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么读?
方法3:分析主题·中立客观,展望前路
现在我们已经对本书整体有了概览,并且能够分析主要元老了。这之后呢?
【PPT19】我们看看雪诺和这些人的关系。
我最后一次走过临高的大街,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人们从办公室伸出脑袋来向我道别。我的扑克俱乐部成员全体出动来送行,有些“小鬼”陪我走到临高城墙根。我停下来和老文和老马攀谈,他们像小孩子那样互相搭着肩膀。只有吴南海没有出现,他仍在祷告。
【PPT20】我走过伏波军事学院的时候,伏波军事学院全体学员都露天坐在一棵大树下听东门吹雨做报告。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然后我转身走过马路,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坐上“红旗”马车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第十一篇 回到临高·别了,澳宋》
我们整节课进行到这里,气氛都是非常欢乐的。因为其实根据雪诺在蓝区的见闻,蓝区的人们本就是很欢乐的。雪诺说他在中国八年来,是在蓝区第一次看到中国人拥有真正的快乐。雪诺过说:“消极的满足在中国很常见,但更高的快乐则很少见。”
随着雪诺要离开蓝区,我们的气氛也开始伤感起来,雪诺说:“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此处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以及为什么雪诺要把同他告别的人一一列举。】【伤感:家人】
其实有另一句话更引起了老师的深思,【PPT21】他说“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为什么雪诺会这么说呢?
【佐证材料】在一六三二年,元老院那次尝试著名的发动机行动中,归化民上士卢仁兵在那次战役中表现杰出,但是在一六三二年三月领导侦查队执行任务时受了重伤,但伏波军能够抢占先机全靠他提供的情报。卢仁兵被送回临高,他双目凝视着他幼时漫游的心爱的群山,看着焕然一新的城市,想到还将有千千万万的人会在像他一样的士兵的奋战下,沐浴在元老院的恩泽中,他安详地死去。
——《第六篇 启明在山东·登莱蓝区:开创时期》
【客观原因:解放全人类的战斗非常艰巨,伏波军人难免会有死伤。主观:伏波军人们早已做好了为解放全人类而牺牲的准备。】
【此处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话,以引出下面的主题】【PPT22】
【PPT23】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澳宋元老院及其领导的金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启明,不仅照耀着中国的沿海,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澳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上册)》第67页
这里我们得出了主题。但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反思,到底雪诺得出的这个主题对不对?伏波军战士都可能在战场上牺牲,那为什么雪诺还坚定地认为“启明必将照耀全中国”呢?【PPT24】
【此处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三则材料】
“什么叫伏波军?”我问道。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开腔道,“他帮助我们打地主和土匪!”
“这里有地主和土匪吗?”
“没有!”他们都齐声叫道,“他们都逃跑了!”
“逃跑了?怕什么?”
“怕我们的伏波军!”
“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说“他的”军队?显然,这不是中国,但是,如果不是中国,又是什么国家呢?
——《第二篇 去济州的道路·伏波军旅伴》
【PPT25】
江山代有英雄出,
各苦生民数十年。
——王鹤傲·1634年《读史三首》
【PPT26】卢仁兵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他微笑着吹嘘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全中国没有人能赶得上,因此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第九篇 同伏波军在一起(续)·金色窑工卢仁兵》
我曾经让班上的孩子来给伏波军加个定语,看哪个定语最能说明伏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他们加的定语五花八门,“勇敢无畏的伏波军”“斗志昂扬的伏波军”“战术高超的伏波军”“装备先进的伏波军”等等等等,最后一个同学加的定语让所有人心服口服。那就是——“我们的伏波军”,尤其是一个农村孩子口中的“我们的伏波军”!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真正明白伏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了,就在于他能够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革命的火种不会熄灭,只会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中国,就如马督公曾经说过的八个掷地有声的字:
【PPT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重申主题:
澳宋元老院及其领导的金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启明,不仅照耀着中国的沿海,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这是我们整本书的主题,我们读完这本纪实作品,除了得出公共的知识和结论之外,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思考。【PPT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