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0|回复: 0

建筑大师回忆录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67

回帖

4896

积分

时空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96

1637股灾纪念章第三次反围剿纪念章南洋船票

发表于 2019-6-26 14: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建筑大师回忆录》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建筑大师回忆录作者ID北朝论坛
dby250百度贴吧
计生先驱申时行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京都,副都内容关键字
元老院巨型建筑,规划,高层轶事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临高同人][人家才不是反贼呢]建筑大师回忆录贴吧原帖
[临高同人][人家才不是反贼呢]建筑大师回忆录SC原帖
[临高同人][人家才不是反贼呢]建筑大师回忆录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完结首次发布
2012-01-26最近更新
2012-01-27字数统计 (千字)
16





建筑大师回忆录

编者按:季墅老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建设大师,他一生作品众多,有“设计了半个大髡国”的美称。季老先生早年投身革命,是我国现代建筑史的见证人。今天,在伟大领袖文主席寿诞前夕,我们有幸向季老约稿,请他谈一谈他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我国革命事业,在建筑生涯中的难忘经历。
今年是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全国各族人民的大爸爸文德嗣主席的百岁寿辰。文主席伟大、光荣、正确的革命生涯,领导了我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建立起一个新世界。坐享主席领导下的革命胜利成果的广大人民,将在永褒青春的主席思想的指引下,千秋万代生活在天下大同的美好社会之中。在这个令人格外激动的四月即将到来之际,应《人民建设报》编辑同志的约稿,我作为一名有幸于早年跟随元老院和文主席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的无名小卒,姑且腆着老脸,作为这段伟大历史的见证人,在此回忆我一下我在革命事业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为天朝人民毋庸质疑无上崇高的革命斗争历史,做一个微不足道的注释。

求学生涯

我季墅年少失牯,流落入明末遍地的游民行列,漂泊多年,直到被元老院收留,来到琼州。原籍何处,父母姓甚名谁,早已忘记。如不是元老院和文主席的再造之恩,我恐怕早已成明末千百万枉死的劳动人民冤魂中的一员。元老院和文主席对我的恩情,比天高,如海深,这一永世不忘的心声早已共同铭刻在我国亿万人民的心头,在此不复赘言。来到琼州后不久,组织上安排我和相同出身的师妹,跟随师父季润之学习、劳动。师父不但安排我生活,教导我知识,更视我和师妹如己出,给了我姓名。在师父的教诲下,我和师妹在知识上逐渐成熟,在人生上不断成长。
1635年10月,来琼5年的我和师妹,在师父的举荐下,通过考试,获得了去临高国立中央大学进修深造的机会。得益于师父日常的严格教育,我和师妹在入学学力考试中,获得了相当于大学三年级期末的学力评价。此时,国立中央大学开办时间尚短,还没有培养出高年级学生,因而原打算插班入读二、三年级的我和师妹,反而无处安排。于是,学校组织了一批和我们有同样原因的插班生、干训生,一边参加当时学校开办的干训班,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辅助学校做一些辅导员的工作,一边给我们罗列出书单和学习计划表,让我们据此到学校图书馆寻自行学习。同时,学校安排我们在当时的建筑总公司实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向当时供职于建筑总公司的元老请教,学校定期向建筑总公司了解我们的业务学习情况,并每隔一到三个月,由各位建筑行业的元老会同学校组织科目结业考试,考察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学习活动间隙,我们还在学校的组织下,到临高周边的公社进行支农劳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帮助农民开展“机械化、车子化、高级化”的技术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我既了解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学以致用明确了方向,又向基层的能工巧匠和贫下中农学习了本领,为参加工作后的一个“开门红”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但也是富有成效的。在元老院的关怀下,在学校和各位元老的悉心栽培下,我和师妹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因为当时革命事业急缺人才,大学不少专业的培养时间都做了适当的缩短,我和师妹仅学习了一年,就取得了现在的学生需要花五年才能取得的毕业文凭,站在了国立中央大学1636年毕业典礼上。
毕业典礼上,敬爱的文主席出席并向我们发表了讲话,当时全场沸腾,特别是我和师妹,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看见文主席。文主席在讲话中说:“我们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段讲话后来我在很多场合,都听元老院的各位元老说过,这不仅是元老院对建设一个新国家的期望,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群众。毕业后,师妹当时虽然有心事,但还是跟同期的一批毕业生,在参加由时任国务卿、世界人民的二爸爸、敬爱的马千瞩总理和时任教育部胡青白元老出席的座谈会上,选择了留校任教,“拉弟弟妹妹们一程”。我则服从组织安排,在另一条战线上,直接投身了伟大的革命建设事业。


初涉建筑

虽然之前在师父季润之元老身边,也完成了一些作品,但是我独立主持设计我的第一个项目,是1636年7月开始设计的临高国家计算中心工程。当时的国家计算中心,装备的计算机不同于我们现在见到的电子计算机,或是在历史课本里学习的机械计算机,因为当时材料学、机械工作及电子工业的不发达,建造电子或机械计算机在工艺上都存在着不小的障碍。当时的计算中心,装备的是由殖民部发明的将计算任务分解,由各个计算员通过算盘、计算尺等计算工具计算,再将结果汇总加工的“计算流水线”发展而来的“人列计算机”。称之为“计算机”,是因为当时已经能利用电气技术的进步,计算员操作的电气计算尺直接有输出、输入电磁信号数据的能力,使用电报传递计算数据和计算结果,用打孔纸带完成编码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编码和译码亦有具备一定自动性的设备完成,自动化程度更高。在设计过程中,萧子山元老、邬德元老、于鄂水元老等先后传达了元老院,文主席、马总理提出的建筑方针:“适用、坚固、经济”,并且解释这是勤俭创业(在与朱明帝国反动派彻底决裂之前的政策,后改为“节俭建国”)的方针。当时革命力量的内外部环境还很复杂,将来经济发展了再考虑美观问题。当时的计算中心大厅采取在当时工厂厂房常用的铸铁骨架砖混结构,采用锯齿状屋顶、天窗采光设计。在实现经济性的同时,保证了业主方要求的计算大厅的空间,并确保了通风、采光。大厅的两侧,隔着天井,有连廊连接的辅助用房,安排行政办公和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用房。整个工程使用清水外墙不加修饰,在保证工程结构适用、坚固、经济的前提下,我在门窗形式和比例上适度杂糅和体现了澳洲与大陆的传统,在审美风格上获得了业主单位领导的认可。部分用于生活后勤的辅助用房,我在与师父季润之元老和业主方的元老协商后,使用设计功能现代的图纸,雇佣乡土工匠,采取琼州当地民居的传统建筑的营造模式修建(一栋一千七百平方米的砖结构两层楼,没用一根钢筋,楼板全部是工匠师傅凭借经验,采取预应力原理,将砖块磨砖嵌缝,“挤”成一个整体,架在墙体之间建造而成),缓解了现代建材与现代施工队伍上的压力,得到了国务院、计委有关领导的好评。因为临高国家计算中心是由我们这批元老院培养的知识分子设计的第一个建筑项目,这个工程深受元老的好评,形成了一个标杆。此后,类似临高计算中心的“现代建筑功能结构+清水砖墙+传统风格轮廓、比例、细部”的“中而新”风格,成为建国初期一种有代表性的“风格”。


  国家计算中心辅助用房西立面剖面图 自左向右三个大厅分别用于资料室、礼堂和食堂。才不是德国人设计的清廷国会大厦呢

1638年元月,因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提前完成,国家为全盘考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中央建筑工程部,(就是住建部的前身),我将师父布置的有关“大临高都市圈计划”的一些工作交接给了新来的师弟,即由临高建委会到建工部报到,成为了建工部及中央建筑设计院的第一批职工。建工部初创之时,只是在计委有几个办公人员的空壳子,我所谓的“报到”,也不过是从计委的一个楼层的办公室,抱着装有个人物品的纸箱子,挪到另一个楼层。而转职后的第一个工作内容,则是投身“福广建委会”,正式加入到师父此前利用业余时间谋划多时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当中来——师父在这个规划方案,与我国传统的都市规划设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设计了一个以中央广场为核心、向四周放射状延伸道路和环状路相组合的路网框架,这个路网框架又与间隔为两百米的棋盘状路网重叠,道路交叉口建设小广场。路网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5米,为日后上下水、电力、通讯等现代化便利设备沿路修建留有空间,使得这些便利设施得以借助路网,形成骨干线路,并深入到广州旧城。该规划实施时,广州因明末社会动荡,市内建筑已经毁损了四成左右,为拆迁安置提供了大量空地,拆迁难度是我国正式建国前改造大型旧都市时较小的。因此这个方案得以在尽量少的进行大拆大建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广州市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改善了城市交通和防灾功能。这一方案在治安也相当有意义,使抱徒无法借助修建街垒开展巷战,方便了警察机动队的调遣,在1640年三元里反革命抱乱中,为苹乱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在这一规划的基础上,师父形成了六十余种不同的城市整体规划方案体系,可以经调整用于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各具特点的城市,为师父换得了“万城之父”的美名。而师父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采用了前无古人的“宽马路”设计,为当时还仅仅停留在学术刊物上的汽车设想所带来的“汽车时代”留下了空间。现如今,面积十倍于当年师父规划的广州市,已经有数千辆机动车,汽车的到来,并未给以师父绘制的蓝图为原点蔓延开来的广州路网带来太大压力,足以见师父的英明。


参与国家“建筑方针”的提出

在伟大的大陆解放战争中,因为国家百业待兴,建筑口和其他行业的元老们当时都身兼数职(甚至有位做农技出身的元老颇具唐代“出将入相”的古风,率领了一个师团的军队取得赫赫战功,并在从战后到“行宪”的这段时间,担任该地的行政主官),无力分身,直到建国后的一段时间,住建部部长一直空缺,只是由我的师父季润之元老担任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总师,统揽建筑设计、施工和规划上的一切技术事宜。因为各地的设计工作繁忙,师父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在中央的建工口元老们共同完成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去计委大楼的某间办公室,在审定好的建筑规范和发展计划上签字。建国伊始的建工部,除了一些文员,就是在国立中央大学同级的一个念干训班的同学常务副部长罗水根(他从担任建工部筹建处处长起就在部里工作,是部里的老人),包括我在内只有九个建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7个是学工程的,我是学规划和建筑的,另一个是学建筑的,除我以外都是师妹季园的学生,大家都是提前毕业的)十个大学生。1647年,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制订工作开始之际,计委要求讨论建国、“行宪”之后,国家建设时期的“国家建筑方针”。因为部里除我以外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师父季润之元老去琼州查看国家纪念物综合体工程的建设场地没订上返程票耽误了会期,主要是元老院其他建工口的元老们进行讨论。虽然罗水根最多同时身兼当时建工部所属五个处室的处长,但他一向很谦虚,自称不懂业务,不敢参加“建筑方针”的讨论。此外,只有我入行最久而且有主持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践经历,所以建工部就由我参加在计委小礼堂召开的“建筑方针”讨论会。
会上,建工口的元老们发言都对文主席提出的“适用、坚固、经济”的六字方针表示赞同,而计委的元老邬德认为经济是总的前提,而建筑原则的“适用、坚固、美观”这和勤俭建国的方针并不矛盾。邬德元老的主张与实践经验是相符的,因此我以我的工作经验支持邬德元老。此前我在“首都三校两堂三馆建设委员会”,所负责兴建在紫金山下的新国立中央大学中的教室楼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规划六栋教学楼及图书馆、行政楼、大礼堂,共两万余平米,在吸取了以往经验的同时,又参照了东门市等革命老区的民间二、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的设计方式,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大量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旧建筑匠人和传统建筑技术,结果造价仅80元/平米,就完成了任务,不仅在当时的首都是规模很大的建筑群,比人民大街上新建的殖民、军事、矿冶三个部每个部的面积都大,而造价却低于这些建筑50%以上,而且从审美上很符合元老院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同时,工程还借助现代的管理体制,将首都一带大量旧匠人在工程中转化为现代工人,既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压力,又促进了旧劳动者的改造。这些匠人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选入国家的干部、技术人员培养途径(多年后,在元老院和文主席、马总理的栽培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不知何时,在我们据实力争“经济”与“美观”并无必然矛盾,也不违反勤俭建国的原则的时候,马千瞩总理来到了会场。最后,由马总理发言,他概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大致是:建筑界通行的“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和国家勤俭建国原则是可以统一的,但是进行大规模的革命建设,“经济”是普遍应该注意的问题。新的五年计划首次涵盖了整个内十八省与关外,建设盘子非常大,所以他认为在 “经济”问题是应该普遍注意的问题。
讨论结果报上去后,元老院和中央最后定下来的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对此,师父季润之曾以个人身份私下说过:“作为建筑师应该在任何条件下注意美观”。从个人审美情感上讲,我是同意师父的。但实际上,当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都很困难的时候,在计委将“面积”和“造价”都卡得很紧的时候,建设工作主要是解决“有”、“无”问题的时候时,我们设计者对“美观”很难有所作为。


“民族风格”的摸索

在元老院和文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行宪”和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建设热情。在这股宏大力量的鼓舞下,在大建设时期为建筑事业开创的崭新局面下,我和各地各单位的设计同行,迎来了一个属于我们共同的创作高峰。这一时期我国的建筑作品,在设计上严格遵照“建筑方针”,但在具体实践中,对“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仍有不同理解,并且疑问也不少,主要认为没有明确的标准,实际上这是建筑的“美观”指什么而言,和对“建筑艺术本质与特征”的“理论问题”。从审美角度讲,我个人倾向于“民族风格”,即在现代功能建筑的设计上,注意民族风格、民族形式的取得,包括重视建筑造型与环境景观构图;整体空间组合胜过局部体形;具备屋顶、屋身与屋脚三段式的有机构成;具有中国建筑典型元素的形象概括符号及韵味特征等几点。师父季润之元老和其他许多元老一样,在思想上崇尚上古泰西先贤,在审美倾向上亦受海外影响,但是他对我的这一审美倾向不做干涉,并将潜心研究多年酝酿出的一套传统建筑研究著述《历代营造法式》传授予我。同时,师父凝练的将建筑民族风格、民族形式的取得归纳为:首在建筑群或建筑物的总轮廓,其次在墙面和门窗等部分的比例和韵律,花纹装饰只是其中次要的因素。师父的一系列教诲,对我的设计理念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在师父的支持下,我和一些同好的同事们,设计出一批高质量的大型纪念性公共建筑,比之以前的中西折衷式、古典式都有新意、有所突破,广大人民群众是拥护的、欣赏的。在这些建筑中,我们打破了封建时代形成的、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屋顶式样等级制,将原本用于皇家建筑的庑檐顶用于向广大劳动人民开放的学校、图书馆、文化宫、医院、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既在现代施工技术尚不普及的当时,因地制宜解决了屋顶施工问题,又在思想意识层面,宣传教育了群众。在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界群众座谈中,不少群众表示,这些原先象征着森严封建等级的建筑样式,能够被国家用于服务人民的建筑,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元老是传承道统心系万民的华夏后裔,激起了人民对新生活、新社会,对元老院和文主席的热爱。从群众座谈会上反馈的信息,说明这些建筑的设计,充分遵照了伟大领袖文主席提出的“建筑应当是意识形态宣传的有力阵地”的要求,根本不是某些人所谓的“皇权思想作祟”。


“大屋顶”风波

于1652年开始,在执行国家建筑方针中,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建筑方针和“可能条件下的美观”问题,于鄂水在1652年6月13日,中央各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题为《厉行节约为完成现代国家建设而奋斗》的报告时指出:“……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一年,元老院和中央政府还提出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基本方针,所谓‘适用’就是要合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合乎我们的生活习惯并便于利用,所谓‘经济’就是要节约,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关于非生产性的建筑要力求降低标准,在这样一个适用与经济的原则下面的‘可能条件下的美观’就是整洁朴素而不是铺张浪费”。以上于鄂水的讲话是中央对“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最全面、最权威的说明。     这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指导原则,是符合文主席革命思想的,在指导我们的革命工作实践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其他观点取代。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应该能够“与时俱进”的对这个勤俭建国方针有积极的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对“经济”的认识或理解不应再是消极的“降低标准”而是在技术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节约成本、降低造价。 但对这一指导原则的片面理解,从批“复古主义”开始,旋即转向批“铺张浪费”引起“削鼻子、削耳朵”的片面节约,因此带来了一股对“大屋顶”的批判狂热。作为“大屋顶派”的“魁首”,我设计的首都河西中央行政中心A片区工程,作为当时首都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首当其冲遭到了批判。
首都河西中央行政中心建筑是当时国家的重点工程,工程的规划始于1650年,当时国家计委选择在首都旧城西北地区建设一个以国务院为中心的中央政府行政中心。计划规模很大,两个设计单位被邀提供规划方案,建工部直属设计院的方案通过了元老院和立法院的投票选举,从此我就成了该计划的工程主持人。我的方案采用了周边式的布局,把基地分成5个区,中心围绕着35层的国务院大楼形成的建筑群是一个区,四周各一个区,面积一百万平方米。1652年年底,这个宏大的计划完成了东北区的A片区项目,面积为19万平方米。中央计划、财经、通商产业部门的用房问题就可以在这里解决了。该工程本不应算非生产性建筑,因为批判“大屋顶”,当时一些人要求停建、拆除已建成的大屋顶。当时琉璃瓦等材料都备齐了,从南京建材厂订制的琉璃兽头,是数百个造价250元一个的绿色和平鸽,一些人以“节约”和反对“浪费”为名,硬要把原设计的大屋顶改得不伦不类,让订制建材报废。甚至有人无限上纲上线,说“设计者在设计这一工程时追求‘布局气魄庄严’, 实际上是拜倒在封建帝王建筑标志——大屋顶下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其实就是追求封建帝王的威严”。幸亏当时敬爱的马总理指示:“文章已做到这般程度,就完成了吧!”虽然避免了这一无节约之实效,只是形式主义的曲解建筑方针对河西中央行政中心工程今后的影响,但也让我在那一两年中,不少接受报章上“刀笔吏”们的缺席审判,直到恩师季润之元老在《人民报》上,以国家建筑总师的身份,发表署名文章《辩证看待建筑学上的经济与美观》,才将我解围。而此时浮现中的那股暗流,并没有因为此次失败而偃旗息鼓,才有了十年后,借着经济建设出现的波折,在伟大领袖、大爸爸文主席中央政府主席职务三任任期期满之际,闹出的那场风波,但这些宵小最终难逃人民的审判。
(注:当时我国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建设资金的积累主要依靠农业收入,丰收则基建规模放宽,标准提高,欠收则压缩基建规模,降低标准,有时一个工程开始设计时是丰收,施工时却赶上欠收,因而不得不“削鼻子,削耳朵”。这是早期期间基建工作大起大落的根源之一。如赶上当时基建规模较大,不好压缩,财政当局和货币当局不得不超发货币满足建设,则会造成经济整体面的动荡,甚至为那场风波的发生推波助澜。这种情况一直到第七、八个五年计划时期才逐步消失。)


  注:图1 国务院大楼效果图; 图2 劳动人民文化宫效果图; 图3 国立中央大学校区效果图(鸟瞰); 图4 河西中央行政中心模型; 图5 河西中央行政中心模型A片区模型 ;图6 河西中央行政中心模型A片区主楼效果图;  图1 梁思成画着玩的35层中式风格大楼效果图 图2 劳动人民文化宫效果图 图3 国立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校区效果图(鸟瞰) 图4 北京三里河行政中心模型 图5 北京三里河行政中心“四部一会”建筑模型 图6 “四部一会”建筑主楼效果图  


首都献礼工程

1662年,是我国建国20周年暨“行宪”15周年。1659年1月3日,元老院和中央政府在幽州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伟大领袖文主席在会上亲自强调要搞几项经典工程,为了向世界和人民宣传国家的新面貌及实力,同时借此盛时,将我国的经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1659年1月5日确定国庆经济建设与献礼工程任务。包括建设在全国各地的二十项重点经济建设项目和首都献礼工程。首都献礼工程1659年2月25日陆续放线开工,在马总理的现场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仅用了三年时间,到1962年3月全部完成。不含道路桥梁、水利、地铁工程,推选出的首都十二大建筑包括人民宫、元老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馆与军事博物馆、南京火车总站、南京体育场、国家展览馆、民族文化宫、青少年宫、友谊大厦、友爱大厦,总建筑面积267.3万平方米。为此1662年3月25日,人民报发表社论盛赞这些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举”。


  首都献礼工程部分建筑的施工平面图与建成后照片 才不是北京建国十周年大庆十大工程外加莫斯科一姐妹呢

在首都献礼工程的建设中,我参与了其中的多项工程的设计施工。但献礼工程对我个人来说,最具有突破意义的不仅仅是打破常规的施工技巧及其带来的施工工期的超常,而是突破我个人的既有创作思路。在建筑总监、现任元老院元老季小润首长本着极高的文主席思想觉悟,“打破陈规、因地制宜、科学辩证、反对教条”的帮助下,在青少年宫的设计中,第一次大规模尝试崭新的建筑风格。
季小润首长是我国顶尖的建筑设计大师。他结合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种种变化,创新性的提出了新建筑主义建筑流派。该流派的特色,被我国知名建筑理论学家、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季园师妹用5个要素涵盖:1、底层独立支住;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该流派风格的建筑,整个建筑轮廓比较简洁,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强调功能性且光影变化丰富。不在追求立面的完全对称和细致雕刻装饰。整体外形简单,但立面的设计与开窗和平面的布局及功能相结合。当然,局限于当时首都献礼工程对建筑雄伟大气的风格要求,以及因为和我这一老朽共同创作所带来的种种折衷性,季小润首长的许多创作风格并未在这栋建筑中得以体现,但是该建筑仍不失为首都各大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季柯布……啊不,是小润元老的成名作,“新建筑主义”开山之作——德嗣大学音乐厅 才不是某个在业内雷死人的……

本着季小润元老的要求,青少年宫的表皮,需要凝练的展示出首都街道的风格。建筑的表皮,既决定了城市的肌理和形态,又应该与既有的城市肌理相和谐。因为考虑到青少年宫的使用者——首都青少年多来自首都的各个街坊,少年宫建筑表皮在材质选用和门窗等细部,需要用符号学的手段,在不同语境中,有机的、可持续性的呈现出首都街道的种种动态。青少年应该能够从青少年宫的建筑上,读出该建筑凝练并延续传承的历史文脉,在该建筑上找寻共同的文化记忆,获得温馨的归属感。这要求我们在设计中提炼江南里坊的外观及文化符号,在青少年宫建筑上予以复述。


  首都青少年宫 才不是华沙科学文化宫呢,欢迎大家从这楼上找江南街巷的文脉什么的……

在青少年宫的设计中,季小润元老重新定义了建筑细部的许多概念,使得青少年宫的使用者——国家未来的主人翁,能够在这座建筑中留下独特的体验和记忆。如对青少年宫入口大厅喷水池的处理,季小润元老针对少年儿童喜欢嬉水的特性,及江南儿童小时候在天井中看下雨的普遍回忆,革命性的将整个入口大厅下沉处理,将喷水池的喷头设在天花板上,向整个下沉大厅喷水。参观者步入大厅,既可以走在弯曲的玻璃顶棚长廊中,感受着雨水滴落在顶棚发出的怡人声响,也可以拿着大厅中向来访者出借的雨伞,甚至是不带雨具,冲入毫无遮挡的大厅,感受雨水与肌肤接触的感觉,唤醒童年的共同记忆。出于人性化考虑,大厅喷水池喷出结合季节与外界气温的水温,是经专家论证、季小润元老亲自体验,最适宜肌肤接触的温度,同时大厅一角设有烘干室,可以为嬉水的顽童和激起童年记忆的“老顽童”们烘干身体与衣服。季小润元老把这种能够让欣赏者亲身参与的喷泉模式,形象的命名为“I-喷泉”,旨在重视、强调人与喷泉之间的交互体验,这一理念很快就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专业设计人士的拥趸。
在青少年宫的设计中,由于献礼工程普遍存在的工期时间紧张等问题,工程的场地受拆迁和现场的局限,相对其他献礼工程,并不是很理想。工程概念设计中要求修建一个两千座的剧院,按照常规是需要建在主楼外的少年宫建筑群中的,但是这块场地已经安排了配套的美术馆、展览大厅、射击场、室内体育场等设施。如果将剧院修建在少年宫主楼一层,既与入口大厅冲突,剧院建筑的大跨度特点,又不利于处理整座大楼的结构。于是,季小润元老革命性的重新定义了剧院在同类建筑中的位置,将剧院设在了大楼的顶层。虽然这一设计让剧院投入使用后,面临人员疏散等问题,但孩子们排队上下楼梯看戏的举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质,顽强了孩子们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精神,同时也为孩子们留下了独到而又宝贵的童年记忆。


  孩子们画的“季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青少年宫投入使用后,孩子们都非常热爱这座凝结着元老院和文主席亲切关怀的建筑,不少孩子将自己对元老院和文主席,还整个建筑设计工作的主心骨季小润元老的爱戴,绘制成在青少年宫参加活动的图画,寄到了设计院。其中,一系列题材为“季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的绘画作品,既表现出青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他们对广大元老,包括新一批元老的衷心爱戴。幸福的生活和亲切的关怀,让祖国的未来由衷相信,融入圣船光辉的革命血脉,必将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美好的天下大同。


设计马总理住宅

1650年,世界人民的二爸爸、敬爱的马千瞩总理用稿费和祖产股票的分红,在南京旧城的边上买下了一座荒废多年的古宅,准备为家人和他抚养的近百名一起生活的革命遗孤修建住宅。为了能够圆满完成工作,师父季润之元老出面协调,让我在马总理家中住了一星期,全面了解马总理的生活需要,在这段时间,我不但见识了马总理节俭的生活,还为马总理大公无私的崇高人格所感动。
因为收养了大量革命遗孤,又因此需要不少生活秘书帮助照料,马总理家的人口较多。此外,还有一位当时行政级别为正部级的元老唐秘书和他一起生活。马总理公事繁忙,下班后还经常在家接待来谈公事的首长同志,有时因为公事谈的晚,还要在马总理家过夜。在马总理家居住的那一星期,有件小事让我深感总理的辛苦和住房条件的恶劣。
有一天深夜,世界人民的大妈妈、文主席的好战友、好学生,文主席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大同社的创始人杜雯同志上门谈公事。当时马总理在书房中批阅文件,唐元老请杜妈妈在书房外稍候,去书房请马总理。当唐元老敲门时,马总理因为连日来工作劳累,正好趴在桌前打瞌睡,被唐元老冷不丁一吓,不慎摔到了地上,磕破了额角,鲜血直流。唐元老听见声音不对,赶紧进门去扶,但她也跟马总理一同劳累了多日,拉马总理的时候重心不稳,腿一软,摔在了马总理的身上,于是只好和马总理一起呼救。杜妈妈听到声音不对,赶到书房门口,见状忙大呼小叫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奔来,看到书房里两人躺在地上,想到几天前中央保健局的同志刚来讲过课,以为两位元老突发急病,不敢贸然处理,于是给住在隔壁巷子里的我国医学泰斗,国家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河马元老通电话。
不多一会儿,来不及整理衣冠的河马元老带着现任国家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立医大博导教授的夫人郭芙、当时念博士研究生的现任国立医大教授赵倩、当时念硕士研究生的现任国立医大教授孙丽、当时念硕士研究生的现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周舞、当时在河马元老开的诊所实习的现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郑芒(当时全民健保还没建成,别说公办医院、诊所,南京城里连自开业的有照医生都很少。为了方便街坊,医者仁心的河马元老在家里开了个诊所,由家人和学生坐诊,这就是今天河氏医疗保健集团的前身)来到,这才解除了大家的虚惊。但马总理简朴的书房和书房外的走廊,已经站满了人,一直站到院子里。
不一时,道教领袖张天师带属下熊力道长来找河马元老谈公事,听河马元老家的工作人员说河马元老带了一行人去了马总理家,也跑来马总理家。张天师精通医术,在院子里听到些风声,又看到外边围这么多人,还以为出了大事,顾不得一路上跑得面色通红,喘着粗气,忙带着同样精通医术的熊力道长往里挤,结果这里的拥挤情况更为狼狈不堪。
事后,总理家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住房紧张,但一直以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坚持仍然按照领导干部住房标准规定不能放宽,所以马总理才计划自费购置宅院。在建造中,马总理时刻提醒我要节俭设计,所以我在设计中,尽量保存院中原有建筑,终于经济又合理的完成了马总理住宅的设计。同时,保留下庭园中马总理较为欣赏的花园、花厅等大部分建筑作为举行家宴、招待宾客或其他用途。(施工图交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后,为不打扰马总理工作和生活,我未再去过。后来唐元老亲自打电话到单位,以马总理的名义请我出席乔迁宴会,但因为当时我在北方出差,未能赴宴,心中一直有愧马总理和唐元老)。但就是这样一座简朴的宅院,在那场风波中,还被一小撮别有用心分子大批特批“马公馆豪华浪费”、“马王宫”、“童子营”。实际上就我所知,为马总理建住宅时,尽管他家面积不够用,总理仍然以身作则,恪守国家规定,和一小撮反动分子毫无节制的为所欲为,实是鲜明的对比。


北方副都建设

自五十年代起,我就在为北方开发局、北洋商社的服务中,来到了今天称为北京的河北省幽州地区,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启动了北方副都建设之前,就在元老院、马千瞩总理、杜妈妈的亲切关怀下,师父季润之元老、师弟季小润元老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当地的城市规划工作与建筑工程设计建造。整个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元老院、中央政府和文主席、马总理的英明领导和广大建设者共同的集体智慧结晶,我个人的力量,在这股冲撞一切困难和阻拦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洪流中,起到的仅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作用。纵观整个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算得上有我的一点个人痕迹的,就是北京旧城区改造工程,及都市外郭水域建设。


  北方副都部分建筑效果图 字不够,图来凑。出处不解释
  北方副都部分建筑实景图  字不够,图来凑。出处不解释

建国初期,当年我国建都南京的时候,本着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作用,元老院、中央政府决议,在现代化建设中,尽量不拆减封建时代王朝的宫殿、宗庙、陵寝建筑,在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民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前提下,保留部分古城和部分保留一些古城的城防体系。这一决议,既决定了后来的首都建设,又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北方,保留了完整的北京古城体系。在北京城的建设中,亦采取了保留古城城墙,围绕古城修建环状组团式城市的方案。而古城中央的宫城,则另做现代化处理。此时的宫城,自明代覆灭,已过去30多年。多年来,宫城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残败零乱的现状比比皆是。每逢雷雨季节,宫城高大建筑密集的地区,雷击失火时有发生,对古建筑和文物安全始终是个威胁。为改变这一现状,自北京副都计划开启伊始,一个将宫城地区实现现代化改建的方案就提出了。在该方案中,紫禁城范围内的建筑必须加以保护,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面貌。修缮以复原为原则,保持原有风格。对于与建筑正体无关之后添的附加建筑物,如小墙小屋等,必要拆除时,也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建筑周围的空隙地区除清除积土、平整地面等工作外,要在保持古典的、民族形式的、并与宫殿建筑相协调的原则下,进行园林风景的点缀,成为观众的休息场所。
在方案中,为了协调景观,优化参观者的参观路线,紫禁城博物馆的主入口设在面向北京新城的皇宫西苑,将西苑变成皇宫博物馆的门前绿地。同时为了妥善保护紫禁城文物,政府拆除火损的前朝三大殿,修建了一座具有历史建筑原有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此外,还拆除了紫禁城火损午门、瑞门,以承天门为主入口,在此修建元老院常务办公机构,改变了宫城一带封建落后的面貌。同时,将拆解下的完好建筑构件,和部分明十三陵建筑构件一起,运至河南开封,用于宋主先皇奉祀宫的建设。这一系列设计有效保护了宫城内的历史建筑和文物,移建开封的部分,又起到了1+1>2的作用,既节约了国家开支,又收到了令各界人士满意的效果。笔者就曾在宋主先皇奉祀宫的竣工典礼上,得到了宋主先皇首席奉祀官赵曼雄先生的关于这一设计的赞许。
北京都市外郭水域工程,通过玉泉山下和永定河沿线修建平原水库,通过水系、闸门沟通。这一工程,既通过水库沿岸的如颐和园、玉昆园、玉带园、朝阳公园等大型园林建设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又为城市防汛和供水提供了辅助。这一工程后续又进行了更加外围的工程,如密云、官厅等大型水库及引水渠道的修建。
都市外郭水域工程一方面提高了永定河的防汛等级,一方面完善了西北郊的水利体系。以体现我国传统治水哲学思想的玉昆工程为例,工程一方面修整玉泉山、西山一带的泉眼和水道,一方面疏浚开拓了元老捐献的私园昆明湖作为蓄水库。扩大之前昆明湖原来的面积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经过开拓工程,沿东西两岸大为扩展。 经此工程,玉泉山、西山因地势下流的泉水得以积蓄,还将西山碧云寺和卧佛寺的泉水经玉泉山麓也引入湖,于是就建成了北京西北最大的人工蓄水库。因为昆明湖正处在玉泉山的下游,地面是西高东低,因此,只要加高了东岸,湖内的蓄水量就会增加。东堤就起到了拦水坝的作用,并提高了湖中水位。而且东堤之外,地形陡然下降,地面的平均海拔只有48米,比昆明湖的平均水位50米还低至少2米。这样就保证了堤外园艺用地的顺利灌溉。为了调节湖水的蓄量和放流量,湖堤的东北端修建了一座水闸,也就是二龙闸,昆明湖作为一座平原水库,还具有蓄泄西山洪水的功能。工程利用湖床地形,修通了昆明湖和东北方向清河之间的通道,一旦洪水来临,昆明湖本身无法蓄积的时候,还可以向清河排洪。很快水库的这项功能就受到了考验。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北京的西北郊形成一套完整的集灌溉、蓄水、排洪相结合的可以控制的供水系统,昆明湖也就成为北京城最早出现的一座人工水库。


  上图素材来自网络,与一切真实的组织、个人和事件没有关系。


总结与启示

我这些年追随革命事业的经历,证实了只有元老院、中央政府才能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带领人民实现富强。在践行主席思想实现人类进步的漫漫征徒上,解决一切问题,都应该按照文主席教导我们说的,不能脱离现实和历史文化基础的实际,否则只会走向危险的倾向。外域的知识不但浩如烟海而且千变万化,每日每时都在出“新”。但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他人“彼时彼地”的产物,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现实和需要,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方法论指导,则很难正确、恰当的汲取外域的知识,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正如文主席教育我们说的,“知己”才能“知彼”,一切事物“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而“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附真理部批示《人民建筑报》季墅稿件函及相关
真理部1699年3月27日批示《人民建筑报》1699年3月26日季墅稿件函
真理部批函[1699]16990327616494165X号
《人民建设报》编辑部:
季墅老先生是早年参加革命的优秀知识分子,是我们事业的宝贵财富。日前季老回忆录稿件我部已审核,季老劳苦功高,现已年逾八旬,脑力有所退化,部分细节信息处理略有不当,我部现对其来稿做出如下调整:
1、 三元里叛乱事件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应淡化处理,本文关于此事件的内容暂不予发表。
2、 临高纪念碑综合体工程是元老院、中央政府早年受错误路线影响做出的不正确判断,尽管这不是元老季润之首长的个人错误,但为了元老院和广大元老的体面,关于此事的内容不予发表。
3、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世界人民的二爸爸,文主席的亲密战友,世界革命人民所敬爱的马千瞩同志为人民服务一向不计名节,根据马千瞩同志此前的个人意见,公开出版物提及马千瞩同志处,除“敬爱的马千瞩”同志之外,不使用任何尊称,关于马千瞩同志住宅的段落一概删除。
4、 元老院、中央力挽狂澜,粉碎一小撮人的阴谋,保卫文主席、保卫革命事业的那场风波,使用《国朝年鉴》中的介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此事发表个人见解。
5、 我国首任宋主先皇奉祀官名为“赵三更”,号“不坑”。季墅老先生年事已高,将奉祀官的姓名与二十年前去世的元老赵曼雄首长混淆,发表时应更正。
你部向我部送稿时应先按照《编辑手册》要求先行审稿,避免低级错误,保证国家政策的顺利执行。
此复



真理部
一六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住建字[1699]93号字
关于黄彩翠同志职务的任免通知
住建部中央设计院、东袋鼠省希霓建材职业技术学校:
经我部人事处研究决定,免去黄彩翠同志季墅办公室秘书一职,任命为东袋鼠省希霓建材职业技术学校汉语言教研组助教。

一六九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关于中央和地方早年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同志疗养的通知
1699年4月2日
《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元老院关于加强早年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同志待遇的建议〉的通知》提出,元老院要利用自有资产,于本年度组织一批贡献卓著的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重返琼州革命老区。此次元老院和伟大领袖文主席组织老同志故地重游,一是让老同志们目睹离别多年的革命老区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二是前往三亚中央疗养院进行休养。为落实这一文件,经与我部办公厅、老干部处的协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另附毒牙一则:
马督工从归化民干部中积蓄了人脉,形成了庞大的新官僚集团。这个新兴利益集团,自五十年代起,就自喜于使用“数百个造价250元一个”兽头的宫殿式建筑物彰显权威,背离人民。这个集团好大喜功的经济建设,自大髡国建政起,就经常造成大髡经济的动荡。1659年,马集团骗借文主席的首肯,抛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跃进式的经济建设计划和形象工程计划,为的是在文德嗣主席三任任期期满之际,赢取获得政权的政治声望。没成想,这个前所未有的大计划,也使大髡国经济建设面临前了所未有的曲折。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就站出来,揭露这个政治集团的种种不是,即将结束任期的文主席,也本着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站在革命人民的一边。没想到,该集团的党魁马某,利用自己在官僚机器中的布局和在首都各大高校的干儿子们,先是将反对他在经济上的瞎指挥的矛头指向因上当受骗支持过这个计划的文主席身上,导致文主席被迫下野,进而利用群众运动,肃清了自己在体制内的反对者,成功扭转了对自己不利的革命浪潮,反攻倒算,把窃国脏水泼到了革命者的身上。并且,马集团为了全盘窃取革命事业的领导权,利用文主席在人民中的声望,一边神化文主席,借神化文主席破坏正常的国家制度窃居权力,一边架空、背叛文主席。本是和文主席两路人的杜雯,因为其理论能实现马督工的野心,故而在马督工的宣传机器的鼓吹下,在大髡国拥有了仅次于文主席的社会地位。马的宣传机器甚至向不明真相的群众暗示,杜是文主席的唯一伴侣。而马,则在大事已成之后,诡计多端的淡出到一旁,把名义上的大权交给自己的代理人,从幕后控制一切……忠于文主席的赵曼雄同志,在革命低潮到来之际,为了保留革命火种,在马的攻势下佯败,假意接受马“留你一条生路”的安排,远赴开封,静观其变。
——《现代民主自由主义思潮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对极权政治统治未来三百年影响之辨析》  苟二 著
“紫金山下的新国立中央大学”,首都自然是在南京了。

根据先前的同人文,督工吃了不死药,活到一百多岁还精神着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4-9-21 13:55 , Processed in 0.0700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