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5|回复: 0

徐老五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徐老五》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徐老五作者ID百度贴吧
hubqu123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临高,百仞城涉及方面
科技,数据中心内容关键字
管理、生活日常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搬运:徐元老同人贴吧原帖
(原创同人报名帖)徐老五;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一、国家数据中心;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二、精分;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三、朱秋景
同人:徐老五 全本(上)
临高同人 徐老五 (之四) 风险投资vs员工持股
临高同人 徐老五 (之五) 家里的大洋马
同人:徐老五 (六) 大洋马和纯血元老
同人:徐老五 (七) 大洋马的日常
临高同人:徐老五 (之八) 洋马船和东门大道
临高同人:徐老五 (九) 索尼娅和百汇街
临高同人:徐老五 (十一) 元老的谜团和大洋马的心事
临高同人:徐老五 (十)格子裙和紫明楼的新方向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6-01-06最近更新
2016-09-02字数统计 (千字)
42.0





作者

hubqu123


原帖

贴吧:


(原创同人报名帖)徐老五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一、国家数据中心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二、精分
(同人修订新发 徐老五) 三、朱秋景
同人:徐老五 全本(上)
临高同人 徐老五 (之四) 风险投资vs员工持股
临高同人 徐老五 (之五) 家里的大洋马
同人:徐老五 (六) 大洋马和纯血元老
同人:徐老五 (七) 大洋马的日常
临高同人:徐老五 (之八) 洋马船和东门大道


状态

未完结,待转正.
开 始  时 间:2016-01-06
最后更新时间:2016-08-25


正文

徐老五


  

想报名很久了,这次试着码点文字,深深感到了吹牛的不容易。一点点文字,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想象。先试着发一点,根据大家反馈尽快更新)
(本文原本以《徐老五》的名义发出部分,本次恰逢百毒逆流之际,特将原已发部分加以修订,并会同后续部分一起在新时空陆续发出,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先报个名吧,希望能有机会出场


先报个名吧,希望能有机会出场
1、名字:徐亦成 性别:男
2、年龄和基本长相:穿越时35岁,172CM,75公斤,方脸、五官还算端正。
3、职业状况或者专长:90年代中期某985数学专业毕业,混迹互联网开发界,小有成就。
4、如何参加穿越:家庭感情问题触发。
5、简单的性格描述:注重个人享受,性格略微急躁,工作中追求完美。
6、政治取向:工业党,保守主义。
7、是否可以领便当: 最好不要。

  



一、国家数据中心

“老徐”,听到这熟悉的有点低沉的男声,正在埋头元老院BBS领会民情民意的徐亦成元老,立刻就猜到了下面要听到的话:“能不能麻烦你再帮我看着点大厅,刚才幼儿园来电话说孩子一直哭”。抬头看到那张混合着憔悴和焦急的中年男人的脸,徐元老原本有心提示一下甚至嘲讽一下的心情都没了,好歹也是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混成“元老院之耻辱”已经够惨的了,能帮一点是一点吧。而且,这种家务事感情事混杂的麻烦,就自己一个外人也没什么发言的余地。送走连连道谢的张允幂她爹,徐元老锁定了电脑桌面,推开门走了出去,穿过一条点缀着本地常见的菱形气窗的走廊,越过不大的天井,就到达了刚才提到的大厅。
从外面看,这是一栋百仞城里不太多见的桁架式建筑。高耸着的熟铁框架中,填充着本地烧制的红砖,整个外墙没有采用任何其他装饰,乍一看很像制造总监部(现经济产业省)下属的某个大型厂房。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诸多不同,一楼一侧有拾级而上的台阶和直接通向二楼的宽阔大门,另外三面几乎全部由红砖砌成,上面除了少数狭小的通风口和两处有哨兵值守的通道外,基本没有窗户。在二三楼层则布满了明晃晃的大块玻璃窗,临近傍晚,从当中还透出明亮的灯光来,如果细看还可以识别出这不是煤气灯那略带飘曳的黄色,而是即便在临高也相当少见的稳定的白色电灯光。
如果有机会俯瞰的话还会发现,锯齿状的屋顶上排列着一排排采光通风用的天窗,而在靠近屋顶处没有厂房里常见的传动轴,却可以看见一条条交错的铁丝轨道,给人一种大厅里布着蜘蛛网的错觉,有点另一个时空里某个当代艺术展馆的味道。再加上相对显眼的体量,这座半年多前刚刚落成还在不断扩建的建筑通常会惹得经过的路人驻足观看。实际上,若干年后这种混合了“现代建筑功能结构+清水砖墙+传统风格轮廓、比例、细部”的所谓“中而新”风格,将成为澳宋建国初期的一种代表性建筑潮流。(在此向神级同人《建筑大师回忆录》致敬)
“首长好”,门口的卫兵打开了通向大厅的门。徐元老一走进去,就有一股混合着墨香、纸香、淡淡脂粉味和人味的暖风迎面吹来。与此同时还有窜入耳中此起彼伏的算盘声、夹子在铁丝上滑动的刷刷声和通风扇低沉的嗡嗡声,配合明亮的电灯光,徐元老经常有回到了原时空某一个老式会计师事务所大厅的错觉。走不多时,就来到了三楼中部的骑楼处,在对面墙上硕大的星拳国徽和启明星旗映衬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铁丝蜘蛛网呈现出的两个放射形的布局。
蛛网的一端连接着类似于德隆银行大堂的服务柜台,不断有穿着灰色规划民制服的办事员和信使爬上门前的楼梯,将一摞摞的资料拿出交到柜台,柜台里面同样穿着灰色制服的女办事员会检查整理资料,开具列明了资料类型和页数的回执,盖上章交回给对方。而后她会把资料标号放在头顶的文件夹中,拿手轻轻一推飞向后方大厅中某一个区域。“嗖”的一声,文件夹就飞到了某一个标明“某某填报组”的高高的台子附近,并被很快的取下。在台子附近,围着一排排宜家式的木质办公桌椅,取下的资料会被组长分配给桌前的办事员验算复核并汇总成为规范的数据表格。通常在一阵密集的算盘声后,原始送来的资料被放在一旁的小车中,等待进入一楼的库房中存放,而汇总而得的若干页数据表格则放进了另一个文件夹中,再一次被通过蛛网似的轨道推向大厅后方的一处柜台,在查核过编号和数量后,柜台上的女办事员会不断穿过一扇门,将数据表格送入身后的某一个被玻璃隔开的房间。
徐元老知道,在那里有着本时空绝对的神器,十几台输入用的电脑终端和与之相连的服务器。拜这些神器所赐,那里是临高乃至本时空不多的有着地源空调的房间。在那里工作的,不少是他一手培训出的女学员。回想起她们刚来参加培训时候的样子,徐元老现在还觉得挠头不已,培训一帮语言不通的古代文盲操作电脑,差不多是他在这个世界和上一个时空所做过的最困难的事情了。有好多次,徐元老都有拿尺子打死几个的心了。
不过,在经过了最痛苦的几个月,淘汰了几乎一大半的人之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劳和好学传统看起来最终起来作用。在培养出了第一批可以基本独立操作的操作员之后,有她们传帮带,事情终于开始变得简单了一点。可徐元老不久就发现,这些姑娘在上岗前都会握住胸口的某样东西念念有词。有一天,实在抑制不住好奇心的徐元老半强迫性的从其中一位胸前掏出了这样东西,发现是一个画着狐狸头的小木片吊坠。原来,一开始开发数据输入界面的元老图省事,直接用了FoxPro的狐狸头作为闪屏画面,从此元老院企划院数据中心便流传着这些壳子里住着狐狸大仙的传说。
事实证明,这些大仙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一点在上一次发动机行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历史上需要几年十几年时间完成的人口统计分析,物资损耗分析,在这些神器的帮助下,都得以在几周的时间内完成,不光相关部门领导可以在自己的电脑前及时查阅,就连元老院的酱油元老们也可以在BBS上查到相当详实具体的数据。不过,从那些聊聊无几的回复和不多的点击数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数据在这些元老心中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执委会和相关部局人员的口中,企划院数据中心切切实实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碑。这恐怕也是这座建筑能够得以取得拨款建设,并有这么高标准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徐元老知道,这些厉害的神器也终将有用坏的一天,这一点在新修这座建筑的时候就得到了充分的考虑。不久以后,输入完成的数据表格就不再像目前那样直接存档了,而会转交到正在修建的相邻大厅,在那里一群办事员将开始尝试人工汇总和分解数据,直接以手工或者未来计划的机械计算机的方式进行统计并上报最终报告,并同步更新到占据了几座墙面的几个数据表格和与之相对的几个大演示沙盘上。新上任的国务卿和企划相希望能过以这样的方式减少目前的机时消耗,培养起不依赖于电脑的统计分析能力,能够在没有电脑的未来时间内保持住通过数据管理政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执委会计划合并一些相关部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对外则会使用“国家数据中心”的招牌。





二、精分

由于中心最近没有人口统计这样高强度的任务,今天的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始接近尾声了,本日申报数据的截止时间即将来到,文件夹移动的频度也明显降低了下来。前端的接待柜台已经开始填写本日的工作日志存档了;中区的填报组也开始有人收拾桌面准备下班;即便是还处在高负荷工作状态的后台录入组,也在进行中晚班的交接。不时可以看见有下班的女孩子离开工作区域,去到后面的员工休息区换衣下班。员工休息区里除了一排排定制的衣帽柜和几个独立的换衣间外,还靠窗设置了两排长桌和相应的排凳,桌子的尽头有个自助饮料桌,桌子上面放置着三个保温桶分别是热水、红茶和咖啡。不同于某些强力部门大量提供所谓“精力剂”的做法,徐元老坚持不让这种杀鸡取卵的东西进场,而力主用合理的排班和管理制度来加以约束。
桌边的凳子上还有不少女孩子坐着,有些正在整理个人物品,有的应该是抽空跑上来喝杯水,还有一些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女孩子关心的各种长短话题。看到元老进来,她们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并立即散了开来。由于临近下班,徐元老只是简单点头致意,让她们坐下就走了过去。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数据中心几乎完全是女孩子的天下,徐元老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各类宅男酱油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可天地良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基本是各类恐龙的天下。徐元老觉得自己开始理解《红色娘子军》里面的党代表洪常青了,面对这样的颜值水平,没有想法才是正常的嘛。
不过这一点在近期开始有了变化。随着新办公大楼的落成,数据中心的办公条件和待遇都有了点名气,特别是对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们有了吸引力。毕竟办公地点在元老扎堆的百仞城内,工作环境好,待遇不错,还能够学到点实在的技术。徐元老发现这里成了本时空的典型白领工作,相应的员工的颜值水平快速提高。而文理学院的学员们也引领了本时空的时尚潮流,即便是原本就在此工作的女孩子们,也开始注意起了服饰、脂粉、化妆等等。正如俗话所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以前的恐龙们近期也有了不小的改变。相对应的,近期各类元老检查接洽工作的次数也有了倍数式的提高。
看看大厅里面一切正常,徐元老准备下楼再巡视一下机房这个元老院的宝贝疙瘩。可一转身,透过楼梯边的窗户,却看到了草坪外小路上停着的几辆金星零式和一辆不多见的东风马车。尽管随着位于原县城的新行政中心的逐步启用,原先百仞城的进出管制有所放宽,可也不是什么猫猫狗狗都能够进来的。不用说,每辆车辆后面都有某一位元老,每辆车都在等待着屋子里的某一位或几位妹纸。“尼玛,成了小三集中营了”,徐元老摇摇头,努力派遣掉心中一抹有点酸酸的感觉,走下了楼梯。
推开机房门口厚实的复合木板门,就进入了企划院数据中心的最高机密部位---录入中心和机房。迎面一股冷风袭来,让徐元老瞬时有了走进冰箱的感觉。其实,说是冰箱也还真没错,这件房间的原始设计就类似于在珠三角侵袭战中表现突出的移动式煤气冷库。房间周围的墙壁外围包含保温夹层,里面有填充的多层硅藻土和木棉,连门都是夹着保温层的复合门。除了制冷本身主要采用地源空调,另外设有通气扇外,和一个冷库也差不多了。
采用这样在徐元老看来有些丧心病狂设计的原因,是穿越早年间BBS上码农间的一次大讨论。对于元老院中的各路工业党人来说,码农们看起来是最没有前途指望的,究极穿一代们一生,也没有谁指望能够做出二十一世纪水平的电子产品来。尽管有人提出方案觉得未来可以搞一个简单的八位机,但徐元老估计能够搞出个临高版的ENIAC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样一来,如何尽可能的保持以电脑为代表的精密电子产品的使用效能和年限,就成为了各位还愿意留在本行中的码农,和对基于电脑数据库的数据化管理有格外偏爱的企划院的一个大问题了。
徐元老还记得当年BBS上面各路大神纷纷献计献策,有的从电子迁移、电源原理、电容设计诸多角度讨论了电子设备老化损耗的原因,有的从自身工作经验角度给出了延长使用寿命的相关建议,有的则考虑了如何对电子产品进行有效封存(在此向hzcjh、Liutom701031、if1186、illithid等大神致谢)。最终,以企划院牵头形成了一份俗称“精分”的《精密电子设备分散使用中的维护、保养、延寿问题的暂行规定》的决议。
按照决议的要求,带来的一部分还未使用或较新的电脑和精密电子设备被集中包装封存,集中存放于高山岭的末日仓库中,使用冶金部门支持的细铁粉脱氧,并放置在存有干燥剂的冷库中-10度冷藏,每隔几年启封一次进行性能检查。其余在各处分散使用的电脑和精密电子设备,都要求尽可能的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其工作温度,配置在干净、安全、湿度合理的工作环境下。所有的电脑都尽可能的降频使用,并改用DOS或Linux等没有复杂后台调度的操作系统。针对接插件(金手指)和键盘鼠标等易损机械件,责成相关部门考虑修理和其他替代性使用方案。
作为“精分”方案的一个重点实施对象,企划院数据中心新大楼在设计时就充分进行了考虑。尽管目前的元老院还做不出完整的防静电地板,但在机房的地板下的确有铺设在铁质框架上的铜网,并有导线直接接地。为了保证安全,机房本身没有任何窗户,完全依靠电灯照明和机械通风。为了降低成本又高效节能的实现温湿度控制,设计者基本拷贝了煤气冷库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工艺,最终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十几台电脑分列在房间两侧,中间是一个相对宽阔的通道,需要输入的表格从一端小门递入,完成后直接从另一端小门送出,负责输入的女孩们穿着类似于山东支队制服的半棉服,对着她们完全不能理解其原理的屏幕输入数据。
尽管在发现了狐仙传说之后,徐元老已经要求用星拳国徽替换掉了Foxpro的狐狸图案,但她们是不是还会膜拜就搞不清楚了。毕竟,徐元老没有变态到天天去掏女孩子们的胸口。不过,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些女孩子的确应该感谢她们面前的神器。拜她们技能的稀缺性所赐,她们的工作级别都达到了元老院评定的“技工”级别,几个领头的组长甚至评定为“副技师”,再加上数据中心原本提供的工作餐和员工宿舍,这些姑娘在临高的日子绝对很是过的。由于大部分来自于初期输入的难民,有些收容来的连父兄亲人都没有,每个月的工资一下子就显得相当可观。这些姑娘由于颜值普遍不理想(好的已经挑去做生活秘书了),而收入又相对比较高,难免对男方挑挑拣拣。结果在男女比例如此悬殊的临高,居然还出现了剩女现象。这不,迎向徐元老的当班组长就是其中之一。




三、朱秋景

朱秋景原来的名字是朱招娣,在嫁了那个游手好闲的老公之后又叫王朱氏。朱招娣的父亲是广州城外一个读老了书也没能混上童生的私塾先生,整天除了拿卷破书念念酸文就是打骂操持家务的老婆,嫌她长得丑嫌她没有生出儿子,不过好歹算是教会了自己女儿读书写字。王朱氏的丈夫是村里有名的烂赌鬼,只是看在还有几亩薄田又没有公婆需要伺候的份上,刚刚死了丈夫的招娣母亲才勉强同意了这门亲事。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王朱氏来说,逐步演化成了一场噩梦。三天两头不着家的丈夫,不断上门拿走每一样东西的债主,加上横行乡里的各式盗贼和日渐严苛的税赋和各类加派,她只能带着一起寄居的老娘边东躲西藏边下地干活。可终于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债主即将上门索取的对象时,这个一直老实本份的姑娘迸发出了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巨大能量:她卷起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和食物,带着老娘逃向了广州城。
广州城当然不是这一老一小的天堂,没两天老娘就生病了。背后债主的巨大阴影、花光钱粮的窘迫现实、传说中神药的诱惑加在一起,终于把走投无路的朱招娣推到了慈惠堂的门口,从此这个肤色黝黑,身材不高的姑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感谢她不着调父亲的教育,朱招娣在通过净化之后,努力考取了乙类文凭,成了归化民女性中的极少数文化人,并在政审之后,走上了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的道路。
据说人在面临环境巨变的情况下最容易找到信仰,这句话对招娣姑娘一定是适用的。对她和许多归化民来说,元老院已经成了他们的神。元老院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她做梦也没有想象过的世界的门。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她不再仅仅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不再仅仅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了的王朱氏,不再需要默默的忍受命运,她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一个靠自己的努力丰衣足食的人。
在元老院举办的针对入职女归化民的讲座中,一位短发女元老讲的澳宋女英雄秋瑾的故事对她影响很大。尽管那时候女元老讲的新话还是半懂不懂,但整个故事的大意是搞明白了。一个和她一样嫁了人家的妇道人家,可以为了反抗八尺奸相的暴政抛家弃子乃至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看来大逆不道的行为却成为澳宋人人称颂的“剑湖女侠”。为了纪念这位给了她全新人生理念的先贤,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秋景。
作为数据中心最早的一批合格员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不但已经成为了管理十几个姑娘的组长,还作为技术骨干分得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来安置自己和老娘。尽管相比原来乡下的房子,这里非常的小,还背上了需要十年偿还的房贷,但对她来说这就是自己的天堂了。有明亮的玻璃窗,方便的煤球炉,干干净净的楼道和房间,以及受到元老们生活习惯影响的宜家风格家具。尽管老娘还絮絮叨叨希望她赶快再嫁,可对于现在的朱秋景来说,嫁人已经不再是生活的核心了,她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朱秋景还不知道的是,她的名字作为典型出现在了杜女王刚刚以政务院名义发出的《关于加强妇女干部培训工作的指示》中。这份部分山寨旧时空解放战争时期中妇女工作报告的文件指出:"我们有责任培养大批优秀女干部,以支援长期战争和后方各种工作。培养干部的方法,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办短期训练班,参加接收工作队、先进不断带徒弟等形式,培养妇女干部"。作为杜女王的得意门生,本人又是广州土著的她,已经进入了元老院的视线之中。
前两天杜女王还特地发来了一封口气生硬的建议函,要求数据中心作为女干部和女员工的密集所在:应该将妇女工作作为重要核心工作对待,特别是应该加强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尽管没有直接点名,徐元老知道这是对他迟迟没有进一步提拔朱秋景的一次抗议。不过,随着华南攻略的不断推进,在广州设立新的数据中心的计划已经明确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元老的人事安排还没有明确,但在将被调派的归化民干部名单里,由于其本身熟悉广州的情况,自身业务素质过硬,加上足够的管理资历,朱秋景的名字是位列前茅的。
长期以来,对于本时空的妇女地位和妇女政策问题,在元老院中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以杜女王和姬信为首的一批人鼓吹的实施完全男女平等的激进政策,许多人是存有疑虑的。有人更提出,太早的鼓吹男女平等,一方面未必适应于当前妇女的自我定位和认同,另一方面容易引发传统上以男权为核心的各种势力的反弹,不利于尽可能的团结扩展统治基础。但一方面旧时空观念的影响犹存,另一方面出于更为现实的解放生产力,释放人力资源,扩张消费需求的需要,大部分元老还是认可在新社会中,妇女地位必须提高,不管在实际中有多少或明或暗的天花板,至少在法律和规范方面,应该支持男女平等,并以此为基础,争取更广泛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正如协助起草《指示》的社工部某男性元老在元老院答辩时所说的:男女平等是新社会,换句话说现代社会区分于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而且旧时空的经验也清楚说明,解放妇女的过程也是解放相当大一部分生产力的过程,在相当多的社会岗位,女性可以干得比男性更好更稳定。另外确立男女平等的原则,绝对不代表着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会立刻消失。即便在旧时空,在所谓平等已经有些走火入魔的北欧高福利国家,掌控权利的实际上大部分还是男性。元老院需要做的,就是推开这扇门,明确其作为长期国策的决心,其它的让历史自己去做。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元老院在第二次全体会议后两年不到的时间内,陆续通过了涉及女性法律地位、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和女干部培养任用等方面的多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最为重要的被后人归纳为“三规一指”,也就是《关于确立“男女平等”立法原则的规定》、《关于保证女性入学、招工、提干权利的规定》、《关于确保女性人身安全和继承权利的规定》以及上面提到的关于加强妇女干部培养的指示。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不但在立法层面明确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更提出了一系列司法和行政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了相应的组织保障。
许多年以后,当全球有良心的历史学家们(不一定是青年)不断发掘出帝国早期的诸多污点,如女仆革命、三亚屠杀、紫明楼娱乐集团和登州的可疑历史时,也没有人敢于否定帝国在促进人权和平等方面的诸多开创性贡献。历史学者们无论对帝国的态度如何,都必须承认:“即便有着许多的不足和局限,可随着帝国的战舰和刺刀同时到达全球的,是前所未有的’法制、平等和自由’。”在其中,男女平等更是一个绝对的亮点。正如后世知名的女性学者波福娃.东门.杜不吝赞美的表示:(在男女平等的领域)元老院之前只有万古的长夜。上帝说“让元老们来吧”,于是,一切变得光明”。
当然,这一切现在的徐元老并不知道。对他来说,目前需要考虑的无非是如何选拔土著干部,反正这里基本都是女的,提拔了土著干部也就是培养了妇女干部。更何况,杜女王一直和自己不对盘,又没有指名道姓,爱说啥就让她说去吧。





(四) 风险投资vs员工持股

接过朱组长手里的记录本,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徐元老又在大楼内进行了一番巡视。查看了底楼类似于旧时空图书馆里面那一排排资料架上面不断增长着的数据资料原件,以及正在通过梯子往墙上图表同步数据的人工统计大厅之后,徐元老确认当前工作进程一切正常。在离开了不到一个小时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从旧时空带来的ThinkPAD笔记本前,继续在元老院BBS的探索之旅。这倒不是徐元老的宅男属性爆发,而是在近期网上讨论的很热闹的一系列帖子中,徐元老闻到了某种阴谋的味道,而更不幸的是,自己居然还被点名牵涉其中。
这事说起来,还和杜女王对徐元老的定位有关--“元老院中资产阶级腐朽没落势力的典型代表”。徐元老90年代后期毕业于一所985院校的计算数学专业,毕业时赶上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大好时间,成功的伙同几个师兄创业,骗到风险投资卖给上市公司发了一笔不小的财。说起来作为在21世纪初期就有房有车又年纪轻轻的成功人士,徐元老应该完全没有参加穿越的动力和决心,也不符合大部分穿越众的标准形象。
不过命运就是这么个难以捉摸的东西,意气飞扬的徐元老先是和自己大学里的女友结了婚,尽管一直没要孩子,可几年下来日子也算是和和美美。接下来就是一个三流电视剧的典型情节了,在业务往来中遇到了一个洋气漂亮的女客户,属于半个凤凰男的徐元老与之不可抑制的发生了些什么。可偏偏徐元老没有彩旗飘飘,红旗不倒的本事,原配坚决的离了婚,还带走了不少家产。而接下来的剧情也很老套,小三升级成未婚妻后不久,徐元老就发现自己从来不是未来老婆的唯一,自己吸引她的估计也就是几个钱而已。
挨了当头一棒的徐元老想转头吃回头草,可忽然悲催的发现原配已经先走了一步:她已经嫁给了曾经的高中同学。这一下子,徐元老可算是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一时之间以上论坛打游戏自我消遣。恰恰在这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文总的召集帖。如果换在以前,这种帖子对徐元老来说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传销小广告。可在刚刚经历了人生剧变的人看来,如果真的有机会换一个时空过过也挺有意思。抱着大不了去海边旅行一趟的心思,徐元老登上了南下的飞机,最终上了穿越公司这条贼船。
在度过了D日之后的混乱日子,充当基本劳动力帮助徐元老把裤腰尺寸减小了三个号之后。由于徐元老在原时空信息系统设计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加上年纪较大工作比较老成,徐元老被企划院看中,开始组建主要进行数据统计管理的企划院数据中心,可以说一手一脚,一砖一瓦的建立起来了这个机构和这个团队。尽管工作称不上完全称心如意,可看着自己的努力有所成果,还是相当有满足感的。随着新的数据中心大楼的落成启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显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这段日子徐元老的日子算得上顺风顺水。
可就在这几天,BBS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明显是某人小号发出的帖子,其目标直指一直以来的元老股份分红制度。元老的股份问题最早明确于旧时空的第一次穿越者大会,也就是所谓的“训练场大会”,后面尽管经过两次全体大会的修订和细化,对于如何获取和计算这元老院的五分之一有了比较明确的办法,但最初的持股比例和数额并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元老们的持股比例主要是由他们在旧时空提供的资金和物资折算而成,与他们在新时空的表现关系不大。这个帖子的主要攻击点就在此处,很不幸的,徐元老在其中被举例成为了靶子。
原因很简单,在旧时空确定前往新世界后,由于曾经长期从事医疗系统的信息化业务,徐元老通过关系为穿越集团搞定了不少医疗器械和设备,同时出资定向捐赠了几乎小半个医院。不管这是出于公心还是仅仅考虑到穿越后的个人幸福,还是土豪的本性使然,这一切的结果是:翻开穿越集团折算的股权名单,徐元老的名字仅仅在文总和北美三家之后,位列第五。由于徐元老穿越时已经三十有五,在普遍二字出头的元老队伍中已经可以划入中年大叔的行列,所以由此在相熟的元老圈子里得了一个“徐老五”的外号。
帖子和哄炒帖子的回复中,翻来覆去的就是强调由此带来的所谓不公平问题。无非就是质疑原时空有钱,难道就应该在新时空也掌握大笔财富吗?比如一个旧时空屌丝出身,在前线出生入死的军队元老,是不是就应该忍受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却大部分要分给这些坐办公室的旧时空富豪,自己只拿到区区十万的基本股收益?就以他徐老五为例,原时空有几个钱,在这个新世界也就能因此作威作福?尽管由于问题敏感,并且涉及了对元老的个人攻击,这一系列帖子没过多久就被网管删除,发帖的小号也被禁言。可徐元老知道,这只可能是下一场政治风暴的发端。
刚刚看到的时候,徐元老一惊之后,难免气愤难平。且不说当初说好的契约精神等等,在这个帖子里面单单就是把自己拎出来举例,在完全不知道不理解自己工作的辛苦和价值的情况下,仅仅凭办公室工作条件好这一点就作为反面典型猛烈批判,徐元老心里就是一百万个不服。自己被选作例子其实也不过是发帖子的人挑了个软柿子捏而已。
如果打开名册,除了前面提到的文总和作为宅党核心的北美三家外,排列在前十的还有现任的元老院王主席、经济产业相展无涯、以及付了高额船票的薛子良等人,哪怕是号称无产阶级代言人的马国务卿和平时不显山露水的萧主任其实也排在前50位之内。只不过这些人要么位高权重,要么手握枪杆,要么身后有个大的利益团体支持。一篇投石问路的帖子,自然不合适捅这些马蜂窝。自己这个旧时空的“腐朽堕落分子”,这个新世界只知道埋头干活的技术民工,无疑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和垫脚石。
不过,转念想想徐元老的气也消了一点。说到底,这不就类似于旧时空常见的风险投资和职工持股的矛盾问题吗?在最初的时候,资本无疑是紧迫和必须的,当你雪中送炭的时候,也很容易拿到较大的份额。可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和壮大,腰杆子粗起来的员工必然会对利益的分配产生不满,他们当然希望拿到更多。所以说,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现在自己遇到的也不过是新时空的风投和员工之争而已,更何况在这个公司里,管理层本身就是最大的持股股东,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自己急个什么?
后续的发展,也落实了他的判断。网管迅速的删帖禁言,相关言论也没有再一次的出现,在所有公开的会议和纸面记录当中都不见了任何的踪迹。明显的,现在的当权者并不想翻开这个罐子。但徐元老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一股或者几股暗流已经盯上了这个话题,连带着自己也进入了某些人或势力的注意范围之中。也许在不那么就得将来,更大的风暴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一个明显的佐证就是,尽管大家都装着这个帖子不存在,可自己这“徐老五”的外号却已经广为流传了。
除了不时查看一下BBS的情况,徐元老又处理了一些等因奉此的常规公文,随后就开始进行当天最后的重头戏:检查批复本周的数据统计报告。这项工作来源于第二次全体大会,会上有元老表示随着盘子越铺越大,每个人对除了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外的工作进展通常所知甚少,特别是缺乏有权威性的统计数据,认为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元老应有的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还引发了一批酱油元老对统治阶层数据欺骗的口诛笔伐。为了回应批评,新成立的内阁责成企划院牵头,数据中心具体负责,建立了面向全体元老公开的数据报告制度。
按照要求,数据中心将每周提交一份当周最新数据报告,每个季度提交一份关于整体情况的报告。简单来说,当周数据报告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一些业务进展情况的汇总,比如本周接受净化的人数、重要物资的进出口和库存变化、工业口主要产品的产量、商业口的销量情况等等。而每季度的报告涵盖的方面多出不少,包括当季度的有效控制地域的变化、货币发行和税收情况、当季的人口增减情况、当季的重要工程进展情况等等。目前本周数据报告只以网络形态发布,而每季度报告则根据需要发行纸面版本,主要提供给外派在外无法上网的元老们。
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徐元老腹诽不已的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花费了无数时间精力汇总整理的报告到底有多少人真的读过。纸面版本的效果不清楚,可从网页版本的浏览量来看,情况实在是不太乐观。不过,对后世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来说,这些报告却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权威信息来源,颇有一些博士狗从中挖出了自己论文的核心素材。当然,这一切就和徐元老无关了。等到检查完报告中的数据,确认已经符合了发布的格式与标准,并通过内部工作流将其提交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企划相邬德之后,墙上的时针已经越过了晚上八点。





(五) 家里的大洋马

简单收拾了一下桌子,把笔记本和重要文件锁进墙上特制的保险箱并再一次确认一切正常后,徐元老走上了回家的路。随着城关镇新行政中心的建设不断推进,原先百仞城内的部门正在逐步搬迁,最早以集装箱搭出来的急就章式的建筑被陆续拆除,在空出来的土地上铺设了平整的草坪,围着百仞城的铁丝网和堆土墙也被当中有镂空星拳国徽的砖墙加铸铁栏杆的新式围墙所取代。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元老院对外的窗口区域,一如旧时空米国的白宫之前。于是,开墙透绿的新百仞城从外面看起来更像旧时空中的某所大学校园。当然,你需要忽略掉每隔一百米的警戒塔和荷枪实弹的武装卫兵。
城内的道路也进行了更新,专门压密过的煤渣路尽管还没有旧时空的柏油路那么平整,可也比原先时常开裂的石板路好走的多了。夜幕已经降临,最后一丝光线也马上要消失在地平线上,路边的煤气灯已经亮了起来,但空气中的热力还没有完全退去。混合着夏天微醺的风、工业区飘来的淡淡煤灰味和东门市的油烟食品气息,配合墙外商业街上传来的隐约人声和远处工业区隐隐鸣响的汽笛,徐元老忽然觉得仿佛回到了旧时空的某个小城的工业开发区。
除此之外,回公寓区的路很安静,稀稀拉拉看不到几个人。原本在此长期居住的元老就有限,华南攻略之后摊子越铺越大,众多元老如胡椒面一样撒向元老院属下的广阔天地,待在这里的人就更少了。外加天色已暗,作为公寓区里绝对主力的老人和孩子们也都已经回到家里,路上就更空旷了。只有行进到百仞城和公寓区交口处的时候,才可以看到不远处还在挑灯夜战的新城铁工地。虽然照例八点之后不允许进行发出噪音的施工,可为了赶工期,里面的工人还是在忙忙碌碌。
为了配合新行政中心建设,方便位于百仞城和城关镇两处的机关办公和元老通勤,临高城铁除了原先已经通车的东门市至城关镇线路外,将建设从东门市至百仞新城,再经学田庄,最后连接城关镇的新线路,从而形成新临高的城铁环线。而在经历了闹临高事件后,安全保卫的重要性也被提到新的高度。依据设计,新增线路开通后将在每列车后部加挂一至两节专用车厢,供元老和两处行政区的干部职工通勤使用。与之相配合,新修建的车站也将区分为一般站台区和专用站台区,并提供不同的出入通道。在元老公寓区门口规划的正是新增线路的重要站点:百仞新城站。
经历过原时空房地产爆炸的各部元老们的商业嗅觉是极其敏锐的。围绕着路线走向地块,特别是城铁站附近土地的争夺在规划公布讨论之日起就白热化了。其中,农委会和商委会就学田庄的土地性质和征收方式的官司已经直接打到了元老院。学田庄地区的原有产权理论上是属于王教谕代表的大明临高县,在元老院正式建制,明确推翻大明在海南的统治之后,理应收归国有。可收归国有后其权益应该属于哪一方?是原有使用权的农委会一方,还是按照商委会的意见属于国有无主土地直接划拨开发?原有学田庄职工的安置工作由哪一方负责并如何进行?尽管不影响工程的如期开工,可这些官司也是近期BBS上面的热门话题。
在出示证件进入元老住宅区后,徐元老回到了自己已经住了两年多的公寓楼。尽管整栋楼只有两三家亮着灯,看起来不是特别热闹,可徐元老看见二楼明亮的灯光时,还是倍感欣慰。虽然徐元老几乎是最后一批拿到房的,可分房的时候他的女仆已经怀孕,于是顺势分得了一个位于二楼的两房一厅中户型。相比还在和女仆和孩子们蜷缩在一室户里的很多元老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徐元老刚刚打开房门,就听见一阵滚滚而来的滑轮声,不用看徐元老也知道这是坐在学步车里的长子徐柯文来欢迎自己了。说起来,这个学步车是透着徐元老厚厚的父爱的东东。木质的框架是求着木工口的海林元老帮忙做的,娃娃里面坐着的藤筐是委托轻工口定做的,最难弄的底部万向轮干脆是从徐元老带来的旅行箱上拆下来的旧时空产品。
这个本事空独一无二的东东,立马就得到了小家伙的欢心。于是,一天到晚徐元老都得忍受轮子在水泥地上滑动的噪声。这不,都一岁半多了,还整天赖在里面玩。一起迎接徐元老的还有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那是家里刚刚三个月的混血小公举正在练嗓子。抱着孩子过来的正是徐元老在第一次大洋马拍卖会上面的意外收获,来自波斯的S级女p仆扎赫拉—现在有个中文名字:徐珊楂。
说起来徐元老参加拍卖会不过是一时兴起,作为在旧时空去过维加斯和阿姆斯特丹开过洋荤的土豪,他对大洋马既没有一般屌丝的神秘感也不觉得特有意思,开始不过是想去看看热闹。不过,开场看到有凸有翘的妹子的时候,曾经让他犯错误的荷尔蒙又开始作祟。作为在旧时空去过拍卖场的人物,徐元老乘大多数到场的废柴还在犹豫行情的时候果断出手,结果以不到五百流通券的价格就成功拿下本场波斯妹子中最扎眼的一个,算是大大捡了一个漏。会后BBS上的相关讨论帖里头,颇有一些羡慕嫉妒恨的留言。
徐元老还记得拍卖会过了快一个月后,扎赫拉第一次被人送到他面前的样子。一个穿着标准女仆装,头上只有青油油短发茬的俊俏小妹子,瞪着一双大大的杏仁眼怵生生的看着自己。由于在拍卖会后的二次净化过程中剃掉了头发,又经历了接下来的办公厅组织的集中培训(或者说T调J教),现在整个人看起来已经和拍卖会上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她在这个时空极少见的前凸后翘的身材依旧,徐元老几乎要以为办公厅给自己玩了个调包计。
面对只会说“首长好”等几句中文的小妹子,本来徐元老还想沟通沟通,培养培养感情再说的。但还是没敌过自己蒸腾的欲望,当天晚上就把人家小姑娘给办了。不得不承认,听着身子底下的妹子叫着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办事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可第二天早上,徐元老却被吓了一跳。因为当早上醒来的徐元老,抱着妹子情不自禁的拽了一句洋文“Baby,you are so lovely”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怀里的妹子竟然听懂了!在这个英语不过是个偏门小语种的时代,这个波斯妹子居然听懂了!
有那么一瞬间,徐元老几乎以为自己遇到了同样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穿越者。不过,既然有了沟通的方式,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不少。虽然徐元老的英文在D日之后基本没用过,而妹子的英文除了口音之外,还有许多奇怪的用词,但毕竟连写带说,连猜带蒙的可以搞懂点意思了。没多久,徐元老就知道了妹子的英语学习于自己的家庭,而推动她学习英语的居然是为了读懂莎士比亚。
扎妹子告诉徐元老,自己的家乡是一个发音叫“哈密丹那”什么的地方。自己的亲戚里面曾经有人跟随使团去过英国,学会了英文还带回来了不少英国的书,包括妹子最喜欢的莎士比亚的不少作品。为了读懂这些书,妹子央求着跟家里人学会了英文。徐元老对她的说法将信将疑,但真把妹子送去政治保卫局又实在是舍不得。于是,在没有度娘谷哥或维基的时空,他只好专门去了一趟高山岭,求教于万能的大图书馆。
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让徐元老开了眼界。实际上,英国介入中东的时间相当早。为了对抗当时还是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早在当前统治伊朗和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的萨菲王朝崛起之初,英国和当时的欧洲国家就纷纷与之有所勾连。而在把萨菲王朝推上巅峰的阿巴斯一世(也称“阿巴斯大帝”)于1587年登基之后,他首先割让部分领土与奥斯曼缔结和约,可于此同时从英国聘请军官团,全力建设一支以火器为核心的全新军队。并在有所成就之后,镇压国内有叛乱倾向的部落,并从1602年起三次和奥斯曼帝国开战。到1623年,阿拔斯一世已经统治着一个西至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不但积极派遣顾问,销售军火战马,还曾经直接派出舰队加以配合。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来自英国的冒险家Anthony Shirley和Robert Shirley两兄弟。这两兄弟中的哥哥Anthony毕业于剑桥大学,而后从军到处冒险,在结识了当时继位不久的阿巴斯一世之后,积极的为他建设全火器化的军队并推进其与欧洲诸国建立合作关系。在1600年后哥哥出使欧洲并最终获得神圣罗马帝国赏识出任舰队统帅之后,弟弟Robert领人继续留在波斯,为其建设军队提供帮助,其后更率团三次访问伦敦和欧洲诸国,促使英国和萨菲王朝正式建交并死在最后一次访问途中。在他们的努力下,萨菲王朝建立起了一支可以和奥斯曼帝国匹敌的军队,极大的改善了欧洲对抗奥斯曼的局面。相比起来,作为他们后辈的所谓“阿拉伯的劳伦斯”实在是弱爆了。
妹子提到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时间也是靠谱的。莎翁自1590年进入写作的黄金时期后,在1600年前后已经蜚声国内外,在1613年后其影响力更是登峰造极,他的作品被使团引进并传播也是完全可能的。不过,尽管时间事件完全靠的上,可是什么样的家庭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资料,想想就知道并不简单。为此,徐元老特地查找了妹子所说的“哈密丹那”。在仔细搜索了一遍波斯的城市列表后,徐元老锁定了一个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古老城市:哈马丹(Hamadan)。
这座海拔超过1850米,位于阿尔温德山峰下的山城,据认为可能是人类现存最古老城市,其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100年,更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其建立时间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虽然在蒙古西征期间,这里曾经经历了严重的浩劫。可在这个时代,哈马丹是萨菲王朝属下繁荣发展的一座重要城市。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想,徐元老用勉强还能用的老式iPhone手机翻拍了哈马丹附近最著名的古迹“Ganj Nameh”石刻的照片。看到这两块始建于公元前500余年的岩壁石刻照片时,妹子那吃惊到要跳起来的表情,告诉徐元老他猜对了。
至于明显出身不一般的妹子为什么会沦落到巴士拉的奴隶市场去,其实史书上也可以略见端倪。1629年1月,阿巴斯大帝去世之后,波斯萨菲王朝就开始了不可逆转的下坡路。阿巴斯本人尽管雄才大略,但为人却多疑好杀,特别是对他自己家里被怀疑的人非常残忍。他有三位长大成人的儿子,长子成为皇储。后仅仅由于流言蜚语,阿巴斯捕风捉影,认定长子准备取而代之,便命人于拉什特的土耳其浴中将皇储杀死。即便阿巴斯当即感到后悔,但还是改不了多疑的毛病。终于,阿巴斯一世于1621年及1627年分别杀死与刺盲他的次子及幼子。当1629年阿巴斯一世病逝前,他只能立了身为孙儿的萨非为继承人。
萨非即位时年仅十八岁,其人残暴而内敛。有人说因为他的父亲(皇储)被阿拔斯一世派人谋杀,所以他极其厌恶他的祖父。他无情地淘汰任何一个能威胁他权力的人,几乎处决所有的萨非王室的王子,以及在其祖父麾下功绩显赫的朝臣和将军。他甚少留意政事,又无文化或学术兴趣,甚至有阅读和书写的困难。他长期酗酒及吸食鸦片,但是意外地与他的祖父一样憎恶烟草,甚至以熔化的铅浇在那些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吸烟的人嘴中。在他的统治期间,萨菲王朝急转直下。不但多次败给奥斯曼帝国,并最终永久性的丢失了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绝大部分的领土。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徐元老估计扎赫拉妹子应该是萨菲大清洗时期的某位受害者的家人。具体怎么样,妹子不讲他也没有兴趣去刨根问底。但出于谨慎起见,徐元老还是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办公厅,并提醒办公厅和政治保卫局加强对大洋马妹子们的审查工作。徐元老的建议,直接促使办公厅联合政治保卫局制定了所谓《异种女仆华夏化教育工作纲要》,对大洋马们开展了更为持续的教育和排查。





(六) 大洋马和纯血元老

对于大多数买到或分到洋马的元老来说,都有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大洋马的到来,固然极大的丰富了元老的个人生活,满足了一部分追求情趣者的向往,可从具体过日子来说,实在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别的不说,单单一个语言关就愁死人了。受旧时空影响,绝大多数的元老期待的大洋马不是一个无法沟通交流的真人版橡胶娃娃,或者只有满足肉体欲望一项功能的性玩具。可语言不通,又如何相互交流加深感情?甚至让她们分担一些家务工作都有不小的困难。
而站在这些从被贩运而来的姑娘们的角度,她们在遥远的异乡沦为性奴,同时面临完全不同的文化、毫无了解的语言、天翻地覆的环境,周边又没有家人朋友,很容易诱发各种各种的心理问题和过激反应。而且和以往收容或者挑选来的生活秘书或者说大明土著女仆不同,这些大洋马们通常感受不到元老院的恩典,一般没有对元老们的感恩之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受到些许刺激,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疯狂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实际上徐元老觉得办公厅够走运的,过了这么久还没有听说哪个元老被大洋马捅了。

回到徐元老这里,尽管这个时代正处于现代英语和古英语交接的前期,而且妹子的语音也不算标准,但好歹能够连说带写简单进行交流,情况立即大有好转。交流带来沟通,沟通促进信任,信任加深感情----至少让肉体的交流比较容易转变为感情。而且能够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基本学会英语,也说明了妹子的语言天分。这不,抱着孩子过来的妹子开口讲的就是临高的国语:“成格,三节在惹帆”。
徐元老知道,妹子说的意思是“成哥,珊姐在热饭”,这里的珊姐是他的第一位女仆徐珊珊。徐珊珊原本姓张,而名字则要怪净化营的家伙偷懒,她正巧是净化当天第33个姓张的妹子,就得了这么一个名字。珊珊是一个普通的C级女仆,个子不算高,身材也不理想,脸上还有不少雀斑,这些导致其迟迟未被元老挑走。徐元老却注意到了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温和的笑容,不知为啥这些让他回忆起了离开自己的前妻。也许是还存在心里的那一份歉疚,使得他挑走了这个不漂亮的女仆学校优等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元老不止一次庆幸自己的决定。除了缺乏些做饭的天赋和先天身材条件不佳外,姗姗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伴侣。她识字而且聪明,不但家里的活计打理的很好,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也非常强。加上做事仔细认真,在数据中心创立初期,同时作为他的工作秘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要不是怀孕后离开了工作岗位,朱秋景的位置就应该是她的。作为这个时空的女性,姗姗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不嫉妒。对于突如其来的大洋马,尽管有些错愕,却平静的接受了,还积极的帮助波斯妹子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中文。
看着和谐相处的两人,回想自己在旧时空的悲惨遭遇,徐元老不禁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纵然无比落后,可对于有志于后宫的同学们,真心是个好时光。讲到这里,徐元老忽然想起BBS上面流传的关于某外派封疆大吏利用职权追求某少女元老的流言。真心搞不懂这人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到了男性(准确讲权贵男性)享有充分性权利的时空,居然还要找个来自原时空的老婆管住自己,有没有看到刘三的下场,吃进去容易,想要退出来问题就大了。

进门后,徐元老首先亲了亲已经重新长出一头漂亮栗色长发的洋马妹子和她怀里女儿苹果似的可爱脸颊,接着从车里把已经快两岁的儿子揪了出来,似打似玩的在小屁股上拍了两下,才抱着儿子坐到了厅里的餐桌跟前。即使分到的是两室一厅,在两个孩子诞生后也是相当拥挤的。两个女仆带着各自的孩子分别占了一间,而在厅里除了餐桌椅之外,则特地添置了一张出自43号的元老特供长沙发。
这种类似于旧时空三人沙发的东东除了采用更细密的布料外,还提供了一张罕见的全牛皮坐垫,配合临高的天气情况,让睡着上面的人更感觉舒适。在洋马妹子怀孕,姗姗忙着照顾幼儿期间,徐元老很多次就是睡着这张沙发上面度日的。这还算是条件好的,有的元老差不多的情况窝在一室户里面,那真是和改开前老上海鸽子笼差不多的水平。所以在近期的元老院会议上,改善广大元老住宿条件的呼声可谓是震耳欲聋,而源源不断引进的洋马妹子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被儿子缠着的徐元老,随手拿起桌子上放着的一本临高版幼儿读物,开始讲说过很多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尽管在旧时空这个故事已经被解构得充满厚黑意味,可在这里还是采用其在传统中的正统版本。不过徐元老在依照书籍赞扬了临危不惧和机智勇敢的品格外,特别对长子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无非是不要离开妈妈或阿姨,上下楼梯要拉住把手,不要接近河边或工地等等。可看着一脸懵懂的儿子,心道这一切不知还要讲多少遍,小孩才能有点安全意识。
正哄着孩子,热好的饭菜已经陆续端上桌来。两菜一汤,两荤一素,主厨的就是挺着大肚子的首任女仆徐姗姗。是的,也许是由于洋马妹子怀孕期间和姗姗运动的比较频繁,也许是由于穿越带来的能力增益,也许不过是由于营养合理外加运动上量带来的身材改善,在原时空同老婆和小三生活多年也没有个屁下来的徐元老,在新时空开始了流水线化的收获。再过三个月,他将拥有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在高兴的同时,徐元老也担心起来。再来一个孩子不说住宿条件继续恶化,单单是育儿的需求就将占用两位女仆大量的时间精力。要不要再找一个纯家政女仆?可是女仆学校已经改制成了文理学院,要女仆的话只有用没有受过很好培训的本地土著,不是很让人放心。或者干脆再买一个洋马妹子,多种需要兼得?可这样一来,住宿条件就成了更大的问题。徐元老想这真是经典的旧时空命题啊,元老院要不断克服"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想到这里,徐元老禁不住要吐槽"女仆学校"的改制问题。随着改制的完成,传统的华人土著妹子已经难以获得。尽管拥护改制的姬信之流辩称,元老可以在日常交往啥的勾搭妹子,但这对于以宅男为主的众多酱油元老来说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工业、基建口的元老来说更难。如此一来,华人妹子的来源就常见于土著投献或身边工作人员。
可这两者都有很大的潜藏风险,前者常常有明确的政治经济动机,吃进去搞不好就有后续的代价;后者的问题是,兔子都知道不能吃窝边草,你作为负责的元老率先这么做,其他人怎么看你?领导的威信如何维护?徐元老在原时空就极其看不起那些上了身边秘书之类的家伙,认为这样的人根本维护不了起码的领导威严。最终,很多人都把目标放到了作为双轨制还存在的大洋马性奴身上。
作为称职的商人,拥有专利的夸克穷源源不断的运来他利润最高的商品--大洋马。在尝到了第一次交易的甜头,靠着换来的白糖和众多临高制品大发了一笔的夸克穷为了取悦于元老院--这一自己最重要的客户,选派了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在奴隶贸易中心的巴士拉建立了长期据点,不再局限于参与短期交易,而是在市场上长期收购高档女仆并就地增加营养恢复身体。这些做法不但进一步保障了运来的洋马妹子的素质,更大大提高了她们越洋旅行的成活率。
这一切努力的结果是,在第一次交易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元老院又获得了超过450名平均素质相当不错的大洋马妹子。多出来的50多位,据夸克穷的解释是为了平衡路途上可能的高死亡率所做的保险,愿意无偿报效给元老院。可考虑到他的努力和一贯以来的良好服务态度,元老院决定按照原价全额支付。还有人提出,允许夸克穷作为特例归化,为其船只提供更好的武器和改装服务。尽管后者由于元老院中对于技术扩散的顾虑没有实现。但按照旧时空的标准,夸克穷评上一个"元老院和人民的老朋友"是绝对没有问题了。

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大洋马妹子,原本已经转制的女仆学校又高效率的运转了起来。更由于徐元老和众多第一批大洋马用户的意见,而进行了所谓"华夏化"的机制改进。不但强化了语言教学和生活技能培训,更加引入了政保局的全程参与,提前对其中的可疑分子和精神不稳定的人员进行甄别。新一批的大洋马培训时间扩展到了三个月以上,语言不过关的还要继续留级处理。这项工作带来的工作量之大,使得原本文理学院的转制工作都不得不暂缓了下来。最终,导致女仆学校从文理学院分离,成为了办公厅直属的"元老家政培训学校"。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洋马的广泛落户,除了少数有洁癖或特殊爱好的元老,绝大多数的元老都有了或即将拥有自己的"异种女仆"(官方对于大洋马性奴的标准称呼)。除了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于现有住房条件的不满之外,还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艾贝贝管理下的产科病房里面充满了各种头发和眼睛颜色的元二代。数量比例之高,以至于华夏社的若干元老已经开始担心未来元老院的整体形象问题。有部分皇汉思想严重的元老更提出了所谓保证"纯血元老"比例的问题。他们举出罗马帝国元老院的不断变化和最后的覆灭为例,要求元老院和办公厅制定法律,限制元老混血子女的继承权。
不过,大部分的元老并不太认同他们的想法。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长得怎么样,毕竟都是自己的血脉;另一方面,还有元老认为既然元老院要统治的是世界帝国,何必纠结于什么人种之分。还有元老在BBS上论证,华夏民族一直是秉承文化认同的认定标准的。不过孩子长的什么样子,只要他们认同华夏文化,那就是自己人,也就是所谓的"以夷入夏则夏"。最后,BBS和元老院内的辩论并没有达成皇汉元老们想要的结果。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这些鼓捣的最起劲的元老,好多也是大洋马的热衷者和积极份子。尽管有不少辩称自己是为了"扬中华男儿威风于四夷",可随着自己混血儿女的不断出生,其呼声也日渐低迷。
看着这样的情况急在心里的皇汉领袖们,转而攻击停止招收土著华人妹子的决定。他们坚决要求恢复从大陆批量引进培训土著妹子的工作,在为元老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希望刹住这股大洋马"鸠占鹊巢"的歪风。而这项动议又惹来了杜女王和姬信等人的猛烈回击,他们要求全面停止大洋马的引入,或者要求改变其奴隶身份,交由文理学院统一培训分配。可这样的动议,在尝到了大洋马美妙滋味的元老院这里根本通不过。于是,就成了元老院里面吵闹最大声的月经话题之一。
尽管徐元老和大部分元老一样把这些争吵看作某种儿戏,可大洋马引进工作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确实在不断的发酵中。有后世的历史学家评论:引进大洋马的行为"尽管在主观上严重危害了部分妇女权益和民族平等,但在客观上大大提高了元老院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为未来建立起不局限于东亚一地的政权奠定了基础,为未来世界帝国的诞生做出了有益的铺垫"。也有帝国的臣民笑称:元老院是世界人种的大继承,不管你多么奇形怪状,在元老院里都能找到代表你的人。





(七) 大洋马的日常

看着坐在桌边的徐元老开始享用晚餐,徐姗姗拿起家里的电话记录本,开始逐项报告。伴随时间的推移,原始配发的小灵通内的电池都严重失效,基本上只能在充电状态下固定使用。所以和大部分人一样,徐元老把小灵通留在家里作为家庭电话。开始的时候,女仆们对于这种神秘的话盒子是持有敬畏之心的。可随着时日长久,她们越来越熟悉了这些器件的使用,便开始了旧时空常见的一幕--煲电话粥。
电信部门最近发布了一个关于小灵通使用时长的统计,让不少元老大吃一惊。本以为除了女仆家里没有什么人,也就不会有什么话务量,可一看表格,有的居然平均每天有几个小时的通话。不用问,女仆之间的话务量成了大头。徐元老看到表格时也奇怪,说到底大部分元老和女仆们还是住在一个院子里面,有什么事没法自己串串门,非要电话交流。
不过,让徐元老满意的是,在各方面都不愧是优等生的姗姗,在电话使用上也是。非但不滥用电话,而且仿效她原先在数据中心工作时的方式,建立了家里的电话记录台账。每天何时、何人、何事,记录的清清楚楚,并在徐元老晚上回来时及时通报。徐元老觉得,就姗姗的工作态度和聪明劲,放在旧时空一个妥妥的金领人生没问题。
今天打来家里的电话不多,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企划相邬德的秘书打来的,希望能够和徐元老确认能否和邬元老明天晚上在农庄咖啡馆聚一聚。徐元老一看来电时间,估计是自己离开办公室回家路上找过来的。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要紧事,徐元老当即回电过去。结果邬德也已经离开了办公室,就只得和值班的秘书确认了明晚的聚会安排。
另一个电话却是找波斯妹子的,来自她在巴士拉奴隶市场上认识的手帕交--来自里斯本的博物学者,现在林汉隆元老的女仆索尼娅.夏普儿。索尼娅是当日拍场上的明星,激发了最大的竞拍潮,最后的成交价格几乎十倍于波斯妹子。尽管后面还有过多场大洋马拍卖会,可在元老们的记忆中,很久以后印象最深的还是东门吹雨和林元老的这场对决。
索妹子刚刚随同远程科考队环岛游回来,说是邀请波斯妹子明天一起吃个午饭。徐元老知道在拍卖会后,林元老对索尼娅很是优容,在临高的众多洋马妹子里面她的自由度几乎是最高的。而充满好奇心的博物学者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特别是和几个未成年的少女元老关系甚好。尽管不是特别喜欢妹子在外面混,可看到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面满满的期待,还是心里一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恰好是这个季节临高不多见的晴空万里。在送走了早起的徐元老,帮助打扫了房间,喂饱了开始试着爬来爬去的女儿,哄她睡进哥哥留下来的小木床,又拜托了姗姗姐帮助照看之后,徐珊楂或者说扎赫拉准备出发赴约了。她首先犹豫着拿起了上个月徐元老刚刚在43号买给她的蓝色绣花连衣裙。
衣服的布料是最高档的印度进口棉布,上面还绣有美丽的花卉图样,剪裁的相当合身,对得起自己昂贵的售价。波斯妹子很喜欢,这让她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还是爷爷最喜欢的掌上明珠时候穿过的漂亮衣服。可问题是这条裙子的式样非常“澳洲”,领口开的挺低,隐隐看得出里面莹润饱满的两个半球,底下裙围也有些短,导致整条修长的小腿都露着。她还记得自己试穿的时候,从徐元老眼中露出的灼热火焰。
想了想,她还是放下了手里的裙子,转身拿起了另一条白色蕾丝边的长裙。尽管也是出自43号的货品,有着舒服的布料、得体的剪裁和优雅的曲线,但对身体的包裹就严实多了。除了领口和袖子比较开放一些之外,其它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在自己家乡的街道上常见的妇女长袍。妹子还记得家里的乳母对自己的教导,自己的身体和美丽只应该展示在自己的男人面前,在其他人面前她就应该是一块没有色彩的石头。
自从王上的士兵封锁了府邸开始,玫瑰色的成长记忆就嘎然划上了终止符,而后就是一连串的噩梦加噩梦,直到站上了巴士拉的女奴拍卖台,被当成牲口一样贩卖到从未想到的世界另一边。她还记得自己刚到临高时的惶恐,在自己的家乡中一直流传着来自东边鞑靼人的恐怖传说。几百年前,这些野蛮人曾经把城市付之一炬,并残酷的折磨和杀死了几乎每一个男人和女人。当她知道自己被卖到东方的时候,恐惧就完全攫取了她的心。
接着自己经历了奇怪和羞辱的身体检查与净化,再一次被迫站上拍卖台,暴露在充满恶意的世界面前。对于扎赫拉来说,已经记不清那时自己有多少次在梦里哭醒了。直到噩梦终于抵达终点,因为遇见了他。他长得一点也不像自己曾经憧憬的白马王子,奇怪的短发,朴素毫无装饰的衣服,粗壮的体格,黝黑的肤色,可能唯一的优点是年纪不算很大,不像类似自己遭遇的闺蜜们常常被迫伺候的老人。
接着便是感受到他粗暴的冲击和意料之外的温柔,以及随之而来的已经失去很久的平静生活。尽管相比于曾经的宫殿,这里的房间又小又低,但却有着即便苏丹的王宫里都看不到的大幅明亮的玻璃窗,神奇的电灯和话盒子,更不用提那豪华的让人咋舌的全瓷卫生间。她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临高的生活,一方面这里很拥挤,几百上千人生活在几十座盒子似的建筑里,一方面这里又超乎想象的富裕和舒适,充满着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
扎赫拉一直很庆幸自己的运气,不像那些直到现在还只能低头承受(或者用元老的话说”埋头挨X")的姐妹,自己小时候纯粹出于好玩学的英语,居然促成了自己和徐元老的有效交流。而姗姗姐也是一个好人,自己从来没有像其他姐妹抱怨的那样被刁难和欺负。不知不觉中,波斯妹子已经适应了自己新的生活,即便这里不说是天堂,也比自己曾经的期望好的多。
特别是在女儿诞生之后,这个吵吵闹闹的小东西不但带来了无止尽的麻烦,也带来许许多多的快乐。在一起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和徐元老的牵绊。不管是由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是俗话说的“日久生情”(不管第一个字是发二声或者四声),她已经从身体和心里完全认同徐元老是自己的男人。换好长裙,披上一条鲜艳漂亮的丝绸披肩,戴上已经成为元老女仆标志的宽檐遮阳帽,波斯妹子最后检查了一下手上小包里面的通行证和出门条,以及徐元老专门发给她中午请客用的50元流通券后,离开了家。
走出单元楼的大门,迎面是早上十点多的太阳。阳光已经开始喷洒热力,可温度还没有完全上来,空气仍旧充满了早晨清新的味道。这是一天里最好的时间,也是院子里面最热闹的时候。不同于早出晚归的徐元老的观感,基本宅在这里的扎赫拉知道最近住宿区的人口数其实是显著增加了。其增量尤其来自两块:新生儿和新女仆。
前者只要看看妹子正在走过的儿童乐园就知道了。位于住宿区一期和二期衔接处的儿童乐园,是建筑总公司仿效旧时空设立的小区文体设施。一条椭圆型的煤渣跑道围起一片不算太大的空地,在其中部分用青砖硬化的地面上,放置有多具秋千、跷跷板、滑滑梯、摇摆木马等设施。而为了保证安全和提供服务,办公厅还特地在边上盖了一个小小的服务中心,常驻人员提供开水点心和协助看护。
随着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这里越来越拥挤,也日渐成为了小区的一个社交中心。和往常一样,这里三三两两聚集着逗弄孩子的女仆和老年元老。但如果仔细一看,会发现人以群聚是绝对的道理。本地女仆和老年元老们,常常带着孩子占据着中心的位置,而外来女仆们常常以肤色和发色区分而各自成群。她们聚集在一起,一边逗弄孩子,一边叽叽喳喳的聊着天。
而在儿童乐园外围,更靠近湖边的休闲区,则是没有孩子的女仆们的天下。常见的是一群同样肤色的女仆围绕着长凳聊天,交换品尝各自的食品,或者对着其他人群评头论足,看起来相当轻松惬意。可扎赫拉知道情况也不总是这么愉快,随着女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来源的多元化,原本就存在的民族宗教和地缘矛盾不可避免的被带了进来。
她就亲眼目睹过,一组明显来自中东欧的金毛女仆,就和来自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域的女仆起了冲突。从简单的口角开始,逐步升级到吵闹、厮打,最后甚至有人掀起了地上的砖块。如果没有被闻讯赶来的警卫营控制和驱散,很有可能会酿成流血冲突。事后,冲突的双方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从禁闭、示众和鞭打不等。挑起冲突的那个波兰女仆不但被当众鞭打,被日晒雨淋的示众了一周,更消失了接近一个月。因为这个波兰女仆同她都是第一批拍卖的货品,扎赫拉对此印象很深。
这些天又来了不少新人,她们通常还穿着统一的女仆制服,一个人蒙着头或者少数几人一起呆呆的坐着或者随处走走,波斯妹子知道这是从女仆学校出来的新一届毕业生到了。和来自本地的女仆不同,外派的元老在分到大洋马后,通常不会带她们去外地赴任,而是继续把她们留在元老住宅区里,继续强化语言和适应环境。而随着这些毕业生分配回家,这些天小区里面的灯光其实是越来越多了。
由于语言天分高,中文掌握的好,加上人端庄漂亮,“山楂”妹子和使用华语的年长元老和本地女仆们关系不错。由于同时和来自波斯的妹子们语言相通,无形中扎赫拉成了沟通这两个群体的一根纽带。通常她会带着自己的女儿下来晒太阳,和朋友们一起享受这温馨安逸的日子。不过,今天是不一样的。扎赫拉走在路上,和遇到的每一个认识的人打着招呼,并不断回答自己没带女儿的原因。
在小区的出口处,波斯妹子向警卫营士兵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和徐元老开具的出门条。由于发生过大洋马妹子试图逃跑的事件,根据办公厅的要求:除非办理了特殊的通行证,洋马妹子的出人一概需要加盖元老私章的出门条。在等待士兵核对的过程中,扎赫拉不禁再一次羡慕起索尼娅来了。在林元老的支持下,索尼娅不但拥有可以随意出入住宅区的通行证,而且事实上可以在元老院管辖的境内自由的活动。
不一会,士兵核对了妹子的身份证,收走了出门条并将她放行。扎赫拉走出了小区的大门,越过正在紧张施工的城铁工地,前去搭乘开往东门市的公共马车。由于上午索尼娅还和某位少女元老有约,她们并没有在小区内集合,而是讲好在临高合作社总社的门前碰头。



(八) 洋马船和东门大道

由于不是交通高峰时间,公共马车上面的人不算多,扎赫拉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除了少数外来人口,车上大部分的乘客已经对首长养的番婆子见多不怪了。不过,像波斯妹子这样少见的美人,还是引起了车上男士们小小的骚动的。
扎赫拉身上白色长裙的原始式样,实际来自于旧时空的晚礼服。尽管裹得很全面,但曲线却很突出,而且在不那么关键的地方还采用了半透明的蕾丝布料。所以,颇有几个想看又不敢看的骚年,一面做正襟危坐样,一面偷偷望着扎赫拉诱人的身影。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元老们对于番婆子的特殊爱好,早就广为人知。而先富起来的元老院治下的人民们,也有心纷纷仿效。拥有长相奇特的外来女仆,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原来不受欢迎的大洋马,一下子成了人市中的热门商品,而且长时间有价无市。
所以夸克穷很快发现,原来除了元老们,在临高民间也存在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原本只是讨好元老所兼营的女奴贸易,一下子变成了最赚钱的主业。为此,他不但扩张了自己在巴士拉的据点,而且特地在临高订购了几条改版的H800级运输船。
这些船的货仓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安装了利用蒸汽机带动的通风装置和利于快速拆装的隔间。从巴士拉起运的时候,这些隔间和通风装置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女奴这一珍贵商品的存活率,当从临高满载商品返航的时候,这些装置又可以快速拆除,腾出宝贵的储货空间。
女奴贸易影响之深远,远超乎其始作俑者的想象。在中东的石油贸易起来之前的几十年间,女奴一直是巴士拉向帝国核心区出口的最大宗商品。而在这条航线上川流不息的这种改装船,被用其原始订购者的名字命名为"夸克级混合运输船",一般人则俗称为"洋马船"。
而临高土著的洋马市场组织者们,则根据泄漏出来的元老院分类标准,也将外来女仆分为"甲乙丙丁戊"多等。如果符合甲等标准,同时还是处女的话,则评为超等。很多时候,一个超等女仆是拿出来敬献元老的最好礼品,其身价几乎超过十匹骏马。
来自东方的大笔订货极大的提升了巴士拉市场的行情,伴随着女奴价格节节高升,捕奴行动也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最终,不但有大票私人组织的私掠队,更出现了由各地苏丹和领主领衔组织的正规军,其掠夺范围也日益广泛。
一段时间以后,元老院发现出现在临高的洋马不但来自于传统的波斯、埃及、中东欧地区,更出现了不少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北欧和目前处于宗教战争顶峰期的德意志诸邦国的妹子。而女奴贸易带来的繁荣金流,也使得巴士拉成为周边势力垂涎三尺的肥肉。
在原本的历史上,凭借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与葡萄牙人的结盟,在1625年后巴士拉一直控制在本土势力手中,直到1668年才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可繁茂的女奴贸易和由此上岸的大批临高出产的工业制品,使得这里早早的被奥斯曼帝国、波斯人乃至荷兰和英国人盯上了。
在1640年后为了女奴贸易的控制权,围绕巴士拉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三次巴士拉女奴之役"。波斯萨珊、奥斯曼和与之分别结盟的英国和荷兰,同控制当地的土著和葡萄牙势力之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陆地和海上战斗。
多次战争的结果使得巴士拉两次易手,奴隶市场三次被焚毁,并最终导致帝国派出远征军,于1670年代控制巴士拉,建立了在中东地区的第一个据点和自由贸易区。帝国由此开始大规模的介入中东事务,并最终控制了这片重要的战略地域。
女奴贸易的实际影响还不止于此。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统计,绵延近百年的女奴贸易,将超过百万的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妇女送入帝国的核心地区。在其高峰期,一年的输入量就超过五万人。这些女奴及其后裔,极大地改变了帝国中上层阶级的人种构成和遗传特征,某种程度上说形成了一个居于统治地位的新民族。这对于帝国的未来,带来了极其深远的改变。
当然,现在公共马车上面的扎赫拉对此是一无所知的。而对于周围人的目光,她也孰若无睹,经过了在巴士拉奴隶市场之后,已经没有什么眼光能让她害怕了。她乘坐的公共马车行驶的道路紧挨着百仞城,可以透过新打开的围墙看到里面的各式建筑,不过短短时间已经成了外来人员的新观光路线。
而在路的另一边,是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两根粗大的铁轨已经开始在碎石地基和枕木上面架设。扎赫拉知道,这是徐元老曾经带自己乘坐过的铁路正在延伸。和许多普通人的感觉一样,火车是她在临高见到的众多不可思议物件之最。这些巨大的钢铁长龙犹如元老院的统治力量,是那么的无可匹敌和排山倒海。
公共马车把扎赫拉送到了东门市和百仞城的交口处,从这里可以看到数据中心那体量相当显眼的红砖桁架式建筑。关于这栋楼的用处,土著曾经脑补过无数的说法,从存放珍宝的藏宝库到审讯犯人的刑房。而波斯妹子虽然知道徐元老就在这里办公,可由于没有出入百仞城的通行证,也就只能和其它人一样在远处观瞻一下了。
百仞城口通往东门市中心和东门火车站的东门大道,是整个临高最繁华的一段商业街。创市之初搭起来的竹棚子已经完全消失了,曾经鹤立鸡群一般的两层楼市管所,已经被周围建起的普遍四五层以上的高楼挤到几乎看不见了。
这些新楼经过商业部门的统一规划,普遍采用新法设计建造。其底层挑空很高,并且有着连续的廊柱和内凹的大幅面采光玻璃窗。廊柱和玻璃窗之间是一条可供三四人并排的石板铺设的人行通道,从而形成了旧时空南方城市常见的骑楼结构。骑楼走廊依次衔接,即便在分隔不同楼房的小巷处也通常都有相连的顶篷存在。理论上说即便下雨,路上的行人也可以不湿一滴。
道路本身也进行了修整,为了配合推行快慢车辆分道行驶的交通规则,道路当中划出了供汽车和马车行驶的两条快速车道,而两侧被划分出两条慢速车道,供人力车和自行车行驶。与旧时空类似的是,快慢速车道间构筑了花坛并种植了行道树;和旧时空不同的是,慢速车道的宽度不低于快速车道,以适用于临高目前以慢速车辆为主的现状。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面上变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隐蔽工程。煤气路灯被统一挪到花坛和行道树当中,其灯架被加固,并在每一组相对的跨街灯架间增加了铁制横栏,加错悬挂着元老院下达的最新标语和周边商铺的宣传广告。而在人行通道的石板底下,其实是预留的共同沟。
为了避免在旧时空常见的线缆四处横飞和道路动不动开膛破肚的痼疾,本次整修规划决心从头做好规范,采用提前预设的共同沟解决各种管线的架设问题。所以,走在路上的行人并不知道,在他们的脚下交错着架设着供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接下来还有电话线和电缆线,而沿街的楼房则根据规范依次接入,在享用这些服务的同时相应支付费用。
由于离约定的时间还挺宽裕,波斯妹子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过的商店。即便来过多次了,这条街也还是让她有目不暇接的感觉。在来到临高前,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世界上存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货品,而这些货品可以通过这么炫目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商业区的新一轮规划中,商业部引进了旧时空定向招商的思路。有意识对沿街店铺的属性和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利于市面繁荣和店铺错位竞争,并且并重考虑元老院所属企业和外来民营店铺。一方面集中开设了各部门的直属旗舰店,另一方面也主动引进了一些有实力的外来商号。
就像扎赫拉现在经过的美美百货,就是商委会和轻工业部联合开设的旗舰店。和原时空一样,这是一间面向广大爱美妇女,以服装、内衣、包袋、饰品为核心卖点的百货公司。在内部原来起的名字是"妇女用品商店",可有的元老嫌这个名字特土气,感觉像卫生巾的专卖店,于是改用了现在这个原时空高大上的名字。
美美百货出现在波斯妹子面前的,首先是著名的八扇展示橱窗。借鉴旧时空的商业展示设计,每一幅橱窗都是一个生活场景的艺术化和商品化表现,并按季节变迁更换。从穿着睡衣和内衣,有着漂亮床上用品的卧室到围着漂亮的亚麻围裙,有着锃亮澳洲式厨具和精细白瓷餐具的厨房,从穿着澳洲式长短裙,打着漂亮的新式阳伞少女群像,到身穿传统式样却有明显澳洲式剪裁和手工华服的古典美人。无数人通过这里建立了对澳洲生活方式的第一印象和无限憧憬。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橱窗里面主角的各种木质模特儿。由于本时空从来没有出现过陈列用的模特,这批模特的定制工作曾经难住了经办的工作人员。最后逼不得已,还是在广州找到了原本专门雕刻墓葬前的木制仲永的工匠,结合临高木偶剧团的一些制作工艺,才设计制作出了这一批令土著们惊叹的会摆出各种姿势的人型衣服架子。由于雕工出色,参照原时空照片的形象制作的惟妙惟肖,导致有谣言说这些木头人原本都是活人,是髡贼施法把她们变成了这样。
其中,最让波斯妹子心动的是展示澳式衣帽间的那一张。女主人身着性感的内衣,站在L型的落地大衣柜前挑选服装。衣柜里面不但有一列列漂亮的长短裙和上衣,面对观众还有一排排的横架子,上面陈列着各种不同式样的拎包、背包和手袋。这些包袋,有的是真皮制成,有的只是简单的帆布,有的闪闪发亮,有的色彩内敛,可无一例外的看得出用心的设计和精致的做工。每次看到这一画面,扎赫拉都忍不住把自己带入这个场景去脑补陶醉一番。
走过美美百货,眼前的就是以经营高档丝绸和定制成衣为核心业务的老介福绸缎局。橱窗里,引进自苏杭的美丽绸缎一匹匹的陈列着,并被做成了各种漂亮的衣物和装饰:披风、头巾、衣裙,甚至台布、窗帘、枕套。现在扎赫拉身上的披肩,就是上一次徐元老陪她们逛街的时候在这里买的。
老介福的邻居则是道地的土著商户,临高最大的外来客商之一的"琼海号珍货店"。琼海号的总店位于几条街外的僻静地域,占了好大一片地,却主要是经营大宗货品的批发买卖。这次在商业区闹市开设的是所谓的"珍货店",主要销售李洛由从辽东购得的珍贵人参,貂皮和相关制品,也附带销售从夸克那里转手搞到的部分东南亚出产的燕窝鱼翅等珍贵特产。扎赫拉是看不懂这里橱窗里展示的一颗颗有着长长根须的萝卜一样的植物,但这不妨碍她看懂上面令人惊叹的价格。
而在街道对面,则有农委会和轻工业部开办的第一食品商店,主打的是各色糖果、糕点、熟食品和速食品,以及高档肉类和海鲜制品。为了亲民和诱人,第一食品商店专门开出了沿街的销售窗口,出售充作零食的小包装的糖果糕点,不时有儿童或少女递过去一张张流通券,拿回一袋袋自己心仪已久的糖果零食。
在第一食品边上,与琼海号遥遥相对的是临高本地商户的翘楚"润世堂"东门总店。润世堂的门脸相对要有古风很多,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中药材柜。而如果越过高高的木制门槛走进去,则可以看到正在为排队的患者看诊的几位坐店郎中。走在两个店的接口处,可以闻到糖果的甜香和中药材辛辣味道的混合体,让人觉得有点古怪。
再往前走,越过一条与东门大道垂直的横马路,就是刚刚开张的"东风名车销售服务公司"。作为按照洪部长意愿设计开业的第一个东风马车4S店,其面对东门大街的部分主要是两轮东风马车和四轮红旗马车的展示销售,而在横马路上开门的则是负责对产品进行维修保养的部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广产品,洪部长引入了旧时空车模的概念,专门购买了两个大洋马女仆作为马车展示环境的一部分,引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围观。
扎赫拉没有花时间过马路去围观自己的同伴,因为她的目的地就要到了:有着"水晶龙宫”的美誉,曾经在流传甚广的"临高八景"的评比里榜上有名的合作社总社。作为临高第一家大规模的百货商店,合作社总社的中庭屋顶是整个一面极大的玻璃罩,当阳光从玻璃上透进时,把三层楼宇照的极其敞亮,让店内一个个镶嵌着玻璃的百宝架闪着迷人的光彩,让人联想起遍地是宝贝的东海水晶龙宫(在此向临高八景的相关同人致敬)。作为临高的地标性建筑,这里就是索尼娅和波斯妹子约定的会面地点。



(九) 索尼娅和百汇街

随着新一轮商业区改造基本完成,以美美百货、第一食品为代表的专业化商店崛起,合作社总社的江湖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持自己在临高商业体系中的领头羊位置,合作社总社也启动了自己的改扩建工程。在保持传统特色的水晶宫作为面向外来客商的批发业务窗口的同时,征用了毗邻的土地,开始建设更关注零售和生活方式消费的新楼。
按照规划,这栋新楼将是这个时空前所未见的超高层建筑,其中商场规划为六层,从第七层到第九层开设面向精英客户的会所---类似于旧时空长安街上的的某某俱乐部,而第十到十二层以及屋顶观景平台则规划为元老院专用的对外招待和自身活动场所。为了配合这一设计方案,商业部门已经和机械口多次协商,准备在这里安装本时空的第一台电梯---还是观景型的。
拥有自己的会所不是商业口突发奇想,农庄咖啡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而近期关于学田庄的开发权之争则进一步激化了这一点。D日之后不久就开设了的农庄咖啡馆,成功组合了不错的自然环境和对旧时空的怀旧情调,成为了元老们默认的交际和消费场所。吴南海和农委会不但由此得到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更凭借自己的地主之利,将其转化为了一个主要的院外活动平台。
利用咖啡馆这个场地,施以不断的小恩小惠,老吴成功团结和收买了一大批的酱油元老。这一点在近期BBS和元老院关于学田庄的讨论中表露无疑。更有甚者,还有一批人公开鼓动吴南海竞选下一任的元老院主席或议长,将这一问题更明白的摆上了台面。眼红之外,在宅党一批人的暗中怂恿和鼓动下,商业系统决定建设自己的地盘,为争夺发言权而努力。
对于波斯妹子来说,这些大人物间的明争暗斗还离得很远,现在她看到的新楼还只是被围墙圈起来的一个大工地。不过,一根根从地上拔地而起并纵横相交的粗大灰白色水泥框架已经显示出这不会是个普通的地方,元老院将又一次向世人展示自己不可思议的魔法般的力量。考虑到楼层高度,新楼将采用标准的框架结构,加上电梯的闪亮登场,这的确是本时空建筑界开天辟地一般的大事。
扎赫拉没有等得太久,不一会一辆在东门市随处可见的出租人力车就载着一个娇小的身影疾驰而来,车上下来的正是索尼娅妹子---原先来自里斯本的博物学家,现在临高最有自由度和影响力的女仆。索尼娅一身前所未见的短打扮,上身类似元老的对襟短上衣,下身是裤子而不是裙子,脚上是一双奇怪的裹住脚踝的鞋子,不过那顶斜带着绸带装饰的草帽依旧。更重要的是,她那标志性的蓝眼睛还是如波斯妹子记忆中那么透亮。
扎赫拉与索尼娅相识于巴士拉奴隶市场之中,由于都属于品貌上乘的稀有资源,几经转手她们都归于了同一个奴隶主。巴士拉奴隶的来源五花八门,最多的是周边不间断的战争带来的战俘和被掠夺而来的平民,也有不少因为债务或各种不幸而沦入的自由民,像索尼娅这样海盗的战利品和扎赫拉这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属于相对稀少的类型。
本来两者虽然关在不远处,但却井水不犯河水---本身不同人种,更不要说还是不同的信仰。尽管看起来她们是没什么交集的,可为临高服务的英国人却成了共同的纽带。夸克穷亲自带队在巴士拉大买特买之际,不免和她们所属的奴隶主打交道。在夸克挑选时候,意识到自己机会的索尼娅用英语向他寻求帮助,虽然没有如愿脱离奴隶的身份,却如愿离开了地狱般的奴隶市场。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扎赫拉意识到了自己和索尼娅妹子有可以交流的共同语言---英语。实际上,扎赫拉的英语水平一半要归功于索尼娅妹子。索尼娅尽管长在里斯本,她的母亲却是来自英国的贵族,英语是她纯纯正正的母语。相较于依靠图书和半把刀式的翻译学习英语的扎赫拉,那是真正的天壤之别。
而且,尽管没有牛顿横空出世之后那么崇高的地位,这个时代的英国科学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说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以及刚刚出版专著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哈维。特别是培根,其强调深入自然进行现象观察的经验主义理论,对索尼娅妹子人生观和志向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索尼娅妹子从来都没有放下过。
正是在闷热颠簸的船舱里,和索尼娅妹子的不断沟通交流中,扎赫拉才切实学会了英语。同样相比于索尼娅这种生于海边、长于海上的航海者世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公举扎赫拉对于远航的承受力就差的太远。航行过程中,扎赫拉不止一次的发烧、呕吐和晕倒,如果没有索尼娅妹子的认真看护和照顾,她恐怕未必挨得到上岸的那一天。
跳下车的索尼娅一把抱住了迎着走过来的波斯妹子,不但亲了亲她的脸颊,还故意摸了两下波斯妹子鼓鼓囊囊的胸脯才说到:“哇,又大了不少,这下子你的主人估计满意极了吧……”。扎赫拉笑着打开了她的手,回嘴说:“穿得这么古古怪怪,又跑到哪里去野啦?”。两位衣着怪异的番婆子美女在街上推搡打闹,不免引得路人侧目,还好本地人都知道这是首长们的心头肉,也就没人打扰她们。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正当两个妹子寒暄完毕,正准备开开心心的一起逛街的时候,却听到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边上传来,“两位姐姐,要吃澳洲棒冰吗?”。妹子们转头一看,却见一个最多十一二岁满脸雀斑的男孩子,身穿绘有一朵大红花的白色坎肩,肩上的背袋里面装着一个大大的热水瓶,手里还拿着一摞纸。妹子们知道这是售卖澳洲冰饮的孩子,索尼娅大大方方的递过去一毛流通券,“两根绿豆棒冰,不用找了”。
男孩子见两位美女态度和蔼,胆子明显大了起来,说话也利索了不少。他一面接过钱,一面说“两位姐姐,我这里有最新的澳洲雪糕。天山冷饮厂的最新澳洲货,又好吃又解渴,一毛钱一根,两位姐姐要不要尝一下?”。索尼娅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尝鲜的主,当然掏钱同意。男孩子开开心心的拿出长夹子,不同于直接裸露在外的棒冰,雪糕的外面包裹了一层软软的白纸,显得逼格高了很多。
卖完雪糕的小男孩临走前,还塞过来一张纸,说是最新开业酬宾的澳洲餐厅的优惠券,可以抵价使用。纸张本身不大,上面印着一些图画和口号,一看就是典型的澳洲人印刷。索尼娅和澳洲人走的比较近,已经能够基本阅读中文,于是将纸上的文字读给扎赫拉听,“起源东京,兴于澳洲,尝尝欢笑,我就喜欢”。
这里的用词索尼娅是半懂不懂,而在纸头当中画着的图就比较清楚了:几个男女围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盘子,笑容可掬,大吃大喝的样子。而纸头最下面用一行大字写到:“本月特供,海鲜至尊炊饼,持本券可优惠2元每份”。纸头的背面还印着一幅地图,在常见的《东门市交通旅游图》的模板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双拱门形状的图案标明位置,一看倒是离她们现在所在之处不远。
光顾着新奇的妹子们没有注意到,在优惠券的右边其实有一行小小的数字,数字和卖给她们雪糕的男孩子坎肩下面的一致。这是红花会最新拓展的业务范畴---发放DM广告单。红花会的最初目标就是解决困难家庭子女的基本生活问题,而后又加入了一点的勤工俭学的性质。现在通过和商户合作发放宣传单和优惠券,每一份被使用的优惠券,发放者月末都有提成,同时也责任防止这些宣传单被胡乱丢弃。
既然离得不远,反正两人准备要找个地方坐下来边吃边聊,被吊起胃口的两个妹子决定走过去看看。她们目前站着的地方紧邻合作社新楼的大工地,也就是东门大道和一条新近拓宽的横街的交口处。由于这条街的宽度几乎可以比肩东门大道,比其他同向横马路宽阔很多,于是一般民众就俗称之为“宽街”。而在新刊发的东门地图上,这条街的正式名称则改为了“百汇街”。很多人以为是取“百业荟萃”之意,但其实就是某元老借鉴旧时空“宽街”的英文叫法Broadway---百老汇。
在不太远的未来,东门大道和百汇街交口将成为世界闻名的时尚路口,就像旧时空的日本银座或者纽约时代广场,无数游人将在这里出没。而东门大道和与之左右平行的光明、解放、自由、复兴则合称为五大道,与城市横向的百汇、华强、春熙、汉正四条大街一起,构成了东门市区的核心。当然,依据未来帝国的法律,这里将改名为“第一新东京市”都市区,以表示不忘初心,牢记大宋第一帝国的首都东京汴梁。
在此刻,这些辉煌还在纸面上,两个妹子开始边吃雪糕边走路。很多年以后,扎赫拉还记得第一次含起雪糕的感觉。不同于棒冰的简单清新,这种松软的新玩意有着浓浓的奶香并且入口即化,那种清凉混合着甜香的感觉使她几乎立即就上瘾了。第一时间,她就产生了叫上姗姗姐,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吃的念头。唯一比较恼人的就是不时滴下的融化水滴,逼得她好几次不得不扭动身体加以躲避。
两个妹子一面享受着人生的第一支雪糕,一面按图索骥,转过弯走上了百汇街。在元老院批准的东门市规划中,百汇街的定位是“新型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聚集区”。所以,这里有不少即便本地居民看起来都无比新奇的东西。比如,坐落在百汇街上,与合作社总社的新楼正面相对的“中央实验剧场”。
顾名思义,这是元老院旗下最重要的专业艺术团体“中央实验艺术团”的专属剧场。这座建筑类似于数据中心,是所谓典型的“中而新”风格。清水的青砖墙填充在高耸的熟铁框架之间,但屋檐却采用相当传统的飞拱结构。整个建筑大约有四五层楼高,在正面有三个连续的七级台阶组成的楼梯,每七级台阶处都设有一个五六米宽的平台,最终台阶汇集到的位置几乎有周围建筑的一层半那么高。在这里,是一排宽阔的落地门以供观众出入。
与数据中心严肃简朴的风格不同,在中央实验剧场的临街正面墙上,左右相对挂着两块色彩鲜艳的巨大广告牌。一块用巨大的字体告诉大家,本月底民乐团即将上演名为“花好月圆”的音乐会;另一块的画面则略为惊悚,在一颗颗挂着上吊尸体的树林背景下,一男一女的剪影坚定地向着启明星的方向前进。底下的文字则告诉大家,全新的话剧版《考验》将从下月初开始每周末上演一场。
实际上,由于实验艺术团包含民乐、交响、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按照艺术团元老们的规划需要有多个专业剧场,其体量相当壮观。但限于目前的财力物力水平,现在启用的只是其第一期,除了必要的排练室和功能房间外,核心就是一个不到六百个座位的中型剧场,可以用来演出舞台剧或器乐演出,同时也作为元老院全体大会的一个备份会场。为此,企划院慷慨的批准安装了一套旧时空带来的扩音装置。
由于为将来实施二三期工程预留的土地面积很大,而目前地面上全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因而实验剧场看起来像是拥有一个大花园。即便在后续的工程完工,剧场被正式命名为“帝国剧院”之后,这里仍然是第一新东京市著名的市中心花园,吸引无数游人和观众的光临。
而在大花园的马路对面,两位妹子正要走过的地方,则是一栋明三暗四结构的建筑。门前是类似于旧时空酒店的前廊檐设计,大到可以容纳二三辆马车停靠。而通过敞开的明亮玻璃门,可以看到里面全层高设计的大厅,挑空部分从地面直达三楼天花板。而从三层顶部粗壮的主梁上,垂下来多盏吊灯和十几幅身穿奇怪格子短裙的少女画像。
在这座建筑的侧面,竖着悬挂着一块大大的招牌“秋叶原剧场”。是的,这里就是格子裙俱乐部诸君的新主场。由于不少元老对其代表的ACG文化颇有微词,格子裙俱乐部最终还是没有争过中央实验艺术团代表的经典文艺路线,其建设专门剧场的申请被元老院驳回。就在几位元老面临去留取舍之际,一个意料不到的援助方来临了。这个援助方的名字就写在大门右边的铜牌上,“东门紫明楼俱乐部”。



(十)格子裙和紫明楼的新方向

随着河源街风化专区的启用,按照国家警察的统一规划,凡是涉及风月业务的单位都需要统一迁入。这项规定,使得原本开设在东门市的临高紫明楼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考虑到维护东门市整体形象的需要,商业部门愿意进行积极配合。但问题来了,去掉了情色业务的紫明楼靠什么继续吸引客户?尽管里面备受好评的餐饮和其它正规服务还可以继续,但去掉了核心业务之后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恰在此时,格子裙俱乐部的申请被拒。作为俱乐部元老团重要成员的吴赐仁元老,因为供职于国家警察而知道紫明楼的搬迁困境,便动起了相关场地的念头。这样一来,需要找到新增长点的商业部门和急于寻找场地的俱乐部诸君便搭上了线。双方一拍即合,同意共同出资,利用紫明楼风月业务搬迁后留下的场地,将其改造为新时空的第一座IDOL偶像剧场。
由于在原本紫明楼的设计中,就包含一定的演艺功能在内,所以改造工作相当的顺利。原有的SPA浴池,部分扩建为舞台,部分被改造为乐池;大厅则安装了从木器厂定制的阶梯座椅,大约可以提供近150个座位和60席站位;原先位于四周跑马楼上的按摩房间则被改造为包间,在里面可以一边观演一边吃饭,不但为诸君占据了优越的观看位置,还可以提供给紫明楼的旧有会员优先使用。
这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在将原有的小型舞台加以拓宽之时,由于建筑结构的限制,产生了两根没法移除的柱子。几位格子裙的元老不以为意,反而认为能和旧时空AKB48的主场一样,代表了一种冥冥中的运势。为此,他们不但决定将剧场命名为“秋叶原剧院”,更决定仿效原时空,组织名为“柱之会”的粉丝俱乐部。由于这个词的发音问题,常被误称做“珠子会”,导致未来格子裙俱乐部最畅销的纪念商品是有十六颗玻璃珠串成的手链。
由于紫明楼原本的设计中就包含了地源空调和通风系统,使得该剧场成为了本时空首见的空调剧场,颇让诸君兴奋。但相对于原时空,舞台灯光的设计就成了大问题。诸君求爷爷告奶奶,许下据说包括某些专门陪伴服务的无数人情,终于获得了机械和光学部门元老的协助。通过使用多组电灯加透镜的组合方式,尽管没法和旧时空的LED和迪斯科灯球相比,也达成了相当惊人的效果。也就是索尼娅妹子不知道,她的主人林元老在这一套设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原紫明楼的餐饮部分同步进行了调整,在与演出场地毗邻的地方,新增了咖啡馆和本时空第一家专设甜品店。由于餐品概念新颖,制作精细,倒是意外的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原有会员的好评和认可。两位妹子刚才吃的雪糕,其实开始的时候就是受新的甜品店委托开发的新型冷饮。只不过因为发现效果不错,才进入了更大范围的零售渠道。
同时,随着大洋马女奴的不断引入,诸君也动起了这方面的脑筋,有谣言说以纯金发大洋马组成的格子裙二队已经在闭门训练当中。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俱乐部的人气有增无减,倒是达到了商业部门紫明楼管理团队的原定目标。当然,原本澳洲秘戏的爱好者也不用伤心。在临近河源街的风化产业特区内,新的紫明楼旗舰店早就拔地而起。
在不久的将来,考虑到紫明楼品牌的业务局限性过于突出,为了避免产生格子裙俱乐部是附属于紫明楼的错觉并减少由此带来的性骚扰事件,商业部门和俱乐部诸君决定统一采用“东门俱乐部”的名义发展连锁偶像剧场,与原本的紫明楼品牌完全脱离,但保持资本和成员层面的互通,当然也包括部分退役的偶像成员加入紫明楼。
这次合流给本时空的偶像演艺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像古罗马城市必然有剧场和斗兽场一样,本时空的大城市通常都能找到紫明楼和东门俱乐部,把澳宋迥然不同的流行文化和生活趣味带向全球。不过,由于俱乐部名称正好和俱乐部中东门吹雪元老的姓氏一致,以至于很多局外人以为俱乐部乃是东门元老的私人产业。这一误会给格子裙诸君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和分歧。
越过旁人看起来光怪陆离的秋叶原剧场,与之比邻的是文艺部门最初的拳头单位,土的不能再土的“霹雳堂木偶剧院”。尽管采用和中央实验剧院相同的青砖桁架结构,但其有着更为传统的木质挑檐和门窗,而相对较小的体量也看起来更加亲民。剧场前面有一个小广场,从这里通向销售窗口的台阶上总是围着不少孩子和半大小子。
相比于比较正式的实验剧院和过于小众的格子裙俱乐部,霹雳堂木偶戏是目前受众最广泛,演出场次最密集的演出形态。这里作为临高木偶剧团的大本营,不但基本上每天都有演出,而且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尝试推出新的节目。
走过的两位外族妹纸没有特别注意到小广场旁边树立着的告示牌内容,在它上面的宣传画中,一位身穿传统大明服装的妹子,一脸坚毅的举着一盏红色的防风灯笼。这其实是帝国戏剧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刻,因为继《考验》和《乐土》之后,在未来长演不衰的十二本经典著作中的第三部《红灯记》将要第一次粉墨登场了。
故事情节的大致脉络和旧时空中的经典样板戏大致相同,只不过把故事背景换到了本时空的广州城,被击毙的日本宪兵队长变成了锦衣卫千户,反明人士的名册替换了密电码。在后世看来,这出戏除了其文学价值,最重要的这是在华南攻略的大背景下,第一部公开号召推翻朱明,光复大宋的重要剧作。《红灯记》的推出作为澳宋宣传机构启动的一次大规模宣传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元老院对朱明态度的彻底变化。
同时在本剧中,第一次选择女性革命者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和中心人物,也完全颠覆了传统戏剧和文学描写中女性或贤妻良母或花前月下的形象,被认为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次里程碑。实际上,杜女王不但是该戏的积极倡导和推广者,本身就是其编剧之一。
与在未来将被送进博物馆的《红灯记》初代广告牌隔路想对的,则是正在建设中的出口转内销的"完壁书坊"。赵公公之所以能够拿下这块比邻中央实验剧场的黄金地段,而不是翻过隔壁的光明大道和《新华书店》为邻,是由于在临高的完壁书坊定位于所谓的文化书店。书店内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演出中庭,为戏曲和曲艺提供了所需的空间,其销售的书籍也比较强调所谓的文艺范。在外观上,完壁书坊基本采行了其杭州店的设计思路,成为这一地段少见的传统风格建筑。
走过霹雳堂的妹子们已经看到了一条和东门大道平行的宽阔道路,这就是未来繁华程度一点不逊色的光明大道。很多人以为这条大道的名字是为了歌颂帝国的伟光正,可其实这个名字来自于妹子们目前正走过的建筑,本时空的第一家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
由于“澳洲影戏”的大名在元老院登陆不久就流传了开去,这里目前已经成了外来人员来临高的必去之处。电影院位于光明大道和百汇街交口,从外观上并无太多惊人之处,依然是青砖桁架结构的建筑风格,不过在其顶部多了一个高起的塔型钟楼,钟楼上张着的圆形大嘴还在等待钟博士的新款大钟。但曾经去过的扎赫拉妹纸知道,其精髓是要走到里面去才能一探究竟的。
电影院里面却是一间黑乎乎的大房间,可坐大约百来人,在最前面当中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白布,高约两丈,宽则有四丈。播放“电影”的时候黑乎乎的房子里忽然一亮,随着一身汽笛的呼啸声,墙壁上出来一辆火车,喷着白气就朝着人们奔去......
很多只见过“拉澳片”的外来客人常常被吓得夺门而出,回过神来返回电影院后又无不惊叹于“电影”的逼真效果,着实是开了个大大的澳荤。随着化学显影药剂产量的不断提升,宣传部们已经将这一艺术形式放到了未来发展计划的显要位置。不过,目前正在服务大众的,还只有这一家。
澳洲秘影大楼所在的光明大道和百汇路口,在以后也是个有名的地标。出于产业升级和争夺舆论话语权的目的,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原先不定期出版的船头纸即将升级为本时空第一份金融贸易类专业报纸---临高商报。商业部为其主办单位,宣传部门负责统一指导管理。以此为标志,宣传部门对媒体的彻底垄断被正式打破。
在以后的十几年内,继《临高商报》之后,陆续有《帝国日报》、《人民日报》、《金融时报》、《故事会》等众多报刊杂志在此创立并落户,把光明大道变成了新时空的舰队街。最后,就连原本意见很大的《临高时报》也把编辑部搬到了这里。由于几座报社的大楼围出了一小片空地,市政部门为其增加了绿化和座椅,以及澳宋报业第一人丁丁元老的雕像,将其建设了一个不大的公共广场。这里也被称作“时报广场”或者“丁丁广场”。
现在时报广场还没有出现,但在大光明电影院的斜对角,正对未来的商报大楼,刚刚挂牌的“四季酒店”已经在熠熠生辉了。这个有着旧时空高大上名字的新式酒店,其实就是原本商业部下属的商馆。由于东门市已经日渐繁华,再把以粗野不讲卫生出名的外来海员和一般客商放在这里已经不合时宜。故而,由商务部牵头,外事部和港务公司配合,扩充改建了博铺地区原有的针对海员的服务设施,作为新商馆经营。
原有商馆则进行了改扩建,其住宿部分的外观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内部房间进行了改造,特别是为每一间都新增了独立的卫浴设施。同时,将原有的元老外事接待区开辟为大堂,增加一些酒吧、洗衣房之类针对住店客人的服务设施,使其成为了本时空第一家新式高档酒店,专心为元老和高端客户提供服务。
而原来商馆最知名的附属餐饮部分,也就是原来所说的商馆酒店,则获得了“杏花楼”的独立品牌。其暂时作为酒店附属产业继续经营,未来计划独立经营,并允许开设连锁店。新获得独立品牌的商馆酒店倒是干劲十足,除了原本的建筑照旧,更沿着光明大街建设了一栋全新的三层建筑。不光有大幅的玻璃窗和全新的装修,在其楼顶更建设了露天平台,在这里看着繁华的百汇路,就着啤酒吃烧烤成了一部分元老的最爱。
而与新的杏花楼饭店正面相对的,就是正在过马路的妹子们即将抵达的目的地:牡丹楼东门总社。




(十一) 元老的谜团和大洋马的心事


  

首先,谢谢各位吧友和大小吧对本同人的支持。开始写的时候,原计划就是6-8篇完活,可写着写着就大大超出了自己原本的预期。其中固然有笔力不足,言语啰嗦的问题,可也有不少得要归因于故事本身的发展。一旦动笔,故事和人物其实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和脉络,而执笔者不过只是文字的合理组织者而已。经过三万多字的赘叙,本同人也到了即将阶段性结束的时刻。作为笔者,准备统一修订一遍,改正不少朋友提出的常识性错误,并会同最终完结篇一并发出,以方便各位朋友的阅读。在此再次谢谢。

  


正在过马路的两个妹纸与其说是按图索骥,不如说是被窜进鼻子里面的香味吸引过去的。即便站在百汇街的另一边,也能闻到空气中传来的奇异食物气息。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体验,咋闻起来起来有些油烟呛人,可却有着某种博撩人心的力量,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饥饿感。香味一阵一阵的袭来,惹得两位妹子不禁加快了脚步。
眼前正对的是一栋上下三层的典型澳洲式桁架建筑,比较特别的是采取了一层青砖一层红砖的混搭方式。在建筑物的顶端,树立着一个几乎有一层楼高的金色标志。标志的形状是两个并列的中式牌楼,可两个妹纸怎么看怎么像有些变形的英文字母“M”。在牌楼标志的旁边,并排着”牡丹楼”三个宋体大字,让妹纸们确认自己到达了目的地。
先前扑鼻的香气来源于沿百汇街开出的一排开放式的售卖窗口。窗口的下半部是一排半人高的柜台,柜台整体框架是木制的,但在临街的一面安装了大块的玻璃,行人可以通过它毫不费力的看到里面陈列的货品。在柜台后部负责售卖的店员上黄下红的短衣打扮,上衣还别着与楼顶相同的M型牌楼标志。店员有男有女,可都带着一顶同样红黄相间的奇特帽子。
这帽子整体上像是本地常见的一统六合帽,但加上了一个前伸的帽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扎赫拉妹纸注意到柜台里的一个店员手持一个由粗铁丝编成的长柄簸箕一样的容器,里面装满了一簇簇金黄色长条型的物件。店员将物件倒入一个长方形的铁制锅子,同时向里面均匀的撒着一些混有少量黑色粉末的白色调味料。随着他的动作,先前的香味更加的浓郁起来。
店员不断搅拌着锅子,并用特制的漏勺将其一份份的分装在一个个有着同样标志的纸袋子中,把它陈列在面前的柜子当中。另一个店员则在不断的吆喝着,"新鲜出炉的澳洲密炼薯条,一元一大份,保你吃了还想吃"。还没等扎赫拉反应过来,乐意尝鲜的索尼娅已经抢先付钱拿起了一大包。
卖货的店员是个有眼力架的归化民小伙子,知道这两个打扮奇特的洋马妹子多半是元老的小老婆,连忙指引两位妹纸上二楼雅座慢慢品尝。两个妹纸从销售柜台旁边的大门走了进去,进门迎面是一块镶嵌在墙面上,描绘某个中古城市生活百态图案的木板雕刻。 换了徐元老过来,一定认得出这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可对妹纸们来说,只是觉得线条细致有趣。
通向二楼的过道一侧是供堂吃使用的区域,墙壁是不太常见的白色砖墙,显得相当的干净简练,墙上挂着一些菜肴的图案介绍以及元老院钦定的宣传标语,为略显单调的墙面增加了不少趣味。地面却是用的常见于元老卫生间的瓷砖,只不过是白色和褐色的交替拼接,显得相当的有装饰性。三三五五排布的食客用的桌椅,也是采用的宜家样式,两位妹纸只是觉得和自家里的澳洲家具看着很像。
而通道的另一侧则是妹纸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样式。半高的白色墙壁上是高起的大片分隔玻璃,从顶部的防蚊虫纱窗里却不断传出带着热气的食物香味。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对面嵌在墙里的一排排喷吐着火焰的炉膛,炉子前面排满各种食材的木制台板,以及身穿红黄制服围着白色围裙,围绕着食材和炉膛忙忙碌碌的店员。
这幅景象其实相当的震撼,在这个时空,不光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世界各地的厨房都是一个不堪入目也因此秘不宣人的所在。像现在这样大大方方的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可谓前所未闻。而这个到处都摊着东西,显得有些拥挤混乱的地方,却异样的有着一种澳洲式的紧凑而划一的味道。
细心的扎赫拉妹纸特别注意到在炉膛上悬挂着的一排圆形的机械物件,手持长柄铲子的厨师每一次把处理好的表面覆盖着多样食材的圆形面团推进炉膛的时候,都会专门去拨弄这个东西一下。而这东西不时发出一声清脆的铃响,这时厨师就会把已经烘烤完成发出诱人香味的最终成品铲出,并且紧接着装盘准备上桌。
妹纸不知道,她看到的其实是远远超越时代的标准化快餐厨房。仿效异时空的现代化餐饮企业,牡丹楼采行了中央厨房、冷链运输、标准操作和规范品牌形象这几样连锁餐饮无往不胜的利器。每天凌晨,运货马车用放着冰块,有着硅藻土夹层的特质冷藏运输箱,从设在东门市外围的中央厨房把统一加工好的半成品食材运送到各个分店。
有条件的分店将其储藏在自有的煤气冷库中,没条件的也有放置着冰块的土冰箱。其后的操作就是严格规范化,限定了方式步骤乃至具体温度和时间的后期加工。这套在旧时空无往不利的方法,事实证明在新时空也行之有效。尽管不可能确保味道的新鲜完美,却提供了统一的质量和有保障的食物品质。几个分店开业以来,节节上升的销售额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些方法也是知易行难,别的不说,单单是为这种厨房定制的标准化厨具就让负责的元老伤痛了脑筋。比如,索尼娅注意到的圆形物件就是央求科技部定做的简单机械定时器。圆形的钟面有几个代表不同时间的刻度,把圆圈转到相应位置,在经过不同的时间后就会触发响铃,大大规范了食物烘制需要的时间。除此之外,类似于定制化的煤气烤炉,薯条所需的油炸设备和相应的专用温度计等等,都花费了相当的气力。
不过两位妹纸只是觉得新奇,索尼娅已经捧着刚刚买到的薯条,一马当先的上了楼。楼上的基本布局和楼下一致,不过少了厨房区,多了一排临街的观景落地窗。同时,在天花板上有穿过整个房子的动力轴,带动着分散在屋子里的若干吊扇悠悠的转着,加上桌子上面铺着的亚麻台布和餐巾,相比楼下散客区,逼格一下子大大的提高了。
时间尚早,楼上的客人不多,只有几个身穿澳洲式格子短裙的女孩子在叽叽喳喳。两位妹纸径直走过去,挑选了一个正对街心的观景位,服务于楼上的年轻女店员走过来帮忙把遮阳的竹编帘子放了下来。扎赫拉注意到她的服装有些不同,虽然还有和楼下同样的标记,却是粉红为主的颜色,式样也是连衣裙形式,有些类似于女仆学校的制服。
女店员紧接递过来两本册子,竹编的封面印着牡丹楼的标记还有"菜单"两个大字。妹子们翻开一看,每一页上分门别类的列出了主餐、小吃和饮料,不但明码标价而且食物底下还标明了采用的主要食材成分。和所有学习外语的人士一样,种类繁多的食材名称让妹纸们头晕脑胀。她们索性拿出了棒冰小哥送来的优惠券,递给了女店员。
女店员看来对这个非常熟悉,看也不看就朗声说到:"那就中号海鲜至尊炊饼一份,两位姑娘是不是再加一份本店特制的脆烤蜜汁鸡翅,搭配大瓶冰镇澳洲格瓦斯,只要九元九角?"扎赫拉心算一下,感觉还在预算范围之内,就点头确认了订单。索尼娅却特地留下了一份菜单,说是要多看一下。
在等待上餐的时候,索尼娅打开了手里捧着的温热纸包,两人开始仿效他人的吃法,尝试人生的第一份炸薯条。由于已经在餐单上认出了炸薯条的主要成分"澳洲土豆、盐和黑胡椒调味",两位妹纸的期待值其实降低了不少。毕竟,土豆已经是元老食谱上面的常见项目了。不管是辣炒土豆丝还是土豆烧牛肉,都不算是新鲜东西了。
可放进嘴里的薯条滋味却大出意料的不同,略微带有黑胡椒味道的盐粒配合着酥炸的外皮,里面却是软软的带有少许鲜甜味道的内瓤。这怎么可能是平常吃的土豆!从这一刻开始,扎赫拉就成了炸薯条的脑残粉,她甚至不止一次尝试在家里自己炸制,可惜就是做不出牡丹楼里面的味道。
其实扎赫拉妹纸不用丧气的,炸薯条从来就不是一个适合家庭的简单活。以旧时空的麦记为例,且不说要有特选种植的土豆品种,在工厂还要进行仔细的挑选和分割,所用的油里要添加后来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来提高保鲜期限,单单是一个油炸时候的温度控制就难死绝大部分家庭厨师了。
和旧时空的大部分连锁餐厅一样,牡丹楼的炸薯条也是采用中央厨房送来的切割好的冷冻半成品。 而后先用175°C左右的油炸,在薯条还未变黄前取出放凉,再用190-200°C的热油炸约一分钟后立即喷洒调味料即成。油锅里使用的油不但很多,而且必须定时更换。这一系列的条件限制,就决定了炸薯条不是一个适合家庭自制的食品。
在索尼娅一根接一根品尝薯条的时候,索尼娅出乎意料安静地翻看着留下的菜单。随后,她突然把菜单推给扎赫拉,问到"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扎赫拉拿起一看,索尼娅指给她的是菜单开始的部分,左面是进门墙面上的清明上河图复刻,右边则是一段讲述牡丹楼来历的文字。

这个故事当让是真理部审核过的玄幻版本,大意是牡丹楼堪称东京汴梁时代知名的餐馆,其创始人姓麦,早先痴迷于炼丹求长生,人送外号“麦丹佬”。麦氏炼丹尽管不成,但却从中掌握了极好的控火本事,其后开设的牡丹楼专营火烤烧饼,列为东京一绝。而麦氏家族虽为商贾却一直精忠报国,经历靖康之乱和崖山之战后,其家族追随澳宋先祖远渡澳洲,并根据澳宋风俗不断改良,最终成为澳宋最知名的餐饮商,有店铺千百云云。
扎赫拉大致看懂了这段文字,却听索尼娅悠悠的说,"我是觉得有些奇怪的"。原来,经过钱朵朵的劝说,索尼娅放下心结,刚刚随同远程勘探队进行了一次环台湾岛考察。在途中,崔云红元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单单是因为崔元老渊博的知识和探险能力,更是惊讶于他的见识。对于发现的各种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崔元老几乎都能辨认出来,并给予相应的命名。
但问题是,崔元老给出的命名不但有中文的,还有与之相应的拉丁语学名和分科。要知道,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作为日用语言已经死亡很久了。可由于其语言的稳定性,作为学术分类语言却是欧洲学术界的绝对标准,作为博物学者的索尼娅当然也很熟悉。
可崔元老给出的拉丁名称非但清楚,而且和欧洲现在所用的基本一致。即便有一些属于在欧洲也命名不久的,居然也完全一致,这就显得非常奇怪了。索尼娅想破了头,也没有从记忆中得到任何澳宋学者和欧洲学术界交流的例子。不禁让她再一次的对元老院的由来产生了疑惑。
扎赫拉其实挺理解她,和澳洲元老离得越近,他们身上的光环越少,可围绕着他们的谜团越多。扎赫拉没有立刻接她的话,而是看着从隔壁电影院里正在涌出的散场人群走入街对面翠绿的花园(未来的丁丁广场),看看自己坐着的餐厅和周围各种随同元老院而来的新奇事物。
想了一下,扎赫拉回答到:“他们从那里来,这很重要吗?我倒是觉得,他们改变了什么,接下来会继续改变什么,才更加要紧吧。”她看着索尼娅的蓝眼睛接着说,“就比如我们,你觉得现在是自由还是不自由?”。索尼娅心中了然,按照道理她们的身份是x奴,是最不自由的人群。可在临高,且不说自己可以出外探险考察,哪怕是像扎赫拉这样的一般女仆也可以有富足的生活,可以自己出外逛街购物,可以随意和朋友休闲聊天。这种自由不要说保守的东方社会,即便在这一时代的欧洲也是闻所未闻的。
索尼娅想着叹息了一声说“有机会,我还是想去澳洲的母国看看”。扎赫拉见她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没有接着讨论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而是半开玩笑的说道,“你就是缺一个孩子,所以心才这么野,不行找我们家老徐帮帮忙,男人嘛不就是那根肉棒子”。索尼娅闻听之后,笑着打了扎赫拉几拳,双方的话题转到了扎赫拉新生的小公举和街上店铺里面的美丽衣物和饰品。
恰在此时,两人的餐点已经送了上来。只见一个圆形的木盘上面,躺着一个被切成六片的圆饼。圆饼上面混合有各种鱼肉、虾肉和蔬菜,并有一层看着有些粘稠的黄白色奶香物质粘合在一起。拿起还有些烫手的饼子,和着送上来的冰镇格瓦斯一起,确实是前所未尝的美味。特别是这黄白色的物质,洋溢着浓浓的奶香,可又有着柔顺的口感,实在是一等一的好吃。
两位妹子当然不知道这种黄白色的物质,是构成旧时空披萨饼的核心原料---马苏里拉奶酪(Mozzarella,也叫水牛奶酪)。这种源自于旧时空意大利南部城市的淡奶酪用水牛奶或牛奶为原料,需要经过相对复杂的步骤,用特定的菌种和凝乳酶发酵制作而成,可以说是元老院的不传之秘。带菌种过来的黄大山元老,通过向牡丹楼所有方销售相应的技术专利,而在未来获利不少。
两个人高高兴兴吃完饭,一结账差不多20元流通券,与扎赫拉的心理预期相近。由于持有优惠券,还得到了2元额外的优惠。离开时,看着楼下络绎不绝的食客,扎赫拉不禁感叹,不知道老板是谁,肯定是要发财了。其实,扎赫拉妹子不清楚,她自己也可以算是牡丹楼的老板娘之一。
在第二次全体大会改制之时,萧子山主任就动起了元老账户里存有的流通券分红的主意。在他的推动下,办公厅和企划院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可选的元老内部投资项目,定位新时空麦当劳的牡丹楼就是其中之一。而存量排名达第五的徐元老,无疑是该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如果有人可以翻看牡丹楼的股东名单,一定会在前列赫然发现徐元老的名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9 02:38 , Processed in 0.1032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