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政委1917 于 2022-6-21 14:53 编辑
长期以来各强力部门都对使用前装武器的现状十分不满,但受制于工业产能和铜材的紧缺,换装新式后装步枪的计划一直未能得到通过,而后虽铜材的紧缺随着对日直接贸易的开始带来的日本铜的进口量的大幅提高而有所缓解,一度后装枪选型项目有一次被摆上台面,然而不久后又由于即将进行两广攻略,换装计划不得不暂时让位于迫在眉睫的扩军和战争准备。
现在随着两广攻略即将告一段落,新占领区逐渐建立起本地的治安部队和稳定的统治秩序,伏波军一线部队可以从治安战和保卫工作中逐渐解放出来,加之长期在两广前线作战已经相当疲敝的伏波军各部队急需休整,此间产生的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也尚未得到补充,计划分批撤回到香港基地进行休整,补充和整训工作,这正是适合开展换装的时机。加之在两广的军事行动中暴露出的前装枪的诸多问题,除了之前预料到的火力密度不足,在两广复杂地形下进行小兵力散兵作战时无法集中足够的火力,同时防雨防潮性能严重的无法适应高湿多雨环境,一旦纸包弹被打湿或受潮就轻则弹道性能受影响,重则打不响之外,更是暴露出了前装枪操作过于繁琐,在兵员素质低下的情况下训练耗时长难度大,成为了一、二线部队快速扩军的阻碍。
经伏波军和工能委冶金、机械部门及企划院各方意见汇总后,认为可以开始新后装步枪的选型和换装计划,并制定换装时间表,首先进行定装步枪弹的选型工作,完成后基于选型结果对各方发出设计需求开始步枪的选型,并预计次年完成新步枪的设计定型工作并开始量产准备,批量生产开始后各部队分批逐步进行新一代武器和装具的换发和换装训练,计划在1640年末前全面完成一线地面部队的后装步枪换装任务,同时开始二线部队和武装人员的换装和下一代轻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
步枪弹选型
在步枪弹选型上首先综合考虑性能和现有的加工水平,首先被否决掉的是诸多纸包弹的提议,诸如夏赛波和德雷赛之类的击针枪或者格林步枪和早期夏普斯之类的capping breech loader,纸包弹糟糕的防潮防水性能在南中国早已显得问题多多不说,这种设计作为演化史上的死胡同也让委员们一致否定了这种没未来的技术路线。铜皮卷制弹壳或者铜底纸壳之类被认为过于落后且低效的设计也很快被排除,并且考虑到目前可以在量产中实现的公差控制比较有限,弹药选型委员会一致确定新弹药将会是一种黄铜整体冲压的凸缘中心发火弹,仍采用黑火药发射药,考虑到润滑沟的携带润滑剂的效果不如浸润了润滑剂的纸,弹丸则使用纸包裸铅弹减少挂铅。
虽然在确定弹药构型的问题上委员会的意见比较快的形成了统一,但是在口径的选定上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方认为新弹应以弹道性能为主要考量,采用10或9.5mm口径以获得更高的初速和更低平的弹道,这个口径已经是采用黑火药发射药和裸铅弹丸的技术条件下考虑到挂铅和黑火药残渣问题,能够有效实现的最优的步枪弹口径。另一部分委员则倾向于沿用远米涅步枪的14mm口径,他们指出穿越政权的工业规模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机床设备和工人的紧缺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整体而言总量依然很小,考虑到无论是既有的米涅步枪还是其生产线,最老的也不过用了六七年,两广攻略前为了备战还对米涅枪生产线投资扩产,无论是生产线的工装设备还是存量的步枪大多都还很新,尤其是考虑到其动辄数十年的使用寿命。如果能够一定程度上沿用现有的14mm米涅枪生产线的工装设备,则可以充分利用尚有相当剩余寿命的工装设备,大大减少新步枪的初始投资,同时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各型米涅长短枪进行后装化改造,就像英国将恩菲尔德P53系列改造为斯奈德-恩菲尔德后装枪一样,不仅节省费用而且还可以加快换装时间。14mm口径的支持者们还指出,10mm口径固然性能更加优越,但是其依然没有跳出单发黑火药步枪的技术限制,况且第一代黑火药定装弹后装枪必然成为一种过渡性质的装备,预计数年内就会被新一代无烟火药弹淘汰出一线部队,因此既然14mm弹能够基本满足作战需求,则换装速度和成本应该置于性能之上,优先解决后装枪的有无问题,让更多的部队更早的用上后装枪。
步枪选型
参与步枪选型的有五个方案,但是其中X个方案较早遭到淘汰,进入到原型枪阶段并进行小规模部队测试的则只有5-X款。出于稳妥考虑,五个方案都以历史上实际量产列装过的单发黑火药步枪设计为原型,但根据髡贼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改动,五个方案分别是基于春田活门的翻转栓体设计,基于斯奈德步枪的另一种翻转栓体设计,参考博丹二型的单发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基于马蒂尼亨利的皮博蒂式起落式枪机设计,和基于雷明顿滚块(Remington rolling block)的滚转枪机,更准确地说是设计。
这次选型在装备史上拥有另一个特殊地位,两广攻略后缓和的军事斗争局势和相对充盈的物质条件使得军械局为了第二代步枪项目制定了一整套性能指标要求,然后首次进行了完整的全套武器选型测试。首先五个竞标方案各生产了五支原型枪进行了小规模测试,对射击精度,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锈蚀实验,强装药发射实验等。
原型枪测试后符合要求而进入下一轮测试的就只有皮博蒂和雷明顿滚块两种设计,被淘汰的各有各的理由,斯奈德落选是因为操作相对繁琐射速慢,加上没有抛壳挺,而春田活门则是因为活页部分强度低,影响整体寿命。至于基于博丹二型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在性能上倒没什么问题,委员会给出的落选的理由是单闭锁突榫的闭锁强度虽然足以满足黑火药弹的需求,但是面对未来改用无烟火药弹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导致这套生产线将会快速过时。不过更致命的或者真正促成其落选的原因是其旋转后拉式枪机太容易后期改成弹仓步枪,若是这样,这款本作为过渡的设计的黑火药步枪的生命力将会大大延长,则伏波军和军工部门希望过渡阶段几年后把第二代步枪逐步扔给二线部队,进入无烟药和半自动步枪时代的计划就会面临巨大的威胁。
至于胜出的两个设计,巧合的是两者都是诞生于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的诸多革命性设计设计之一,但是它们的成熟和得到应用都要等到战争结束。马蒂尼亨利的核心原理是改进的皮博蒂起落式枪机专利,枪机以后部的的转轴和机匣连接,射手向下拉动兼做扳机护圈的V形杠杆,杠杆的另一端则带动枪机向下偏转开锁,露出枪膛。同时向下偏转的枪机在开锁行程的最后还会带动V形抽壳钩将弹壳向后上方抛出。马蒂尼亨利是皮博蒂步枪的进一步改进型,将原本独立的击锤取消,改为使用整合进枪机机头内部的撞针击发,由杠杆下拉的力量在开拴时同时带动撞针簧压缩待发,无需额外操作击锤,显著的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射速。
雷明顿滚块(Remington rolling block)顾名思义,采用了栓体滚转开锁原理,射手手动扳动枪栓回转打开,同时带动抽壳钩抽壳。独树一帜的是这种设计只有在击发时才会形成闭锁,击锤击发时,击锤体向前转入机头的地步,阻止其在火药气体压力下向后向后旋转开锁的倾向,由机头和击锤的两根粗壮的转轴承受膛压,而向后扳动击锤待发时,击锤体又让出容纳机头向后旋转开锁的空间。某种意义上说其击锤兼顾了闭锁的功能,故而这种设计以建构简单精巧著称。
进入部队测试的皮博蒂和雷明顿滚块设计各生产了三十支交付部队进行测试,本来计划生产至少100支交付一个连进行测试,但是企划院认为这显然是过于浪费了,尤其是考虑参与选型的武器都是历史上久经考验的成熟产品。测试部队为从当时轮换休整的三个营中各抽选出一个连的两个排,并和原本装备的米涅步枪进行对比。经过测试,理所当然的,两者单发后装步枪都得到了测试官兵的喜爱,且在可靠性上表现良好。可维护性上,零件数更少解构更简单一些的雷明顿滚块设计比起皮博蒂更容易不完全分解,故略胜一筹,而不出意料的是皮博迪式设计在立姿和跪姿射击射速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卧姿射击时,皮博蒂的杠杆操作不便导致射速降低,而雷明顿滚块设计的射速基本不受此影响。另外由于马蒂尼亨利式设计的杠杆需要通过机械连杆同时为开栓,抽壳和压缩击针簧提供能量,出现开锁滞涩或卡壳的情况也更多。
总的来说部队测试也并没有给出什么出乎意料的结果,总的来说这两种单发步枪的设计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性区别,马蒂尼亨利的最快单发步枪的名号在立姿射击的爆发射速上得到的验证,但是在卧姿射击的人机工效方面则差强人意,反而是雷明顿滚块坚固简单,而且操作比使用连杆机构带动抽壳的皮博蒂设计更为顺滑。最终经过反复权衡,并且考虑未来衍生型号(无烟火药弹版本和12号霰弹枪)的需求,基于雷明顿滚块type 4设计步枪被认为在坚固耐用方面略胜一筹,相比于皮博蒂起落式枪机,雷明顿滚块要粗的多的栓体和击锤转轴带来十分充裕的闭锁强度,其原始设计历史上在无烟火药时代仍然得到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并衍生出从,22到7mm毛瑟到12号霰弹等不同弹种的诸多衍生型号并经久不衰,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使其被认为是一个更好的长期投资,正式定型成为1637年式步枪。
生产与列装
37式步枪分为37-1型和37-2型两个子型号,区别在于1型为全新生产,而2型利用现有的28式米涅步枪,沿用其枪管,枪托和配件等,并使用新生产的机匣,枪机等改造而成。两者在细节上因而有一些区别,不过新生产的37-2式步枪仍然基本继承了28式米涅步枪的大部分特征,包括瞄具形制也得到沿用。两个子型号的主要区别则是,全新生产的37-2型不再生产900mm枪管的长步枪型号,而只有700mm枪管的短步枪型及600mm的卡宾枪型。另外除了少数初期生产型外,大部分的37-2型取消了全长通条,改为三段螺接式,并且淘汰了用途单一的套管式三棱刺刀,改用了新的卡笋固定式剑型刺刀。
由于继承了原米涅步枪的许多工装设备,新步枪的量产准备工作进行的非常迅速,于定型当年就开始投入大规模生产,伴随着新的生产线到来的是更多也更加复杂的机床设备和工艺,借着换装新步枪的东风,兵工厂引入了模锻工艺,大范围的淘汰了原本使用的自由锻,同时新一批自产的电动机床也投入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配合伏波军战术编制改革的推进,新步枪优先从一线野战部队开始,以营为单位逐步进行换装工作,至1639年伏波军全军各部队完成换装工作,宣告伏波军正式进入了后装枪时代。
完成换装工作后,在军用服役之外,兵工厂还为37式步枪研发了多种衍生型,包括发射7.62x54R无烟火药弹的1639年式步枪,发射衍生自前者的11mm黑火药弹的37-3式步枪,整体设计放大衍生而来的20号和12号单发霰弹枪等,在黑火药推出伏波军装备序列的多年后,依然作为仆从军和民间武装的绝对主力步枪活跃在帝国的各个边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