的时候,这些民间会道门也都会被取缔掉。


但是马大婶也没有打草惊蛇,马大婶非但没有表达出对于这种民间法术的厌恶,反而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目不识丁,毫无文化的迷信老太太,要知道马大婶含辛茹苦把一个孩子拉扯大,什么样的神鬼没有见过?吃人的旧社会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盐场村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家里的丈夫死了,孤儿寡母守着过日子,结果两个孩子莫名其妙的淹死在了盐场村晒盐的池子里,在古代社会,只有男人才算人,女人只能算是物品,本来有两个孩子,孤儿寡母,还能守着过日子,结果等两个孩子死了,家族的大伯就把寡妇给卖掉了。在17世纪的本时空,把妇女卖掉就好像卖掉一头牛一头羊一样平常。


马老太太身经百战见得多,什么样的牛鬼蛇神没有见过?唯一令马大婶觉得纠结的,就是马大婶其实是认识字的,虽然县城里教谕王老爷,一直说他们认识的字是错的。不过马大婶也没指望学对的,因为在他看来,澳洲人带自己过上了好日子,那么澳洲人说的都对。


马大婶辛辛苦苦的装文盲的时候,陈四麻子的弟子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临高女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中心
              首席检定员
        文理学院门房秦大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5-17 14:09 , Processed in 0.0845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