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作者ID北朝论坛
ぱるる大好き!其他网站
知乎: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科技,临高涉及方面
武器,多图,资料内容关键字
临高28式步枪,凸缘弹,活门步枪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轻武器同人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8-07-05最近更新
2019-01-04字数统计 (千字)
40.4
入坑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个关于轻武器的同人,本人只是个爱好者,完全不懂机械加工啥的,出现谬误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先把提纲发出来
1. 补足原文关于现有轻武器的内容细节,包括火帽的制造,步兵装具 ,13mm米涅步枪的制造和简化设计,压制的米涅弹头,统一前后矛盾的技术细节
2. 带tang sight和精确准星的精确射手步枪
3. Shot tower的建造和使用
4. 前装霰弹枪量产
5. 用于复装的7.62×54R,7. 62×39弹和9mm帕拉贝鲁姆弹,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壳,被甲弹头,尖头弹小规模试制,补充元老和特侦队的弹药消耗
6. 13毫米凸缘中心发火步枪弹,霰弹枪弹的试制
7. 试制春田活门,夏普斯和break action霰弹枪
8. 整装弹量产
9. 春田活门,break action霰弹枪量产
另:
有没有想在我的同人里报名的同志............元老土著皆可,感觉这么下去根本一点情节,一点对话都没有,完全成流水账了...........
尽管是小冰河期,海南的夏季依然热的令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对于李红旗元老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更是如此。他坐在工厂屋檐的阴影下用手里的文件徒劳的扇着风,抬头看了看马袅工业区污浊的天空以及那个多少烟尘都遮不住的大太阳,起身钻回伏波军第622工厂院内的一个闷热的小车间里。车间的地上放着盛满了冰块的木桶,打碎的冰块里埋着几瓶盐汽水,然而这点冷气对于整个房间还是杯水车薪,几个归化民技工正在满头大汗地忙活着,他们小心地用锉刀修掉零件上多余的金属,然后试着将这些零件组装起来,这些是即将用于测试的第一批五十个活门步枪改装套件,临高的品控水平导致很多零件都需要预留相当的误差裕度,然后靠hand fitting才能组装起来,李元老不得不效法德国人,要求工厂在枪的几乎所有的部件上都打上序列号,或者在一些小部件上至少也要打上序列号的后三位,以免士兵将不同的枪的零件混装。李元老会的那一点机加工也是D日之后跟着机械口的元老一点点学的,根本比不上一天到晚干活的土著工人,自知技不如人的他也不去掺和工人师傅干活,只是站旁边看了一会儿,确认了一下进度,便去找木工师傅捣鼓新的枪托设计去了。
其实说来李红旗这个奇葩的名字也不是他旧时空的本名,浓浓的年代感听上去也和李元老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但是这个思想左倾的家伙当时犯了中二病,加上为了抛弃过去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报名的时候就用了这个名字,反正用假名是允许的,倒也没人深究。穿越前的他是个军迷,虽然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但以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自居的李元老总是和那帮北美众混不太到一起去。登陆初期他在军事口混过一段时间,也算是在伏波军的草创时期出过力,也至少跟陆海军众混了个脸熟。之后这个没什么野心,意志力薄弱的家伙不愿意跟着部队四处作战,干脆留在训练单位帮着练新兵一段时间之后就转去了军械部门,虽然没有当军官威风,至少是可以回家住不用每晚睡营房了。
穿越者们的武器设计思路是在现有装备的条件上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改善其性能,用现代的知识和技术来优化历史上的成熟设计,最大程度的契合穿越众的生产力水平。穿越政权的第一种自产武器,临高版米涅步枪就体现了这种设计思路。
临高28式步枪长1400毫米(为了保证线列射击时后排的枪口可以超过前排的脑袋,这样的长度是必要的),重4.2公斤,内膛阳径13mm,五条膛线,三个护木箍。其护木箍,枪机板(lock plate),扳机,扳机护圈,tang(即枪机向后延申的一片金属,用螺丝固定在枪托握把的位置用以连结各部分)都采用不同的钢板冲压制造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时并保证加工精度。全枪只使用两种螺丝,而且螺丝与工业上普遍使用的规格一致,保证通用性并减小成本。
扳机采用二道火扳机,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改善了扳机手感。击锤的体积和质量减小,这加快了击锤下的速度,减少了扣动扳机到击发之间的延迟。膛线后期生产中改用梅特福德膛线以方便清理黑火药残渣和减少裸铅弹挂铅的问题。照门和准星都采用了类似一战时代的设计,准星较19世纪初的设计大了不少,照门为常见的缺口式,标尺为类似AK的设计,形制上更符合现代人的习惯。
刺刀采用三棱枪刺设计,亦经过发蓝处理,三棱结构侧面无刃便于携带和操枪,而且结构强度大,比剑型刺刀耐用得多,是前装枪时代常见的设计。但是历史上常用的直接套在枪管上,以准星为固定卡榫的固定方式,因为影响精度且只能使用很小的准而没有被延续,伏波军的刺刀通过护木箍侧面的刺刀卡榫固定在枪口左侧以让出取放通条的空间,刺刀兼做架枪条(士兵休息时将枪每三个枪口朝上架起来以避免水和污物进入武器时用于将三枝枪相互固定的东西)。
通条头部为钢制,表面镀黄铜以减小装弹时对枪膛的磨损并防止锈蚀,主体则为木制。所有金属部件都经过仔细的发蓝处理以保证在高温潮湿的南中国不会轻易锈蚀。枪托采取了半手枪握把设计(常见于一,二战时期的步枪上)以方便握持,提高射手对枪的操控性,枪带环固定点有三个,第一个护木箍下,扳机护圈前和枪托抵肩的下面各一个,这是典型的步兵步枪的枪带布置。
另外伏波军军工部门还为骑兵,海军水兵,和炮兵设计制造了更为短小轻便的卡宾枪/短步枪版米涅步枪,定名为28式短步枪。该型卡宾枪长度为1240毫米,重3.5千克,枪管上两道护木箍,前枪带固定点在枪的前右侧,和前护木箍是一体的,为固定式设计,后枪带固定点则在枪托右侧(和Kar. 98K一样)。骑兵的卡宾枪不随枪配备刺刀(骑兵已经有马刀了),但出于通用部件的考虑,其枪上仍有刺刀卡榫。水兵则配发刀柄装有刺刀卡榫座的水兵短刀,不额外配发刺刀。
李元老的老巢是622厂角落里的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院门上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个门牌号,院内的建筑包括两个砖砌的车间,为两个车间里的机器提供动力的锅炉和蒸汽机间,煤仓,仓库,再就是一个用作办公室和供值班人员们居住的砖石制三层德式大别墅,院外则是一个五百米的试验靶场。这里名义上是用作新式轻武器设计,原型枪制造和测试的试制车间,实际上就是个枪械作坊,除了本业,维修旧时空武器,复装旧时空子弹等等什么也是在这里完成,因此军队,特侦队和军工口的元老们也常常关顾此地。李元老干脆把别墅的一部分改为了一个小小的武器博物馆,很是陈列了不少的枪械,大部分都是比较缴获的美观精巧的火绳枪和稀有的欧洲产簧轮燧发枪,里面甚至有几支是著名的种子岛铁炮,再就是车间自产的各种原型枪,为了满足元老们的脑洞和对研究各种发射纸包弹步枪的热情,这里的枪械车间手工制作了从夏普斯sharps到夏斯普chasspot栓动击针枪(容我玩个读音梗)的各种早期后装枪,完成测试获得数据后也挂在这里的枪上。再加上他私藏的不少武器相关的资料书籍,很是吸引了不少军迷元老,很是有和北美分舵的飞云号分庭抗礼的架势。加之这里离马袅的诸多工厂近,很多机械口的云老也愿意下班顺路过来坐坐。
院内两个车间很是高大,墙体厚重,红砖砌成的墙上开了几扇大玻璃窗以保证采光。一个车间里面有熔炉,车床,水压机,锻锤等各种设备,靠墙摆着几个操作台,枪上挂满了各种工具,一旁还有绘图板。规模虽小东西确挺全,车间的一部分甚至辟出了一个用于手工制造枪托的木工车间。车间里安排了三个枪匠师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是欧洲人,三人原本都是制造各种火器鸟铳的匠人,因为手艺不错,也挺有悟性,被元老院抓来后在工业口受了系统的训练,被分到这里,制造原型枪基本上都是手工活,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匠人,其中那个欧洲白人的手艺尤其精湛,他叫(各位看官给起个名吧,顺便补足设定),是个法国人,原本专为贵族们制造精巧的簧轮燧发枪,后来远行途中所乘船只被海盗劫掠,因为一身手艺免得一死,最后流落至远东,被元老院收留。再加上一个专门的木工师傅负责枪托和握把,这个团队就齐活了,反正更麻烦的活可以让厂里支援,这里的活也不重,只是偶尔负责修复旧时空带来的武器,比如为造个SKS造个新的击针,为磕坏了枪托的莫辛纳甘换个新枪托一类的活。而这总是能吸引来一众厂里不挡班的工人或技术员来看这些“先进武器“,把不大的地方挤得满满的。这位李同志倒也不反对,反而有空的时候还会拿起拆开的零件,给”观众们“讲解每个部件的作用以及为何要这么设计,这种结构有何利弊。在他看来穿越集团早晚要自产这种水平的武器,不妨现在就开始普及一下相关知识。最近几天随着李元老的整装弹试制工作的顺利进展,本车间的几位工人师傅正在加班加点的制造测试用的弹道枪,至于步枪射击实验,现在赶紧赶工造新枪估计是来不及了,他们已经将原本挂在墙上的几支他们先前为了满足某些元老的喜好少量手工制作的纸包弹重枪管夏普斯步枪改造为整装弹步枪,为此工人们在枪管后部镗出弹膛部分并切出了为底缘预留的凹陷,增加了抽壳钩,然后去除原有的扳机组件,侧置击锤,breech block,火帽座并切除了带有传火孔的那部分枪管,安装新的扳机组件和新的位于中央的击锤并安装了新的带有的击针和击针簧的breech block。这样,一支焕然一新的定装弹步枪就完成了,夏普斯步枪素有机构坚实和射击精准的名声,李元老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枪也是期待它们能打出好看些的测试数据,方便以后要资源为伏波军换装新式步枪。
旁边一个大一些的的车间是弹药车间,车间一进门的工作台上有一套完整的李元老拿北美分舵那套做原型找机械口仿制的子弹复装设备,包括精确称量发射药用的天平-----这是为狙击步枪复装才需要的,一套适用不同弹药的去除底火用的铁棍儿,为发射后膨胀的弹壳修型用的弹壳修整机,修型完成后修去多去部分的切边机,地上还有一个嗡嗡作响的滚筒式弹壳清洗机。每个功能都一致,毕竟弹药复装也不是多复杂的技术,仿制品只是比原品粗大了不少,使用起来倒没什么区别。占用这个车间大部分空间的是李元老的宝贝,一套生产子弹的设备弹药厂生产线退下来的一台单动式冲压机,原本是用于生产火帽的,还有一台废了好多功夫定制的双动式冲压机,这两台机器他拿来试制铜弹壳,按理说火帽的生产线用的也是双动冲压机,但是那个的压力太小,不能拿来造弹壳用,再加上火帽消耗量大,李元老也不能影响至关重要的弹药生产,只得去定做新的。虽然关于金属弹壳整装弹有不少详尽的资料,但是很多事情不自己试着做是不知道的,很多数据也不能直接沿用,最多只是个参考,实际生产上还得靠自己摸索着总结,再加上李元老完全不懂机加工,整个试制的过程还是在很多机械工业部门的元老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又拜托机械部门用可以自产的最好的工具钢给他加工了需要的一系列冲头和凹模,凹模的硬度和光洁度非常重要,制造凹模使用了高碳工具钢,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硬度,李元老参考资料中的做法对凹模的表面进行了渗碳处理,具体的做法是将其放进装满碳粉的铁盒中,以碳粉完全覆盖,然后烧到红热,随后取出浸入流动的盐水下冷却。接下来为保证成品率,工人们用一根铅制的芯轴将凹模的内表面打磨光滑。虽然是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一番,由于资料的不充分,之后实际生产中仍发现一些冲模的尺寸形状设计并不合理,冲压时废品率较高的问题,只好又去找机械部门返工。幸好早在生产铁肋木壳船时,为了解决船底包铜皮的问题制造的专用铜皮轧制机,可以高效地制造各种厚度铜片,弹壳的原材料倒不是多么难弄到,当前李元老使用的是。凭借着这一套简陋的设备,李元老已经可以少量制造伏波军的下一代13×57mm中心发火凸缘弹了。
在这么一个讨论还未有定论的情况之下,李元老的那个所谓的下一代13×57mm中心发火凸缘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官方项目,也没有获得多少人力物力的支持,是一个类似旧时空鹰击83导弹项目一样的厂家自研项目,属于“黑户”,或者用某位元老的话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独走”。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元老手中目前只有这些堪称简陋的设备,要知道他手里现在的这些家伙什儿也是李元老以“生产新弹壳以补充特侦队及元老们的旧时空武器的消耗”的名义从企划院申请的机器,再加上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弹药厂和兵工厂设备升级的集会淘到的旧机器设备攒起来的。当然这也算不得是违规,这套简陋的生产设备通用度很高,换用不同的模具并改变冲压机的设置即可生产其他旧时空弹种,而且他也的确组织生产了一批9mm帕拉贝鲁姆弹,算是完成了任务。
李元老也有他的想法,他的计划为了兼顾新步枪的性能和改装的成本与便捷性,选用春田活门和其早期配用的50-70弹为仿制的原型。他也花了不少时间去游说元老们,主要论点就三个,第一,最早的50-70春田活门就是利用美国库存中大量的前装米尼步枪改造的,而且需要的改动较小,只需要安装新的breech block,对武器的操作与外形改变也小,这么做可以节约相当大的成本,部队换装需要的时间也少。第二,春田活门在美军中服役长达二十年,在那个年代的同类步枪种属于相当长的,历经多次改进,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可靠,没有什么未知隐患。第三,其他的确有大量的黑火药整装弹步枪设计,有单发的也有弹仓步枪设计,但是由于需要制造新枪,其成本都远高于春田活门。在当前无烟火药量产有望的情况下,黑火药定装弹步枪注定会是一种过渡武器,不值得投入过多的资源。当然,只有这些论点想要说服企划院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增加它的计划的入选几率,他决定先小量试制一批13×57mm中心发火凸缘弹和活门步枪,展示其性能和可行性。
了解过一点中共早期的兵器工业历史的诸位都知道,即使是抗战中使用简陋的设备也可以生产出堪用的弹壳,中共早期使用过滚压法来制造弹壳,费工费力且废品率高,对于临高来虽然冲压技术从来不是问题,但由于企划院对物资使用的严密管制,李元老的试制车间仍不得不依赖多得多的人力来迁就简陋的设备,弹壳的原料是70%的铜与30%的锌制成的黄铜合金,轧制成0.644毫米厚的铜皮,然后切成900毫米长,84毫米宽的长条。冲压弹壳的第一个步骤是落料冲盂,使用一台双动冲压机,其落料冲盂冲模在传动曲轴的带动下接连作两次往复运动,工人首先往裁成长条的铜片两面涂油润滑。然后用手将铜片送到冲头下面,送入的深度则靠落料板上的一个凸起来控制,落料冲头抵着冲模,将一个个直径43毫米的圆片从原料上冲剪下来,随即直径小一些的冲盂冲头继续下降它压进一个内径带有坡度的凹模,使它形成直径25毫米,深14毫米的较扁的杯状铜盂,然后在下一个冲压循环被下一个铜盂推出冲模,掉进下方的筐中。
随后的步骤要在单动冲压机中完成,为了将弹壳抽成成品要求的尺寸,它们需要经过另外四次尺寸逐渐减小的模具的冲压,以将其逐渐一边拉长一边减小其直径,这个过程中弹壳的侧壁逐渐挤压变薄。单动冲压机只有一个冲头,真正的批量生产中是由多台机器构成生产线来保证连续生产的。限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李元老只有一台机器,他只得将一批铜盂完成一次拉深后更换下一次的冲模,在进行下一次的拉伸,反复四次,这样需要的人力多不说,效率还低下的很,而且将铜盂放置到冲头下的动作还要手工完成,占用人力不说,速度也慢,由于冲压过程需要使用猪油润滑,负责这道工序的女工总是满手油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屠宰车间出来的。不过试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和训练工人,产量倒是不怎么重要。第一次冲压将弹壳拉长到24毫米,其直径减小到20.6毫米。第二次冲压将弹壳拉长到33毫米,直径降低到17.5毫米,由此将其由杯状变为管状。第三次冲压将弹壳拉长到38毫米,直径减小到15.24毫米。第四次冲压将直径减小要求的到13毫米。允许的最大误差为0.05毫米。
进行完第二次拉深之后弹壳需要初步地压制出底火室,这个步骤称为打凹,底火室即弹壳底部容纳底火及火台的凹陷。这一步用的打凹机和后面的平底机一致,只是模具不同,正式生产中应改使用两台不同的机器保证生产速度,可是现在节约闹革命,只能先共用了。这个工序示意图见图A,工人首先将弹壳套在冲头a上,然后插入底模b的孔中固定住,而后中心有突起的bunter(不知道怎么翻)e由另一端压过来,在弹壳上冲出一个凹陷。冲压完成后bunter e和冲头a都退出,留下完成打凹的弹壳将会被下一个弹壳推出底模。
完成打凹的之后弹壳要进行退火,以恢复材料的延性,保证在之后的第三第四次拉深中不会断裂。退火的具体方式是将弹壳置于有孔的铁质圆筒,将其在炭火中加热至红热,旋转圆筒使其均匀受热,然后放进盐酸与水1比15混合的溶液里,之后换数遍水完全洗净弹壳上的酸。这个步骤使用酸溶液的作用是去除金属上退火时产生的鳞状剥落或氧化物。
完成冲压的弹壳要进行切口,因为拉深后弹壳口部不平整,而且长度过长。为了保证成品弹壳大小形状一致,要把口部多余的一部分切掉,使剩下的弹壳长度一致。目前的试验性生产阶段这个步骤也是手工完成的,由一名工人手工操作车床将多余部分切掉,生产效率也是低的令人发指。
切口完成的弹壳随后在加入苏打和磷酸钾的水中清洗然后以流水冲净以去除残留的油脂,如果有油脂没有完全洗去就会残留在弹壳内部,在下一步压头的工序中被压进底缘里封闭起来且无法清除,而在完成后的弹壳里这些油脂微粒有可能会从底缘缝隙里泄露出来,如果进入底火会使得底火失效。
接下来弹壳的最后一个工序为压底,又称平底,这一步将最终形成底火室的精确形状并形成凸缘,同时也将弹底的铭文打上去(见图B),机器还是打凹用的那部机器,只不过换了模具,在这个工序中工人将弹壳插入的冲头d上,然后插入底模E的孔中固定住,但是这次弹壳的底部突出于挤压筒一点,而后bunter f由另一端压过来将凸出的部分挤压成子弹的凸缘,同时也精确形成底火室的最早形状。冲压完成后bunter f和冲头d都退出,留下完成打凹的弹壳将会被下一个弹壳推出底模。
接下来的工序是打传火孔,这也是弹壳的最后一个工序,弹壳被固定在转盘上后被打孔机的长针依次在弹壳中央打出一个圆孔。打完传火孔的弹壳就已经完成,但是必须保证润滑用的油脂已经完全被清除。弹壳被取下后再一次在碱性溶液中清洗,然后置于51度摄氏度的温度的干燥室内直到完全干燥。
pocket forming
累死我了,再发一个图,怕我写的不够直观不好理解,图是30-30弹的,凑合看看吧,大致意思是一样的,没怎么写过东西,如果大家觉得哪里看不明白或写不好也请指出来,谢谢
evolution from cup to finished cartriges
step by step
完成的弹壳接下来要进行缩颈的工序,这一步将会形成弹壳的锥度,弹壳带有一定的锥度可以起到方便抽壳的作用。首先先进行烧口,即对弹壳的上部加热退火以使其变软以避免缩口时口部皱缩或断裂。工人将弹壳夹在钳子上,用煤气喷灯烧灼其上部,过程中根据弹壳口部金属的颜色来判断火候,待其表面由黄转橘将要变白即可结束加热,加热完的弹壳倒入水中冷却后捞出烘干即可进行缩颈。缩颈当前用的还是那套复装设备手动完成,其使用的冲模是李元老穿越前从美国订购带来的,模具内部程一定坡度,中央伸出一个圆柱。将模具固定后把弹壳放到下面然后扳动手柄将弹壳向上完全压进模具即可形成弹壳锥度并将口部收紧至13.6mm直径。完成收口的弹壳需要再一次切口以车去多余的部分,这一次由于伸长量较小只需要切去零点几毫米即可。完成的弹壳经过质检的筛选确保没有破损或皱褶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缩口缩口
弹壳完成之后就是安装底火,底火实际上是有现成的货架产品可以使用的,为了保障特侦队和元老手中的现代武器的弹药供应,临高很早就在现有的火帽生产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小型的伯克塞式底火生产设备。由于临高米尼与临高左轮的火帽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与整装弹底火的通用性问题,其尺寸采用了常用的大号步枪与手枪底火的设计,而米尼枪用的火帽本身就是一个伯丹式底火,在此基础上制造伯克塞式底火需要再安装一个单独的火台就可以了,制作火台也不是什么麻烦事,火台其实就是一个冲压硬铜片,不过火台的软硬度非常重要,过硬可能会导致撞针将底火击穿,过软则会导致火台变形吸收撞针撞击的能量,造成不发火的问题,为此车间进行了多次实验寻找合适的合金配方与厚度,。用于冲压火台的设备模具安装在单动冲压机上,如图所示,冲头将铜片压弯并冲裁下来。冲压完成的火台经过清洗和干燥后再将其凸出的一面向内压进火帽中,这一整套火帽/底火生产线跟组装线都是穿越初期李元老翻大图书馆的故纸堆照搬的一套美国二十世纪初的设计,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初期投入虽然不小但是生产效率和质量都不错。成品底火在车间的复装设备上被压入底火室,手工压底火是一件细活,底火的底面要求要与弹底平齐,如果压入的深度过浅导致凸出弹底可能会引起走火,而过深则会导致不发火。
primer anvilprimer anvil
底火安装完成后就是填装发射药和压弹头,发射药使用的是4.5克伏波军标准颗粒黑火药,用量具称量完毕通过一个长管漏斗倒入弹壳中,长管长度为60厘米,火药通过长管落入弹壳可以使得火药装填紧实。黑火药填装如果出现空隙严重者会有炸膛的风险,所以装填紧密非常重要。
弹头沿用临高霍尔步枪的弹头,这种后装枪子弹结合美军的使用经验,采用的不是标准的500格令弹头而是400格令25克重的弹头以减小后坐力。弹头用铸铁模具铸造,为了减小铅弹头与内膛的接触面积,也为了容纳润滑剂,弹头外围有三圈凹槽。融化的铅和锡以二十比一的比例混合,倒入模具里,稍等几秒就可以敲掉多余的部分然后打开模具,弹头就铸好了。铸造完成的弹头经过筛选后要进行润滑,润滑的作用是减轻裸铅弹的挂铅问题。。试制的子弹中除了传统的铅弹之外,李红旗还尝试着在铅弹中加入一个不小的软钢制弹芯,希望可以减小弹重,加快初速,提高射程和穿甲能力(虽然本来就不缺。另外他还试制了一款空尖弹,头部替换为一个木塞以减轻重量。
完成的弹头需要向侧面有三道凹槽内填充润滑剂。润滑子弹使用的专用的机器。工人首先将铸造完成的弹头放置于一个内径为标准的弹头直径13.4mm的钢制圆筒上,然后操作冲头将其压入圆筒中,这一步可以进一步统一弹头直径,提高射击精度。圆筒内对应弹头凹槽的地方开有小孔,小孔连接一个加压的盛有润滑剂的容器,一旦弹头完全压入到位,工人打卡开关即可使润滑剂透过小孔压进入凹槽并填满。完成润滑后圆筒下方平移打开,冲头将弹头向下推出圆筒。润滑剂是由蜂蜡,石蜡和猪/牛油混合制成的,临高生产两种不同配方,用于南方的动物脂肪比例小一些,用于北方的则动物脂肪多一些以适应不同温度下的使用。
最后一个步骤是压弹头,弹头被固定在专用器械上,压入弹头之前首先要用带一定锥度的钢制的工具插入弹壳口部,稍微将口部阔开以便弹头顺利装入,随后将弹头放在弹壳口中,用冲头将其压到位,检查压入深度合格后进行紧口,即使弹壳口部紧扣弹头,防止弹头掉出也使得子弹防水。这一步本质上也是收口冲压,紧口用的模具也是内部程一定锥度,将子弹从下向上推入紧口模的时候弹头可以通过但是弹壳口部被挤压,直径缩小,紧紧扣住弹头。这样一颗子弹就完成了。完成的子弹还需经过手工筛选和检验。
从定制机具到第一批试生产的弹药下线,来来回回也是折腾了大半年。首批制造的五百发13mm步枪弹安装了三种不同的弹头,抽选出来的子弹在弹道枪上进行发射测试,也对该弹种在全长和卡宾枪两种枪管长度下的射程和精度数据进行记录,为以后设计瞄具做准备。在弹道枪上确认没有出现早期金属弹壳枪弹常见的弹壳破裂后,试制车间也开始使用改造的夏普斯进行射击测试。结果总的来说是相当振奋人心的,得益于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严格的筛选和检验,不发火弹极少,每种子弹的弹道一致性也不错,得益于试生产子弹的锥度和凸缘厚度都是一个一个拿游标卡尺检查出来的,子弹的在弹膛中的定位也相当精确,精度表现要比米涅步枪好出不少,最重要的是弹壳都经受住了发射时的压力,抽壳也很顺畅。
完成初步测试后一部分子弹用不同的包装方法包装后被以联勤标准仓储条件储存起来,检验其经过一段时间的不同包装不同温湿度下一段时间储存后的可靠性和弹道性能。目前唯一令他担心的就是这种半手工生产中的高质量能否延续到之后的大规模量产之中,不过如果没有元老院的支持,要不到资源,机械化量产整装弹就无法实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准备之后的公开演示,向执委,军事,工业部门和企划院展示这些新式武器的优越性。
第一批的活门步枪原型枪改装套件生产也比较顺利,这种改装套件发明于美国南北战争后,早期被称为Alliin conversion,其本身包括新的上翻式枪栓和下机匣两大主要部分,机匣的作用比较简单,只是用于连接各部件和承力,机匣前后皆加工与内螺纹用于连接后部的tang和枪管,另外机匣下部安装有固定式的抛壳挺,上翻式的breech block则是改装套件中最复杂的部分,包括栓体,撞针,撞针簧,枪机闭锁用的旋转卡笋及其弹簧,开锁手柄还有固定这些部件的各种螺丝与垫片。连接着两大部分的是在与枪管连接处上方的转轴,转轴下有弹簧推动的凸笋用以将上翻式枪栓固定于打开状态方便装填,转轴同时也起到连接并带动抽壳钩的作用。使用改装套件改装米涅枪只需要将枪管与tang取下并截断枪管尾部,在尾部外侧加工螺纹并在内部车出坡膛,最后将枪机套件前部旋在枪管螺纹上,后部旋在tang上,再重新将枪管与其他部分组装起来即可。当然,由于新弹药的弹道表现不同,原来的表尺也需要更换。原型枪的五支活门步枪枪机套件,包括各种细小的零组件都是用钢块切削出来的,耗费工时多,消耗的材料也多,正式生产中预计会采用铸造或锻造制造主要部件。首批十支原型枪中还实验性的选了两支安装了带有护圈的新式准星以其减少准星反光对瞄准的干扰,另有两支卡宾枪型实验性的在机匣左侧安装了骑兵用单点枪带的大型连接环,准备完成厂家测试后送到骑兵教导队做进一步测试。
spng1873
在进行着初步测试的同时,李红旗要求车间开始生产第二批两千发子弹准备用于之后的可靠性测试,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各种工艺已经固定,暴露出的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也已经训练出了不少熟练工,这样的小规模生产已经可以完全放心的交由试制车间的归化民工人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争取元老院的人力物力支持,虽然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支持者,但与之相关的争议亦不少,一直有人质疑本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回有了弹有了枪,李红旗觉得此事可为,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不愁说不服各位大佬。
他跑到622本厂,叫上了同厂负责车间生产和设计加工机具的马立人元老准备准备讨论向本产品唯一的潜在客户----伏波军陆海军推销的新步枪的事宜。虽然最终拍板投入资源的是元老院各部门的大佬们,但是能得到部队这一唯一用户的支持,让他们在朝堂诸公面前阐述一下新武器的战术价值,对本计划的最终通过一定会大有帮助。若是还不成功,他还打算在酱油元老中散布“只有最好的武器才配得上我们的伏波军战士”这样的舆论,用政治正确搞个下克上,不怕不能奏效。
和李红旗不同,马元老可是正经的工科生,学的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元老院的军工口泰半就是些爱好者而已,虽然马立人也不是干军工出身,但毕竟穿越众里也没有真的军工从业者,于是只得矮子里拔将军,他就这样脱颖而出成为了赶鸭子上架的几个技术骨干之一。李红旗元老肚子里可没半点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顶多就是D日之后偷师学了来点东西,搞的设计基本还是靠翻故纸堆,具体到了需要规模化生产要设计加工机具确定加工工艺的时候还得让专业人员代劳,为了搞这几个项目李红旗也没少让他帮忙。在厂里马立人元老不光要参与生产线的设计,还要负责随时解决成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厂里设备不可能出什么问题都去找机械厂来解决,这一来一回光是时间上的消耗就会大的不可受。很多设备的调试也需要熟练工,不是一般的归化民工人做得了的,为此马立人元老也和工业口的元老们一样基本全年无休,吃住都在厂里。
近来这位马立人元老也是忙的脚不点地,两广攻略在即,考虑到战斗中的耗损和即将组件的广东国民军的需求,现在工厂的步枪生产线正三班倒的全力生产米涅和南阳步枪,满足最新的订货要求,而且近来为了进一步扩充产能,临高还启动了米涅步枪的动员生产线,机械厂木器厂和船舶设备厂都分出一部分人员和设备用于生产步枪零部件,甚至连造船厂也贡献出自己的木材干燥炉的部分产能支援枪托的生产,结果导致622厂的总装车间和质检部门严重超负荷运转,不得已又拉了些部队和学生过来支援生产。这下可好,动员生产线因为临时转产,问题频出需要622厂不定时的抽调技术人员临场指导不说,多出来的这些临时工人们又需要管理和培训,一时间弄得厂里的元老们都有些疲于奔命。这回把他从生产线上拉走,一来是因为他为本次计划出了不少力,二来让他带上他同在厂里负责的女友,这样元老多些也好充门面,若都是规划民干部跟工人也怕对方看轻了。
第二天一早元老们和几个得力的规划民技工们带着样枪和弹药出发前往目的地---马袅陆军基地,因为携带诸多武器弹药,他们没有乘坐窄轨火车而是向办公厅申请了两辆货运马车,因为有多为元老乘车,再加上运送的物品比较敏感,随车的除了车夫还配了两个警卫营士兵负责警卫任务。两位元老一人背了一支短步枪,剩下的步枪则放在枪匣里,随行的规划民技工们则苦逼地负责搬运弹药箱和枪匣。本来没怎么做过马车的李元老担心路上会颠簸,然而马车安装了板簧悬挂,加之煤渣路修的平整,一路之上走得很是平稳。不过李红旗元老是个北方胖子,怕热得很,虽然马车有车篷,路也不远,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成了狗。
车队走到马袅堡旁,只见道旁堡墙外的一大片空地被挖的沟壑纵横,从堡外的几条平行的堑壕开始向着堡墙曲折延申,且隐约还能看到有人将土从壕沟里运出。壕沟旁的地面上站着好几个人,一面来回游走一面似乎正对壕沟里的人叫喊着什么。这般奇异的光景不由得令一行人颇感惊奇,李红旗令马车停下,和马立人跳下车跑去一探究竟。二人走到近前才看清坑道里不少人都在腰热火朝天地挖着,坑道修的蜿蜒曲折,而且底部还挺宽,足够两人并行,而且深度也达到两米左右,可以完全掩蔽坑道中的人,向负责警戒的士兵出示证件后两人见到了现场负责的归化民参谋军官,从他口中得知这是正在进行的战前集训的近迫坑道课目,在堑壕挖掘的里的都是全军接受培训的军官和士官们,上面来回走动的则是负责指导的总参的参谋军官们。“近迫坑道?”李红旗想起了什么“这是要攻坚?”,“是的,首长,因为预估接下来的作战中可能会出现攻坚战和攻城战,我们以马袅堡的这段堡墙模拟伪明的城墙训练攻坚作战,XX旅长和XXX XX长特意要求设置了这个课目,要让我们的指战员们除了理论学习也要切身实践新战术战法,回去再教给自己部队的其他人员。” “那攻坚为什么要挖这么多堑壕?”马立人有些不明白,“所谓近迫坑道就是通过土工作业缩短攻击发起线到敌人阵地前沿的间距,减少冲击距离并降低伤亡的攻坚战术,在没有掩蔽的开阔地如果不挖这些坑道,我们的战士就得从更远的地方发起冲击,在敌人的火力下暴露更长的时间。”李红旗逮到机会卖弄了一下。“不过我具体也不太懂,你要不给我讲讲到底是怎么个攻坚法?”军官答道”现在他们已经是挖了两天了,但是还没挖完,我们计划挖到距离城墙至少两百米然后横向挖一道壕作为攻击的起始点,掘进中安排了掩护部队防止敌人反击破坏我们的工事,预计明天挖完了会组织突击队利用坑道进行一次模拟攻城,到时候会用炸药包对堡门进行模拟爆破。
两个元老都对他们的训练很感兴趣,在演戏阵地上逛了几圈,直到快到约定到达的时间才上车继续前行。穿过护城沟上的吊桥一进营门,一行人更感到临战前的紧张肃杀,四处都是来往的部队喊着号子列队从林荫下走过,远处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枪炮射击声,再一次由哨兵查验完证件后马车就直奔本次演示的靶场,由于事先让驻厂军代表打过招呼,兵工厂的元老们也到处拜访通知,靶场已经聚集了不少元老军官,这次来的不只是陆军,还有海军和元老军官们,海军为了准备即将展开的大陆攻略召回了不少人员用于组件新的内河舰队,再加上参与运输部队的舰艇回港整修改造,很多分散在各个海域的海军军官也回来了,本来这些元老们都在各地执行任务或驻扎,很难凑到一起,这次挑这个时间过来也是因为趁着大陆攻略开始前元老军官们大多在马袅集结培训和接受简报的机会,尽可能的提高影响范围。
马车刚停稳,李、马两人就跳下车来,将箱子里的枪取出来给各位军官把玩,然后手把手地演示操作和机构原理。大家似乎性质都挺高,除了少数几个排队枪毙党和纸壳弹派的元老看起来兴趣缺缺之外,有的拿着枪学着李红旗的演示开合枪栓,有的研究起了从兵工厂带来的枪机结构图,有的看样子不是很,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何明为首的原PLA军人们尤其显得很有兴趣,早在项目初期他们就密切关注其进展并协助了一些工作,这些解放军军人在旧时空学习的都是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甚至装甲兵的技战术,而前装枪排队枪毙的战法让他们从前掌握的技能无从使用,一切技战术都要从头学起,他们对于这种战争模式的了解甚至还不如热衷于那些热衷于拿战的发烧友,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紧张和无可适从,因此他们成为了武备升级的热衷支持者,只要武器越先进越升级,战争形式就越贴近他们所熟悉的样子。
李红旗与PLA派的元老军官来往甚密,但对其以外的元老军官不甚熟悉,唯独是一下子认出了海军陆战队的石元老,他之前一直提倡使用纸壳弹,觉得铜壳对于缺铜的临高政权来说过于破费(我瞎编的,不知道本人怎么想的),应该推广霍尔式步枪,该论点很是有一批支持者。能认出他的原因除了他那标志性的长相,更重要的是研制临高霍尔期间石元老没少在军工部门待。
过了一会儿,李红旗见大家基本都看得差不多了,便宣布开始射击演示,一旁早就有士兵备好了靶场不同位置的标靶,李红旗元老自知枪法一般,于是自诩枪法不错的马立人元老则自告奋勇地担当此次的射手。事先他们已经定下了演示的项目和顺序,随行的归化民技工帮他系好挂着Y腰带,然后拿来六包子弹撕开包装纸将弹药包填满挂上腰带,只见他将举枪在肩,击锤向后扳,用大拇指将thumb pad快速往上一推,枪机解锁上翻并锁定在上翻位置,然后从子弹包中取出子弹推进枪膛,合上枪机,扣动击发,整个动作快速而流畅,他就这样连续向前方50米和100米的胸环靶快速射击直到将一侧弹药包内的30发子弹全部射完。旁边围观的军官们那里已经开始叫好了,他又进行了跪姿和卧姿的射击演示,无不显示出相对于前装枪的极大优势,最后他进行了速射演示,即将三颗子弹夹在左手指缝间,这样可以快速打出三四发子弹不必将手探进弹药包拿子弹,这回他在二十秒内打出了三颗子弹,身后的观众们则看得甚至发出了一阵欢呼,这下可真是鸟枪换炮了。
马元老表演完毕,为了展示这款步枪的操作简易,易于上手,李红旗元老又让一旁的一个归化民连长在基地里随便叫了几个士兵,有新兵有老兵。他又简单地演示了一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于活门步枪基于米涅改造而成,外形和操作都有相当的相似性,本身结构也简单,很快他们就掌握了射击的方法和技巧,且对这种弹,药合为一体,而且是真正的后膛装填的精巧射击啧啧称奇。
最后,在简单交代完操作要点之后李,马二人将这些原型枪分发给在场的元老军官们试射。其他元老军官们领到子弹都拿起枪就打,付三思拿到枪穿上装具后却叫上应愈和朱鸣夏等其他几个原PLA走到靶场一旁人少的地方,李红旗看到了觉得十分好奇便跟了上去,只见付旅长退了几步后右手提枪向前小跑,紧接着其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左腿弯曲,上体前倾,同时左手顺左腿方向伸出,手指并拢稍靠右,按照手,膝,肘的顺序着地,在翻身伏地的同时将枪向前送出,左手托住护木,右手移握半手枪握把,据枪,瞄准射击,动作熟练标准而自然,这个动作看得李红旗不由得鼓掌叫好。
“好久没练这种战术动作了,基本功怕不是有点生疏了” 付三四抬头对李红旗笑道。“哪有,我看您动作很标准嘛”,“算了,不说这个,你们军工口这回总算弄出后装枪了,我们等得好苦啊,嘿嘿,这下子我们算是可以脱离排队枪毙的战术了”。
“就是,一个营人挤人站两排展开来的正面才那么点地方,要是在开阔地形打会战不知得多少人才能填满战线嘞” 朱旅长说道。
“不光这个,之前打仗每次敌人的火炮往阵列中开火几乎总能打死打伤一两个人,然而队形不密集火力又不行,弄得几乎离不了己方的火炮压制” 应愈也开腔了 “有了后装枪之后就方便了,不光进攻阵型可以疏开不说,防御战就可以有效的利用散兵坑和堑壕工事了,而且同样的部队就可以防守更大的阵地。”
“嗯,还有就是这下子伏波军这下总算能有真正的班排战术,可以以连及一下规模的步兵部队遂行一定的作战任务了,原来的前装枪的火力密度一个班一个排好干什么呀!接下来的大陆攻略中治安战预计只会有更多治安战,如果可以把部队分成小分队使用的话战术战略上会灵活得多”
“不过这下子我们就需要更多训练有素,能独立指挥作战的的士官和下级军官了,现在的人员素质可不成啊!”教导队的元老有些担心
“慢着,打住,诸位,你们这想的可太远了,现在只是原型枪阶段,想要正式投产需要的资源还没影儿呢,需要的人力物力到位了还得设计制造生产机具,就算一切顺利企划院也不多刁难,离量产和开始装备部队也得差不多一年,两广攻略我看估计是赶不上了“ 李元老看众人的美好想象已经远得没了边儿,赶紧把话题拉到正常轨道,今天是来争取支持的,让他们有个念想有个盼头是个好事儿,但是现在光有原型枪,新武器这事儿可以说是八字还没一撇,得赶紧干正事儿才是。“各位既然这么看好这个项目,我们其实也是需要各位的帮助”李元老接着说道“现在二五上马的项目很多,各个工程都在抢着要资源,元老院里不愿意投入资源升级武器的意见也大有人在,他们一天到晚都想着米涅跟拿破仑炮打天下呢!这咱们可不同意,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是不把我们伏波军弟兄的名当回事儿,更是不把诸位元老军官的命跟前途当回事儿!我们军工部门需要各位的帮助,对企划院和工业部门施压,不能让他们挡了伏波军获得新式武器的路!我们武装力量也是生产力!”
“就是!,没有我们占下的地盘他们要从哪里挖矿,没有我们抓的俘虏他们哪里能找到这么多免费劳动力去挖矿?我们用点铜用点铁怎么了?” “就是!”
眼看着简单几句话居然连青年军官都鼓动起来了,李红旗觉得这事儿靠谱,不过这种莫名的昭和感是怎么回事?算了,一定是错觉,不要在意不要在意……………..
3523_1457_650-percussion-mechanism-pistol
(补充设定: 临高霍尔经过优化和深度改进其设计与美国霍尔的设计有了相当之不同。外观上它的击锤固定安装于右侧而不是安装在可活动的弹膛上,为了缓解原版霍尔步枪的漏气问题,它的弹膛前部增加了黄铜闭气环用以塞进枪管尾部。
使用时先拉动下方的杠杆,带动抵住弹膛后部的凸轮旋转,解锁弹膛,凸轮上的凹槽和弹膛后部的凸起锁定使弹膛略向后抽出,弹膛本身则由左右的圆柱形突起固定在机匣上前后移动,当弹膛闭气环完全抽出枪管尾部,其在机匣中的行程也到头,在凸轮的拉动下前部向上偏移,射手将火药和弹头装入,整体设计类似肘节式枪机,原理上其带黄铜闭气筒的可偏移式药室就相当于是一个重复使用的弹壳,合上枪机后将其前推并锁定使闭气环插入枪管尾部,装上火帽后扳动击锤,扣动扳机即可发射,发射时黄铜闭气环膨胀贴合枪管以形成气密,减少火药气体的逃逸。
然而黄铜闭气环做的薄则易于膨胀,闭气效果好但使用寿命短,常常打了十几发就出现破裂或是难以抽出的问题,反之闭气环做得厚则使用寿命加长,但其在火药气体压力下膨胀得少,闭气效果就差了不少。最后不得不设计了一个可替换拆卸的弹膛,每打多少发就更换,士兵随身带五个,基本算是满足了作战要求,变形严重就回厂修整即可。不过量产装备部队的时候发现这玩意儿虽然性能还不错,射速提高的也明显,但是价格比较昂贵,部件多,加工复杂需要用失蜡法铸造且用料多,而且重量还比米涅重了不少。而且为了保证子弹定位准确,避免影响精度加重内膛磨损甚至导致留膛炸膛,其弹膛,枪管尾部,机匣和枪机的加工精度要求都比较高,一是种种最终导致这种设计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很快,执委诸公与工业部门的诸位大佬都开始陆续迎来元老军官们的拜访,来访者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马上召开的关于军工部门提案的部委会议进行游说,而与来访者一同到达的,除了李红旗元老提交的新步枪改造计划提案的细节和需要各部门配合的项目之外,还有一个详尽的兵工厂扩建计划。
几天后召开的会议上,百仞城会议室的地板上照例放上了盛满冰块的木桶,工能委,企划院,陆海军的大佬们列席在上,不少没有直接业务联系的单纯是过来看热闹的军宅元老也是围了一圈,作为此次集会主角的军工口的元老们也来得很齐,一向很忙以至于最近几乎见不人的李一挝元老也暂时放下他问题频出的左轮手枪生产跑过来给他的同志们站台,而李红旗元老,尽管他已经几乎是紧贴在冰桶旁边,还是不停的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不知是热得还是因为要上场讲话而紧张。
“由于伏波军总员额不过两万人左右,即便考虑到各种需要武装的治安辅助部队和警察,海员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人数也不过四万左右,我们穿越集团对轻武器的需求量一直不大,而且加上元老院诸位——也包括我,对轻武器出口一直不甚热衷,因而轻武器的生产规模一直很小,就算穿越后多次扩充设备人员,到现在622厂步枪年产量也不过七八千支,就已经可以满足需求,而这对于轻武器来说已经是极低的产量了,可以说临高目前的轻武器生产还停留在半作坊水平。” 李红旗元老一脸无奈,诉苦似的说着
“我们军工口现在为了准备两广攻略的扩军和为即将大量编成的广东国民军准备武器,已经启用了依靠临高各厂的设备和人员设立的动员生产线,目前可以将日产量增加到四五十支,预计可以满足战争初期的需求,但是这么做的代价是严重影响到了各厂的正常生产计划,维持动员状态牺牲国民经济的做法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而且今后元老院在与明朝的全面战争之中,各种部队会程指数增长,扩充622厂的产能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其次,当前的生产线还是比较原始,由于设备数量有限,步枪生产仍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手工操作,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成为了制约我们产能继续增加的一大瓶颈。得益于穿越几年来临高的工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加工设备的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紧缺,很多过去无法生产的设备也不再是问题,这一次的扩建升级将要使步枪生产标准化和流水线化,以减少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提高零件的互换性。”
“各位请看会前分发的文件,里面有扩建需要的各种设备的清单,新厂房建设计划及造价与材料消耗预计,还有依据历史资料与我们这数年来的经验整理的耗材消耗的预估和需要新增的工人。第二份文件是量产活门步枪改造套件的所需设备,工人和材料的预估,还有新的弹药车间的设计资料。” 李红旗提供的资料是有所润色的,很多生产改装套件需要的设备被划到了扩建项目里,当然这么干不能说是故意隐瞒成本,因为很多车床铣床本来就是通用的设备,由于军工厂扩建是执委会的既定项目,是一定要搞得,不愁上级不愿投入资源,因而他这是在借着扩建的招牌尽量让改造活门步枪的初期投入显得小一些,以减小项目可能的阻力。
看到这一长串的清单,与会的企划院代表范元老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机械部门的元老们也纷纷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各个都有些面露难色。武器生产由半手工升级到流水线就意味着需要增加大量的机床和专用夹具刀具,而现在无论是东南亚的石油开发还是各种电力设备的升级都需要这些宝贵的设备,之前的一五计划建设得到的这一点成果在这么多部门项目的瓜分之下很快就又吃紧起来,各种工业母机的订单排的满满的,虽然不能直言拒绝支持已成定论的扩张计划,却表示进一步提供设备建立活门步枪改装套件的生产线成本过大,更何况还有金属弹壳定装弹生产线这一大块投资,会议一度让不善交涉的李红旗大为窘迫,只能一再强调目前订购的设备可以通用今后的栓动步枪生产,而且早点开始技术积累有利于之后的进一步武备升级。幸好最后陆军也坐不住了,众青年军官一窝蜂的拥到工业口的代表前,大谈什么火力不足,伏波军装备太差,不把士兵当人看,而何鸣为首的PLA出身德高望重的老军官们也纷纷发表了一番十分雄辩的专业见解,不管对方听得懂听不懂,然后除了动之以理再晓之以情,狠狠的倒了一番苦水,把工业部门代表说的一愣一愣的,似乎他们若是不合作就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了,最后还是展无涯跟督公拍板同意了军工部门的提案。
最终,机械部门接下了为622厂及弹药厂新生产各种锻压机,车床,铣床,冲床,熔炉等设备的订单,多亏最近工业部门在电机和发电机制造上取得的成绩,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新造的设备不少还是电力驱动的,所以622厂除了新造厂房外还将得到新建输电线路,由于规模仍相当小,估计进展顺利的话各种设备和建设将会在一年左右完成,还有民政部门新划拨的工人配额,由于生产线不需要新增技术工人,对方给人还是给得很痛快的。与此相对的,新造步枪和艾伦改装套件的设计也被要求予以优化简化以降低机加工的复杂度,减少需要的设备和人员,尤其是减少所需的设备,以减轻近来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的机械部门的负担。完成扩建的622厂产能将扩充至年产新式后装步枪至少两万支,并生产更多改装套件升级更多现有步枪为活门步枪的能力,以为将来元老院的急剧扩军打下基础。
自己的企划获得通过自然是很值得庆祝的事情,然而两广攻略迫在眉睫,无论是军工口还是军官团都只敢小小的庆祝一下,然后再重新投入到战前的训练和生产工作中。对于军工口的元老们来说,由于占领两广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立地方国民军部队以协助进行治安和执法,现在厂里的第一大要务就是先办法在短时间内填上这巨大的南洋式步枪的口子。虽说南洋式步枪是滑膛枪,省却了拉膛线这一步骤,但对于主要使用快速得多的broach rifling而不是更古老而耗时长达数小时的cut rifling的元老院来说两者的工时差距并不大,并不能节约多少工时,因此厂里无论是工人和元老都很难有喘息的机会。
不过这几天李红旗元老在忙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帮助训练国民军的军械士官。新编成的国民军部队军官士官都得从伏波军和已经编成的国民军里抽调,相当于进攻两广之前要先把广东国民军的架子搭起来,到时候再用本地兵源充实。由于刚招募的土著士兵们大多目不识丁且这辈子连螺丝是啥都没见过,就算是击发式前装枪这种简单到一定程度的武器也不敢交由他们拆解维护,毕竟让他们拆装枪机组件简直是难为他们,枪机哪个部件丢了哪个部件装错了或是没固定好都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此比较复杂的枪支维护和点检就要交给军官士官,尤其是连队的军械士官负责,平时只敢让士兵们进行简单的擦拭和上油。而军工口也自告奋勇的承担了部分训练军械士官的职责,顺便让他们在装配车间说是实习,其实是当一段时间的免费劳动力,彻底的了解熟悉武器的构造。
这天这些受训士官集合起来,李元老准备带他们参观一下整个步枪的生产线,他认为让军械士官们了解一下手中的武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还是比较有必要的,适逢联勤的参谋谢澍带队过来押送一批香港方面运来的武器零件,听说有参观工厂这等好事,便跑来请求一起参观。李红旗过去由于事务上的交集见过这个人,也听说这是个少有的比较开窍的有独到见解的土著,便欣然答应。
谢参谋和士官们在622厂大门排了一排,受训的士官们都是伏波军的老兵,文化程度高一些且悟性好被挑来做国民军士官,长期的服役让他们随时都保持着纪律性,自觉地不吭声站在墙角的阴凉里等着李红旗,李元老来的有些迟了,不好意思的朝他们笑了笑,他最后一次强调了一下一会儿进厂的注意事项,一面给他们分发安全帽,然后引着他们穿过地上铺着铁轨的大铁门进到厂里。
一进门大院里就能看到一座高高的龙门吊横跨铁轨,一旁是两座大型仓库,从打开的黑洞洞的库门可以看到里面成堆的钢材。“这些是制造枪管用的棒料,直接用小火车从马袅钢厂轧制好了拉来的,都是碳钢,每根都有10米长,可以制造十二根枪管”,李红旗介绍道 “那边那些是用于冲压用的钢板,至于那些箱子装的都是各种螺丝,除了螺丝还有各种弹簧在内,步枪的很多部件我们厂都不是自己造的,全都自己干既无必要也没那个产能”。
穿过一扇大门一行人小心的迈过地上的铁轨进入一个隆隆作响的车间,厂房层高很高,红砖外墙上开着巨大的落地窗,再加上屋顶的几扇天窗,室内很是亮堂。当中的一台庞大的机器正发出隆隆的声响,一旁只有寥寥几个工人将棒料用滑轮吊放到滚轮上,和临高常见的各种傻大黑粗的自产设备相比,它明显制造精密操作简单不少。一条条的铁棒被送进去,一个凸轮驱动着刀具将铁棒轻易地截成长度固定的小段。士官们得到允许后围了设备一圈,而谢参谋果然好奇心不同常人,左看右看,还探头从入料口看进去,然后又跟被惊到似的猛地缩回来,“这台钢棒剪断机可是我们这儿的宝贝,是我们从旧——啊不,从澳洲带过来的,好用的很,不过就是坏了没处换去,哈哈。”,李红旗从机器后面的框中捡起一段剪切下来的棒料,给几人传看了一下再丢了回去。
cutting-barrels
shearing-press
剪切棒料的速度很快,不一时框中很快集满了整整一手推车量的剪切完的棒料,李红旗就让一行人就跟着送棒料的手推车前往下一个工序。沉重的手推车穿过写满安全警示的过道,士官们很自觉的代劳了负责推车的工人,只让他走在前面引路.
手推车在一个映着火光的车间门口停了下来,这里占据了车间大部分空间的是一个巨大的箱子般的东西,这大箱子旁边还连着一个轰隆作响的机器,这东西有的士官认出叫做鼓风机。箱子前有个开口,里面可以看到明亮的火光,几个工人将毛坯放到这一头缓慢滚动的传送带上,转到另一边出来的毛坯就已然烧得通红。“这是一台连续加热炉,烧煤气的,短钢棒从炉头进去,在里面毛坯会先被预热到550度,然后加热到741度,四个人一组每小时就可以加热40根毛坯嘞,现在基本是三班倒,生产任务重嘛,至于平时不需要这么大的产量的时候这个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闲置的。还有这个连续加热,它的的好处就是省燃料,热量流失的比较少,这种大批量生产很适合”
continuous-heating-furnace
接下来加热完的钢棒被夹起塞进一旁的两个旋转的轧辊间,每个轧辊直径有差不多半米,表面有十道凹槽,两个轧辊的两边分别有一个工人师傅,烧红的钢棒沿着一道凹槽从这边递进去,那边的另一个师傅就从那边夹住拉过来,然后再由另一个师傅再从下一道凹槽塞回来,几个人就顶着高温看着两个工人将这一根钢棒来回传递,穿过每一道凹槽逐渐变长变细,而最后一道凹槽他们将钢棒来回轧了两次。“仔细看这轧辊上的每一道凹槽,都是略有锥度的,上下契合,每一道由大到小,逐渐将短棒轧长轧细的同时使得枪管毛坯形成前细后粗的形状,这个工序两个人每小时可以轧制40根,这样大致形成枪管的外形就减去了不少车削的工作量,一会你们就看到了,但是轧制完的毛坯不太直,需要进行矫直,不过具体矫直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哈哈”
berral making roller
完成轧制的毛坯要在旁边的那台机器上进行矫直,李红旗带着一行人也跟着进去观摩,只见这里使用的机器样子和一个大的骇人的锤子和铁砧一般,负责轧制的工人师傅夹起刚刚轧制完的毛坯,转身放到落锤的底模上,根据其弯曲的位置旋转调整其放置到底模上的凹槽内的角度,然后开动机器,锤子便在传动轴和凸轮的带动下砸了下来,砸了两下后工人又夹起毛坯,转一个角度,又是砰砰砰砸了几下,来回五六次,工人师傅看着毛坯已经挺直的了,就丢进石灰里面冷却退火。谢参谋等到机器停止才有机会细看,他这时注意到落锤真正接触枪管的部分是另外一块金属,问了一下才知道由于模具磨损还是比较快,所以本身是通过一个燕尾槽安装在落锤上的,需要时可以替换,不仅暗暗感叹了一番。旁边的几位士官们倒是没有这么多心思,只是觉得这铁花四溅还挺好看的。
blank straightening
“落锤锻打五六次一根毛坯即可完成矫直,不过接下来这些毛坯还会再次被送来进行一次矫直。完成第一次矫直的毛坯考虑到加工误差,其长度都是留有裕度的,现在我们要将毛坯两端长出的部分切下来,各位看这个专用的毛坯截断机,两个锯盘间距为枪管的长度略长,工人师傅将毛坯固定在夹具上,再推动把手使夹具带动毛坯进行切割,然后再推出即可。” “首长”,谢参谋发话了,“我有两点不懂,这同样是钢如何可以用钢锯锯钢条呢?再来若是其切割的位置深度都确定了,那么这台机器不就只能做切削枪管这一件事了么?我经常听说我们的机器不够用,将一台设计的只能用于做一件事会不会太浪费了?” 呃,这个嘛,首先我们的钢锯都是工具钢造的,经过热处理硬度要高得多,而且就算是这样切割几百根也就要更换锯片的,再就是你想想看,因为这个机器切割位置,两刀之间的距离都是恒定的,整个操作非常简单,没有受过机加工训练的工人也能完成,不需要技工,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我们生产的是大批量制造的步枪枪管,在如此规模之下专用设备的效率会比可以灵活用于不同加工的设备效率高得多。”
sawing blank to rough lenth
完成这一步的枪管表面还是粗糙不平的,首先它们要在车床上将两端的一小段车削成型,这一步是为了一会儿切削枪管外部轮廓的时候方便夹具固定,这一步同时也确定枪管的首位两端的中心,便于之后钻孔。完成这一步的枪管被装上专用的枪管机床上初步的切削出其外部轮廓,刀具固定在一个移动的架子上,在枪管下方的轨道上前后移动,轨道控制着刀头距离枪管中心的距离以控制切割的效果,这一步工人师傅只需要将其固定并开动机器,切割动作自动完成,无需手动控制。仔细看切削出来的轮廓的话可以看出,枪管的形状并不是一个从粗到细的平缓过渡,反而是分成直径逐渐减小的一个一个阶段,每一部分之间不是平顺的曲线过渡而是有明显的落差。李元老介绍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枪管不同位置的受热不同膨胀的程度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受热膨胀的程度改变这段枪管的厚度避免出现变形,同时枪支发射时枪管其实是在发射的作用力下不断抖动的,这种抖动肉眼看不到但却可能会对射击精度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枪管长度,每一部分的质量和不同直径分界的位置都需要根据这种振动进行专门的设计以尽可能降低振动的幅度。最后枪管上的断阶还可以辅助固定护木箍。
毛坯要在钻孔前还进行最后一次退火,这一次枪管会被收集起来送入退火炉加热至540度并维持该温度四个小时以消除加工造成的机械应力,“这么做的效果出奇的好”李红旗说,“经过这种方法退火的枪管在之后的钻孔镗孔的加工中几乎不会出现弯曲,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最后成品枪管矫直的工作量,要知道枪管完成后再想矫直可就没这么容易了。”,不过由于集起足够的毛坯进行下一次的退火需要时间太久,而且退火炉也没什么看头,李元老带着一行人决定直接跳到钻孔继续参观。
turing both end
rough turn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枪管都是一根实心的钢棒,可是各位用的枪枪管可不是铁棒一根儿,而将其从铁棒变成钢管的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工序,钻孔和铰孔,我们先钻出一个12.5毫米的孔,然后再两次逐渐将孔铰到13毫米直径,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直接钻出直径13毫米的孔是因为铰出来的表面更加光滑更加精确。钻孔是在这边的钻孔机完成,钻孔和镗孔算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比较慢的,因而可以看到同样的设备有好几台同时工作。” 李红旗随手从机床边的备件盒内取了几个备用的镗刀和钻头,让他们几人传看。一个军士拿起一个钻头仔细看了又看,一脸懵逼的问道“首长,这个也是钻头?我们支援生产的时候也在机械厂里帮过忙,这般的镗刀我们见过,可我们见过的那些麻花钻钻头都是螺旋形的,从没见过这般模样的钻头啊,这钻头老长的直上直下不带旋儿不说,还只有一道槽儿,而且中间还是空的有俩孔,这样的钻头要怎么钻呢?” “啊哈,就知道你们要问这个。” 李红旗这家伙显然又开始好为人师了 “这种钻头叫做深孔枪钻,当然它虽然名字叫枪钻其实适用于钻各种深孔,而它的特殊结构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这种目的而设计的,钻头安装在一个中空的钢管上,而钻头里的两个小孔是用于通冷却液的,一个用于将冷却液以约一万千帕的高压注入到切削刃上,另一个方便排出冷却液,你们看这个钻头的V形缺口正好可以将冷却液和钻出的铁屑排出来,这就是为了适应深孔无法从外部通冷却液到切割的部位且铁屑无法正常排出的问题而做出的设计。这种钻头的长度较长,其后部外表面正好契合于它所钻出的孔,因而一旦钻进去就会自动保持正直不会出现偏移,只要确保开始时钻头的位置和角度正确即可。不过这种钻头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它的定位依赖孔的内缘,它必须从一个起始的孔开始往下钻,不能直接在一个平面上钻孔,因而我们会在那定位好中心,在枪管尾部用普通的车床和麻花钻钻出一个小洞,然后再使用枪管钻完成钻孔。”
drilling
drill-bit
一行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钻头从高速旋转的枪管另一端中央钻破伸出来,混着铁屑的润滑油马上就从开口处欢腾地涌了出来,工人们穿着满是油污的工装,麻利的关掉机器,打开护罩,松开夹爪将完成钻孔的枪管取下,有换上一根新的毛坯,对准,开动机器,动作甚是干净利落。李红旗趁机夹带私货:“你们看他们两个人就得管这边五台机器,每天一上班就得忙的脚不点地,每个钻头钻完八跟枪管还要负责取下来等着送去重新修磨,每天都非常的辛苦,近日更是加班加点的备战,同志们啊,大家都是老革命,跟着元老院打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仗,然而要记住流血流汗的不仅是我们伏波军的弟兄,还有我们后方的工人们。正是因为工人兄弟们在工厂里不分日夜的生产,才能有你们再前线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只有伏波军指战员们奋勇作战才能保卫像他们一样的阶级兄弟,这不就是咱们魏政治处主任常说的军民的鱼水关系吗(大雾),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明确我们到底是为谁而战,你们都是士官,是军队的基干和中坚,是士兵的榜样和依靠,政治觉悟一定要过硬!多的我就不说了啊,不能抢了魏处长的活儿。(笑)”
“钻孔完成后这些毛坯就真正变成了管子,但是因为钻孔加工造成的表面不够光滑平整,钻出来的孔直径是12.5毫米,而不是直接将孔钻至成品的13mm内径。接下来我们要用铰刀将内径铰成成品的口径,铰刀会削掉很薄一层金属,而这样加工出来的表面就会光滑得多,我们这边会先将其铰到12.7毫米,你看那边正在操作的就是这一步,弄完的枪管放在那边,然后再换刀具进一步扩口到13毫米。铰刀大家看样子不陌生,现在可以看到其实具体操作和钻孔类似,也是在车床上固定好,通上冷却液然后机器自动走刀。”
gun-reaming-tool-for-barrel-blank-manufacturing
reamer-working
reamer-bit.
看完了这里,一行人接着往下一个工序走,正好有一批枪管要再送回之前切削外部轮廓的车间进行最后的修型,士官们得到许可后又很自觉地接手了负责搬运的工人的活。这时这谢参谋看着士官们走了,才悄悄地凑过脑袋来:“首长,我看这边好多女工……” “怎么,女人就不能进厂工作么,你看看你思想怎么这么落后……” “唉,不是不是不是,首长,我不是那意思,我看这每个车间都有女工,也不帮着干活,光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往枪管上面比来比去的,还有拿东西往枪管子里头塞的,那是在干什么啊?还有那些小锤子凿子往上打的,我这不看他们那些军士们都见怪不怪的,也不大敢问……。” “啊,这个啊,这些女工不是不干活,她们是负责测量每个加工是否符合标准,不符合的会被打回去要么返工要么回炉,机器也要检查甚至重新调试。比如你看这边那位会用一套直径很精确的柱形量具测量钻孔和铰孔的加工精度,有的需要可以塞进去,有的必须塞不进去,不然就是不合格的,合格的会打上合格标准和序列号。再比如后面你会看到用一片有多个缺口的金属板量枪管不同位置外径的,那就是看精细车削枪管外缘的加工进度是否符合标准。还有切割枪管长度的每个步骤也都会有专用的长得跟个撬棍似的的量具确定规定的长度,还有测量硬度的量具,那个因为是每个批次抽检今天可能不大容易看得到,总之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没有这些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我们的工业化标准化就无从谈起”
gauges
countour cut gauge
chambering gauge
两人三步并两步赶上了前面士官们的脚步,幸而他们正哼哧哼哧地推着装满了枪管的推车,走得并不快,这些枪管要在拉膛线之前最后对表面进行精细车,包括枪管前后两端的平面和外表面,消除之前走刀的痕迹,虽然大陆攻略前的备战十分紧张,李元老觉得总还是没有紧张到纳粹德国即将山穷水尽的程度,虽然枪管表面是否足够平整对其正常使用并没有什么影响,他还是要求厂里按平时的标准做好应有的处理。
由于目前生产的的这一批次是为伏波军准备的二八式步枪,所以枪管完成最后的精细车后就要重新装车送去拉膛线。
膛线这种东西其实很早就有了,哪怕是对于十七世纪的新时空来说这也是足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技术。最早出现的拉膛线的方法是单点钩切法,早年欧洲的传统拉膛线工艺是真的“拉”膛线,所用的工具甚至可以是木制的,其结构就是枪管固定在一个外部加工有螺旋形凹槽的硬木圆木上,凹槽的缠距就确定了拉出来的膛线的缠距,其一端有固定在底座上带契合凹槽的突起的套圈,套圈外则有把手。拉膛线的刀具嵌在直径同步枪口径一致的细木棍上,形状类似钩子,一般只有一个刃口,木棍一端连接在圆木上,另一端伸进固定好的枪管中,设置好之后用人力拉动把手,圆木在螺旋形凹槽的带动下一遍旋转一边运动,带动刃口在枪管中螺旋的削下零点零零几毫米的金属,然后工人在往回推把手,这样一道膛线需要来回很多次才能拉到需要的深度,拉完一条还要再重新设置机器拉下一条,整个过程十分费时费力。后来得益于工业革命这种技术也得到了进化,机器改为钢铁制造,驱动机器的动力也不再是人力,而是改为了蒸汽动力,或是后来的电动马达,确定缠距的方法也不再靠一根带有凹槽的轴了,新的技术是使用一套可调节的齿轮系统旋转枪管而不是刀头。虽然有了种种巨大的改进,基本原理依然是沿用几个世纪的单点钩切,该工艺依然十分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
基于以上原因,立志要当新时空的卡拉什尼科夫的当然是看不上这样的技术的,量产的二六式步枪的膛线加工采用的是这单点钩切法的升级版,多点拉削法。这种工艺使用的机器和单点钩切法并无两样,都是仿制自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十九世纪末的产品。但是它使用的拉刀比较特殊,其形状就是在一根轴上前后分布多组刀头,每组刀头都带有一定的转角以契合膛线的缠距,拉刀整体用工具钢切削而成,每组刀头可以同时拉出所有膛线,而后面的刀头会比前面的大一些,在前面拉出来的刀痕下逐渐加深阴膛线的深度,这样只要将拉刀从枪管一段旋转着拉过去就可以一次性完成膛线,因而效率远高于单点钩切法,这种工艺大规模使用到二战,直到以冷锻枪管为主流的现代也有所应用,可以说多点拉削法就是在这个旋锻机完全没影儿的位面最先进的技术了。由于预料到工具钢和刀具加工在新时空会十分困难,反正这些东西占用的空间和重量都很小,打仗这种生死存亡的事情执委会也不敢马虎,工业口在出发前就在旧时空制造了一批几十支拉刀随船带到了新时空,归功于旧时空的材料技术和加工水平,这批拉刀竟然用到了现在还没用完。
虽说量产二八式步枪用到是多点拉削法,但是由于单点钩切法工艺可以很简单的变更缠距,膛线条数,深度甚至可以通过更换刀头改变膛线的形状和宽度,六二二厂依然保留了单点钩切法使用的削刀和连杆,用于小批量生产各种不同口径不同弹药的原型枪。
104
拉膛线 蛤
多点切割
单点切割
另附传统拉膛线机械的照片,仅供科普
riflingmachine
riflingguide
riflingguide
riflingcutter
李红旗其实还是有些怕这些士官们实际看到拉膛线如此简单快速,会问他明明在伏波军中自己用了好多年的线膛枪,将来自己的部队,同样是跟土匪明军拼命的部队,却要用落后得多的滑膛枪。军人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一定的,但自己作为元老要怎么回答这些战士们这样的问题呢?如实跟他们说上头觉得你们国民军部队不可靠,怕你们的部队造反,只敢让你们拿着次等武器上战场,要他们顾全大局么?平心而论他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说法,至少感情上就会让人接受不了,几乎一定是要动摇军心士气的;那又如何说呢?他们都亲眼看到了,总不能说拉膛线费时费力,为了节省工时这样的鬼话。说为了节省刀具的寿命?总又觉得没大有说服力。最终思来想去他只好打了个腹稿,找了个滑膛枪可以发射霰弹,比较适合交战距离近的治安战。不过他自己也直到这不过就是个借口,毕竟南洋步枪不是真正的霰弹枪,发射霰弹的效果并没有多好,给南洋步枪配发的霰弹也只是实验性的一人几发而已。不过不知是士官们心照不宣还是比较看得开,一行人全程都没有提起南洋步枪的事,李红旗很是诧异,不由得怀疑自己当初是多心了,但是面对这种棘手的话题他倒也乐得蒙混过去,于是接下来他又开始若无其事起来。
当初给国民军装备滑膛枪的事情,尤其是草创时期过去之后,李红旗就多次表示过反对。当初受英国为殖民地部队装备落后装备的做法的影响,元老院搞了这么个保持正规军和治安部队装备差距政策,然而英国人是有大量的换代剩余的旧武器装备,这么做主要还是经济因素为主,而髡贼却是在同样是新造武器的情况下,硬生生的降低国民军部队的武器性能。南洋步枪的设计生产从头到尾都于二八式步枪无异,唯独就是没有拉膛线而已,临高采用的多点拉削法拉膛线,效率非常高,选择不拉膛线几乎无法减少工时跟成本,却极大的降低了步枪的有效射程,在他看来完全就是无理取闹。要防备国民军造反,已经不给他们装备火炮等重武器且训练程度也远不如伏波军了,这些还不够么?让国民军意识到自己只能当二等部队,是拿着劣质武器的炮灰难道就能让他们更忠诚勇敢吗?限于元老院的政策,这些想法是不能让归化民和土著知道的,他只能将这些对不负责任的决策的不满憋在肚子里,继续自己的工作。
枪管完成前的最后几个工序包括最后一次的矫直,车制出内螺纹,传火孔及固定火帽座的螺纹,并在上部钻出小孔,车出安装照门的螺纹以及进行发蓝处理。虽然枪管在之前的工序中已经多次进行过校直,最后临近完成还是要最后进行检查并做一些微调。校直由专门的有经验的工人负责,该工序使用的装置很简单,将枪管固定在分上下两部分一个上面两个支撑点下面一个支撑点的架子上,顶上还支了个棚子挡光,架子的下部固定而上部可以通过旋转把手驱动螺纹上下移动,工人把眼睛靠近枪管尾部往里看,枪管另一头朝向的方向有窗充作光源。光会在枪管内部映出光斑,如果枪管是直的,那么光斑的形状应该是规则而对称的,那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个工序;而如果不对称则说明有弯曲。有经验的工人可以通过从枪管光斑的形态看出细微的弯曲,然后他可以通过稍微旋转把手对枪管施加压力改变光斑的形态,同时前后移动枪管在接触点上的位置改变弯曲的位置来找寻枪管存在弯曲的位置,找到之后再旋转把手施加更多的力将其掰直。负责这个工序的这几位女工已经是熟练工了,基本上校直一根枪管所有动作几十秒即可完成,动作利落的让参观者啧啧称奇,还有几个士官好奇的凑上去要看看从枪管里能看到什么,最后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倒是他们滑稽的动作把工位上的几个姑娘逗得笑出声来。
内螺纹由工人手工在普通的车床上车出,用于连接步枪的柄背;在枪管上部则要钻两个小孔,车出螺纹,然后是在枪管尾部斜侧面钻很重要的传火孔并车制底火座的连接螺纹。再接下来就要进行表面处理了,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不让金属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中,避免锈蚀和磕碰,好的表面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武器的寿命。传统的表面处理一般为发棕处理和冷发蓝处理,而著名的棕贝斯步枪据说就是因为其金属部件采用发棕处理而得名。这些表面处理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有意的锈蚀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临高位面使用的是现代化的发黑处理,这个工序为了减少腐蚀性蒸汽的危害,专门有一个安装了通风设备的车间内进行;工人首先仔细洗净枪管上残留的油渍,在枪管内部涂油保护后用专用的塞子塞住枪管两端,确保锈蚀溶液不会进入后,为了提高效率,将十几支枪管挂在一个专用架子上浸入加热至141度的锈蚀溶液中,溶液的成分是水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硝酸钾和氢氧化钠,很快等到其表面形成均匀的锈蚀之后再将其取出,放入沸腾的水中煮二十分钟终止锈蚀,最后捞出彻底清理干净后再次涂油即完成整个步骤,除了枪管,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部件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发蓝处理。这种方法形成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更厚更硬保护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耗时更少,临高米涅金属部件上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其他火器的标志性泛蓝的深黑色外表也正是源自这个工序。早期初创时期有人觉得用盐水的发棕处理虽然性能差了点,但是成本实在低,也无需专用设备,但是最后考虑到临高临海,又地处南方,空气盐度湿度都大,再加上黑火药燃烧残留物的腐蚀性,最终决定还是不冒因小失大的风险,老老实实的搞发黑处理。
10049.SA
veranstaltungen-ersten-weltkrieg
枪管这就完成了所有的加工工序,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组装了,而其他各个部件有的是本厂生产的,也有很多是借由其他单位的产能进行生产,比如由于卷簧机刚搞出来,比较稀缺,厂内没有,就全部都是有厂的成品运过来的,还有就是枪托的一部分生产也是木器厂在进行生产,至于基本的各种小金属部件也是一部分自产一部分成品组装。枪管上首先要安装上的部件是准星座,其形状为顶部有突起的圆柱体,突出的部分用于固定准星,本来李红旗元老一直有给准星加装护圈的想法,但出于这可都能对前装枪装填的影响以及成本和加工水平的现实考量最后只得作罢。加工准星座首先从铸造开始,铸造准星座使用了精密铸造,领高军工口在制造形状复杂又不怎么强调强度的部件的时候基本都要靠这个,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自古使用的失蜡法,这样铸造出来的铸件几乎不需要其他的机加工。准星座上表面贯穿前后有一条略斜向的燕尾槽用于固定准星,燕尾槽之所以要有一定的倾斜是这样校枪时就可以通过前后敲动准星来调整准星的左右位置,而且因为是前后向的斜线,准星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只会带来很小的左右移动,比较方便进行精准的调整。完成的准星座要安装到枪管上,传统的方法是在内部铣削一道小凹槽然后硬把它套上去,李红旗决定使用的方法则比较现代一些,首先将枪管放入煤气冰箱冷冻,待其外径减小后再先后将本来不可能套上去的刺刀座和准星座强行套上去,用黄铜小锤敲到位,等到枪管的温度恢复常温这两个部件就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了。
准星座装好了接下来要安装照门底座。本来二八式步枪的照门是通过两个螺丝连接枪管表面和照门底座,由于枪管尾部厚度本来就较大,这两个较浅的螺丝孔并不会影响其强度。底座本身是铣削加工出来的,两侧侧板通过底板上的钻孔和插销连接,带有抛物线型的弧度,前部两侧还有固定标尺板的轴的孔,其底部为了契合枪管表面的燕尾槽也是加工成燕尾型的,安装方法也是采用过盈配合,先冷冻然后再用黄铜锤子敲入燕尾槽中,然后再依次装入标尺簧,标尺板和滑块簧和滑块,滑块还包括侧面的松紧按钮,弹簧和滑块本体组成,这些细小的部件很多还得靠手工锉削来制造和组合。临高早期各种步枪采用的标尺都是较为现代的弧形座缺口式表尺,表尺射程五百米,但是并没有像很多其他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初的步枪一样带有可以立起来做齐射表尺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流行一时的风偏调整功能,虽然真的有元老笃信远距离齐射战术,但他还是觉得这种徒增复杂性且成效堪忧的东西还是不搞为好,免得表尺射程标的太过乐观让不明所以的规划民军官对自己手下士兵手中武器的射程出现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不好了。至于准星本身也稍微属于过盈配合,但安装时不需要冷冻,直接用小锤子和铜凿子敲入即可。
这种设计结实可靠,在旧时空也是广为应用,可是随着近来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张,原来这种中规中矩的设计也面临了相当的问题,由于领高位面各种机器设备奇缺,而弧形座表尺的结构又复杂,尤其是滑块等部分细小而精密,不能依赖机械化生产就只能靠熟练工人手工制作,费工费力废材料,以前武器需求小还能应付,但是在战争全面升级的当前复杂的表尺已经成为了步枪生产的一大瓶颈,为此李元老也考虑过改成更为采用螺丝松紧滑块的原始的立式表尺或是干脆弄一个不可调照门减少工时和材料的消耗,最终经过繁复斟酌考虑他决定模仿81式步枪的照门设计,八一式的照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而且原理非常的独树一格,其结构基本就是一个跷跷板,表尺较长的一头是缺口式照门,下方有表尺簧将其顶起较短的一头则是横向固定在轴上的不规则五边形柱体,称作表尺转轮,表尺的中央是固定在表尺座上的表尺轴。五边形的每个边与中心的距离不同,转动表尺转轮,当较短的一头落在不同的面上就可以改变照门的高低,表尺转轮侧面写有距离,分别是从一到五的阿拉伯数字,面向射手的数字即是对应的距离(百米)。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难度,表尺座改为了一片折弯金属,上面打上孔装上两个转轴和表尺簧,然后下方用小螺丝固定即可,这一点比81式还要简陋,这种表尺操作简单,不过它只能进行整百米的调节,不像弧形座表尺可以做更精细的调节,但是元老们一致同意对于一款步兵步枪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同时由于这种表尺占用的纵向空间变大,导致瞄准基线较原来高了几毫米,为此工厂不得不设计了一种新的更高的准星。更改设计导致需要新定制一些锻造模具和夹具,人员也需要重新培训,不过总的来说,新的表尺结构简单,零件少而且形状规则,需要的机加工大幅减少,还是很值得的。
作为一支前装武器,其后膛必须切实的密闭,这个功能是由步枪的柄背担负的,而除了旋紧枪管尾部之外,它还负责连接枪托和枪管的尾部并且将后坐力传递到枪托上,这种做法在黑火药步枪上是没问题的,可是到了无烟火药步枪就得安装专用的承受和传递后坐力的recoil log了,当然这还不是目前要考虑的问题。柄背本身是锻造成型后铣削,再车制螺纹制成的,其后部还有为将其固定到枪托上用的两根长螺钉预留的螺钉孔。安装方式很简单,将枪管用夹具夹紧,然后把柄背安上用专用的扳手旋紧即可。击发式前装枪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则是火帽座,这个部件安装在枪管侧面,本身是由棒料加工的一个中空内有传火孔的金属柱,另在其侧面钻孔加工了螺纹,再连接真正用于安装火帽的火台部分,而火台本身因为经常受到引药燃烧的烧灼,本身是一个消耗品,经常会需要更换。
组装车间连排的工作台上一个个框里装满了各种零件,在这里工人们将枪机组件安装到枪机侧板上,遇到一些装不上的或是转动滞涩的就随手拿起锉刀进行修锉。枪机是整个米涅步枪最为复杂的部件,其除了螺丝和销钉之外的大部分部件,包括击锤,棘轮,击锤转轴,扳机连杆,扳机和枪机组件侧板都使用精密铸造制成,这种工艺十分适合形状复杂的部件,铸造完成后将铸件从树上取下,只需要极少量的打磨和铣削即可使用,这些部件可以正常使用即可,对精确度的要求也不大,只是很多细小的孔洞为了不影响铸造时的金属流动,需要单独钻孔而不是直接铸造出来。由于是击发式火枪,并不需要很大的撞击力即可引爆底火装药,击锤的设计小于历史上击发火枪击锤的尺寸,为了保障切实击发,击锤的头部中心增加了突起。为了简化生产降低成本,也处于提高性能的考虑,自从弹簧钢解决之后临高米涅就放弃使用传统的人字形板簧片作为击锤簧和扳机杠杆簧了,更加先进,工艺简单的扭簧取代了它们的位置,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减少了枪机组件的体积,同时最重要的是剩下了数个零件,大大减小了枪机组件的复杂程度。出于保证使用寿命和弹力的目的,击锤簧(主簧)采用两根钢丝扭在一起卷制而成。米涅步枪的所有枪机组件,包括击锤轴等都是使用螺丝固定于枪机侧板和内板间的空间内的,组装成一个套件整体安装进枪托中挖出的空间再以长螺丝与枪托固定,击锤,击锤轴和棘轮三个组件用螺丝相连,棘轮有两个棘齿,与扳机连杆契合,分别对应半待击和待击状态,半待击的作用相当于保险,在这个状态下击锤被锁在离火帽不够远的地方,扣动扳机也无法击发,只有将击锤扳到待击位置才可以击发。至于扳机本身则是安装在底板上的独立部件,并不和扳机组件组成一体,扣动扳机时扳机的上部的水平杠杆部分顶起扳机连杆,连杆与棘轮脱离棘轮以释放击锤进行击发。改用扭簧的新式枪机组件结构更紧凑,尺寸减小,需要的枪机侧板也明显减小,因而一些部件与旧式的枪机无法通用。
二八式步枪的扳机护圈和枪机底板早期为一体式的铸铁砂型铸造件(传统上以黄铜为主,奈何用不起),近来出于减少工时和成本和减轻重量的考虑这个部件改为厚度不同的三片钢板冲压件打孔,使用两根小铆钉铆接起来然后以两根螺丝固定到枪托下,虽然重量减轻了,但冲压钢板的强度相较于铸铁却有了相当的提高,至少是不会出现扳机护圈断裂的问题了,就是外观看起来寒碜了些。扳机是铸造成型,转轴夹在枪机底板两片钢板之间,为了防止划伤使用者的手,扳机护圈和扳机都由工人手工打磨掉所有的尖锐边缘和冲压留下的毛刺。
以上的各种金属部件都使用低碳钢制作以减少铸造,锻造的难度,废品率和对机具的耗损,但是为了提高零件的耐用性,部分部件需要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硬度。硬化的方式是传统的表面渗碳,具体的方法是将加工完的零件清洗干净,用粘土堵住各种螺丝和转轴孔以避免出现裂痕,然后埋入装满碎木炭和骨炭(将骨头加热至700度裂解的产物)的钢盒中,放置时要做到每个部件之间互不接触,木炭也要完全包覆这些零件,装好后盖上盖子进熔炉加热至红热(约950度)并维持数小时,加热完成后打开容器,取出零件丢入水中进行淬火,同时为了缓和淬火的过程避免裂隙和变形,淬火所用的水表面要加一层油以降低降温的速度,淬火完成后再进行回火,部件的热处理就完成了。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完的零件表面会形成漂亮的彩色花纹,同时表面坚硬耐磨。
为了保证强度和防腐枪托用到的木头都是各种材质致密的硬木,经过烘干和各种处理,再切割成大小一定的厚板材,放在木工机床上加工,一套精巧的杠杆系统可以使得刀具自动的精确按照范样的形状进行切割,看的几个土包子啧啧称奇。然后枪托要钻出下方容纳通条的孔和凹槽并进行涂漆等处理(关于木材加工说实话我不懂,乱写的),然后再掏空出容纳枪机的空腔并为各种螺丝钻好孔,最终变成堆积如山的成品在仓库中交错着码成垛。其设计为了提高射手对枪的掌握采用了半直式而不是传统的直握把。
护木的两头有用于保护护木的两个金属部件,护木头盖是铸铁构件,形状为凹状,打磨表面并进行发黑处理后套在护木前面用于保护护木的头部,用木工胶粘在上面,一旦安上了基本就不再拆下;枪托底板则用冲压钢板制成,形状为曲面,贴合人体肩部,和所有其他金属部件一样经过发黑处理,用两根螺丝分别从上下旋紧固定在托底的木制构件上。扳机组件也是使用两根小螺丝固定,而枪机组件则要先装进事先枪托侧面挖空的部分,为了保证扳机,枪机组件,枪管这几个并不连接的部件相互之间定位准确,也为了防止枪机侧板与枪托侧面开口不完全契合,考虑到临高有限的加工精度,枪托挖空出来的部分留有一定裕量,装配工人需要手工定位对齐并稍微修掉一点点木头以保障各部位契合准确,这可是个精细活,所以负责的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前木匠。枪管由于外形规整简单,一般直接安装即可,柄背部分的两个大螺丝是连接枪管和枪托的主要部件,也是将后坐力从枪管传导到枪托的主要承力部位,(说实话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原始的,毕竟就靠着两个螺丝,还是在枪托薄弱的握把处,并不能承受很大的力,所以后来无烟火药时代的设计步枪的承力主要都是靠机匣或枪管将力传导到嵌入枪托中部的recoil lug,不过这是后话了,黑火药武器的后坐力毕竟还是比较小,这种早期的设计也算简单够用。)
除了尾部的两根螺丝,在前护木部分还有两道护木箍将枪管和护木箍在一起。和其他很多部件一样,护木箍为锻造件,模锻加工基本可以直接成型,锻造完成后只需要进行很少的铣削和锉削即可,其中头道箍右侧突出一个突起部分,用于加工成刺刀座 (这里和毛瑟71设计类似)。刺刀座用于固定刺刀的尾部,其突出两侧各加工出一道凹槽使之截面类似工字型,之所以要将刺刀安装在在步枪的右侧而不是后来更常见的枪管下方主要是为了避免刺刀阻挡射手取放通条;二道箍的右侧则设置了枪带环,说是枪带环但其并不是环形,而是枪管箍侧面突出的一条垂直的细长部分,下方开有长孔用于固定枪带。为了防止枪管箍松动向前滑出,护木上有凹槽,先在护木箍下固定一个有弹性的护木箍固定簧片,其实就是个经过热处理的L型金属片,卡住枪管箍的前端,要用力将其压下才能取下或安上护木箍。
整个枪机组件的结构
击锤簧,仅作示意,这个是AK的
火帽座整体
安装到枪管上的火帽座的效果
火帽座的结构
护木箍簧
护木箍
表尺的结构,进攻参考
81式的表尺原理,也是新表尺的原理
mauser_barrel_band_98k
枪托尾部右侧半手枪握把后部的位置挖掉了一小块木头,用两根螺丝固定了后部的枪带环,和二道枪管箍构成了枪带的两个固定点,后部枪带环准确说来不是环状,而是一个冲压制成的六边形的铁片,中间开一个长方形的开口,内部垂直焊接一根铁杆,枪带就绕过这跟铁杆。说起来传统上步兵长步枪一般使用固定于下方的枪带,这种侧面固定的枪带设计历史上一般用于骑兵和炮兵的卡宾枪,李红旗元老采用这种不太合规的做法主要是考虑侧置枪带背负比较牢靠,不容易晃动,也不一定非得用手抓着枪带才能稳固的背枪,这样一来方便士兵背着枪活动。
作为一种前装枪,通条是必不可少的部件,通条的主体就是一根细钢条,和其他金属部件一样进行了发黑处理,不过由于步枪需求量大,出于节约宝贵的钢材的考虑,所有的南洋步枪都使用了木制通条,相对而言强度低一些,不如钢制耐粗暴操作,直径也粗一些,不过其实也无关大雅,毕竟米涅弹作为一种次口径扩张弹头,装填时并不需要像其他早期线膛枪那样将超口径的铅弹狠狠地砸进去以契合膛线,也不要像球形铅弹那样靠布质垫片维持气密,压制的弹头尺寸也很一致,加上弹头上涂满牛油和石蜡混合的润滑剂,实际上基本不需要粗暴操作,所以木制通条也算够用。通条的头部直径略小于口径,大于通条主体,顶端内凹以契合弹头形状,同时头部侧面还钻有椭圆形的孔用于擦枪的时候固定擦枪布。如果是配用于精确射手步枪的铜条则会使用黄铜质通条头,之所以使用昂贵的黄铜是因为这个部件直接接触和摩擦内膛,如果使用硬度较高的钢制则会划伤内膛,不过一般的步枪倒无伤大雅。通条插在枪托下方的凹槽和孔洞内, 枪管箍也预留了容纳通条的空间。
以上一支步枪就已经完成,成品的步枪将会进行检查和试射,由于目的只是确保武器安全且各部件运行正常,射手并不会射击靶标而是装填一发子弹然后向一个水池射击,没有问题的话即可在枪管上打上检验的标志代表质量合格,合格标志根据军用和民用有所区别,军用的合格标志为双头鹰和五角星,民用/贸易用则为双头鹰和四芒星,由于标志比较小,图形其实是比较抽象的。另外除了合格标志外枪上还会打上622工厂的厂标,一个三角形内变形的“622”三个数字,以及该枪生产年份,型号和序列号,序列号可以用于凭借生产记录追溯该枪的生产批次,采用了哪种改造等信息,完整的序列号因为会比较长,只会打在在枪管和枪机侧板上,而其他的重要部件也会打上序列号,但是只会打号码的后四位,主要目的是防止不同枪支混装混用零部件唉,这对加工精度有限,仍然依赖手工修配的髡贼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李元老还没有像德国人那样走火入魔,连螺丝也得打上序列号。试射完成的步枪进行最后的清理并涂上枪油即可装箱出货了,步枪会被包上油纸,首尾交错的以十支一箱装进木箱中。
随着步枪装进箱子中的还有各种附件,包括油壶,毛刷和最重要的刺刀。油壶是马口铁冲压制成的,而毛刷用的也只是普通的猪鬃,毕竟临高还是比较寒酸,用不起比较高级的黄铜丝来做刷毛的毛刷。至于刺刀,步兵步枪的刺刀为三棱刺刀,刺刀刀刃长四十五厘米,加上刀柄全长达到五十三厘米。三棱枪刺采用钢棒模锻成型,锻造后只需铣削表面和血槽,因而刀刃部分制造简便而结构强度大,刀条后部缩小变薄成为柄尾,柄尾上打孔用于连接刀柄。由于三棱枪刺基本不考虑单独手持使用,其刀柄为了简化生产为形状比较简单,基本就是圆柱形。刀柄前部是护手,护手上部打孔套在枪管上作为刺刀座之外的连接点,下部则向前弯曲,用于架枪。刀柄上套有木制握把,木制部分后边尾部的柄头则为钢制,直接由棒料截断加工而成,柄头上打孔通过一根销钉固定在柄尾上,柄头上部加工有T字形凹槽用于契合刺刀座,而固定刺刀防止其滑落的部件为一个卡榫,卡榫底下有弹簧顶住,安装于柄头侧面钻的孔中,其平时在弹簧压力下挡住刺刀座进出柄头的凹槽,若要安装和取下刺刀只需按下突出于柄头侧面的卡榫按钮即可。
GM-Long-Bayonet-With-Hook
RP0200
(忘记说了,本次更新起主角更名为李正韦)
说实在元老院现在的机械加工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奇葩的位置,一方面是通过使用旧时空带来的设备技术,很多方面远远超出时代,另一方面的现实却是小到可怜的熟练工人规模。要知道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国家可以制造出种种复杂精巧的机器设备,但他们的机械加工业靠的是百年来积累的大量熟练钳工构成的半手工作坊。髡贼可没有这个条件,少数辛苦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用在制造各种设备的刀刃上还不够,不可能像列日的武器制造业一样依靠大量的半手工作坊制造需求量数以万计的步枪,只能依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将工作简化为简单重复劳动,让大量经过简单培训的基本操作员负责,这一点是和历史上有着极大不同的。而在CNC时代之前的标准化机械化机械生产往往需要大量专用设备机床和刀具夹具,这又是临高难以担负的巨大成本,为此临高位面不得不尽可能的依赖于精密铸造和冲压,尽可能一步到位,避免使用锻造加机加工的方式制造武器部件,并尽可能地简化设计复杂程度。
从早前开始临高就大量采用熔模铸造来量产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这种技术本质上就是几千年前就在中国使用的失蜡法,但是在旧时空却是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美国人二度发明并改进到适用于现代工业使用的水平。熔模铸造,故名思意就是先用蜡料制造一个形状同成品一致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砂浆和沙砾形成砂模,然后再加热之使蜡模流出。现代的失蜡铸造要求先制造出金属压模,模具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学问,一方面要让铸件尽可能的贴近于成品的形状以减少之后需要的加工,另一方面则要考虑金属的流动,保证浇筑时不会出现气泡或未能充满的地方。压模内表面首先需要涂抹脱模剂,临高用的是相对容易获取的松节油,再将融化的蜡加压注入,等蜡模凝固后取出,然后手工去掉毛边等,在将蜡模用电烙铁融化接触部分连接在一根蜡棒上组成蜡树。下一步是制壳,将组好的蜡树浸入专用的泥浆并沾上沙粒,干燥后再次浸入泥浆并沾上沙粒,每次使用的沙粒由细到粗以保证沙模的强度,重复多次后最终沙子和泥浆会在表面形成一个厚厚的硬壳,将整个包好砂模的蜡树倒放放入熔炉,加热完成后取出继续将其倒置,等蜡树融化流出,流出的蜡料后可重复利用。剩下没有蜡模的砂模则再次放进熔炉中加热至一千摄氏度以上,然后取出口朝上放置在沙子上浇筑金属,浇筑完成后操作员马上将保温用的盖子扣在上面,这些都是为了保持钢水的温度,保持其流动性,避免其过快冷却凝固,确保钢水充分充满模具内部。最终等钢水冷却,将砂模打破取出铸件,再将每个铸件从“树”上切下即可,多余的金属部分送去回炉。
临高的精铸说实话虽说水平其实不高,比如相较于旧时空仍存在废品率仍嫌高,铸件误差仍较大导致重要部位需要预留的余量较多以及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而且生产压模还是依赖工业口元老亲自动手设计。总的来说它还是为临高提供了一个经济可行的大批量生产金属部件的方式,尤其是除了加工压模之外基本不需要技术工人,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在冲压技术尚不完善的当前其成为了军工口几年来紧抱的一根金大腿,尤其是临高大规模列装的左轮手枪,其框架整个就是熔模铸造的成果,这么复杂的东西若要用机加工,军工口的设备人员光造这个左轮可以别的啥不用干了。
这回要造春田活门,李元老其实也早早的就把心思打到了精铸的头上,按他的盘算,春田活门的机匣这么复杂的结构,若是按旧时空历史上的老办法靠模锻和机加工来生产,那光是制造各种专用机床夹具等的初始投资非得让企划院看都不看马上把计划打回去不可,但若是靠老欧洲的方式,搞半手工作坊式生产临高又没这个底子,到头来只能跟当时造原型枪一样一点一点攒,到头来少的可怜的产量根本无法全员换装,只能变成跟当初提案时部分元老赞成的那样拿来装备特侦队或精英轻步兵/侦察兵部队,要想不靠前装米涅打天下,那就只能动精铸的脑筋。可是精铸工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般来说铸件的强度是比不上锻件的,锻造虽然成本高的多,但金属经过压力加工会细化晶粒并减少缺陷,最终得到的成品强度更大,更为致密的组织,加之现代精铸工艺出现晚,一直要到二战后才得已大量应用于武器制造,在早期武器上没有过应用,使得它更加的受人质疑,李元老一经提出要搞铸造机匣,马上就有很多元老提出反对意见,担心铸造版本的春田活门强度不够,尤其是考虑到春田活门本身就有强度不足的恶名,原设计机匣与枪闩连接的转轴高于部分受力过于集中且强度不足,偶尔会出现开裂甚至断开,虽然该问题没有严重到在服役期间出现很多严重问题的程度,但仍不由得让人怀疑若是采用强度更为不足的铸造,这个问题恐怕更为明显,毕竟谁都不愿意把有严重缺陷的武器发给自己的士兵们。
李正韦这下束手无策了,自知不学无术只好又跑去抱工业口大佬的大腿,当天中午他就在马袅工业区的食堂里堵住了平时私交还不错的袁好问元老。
“那有什么难的,铸件强度不够,大不了加大加粗就是咯,傻大黑粗,咱们什么东西不是这么搞得” 袁元老说着,又夹起一大筷子的炒米粉。“再说我们还有有限元呢,可以分析各部分受力情况有目的性的加强容易断裂的部位,这有什么麻烦的?”
“可是这样更改机匣外形的话,就要改变原设计,再说原来原样沿用原来的护木的想法就……欸,不对!”李正韦突然想到了什么,“我想起来了,春田活门的机匣和枪管的直径是一致的,这么算就算是加个几毫米的厚度也不至于原来的护木就不能用了嘛!”
看到袁元老一脸的不解,李正韦才注意到自己刚刚说的话是多么的没头没尾,赶忙拿出随身的一些图纸,向袁好问解释道。
“从现代的标准来看春田活门的机匣很奇葩,这玩意儿的直径和枪管是一样的,早期艾伦改装的原型枪甚至就是用的一段枪管改装成的机匣,这样的好处是不需对护木进行任何改动,但是这么细的机匣就说明它有相当的加粗空间,就算加粗个几毫米,也不过就是要把护木往下挖个几毫米罢了,这样就足以大大加强机匣的强度,也应该不至于会把护木的厚度降低到强度明显不够的地步,反正无论怎么想在木头上动刀总是要比在金属上动刀要简单便宜多了。”
“时候我再用有限元优化一下?”
“老袁同志愿意来帮忙那就太好了,我正求之不得呢”
“你说我一个学航空电子的,怎么就掺和枪支弹药的事了呢?” 袁好问说着又扒拉了一大口炒米粉。
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又有了袁好问元老的加入,新设计的设计工作马上又快速高效的运转了起来,很快他们就根据之前获得的膛压,压力曲线等数据,再结合临高的材料水平做出了初步的设计,然后再跑一遍有限元,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同时设计还加入了简化工序和减少铸造缺陷的考虑,如此又在新方案是改进了几次。其中出于对强度,硬度,体积的种种考虑和取舍,放弃了铸造闩体的打算,经过几番折腾,他们总算搞出了铸造版活门步枪的设计。
新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了形状圆润,体积明显发福的新铸造机匣,这导致改装时需要在原来的护木上往里挖个几毫米,不过这事儿一般木匠也能干,不是大问题。机匣的形状线条进行了重新设计,不仅是为了更高的强度,也是为了减少铸造时瑕疵出现的机率,同时出于省事儿的考虑,新设计不再沿用原来前装枪的柄背,改为将柄背部分作为机匣的一部分一并铸造出来,这样就省下了在机匣后面钻孔和车螺纹的麻烦。机匣和闩体的连接部位和转轴都进行了重点加强加粗,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机匣上部进一步增高,原版的春田活门步枪转轴相对过细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挡住表尺照门,不过由于临高米涅采用了模仿八一式步枪的表尺和加高准星座,瞄准基线本来就高,这意外的使得遮挡准星照门的问题不再存在,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在试制车间的师傅们的努力下,他们很快就攒出了两支铸造机匣版的活门步枪原型枪,除了整枪还另外铸了几个机匣切开来看是否容易出现瑕疵,事实证明针对铸造性能的优化和临高长期使用消失模工艺积累的经验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型枪经过了各种硬度,强度的测试,并且还毫不吝惜弹药的在这只枪上打了几千发子弹,其中最后一千发用的是装填1.5倍装药和70格令重弹头的版本,基本就是往死里造,然而还是没出问题,事实证明新设计完全胜任髡贼的需求,就是重量稍微增重,但幅度可以忽略不计。
出幺蛾子啦
然而我们知道,李正韦既然是五百个狒狒的一员,那么按照临高五百废一贯的尿性,终于,经历了种种折腾,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一定要出幺蛾子了。如果不出幺蛾子,那咱就不能叫临高,这就验证了所谓既然是髡贼,就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出幺蛾子,以至于常常出幺蛾子的定律的普遍适用性。等到要将新步枪投入量产了,才发现之前的设想很美好,等到落实又发现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除却两广战役挤占了本就不充裕的资源,最要命的事就是临高目前炼不出热锻锻模用钢,造不出铣床也造不出高速工具钢,这下可大头了。李元老的如意算盘本来是没有热锻模锻钢就不能制造锻模,没有锻模就没法模锻,虽然圣船上带了一些存货,但那终究是级别甚高的管制物资,在冶金水平进步缓慢,自产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企划院自然是能不批就不批,很快李元老动用旧时空锻模钢的提案就被否决了。当然,没有模锻大不了自由锻或是直接从棒料开始加工,大不了就是加工余量多不少,成本高一些,工时消耗大一些,可是另一项没有办法自产铣刀和铣床就很要命了,铣削作为一种比较晚出现的机械加工方式,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经实用化,首先大规模使用的就是枪械制造业,没有铣削很多东西都没法做。目前的问题是没有高速钢,铣刀硬度就不够,无法切割高碳钢,这个问题到还不是那么要命,毕竟可以不用高碳钢,加工完了再靠渗碳淬火提高工件表面硬度,毕竟十九世纪初西方就是这么干的。但是造不出电动机,没有高速动力源来带动铣床就真是没法子了。
髡贼虽然从丰城轮上带来了不少各种机床设备,轻武器厂也分得几台铣床,本来是用来加工板簧一类对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的零件的,现在枪机改用卷簧了就稍微闲了下来,可以用来挪作他用,可是这些东西对于几万支步枪的产能来说又顶什么事呢?更别说现代设备都是管制物资,能不用就不用,一切都要立足自产,临高的未来还是要走过去依靠大量专用设备,工装来量产的老路,可是这样的话机器设备的需求量就非常可观,更加不可能动用管制物资来制造了。
看到计划受阻,本来还有望获得的资源支持马上就成了泡影,被挪到其他急需的项目上去了,这下冰冷的现实狠狠的抽了军工口的元老们几巴掌,这下后膛枪的计划是完全的耽搁下来,原本的如意算盘放到现在居然是完全打错了,弄得为了后装枪捣鼓了几个月的李正伟相当失落。这下就只能想当初的大铁船转入技术储备了么?如果说改用威力,装药量和弹头重量更小的子弹,那么使用现在可行的精铸来制造栓体也可以满足要求,但是李正伟是有追求的,他可不愿意花了大功夫最终搞出一个大号卡宾枪,那就太掉面子了,他可是要当新时空卡拉什尼科夫的人,所以这一方案很快就被否决。当前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工业口的大佬季无声的研究似乎进度还比较顺利,据说近几年就可以开始少量量产电机了,如果一切顺利,似乎很快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不过指望别人总是难以说得上靠谱的,虽然等待似乎不会太久,但这期间李元老不打算坐以待毙,在前置科技搞出来之前,他要找点别的事情捣鼓。
而至于这个“其他事情”是什么,李正伟同志将目光放到了被所有人忽略的一种武器,.22LR步枪/手枪上面。.22Long Rifle弹,或是用国内从前的常见说法,5.6毫米运动步枪弹。这是一种古老的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边缘发火弹,口径5.6毫米,长度仅25毫米,小巧的如玩具一般,若追溯其原形,可以一路追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欧洲有闲阶级用于室内射击的BB cap边缘发火弹。有趣的是这玩意儿从黑火药到无烟火药,从早期只有标准速度到今天出现重弹头适配消声器的亚音速弹和弹头镀铜的高速弹,甚至是.22口径的超小号霰弹,一百多年来枝繁叶茂经久不衰。这些小口径运动武器从前在中国非常常见,我国生产的建卫系列和峨眉系列小口径运动步枪都相当有名,在欧洲,美国,.22口径的枪支更是遍地都是,在美国,.22口径单发步枪又被称为“boys rifle”,即十几岁小孩子第一次学打枪用的枪,很多西方国家童子军活动也会教孩子们射击这种步枪,同时这些小口径步枪还被用于打各种兔子,狐狸一类的小型猎物,一些配备飞行员和在野外活动的人的生存步枪很多也会使用这种口径用以捕猎求生。除此之外,这还是标准的射击运动用口径,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无论手枪步枪,从一般的射击到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都使用的是这种弹药。一般来说各位如果没有见过的话,想想运动会上用的发令枪吧,它的子弹用的其实就是.22LR的空包弹,弹壳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弹壳顶部收口里头装极少的黑火药罢了。
从结构上说,.22LR堪称是弹药发展的活化石,所谓边缘发火,是一种比现在常见的中心发火更加古老原始的弹药结构,和奇葩的边针发火基本出现于同一时期,是对整装弹结构的早期探索的结果。这种子弹没有独立的底火,凸缘中空,容纳引药成分,撞针撞击子弹的凸缘而非中心,挤燃引药成分完成击发。这种构造最大的有点就在于结构简单,无需冲底火室,无需冲传火孔,更没有独立的底火这一说,某种意义上整个弹壳就是一个装了火药的大底火。这样简单的结构使得它在早期的整装弹武器中广泛使用,无论是左轮手枪,还是各种早期后装枪,杠杆连珠枪,不同口径和长度的边缘发火弹在十九世纪十分常见。当然,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兼做底火的弹壳需要足够薄以确保撞针可以造成足够的变形来引爆底火成分,这就严重限制了铜壳的厚度和强度,进而极大的限制了这种子弹最大可以承受的膛压,直接导致了这种子弹构型最终被淘汰。然而为什么其他边缘发火弹早已没了踪影,只有少数硬核复古玩家才会使用,独独.22LR弹却能经久不衰呢?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边缘发火弹的廉价,另一点更重要的是边缘发火弹可以做的非常小,.22LR的弹壳直径仅5.7毫米,底缘直径仅7.1毫米,比一个正常的底火大不了多少,在如此之小的尺寸里想要塞进一套中心发火弹的结构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样,古老的边缘发火弹才依靠占据这样的生态位延续到了今天。
当然,李正伟元老想到搞这个既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早早的学打枪,也不是打算早早开始开展现代射击运动,更不是让人拿着去打兔子用的,他主要看重的是其在军事训练方面的潜力和机械结构上的简易性。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欧美各国就已经开始装备.22口径训练步枪用于新兵训练。当然各国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如美国订购民间型号的.22步枪作为训练枪,有的国家,如英国,则使用库存的旧式制式步枪进行改造,还有像德国这样的奇葩,到了后期居然专门订购从外形到重量甚至操作上模仿Kar.98k的.22训练枪,无论如何,各国看重的都是其低廉的价格和极小的枪声和后坐力。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士兵未来要使用的武器无论是弹道还是后坐都和这种小口径运动枪弹完全不同,那为什么还要用它来训练呢?难道这些欧美列强也穷到没钱给士兵训练了,只能以次充好?
事实上经济原因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毕竟无论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黑火药定装弹还是二十世纪的中口径全威力弹,它的价格都是不低的,此外还要考虑到武器的耗损,积少成多这也是很大一笔的开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每个士兵经常每年只有几发子弹用于训练,到了二十世纪,哪怕是在中国战场势如破竹的旧日本陆军,平日每年分给部队用于训练的子弹也是少得可怜的。而且由于.22LR极低的动能和膛压,发射这种弹药的枪支也可做的非常简单,也不需要太强的结构即可正常使用。
但是除了经济因素,另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全威力武器对于初学者是十分不友好的。当初学者训练射击的时候,过度的后坐力和枪声很可能会让射手产生对武器的畏惧心理,导致条件反射性的动作变形,比如害怕后坐力而身体过于僵硬,据枪姿势不正确,击发时身体不自觉往后缩或是因为畏惧枪口焰而击发时反射性的闭眼等,这些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便不容易纠正。同时早年的军用步枪又长又重,动不动就是四公斤重一百二三十毫米长,中心分布还比较靠前,这样的枪据枪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另外射击这些后坐力较大的武器时,初学者也很可能因为据枪姿势不对,没有正确的抵肩而轻则被枪托打痛,重的被枪托打断鼻梁的也有。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射手一边要考虑如何正确的承接后坐力,一面要竭力端平前重后轻重的一逼的步枪,心里头还要担心耀眼的枪口焰和巨大的枪响,这时候你再要叫他们怎么样正确的瞄准,怎样在不破坏瞄准直线的情况下扣动扳机就难上加难了。相反,使用弹头重量仅两克左右,长度小重量轻,后坐力和枪声小到可以忽略的.22训练步枪,这些问题就都不会出现,受训者就可以专心体会射击理论并养成正确的习惯。另外低廉的价格不仅减少了军队的负担,也代表受训者有相对充足的弹药逐步领会射击的要领,毕竟很多东西没有足够的实操是不可能领悟的。这个道理借用Ian大叔的话就是好比航校培养战斗机飞行员,他们并不会直接把飞行学员丢进一架复杂而灵活的战斗机中,而是会让他们现在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的教练机中学习基本的飞行技术和要领,训练士兵射击也是一样的道理。
对于髡贼来说,以上两个原因都非常充分,首先髡贼比哪个列强都穷逼多了,李正伟元老在与陆海军元老的接触中多次收到对方的关于训练用弹药过少,一年打不了几次枪,士兵枪法感人的抱怨,经常是入伍好久的士兵,各种战术动作做的已经是标准利落,射击考核却是稀烂,这就是空枪训练过多但缺乏实弹训练的结果,事实证明以战代训是一个不靠谱的做法。而且随着大陆攻略的准备工作逐步开始,一方面扩军新兵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不久之后的战斗后勤已经开始储备弹药和武器,可以用于训练的弹药进一步紧缺,已经到了需要执委会下令保证射击次数的地步,有的陆军元老看不过去已经开始自行申请弹药给部队加训,但是能获得的配额依旧有限。另一方面,髡贼使用的二八式13毫米前装步枪使用4.5克黑火药发射重达二十多克的铅弹头,糟糕的后座已经让身材不甚高大的新兵们心生畏惧,更不要说繁琐的装填步骤,在追求射速的训练中,很多时候瞄准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的动作,而这很快便反映在了糟糕的命中率和更多的训练受伤中。以上,除了为部队争取更多的射击训练机会,统计数据显示出的扩军带来的士兵素质的下降也成为了李正伟同志决心搞小口径训练步枪的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