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f: 《临高启明外传》第二百四十二章 by @聂义峰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真是熟悉得很呢,谢比瑶心想。1630的芳草地已经初具规模,充满朝气的声音几乎时时处处可闻----考试期间除外。1630年度的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落下帷幕后,招收的老师自然需要进一步培训,方可上岗。谢比瑶在得到胡元老的“人畜无害,准予上岗”章后,在检疫营待了一个月给第二批生活秘书扫盲,权当实习,然后就被送去给新招收的老师补习数学----旧时空的数学经验还是信得过的。 这些新招收的老师虽说也通过了考试,但是考试难度毕竟只有旧时空五年级期末水平,让他们直接去带实验班,恐怕不少概念自己都一知半解,遑论教学生!谢比瑶拿着几张试卷和几本书,走进芳草地教研处。 “各位教师,你们好!首先,恭喜你们通过了考试和面试,得到了三级教师执业资格证书,即将成为芳草地的一名教师。《管子·权修》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芳草地,教育绝不是什么可以尸位素餐的职业,而需要各位的精益求精,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勇攀高峰。希望各位以此为荣!根据大宋澳洲行在文化科学相胡青白元老的指示,我,谢比瑶,将带领各位进行一个月的速训,确保各位真正上岗时能拥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首先,我们先做一个摸底测试。各位每人有1小时时间,完成我手上的一份小测;独立完成,部分题目有特殊要求,注意读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前,我们老师需要先能读好题。” …… 以下是考生A的心理活动: “第一题,计算题:求出各小题给出的算式的值,如果答案为分数,要求将分子分母化至互质形式,填入分子分母之和的值;如果答案为整数,直接填入答案。”(#1) “这首长的要求好生奇怪,不过也不难做到,幸亏我还记得怎么求最大公约数……怕是已经有人写了个分数就直接下一题了,哈哈哈哈!”考生A留意到试卷上的特殊要求,心中窃喜----他自己也知道一定有人根本不认真读题。 “第五题,解答题:要求给出完整的运算过程。读以下提供的‘进制转换’,‘二进制按位与’和‘二进制按位或’资料,求出ans=((114514 & 1919810) | 893893)对32767取模的值,其中各数均为十进制。”(#2) “这都劳什子玩意!”考生A感受到了源源无尽的绝望。考生A显然不知道数字背后的梗,但是光阅读资料本身就足够要命的----在考场的庞大心理压力下阅读又臭又长的资料,然后现学现卖,这个要求确实超出预期。 “第九题,解答题:要求给出合理性证明。已知第1000个质数是7919,试证明:进行不超过1000次取余操作后,可判断6*10^7以内的正整数是否为质数。如你能证明该结论对10^6以内的正整数成立,你可以得到50%的分数。如你能证明该结论对10^3以内的正整数成立,你可以得到25%的分数。”(#3) “提示里说第1000个质数是7919,可是我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个数呢……感觉上,如果进行满1000次对质数取余操作,应该就可以判断1000以内的数了,但是要怎么证明啊!这不都是凭感觉的吗,怎么证明?”----事实证明,这并不是考生A的错,因为就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出来的。对于这些基本没有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归化民来说,一上来就证明这些东西,的确太难了点…… …… “好了,时间到,各位可以将小测传上来了。现在我发一份数学科的大纲,各位先读一下----你们接下来就是按着大纲的内容教的----我先看一下各位的小测做得如何。” 谢比瑶在教研室的书桌上摊开这几份小测,阅读起来。 “Emmm...起码没有太多荒唐透顶的错误。但是----为什么有一个人连填入分子分母和都看不懂,他不读题的?”谢比瑶发现几位教师在计算上好歹是没有崩盘的,但是有一位连题都没读就填了个分数了事。“冷静,冷静!”谢比瑶不得不压制住自己立刻冲去那位面前狠狠骂一顿的冲动。 看到应用题部分,谢比瑶眉头开始皱起来了:虽然几位教师基本都能做出旧时空小学毕业水平的题目,但是他们的解题过程实在是一言难尽。有的将计算过程尽数写在草稿纸上,偌大的答题区只有一个答案,甚至连单位都没有;有的将原本应有的文字大量省略,迫使谢比瑶靠数值猜测含义,反正就是各种不好好写过程…… 作为一名有自己独特恶趣味的元老,谢比瑶尤其喜欢往数学试卷里塞一些更接近于信息学知识的“私货”。谢比瑶分别搞了两道很有信息学色彩的题目作压轴题,一道证明题,一道阅读材料题,也就是让考生A几乎崩溃掉的第五题和第九题----谢比瑶出题讲究“难易无常”,将难度不同的题目随机打乱,以锤炼强大的考场心态。但是----对一群完全没有对应知识水平的学生,锤炼考场心态恐怕只能让他们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两道题就没有一个人做得出来。 “看来让这帮人给我手算各种毒瘤玩意怕是没戏了……”谢比瑶一阵哀叹,“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主持大宋澳洲行在第一次帝国信息学竞赛呢……”
注释: #1: 分数化为互质形式填入分子分母和是旧时空AIME的一种操作,可以视为谢比瑶的恶趣味之一,在此处主要是考读题。质数的定义以及求最大公约数均是旧时空小学五年级的知识点,因此对甲等文凭持有者不属超纲。 #2: 该算式的LaTeX代码:$ans=(({114514}_{10}\space and \space{1919810}_{10})\space or \space {893893}_{10})\space mod \space 32767_{10}$ #3: 本题正解需要运用算术基本定理,按旧时空进度和同余等概念同属高中选修4-6内容,但即使在小学奥数中也相当常见,因此拿出来当压轴坑归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