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龙你老母,广州的龙脉传说》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龙你老母,广州的龙脉传说作者ID北朝论坛
肥仔曙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广州内容关键字
风水,考证转正状态
已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同人】龙你老母,广州的龙脉传说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6-10-26最近更新
2016-10-26字数统计 (千字)
5.0阅读推荐同人活动荣誉
“龙脉?龙佢老母!”当黎卓贤听到如此怪诞不经的故事从元老口中煞有介事地讲出来,不禁笑了出来。
“我不是风水佬,我只是看不惯人装神弄鬼而已。”于是,黎卓贤一本正经地给老洪讲起了广州龙脉的几个传说。
假如从时间序列看上去最早的第一个故事讲起,那就是秦始皇凿马鞍岗的传说:按照堪舆的观点广州城的前身番禺城“负山带海”,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同时,番禺城本身地势依山傍水,中间有宽阔的平地,有其地势像“飞龙吸水”,即白云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盘踞在珠江的北部,而越秀山就是这条龙脉的龙头。
据地方史志记载,番禺城北面有个叫马鞍岗的地方,秦王朝时岗上常常有怪异的紫云黄气出现,有占卜者认为这里是生龙口所以会冒天子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说广州有紫云黄气出现,怕影响到大秦王朝,特派人前来岭南凿破了马鞍岗。
在这个十七世纪的时空,广州周围被称为“马鞍岗”的地方有五六处,都是因为马鞍状两头高中间低的地形而得名。而这个“马鞍岗”就是指象岗山与越秀山的相连山脉。也就是大北门出来那一段,旧时空的解放北路。
“好了,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浩大工程由谁来完成?”黎卓贤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翘起二郎腿继续说。“屠睢?第一次征百越很快就失败,还没摸到广州的边他老人家自己就挂了,根本来不及将大量士兵用在挖土上。”
“任嚣和赵佗?这就更不靠谱了。”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任嚣番禺城虽然不大,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程量还是蛮大的,又没有蓝翔技校的挖掘机相助,而且要同时要修筑各县城池。将部队分驻各处,不断镇压小股的百越余孽,不要忘了,当时有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加起来十几个县呢。老任吃饱了撑的去挖山?”黎卓贤竖起一个手指。
“而任嚣没多久就挂了,而赵佗就更不可能自挖龙脉了,这一正一副两统帅早已有不臣之心,要不是任嚣早死,秦亡之后在南越称帝的也许就是任嚣本人也未可知,任嚣在临终的时候可是赤果果地嘱咐赵佗:‘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你说这哥俩会老老实实按照嬴政的指令挖龙脉吗?”黎卓贤再竖起另一个手指。
“最后,假如马鞍岗的风水真是成立的话,那么,姓赵的第二代,赵眜,干嘛把自己放象岗里面?这明明是被挖断的龙脉啊,马鞍岗一断,象岗就是一个孤立的小山包而已。和“龙脉”什么的再没有关系了,当然,现在土著不知道象岗里面埋着一皇帝。”他环顾左右,虽然没有土著在旁,还是压低了声音凑近了对洪黄楠说:“旧时空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有两件就是象岗山里面出来的明器,能归元老院也能归元老本人啊。”
“只是假托是秦始皇凿马鞍岗,究竟何人何时何种手法挖断,都经不起推敲,地方故志里面也语焉不详。一旦较真,就显得处处是破绽。” 洪黄楠点头笑道:“你想说的是,这是新时空的都市传说对吧?”
“就是这个意思。”黎卓贤不禁抚掌大笑。“实际上马鞍岗开凿要到朱八八的洪武朝了,当时将三城连为一体,再往北扩,把越秀山作为制高点也包进去,假如不凿马鞍岗,你北门打算开在哪儿?”
洪黄楠听完不禁恍然大悟,但他又问那永嘉侯建镇海楼又是怎么一回事?
黎卓贤慢条斯理地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传说版本是这样的:到了明朝,明大军从海路收复广州,永嘉侯朱亮祖听信风水先生之言,恐越秀山有天子之气,在奏请朱元璋和刘伯温批准后,遂在山上建镇海楼,企图镇越秀山的王气。”
“但这里有几个疑点,一是假如秦始皇的传说成立的话,广州龙脉已断,建也无用,根本用不着镇压;二是假如说有天子之气的话,历朝历代在越秀山埋葬的平民百姓不知凡几,咱们前几天上山,满山都是墓碑,也没见过出了几个皇帝;三是赵眜宁可选择在象岗山而不是越秀山,这点就很耐人寻味对不对?咱们是事后诸葛亮,某人装神弄鬼可以,骗得了土著和脑子已经不大灵光的刘大府,可骗不了咱们。”黎卓贤下了最后结论。
“第二个故事离咱近一些,就是炮打瘦狗岭了。”黎卓贤让老洪随便召来一名有些年纪,公门出身的当地干部,问了一下瘦狗岭在何方,当地干部一五一十地回答了,而当问到王尊德和何如宾在时,有无炮打瘦狗岭之事,干部显得很茫然。黎卓贤忍着笑说我没有问题了,你可以出去继续工作了。
黎卓贤在干部走后不禁捧腹大笑起来。他对洪黄楠说在旧时空这个传说有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分别是:
传说一:相传有个樵夫的父亲死了,樵夫把父亲葬在瘦狗岭。一年扫墓,有位风水先生走过,观看后对坟地的风水赞不绝口。他告诉樵夫:“山中有龙气,可出天子。如今你父亲恰恰葬中龙穴,只要你等到墓前的草长至齐眉时割去,就可以做皇帝了。” 于是樵夫年年清明都去量墓草高低,一年又一年,可是墓草总不能长到齐眉高。又一年清明,樵夫再去量草。他惊喜的发现,这次虽然站着量还不能齐眉,可跪着量草已齐眉了。他满心欢喜地割去了墓草。
这天皇帝正在上朝,忽见一阵乱箭飞来,飞到离他一尺之处纷纷掉地。皇帝吓出一身汗,不知是何凶兆,连忙去问国师。国师掐指一算,禀告皇帝:广东有个瘦狗岭,岭有龙气,主出天子。要想破解,必须年年架炮轰打。皇帝即刻下令广州的官府炮轰瘦狗岭。此后年年官府都在瘦狗岭脚架炮,轰击瘦狗岭,以期驱散龙气。
传说二:明朝弘治年间,有大臣出奏:“听说广州瘦狗岭地区,一天突然陷下一个深洞,洞内云雾翻腾,隐见一条金龙,昂首作腾飞之状。有道人云:十三年后,广州有大雷雨,此金龙会乘雷飞出,广东就会出皇帝。”皇帝一听大惊失色,允许炮打瘦狗岭,打散龙气。广东提督高凤接旨后,觉得此事荒唐,不如趁机发个横财。于是上奏章道:“从将军衙门出发,清风过明月、小马站过大马站、长塘过大塘、一望岗过四望岗,小沙河过大沙河……要用白银15万两。而且瘦狗岭皇气很重,只打一年恐不能打散,请下旨年年都打。”皇帝糊涂,下令准奏。于是,便有了年年炮打瘦狗岭的事。
传说三:清初,反清志士集于广州。他们放言:广州瘦狗岭山有灵气,此地可出天子。于此地起事,反清复明有望。广州地方官闻言十分恐惧,马上奏请朝廷,年年炮打瘦狗岭,以驱散龙气。
“现在是崇祯八年,弘治朝离现在也不远,而当地土著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王尊德和何镇也没有干过这件事,对不对?”黎卓贤说:“就说嘛,这事只有清朝才有,而且不会早于三藩之乱。”
“在第二个假托弘治朝的传说版本里面,清风桥和明月桥都是清代的广州地名,而将军衙门要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设置广州将军之后才会有将军衙门,就在原来的平南王府故址。实际上这又是一个假托前朝的都市传说。”
黎卓贤接着说:“至于预算,有每年十五万两,还有二十万两的版本,编这个故事的人没有数字概念,不知道当时明朝的岁入是多少,弘治中户部岁入白银 243 万两, 内承运库岁入101万两,朱祐樘再蠢也不会轻易花15到20万两银子去打瘦狗岭吧,假如你认为皇帝老儿一定就如民间故事一样蠢不可言而且说一不二那就不用说了。”
实际上,燕岭瘦狗岭一带是广州驻防八旗操演大炮的地方,黎卓贤解释说,看近代历次所修番禺县志就会在瘦狗岭条目下找到:“每岁十月,八旗官兵演炮于此岭下”之类的注解。
“我要说第三个故事了,老洪你赶紧叫秘书做饭去吧。”黎卓贤喝了好几杯茶,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当秘书端上四菜一汤,老洪支开了旁人,黎卓贤一边说老洪你家秘书手艺不赖啊,我家的就不行,一边风卷残云起来,席间他开始讲第三个“龙脉风水”故事。
这第三个故事,乃是和南汉刘氏有关,有关广州的真·龙脉所在,这龙脉乃是在官洲一带为首横贯整个河南,而且还有地理学者在著作中谈过这事。
旧时空中国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的父亲曾广衡也是地理学者,他著有《广州杂抄》,中有记载:
“堪舆家言河南为藏龙之地,龙头在东海官洲,龙尾即乌龙岗龙尾道。故官洲南汉划为陵园,今仍有太子墓在,吸东海龙气,入广州兴王府,结尾处龙尾道,亦设天坛祭龙者也。计自官洲蜿蜒西来,龙身时现龙鳞。据土人言,赤岗东七星顶,赤龙现身,龙鳞片片可见,今仍以‘鳞石’为名。余亦亲自踏墈,见大片‘鳞石’于七星岗东坡,赤壁高十余丈,满饰‘鳞石’,亦广州一奇观也,特记如上。”
曾昭璇教授在自己的《岭南史地与民俗》一书中,对父亲的记载有如下的注解:这实际上是指河南岛,也就是海珠区所在,其实原本是由一长条状丘陵横贯,受到珠江前航道和后航道包绕,丘陵地受到剥蚀后,残留成东西走向的低丘带,也就是堪舆师所说的“龙形”。
实际上整个河南岛是一片台地,被珠江流水不断切割后,形成一片小丘和低丘,中间由一小河涌(即旧称马涌的海珠涌,1986年更名)隔开。表明珠江水网是由整片高出海平面五到八米的台地由上到下不断冲刷切割而成的。比如海珠石、海印石、鱼珠石等等,这些河岸上的礁石都是一样的红色岩系,就是很好的地理证据。
实际上“龙形”的头也不止于官洲,东延到黄埔,南延到市桥。而尾部,也不止在龙尾道,而远至白鹤洞。而所谓“鳞石”实际上称“片状剥落”或者“球状风化”。在均质岩石表面,由于雨水湿热和昼夜冬夏变温作用,表层热胀冷缩和干湿交替加强,将表层和岩心分离开,造成大片的剥落现象。越是热带就越容易见到,比如赤道附近的非洲就很常见。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一带是海蚀崖,其处向东,且土壤冲失较大,厚层红色砂岩岩体暴露较多,有利于球状风化过程,其他岗地草木丛生土壤流失少,岩体未露,所以在这里能够观察到。
当中提到的“龙尾道”和“龙脉”完全无关而和南汉小朝廷有关,“龙尾道”即旧时空的“龙导尾”,龙导尾这个地方在旧时空位于海珠区宝岗路之西。龙导大街、龙导通津和龙导新街,这些街名均得名于此。
龙尾道本指唐朝京城长安大明宫内的建筑物。大明宫第一座主殿为含元殿,殿前一条20多米长的升殿甬道,活生生一条腾空巨龙下垂于地的龙尾,故名龙尾道。
五代十国时,刘?在广州称帝,下令仿照唐大明宫的形制在行宫前建一条“龙尾道”。旧时空龙导大街一带,就是昔日行宫的“龙尾道”所在。南汉王朝复亡前夕,所有犯禁之物都被后主刘鋹下令焚毁。在“龙尾道”遗址上形成的村落,仍沿用“龙尾道”之名,但清代中期讹写成“龙尾导”。清末,“龙尾导”一讹再讹,成了“龙导尾”。
值得一提的是老刘家虽然享国时间不长,但在广州却是大兴土木,药洲一带是南宫区,城西的昌华苑宫区、流花桥一带的甘泉苑宫区。除此以外,在河南岛也有很多离宫,比如旧时空昌岗路广州美术学院,就是在“刘王殿”这个地方建的,相传是因刘氏曾有离宫在此而得名。而昌华宫,在河南官洲北亭。古称“海曲”,因四面环水,有“昌华八景”之美。
那个祭龙的天坛,实际上是历代都在用的一个祈雨坛,按司马光《资治通鉴》称:“后梁贞明四年十一月壬申,越主岩祀南郊,大赦”;“后晋天福八年,十一月,丁亥,汉主祀南郊。大赦,改元乾和”:另按欧阳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称;“大宝二年,鋹祀天南郊”这座南郊的祭坛,即在河南刘王殿附近,旧时空宝岗大道仍有“郊坛顶”街名。
不过南汉二陵(德陵和康陵)的确是在官洲附近小谷围岛上,差不多就是“龙头”的位置,不过到了第四代刘晟,他的昭陵就到了天河东圃了,说明当年老刘一家对这玩意也是不大信的,更要命的是虽然有这样的“龙脉”,南汉才存在了五十多年。而官洲岛和小谷围上面同样也有很多寻常百姓墓葬,也没当中见出了啥牛逼人物。
在旧时空,反倒是龙导尾在晚清时期出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
“不过,这南汉二陵估计差不多就要遭殃了,今年是崇祯八年,而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的记载,明年南汉二陵就会遭到盗挖。”黎卓贤说。
黎卓贤说,原始记载是这样的:“刘?墓,在番禺东二十里。其地有南亭、北亭,海潮围绕,中不过十余里。墓在北亭洲旁,疑即昌华苑地也。崇祯九年秋,洲间有雷出,奋而成穴。一田父见之,投以石,空空有声,乃内一雄鸡,夜尽闻鸡鸣。于是率子弟以入。堂宇豁然,珠帘半垂,左右金案玉几备列。有金人十二,举之重各十五六斤。中二金像冕而坐,若王与后,重各五六十斤。旁有学士十八,以白银为之。地皆金蚕珠贝所筑。旁有便房,当窗一宝镜,大径三尺,光烛如白日。宝砚一,砚池中有一玉鱼能游动。碧玉盘一,以水满注其中,有二金鱼影浮出。他珍异物甚众,不可指识。田父先持镜归,光动邻舍。亟扑碎之,有一珠,入夜辄作怪状,惧而弃之。于是邻人觉而争往,遂白邑令。”
“最好通知刘大府,派人盯紧了,否则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洪黄楠说。
“咱们数数,在广州建政的几个政权,南越国国祚一百年左右,南汉享国五十余年,假如按旧时空的轨迹,没有我们的介入,十几年后南明绍武帝的纪录是区区40天,一蟹不如一蟹,这风水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黎卓贤吃饱合作,拍着肚皮慢悠悠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