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1|回复: 0

临高的蛋疼 各种社团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临高的蛋疼 各种社团》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作者

海盗


原帖

北朝论坛:


【临高,同人】临高的蛋疼__各种社团  



状态

完结,待转正.
开 始  时 间:2012-3-4
最近更新时间:2012-3-5


正文

临高的蛋疼__各种社团
(WIKI编辑分卷、章、节,仅为方便阅读参考)


1-中科院

越来越多的元老提出,在本位面如果大图书馆已经掌握了领先几百年的科技,那么这个世界是不是还有人研究科学,掌握应用技术的学阀们会不会压制土著和其它元老的创新,这个世界会不会因此而丧失自主科技进步的能力……
虽然文马和工业口的大部分元老对这样的质疑表示鸭梨不大。不过还是在很多元老之中产生了共鸣,此前很多异想天开的设想都被踢到一边凉快去了。
现在随着钢铁厂投产,下游重工业、轻工业开始铺开,当年在蛋疼精神的感召下穿越过400年的时空来到过去的一众元老,再次开始了新的蛋疼。
1631年春天,一伙元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用菜单的背面写了一个章程草案,跑到办公厅注册名为“中科院”的社团。
按照社团法,确实没说不许组织中字头社团,不过考虑到大多数元老都不认为“院”是一种社团。经过萧紫杉主任出面说服,社团的登记名定为了“中科院筹委会”。
和旧时空的中科院不同,本时空的中科院暂时还没有固定经费,更类似于一个野鸡奖项评选组织。
任何元老都可以提供自己的任何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必须是原创的,原创并不一定是前时空没人搞过,但必须有大家原来都不知道的东西,技术、方法、工艺、试验过程、论证过程等等。
当然由于旧时空里数以百万计的历代科学家们的努力,本时空暂时不太可能有科学理论供元老们蛋疼,通常只是一些应用技术。
比如本时空第一个科学大会奖就颁发给了林深河同志,以表彰他在土法上马火药湿法压装技术和工艺上的探索。
首次科学大会其实是临高角公园里的一次烧烤会。最后一干顺嘴流油的元老,包括“中科院”的发起人和提交了论文和酒肉薪碳钱的元老都得到了“院士”头衔。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院士制度从此建立,后来演化成了一种类似于诺贝尔奖的体制,不但颁发给元老,也颁发给杰出的归附民。
历届“院士”最明显的标志是一个院士戒指,首届是一个珍贵的易拉罐拉环,因为企划院拒绝让任何人拿走哪怕一克铝,后来换成了银戒指,再后来是18K金——戒面刻着中科院的徽章——一个插在烤肉叉上的被啃剩下的乳猪头骨。
当然在1632年元老院会议上,“中科院筹委会”提交的正名提案被通过之后,乳猪的脑袋被改成了一个类似人类头骨的图形,烤肉叉则被改成了一个抽象的放大镜图案。
那个铁叉子和乳猪的头至今仍然摆在中科院会堂中。



2-戎克帮

北美分舵开放了飞云号之后,一时间吸引了一大票元老。
不过飞云号作为宅党的活动平台,逐渐显露出越来越浓的政治氛围。
北美党普遍对自由市场经济保有好感。
终于有一天的朗姆酒会上,一位姓杜的元老发难了,大骂北美党的经济自由化、开放金融、开放国企诉求是澳宋经济的毒药。
当他被潜水鞋拉出去之后又引起了一票皇汉元老的不满,大骂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地方扭住中国人?难道临高还有治外法权吗?
工业党,左翼,皇汉,黄纳粹,经济五毛主义者,计划经济支持者在500众里占统治地位,于是飞云社遭到了杯葛。
不过大家仍然希望乘着游艇出去吊,在本时空,由于海南的沿岸红树林和珊瑚礁大部分完整保留着,各种浅水鱼雷比旧时空繁盛的多,只要准备充分,驾船出海钓鱼基本上贼不走空,螃蟹、龙虾,巨大的马鲷鱼、石斑鱼,五颜六色的苏眉鱼、老鼠斑、东星斑,甚至从外海流窜来的剑鱼、枪鱼、翻车鱼总能吊到。
于是在踢场哥事件之后,众人托司凯德、石志奇这几个人向渔民买了一条旧帆船,打算交给去香港办船厂的施建涛改造成一条戎克游艇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上当了,当这几个元老清理掉船上堆积的又臭又厚的堆积腐烂物之后发现,这条船腐烂的已经相当严重了。
没办法,买船成了造船。
施建涛收集了各种船只图纸,手下还有即将去香港开船厂的技师,司凯德又从大图书馆里找到一本英国人写的中式帆装设计方面的书,设计方案很快就完成了。
本时空的木材并不贵。几个元老凑钱,很快就搜罗到足够的木料,并且赶在伐木场在文澜河放排的间隙,用船厂的木材车间进行了合乎澳宋建造标准的处理。
造船的人有的是,船厂的技师、工人巴不得趁着休息时间巴结澳洲人里的大小首长,给几根烟就乐不颠的去干活了,元老们休息时间也没多少事情做,很多也跑来参加DIY活动,哪个元老也都能带来几个手下。
那条破帆船的修复工程,边修造边改设计,两个多月就完成了。
说是修复,其实就是重建,只有桅杆、甲板、部分龙骨等结构件得以保留,船体比原来小了1/3,全长不到20米,排水量十几吨,航速和适航性也远不能和飞云号相比。
澳宋史上第一条计划外建造船舶被建造者命名为“建国号”,引发这次事件的杜元老一直参加建造过程,随后被任命为代理船长。
与飞云号一样,“建国号”任何元老都可以预约使用,虽然奢侈装备差一些,不过钓鱼、烧烤、喝酒、带女仆下舱这些基本功能都不差。
不过照着现代方案设计的中式帆却很成功,加上临高制造的船用绞盘、滑轮,从巴达维进口的剑麻绳索,使这条船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一个人操纵。
良好的操纵性,低成本,加上易于在本时空建造,让众多元老心动不已,在一年之内,500元老中就拥有了十几条游艇,由于整幅的帆布和缝纫机仍然是管制品,元老必须使用次一等的风帆材料,所以几乎所有自制游艇都使用了改进中式帆。
中式帆装游艇的使用者经常凑在一起交流,史称戎克帮,后来即便帆布和钢铁桅杆不再受到管制,戎克帆游艇仍然在澳宋占有巨大的空间。



3-狩猎协会

1631年,兵工厂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案子,一个归附民青工偷了一些材料。
没有经过政保局,派出所就察了个水落石出,原来他是在家自制一些火枪
只不过因为没有火冒,他照着兵工署里用来测试的荷兰燧发枪样品,设计了一种发火不算太可靠的燧发枪,这些燧发枪中有几只黄家寨买走了。
由此引起了蒸包局和不少元老的警惕,最终导致元老院在1631年通过了枪铳管理法案,或者叫禁枪法。
基本上就是非元老不得持枪。
虽然元老保留了持枪权,不过很多元老都喜欢带着手下土著一起出去打猎,禁枪法一出,这样就不太合适了。
于是接下来又补充了一条狩猎条例,使用火器进行狩猎活动需要报批,取得狩猎许可证。
本时空没有环保部,于是,根据前时空的习惯,狩猎许可证的审批权给了林业部。
林业部作为本时空里最累,又最不受重视的部门,于是把对执委会和元老院的不满发泄在了许可证审核流程之中。
狩猎条例通过几个月后,据信没有人拿到过许可证。
因为众元老谁也不想到林业部去干活,所以任何形式的KUSO、批判、弹劾都无济于事。

到了7月份,台风季节将近,玩船的众元老已经吃腻石斑苏眉,又想吃红肉了
一开头个别玩弓弩的元老还能打到猎物,到后来不要说野猪、袍子、狐狸,连野狗也难得一见,只有个别神经极端大条的元老还能抓到猴子。
于是众元老开始围攻林业部
林业部表示:由于文澜河分水岭一侧的大材砍伐殆尽,林业部上下天天都要下现场,去组织把分水岭以外砍倒的大材运输到放排位置,所以顾不上处理堆积如山的狩猎许可证。
一帮元老找到老猎友司凯德,他对狩猎许可证本不在意,作为弓弩党,他带来了滑轮弓和反曲弓,后来升迁没什么阻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带回来野猪和野狗大部分元老都吃过。因为现代枪弹受管制,其它元老的狩猎活动直到左轮和左轮卡宾枪量产之后才全面兴起。
既然老朋友求到头上,司凯德只好出马,提出了一个方案——殖民部从越南进口几头大象用来搬运木材,作为交换条件,林业部设专人处理狩猎许可证申请。
接下来扯到环评,大部分元老是脑袋里还有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林业部担心由于批狩猎许可而被绿党元老拍砖。现在的元老中有生物学家,却没人搞生态研究,哪个月是哪种猎物的繁殖期都没概念,穿越集团也没人调查过。
最终要打猎元老和林业部商定,成立一个“狩猎协会”,作为林业部的咨询机构,林业部把几块已经间伐过和一两年内还不打算开始采伐的山林划为狩猎区。直接借给狩猎协会,狩猎协会则要在打猎之余提交生态情况报告,告诉林业部什么时候可以批多少哪种猎物的配额。
这样的报告最开始是堵人口舌,日子久了不得不认真起来,N年之后,狩猎协会逐渐从社团变成了帝国环保总署。



4 铁路大亨

元老小区建起来以后对一众元老最大的影响是必须比以前早起半个多小时以上
以前睡在办公地点附近,现在要走十几分钟,走这十几分钟会让任何身体正常的人感到饿
这样一来又要加上吃早饭时间,虽然小区里有食堂,提供一日三餐,没有生活秘书的元老也不至于非要自己弄早饭
不过让宅男早起半个小时还是一种害祖上减寿的行为
另外一个更让一众元老不爽的问题是,本位面不像旧时空,宅男想要什么,上淘宝一买,快递一送,OK
现在东西要自己买,买完自己拿回去
自打元老们分了生活秘书,本位面的机关单位就像旧时空90年代以前,三天两头分各种吃喝
这又是负担,军方的还好办,有勤务兵主动给首长拎,不穿军装的首长就没勤务兵,机关的部下可没那么有眼力价了
到了1631年初夏,临高的农场运来几十吨青枣,这种从旧时空带来的水果差不多需要两三年成熟,之后每年都有几万斤亩产量。
青枣是一年两挂果,基本上一段时间之内每个元老都能分到几百斤
很多元老在旧时空并没有吃过,一时间被这种水果的甜美折服,不过能把几百斤水果搬回去的几乎没有
最终大部分水果又成了肥料,引爆了众元老对“市内交通”的争论
虽然洪黄南的马车已经能够量产了,不过沈尼克还提供不出来几匹马,
于是顺理成章的,大家又一次盯上了轨道交通,从百刃城到元老大院几公里的路程虽然不远,不过执委会并不打算在这种不疼不痒的事情上浪费钢铁
于是这次比例模型党和铁路大亨的爱好者决定自己建造一条迷你轨道
查阅了大图书馆的技术档案之后,轨距被定为500毫米,在旧时空是矿用轨
在本时空则没有那么高承载力,轨道是木轨,钉上铁皮,一车可以运送200多乘客
比例模型党自制了一辆只有三四吨的微型蒸汽机车,大部分零件都是修旧利废
客车基本上是木质,乘客就像坐在有板凳的木箱里一样,每排只能坐两个人
轨道大部分用旧船木改造,因为旧船木如果还没有腐烂的话,就是在海里吸附了大量钙镁离子,变得又重又硬。
路基是打进土里的木桩,表面烧焦。
1631年末,帝国历史上第一条城市客运轻轨贯通,全长不到3公里。
到1632年,小轻轨又修了一条元老大院环线,因为蒸包局发现这种小轻轨可以跑到每小时10公里以上,可以大大减轻元老大院周围巡逻的压力。
有了轨道交通,几年内一些元老在环线外围又建造了自己的私人别墅,别墅圈之外有挖了一套新的水系,用来供元老的私人游艇停靠,然后新的道路和小轻轨又环绕了元老别墅区。很多归附民中上层又占领了水系之外的区域,临高新城就这样在一些铁路大亨的爱好者的拍脑之举之下逐步形成了。



帝国陆军车辆协会(多铆蒸刚协会)=

作者:肥仔曙 (跟帖回复)
在1636年,500废第一台56马力,V6水冷柴油机下线后,白羽为首,石志奇等不靠谱的临高众开始谋划各种各样的车辆开发,尽管这台原型柴油机大量运用原时空带来的部件,但仍然被认为是一大重要的进展,——进军婆罗洲有了充分的理由,要知道居然是花生油而不是柴油带动了这台机器。
白羽想要坦克和运兵车,石志奇想要水陆两栖运输车,洪黄楠想要十轮大军卡,应愈和张柏林想要牵引车。但最早出来的作品是一台多炮塔战车,最厚处只有一寸厚的装甲,但塞进了3个炮塔。各控制一挺机枪,由于材料紧张,炮塔采用手摇转动,每个炮塔的炮手必须兼顾炮塔转动和从狭窄的观察窗中瞄准。
在震耳欲聋的声音中,这台可怜的机器只能行进80公里左右——带着4个精疲力尽的元老坦克手以时速8公里行进。
但不管怎么样,想要机动兵力的努力使得陆军和陆战队这对好基友有了常在一起搞基的理由。
尽管没有蒸汽机,但这个小组织仍被成为“多铆蒸刚协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9-21 02:46 , Processed in 0.0683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