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未闻 于 2021-5-17 20:39 编辑
本报记者 宋向前《 临高日报 》( 1636年06月12日 第 05 版)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一直以来,王洛宾主席十分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不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特色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活、办法越来越多,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正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员 送技的田间 “小小甘蔗,吃起来特别甜!” 海南大区雷州府徐闻县太平乡龙塘甘蔗示范户农场负责人张水生,语气中带着自豪。 “不仅吃着甜,还让大伙的日子变得更甜。” 农业技术员符布莎给记者提供了三个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南平市建阳全区种植柑橘面积2700亩,年产量近1万吨,产值三十多万元。 砍下一个甘蔗,白色的甘蔗汁瞬间流到了案板上,蘸取少许抹在试纸上,在糖度仪上一测:“甜度18.1,比普通甘蔗高出30%以上!”作为“引种人”,符布莎露出了笑容。 一双沾满泥巴的破旧布鞋、一副略显消瘦的黝黑脸庞,这就是我澳宋农业技术员的标准容貌,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劝农官,我澳宋的农技员有毅力,有能力,更有元老院的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澳宋人民生产力。 “太平乡龙塘村,地少人多,元老院来之前还是看天吃饭的贫困村。” 符布莎回忆,早在篡明永乐年间,村里就种植甘蔗,“那时全靠经验,不知道啥是科学就更没有科学指导了。” 也正是因为当地农户没有科学种植的理念,露天种植,看天收成,不懂得保温,天启七年寒潮,“甘蔗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冻害”。张水生记忆犹新,当时被迫砍苗、改种,几番折腾,让他几年没缓过劲来。 随着元老院的到来,天地会的农技员服务也来到了当地。作为农业技术员,符布莎来到了龙塘村。进蔗园、看长势、访农户,连续几个月的走访,符布莎心里有了数:“龙塘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但当地水利工程差,农民没有科学养殖的概念”建小水利的想法在他心中初步形成了,但首先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跑项目、揽资金,作为农业技术员,应薛养把“项目联络员”的责任也扛在了肩上。多番争取下,太平乡政府将甘蔗水利列为财政补助项目,承担了一半以上的建设成本,甘蔗水利逐渐在当地铺开了。结出来的甘蔗又高又甜,让“龙塘甘蔗”成为了华南糖厂的高级合作伙伴。看到这样的成果,乡亲们纷纷为符布莎点赞,符布莎却说:“我们这些农业技术员,就是要当好引种人!” 目前,海南大区已累计选派农业技术员2.5万人次以上。像符布莎一样,全年在一线开展农技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2千名,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力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