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5|回复: 0

临高的时间与钟表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临高的时间与钟表》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临高的时间与钟表作者ID北朝论坛
钟利时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临高,太白天文台内容关键字
科技,钟表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平民愤的临高同人:临高的时间与钟表(重发至第七章)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3-04-12最近更新
2013-04-27字数统计 (千字)
23.6





正文


  

前言

由于临高群众强烈需要钟楼,因此本人必须将这一部分搞起来。
时间测定和钟表的制造属于相对冷门的学科,专业性比较强。本人并非从事相关行业,仅仅是出于业余爱好喜欢拆装过钟表,了解一些它的原理。为了写好这部分同人,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下内容是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现学现卖。如有错误之处,欢迎及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临高时间

太白天文台


  

“如果给我一支天下无敌的舰队,我最想进攻的国家是英国,最想占领的地方是格林尼治天文台。”——钟利时

  

由于本初子午线远在地球另一边,临高选择恰好穿过澄迈附近的东经110度经线作为确定时间的子午线。这条经线上最合适的陆上观测点位于澄迈西部一个叫做“虎头村”的地方。为了测定时间,钟利时依据地图找到东经110度经线穿越的地方,在那里建了一个天文台。这座海拔15米的太白天文台称不上是一座正规的天文台,仅仅是一个测量时间的机构。这个地方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天文台台址,这里多台风和多雨的气候令钟利时十分头疼。
虎头村北、西、南三面环水,东部连接附近的澄迈,海陆交通均便利。后来有文青觉得“虎头”这个地名又傻又土。文青们依据此地位于澄迈西部的巧合,附会传说中的西方灵兽白虎,改“虎头”为“太白”,为“虎头天文台”取了一个让钟博士险些尿床的名字——“太白天文台”。太白天文台内装备有中星仪、天文钟、短波授时电台。其中无线电授时是临高海军旗舰才有权使用的黑科技。无线电技术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航海钟的走时精度问题。
太白天文台室外地面上用青铜镶嵌出“元初子午线”(有别于“本初子午线”)。
此处也是临高钟表厂的厂址。临高钟表厂有四座测试重锤动力钟机的测试用钟塔,钟塔上安装有避雷针。钟利时的家“太白公馆”也在这里。后来依托太白天文台发展出一所大学——“太白大学”。

澄迈塔
“澄迈塔”位于虎头村北部约7000多米的澄迈湾海上,为北纬20度线与东经110度线的交点,是一个地理坐标原点。此处属浅海,水深只有8米,通过填海工程建起一个十字形状的人工岛。南北向为东经110度经线、东西向为北纬20度纬线。在人工岛的中心建有一座高塔,这座塔同时具有地理原点、测量时间、灯塔、钟楼、了望塔、无线电发射塔的功能。在澄迈塔基座内的密室里安置着“澄迈点”的标志物。澄迈塔的塔身用精确切割的黑色花岗岩分别镶嵌出一米一组、两米一组的黑白条纹,做远程观测的参照物。
澄迈塔是澄迈的地标建筑,塔内有驻军把守。这座塔坐落于海上,不对外开放,显得神秘莫测。当时还没确定本初子午线,欧洲人还不能理解:为什么髡贼会在这个地方的海上建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因此欧洲人对这座塔充满了各种猜想,被传说成祭坛,也叫做“圣塔”。

元本初子午线
由于临高坐落在东经110度,属于东七区,因此临高以东七区时间为“临高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东七区的标准中心线在东经105度。位于东经110度的虎头天文台测得时间需要减去20分钟才是东七区的标准时间。
对于临高时间的确立,涉及到一个临高位面的本初子午线问题。临高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以东经110度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因为这个地方是根据卫星地图精确测定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以东七区标准中心线东经105度作为本初子午线,这样符合原始位面的时间。
钟利时给出一个折衷的意见:将根据原始位面地图资料比较精确测定的东经110度线叫做“元初子午线”,将东七区标准中心线东经105度线叫做“本初子午线”。合称“元本初子午线”(袁绍不幸中枪)

子午线战争


  

“战争也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之一”——钟利时

  

澳宋后来在位于越南金瓯南部的海边,建立了一座金瓯天文台作为本初子午线的最初标志点。
105度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在新加坡东南部、林加岛东部海上。这个地方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入口,战略意义十分重要。钟利时喜欢这个地方,想在这个水深26米的地方修建一座类似澄迈塔的地理坐标原点。他知道海军一定也喜欢这个地方。
最开始,钟利时派人在这个地方沉了一些混凝土浮箱,以科学观测名义修建了一个木头高脚屋平台。平台上还修建了一座小修道院,博取洋和尚们的好感。后来“虔诚”的钟利时在这里修成一个露出海面的十字形人工岛,在岛上修建了比澄迈塔还要大的“林加塔”来“赞美上帝”。只不过这个十字岛修得十分讨巧——东西向是赤道、南北向是临高的本初子午线。之后又以给“林加塔”提供生活物资的名义在林加岛“借”了一块地方做码头。临高的海军和商船都喜欢在这里扎堆。
随着临高在东南亚势力的增强,有必要控制马六甲海峡。于是,几名在海上漂了两个星期的海军士兵在林加岛遭遇了当地人设置的“仙人跳”骗局,与当地人发生了冲突。临高海军为了保护对全世界天文与航海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设施“林加塔”,派出军队“代管”了林加群岛,引发了争夺马六甲海峡入口控制权的战争,史称“子午线战争”。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文(wu)明(chi)的开战理由”。
(关于子午线的话题就到这里,有时间会在下一个部分开始说说富利欧型外销坑爹钟、临高的摆钟)



第二部分:临高钟表的诞生

摆弄现成的钟表与自己实际设计钟表完全是两回事。钟利时在设计第一台原型钟的时候头疼了好一阵子。
钟表最关键的部分是调速机构,钟摆调速机构里首先要实现的是擒纵机构。擒纵机构简单点形容就是一个“丫”字形状的带有两个牙的装置,它在反复摆动中工作,用“丫”头的两个牙反复地卡、放一个类似齿轮的擒纵棘轮,使这个棘轮随着它的动作一齿一齿地步进,这个就是擒纵机构。这个“丫”字一样的零件叫做“擒纵叉”,上面两个控制棘轮的卡牙叫做“叉瓦”。
钟利时设计的头两个零件就是擒纵叉和擒纵棘轮。就这俩简单的东西让他折腾得灰头土脸。
首先试验的木头样品是忽略其他的功能,只测试擒纵功能的一号试验机。一个人用手来回扳动擒纵叉、一个人用手扭动棘轮,测试擒纵叉与棘轮的运动关系。钟利时一开始把擒纵叉设计到了棘轮的下面,因为钟摆也在下面。但实际测试的时候,只要他一松手这擒纵叉就脱开了,扳动棘轮的蒙古马夫巴特尔用力过猛摔肿了胳膊肘。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钟利时把擒纵叉设计到了棘轮的顶部。事后证明他为这事头疼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把引摆杆和擒纵叉组装起来就不会出这个问题了。
随后的二号擒纵机构试验机是测试“传冲”功能。“传冲”是指擒纵叉的叉瓦在与棘轮的齿脱开过程中,叉瓦的斜面与棘轮的齿斜面相互作用,将棘轮的动力传递给擒纵叉。擒纵叉将这个力量传递给钟摆,使钟摆获得持续摆动下去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传冲”。这次试验获得了98%的成功,钟利时让巴特尔用力扭动棘轮,当他拨开擒纵叉的瞬间,擒纵叉如他所设计的那样向另一面强力地弹开,将他的手给打肿了——当天晚餐的时候,被吓傻了的巴特尔得到一整只烧鸡的奖励。
三号试验装置是测试完整的钟摆调速器。钟利时在10米高的木头平台上安装了一个4米长的钟摆。将二号试验装置安装在上面,在擒纵叉的尾部开了一个豁口,与联接钟摆的引摆上一根销钉配合。粗劣的配合精度使这个销钉在与擒纵叉动作时产生“哗啦——哗啦——”的声音。这倒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毕竟这是试验品。为了保守钟摆的秘密,这个木头平台四周均用木板严丝合缝地遮蔽起来。在炎热多雨的临高,里面的环境如同蒸笼一般。
这次钟利时没有拿蒙古大力士巴特尔当动力,而是在棘轮轴上设计了一个辘轳,下面吊了一麻袋沙子。用沙袋当重锤做动力。巴特尔的职责是负责将几个50斤重的沙袋扛上10米高的钟楼。当钟利时放下沙袋的一刻,擒纵叉被棘轮撞击,尾部失去平衡慢慢的摆动起来,触发了第一个擒纵传冲动作。随着棘轮的力量被越来越多地传递到钟摆上,钟摆的摆动幅度逐渐加大,直到维持一个稳定的角度,带动着擒纵叉有节奏地工作起来。棘轮伴随着钟摆的摆动一步步地转动起来。
这套简单的木制原型机标志着临高钟表事业的开始。它采用了1656年发明的钟摆调速器、1765年发明的自由式擒纵机构。望着成功运转的三号试验机构,钟利时想到了发现单摆运动规律的伽利略,不禁流下了眼泪。此时此刻,伽利略老前辈在应该正遭受着罗马教廷的迫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钟利时从水深火热的测试塔里走出来的时候,好像从水里刚出来一样,人们并没有发觉他流泪了。

本部分原理图:



   临高试验钟摆调速器及自由式擒纵机构原理图

1、绿色的是擒纵叉(打肿钟博士胳膊的就是这东西,注意它尾部那个狭窄的开口)
2、黄色的是引摆杆(由于这个杠杆下面需要配重。注意顶部大圆圈底部的销钉,它在传冲时候会进入擒纵叉尾的开口里)
3、红色的是钟摆
4、白色的齿是擒纵棘轮冲面(沿顺时针旋转,注意它的斜面在脱开的时候会给擒纵叉一个力)
5、紫色的是重锤牵引的辘轳
(目前能找到的摆钟图纸多是非自由擒纵机构。历史上实际摆钟用的自由式擒纵机构缺乏资料,此设计是为这个小说架空出来的,作者不敢保证它是实用的设计。)


第三部分:金色的钟机


   钟表原理图-马耳他十字机芯——用于控制时钟的秒针运动

“验重摆一式”
在三号试验装置的基础上,钟利时给它安装了一组齿轮来实现分针和时针的关系,重新设计了钟摆的长度并校准了它的周期。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沙袋和带有止逆棘轮的上锤装置。这样,一台可以使用的四号试验装置便诞生了。
在四号试验装置的基础上,钟利时设计、试制了一套完整的钟楼用青铜钟机。并为这套钟机建造了一座遮蔽性、通风性都非常好的砖拱结构实验钟楼。这座钟楼位于太白天文台西侧,是后来的临高钟表厂厂址。
这套钟机被命名为YZB-1型钟机,也叫做“验重摆一式”。“验重摆一式”钟机只有计时功能,且只有分针和时针。为了提高运行稳定性,表针尾部均有配重,确保表针的转轴是重心。这样,表针在钟楼侧立面旋转的时候不会由于偏心而对钟机造成影响。
“验重摆一式”先后造了三台,每一台都有一些改动。大型钟机和手表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钟利时做了一些与手表设计不同的尝试。在动力部分,他把提供动力的驱动轮安装在传动组的不同的位置,比较这些安装方法的优劣型。在擒纵叉方面,擒纵叉的叉瓦和棘轮是摩擦最频繁的部件。手表的擒纵叉叉瓦采用比棘轮耐磨的红宝石制造,因为更换棘轮比叉瓦更方便一些。而对于大型钟机而言,叉瓦体积大,更换方便,而大型棘轮造价很高。因此,钟利时在钟楼的钟机上尝试采用比青铜棘轮略软的材质制造可替换的叉瓦,以保护比较昂贵的棘轮。
“验重摆一式”的动力是四组重锤,通过四个铁链驱动的上锤轮分别上锤。采用多个重锤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上锤时钟机扭力的变化,减轻上锤对走时精度造成的影响。上锤轮比重锤的驱动轮直径大一倍,这样设计是为了上锤时省力。驱动轮有类似自行车后轮那种止逆棘轮,只能逆时针单向转动上锤(重锤轮工作的旋转方向则是顺时针)。大型钟机的动力比较强劲,在检修钟机的时候,需要放掉所有的重锤以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为了防止重锤意外坠落,重锤下面是不能停留的,如同“吊臂下方不能站人”的道理一样。
三部“验重摆一式”钟机有两部安装在急需的钟楼里,它只有一侧钟面,也没有灯光照明。后来这三部“验重摆一式”钟机都被替换下来,作为澳宋钟表业的始祖,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钟利时在第四部钟机上做了一些修改:他给钟机设计了两个同步的钟面,并且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整点击锤装置,用来在整点敲响一口铜钟。这个建议报时装置只能发出一响。这种可以勉强报时的钟机被称为“验重摆二式”。“验重摆二式”钟机也仅仅是试制品,一边造一边改。只生产了5部。后来全部被替换掉成为文物。

初次量产——“重摆三式”
第一次被量产的实用钟机是ZB-3型钟机,也叫做“重摆三式”。它经过了广泛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定型产品。“重摆三式”钟机有一组独立的重锤机构用于驱动打点装置,它可以在整点准确地打出与整点时间数量相符的钟声。“重摆三式”钟机有四个钟面,它一问世就填满了全部空置的钟楼。
从重摆三式开始,一些高级钟楼配置了煤气灯。在夜晚照亮色彩鲜艳的彩色拼花玻璃表盘。
在此期间一栋钟楼由于防火不善变成了有史以来造价最昂贵的烽火台。为了防止火灾,根据《临高灯光型钟楼安全规范》强制规定:这些钟楼表盘机房必须采取诸如砖拱穹顶、阻燃地板的设计;有完善的通风、散热设计;有符合安全规范的灯具燃烧器;配备灭火器、沙箱、扑火工具、水桶等;钟机使用的润滑油容器必须安置在安全位置。钟楼的顶端还要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
由ZB-3型钟机小型化而成的LZB-3型(立重摆三式)落地钟是临高第一种实用的室内用摆钟。它一问世便产生了巨量的订单,令刚刚起步的钟表厂应接不暇。但这个型号问世不久便很快被新式的LZB-4型钟机取代了,因此产量不是特别多。

泛滥机型——“重摆四式”
ZB-4型钟机即“重摆四式”。它较“重摆三式”钟机变化不大,只是在半点钟多了一响报时的功能。它只是“重摆三式”的改进型号。
钟楼用的“重摆四式”钟机多了一个“应急鸣钟”的功能,只要用力开启“应急鸣钟”机构,钟楼可以立即连续不断地鸣钟,直到鸣钟装置的重锤全部落地为止。钟楼本身是个不错的了望塔,因此钟楼往往由军队哨兵驻守。这个功能在早期城市的安全防卫方面非常实用。“重摆四式”钟机投产之后,很快替代了全部的“重摆三式”钟机订单。为了简化生产流程,已经订购的“重摆三式”钟机也被建议免费更换为“重摆四式”钟机。
“重摆四式”钟机的小型化型号LZB-4(立重摆四式落地钟)、GZB-4(挂重摆四式挂钟),后来产生的用发条驱动的TFB-4(台发摆四式台钟)都是这种钟机发展而来的。这些4型钟机是家用摆钟产量最大的一个系列。

坑爹假货——“致富四式”
“重摆四式”在元老家中普及之后,产生了一个问题:临高的钟表使用了1657年诞生的钟摆调速机构;1765年诞生的自由式擒纵机构。这些设计的原理比较简单,容易被欧洲的钟表工匠模仿。这些领先的设计可能会启发精密航海钟的诞生,因此不宜外泄。军事口和工业口强烈反对这东西外销。但钟表又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商品,商贸口实在不忍心丢掉这样一个市场。商贸口为了赚钱,不得不铤而走险,试图绕过许可制度悄悄出售一台落地钟给临高自己的归化民。结果导致归化民被契卡逮捕枪决。这起不为人知的事件后来叫做“售钟惨案”,钟利时虽然事先不知情,但对于这位归化民十分同情。
为了能把钟表外销赚取小钱钱,又不至于使大金主被契卡以“泄露机密”为由抓去枪毙,钟利时想出了一个法子:设计一些使用富利欧调速器的钟表用于外贸。
富利欧调速器是一种产生于14世纪的早期钟表调速机构。它通过一个往复扭动的平衡杆或是圆盘来控制擒纵装置。在临高位面,这类钟表在欧洲并不罕见。钟利时将“重摆四式”钟机的钟摆去掉,改成使用富利欧调速器的“重富四式”(戏称“致富四式”),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拿来出口了。
欧洲工匠设计的富利欧型钟表比临高设计的更精巧,而且有很多复杂的观赏性表演机构。“重富四式”在这些方面是不如欧洲产品的。“重富四式”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能、稳定的质量、实惠的价格。“重富四式”除了调速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和“重摆四式”完全相同,零件可以通用。“重富四式”的大量生产也降低了“重摆四式”的成本。

“重摆四式”和“重富四式”基本满足了临高内部使用和对外贸易的两种用途。但对于钟楼而言,“重摆四式”单调的报时声还是显得不够档次。
(关于后面的故事,请看第四部:钟楼的旋律)



第四部分:钟楼的旋律

音乐钟机——“重摆五式”
“重摆四式”钟机使临高的钟楼全部得到利用。每逢白天的整点,悠扬的钟声便同时在临高的城市中心准时响起,帮助人们按时上班、下班、午休……
但钟利时心中理想的钟声不是这种单调的打点声,而是一种带有节奏的旋律。在原始位面的北京站,他经常听到这种熟悉的旋律。既然涉及到音乐,就必须准确地掌握好音律,制造出音调准确的钟。钟利时为此特地请教了临高著名音乐家——“老披”。
“老披”的真名不详,他的名字来自于他的发型——他留着一头披肩长发、一把山羊胡子、整天戴着一只牛仔帽。他是临高最权威的音乐家之一——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二个。
“老披”应钟利时的邀请,来到钟表厂指导音乐钟发音部分的研制。一到钟利时的太白公馆,“老披”便掏出了一把带柄的U型神器,迫不及待地要给钟利时家那台钢琴调调音。“老披”虽打扮古怪,却是个和蔼的人,脑子活跃也很容易相处。他只用10分钟就找到了自己与钟利时的共同点,他对钟利时说:“你是玩擒纵叉的、我是玩音叉的,我们都是玩叉子的……”
根据“老披”的回忆:北京站那钟楼的旋律是四个音调演奏出来的“A4 F4 G4 C4”、“C4 G4 A4 F4”,首先他帮助钟利时设计了四只对应音调的打击发音器,那是四根悬挂的铜管。
接下来要解决按顺序演奏音调的问题。钟利时了解机械式音乐盒的结构,他采用了一个旋转的、带有一些突柄的音乐辊机构来实现八个音符的正确演奏顺序。通过音乐辊上的突柄来驱动音乐钟的击锤,按正确的顺序敲打对应的发音器。
解决了音符顺序问题之后,还要解决旋律的节拍问题。对于熟悉钟表调速机构的钟利时而言,这不是问题。他采用一个简单的富利欧式调速器来控制音乐盘的旋转节奏,结合音乐辊上突柄的间隔来准确控制节拍。
安装了音乐报时装置的钟机被命名为ZB-5型,也叫做“重摆五式”。“重摆五式”沿用了“重摆四式”的机芯,只是在打点报时部分比“重摆四式”多了一部件。有许多已经安装上的“重摆四式”被升级成“重摆五式”。“重摆五式”也有缩小的版本“立重摆五式”音乐落地钟。
也有欧洲钟表匠利用“重富四式”的成品机芯改装成音乐钟,并且带有奇巧的表演装置,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老兵之友——“重摆六式”
临高处于发展初期,非常需要青壮劳力。
管理钟楼是个比较清闲、稳定的职业,同时需要维护者认真负责、忠实可靠。被安置在钟楼做管理员的,往往是一些因伤残复原的军人。
钟楼每天的工作是上锤、点灯、注油、校时、打扫。钟利时视察过许多钟楼,他亲眼看到一些腿部残疾的老兵,步履蹒跚地攀爬着钟楼的旋梯爬到楼顶工作,或是在钟楼底部吃力地拉动着一根根的链条,为钟机上锤。看到这些老兵的工作状况,钟利时心中十分不忍,决定对钟机做一些改进,改善这些老兵的工作条件。
他首先改进了上锤机构,通过一个带简单离合器和多个上锤档位的上锤转盘取代了以往的多根链条直接操作,通过大小链轮组的配合减轻了上锤所需要的力气。校时用的拨针机构也被设计到了楼下。绝大多数操作装置被设计到了一面墙上,残疾人可以坐在轮椅上,在楼下的操作间里直接进行上锤、换锤档、紧急打钟、拨针这些操作。钟利时还在链条沿途设置了导向架和导向滑轮,防止长长的链条在工作时候发生纠缠现象。
对于必须在顶部进行的点灯、注油操作,钟利时借鉴了带配重的电梯原理,设计了一套人力升降机。只需在电梯上轮番不断地摇动一个转盘,就可以缓慢而安全地把自己升上塔顶或降下地面。
改进虽然很多,但具体的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钟利时深知:越简单的设计越是可靠的设计。这种人性化设计的钟机取名ZB-6型,也叫做“重摆六式”。与“重摆六式”配套的还有特制的轮椅。“重摆六式”一问世便受到那些在钟楼工作的老兵欢迎,它使钟楼成为这些伤残老兵们真正的安乐窝。
“重摆六式”是临高钟楼成熟的标志。此后的机械式钟楼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在“重摆六式”之后研制的钟表主要针对精密的天文钟。
游丝、发条被小批量制造出来之后,以发条为动力、以摆轮游丝调速的钟表开始出现。它首先被应用于航海领域的航海钟,用于测定船只所在位置的经度实现定位。传统的航海钟要求很高的走时精度,就在钟利时潜心研究航海钟技术,以求获得更高精度的时候,通讯口某位元老一句无心的话使他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位元老的话使他忽然意识到传播速度如光一般的无线电波可以用来授时,使船只在信号覆盖范围内随时获得出发地时间。航海钟的走时精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继续苛求走时精度的进步势必事倍功半。而将同样的资源投入到无线电领域会收到更好的回报。
尽管临高依靠无线电授时技术缓解了这种对航海钟精度上的苛刻需求,钟利时也制造了一些采用开口式双金属温度补偿摆轮的精密航海钟,这些精密航海钟仅用于授时信号覆盖不到的海域使用。


第五部分:旋动的摆轮

   临高的时间与钟表原理图-棘型擒纵机构(发条)


手工试制的神器
以重锤为动力、以钟摆作为调速机构的摆钟制造容易。但摆钟必须稳稳当当固定起来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将无法准确计时。钟表对于航海、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移动的摆钟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在原始位面,胡克在1660年发明了游丝、惠更斯在1673年将摆轮游丝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文重摆一式”
在临高位面,摆轮游丝调速钟表的血统来最初自天文钟。钟利时在试制YZB-1型摆钟的同时,试制了高精度的WZB-1型“文重摆一式”天文摆钟,装备在太白天文台。天文钟采用一种特殊的天文钟式擒纵机构,与寻常的摆钟不一样。真正的天文钟是用来模拟天体运行的,具有特殊的表盘。钟利时不是天文学家,他设计的所谓“天文钟”就是一台24小时钟盘的精确时钟而已。他不设计额外的复杂机构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简单即可靠。
“文发游一式”
出于在临高点海上测量的需要,在“文重摆一式”天文摆钟基础上,试制了一种摆轮游丝调速、以发条为动力的WFY-1型天文钟,也叫做“文发游一式”,成为临高位面摆轮钟表的开山之作。
“文发游一式”的擒纵机构采用一种原始位面18世纪出现的天文钟式擒纵机构和圆柱游丝,并使用了塔盘装置补偿发条的力矩变化。这些设计思路在原始位面可是钟表名家们用了100多年时间摸索出来的。这种天文钟式擒纵机构有个缺点:它从单侧卡住棘轮,不像自由锚擒纵叉那样双向擒纵,总会有一个叉瓦卡住棘轮。在受到剧烈震动的情况下,会导致棘轮松脱造成疾走现象。这种设计的时钟走时精度虽高,但特别脆弱。
由于这种特点,这种天文钟一开始只造了三台,没打算用在别的地方。海军部门得知临高出现了可以移动使用的高精度天文钟,不顾钟利时的劝说,强买去两部安装在军舰上作为航海钟。结果由于安装不当,这种天文钟常常在主炮射击时快跑几秒。后来被替换到海军基地电台发挥它们真正的用途——做无线电授时用。其实海军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原始位面的航海钟也是这种构造的,他们是非常识货的人。
“文发游二式”
应海军的要求,在“文发游一式”基础上研制出采用带温度补偿的双金属片开口摆轮的专用航海钟WFY-2型,简称“文发游二式”。“文发游二式”也采用天文钟式擒纵器和24小时钟盘,它依靠悬挂减震装置避免一定程度的震动干扰,至少不会因为炮击而出现什么问题。可海军还是有点儿不满意,因为他们的舰艇安装有撞角,在撞击敌舰的时候这种钟还是会出问题。
“航发游三式”
为了解决海军玩碰碰船的需求,在“文发游二式”基础上又设计出一种裁剪了塔轮机构、采用类似手表自由锚式擒纵机构的HFY-3型“航发游三式”。“航发游三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大号的手表,只是采用了手表上不太常见的圆柱游丝、开口摆轮。“航发游三式”的精度只能说还“凑合”,远远比不上“文发游二式”,按原始位面的标准,它不配叫“航海钟”。不过临高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无线电台。每个小时整点,海军基地的电台小姐会用妩媚的声音向海军舰艇报告精确的“临高时间”。只要找个手法敏捷的水手按照电台里的报时点对一下时就OK了。
在临高位面钟表发展史上,“航发游三式”诞生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后来临高位面闹钟、怀表、手表的直系祖先。它在研制中解决了耐磨轴承、摆轮轴承防震、防水等实际问题,为后来的钟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航发游四式”
由“文发游二式”小型化而成的精密航海钟。它采用天文钟式擒纵器、
这些钟表的特点都是为了专业用途而小批量特制的,对工艺要求比较高,无法大规模生产。而摆轮游丝调速的钟表是比列为机密的摆钟更高级的技术,它也涉及到一个技术机密的问题。
临高钟表厂
临高的设计领域在此时也逐渐步入正轨。早期纯粹是元老技术大神们各自为政,由于不同专业知识方面的差距,产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问题。后来成立了澳宋工程师委员会,由各学科的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联合审定。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正建议。
钟利时的正职是科技部人民委员,有很多事要管。自从摆钟试制成功之后,钟表厂需要有一个团队来运转,他自己不能整天守着钟表厂。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培养人才发挥群体的智慧比一个人在设计室里摸心挠肝更明智。在此期间,钟利时培养了一些有天赋的钟表人才分担研发工作。在这些人才当中,归化民侯家的两个儿子侯德满、侯德溢兄弟俩脱颖而出。
派到钟表部门学习的都是一些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的体弱者。侯家兄弟俩看上去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但脑子特别聪明,手工也非常巧。对于钟利时教授的知识,他们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了一点不理解的疑问甚至跟钟利时争论一整天。钟表厂建立起来之后,钟利时任命侯德满为钟表厂的总工程师,人称“侯总”。钟利时又从工业部那边物色了一位行政厂长黎法拉。
钟表属于精密机械,装配需要一个洁净的环境。即使是原始位面的街头修表店,修表匠也会准备一个玻璃罩保持洁净。钟利时在原始位面从事空气过滤方面的工作,由于这方面的专长,临高钟表厂建立了临高第一座概念上的小型洁净厂房作为精密钟表装配车间。
洁净车间的地面、墙壁上都镶嵌有瓷砖。通过锅驼机驱动的风机、过滤器系统为车间提供洁净空气,并保持一定的微正压,减少外界灰尘进入。洁净室的过滤装置有三级:初级旋风过滤器用于去除飞虫、沙尘这类较重颗粒的污染物;次级布袋过滤器用于拦截纤维、烟灰这类较轻的污染物;最后通过末级吸附型过滤器吸附剩余的极细灰尘。临高的洁净车间构造与原始位面的有些不同:原始位面采用的是层流送风单元;而临高工艺条件有限,采用的是一个水平的大型末级过滤器过滤之后,通过天花板上的布风板实现类似功能。洁净车间的末级过滤器滤材呈“弓”字形曲折布置增加过滤面积,占用了一整间屋子。在“弓”字形的过滤组件前端,还有木头制的栅栏一样的布风板确保进气均匀分布于所有滤件。淘汰下来的丝棉是临高钟表厂最抢手的废旧物资。
工人上班前一律要洗澡,在车间内穿不易掉纤维的丝绸制带头罩的连体工作服,这种工作服也比较凉爽透气。进入车间时还要经过风淋室吹去身上的尘埃。为了避免封闭的室内热量聚集,吹入洁净间的空气经过换热器由深井水冷却过。厂房的屋顶全部涂成白色以减少对阳光热量的吸收,厂房向南倾斜,厂房上布置着一些玻璃天窗为下面的水泥瓷砖工作台提供天光照明。
洁净车间采用的工艺都是临高位面可以实现的,但造成的效果却十分壮观。初次视察洁净车间的元老们乍一看有种回到了原始位面的错觉,只有仔细看清玻璃窗上的腻子时才相信这是临高的建筑无疑。这里自然也是临高最机密的地方之一。军方派遣了一个连的兵力驻扎在太白区,确保钟表厂的安全。所有工人下班的时候都要换下洁净服,在安保人员的监视下裸体通过一条检查通道,再到外面的更衣室穿上自己的衣服离开。
后来在抢救一位元老的时候,为防止感染曾紧急动用过钟表厂的天光洁净车间做手术室,在瓷砖工作台上成功进行了手术。这次事件之后,执委会为临高总医院建立了洁净手术室,因为元老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被开一次刀,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自然不会吝啬成本。洁净手术室与洁净厂房技术标准不同:钟表洁净厂房不允许湿度过大、不允许用腐蚀性的气体消毒,对微生物数量没有特定要求;洁净手术室则对微生物数量有要求,可以采用消毒液和消毒气体。

侯总的难题
当海军装备了“航发游三式”航海钟的时候,同样需要钟表的陆军嫉妒得眼红,强烈要求装备怀表。
钟利时向陆军解释了钟表厂的难处,并建议他们先少量装备海军使用的“航发游三式”航海钟。在那段岁月里,陆军军官身边多了一位专门携带航海钟的“值钟兵”。值钟兵形影不离地挎着一个挎包。这个挎包的一小部分空间用来放置菜碟子那么大的“航发游三式”航海钟,陆军不像海军随时可以把东西交给敖广老先生收藏,另一部分更大的空间被用来装载一包烈性炸药。炸药和雷管、引信放在一起是个潜在的危险因素,但又不得不如此。
钟利时并没有在怀表这个问题上催促侯德满,可侯总非常理解陆军军官身旁随时跟着一个人体炸弹的心理压力,对于暂时拿不出怀表的现状心中十分惭愧。他向陆军要来一包同样的炸药放在床底下,发誓:我侯德满一定要设计出最好最好的怀表!如若不然,就一直睡在这包炸药上!可仅靠这种一时激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顶多会把自己送上天堂。顺便说一下:为了避免侯总在天堂遭到72位异性蹂躏,陆军交给侯总的那包炸药是假货。
侯总主要头疼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耐磨部件问题:关于手表经常听到多少“钻”这样的描述。所谓“钻”就是手表里用红宝石制造的耐磨部件。红宝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氧化铝。氧化铝在原始位面还有个工人兄弟十分熟悉的名字——“刚玉”。氧化铝可以有多种颜色的品种,红宝石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材料硬度很高,莫氏硬度高达9,仅次于金刚石。手表中以这种红刚玉制造轴承、擒纵叉叉瓦等摩擦频繁的部件,以延长手表的使用寿命、保证走时精度。
无论是哪种刚玉,在原始位面人工合成的刚玉宝石本身并不贵。在原始位面,未加工的人工合成红宝石原料不到1000元一公斤。合成刚玉宝石制品的主要成本在切割、加工的费用上,因为这东西硬度太大了。由于加工成本比材料成本还高,自然是尽量选择美观的品种。手表采用红刚玉是出于美观,实际上黑刚玉也一样。临高还不能人工合成红宝石,也没有原始位面的现代宝石加工设备。红宝石部件的成本太高。
其次是齿轮的问题:与现代机械中常用的渐开线齿轮不同,手表中常用的是摆线齿轮。临高的一些钟楼和低档摆钟采用的是摆线齿轮与一种鼠笼式齿轮啮合的齿轮副,这种齿轮相对容易制造一些,但没有相互啮合的摆线齿轮精确。摆线齿轮的优点在于传动效率比较高。钟表的传动机构是个高倍的齿轮增速器,非常适合采用摆线齿轮。但摆线齿轮的缺点是每一种齿数的齿轮都需要单独的刀具,而这种刀具又是一种复杂的曲面,设计起来比较繁琐。
摆轮钟表的需求量巨大,与钟楼、高级落地钟的产量不是一样的数量级别。生产工艺中某一环节如果受到制约,整个生产线就会变成一个大沙漏。如果按照原始位面的标准,不顾临高的具体情况,勉强推出一些精雕细琢的优质表,钟表厂必将被雪片一样的订单和乌龟一样的生产进度压得喘不过气来。

垃圾的妙用
量产型怀表的转机最终出现在陆军的一笔订单上:出于军事需要,陆军需要一种能工作24个小时的机械定时器。这种定时器不需要多高的精度,只要造价便宜、生产迅速。因为它可能被用来做炸弹的引信。
侯总对于标准如此低的产品,完全没有设计怀表那种顾虑。他为这些定时器设计了简易而又廉价的部件,大胆采用了渐开线齿轮、黑色玻璃做的摆轮轴承、没有叉瓦的销钉式擒纵叉。在这种背景下,DSQ-1型军用定时器“一式定时器”诞生了。
这种定时器外形上看就是一个月饼那么大的铸铁疙瘩。它没有表针,正面只有两个插钥匙的窟窿和两个按钮,必须把钥匙插上才可以知道当前剩余时间。一个窟窿是时针兼上条用的,可以拧三圈半,有半圈是用来预紧发条。也就是说它可以走30个小时;另一个窟窿是只能单向旋转调整的分针轮。
正面的两个按钮的功能分别是:定时器锁定按钮和发条释放按钮。
每当定时器归位之后,定时器锁定按钮会弹出来。当把发条上到指定的时间处、并调整好分针的时候,定时器并不会开始运行。要按下这个锁定按钮解锁才会开始运行。一旦运行起来用手便无法将它复位。但通过专用的工具可以将它在运行时重新拉出来,使定时器停转。
另一个发条释放按钮手指不易触动,需要一个尖锐的物体来顶。这个按钮用于放条,但它不能用来解除定时器的驱动销动作。如果在定时器绑定了炸药,按这个按钮可以提前让你与传说中72位未婚妻见面。
时针和分针都归零的时候,会触动背面的一个驱动销。驱动销在第二个发条的驱动下转动三圈,足以驱动一些小型机械装置。背面还有四个定位孔和四个定位环,便于固定。每个定时器配备了一个与之配套的响铃盒,用于测试、演习使用。把这个响铃盒安装在背面,当归零的时候会振铃。这个振铃盒还有一个妙用:将它反面安装的时候,是振动。
首批300只定时器交付陆军之后不久,发生了让侯总意想不到的情况:所有的定时器都被下发给军官作为怀表的替代物使用,而不是按原有的意图去做炸弹引信。这玩意儿的走时精度虽然不高,但大兵们打一次战斗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使是原始位面的手表,作战前指挥员也要对时。大兵们在打仗前将这个定时器安装上振铃盒,按战役要求事先定下时间,同时按下启动按钮。这样可以保证各部队按计划时间行动。

一式怀表
当陆军方面再次订购并提出改进意见的时候,军代表带着满脸诡异的笑容对侯总提出了新的要求:您能不能让钟表厂设计出一些带指针和表盘的“定时器”?如果它能抗震和防水就更好了……
侯总听明白了这军代表的意思,哭笑不得地答应了陆军方面的要求。当他问起陆军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品质堪称“垃圾”的钟表时,陆军方面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它精确到定位导航的程度,我们只需要它能协调指挥一场战斗就够了,您不知道这种“垃圾”用起来有多么好用!
侯总想起钟利时曾经教过他的话:解决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思路。如果你设计的东西需要难度很高的苛刻条件来实现,那么你的思路可能是错的,不妨换一种思路。圆珠笔当发明之初,笔尖很容易磨损漏油。当人们试图提高笔尖寿命的的时候,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问题:把笔芯里的油墨灌少一些,勤换笔芯不就得了?
临高的钟表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用来参加瑞士钟表大赛的,更不是拿来炫富的。在城市里,每天校对一次的钟楼可以为市民提供标准时间。而在战场上,行动前都要校对时间,只需它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确保部队的同步行动就够了,且军方可以通过无线电台获得标准时间。所以,临高的怀表首先要的是管用、管够,精度稍微差一点不是问题。
侯总接受这个订单之后,也向陆军提出了一个条件:要订购足够数量的定时器,这样他才有正当理由向冶金部门批量订购合适规格的锡青铜带。
侯总在“一式定时器”机芯的基础上研制成了第一只怀表,这玩意儿的工艺只配称之为“迷你闹钟”。碍于面子,侯总没好意思管这个粗劣东西叫“怀表”,而是叫做“二式定时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样便于应付工程师委员会那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学霸。如果侯总管这个东西叫“怀表”,那帮家伙们是不会认可的。
“二式定时器”问世之后,不仅受到陆军的欢迎,也被海军和一些内部机关大量采用。实践证明:这个“垃圾”的精度并不像侯总担忧的那样差,日差在60秒以内。后来它终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名分”——HB-1型“一式怀表”。“一式怀表”被工程师委员会认可的那一天,侯总把床底下那包炸药还给了陆军。由于侯总的成就,人们将他与钟利时并称“钟表侯”。侯德满的儿子侯半斤与侯德溢的儿子侯半樽后来也成为钟表专家。
“一式怀表”也有它特有的缺点:由于渐开线齿轮的特性,它比较容易发生齿轮卡住不动的故障。临高位面采用同类齿轮的怀表都存在这个问题。后来新式怀表通过齿形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并加入了润滑措施,但与原始位面的钟表相比,这种现象的发生率比较高。这种缺点还体现在上条方面:临高位面的此类钟表在停走的情况下,要上好多圈发条才会开始走。而原始位面的钟表不需要上这么多圈发条就可以走了。

二式怀表
在“一式怀表”基础上,加入了玻璃制造的摆轮抗震轴承、玻璃叉瓦、一些玻璃轴承,并为它设计了一个防水外壳。这就是HB-2型“二式怀表”。
临高的橡胶产量不足,十分珍贵。“二式怀表”的表壳防水是靠油麻实现的,它只有旋钮处那一丁点儿的位置使用了天然橡胶。这种怀表的防水性能主要是防止雨淋,掉在水坑里粘泥之后用水冲洗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保证这些性能的前提是在防水材料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很多怀表由于拆装不当或材料老化,防水性能往往达不到这种程度。“二式怀表”在经常随身携带的情况下,日差在30秒以内。
钟利时擅长做一种带馅的酥皮火烧。这种火烧比较耐储,可以保存很多天。钟利时经常做一些这样的火烧送给好友做点心,所以这种食品落了一个“钟家火烧”的名号。“一式怀表”和“二式怀表”的个头比较大,无论外形和尺寸都酷似“钟家火烧”,所以它们也落了诸如“金火烧”、“银火烧”、“铜火烧”的绰号。
作为精密仪器的生产部门,临高钟表厂在钟表之外也生产压力表、电流表、双金属温度计等仪表。


第六章:布谷鸟的歌声

布谷鸟钟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钟渐渐解禁成为奢侈的民用产品。自从钟表厂由侯德满接手之后,钟利时也不再经常参与钟表的研制了。
有一次,钟利时应邀到芳草地学院给孩子们讲课。一名女生“不识时务”地向钟利时“揭发”校长“吹牛”。原来:校长伯伯向孩子们提起过一种“布谷鸟报时钟”。在这种摆钟上有一个小窗户,里面住着一只布谷鸟。当整点报时的时候,小鸟会打开窗户飞出来“卟咕——卟咕——”地鸣叫为人们报时。孩子们希望存在这种有趣的时钟,可他们又怀疑这仅仅是校长伯伯在吹牛编故事。所以,这名女生鼓起勇气向临高钟表界权威钟伯伯求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钟利时是个讲究简洁、实用的人,他为自己家设计的家具非常简约。有时候这种性格甚至显得有点偏执:他家厨房盘子全部都是白的,没有一点花纹。由于这种性格,他对那种花样繁杂的东西没有好感,自然没心情设计那种产品。钟利时自家用的时钟就是一整块磨了圆角出来的浅色实木块抛光而成,中间挖了一个圆洞,嵌入一只白色的“航发游四型”。
如今面对孩子们天真而又期待的目光,钟利时实在不忍心“辟谣”。他向孩子们表示:确实存在这种神奇的时钟,可是它的制作方法失传了。他一反常态地答应孩子们:伯伯一定想办法重新把它制作出来。
布谷鸟钟实际上是一台壁挂式的重锤动力摆钟,钟利时对于布谷鸟钟的其他部分都有把握,唯独对那个模仿布谷鸟叫声的装置非常头疼。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发出这种叫声的装置。
有一天,临高总医院请他去解决洁净手术室的一个奇怪的问题。原来:洁净手术室的风道自从做了改进之后,在运行时总是发出一种嗡嗡的怪响,机械师检修了锅驼机也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钟利时检查了通风管道之后发现这个声音是风道当中一个开口的部件造成的。这个开口导致风道的某一部分变成了笛子。这件事给了他启发。他原本也想过过临高马车上的汽笛来实现布谷鸟的发声,可驱动汽笛需要较大的力量。这件事提醒他:用较低的压力也可以驱动发声部件。
钟利时找到了老朋友“老披”,“老披”现在已经是临高声学部门的专家了。“老披”不愧是内行,一听钟利时提起布谷鸟钟和风道发声的现象,他立刻就明白钟利时想干什么。“老披”帮钟利时制造了两只木头匣子,木头匣子的上面有两个松软的布风箱。靠上面两个重块的自重足以驱动木匣子发声。两只木匣子的声调不同,组合起来就是“卟咕——卟咕——”。通过机械装置交替掀起木匣子上的重块,就可以控制木匣子的发声。
解决了发声部件的难题,机械部分自然不是难题。钟利时没有自己亲自设计,而是将大致的设计思路告诉了侯德满领导的钟表设计院,让他们在业余时间把这个东西搞出来。
对于布谷鸟钟里的小鸟,研究所原来的想法是用一只真正的布谷鸟标本。钟利时批评了这种想法:如果这样做的话,以后为了制作“正宗”布谷鸟钟可能导致一只活的布谷鸟被牺牲。这种给孩子用的产品不应该建立在牺牲小动物生命的基础上。后来研究所采用了临高动物园里鹦鹉身上脱落的彩色羽毛来制作仿真小鸟,把小鸟做得栩栩如生。
第一台布谷鸟钟BG-1型“布谷一号”在儿童节那天交付芳草地学院,这台布谷鸟钟的尺寸比原始位面布谷鸟中的大一倍,安置在一棵仿真的松树上。重锤被制作成可爱的松塔造型。当整点报时的时候,一只足以乱真的布谷鸟打开小窗户探出头来,随着琴弦敲击出的钟声发出与时间点数对应的布谷鸟叫声。随后,里面的音乐装置会演奏一段音乐,伴随着音乐,从小房子里会转出来一群身着盛装的小人随着音乐转圈跳舞。原始位面的布谷鸟钟音乐部分使用钢片做的八音琴发音,而临高位面的大型布谷鸟钟使用“老披”设计的钢琴机构发音,声音十分动听。
后来又推出了另外一种造型的BG-2型“布谷二号”。在“布谷二号”上,钟表研究所给布谷鸟找了一位好朋友——猫头鹰。猫头鹰蹲在树枝上,护卫着布谷鸟的家,两只玻璃眼睛随着钟摆的摆动而左右晃动。猫头鹰的爪子下面是两只大头朝下的铁老鼠作为重锤。当整点报时的,布谷鸟会从猫头鹰旁边的树洞里飞出来。

要你命3000
深夜,契卡总部的钟楼顶上来了几名蒙面人。
作为一个秘密机构,契卡的一些兼职元老是不能暴露自己身份的。这种对身份的隐瞒主要是考虑到归化民的感受——在一个大特务头子身边工作压力岂不是山大?今天来到这里指导工作的是代号为Q的技术顾问,陪同他的还有M。
Q为契卡设计了很多独特的装备。比如一种代号“要你命3000”的特种装备:听起来好像是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可它看上去就是一堆乱线头捆着一串破竹筒、葫芦装的油纸包包。这东西的真实用途是契卡特工用的“电子积木”:那些乱线头是丝包线、而那些竹筒、葫芦里装的全是电子管、纸介电容、电阻、线圈之类的电子元件。几个沉甸甸的被沥青封死的椰子壳是电池。双层口袋内部夹层印着一些常用电路图。这些破烂儿藏在烂渔网里不易引起怀疑,可一旦拿到特工手里就会变成电台。
传说Q还曾经设计过一个手电筒:它有光的时候会亮,光越强它越亮,没光的时候绝对不亮。其实这个传说只说对了一半:此物上面的灯泡是测试用的,它真名叫做“光电驱动器”,被装备在太白天文台中星仪的自动测时器上。当阳光穿越条缝和透镜照在这个东西上的时候,它会驱动记录滚筒上的指针在记录滚筒上划出一个曲线。根据这个曲线可以精确地测出太白天文台的当地时间,这比用人手按电钮要更精确、更方便。
Q前来视察一个新安装的类似钟机的装置。这个装置看上去不像钟表,但结构却非常相似,也有钟摆,但重锤的数量出奇地多。在契卡机构内部,所有的人都养成一个共同的习惯——从来不问“这是什么?”。
在人们暗暗揣测了半个月之后,M终于让Q把这个东西的功能向负责人员交代清楚。原来,这是一个用于审讯的机器:
这个东西会在重锤的驱动下,自动用竹板抽打被审讯者的屁股。这东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很快就打完,而是8秒打一下,且有8根竹板轮着打。每一下都换个竹板,避免犯人一个地方打久了有适应感。由于重锤很多,上锤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打击效果。它可以用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打上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时。如果需要的话,每半个小时还可以自动集中打一次乱棍。此物具备鞭鞑和“熬鹰”双重功效,它在研制过程中的名字叫“慢节奏钟控按摩床”。
这个想法是M在钟楼顶部审讯犯人的时候偶然想出来的,于是他联系了Q帮他设计。对于Q的这个设计,M非常满意。

标准化体罚
早操的时间,在芳草地学院里,一排学生垂头丧气地站在操场讲台上。校长伯伯威严无比地宣布:“……根据元老院的规定:逃学罚60竹板!旷课罚30竹板!现在,我决定对这几名违规的学生实施惩罚……”
……
当学校几座布谷鸟钟集体鸣叫了7响之后,伴随着布谷鸟钟的音乐声学生们陆续来到食堂吃晚餐。
钟利时作为科技和教育委员,视察过学校之后顺便在食堂吃了顿晚饭。两名学生垂头丧气地趴在他旁边的餐桌上吃饭,正唉声叹气地向同学诉苦“……你们真幸运,被数学老师、物理老师打。我们两个就惨了——被体育老师打……”“怎么了?同学……”“旷课被罚了板子,体育老师下手太重了,屁股都不敢坐凳子……”
第二天,这两名学生淤血的屁股与另外两名学生完好无损的屁股展现在教育委员会的会场上,委员们欣赏过两名学生惨不忍睹的屁股,不停地摇头议论道:“这下手也太重了……”“是啊!学生怎么能这样打呢?……”“虐待学生的体育老师要处理!”
“诸位……”钟利时请众人安静下来,对众人说道:“适当的体罚是有必要的。但这种体罚应当建立在不对学生造成实质伤害的前提下。如诸位刚才亲眼所见——数学老师下手相对轻一些,而体育老师下手则非常重。由老师亲手实施处罚是不规范的、没有规范可循的,具体实施起来差异很大……”
委员们听出了苗头,问钟利时道:“那么钟博士有怎样的建议呢?”
钟利时将一张硕大的图纸展开,悬挂在会场的墙壁上:“我的建议就是:机器是最公正无私的裁判……”
……
一个月后,教室窗户处多了一台奇怪的机器。那机器如同一个结实的衣柜框架,隐约看到底部有几根钢丝穿过讲台下的地板,与讲台旁边一个装置联接。那机器里面悬挂着一根竹条。那竹条显然经过仔细的加工,被修得平平整整,十分光滑。在机器旁边还有一个牛皮纸袋子,里面有一小捆这种竹条,每一根的规格都一样。牛皮纸袋子上印着:标准体罚条(实验),澳宋教育部监制,临高科技部钟表厂生产。
早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让班长收作业。凡是自称“没带”的,一律请到讲台前排队,等着接受体罚——按照校规:交不上作业的先打30板。“邹星星同学,请你站到那个台子上……”班主任老师指示第一位倒霉的学生在窗口那机器下面的台子上站定,抓紧一个扶手,拱起屁股——有个软垫自然会迫使他的屁股拱出来。
随后,班主任老师扳动讲台边上一个扳手,随着一阵喀喇喀喇地响声,窗口那台机器的配重块被提了起来,那重块是驱动计数器的。而讲台旁一个钟盘的指针准确地指向30的刻度。班主任老师一边批阅作业,一边用脚踩着讲台底部的一个踏板,踏板通过钢丝给机器上的竹板蓄力。当踏板踩到底部,那竹板的机械装置就会释放,使竹板打在学生的屁股上。每踩一下踏板就会抽打一下,而计数棘轮在配重的牵引下会随之计数,讲台旁边的钟盘指针度数随之减少。当打满30下的时候,钟盘的计数归零,那机器发出“叮铃”一声。班主任老师示意那学生下来,换后面的一个上去,指针又被拉到30的位置……
将近正午12点,远处的钟楼奏起了报时前的音乐声。学生们听到钟楼这段前奏,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奔向大厅,去观看布谷鸟钟的报时。老师在讲台前也只好低着头装聋作哑。
音乐过后,布谷鸟钟的打点声几乎是与钟楼打点报时的钟声同时响起。布谷鸟如约地飞了出来,“卟咕——卟咕——”地鸣叫着。伴随着机械小人的跳舞音乐,有些学生也学着小人的样子转起圈来。
食堂的长桌子前,刚刚被打了30多板的学生们坐在椅子上,议论起那台奇怪的机器。钟利时坐在旁边听见他们的议论,问道:“这次屁股不会肿了吧?”“不会了……那东西也太好玩了,明天我们也不交作业上去试试……”“那东西能调节力度的……好好学呦……”钟利时冷笑道。
有学生问道:“钟博士,怎样的科学家才算成功的科学家?”“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家有三种……”“哪三种?”“一种是宅在研究室里做研究,四处伸手要钱的,这种是三流科学家;另一种善于将知识转化成财富,这种是二流科学家……”
“那什么是一流科学家呢?”“一流科学家?”钟利时冷笑了一声:“……没有一流科学家……”
正说话间,“太白农场”负责人陆梓野匆匆忙忙地找到钟利时身边,低声说道:“老板,执委会还要一批辣椒酱,厂里库存不足啊!”“你把我留的那些给他们,告诉执委会:这是给他们内部留的最后一批了,不要再四处送人了……另外,你让厂里加快生产进度,晚上加班加点生产……晚饭的时候让食堂多放点肉……”



第七章:延伸的疆土

一流科学家
每一座被澳宋控制的区域,当稳定下来之后都会建造起一座钟楼。钟楼意味着对一块地区的永久占领。
在天文台的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世界时区地图和分区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所有的钟楼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上的钟楼越来越多。
作为澳宋帝国的核心骨干,元老们在初期负责各自部门具体的工作。而随着帝国的扩大,元老的角色从具体的事务逐渐发生转变。元老内部聚会的时候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你为什么要穿越?都喜欢哪片地方?
“你为什么要来临高?”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元老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喜欢带兵打仗、有些人喜欢高级女仆、有些人喜欢人上人的气派……可以说每一位元老都有自己独特的野心。如果不是为了这些,谁又舍得抛弃原始位面的生活来到这里冒险呢?
钟利时平时显得很低调,似乎总是宅在家里研究东西。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元老院在科研经费方面还是非常大方的,可伸手讨经费远远不如自己想办法赚钱更舒心。在临高的位面,元老的特殊身份本身就是财富。
科技部的技术和产品绝大多数都存在保密的问题,想靠这些赚小钱钱是行不通的。在精密仪器得以大卖之前,圈块地发展种植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解决部下的口粮问题,还能出售多余的出产赚钱。当元老们还在为女仆争吵的时候,这家伙就已经开始忙着圈地了。钟利时以搞“副业”为由向执委会批了一些地。除了种植口粮、养鸡之外,还雇佣了一些归化民在这些土地上大片种植辣椒。在没有比辣椒更受欢迎的调味品了。
有了出产还要能卖出去才行,所以他又办了一个“钟仪商社”。“钟仪商社”名义上是经销钟表和仪表的,可实际上它旗下开了一家食品厂“钟仪副食品厂”,注册商标为“终一”,取义“品质始终如一”。凭借在原始位面搞过生物净化的经验,钟利时对酿造和食品厂房的建造有点研究。在他的指导下,“钟仪副食”出品了一些深受欢迎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有:澳洲红甜辣酱、澳洲红香辣酱、澳洲红葱油海鲜辣酱、澳洲醇辣酱等产品。
澳洲红甜辣酱是以去籽的红辣椒为原料,干燥之后磨制成极细的辣椒泥,经自然发酵之后掺入糖浆、鱼露、浓缩果汁制成一种大红色膏状的辣酱。这种甜辣酱味道似咸而非甜,味道当中带有一种可口的酿造酸味和水果的香味,在原始位面用于风味拌菜。
澳洲红香辣酱是以辣椒泥与芝麻、花生等坚果泥混合而成的。辛辣之中带着一股香味,可以使一些过于清淡的食材充满香辣的味道。而这种酱里面是不加油的,吃起来香而不腻。
澳洲红葱油海鲜辣酱是以干虾、干鱼、干贝为原料,加入极细的辣酱用葱油熬制而成的一种泥状海鲜味油辣酱。这种酱具有原始位面沙茶酱、朝鲜辣酱、油辣酱的一些特点,非常受欢迎。
澳洲醇辣酱是一种黑色的、比较稀的辣酱。这种酱的味道类似蒜蓉辣酱,酸辣可口。原料被磨得非常细,可以像油漆一样均匀地刷在各种食物上。
“钟仪副食品厂”的辣椒酱特别受欢迎,总是供不应求。除了这些辣椒酱,“钟仪副食品厂”还为北方元老们提供酸菜。有了这些产业支持,科技部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自从济州岛被占领以来,他就琢磨着能在那片地方搞点什么产业扩大“钟仪商社”的买卖。执委会与济州岛那边的事他早有耳闻,等到风声过去,他才借着“126工程”的名义向执委会提出申请,希望到济州考察一下。

澳洲靰鞡与雷风先生
汉拿山位于济州岛,是南朝鲜最高的山。这座山恰好位于东经126度30分的经线上。以汉拿山的海拔以及它占据的126度30分经线,这里理论上是个修天文台的好地方。钟利时看好这个地方,想在山顶126度30分的位置修一座天文台,这便是126工程。但这里的实际情况他不了解,必须亲自去一趟济州实地勘测一下。
实际上他对汉拿山的情况有些耳闻:山上情况复杂,修天文台可能有很大难度。实际上,他去济州岛还有另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济州岛的土地、出产,最重要的是——济州岛那边有没有钱赚?
钟利时原始位面的家乡在临高位面正是后金的老家。他对辽东的气候、出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特别熟悉,生活习惯上有些辽东的痕迹,以至于有些人怀疑他是不是女真人的后裔。对于人们的怀疑,钟利时不承认也不否认,他只对养女钟小英说过:自己祖上是住在辽东的宋人,和女真人没有什么关系。钟小英似乎对辽东也有点了解。
钟利时并不反感人们把他误认为女真人。临高可能需要与后金接触,需要有人扮黑脸,也需要有人扮红脸。他表面上对后金的态度温和,不像一些元老那样表露出激烈的态度。对于后金来说,他扮演的是位“热情、友善”的“老乡”。
可这位“老乡”骨子里可一点儿不友善:在钟利时的保险柜里锁着一张盖有“绝密”印章的地图,上面标定着“千金山”、“高尔山”两个地名,在这两者之间用虚线画有两个狭长的圈。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名元老之外,再没一个活人知道这两个圈的真实意义。他心里明白:实现这张图上的目标需要时间,所以即使在元老院的会议上他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这种想法。
明末的天气寒冷,钟利时为了在北方行动的时候御寒,山寨了原始位面的UGG靴。UGG的正确读音原本不是“优计计”,而是类似“阿哥”的读音。为了便于以后和后金使者套近乎,钟利时把这种靴的男款叫“阿哥靴”、女款叫“格格靴”,声称这是澳洲版的靰鞡。
靰鞡是满族先民穿的一种皮鞋,这种皮鞋蓄上一种叫做“靰鞡草”的干草,在冬天十分保暖。所以“靰鞡草”被列为东北“三宝”之一——“人参、貂皮、靰鞡草”。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靰鞡草被淘汰,东北的“三宝”也变成了“人参、貂皮、鹿茸角”。
就这样,钟利时身穿皮大衣、脚踏澳洲靰鞡、头戴澳洲一种名叫“雷风帽”的大皮帽子出发了。
“雷风帽”也叫“震巽冠”,其名出自《易经》。澳洲有位精通《易经》的大学者号“雷风先生”。“雷风先生”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尤以御、射见长。“雷风先生”经常助人为乐。澳洲人出于对这位先生的敬仰,将一些助人为乐的善举叫做“学雷风”。“雷风先生”在冬季常戴一种皮帽,这种皮帽后来就称为“雷风帽”。

钟仪商馆
钟利时第一次抵达济州非常不是时候——正值冬季,他一到济州就被冻得把全部能找到的御寒物品裹在了身上变成了一个棉花球。当他蜷缩在棉花团里难以入睡的时候,不禁在想:自己被冻成这样,其他元老也一定不好过。如果帮这里的人们建立一个冬季天堂,买卖应该会不错。当天深夜,钟利时冻得睡不着觉。他从棉花球里伸出两只胳膊,在烛光下绘制出一张设计草图,这就是“钟仪商馆”的设计雏形。
由于汉拿山地形复杂,钟利时放弃了勘察的想法。利用剩余的时间,他验证了天文钟的的功能、向元老们赠送了一些辣椒酱。随后,他与济州岛的建设公司一同策划了“钟仪商馆”的设计方案。
“钟仪商馆”名义上是“钟仪商社”的招待所,实际上它是一家高档“大车店”。“钟仪商馆”拥有两种最主要的设施:火炕和浴室。
火炕是北方一种非常实用的冬季取暖设施,它的妙处在于散热方式特别有效:散热器在地面上,符合热空气上升的对流规律。不仅晚上睡在上面温暖舒适,而且整间屋子都会被烘得特别暖和。火炕从构造上来看,它相当于一座炉灶的烟道。热的烟气通过火炕的炕道排至烟囱,沿途烘热火炕的炕面。
火炕的炉灶被设计在火炕间后面的烧火房里,这样做避免了在起居室内烧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也避免了烧火的火工和客人直接的接触。炉灶可以顺便用来烧水或者做饭。
“钟仪商馆”有两种火炕房:
一种是“火炕大厅”,在大厅当中转圈修上火炕,当中一座戏台子。客人白天坐在上面喝茶听戏,晚上可以就睡在炕上。
另一种是榻榻米间。长条状的火炕被隔成了一间间的榻榻米小间,小间的屋顶都有气窗,门口底部有进风口,通过对流为狭小的榻榻米间更换新鲜空气。客人热了就把气窗开一点,让热气跑一些,控制室内温度。
浴室也是“钟仪商馆”不可缺少的设施。北方的冬季,洗澡是件麻烦的事。“钟仪商馆”的浴室内有冷水、温水、热水三种温度的水池,还有蒸汽桑拿房。
“钟仪商馆”还有几间独立的、带有办公室、书房的“元老套房”。

澳洲寒食


  

“澳洲人民利用澳洲特产辣椒面和白糖制作出美味的‘澳洲冷面’和‘澳洲拌菜’,这些食品是澳洲人民在寒食节的时候吃的食品,称为‘澳洲寒食’……”——钟利时

  

到了夏天,钟利时再次随船抵达济州岛。这一次在军队的帮助下,成功登上汉拿山,并选定了126度30分的天文台位址。
第二次抵达济州的时候,“钟仪商馆”主体建筑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内部正在装修。钟利时对装修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进意见。“钟仪商馆”是为了冬季而建造的,可夏季也不能闲置。所以在“钟仪商馆”近海边的地方修建了一些高脚木屋,用于夏季度假。
夏天在济州岛自然少不了要吃顿冷面。这个位面的朝鲜还未发展出原始位面那样的朝鲜风味饮食,钟利时吃到的冷面味道十分不对。钟利时对原始位面朝鲜风味食品的制作比较在行,他指导了“钟仪商馆”的餐饮服务人员如何制作正宗的“澳洲冷面”和“澳洲拌菜”。
临高出产的辣椒面通常含有一定含量的盐。钟利时教会他们这样一个秘诀:想让冷面汤更“咸”一些,要大量地加糖而不是加盐。“澳洲拌菜”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多加糖而不是多加盐。有些拌菜里还加入了碎芝麻、碎花生等坚果粉,增加香味。在钟元老的指导下,元老们终于品尝到了原始位面经常吃到的那种冷面、辣白菜、拌桔梗、拌干豆腐、拌海带、拌海兔……
元老们不能承认这些东西来自原始位面,所以这些临高位面原本不存在的食品被称为“澳洲寒食”。原始位面的“韩式料理”在临高叫做“寒食菜”

冰箱产业
钟利时第三次抵达济州是庆祝“钟仪商馆”开业。
钟利时下船之后,顶着鹅毛大雪走进“钟仪商馆”。一进门,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立刻有服务生过来接过客人的大衣和行李,帮客人擦去大衣上的雪水,挂在专用的衣帽箱里。
钟利时摸摸榻榻米间的火炕——十分暖和。来到后厨,只见火炕间后面的炉灶上,几口大铁锅里不紧不慢地炖着酸菜白肉、老汤卤肉、高汤、卤汁肉臊、鱼头等食品。听说钟元老没有吃饭,后厨的厨师长连忙要给元老准备几道大菜。
钟利时让他们不要如此铺张,随便来碗面就可以。厨师长立即下了一大碗切面,浇上高汤和整整两大勺老汤肉臊,里面还特地加了一把温室油菜。这碗面的味道足以灭掉原始位面的他吃过的所有面馆。钟利时对“钟仪商馆”快餐的效率十分满意,远路而来的客人随时可以吃上热腾腾的大炖菜、肉臊面。
在寒冷的冬季,客人们在浴室里泡得满面红光,然后穿上浴袍在温暖如春的休息大厅火炕上半躺好,手边摆下一个炕桌。或是沏好一壶茶一边品茶一边看戏;或是热得难受吃上一根红豆冰棍;或是摆上几壶烫好的美酒,让后厨上盘老汤肉丁、老汤豆干、五香花生米之类的下酒小菜,喝得晕晕地暖暖睡上一觉,真是天堂一般的感觉。
“元老套房”也开始发挥了它们应有的用途:一到冬天,济州岛的几位元老们纷纷搬到这里“猫冬”。
钟利时指导了“钟仪商馆”在燃料采购和使用上的细节:火炕和锅炉性质不一样,大块的优质煤炭烧得太快了。客人太热、商馆成本也太高。要订购一些廉价的碎煤,甚至可以掺入一些泥沙用来减慢燃烧速度。晚上用潮湿的碎煤泥“压火”。
济州岛冬季气候足够寒冷,可以冻冰块。钟利时与建筑部门策划在汉拿山脚下开凿一个山洞做冰窖。冬天储存大量的冰块到冰窖里,夏天取出来用于“钟仪商社”的新产品——冰箱。
“钟仪商社”的冰箱有单开门、双开门、双层玻璃的冰酒柜等品种。表面漆工考究,外形美观。这些冰箱是用木头做的,靠冰块制冷,以鸭绒或其他保温材料绝热。这种冰箱上面有个放冰块的冰格,底部食物格用来放食物。冰格底部有一根铜管通向冰箱底部,用于排出冰块的融水。冰箱底部放有水盆,用来接融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11-11 05:05 , Processed in 0.0769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