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4|回复: 0

新道教入滇记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新道教入滇记》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新道教入滇记作者ID北朝论坛
yebeng其他网站
知乎: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云南内容关键字
新道教,传教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新道教入滇记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8-08-13最近更新
2018-12-04字数统计 (千字)
6.1







1640年,在缅的澳宋元老冯远征有了一个"异想天开"而又“奇妙无比”的想法,那就是建设一条联结勃固到昆明的铁路,后世称为滇缅铁路。这时云南地区,在明政府的残暴统治下,已经碎成一地渣渣,各个地方强人及头领占据着一寨或一村,在其中称王称霸。冯元老本来想找明政府授权并要一部分建设费的设想全部落空,最后只得加重了向缅人要的建设费,其后果是酿成了缅人的叛乱,事情以镇压成功告终,但冯元老差点死在这件事里。由于要节省费用,铁路采用窄轨。当时部分云南反动分子对这样的“洪水猛兽”十分害怕,他们到处发出反对修建铁路的声音,曰,“查铁路之修,利在髡人,害在全滇。何也?滇省地属边地,跬步皆山,行旅往还,必须驴马。若铁路成,则马脚夫以及沿途之客栈,必尽失业而致乱。况因铁路至而关卡必没落,历年所征盐税均消乌有,一旦髡人兵至,合省无幸。”
冯元老当然不会在乎滇人的痛苦和坚决反对,那怕由此引起的周云祥起义也不顾,照修不误,铁路修至大理时,昆明人发动了叛乱,修建活动暂止,谁也没想到,暂止变成了永远,滇缅铁路的终点站就成了大理。
在这场筑路战争中,新道教的传道士们也是出了不少力的,早期的戡测线路人员为了安全,全都乔装成新道教传道士,引路的则是真正的传道士,当时的滇区人民普遍尊重信仰,从不伤害传教士,甚至凭着传道士的衣着,村民们会免费提供食宿,他们普遍认为,对神在人间的仆人的供给是一种功德。顺便说一句,当时的传道士的标准相是短发、对排扣的黑衣长裤、黑皮鞋,这与当地人的穿着习惯大不同,但当地人却极为谅解及支持,以至多年后当地见到澳宋的学生都叫道公,就因为他们穿着差不多。
在这些传道士中,佼佼者之一便是田德能,他是最早入滇的传道士。田德能是山东人,在登莱事变中信了新道教,从而登上了元老院的船到了临高。据他的自传,他是1632年到达临高的,与一般难民不同,坐的是镇洋号军舰。他先是在芳草地学习了二年文化知识,后在临高宗教大学进修一年,据他所讲,宗教学校里分金、木、水、火、土、雷、电等系,这些新来的传道士学生,一般都愿意进入木系和土系学习,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农民出身,木系教授的植物常识和土系教授的土壤成分知识与他们过去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好理解得多了。田德能在这种背景下,也选择了木系。
据他自述,当时的宗教大学学生生活相当有意思。每天清晨,会有铃响,然后有只大公鸡打鸣,全校学生起来做五禽戏。据有人考证,这个是崔汉唐定下的制度,意思鸡鸣是驱鬼,最开始的时候,只有鸡鸣,有学生偷懒,不知用什么方法贿赂了公鸡让其晚打鸣,被发现之后,校方才增加一个人工打铃然后再鸡鸣的流程。做完五禽戏,然后是早课,诵读元老院版元始天尊说澳宋生天得道真经,这得有一个小时,这之后是早饭时间,然后是一节宗教课,主要教学方法是背诵经典,再之后就技艺课了,学习元老院下各种科学神迹。中午饭过后,重复上午的安排,直至晚饭,大公鸡自主进窝的时间为休息开始。
临高宗教大学就在临高的老县城旁边,原是临高县的一个庙扩建而成。东门市的繁华也对这些学生产生莫大的吸引力,总有学生不尊守校规偷出,迷失入临高的滚滚经尘当中,认真学习不过十之二三,但校长崔真人并不介意,也不严惩,每年的毕业生中,只有二三成学生愿在元始天尊及新道教三祖面前誓言成为传道士,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农庄、机械厂等地的工人。这些愿成为传道士的学生中,从流向来看,一部分进入了军队,他们一般是水系,学习过一点护理知识,与士兵委员会一起工作,一部分进入了澳宋治下的各个道观,担任观长之类,真正去大明传播天尊的福音极少,往往是一些极虔诚的人。
田德能便这些最虔诚者之一,他的宗主是盗泉子真人。那时的宗教大学里,流行一种认宗主的游戏。新道教的宗主便其三祖,即盗泉子真人、崔汉唐真人和戴谐真人,由于三祖对新道教的宗旨有些微的解读差异,学生便根据自已的判断选择自己的宗主。一般来说,奉盗泉子为宗主的自称正派,他们严守《老君想尔戒》,从不去河源街出花差,对道友也讲究团结,一般出身较低,他们对传道极有热情,让新道教光临华夏是他们的口号之一,新道教的虔信者主要出自这一派。
奉崔汉唐真人和戴谐真人为宗主的学生们背后称这一派为穷鬼派,其实他们的信仰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对道规的遵守便差了许多,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要好很多的缘故。供奉崔真人主要是前乡绅子弟,虽然他们现在一名不文,但仍有不同于泥腿子的素养,他们文化课成绩要好的多,字也写不错,最重要的是他们信这个世界上存在鬼,在传教的时候,也能善长把女鬼故事与传道结果起来,很受女性慕道者的欢迎。戴真人的信奉者要少得多,他们疯狂迷恋临高艺术集团出版的新式画片,把一个芸仙子的画像贴到了每一个寝室。
田德能读书的时候,从不与另两位宗主的信者交往,他只待在他的小圈子里。那时,他那个小圈子相互比较谁更虔诚,谁更接近于盗泉子宗主。田德能是虔诚者中的虔信者,他选择了去云南地区传道,这其中的逻辑也很好理解,性命越是交给元始天尊管理的,越是能体现虔诚的。云南地区,在那时可是一个最高危险等级的地区。 

田德能入滇的时候,滇区还是一个闻之色变的地区,疾病横行和大山排立阻碍了对外交流,主要交往靠马帮。田德能就是与马帮一起从南茶马古道入滇的。由于路上条件艰苦,当时并无一个从广州直接到大理的马帮,田德能一路上跟了七个马帮才到了滇西。
他的第一个落脚选在了洱海卫新兴矿工之间。新兴矿位于洱海卫与大理之间,在九鼎山中,这是一个山区金矿,矿工们在陡峭的山坡打出矿洞从而找到金脉,然后挖出含金的石块进行提炼,这是一个劳动量极大的活计,又非常危险,死人受伤是常事。在早前,矿区是由大明政府运营的,矿工直接从驻滇卫所兵中征集,称为矿夫。采出的矿沙分四份,政府直接拿走一份作税收,当然,不久之后政府那份里便是沙多金少了。万历后,采矿权渐渐落在了各地的硐头手里,这些硐头往往找外地人来采矿,很多矿夫便死于非命了。
田德能利用随身携带的一些润世堂的成药帮矿工看病,他有一点的医药知识,为人又着神仙相,很快羸得了矿夫们的好感,皈依者极多,不多久,连硐主们都对他礼敬三分,这其中便有杜崇秀,他是北胜州的逃亡兵户,虽然北胜州离这里不过八十里地,他仍算是外地人,但他为人侠义,单身汉作风,不留隔夜之财,很多矿夫很听他的,他终其一生对田德能极尊敬,就算他后来起反当了天师国的天王也没变过。
田德能在当年的六月预言了一次地动,这很快慑服了所有矿工,当时矿工挖的矿洞小且长,一旦地动很容易垮塌,这相当于救了所有人一次。他传教方式多样,能讲故事,也能演一些戏法,并且是个热心人,积极在矿工间主持正义,关心疾苦。矿工们大多出身贫贱,不少人缺父少母,更不用说妻儿了,田德能不光是他们的精神指路者,有时还接近于“父”的角色,所有人尊敬地叫他“道公”,不久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方圆百里内。
自朱洪武移民开发云南以来,明朝政府就在滇西建立了不少屯兵的卫所,这些卫所占据了山下较好的土地,比如宾川地区最大的一块平地,也即坝子就是宾川卫所所在地。由于经营失当,这些卫所兵逃亡严重,竞使好地无人种,于是各卫所借平反之名,抢夺山上民族人口为农奴时有发生。朱苦拉村杞干文等彝人就是在此种背景下被“顺天王”张邑清捆卖的,在彝人的头人请求下,田德能介入了此事,他用手中的药品使得大理按察使司郑祥广答应调解这事的承诺,从而解救了彝人72名。朱苦拉人对田德能十分感激,他们邀请田德能去朱苦拉传教,田德能在朱苦拉建道观一所,并使朱苦拉所有人信仰了新道教,还传播了咖啡种植,后来朱苦拉咖啡名扬天下,这是后话。
就在田德能在朱苦拉传教期间,新兴矿夫受不了硐头的毒打,在杜崇秀的带领下,开始造反大业。杜崇秀十分顺利,很快大理、永北、永昌、顺宁、腾越相继落入他手中,其他的如丽江的木府,也识相的表示顺从。杜崇秀滇西是最早信仰了新道教几人之一,虽然田德能并没有参与他的造反大业,他还是对田德能十分尊敬,一度想让田德能当他的国师,被田德能拒绝后,他仍给了田德能在他的国内任意行走、传教的权力,并以他的道教知识,给自己的国家命名为天师国。

田德能对于朱古拉村的生活很满意,这段时间引起他悲伤的是新兴的矿夫们,他不断听到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失败和被杀,他在自传里尽可能写出每一个记得矿工的名字,就这样,滇西地区的第一批新道教信仰者死于血泊中。

天师国的建立极大地扩大滇西新道教的名声,信新道教的人一时间极多。但随着天师国的灭亡,第一批新道教信徒或战死或逃亡,新道教进入一个低潮期。
1636年春,田德能一方面为了传道给更多的人,另一方面,随着明军攻陷滇西,他可能有人身危险,于是离开了朱古拉去了怒江流域传道,怒江流域是傈僳人居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传道,田德能创制了傈僳文字,并翻译了“新道德经”,“正道圣歌”等,傈僳人极为贫困,他们散居在一个个山头,一个居住点只有十来户人家,田德能却能不辞辛苦,天天往返于各个山头,每天要走三四十里地传道解惑。如此高强度工作,损伤了他的身体,田德能在此期间病了一个月,即使生病期间,也有不少人找到门前让他处理事务,如曾有三名猎手让他去找土目拿回他们被抢的猎物。这些类似的事情使得田德能在贫苦人中有极大的威望,为了传道,他同时与当地的头人和土目关系也比较好,比如白夷山的头人就曾对自己的村寨说过,“哪个青年不信天尊,不唱正道歌,就不准结婚。”
田德能1639 年给芸芨观的报告总结他的成功说:“盖汉人之视蛮族,如犬马之不若,任意欺凌。今日事业之极得手者,皆在花苗、栗粟、黑彝等部落中。”一语极为客观地道出他的成功原因。
与怒江山头传道事业的蒸蒸日上对比,大理地区的新道教陷入可悲的地步。攻克大理的明军首领沐天波将天师国造反的原因归咎于新道教,于是下令镇压新道教,新兴的矿工几乎被杀绝了,大理地区的人只要说出“新道教”这三个字,就可以成为被杀的理由。在恐怖的气氛下,大量的新道教教徒逃出,一般情况下,他们出逃路线是从大理出发,经金兴、腾越到达上缅甸,然后经伊达瓦底江至勃固。滇西第一批明国留学生就在他们中间,包括后来大大有名的杨知秋。
随着沐天波率军回昆明,滇西对新道教的管束又松驰起来。经历了天师国的造反和沐天波的大屠杀,滇西的明国统治几乎崩溃,各地头人和百户自行其是。在以后的几年里,随着出逃的留学生将澳宋相关信息传回大山,并成功地引起当地有野心的头人的注意,从而导致了滇西变革风潮,走在最前列就是洱海卫的文承嗣了,他重用留学的道生杨知秋等,革新当地制度,传播新道教神术,趁着1629年的洱海大地动,成功地统一了滇西。
文承嗣并不是唯一从洱海大地动中获得好处的。那时,田德能正在金沙江一带传道,洱海大地动时,金沙江区域民房虽然倒塌不多,但有一处江畔山体崩塌,这山体如此之大,以致于堵住了金沙江。田德能从当地的拉祜人得到信息,并亲自去观看,由于他曾受到了临高宗教学院的科学神术教授,立即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危险。他将此事报给了木府的管事的,管事的竟认为即使出现崩塌洪水,沿江的都是拉祜人而不是纳西人,不用去管,连传递一个信息都不干。
不得已,在以后的四个月里,田德能只得沿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劝说他们当心洪水,幸运的是,他获得了永北程海毛家湾一个叫毛槽的青年的帮助,毛槽是永北本地人,懂当地的许多种语言,使其起码在传达意思中快了许多。
等到第二年二月,堰塞湖终于崩塌,许多人死于水中,同时,田德能也为沿江居民的大神,他的话大家必须听。

1640年,文主席发布了有关宗教发展要旨讲话,其中提到,宗教改革主旨是“ 死人是为活人服务的,活人不能为死人服务。”
“我们必须承认人的不同,所以人有不同的爱好也是要承认的。皇汉党们爱好点小脚、长发、下跪之类的文化,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要求其他元老嘛。湖南人爱吃辣,江浙人爱吃甜食,谁也不能强迫谁。可有些元老就是不乐意,总想着人是为他们口中的文化而活着,人就是得遵守千年之前僵尸的规矩,改变一点就得去死,搞得象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似的,“文化事大,饿死事小”,同志们,我们的事业不需要这种“文化”,我们不做贞节烈妇。”
这篇文章得到广大归化民及元老的拥护,芸芨观根据临高的指示精神,宣布各地传道士要积极响应文主席讲话,将相关精神融入传道大业中。田德能也得到了这一指示,他对传道也作了相应的改变。
大理地区,其实是以白夷人为多,汉人不过是十之二三,还是朱洪武移过来的。白夷人又称摆夷人,其衣着尚红白,并不是人长得白,其文化信仰类似于汉人,虽然语言不相同。他们每一个小村子,都有一个本祖作为本地神,这个本祖类似于汉人的祖宗,但他们的本祖拥有各种古怪的神力,这些神力包括“善偷女人,善养牛、做的饵块好吃”之类,总之他们的神力接近于人性,每个本祖必有庙,每年必有祭祀。
田德能在传道中发现,山地的夷人对于他的传道接收度很高,而大理的白夷人却差很多,他们的本祖信仰是一个完备的宗教系统,不失神性,也不失人性,既严肃又活泼,经受住了佛教的冲击,已经难于改变了。但这个系统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缺少一个传教士阶层,其信仰主要由父母及村中老人一代一代往下传,而且本祖神众多,几乎每三五十户就有一个本祖神,庙小,其神的形象多数时候失于活泼而少震憾人心。
带着这种认识,田德能于当年的九月又回到大理地区。他选取了苍山脚下的本祖庙作为落脚点,宝林本祖庙位于太和城古城的南侧,背后是高耸的苍山,距山下最近的良田有三公里的土路,原本属于一个十多户人家,他把宝林本祖庙改成私塾,招了许多男女小童作为学生。
此时的大理明面上属于明国,但占据大理城的大理府知府杨兴与占据凤仪城的赵州知府鲍杰谁也不听谁的,只好以洱河为界,各管各的,谁也没有心情去追究前新道教余孽田德能。
小金花将采来的菌子放在路边摆成一排排的,然后用渴求的眼光望着一个个过路的路人。这里是太和城东门下,做工的种田的当官的都从这里出去,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小金花并不想做生意,她想上学。自从前几年髡人来了之后,这大理便起了好几个学校,离小金花家最新便是铁柱小学了。小金花家原本是租种宝林寺的地,髡人赶走了本祖老爷,把地分给了大家,但要求每家至少出一个小孩去读书。髡人的学堂教大家识汉人的字、唱汉人的山歌,小金花很是喜欢,她总是很听老师的话,每天规规矩矩地坐在小草墩上,背着小手,老师们也很喜欢她,总对她说,希望她长大了去临高读书,做个有用的人。
可家里面太穷了,家里的地让大家勉强吃饭,干活的人又不够,就在昨天,阿妈让小金花不要读书了,回来喂猪。“我把我的银钗子给你,还有那些好看的衣服,那是阿妈年轻时候找阿郎时候穿的,可漂亮了,你会找到一个很子弟的阿郎的。”阿妈如是说。小金花喜欢学校,“阿妈,我不要那些缠头,也不要衣服,我要去临高,要走出大山。”小金花哭着说。阿妈有些伤心,白人家里难见喜欢读书的人,前几年大家分了地,一大帮小孩去读了书,这两年都回来帮家里干活了,他们都不喜欢读书,小金花却是类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1-18 18:53 , Processed in 0.0752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