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iter

【原创】穿越冥河 第十版 暮霭沉钟 特兰西瓦尼亚 2025-11-13

[复制链接]

1

主题

226

回帖

677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677
发表于 2025-10-14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hiter 发表于 2025-10-9 13:02
话说元老院会主动去阿富汗吗(应该不会吧)

别去,帝国坟场可不是白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909

回帖

1605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5

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5-10-14 2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时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5 0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没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7

回帖

377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77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00: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高时报》国际新闻版
1684年8月20日
欧洲的政治地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事同盟在盛夏时节正式浮出水面。1684年7月,维也纳方面,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正式对外宣布将与奥地利、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及威尼斯共和国共同组建一个旨在主动出击的军事联盟,以应对并彻底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这一声明的发布,标志着欧洲基督教世界对奥斯曼的战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了主动进攻的新阶段,也意味着去年维也纳解围战胜利后积累的战略势能即将转化为实际的军事行动。然而,在这个看似团结的联盟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与内部权力斗争,尤其是被排除在联盟之外的俄罗斯帝国,其内部因此事而激化的矛盾正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根据维也纳宫廷发布的官方公告,这个新成立的联盟并非临时性的战术组合,而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规划和明确军事目标的紧密同盟。公告声称,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永久性地驱逐出中欧和巴尔干地区,恢复基督教世界的荣光,并确保各成员国的边境安全与贸易利益”。联盟初步拟定的战略方向将兵分多路:奥地利军队将沿多瑙河向下游推进,目标是夺取匈牙利平原并威胁贝尔格莱德;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军队则将从北方切入,牵制奥斯曼在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力量;而威尼斯共和国将利用其海军优势,在爱琴海和达尔马提亚海岸发动攻击,夺取关键岛屿和港口。这一宏大的进攻计划,其野心远超过去零星的边境冲突,意图在多条战线上同时消耗和撕裂奥斯曼帝国的防御体系。
更值得玩味的是,据本报从澳宋帝国外交部内部人士处获得的确切消息,目前这个新兴的同盟正在与澳宋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接下来的详细战争计划。澳宋的军事顾问团,凭借其在维也纳城下展现出的卓越战术规划能力,已被邀请参与联盟最高军事会议的参谋工作。合作的内容不仅限于宏观战略的制定,更深入到具体的后勤保障、联军协同作战规程、以及针对奥斯曼帝国不同兵种特点的针对性战术研究。有迹象表明,澳宋甚至可能以“军事观察员”和“技术顾问”的名义,向联军的前线指挥部派遣人员,以确保其作战理念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此外,联盟各国通过澳宋的贸易渠道,正在加紧采购标准化弹药、野战医疗用品以及部分关键的工程设备,这进一步证实了澳宋在此联盟中扮演的不仅仅是旁观者或撮合者,而是深度参与的“影子盟友”。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该联盟的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带上了澳宋的印记,也使得澳宋得以在不直接宣战的情况下,将其意志和影响力投射到东南欧的广袤战场上。
联盟的成立与澳宋的深度介入,在圣彼得堡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曾主动提出构想、但因内部政治斗争而最终未能加入的俄罗斯帝国,其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对此结果感到极度失望与不满。据一位接近彼得一世宫廷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君主在得知维也纳联盟正式成立的消息后,于私下场合多次表达了对摄政王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决策的强烈批评,认为其“目光短浅,为了内部派系的蝇头小利而牺牲了俄罗斯的长远国家利益,使俄国被排除在欧洲核心事务之外,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彼得一世身边的核心圈子成员也普遍认为,参与此次主动进攻奥斯曼的联盟,是俄罗斯获得黑海出海口、提升国际地位、并从中分得一杯羹的绝佳机会,而摄政王索菲亚及其保守派盟友的阻挠,使俄国错失了这一历史性机遇。
外界观察家普遍认为,彼得一世如此愤懑,其深层动机远不止于对一次联盟机会错失的惋惜。一位常驻莫斯科的西欧外交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道:“彼得一世殿下渴望的,是借此机会将俄罗斯从一个被欧洲主流政治视为‘半野蛮’的边缘国家,一举推向欧洲事务的舞台中央。他深切认识到,通过与澳宋支持下的奥地利、波兰等强国并肩作战,不仅能获得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更能极大地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声望和外交话语权。这是一种融入欧洲、并被欧洲接纳的姿态和努力。被排除在联盟之外,意味着俄罗斯在政治上被边缘化,这与他内心深处希望‘西化’俄罗斯的宏伟蓝图背道而驰。” 这种被孤立感,加深了彼得一世对当前摄政集团外交政策的不满。
针对俄罗斯内部因此事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帝国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王立勋教授给出了他的深入分析。“维也纳联盟的成立与后续军事行动的进展,将成为衡量彼得一世与索菲亚摄政王权力天平的重要砝码。” 王牛奶教授指出,“如果联盟在澳宋的幕后支持下,军事行动进展顺利,连续取得对奥斯曼帝国的重大胜利,例如成功夺取匈牙利、威胁巴尔干腹地或重创奥斯曼海军,那么这将无可辩驳地证明主动进攻战略的正确性,以及深化与澳宋合作带来的巨大红利。届时,彼得一世很可能利用这一‘成功的范例’,在国内对摄政王索菲亚发起强有力的政治责难。他可以借此指责索菲亚的保守与短视导致俄罗斯坐失良机,未能分享到战争胜利带来的领土、财富和国际威望,从而动员那些支持扩张、渴望战功的贵族、军官以及新兴商人阶层,向摄政集团发起挑战,以期提前亲政或夺取更大的权力。”
教授进一步补充道,这场由维也纳联盟引发的外交事件,实质上是俄罗斯内部“澳化派”与“传统派”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外部投射。“彼得一世代表着学习东方(尤其是澳宋)、锐意改革、积极扩张的势力;而索菲亚摄政王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希望维持传统秩序、警惕外部影响过度渗透的保守势力。联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为彼得一世推动其改革议程、挑战摄政王权威提供最有力的‘弹药’。反之,如果联盟进展不顺甚至遭遇挫败,索菲亚的地位则会得到巩固。因此,不仅是在维也纳和华沙,甚至在遥远的莫斯科,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紧张地注视着即将在多瑙河与爱琴海上演的战事。”
1684年7月宣布成立的维也纳联盟,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军事结盟。多瑙河畔的炮声尚未响起,但其政治回响已提前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内激荡。彼得一世的不满与野心,是否会因这个联盟的成功而转化为颠覆性的政治行动,已成为观察俄罗斯未来走向的一个核心焦点。欧洲的东方,正酝酿着一场可能改变帝国命运的内部风暴,而这场风暴的催化剂,却来自于千里之外由澳宋精心编织的战略同盟网络。本报将持续关注来自维也纳前线与莫斯科权力中心的后续动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833

回帖

160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3
QQ
发表于 2025-10-19 1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带明笑传之财财弊
带清笑传之城池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909

回帖

1605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5

1637股灾纪念章

发表于 2025-10-19 1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833

回帖

160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1603
QQ
发表于 2025-10-24 1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催更催更
带明笑传之财财弊
带清笑传之城池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回帖

177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77
发表于 2025-11-1 2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催更催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7

回帖

377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77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2 23: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这还有个坑(好像也不只这个)
小声辩解一下:现在要同时准备两个竞赛,还有一些别的杂七杂八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7

回帖

377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377

1637股灾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3 0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高时报》军事观察版
1685年7月15日
随着春日融雪化作多瑙河汹涌的波涛,一场酝酿已久的战略反攻终于在欧洲的东南战线全面展开。1685年4月21日,由奥地利、波兰-立陶宛联邦及威尼斯共和国组成的维也纳同盟,在漫长的准备后,于多条战线上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蓄势已久的春季攻势。战争的齿轮再次残酷地转动起来,其目标直指一个多世纪以来哈布斯堡王朝心中的痛楚——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后失去的匈牙利王国领土。这场攻势不仅是对土地的争夺,更是一场为历史雪耻、重塑中欧与巴尔干力量格局的战略豪赌。
根据本社从前线获得的多方战报,同盟军的进攻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布局。奥地利主力军团,在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旗帜下,兵分两路,沿多瑙河两岸向东南方向稳步推进。北线的波兰军队则从喀尔巴阡山南麓切入,策应奥军主力的侧翼,并对奥斯曼控制下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施加压力。与此同时,威尼斯海军则在爱琴海和达尔马提亚海岸加强了袭扰行动,牵制奥斯曼的海洋力量。战役初期的进展虽遭遇了奥斯曼边境守军的顽强抵抗,但联军凭借其在炮兵和步兵火力上的优势,逐步突破了对方的前沿防线,向着匈牙利平原的腹地缓慢而坚定地迈进。
战局的转折点在1685年6月23日降临。在历史宿命般的摩哈赤附近,由洛林公爵查理五世亲自指挥的同盟军主力,与一支试图阻挡联军前进步伐的奥斯曼大军遭遇。一场决定匈牙利命运的战略决战就此爆发。战场上,联军吸取了部分澳宋顾问的建议,将其改良后的炮兵阵地前置,在战斗伊始便对奥斯曼军的集结地和冲锋队形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压制。随后,核心的步兵方阵——那些装备了前装燧发枪、接受过线列战术训练的部队——以严整的队形向前推进,用一轮轮排枪齐射抵御着奥斯曼耶尼切里步兵和西帕希骑兵的凶猛反扑。战斗异常激烈,战线几度摇摆,但洛林公爵出色的战场调度与联军在火力投射上的持续性优势最终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经历数小时的鏖战后,奥斯曼军队的阵线开始崩溃,指挥官见大势已去,率残部仓皇撤退。摩哈赤战役以同盟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告终,一雪近一百六十年前基督教联军在此地惨败的耻辱。
此次决定性的胜利,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目前,前线军事分析家普遍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地区所能机动的野战主力部队,在此战中遭受了重创。这为哈布斯堡王朝一鼓作气,收复整个匈牙利中部地区,直至蒂萨河流域,扫清了最大的障碍。来自维也纳宫廷的乐观情绪正在蔓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皇帝陛下对“恢复圣斯蒂芬王冠之地”充满信心。更有敏锐的观察家指出,如此惨重的军事失败,很可能在内部本就派系林立的奥斯曼帝国高层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宫廷能否有效应对此次危机,并组织起新的有效防御,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基于此,同盟内部已经开始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所有迹象都表明,兵锋所指,将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腹地最重要、也最坚固的战略堡垒——贝尔格莱德。掌控了贝尔格莱德,就等于扼住了多瑙河通往巴尔干腹地的咽喉,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在一片凯歌高奏之下,来自战场的另一面报告却揭示出同盟军,特别是其核心步兵部队存在的严重隐患。一位随军的澳宋军事观察员在提交的简报中,以极其严谨甚至可以说苛刻的眼光,指出了同盟方自行训练的步枪步兵所暴露出的“极度不牢靠性”。这位观察员指出,尽管这些部队装备了现代化的前装步枪,并接受了初步的线列战术训练,但在实战中,其表现远未达到理想标准。具体问题表现为:在战术执行上极为不利,军官往往无法有效控制战线,士兵在承受压力时容易自行其是,导致齐射火力中断或队形混乱;在装备保养意识上十分淡薄,燧石、通条等配件丢失损坏频繁,火枪在恶劣天气下的故障率居高不下;单兵战术素养更是糟糕,许多士兵对射击精度、装填速度等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在应对奥斯曼骑兵迅猛突袭时,往往因心理素质不足而未能发挥出排枪战术的最大威力。这位观察员总结道,正是这些基础性的缺陷,导致这支理论上应占据绝对优势的步兵,在面对奥斯曼骑兵发起的不计伤亡的决死冲锋时,所取得的战果“并没有想象中的辉煌,甚至有点难看”,几次险些被对手突破防线,最终依赖炮兵和优势兵力才稳住阵脚。
颇具戏剧性的是,尽管存在这些明显的短板,但根据消息人士透露,澳宋帝国在此次战役的策划与执行过程中,并未进行过度参与。澳宋军事顾问团的核心工作,依旧局限于在战前提供训练大纲、进行有限的校阅操练,以及在战时以“观察员”身份提供一些战术建议,并未过多涉足联军高层的具体决策过程。然而,即便是这种有限度的、非直接的参与,其带来的积极效果——尤其是在炮兵运用和整体战略规划层面——已经让同盟方感到相当满意。一位奥地利高级将领私下坦言:“澳宋人的建议就像盐,不需要太多,但恰到好处便能提味。他们指出了方向,剩下的仗还得我们自己来打。目前的结果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针对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即一边是辉煌的胜利,一边是自身部队存在的严重问题,帝国大学军事史专家陈逸飞教授给出了他的深度分析。“摩哈赤的胜利,本质上是一场‘体系’对‘传统’的胜利,尽管这个‘体系’还非常粗糙。”教授评论道,“同盟军,特别是其核心的奥地利部队,即便存在无数问题,但他们所尝试实践的,是一种基于标准化装备、集体纪律和火力协同的近代化战争模式。而他们的对手,奥斯曼军队,虽然勇猛且经验丰富,但其战术思维仍停留在依靠个人英勇、骑兵突击和混战近身的传统模式。在摩哈赤的平原上,有序(哪怕是低水平的有序)的火力投射,最终压制了无序的勇猛冲锋。这证明了战争形态演进的大方向是不可逆的。”
教授进一步指出,澳宋之所以保持“有限参与”的姿态,是其全球战略的体现。“澳宋的核心利益在于确保奥斯曼势力被逐出中欧,并削弱其帝国根基,而非帮助奥地利或波兰打造一支完美的近代化军队。过度介入不仅会消耗自身资源,还可能过早地暴露全部实力,甚至催生出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目前这种‘授人以渔’但不过多干涉的模式,既能达成战略目标,又能让欧洲各国继续依赖于澳宋的知识与技术支持,同时其自身军队的缺陷也确保了他们在短期内无法脱离澳宋的‘指导’而独立行动,这完美符合澳宋维持全球均势、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则。”
总而言之,1685年夏季的摩哈赤胜利,为维也纳同盟的东征事业开创了一个光明的开局。收复匈牙利中部指日可待,兵临贝尔格莱德也已被提上日程。然而,胜利的光环无法掩盖联军自身,尤其是步兵战术素养低下的严峻现实。而远在东方的澳宋帝国,则继续以其精妙的“离岸平衡”手腕,享受着战略目标逐步达成的红利,同时冷静地审视着其欧洲“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通往贝尔格莱德的道路,必将由更多的鲜血与更严峻的考验铺就,而澳宋的身影,仍将若隐若现地徘徊在这条征途的上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94

回帖

1133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33
发表于 2025-11-13 09:3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88

回帖

2233

积分

主任

Rank: 8Rank: 8

积分
2233
发表于 2025-11-13 12:2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25 03:23 , Processed in 0.1022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