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人希望通过技术扩散来加快澳宋工业化过程,我表示不同意。这种想法低估了市场经济的难度也低估了几乎经济的威力。 澳宋应该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体道路三十年 工业化的错误路线: 为了加快澳宋玻璃工业,元老院决定以技术扩散的方式扶持私人企业进入玻璃行业。 此事交给元老院轻工部的张三元老负责。很快潮州的一个林姓玻璃商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这项目一开始就有麻烦。免费技术转让在元老院引发了巨大争议。好在林老板是个爽快人,立刻同意了支付技术转让费。技术转让费到帐,反对此项目的元老们就消停了。 但在谈判中林老板提出了一个对应的要求。林老板要求元老院不得在潮州建设第二家玻璃厂。这条要求在轻工部引发争议,毕竟这和元老院尽快扩大玻璃产能的目标相违背。但是林老板的要求也不能说不合理。张三花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平息了轻工部的争议,代表元老院同意了此要求。 林老板的另一条要求就麻烦的多了。林老板要求垄断潮州的玻璃市场,未经其许可元老院生产的玻璃不得进入潮州。这事情牵扯到商业部,不是轻工部的张三元老能决定的。但是林老板则强调,大家和气生财,不能过度竞争,如果元老院的玻璃倾销进入潮州,林老板的玻璃厂必然完蛋。话虽有道理,但是让商业部平白放弃潮州市场,总要给点补偿。通过艰苦而反复谈判。三方终于达成协议,元老院保留潮州27%的高端市场,其他的73%市场全部交给林老板的玻璃厂占领。 协议达成了,但是具体执行时就出了问题了。原本说好在玻璃厂建成出产之前,林老板通过购买元老院的玻璃控制73%的潮州低端市场,元老院商业部的直属贸易站控制27%的高端市场。但是因为潮州的玻璃涨价,高雄有商人转手倒卖玻璃到潮州挣钱抢市场。林老板希望元老院出手禁止这种倒货行为。但是难度很大。商业部不积极不说,高雄的魏八尺也根本不买账。张三到处找关系,却找出了大麻烦。 契卡查出了张三手下的一个归化干部在谈判中收受了林老板的好处! 此时顿时掀起了风浪。事情从轻工部查到企划院,从执委会搞到元老大会。期间又查出了张三收受归化干部性贿赂的丑闻。各路元老结党攻轩,闹的天翻地覆。没办法,执委会出面和稀泥。张三的功劳还是主要的。技术转让协议还是有利于元老院的。但是综合考虑,潮州玻璃厂项目改由李四元老负责。张三元老另有重任。 元老院这边搞定了。林老板那边却出事了。因为自然灾害,林老板的土地少收了三五斗。林老板没钱继续推进潮州玻璃厂项目了。林老板表示这完全是其自己的责任,所以已经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需要退回,就算是对元老院的补偿了。但是李四却不愿意如此处理。正好李四的小舅子有个堂兄,这堂兄的一个同学是潮州的富户。这个富户姓魏,对潮州玻璃厂项目也很感兴趣。大家经过反复讨论谈判,达成协议。魏老板出钱将林老板在建的玻璃厂全部买下来,林老板收钱退出。 潮州玻璃厂项目终于进入快车道。就在各项建设快上大搞的时候,又出事了。 隆德银行停止了潮州玻璃厂的贷款停了。因为主要股东发生变化,隆德银行对潮州玻璃厂的贷款评估发生变化。隆德银行认为这笔贷款已经信用不足。李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隆德银行就是不松口。坚持金融安全的底线坚决不能破。没了银行的贷款支持,潮州玻璃厂的建设立刻就停了工。李四到处找人,最后还是执委会表态,轻工部帮忙,终于搞定了德隆银行。 进过数年反复,潮州玻璃厂终于建设完成。 然后就尴尬了。 其实也不能说潮州玻璃厂的玻璃有什么问题。单独看也没啥问题,但是如果把他和临高产的玻璃放在一起多多少少就是能看出点区别。于是潮州的富豪们宁可跑到广州去进正版货也不肯买潮州玻璃厂的本地玻璃。至于穷人,买这个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干什么。 另一个问题更麻烦。玻璃厂的原料纯碱供应不足。试生产虽然能进行,但是一量产,纯碱就供应不上了。这导致潮州玻璃厂的生产断断续续。不但成本激增,品质也无法保证。 李四只能再去找临高纯碱厂想办法。却踢到了铁板。 纯碱厂归化工部管理,根本不鸟轻工部元老的帐。什么扶持,什么优惠,没有优惠政策就是化工部唯一的政策。不缴保证金,不付预付款,拍卖会的报价不够,想拿纯碱,想什么呢?决不可能! 没等李四搞定纯碱,德隆银行又把潮州玻璃厂的账号给封了。因为按照德隆银行的风控标准,潮州玻璃厂连续亏损已经亮起了红灯。对这个处理,一票张三的同党高声叫好。纷纷表示魏老板就是李四的白手套。李四为人正直,张三一伙拿着放大镜也没能找出他的瑕疵,但是李四的那个小舅子可就一言难尽了。就在一片指责声中,魏老板跑了。 德隆银行立刻依法查封了抵押品。按德隆银行的算法,这些抵押品是优质的,德隆的风控也是合格的。德隆希望把查封的玻璃厂抵给轻工部。这样元老院的损失很有限,德隆银行损失的贷款和轻工部建厂成本差不多。这建议让轻工部的人跃跃欲试,特别是那些张三的手下非常希望接手潮州玻璃厂,有利可图的同时还能给李四一个下马威。但是大多数元老还是觉得这吃相太难看。最终,元老院轻工部还是没敢插手。 轻工部不插手,自然也没土著敢出手。德隆银行虽然把魏老板的房产田地都顺利拍卖,但是潮州玻璃厂却一直无人问津。只能沦为一片草场。 工业化的正确路线: 随着广州玻璃厂的生产步入正轨,来自临高的技术专家回临高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来自佛山的学徒工。继续保持玻璃厂一岗双人。此时佛山玻璃厂的建设正热火朝天。无论广州玻璃厂,还是佛山玻璃厂都是临高玻璃厂的翻版。不但设备是一样的,连厂房面积分布都一模一样。 半年后,这些刚刚熟悉了玻璃生产流程的学徒工在广州玻璃厂的技术专家带领下进入刚刚建设完成的佛山玻璃厂。但广州玻璃厂依旧继续维持一岗双人,为即将建设完工的广州玻璃二厂做准备。 当然玻璃行业最重要的工厂还是临高玻璃厂。临高玻璃厂三期工程将建设一套新的玻璃生产线,一旦成功产能将提高五倍。而成本可以下降40%。 在临高的化工部月会上,纯碱厂负责人被李四元老严厉批评。纯碱产能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了包括皮革,玻璃等众多行业的产能释放。纯碱厂委屈的表示,生产纯碱必须的食盐产能已经饱和,是没有食盐原料才导致纯碱无法扩产。这种说法被李四一顿狂批。没有任何借口。李四要求纯碱厂不需要考虑食盐产量不足的问题,先立刻开始建设新的纯碱生产线再说。 一份绝密报告送上了元老院执委会的案头。鉴于澳宋食盐生产已经饱和,食盐已经成为澳宋重化工的瓶颈。建议立即准备对甲势力开展有限军事行动,以夺取334号地区为目标。 为此需要准备: 军舰....... 步枪....... 人员....... 数月后,正在建设的临高纯碱三期工程接到上级通知,立刻在该工程中增加一个大型码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