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6|回复: 0

帝国哥萨克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帝国哥萨克》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作者

海盗


原帖

北朝论坛:


【临高】(同人)帝国哥萨克



状态

未完结,待转正。
开 始  时 间:2012-4-18
最近更新时间:2012-4-18


正文

帝国哥萨克
(WIKI编辑分卷、章、节,仅为方便阅读参考)



1632年5月,发动机行动启动,海兵队和陆军顺利攻占济州岛,国民军突击工兵第二、三中队开始跟随伏波军的步伐开始建设道路、基地、要塞、净化营,济州生产建设联队已经开始接收捕获的马匹和山羊,在新开垦田地中拨下了土豆和玉米。
跟随河蟹轮第一分遣队的船队中有三艘小船此时却离开济州岛向东北方向航行而去。
船上搭载的是殖民部从归化民中招募的一批敢死之士,其中大部分因为一些不检受过劳教,因而在临高成了二等公民,他们急需一个新的天地重新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位置。
出发前司凯德向这支只有100多人的小分队授予了一面队旗,旗帜上画着船帆、马头和马刀,由于马刀的形状,这些人和后来的加入者后来被称为“帝国哥萨克”,事实上他们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他们的后代也以此为荣。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到达寒冷地区,活下来,建立一块基地,和周边土著进行贸易,只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哪里。而负责运送的海军的海图上标识着前时空的旧地名“海参崴”“阿穆尔-尼古拉耶夫斯克”……
按照殖民部的计划,到1632年冬天,济州岛上至少还要滞留5万难民,大约5000名归化民开拓者、民兵和军人,就算执委会搜肠刮肚,入冬之后他们的寒衣依然不够,特别是如果要进行冬季放马、狩猎补充肉食的话,在外过夜偶尔要面对零下20度的低温,而且相对湿度超过70%。
由于不确定攻占济州岛后朝鲜小朝廷的反应,殖民部认为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所以干脆决定派遣一支小规模的探险队北上,到达黑龙江流域,同时辐射朝鲜北部、北海道,与当地土著交易毛皮。
不过黑龙江口,也就是现在的阿穆尔河口冬季是封冻的,小分队的基地被选在了东北亚第一深水港海参崴,而在本时空,帝国哥萨克小分队则把这个无人居住的地区命名为“文德斯堡”,至于“马千煮堡”是前时空的苏维埃港,“伍德堡”是共青城……根据司凯德本人的意见,“司凯德堡”是后来才命名的,在大海另一边,是前时空的北海道石狩,石狩川则被命名为凯德河。
当然这些堡大部分是后来命名的,殖民部靠命名权为远征队筹集到了不少资源。
远征队自己带的资源相当可怜,包括种子、农具、工具、少量建造材料、铁器、药品、一些猪、狗和羊,不过经过一年之后大部分冻死,只有一些和当地野猪杂交生下的小猪活了下来,成为远征队赖以为生的主要实物来源之一,当然这些猪仔保留了临高乳猪的一部分口感,成为后来帝国显贵们桌上的美食之一。
远征队的队员也有大约一半人在一年内退出或者病死,当然后续迁来的一些问题难民补充了这部分损失。

6月份,远征队在文德斯堡,也就是海参崴建立了一个小型要塞,原木围起的外墙涂上泥以阻止熊爬进来偷吃东西,两门在反围剿战争中过度使用的12磅加农炮对着海湾,除了有一次徒劳射击过一群座头鲸之外,从来没攻击过任何活的东西。
寨墙上的6磅炮倒是攻击过一群游牧到此的土著,他们对有人占领了他们的晒渔场感到不满,放了几箭便被打倒了七八个人,这些从研制出来就被淘汰的6磅炮也仅仅是在北方进行过这么有数的几次实战。
远征队和土著进行贸易的活动很不顺利,倒不是土著敌对,而是根本找不到土著。
6月份海军驾着一条H300离开,这是河蟹轮的两条原型船之一,是H800的放样缩小型,在临高建造,一方面验证H800的设计,一方面也是给施建涛的工人练手,由于木料紧张,便缩小到了200吨,满排300吨,由于运载能力有限,但结构很结实,适航性也不错,便被海军征用做了小型炮艇。
另外一条H300和一条破旧的大发艇被留给远征队使用。留下的H300是2号原型船,命名为北探1号,因为资源更加紧张,要训练的工人更加没经验,材料用的是被船厂剔除下来的松木,有很多甚至还有虫子眼,也根本没有进行风干,只是简单在平衡窑里过一遍就拿去造船了。
北探1号从建成就一直漏水,不过居然在1631年两次从热带风暴中幸存,拖到北方来以后,倒是有机会进行翻修了,只不过翻修要等到冬季,探险队也无力完成,要开回济州岛去。远征队一边修修补补一边在用这条船向四周探索,探险队虽然全部由归化民组成,不过海军退伍兵出身的副队长倒是为修理自己的船找到了一些不错的橡木和柞木,一边放在文德斯堡外面的空地上风干,一边随着交易到的货物往济州运木头。
大发艇自然就是北探2号,在珠江口作战中触礁后又被修好,海军也不想要,船厂也没时间翻新,干脆用来发配宁古塔了。这个地区在清朝归宁古塔副将军统辖,不过在后金时期统治还没扩展到海滨,只是每年例行派人来此收取贡品,当然主要也是毛皮。
和修修补补的北探1号大船相比,北探2号还算给力,在海军撤走以前,还去了一趟黑龙江口,在地上打下了一个“澳宋黑龙江省黑龙堡”的桩子,和当地土著交换了一些渔获就回了文德斯堡。
探险队手里倒是不缺少用来交易的货品,澳宋人工培育的淡水珠被当作东珠一把可以换几十张皮子。食盐也广受欢迎,大清朝进关之后一直保留着吃淡水煮祭肉的风俗,就是缺少食盐所致。
在广东,一千斤盐可以换一匹蒙古马和滇马杂交的半矮马,在这里一百斤盐就可以换到一匹相当神骏的高头大马,叫做“率宾马”在元朝属于贡品,当然这里的人烟稀少,养的马也并不多,只换到了三四十匹。
远征队主要的任务还是沿着海岸巡航,划舢板进入河道,与土著部落交易毛皮,另一类受欢迎的商品是临高产的竹筒和陶瓷,这个地区的土著大多数还没掌握制陶术,一个竹筒水壶可以换一长熊皮,一个陶罐可以换好几张。

6月份,远征队换到了十几张毛皮,7月份换到了30几张,8月份土著都在忙着补鲑鱼,远征队自己也捞了不少,9月份北探2号船再次北上“黑龙堡”当然这个堡仍然只是一块小高地上的一根木桩,远征队也不明白为何上级要求在这里插这跟桩子。
不过远征队还是收购到了足够过冬的鱼干,意外的收获是买到了整整一船驯鹿皮。10月份北探1号在朝鲜北部用伪东珠又换到了不少皮毛,以狼皮、狗皮、野兔皮居多。
随着文德斯堡的第一场雪降临,北探1号载着十几个病倒的“帝国哥萨克”,21匹马,五六吨皮毛和几百根原木返航济州岛。
按照远征队政委所做的记录,远征探险队在第一年夏天损失了20几个人,大部分是水土不服病死,7个人被土著部落杀害,探险队也进行了报复,并且掠夺了300多战俘作为奴隶,在获得了赎金后放掉了其中的大部分。

第二年5月翻新的北探1号返航,带回500多名“问题难民”,大量的工具、贸易品和武器。此时文德斯堡的守卫者幸存仅41人,为表彰和纪念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土著进行的开拓活动,纪念牺牲的归化民。根据殖民部请求,北探一号改名为“文德斯堡精神号”,北探二号改名为“帝国哥萨克号”。
45期间,文德斯堡港成为穿越集团北方行省的省会,和北方分舰队基地,舰队基地命名为“探险队员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9 13:09 , Processed in 0.0956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