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5|回复: 0

报业要发展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报业要发展》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报业要发展作者ID北朝论坛
不懂装懂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临高、广州内容关键字
报业,发展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临高同人酱油元老求上进(报业要发展)21日更新
临高同人:酱油元老求上进2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2-04-26最近更新
2012-05-21字数统计 (千字)
7





正文

报业要发展

1、

随着广州紫明楼的重新开张,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也突然多了种叫《广州船头货价纸》新玩意儿,随着从临高广州航线上的广船带过来,每7天一次,对开的小报,由小孩儿当街叫卖,里面主要是讲这次船上从临高又运过来什么澳洲货,这些货有什么好处,价格几何等等,顺便还有些其他南洋的消息什么的比如吧城缺木材粮食、越南缺煤铁之类的“消息”。本来广州城里的商人们虽然对澳洲货或者说是临高货相对熟悉,也很喜欢,但是大多是别人的口口相传,却没有几个人全面系统的了解货品的详情,这个《货价纸》正好满足了大中商人们对商业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了对澳洲货好奇的市民的好奇心。不过这个《广州船头货价纸》在每一期,都有一面叫做《每日环球记录报》的副刊,虽然大名人士不懂这个环球是什么意思,但是里面都记载着一些海外奇闻异事,还有一些京师建掳的消息,颇受欢迎。
这个在广州的报纸,是一个酱油元老董灼,伙同其他的几个酱油元老主办的,作为一个不成器的工科生,董灼本来是个在芳草地兼职的数学老师,也在大图书馆里挂一份闲置,来到明朝以后,我们的董老师还专门给自己起了字“秋迪”,不过登陆以及快3年了,自己还是只能先在学校里教教书,时不时的在大图书馆整理些资料,眼看着和自己当年一个屋子的戴语侬已经外派去了大陆,董灼觉得自己再不做些什么,恐怕只能这样的默默无闻了,他很不甘心。在图书馆兼职的时候,董老师有机会接触了很多新闻史的资料,觉得在一个连像样的报纸都没有的世界里,仅仅有的《临高时报》是不够的,于是便找来了几个经常在食堂里和自己胡说八道的元老,要开办自己的报纸。
本来临高已经有了《临高时报》,丁丁的时报系统的元老,肯定会极力反对再办一份报纸的,女仆事件以后,虽然没有限制元老办报纸,但是执委会和元老院显然也不会支持的,没办法,董老师只好以协助广州站深入广州城里的各个阶层的名义,先办了这么个《广州船头货价纸》,自任主编每周也就印个两百来份,报纸也暂时没有个固定的编辑部,只能在大食堂里先商量着来,虽然不能赚什么钱,在东门市上也只能贴在墙上供路人闲看,不过走出了这第一步以后,董灼还是觉得自己已经走在了“新闻集团”的发展道路上  


2、

“老师,这是我们班的作业。”女孩儿端端正正地把一摞作业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向董灼敬了个少先队的礼。“很好,谢谢。”董灼向小女孩儿挤了一个笑容,点点头,让她离开了办公室。这个女班长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又瘦又小了些,董老师微微一乐,然后把小女孩儿的样子从脑子里抛开,也没有去看桌子上的数学作业,而是站在窗户前,看着正在操场上踢球的学生们。
他办的《广州船头货价纸》已经办了2期了,在广州已经有个别商人提前预定第3期了,看来每期5个铜板对商人还是小意思,而对临高澳洲人的好奇心,也促使一些广州城里中等收入者的对临高的消息趋之若鹜,看来,现在可以扩大每期的印数了。董灼默默的想,顺便里面的副刊《环球每日记录》也需要认真的考虑下内容了。本来有人提议,这个副刊主要内容就是每期2500字的“社论”再加上些商业消息奇闻异事,虽然与董灼心目中的《泰晤士报》相去甚远,但是打造17世纪的麦肯锡/彭博/金融时报应该还是可行的了。不过董灼更想增加这份报纸在临高的知名度,即使不能与《临高时报》争锋,也要有些知名度吧。好在这份报纸出现以后,殖民贸易部驻香港单位的洪水尹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合作意向,希望把香港要到香料的事宣传一下,再把大世界吹捧一通,这几期的印制费用,殖民贸易部将提供赞助。哎,可惜还是不能在临高打开局面啊。董灼叹了口气。
东门市上的墙上多了份报纸,并没引起多少人的主要,不由得让董灼怅然若失,本来在食堂说的头头是道的几个酱油元老,也没有几个愿意和他一起办报纸的,都想来去当主编,却没有人真的肯动笔,都想着以枪毙别人的稿子为乐,可惜现在稿件内容除了从贸易或者海关部门抄来的,就剩下董灼自己写的了。与教育部门的同仁们开完发动机行动开始后任课的布置会议,董老师还不想回到只有个B级女仆打理的宿舍去。“还是今天去吴南海的那个店里喝喝茶去吧,”董灼寻思着,信步向农庄(这个细节忘了,吴南海开的是小店是茶屋还是酒馆?)茶屋走去。
根据提示,3以后把茶屋改为咖啡屋。


3、

吴南海的咖啡馆是对外营业的,现在一些附庸风雅,或者想钻营的土著,也常常花费不菲来这里,喝上一杯对他们来说赛比汤药的咖啡,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旁人看着,觉得自己紧跟着潮流的。大概和那些喜欢有事儿没事儿去星巴克坐坐的白领是一个心态吧,董灼这么想着。他来这里是找吴南海的,吴南海说过想做一些农产品的大画片,广泛的发到已经归附元老院的地区去,他想来碰碰运气,能不能把这个活给拦下了,不过今天吴南海不在,甚至里面连一个元老都没有,可能是来的时间不对吧,不过对董灼来说也没有关系,反正大画片的事情八成最后也要归到丁丁的宣传部门名下,自己正好在这里坐坐,想想自己的报纸还能有什么快速发展的地方。
虽然董灼自己身上并没有穿戴什么特殊的标志,不过有几个土著已经认出了这是在澳洲人的大学堂里教算术的先生,冲着他挤出了包含着艳羡、崇敬、嫉妒等丰富感情的微笑。董老师也用扑克脸式的微笑回应了这些微笑,然后要了一大杯格瓦斯,找了个窗边的位置,独自坐了下来想事情。现在临高能算有影响力的只有《临高时报》一份,而且更像是发布官方消息的官报,自己的《环球每日记录》也就是殖民贸易部的人感兴趣,自己的报纸倒是可以随着商船走遍每一个和元老院控制或者发生关系的地区,不过这样也就只能是一份商报了,至少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虽然具体最后能办成什么样的报纸董灼自己并不是很有明确的目标,不过仅仅是一份附庸在部门名下的商报,显然不是他的愿望,而且考虑到现在只能出版汉字版,而大陆的识字率无论是从大图书馆的资料来看还是从元老们反馈回来的见闻,都是十分令人沮丧的。要想在未来的穿越国有影响力,看来首先还是要在临高本地打开局面,这份报纸最后主要的读者还是土著们,而且是受过穿越众教育洗礼的土著们,既然是这样,那就要写他们喜闻乐见关心关注的东西,也算是给执委会当个瞭望者,把关人吧。虽然还没想好下一期的报纸登什么内容,但是董灼董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也就不那么迷茫了,渐渐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咖啡馆里土著们的议论上来了   


4、

董灼喝完了格瓦斯,又要了一杯红茶菌,一边慢慢的品着,一边听着咖啡馆里的客人们的谈论,大多数土著的对话对董灼来说也没什么价值,无非是婚丧嫁娶之类,关于时事的也是付波军大破明军与澄迈什么的,这些《临高时报》已经详细的报道了,无非是这些闲人添油加醋的说一说而已。哎,要是有专职的记者就可以了。董老师不由得暗自感叹,是不是可以在芳草地培养几个记者呢,嗯?年轻漂亮的土著女记者,深入辽东战区一线,采访在前线为了元老院与人民,和后金奋战的将士们,这是一件多么有噱头的事情啊,不仅能够吸引元老院的注意,也可以让报纸在控制地区大卖,作为报纸主编,也可以财色,哦不,名利双收么。可惜董灼的yy现在暂时都不能成为现实,咖啡馆里的谈论也没有什么价值,喝完了红茶菌,董老师只好悻悻的离开了。培训记者的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呀。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他跑殖民贸易部更加的频繁了,又和洪水尹好好的谈论了下香料的事情,现在的报纸也就是个大广告《环球每日记录报》只是《广州船头货价纸》的副刊而已,而刚开始要和董灼一同开辟新闻集团的几位酱油元老,早就不知道去哪里抱着生活秘书了。不过即使这样,董灼每期在写完软文之后,仍然认认真真的根据大图书馆的资料,编纂一些“新闻”或者评论,也刊登一些地理方面的,尤其中国周边国家的出产。有事没事儿到公共场合听听土著们在谈论些什么,把自己认为能够登上报纸的内容记录下来登载在报纸上,也有几个能说会道的“消息灵通”的土著愿意把十里八乡的见闻和董灼说说,即使没有记者,也算有了些消息源吧,不能憋死么。
或许是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吧,在“货价纸”出版的第5期以后,,从广州站传来了个消息,有些商户想在报纸上,刊登自己商号的消息,虽然每天从广州都有不少的消息发回来,但是这条消息对董灼来说不啻于自己报业的开端,似乎他已经是17世纪的默多克了。不过在高兴的同时,董老师也不得不思索下,现在和土著做个人名义的生意,尤其是在控制区外的商人,抛开要价什么的,利润怎么分,是不是应该挂靠再元老院的名义下?算了,这些事情元老院如果重视肯定会找上门来的,自己先去庆祝一下----- 待续


5、

滋儿,董灼抿了口格瓦斯:“多谢了哈兄弟。”“嗨,不客气,不客气,以后你出的报纸,收入就挂在我们贸易部的名下了,贸易部接收个把广告算什么嘛。来,再干了这杯”和董灼推杯换盏的也是个元老叫庞雄,在贸易部任职,由于在D日之前和董灼住在一个宿舍,因此也算相熟。“哎,我说董兄弟,你一个老师当的好好的,怎么想起来出报纸啦,费力不讨好的,过几年咱们地盘大了,谁的官儿不都能上去么,着什么急啊。”“我也是希望做一番自己的事业么。”董灼言不由衷的敷衍道,边缘化的元老说不定以后也就是个富家翁的样子,做17世纪富家翁还不如21世纪的小职员呢,可是这种想法我会和你说么,呵呵。董灼想道。吧唧吧唧嘴,庞雄道:“老董哈,我觉得你一个人出报纸,短时间也不会有太多人看的。”“哎,没办法啊,也没有那个元老愿意来当记者,人家要不就是已经有了好位置,要不就是干脆懒的来爬格子---”董灼一阵的长嘘短叹,没有记者是他这份《环球每日记录报》的大命门,再过几年,芳草地的学生们长大了,或许会有人去当记者,不过出版指导小组会首先紧着《临高时报》,美女记者就不用想了,自己这里恐怕也只能找些“残羹剩饭”,如果自己这份报纸还能办下去的话。“嗨董兄弟,我来兼职啊,我小时候写作文可好了,老师老夸我呢,还说以后能当作家什么的,可惜哈,最后也没见自己的东西印出来过,你让我来,我要去当文艺副刊的主编。就是《读者》,《青年文摘》-----”那些玩意儿给谁看呢?董灼正想说出自己的看法,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门外响起“老爷,您的茶。”一个柔柔的身影端着茶盘进的门来,盘子上有两杯刚沏好的茶正冒着热气,这是董灼的女仆阿秀,按照董灼的标准,长得其实还算清秀,只是由于评选女仆的元老们根据自己大熊的爱好,只把阿秀评了个B级,不过由于她长得有点儿像自己原来的同学,举止又大方,董灼也很乐意的把她从女仆学校买回来。“呵呵,兄弟的品味不一般哈。”庞雄揶揄着,不过阿秀这小丫头显然还不适应这种调笑,脸一红,底下了头,露出了雪白的颈子,扁扁嘴“这位首长取笑我了--”这似嗔实笑的样子,逗得庞雄哈哈大笑“我和你家主人谈办报呢,说得正起劲儿,你这小妮子就闯进来了。”“首长们都是做大事的,这个小女不懂得,不过十里八乡来东门市上赶集的乡亲们都说,要是能上了首长们的报纸,那可是荣耀的事儿了呢。”听了阿秀这话,本来有些对庞雄口无摭拦暗自不快的董灼,似乎闪现了另一个让报纸发展的思路。“来,老庞,我有个想法,咱们来合计合计。”
董灼和庞雄当天决定,这份在临高还只能贴在布告栏里和少许土著地主订阅的报纸,要转变报道对象,变成以归化了的土著为主,吸引这些临高的基干力量的注意,不仅报道他们关注的新闻,也要报道他们爱看的、喜闻乐见的内容,从这些土著中,寻找报道的典型。待续


6、

“同学们,今天是例行的月考,请组长过来发一下卷子。”芳草地的董老师把一沓子数学卷子发到了组长手里,看着他们把卷子分发到每个人手里,然后像模像样的在教室里转了两圈,假装看看有没有人作弊,实际上是看看女同学的成长情况以后,便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教师椅子上。虽然业余时间拉了几个酱油元老做报纸,不过现在他的“关系”还是芳草地的教师,每天吃粉笔灰,嗓子都说破了,除了能收到土著们尊敬的目光外,似乎还不如原来的时空。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水,董灼不由得想起了刚刚见到教育委员胡清白的情形“你也没干过老师,能教书么,别是也来物色女学生的吧?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30分钟写不出一个教案,还真当不好这个老师的。”满是一副不以为然的口气,“嘿,别说30分钟做出一个了,我可以一分钟拿出30个来。”董灼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反唇相讥,不过这个说的也是实话,在穿越前,很多人的硬盘里是各种爱情动作电影,而董灼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到了成百上千的教材和电子教案、试卷甚至是视频等等教学资源,勉为其难的当个老师,还是不成问题的,话说芳草地里面在真正穿前当过老师的,也不过胡清白等寥寥数人而已。
但是这种教书育人的日子虽然充实,但是和董灼希望的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还是有很大的出入。17世纪是新闻业开始发展的一个世纪,在很多重要岗位已经有元老占据的情况下,他也希望在报纸这个行当里分一杯羹,于是便组织发起了《每日环球记录报》和它的广告版《广州船头货价纸》,当然在广州和琼州,记录报只是货价纸的副刊而已。由于立下了以报道土著为主的思路,董灼和他的主要编辑记者庞雄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对规划的土著的报道上面,比如土著们在来临高前的种种悲剧啊,到了临高,当了工人或者农民以后的各种幸福啊,潜移默化的灌输临高就是好,非常好,大大的好,大明就是坏,非常坏,大大的坏之类的概念。还树立在各个工厂里的典型工人,把他们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至少这个工人和他的工友,肯定会买一份来作为纪念吧。几个元老编辑里面有位会画简笔画的原来黄仔曙,在描述悲剧的时候他就大显身手了,今天配一个“地主老财抢佃户家的闺女”明天画一张“万恶的贪官处死仗义出手的侠女”之类的图画,总之都是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内容。在报道“广州总督府见闻”的时候,《记录报》在出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选登了些杀伤力很强的内容,并且黄仔曙还把田皇亲家爬灰的故事画的惟妙惟肖。
有了贸易部门的大了支持,《记录报》与《货价纸》不仅可以在广州卖广告版面给当地的土著商人,有了这些收入,董灼就可以把报纸的价格定在了一分钱流通劵,俗称一流通劵报。虽然像刘进士、吴县令还有王赐这样的正经读书人还是看不惯《记录报》的风格,对《临高时报》颇为青睐外,经过几个月的慢慢发展,在临高这里的规划土著的工人中间,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形式不错啊,董灼自付道。“同学们,还有十分钟考试结束。”待续


7、

“这澳洲人,真是,真是,真是寡廉鲜耻。”王赐拿着一张最新出版的《环球每日记录报》无奈又愤恨的感叹着,自从年后回来以后,教谕王赐突然对澳洲人的书有了很大的兴趣,原来放置在茉莉轩的短毛的书,教谕大人是从不去看的,现在也对着髡人的书籍报纸,也认真的看了起来,虽然不是对书上的内容茫然不解,就是愤愤然的说些怪话。不过这个澳洲人新搞出来的《记录报》,价格低廉,只要一分流通卷,无论东门外的贩夫走卒还是县衙里的衙役们,比较要一元流通卷又满是各种看不懂的事情的《临高时报》,普通人不仅买得起,也都爱看,王赐对这在他看来是诲淫诲盗的报纸,还是很要感叹几句世风不古的。不过还是吴县令看的开,“这劳什子《记录报》都是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不过消遣么,你看这《临高时报》还是显得很方正的么。”
不管吴县令和王教谕臧否《环球每日记录报》,董灼和他的“编辑室”正在自己新分的公寓里,就报纸未来刊登的题材,热烈的讨论着,“我是董太湿啊,你也别想着什么高级报纸低级报纸了,你看大黄画的这个连环画《黄衣女侠》不是很好么,你看东门上的茶馆说书的,不是都开始说《黄衣女侠》的段子了么?”《黄衣女侠》是黄仔曙最近编的一个故事,不过是把些武侠小说的段子改编一下,再配上些插图而已。“是啊是啊”恶趣味萌发的黄仔曙随声符合“我这里有全套的石砚小说,情节方面绝对离奇,总之最后都是明朝的官府不好,不杀万恶的地主老财,专门杀路见不平的女侠么。裸体加尸体,永远有人看。”“这样不大好吧。”作为主编,董灼还是觉得不要这样,这样真的就成了一分小报了,他连忙把话题转了过来“上次庞雄那个创意不错,杜撰个广州的地主罗鼠标,勾结官府,霸占小户人家的土地,残害佃户妻女的故事,不是挺好吗。也不要写的太露骨吧。”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最后有定下了在每期的标题下面都加上一句“我们刊登的都内容都是值得刊登的”这么句不伦不类的话。虽然偏离了董灼最初的设想,不过既然能吸引归化民读者,扩大下影响力,也是好的。至于以后是不是要改变风格或者新版一份报纸,等有了基础再说,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个边缘的酱油元老么。
每天晚上,在自己的女仆热水烧饭暖床的时候,董灼都喜欢看看内部的BBS上都有什么人在发言,看看元老们在关心些什么,有个署名为肖伯德的元老,发了个《传播学要发挥更大的威力——新形势下文科元老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帖子,内容是希望执委会应该趁着澄迈大捷的余威,广泛的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去明朝的控制区去宣扬,文中也提到了董灼的《环球每日记录报》,认为是个很好的契机云云。结果这个帖子遭到了工业口元老的一致批判,认为这是文科生要抢班夺权的,是本末倒置,最后锁了帖子。董灼虽然当着芳草地的老师伴着报纸,好歹也是个不成器的工科生,自然也对此一笑了之,没有意识到这个文章能够给自己惹来了麻烦。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9 02:27 , Processed in 0.0994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