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高启明》同人作品《信封上的战争》版权归《临高启明》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信封上的战争作者ID北朝论坛
周围其他网站
知乎:大金法同人重要信息地点
广东,广西内容关键字
金融,投机,事件转正状态
待转正发布帖北朝原帖
【同人】信封上的战争其他
信封上的战争同人写作情况完结情况
未完结首次发布
2018-06-26最近更新
2018-08-29字数统计 (千字)
13.1
一、德隆银行的监管体系
1628年当文德嗣向众人展开那个巨大的虫洞的时候,黄芪一瞬间就后悔了。当初黄芪来参加这个穿越组织,纯粹是为了好玩,并且还威逼利诱拉上了自己的老公。但黄芪从来没有想过,穿越是真实的,因为她只是在政策研究部门呆久了,闲的蛋疼,想要找点乐趣。偏偏自己有个好友参加了一个什么穿越夏令营活动,觉着有趣便把一家人脱下了水。等到虫洞展开的时候,黄芪后悔了。
当然更后悔的事情在后面,在一位单独暴走的的元老被砍头以后,黄芪企图凭借一人之力改变历史的想法彻底消失了,现在黄芪心里想的是怎么保护好自己带过来的两个小子。没有空调的日子确实难过,但也还能接受,日子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女仆革命又爆发了。黄芪无时不刻不担心哪天自己老公会带着一群后宫回来,顺便剥夺自己肚子里娃娃的元老继承权。好在黄芪和他的老公周围都是学金融出身,一起在新的时空创建金融秩序与会计制度,抬头不见低头见,周围也没机会找女仆。
新世界以一个野蛮的姿态在快速成长、发展,黄芪也从会计的培训者慢慢成为德隆银行的管理者,至于自己的老公则一手创立了声名赫赫的“东南亚生产建设团”。从1628年到1638年的十年里,两个人都在不停地变化、成长,从夫妻到事业上的战友、同袍,黄芪下决心要和自己老公一道,为自己的孩子创立一个铁打的帝国。
在新的时空里,黄芪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搞金融监管,只不过这一次黄芪是从头开始建立与控制一个金融调控体系。
在这个时空,德隆银行即是中央银行也是商业银行,同时德隆还控制着商会。这意味着,德隆是这个时空最大的情报中心。通过看到各个地区分行资金的数据,黄芪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动态,同时通过商会,黄芪可以清晰的了解物资流动情况,甚至可以猜出当地的粮食产值。基于这一整套信息,黄芪构建了新时空的动态监管体系,在新的动态监管体系下,通过观察各个地区个人及企业德隆银行账户、粮食销售情况以及部分商品的销售状况,黄芪可以敏锐的捕捉到每个地区经济运行的状况,而且由于监管的是真实的现金流,作假空间被大大压缩了。甚至在后期,这个监管体系还开始联通户籍系统的人口数据,建立全方位的监管。
以地方税收为例,旧时空存在政府给国有企业补贴,让国有企业谎报利润多缴纳税,之后再补贴之后两赢的手段。在这个时空是彻底没戏了,理由很简单。企业如果利润是账面的,那就意味着,企业在德隆的存款不会增加,通过德隆流通运输的商品不会增加。如果地方官能力有限,又想做高经济数据的话,他需要同时做高居民存款、企业资金、物资流动等多个指标,而这些都是需要贴钱的,不能维持长久,最多冲个时点。但这些数据对于经营监管一体的德隆而言,只是月度报账而已。这意味着如果要全指标作假冲时点,每年要冲12次,这换成谁都做不到。
也许地方官员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直接收买当地德隆的报账人员,但是这资金是实实在在的,报多了谁又去填补呢?加上德隆的财账分离原则,作假难度难于登天。曾经有归化民官员串通大户把窖藏的银子铸币然后发给老百姓,然后再从老百姓手里收存折的方式做高居民存款,但是很快就黄芪发现发现当地消费水平和存款水平不符,之后这位干部被挂了路灯,大户的银子则以赃款的名义收归国有。还有手段高超的归化民干部想到了搞物资空转的方式,做高商品流通数据,最后也是和其他几个指标比值不对劲而东窗事发。在打掉几个投机分子以后,归化民干部知道,在澳洲人地下当官,过去有奇卡、政治保卫局看你的官风,现在还多了一个德隆稽查管你的政绩,归化民干部们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公仆。
不过有监管的地方,就有监管套利,就有对策,在这个时空也不例外。
第二章 房地产热潮
澳宋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玻璃和武器贸易,但是之后最大利润却来自棉花。不要小看衣服的重要性。衣服的作用首要是保暖,其次是舒适,并且由此生发出了建立礼仪、区分身份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可以很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无论是从面料还是设计上,也就能轻松地达成衣服应该具有的功能。
但这可不是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上,人类甚至连合适的面料都一直没发明出来,像今天这样各种面料任君选的情况对于古人自然是奢求了。
对中国人来说,最早出现在视野中的纺织物就是麻布。在旧时空亚麻织物似乎又一次成为了流行的面料,最重要的原因似乎是因为它的透气性和舒适度。但古代的麻纺技术远不如今天,粗针大麻布是常见的形态,穿在身上常常不贴合人体曲线,粗糙的麻布把娇嫩的肌肤磨破也是常有的。
由于贫穷而且经常需要下地干活、码头扛包等贫民职业适合穿,对达官贵人来说麻布就不算好的选择了。更何况,麻布透气性佳的代价,就是它漏风。对于缺乏取暖设施的古代社会而言,保暖功能差的衣服就是在功能性上有巨大的短板,亚麻对他们而言算不上什么好衣服。
好在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动物纤维——丝绸。丝绸的发明,让中国的纺织科学前进了一大步。用蚕丝纺织的布匹,贴合人体曲线,穿在身上不会刮皮肤,外观看上去还有着丝织品特有的光泽。有这种面料可以选,有钱有势者自然非常满意。这种满意不仅在中国本地盛行,还流传到了国外——谁不喜欢滑溜溜亮闪闪的东西呢?澳宋也凭借赵公公在杭州的丝织厂赚的盆满钵满。
但丝绸锦缎的问题也很多。首先一点就是这种织物的成本高昂,从桑树种植到蚕的养成,以至于抽丝缫丝,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每一道工序烧的都是钱。这种布料当然就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基本再见了。更何况,丝绸在极端气候下的表现并不好,它既不能在夏天吸汗,也不能在冬天保暖,功能性上仍然有所缺失,只能作为仪式性的服装使用。
而棉花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前两种面料不能解决的问题。澳洲人种植的经过改良以后的长絮棉花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热捧。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棉织物的一些非常难得的品质上。棉纤维制成的衣物,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相比于动辄黏在身上的丝绸,穿着的舒适性大大提升。连达官贵人也要在丝绸的布料里衬着棉衣,就知道棉布有多受人欢迎了。而相对于亚麻布,棉布的柔软和贴合程度明显提升,细皮嫩肉的人也不会因为棉布而磨破皮肤。
从最初的印度棉布开始,到后面独步全球的澳洲棉花以及澳布,澳洲人的纺织品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和超级高的做工与品质冲击着整个世界,如果说澳洲人的奢侈品是自然经济的攻城锤的话,澳洲人的棉花就是炸塌城墙的炸药了。
但是纺织业的开展是需要条件的,澳宋的纺织厂也基本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想要发展经济还要从其他地方下脑经。自古以来,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衣的钱被巨头赚走了,食是天地会的干活,而且东南亚生产建设团是产量大户,无人能敌;各地官员自然而然就在住上面下足功夫。
不得不说,搞房地产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最完美解决方案。第一,房子是非贸易品,不存在其他地方生产卖过来的说法,只能就地建设,就地发展;第二,盖房子要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产业,尤其是水泥这些东西还不好运输,只能就地购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三,买房子是大事,也是高兴事,老百姓愿意花钱;第四,盖房子还是政绩工程,毕竟元老下来一看房子盖的整整齐齐,印象就不一样。于是盖房运动在两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第三章 房地产泡沫
与旧时空不一样的是,旧时空的房地产是刚需品也是一种投资品,旧时空商品房的火爆来源于土地的稀缺性,而这些在本时空都不存在,这里既没有土地红线也不需要土地红线,既没有人口压力在未来的大殖民时代也不会有人口压力,所以本时空的盖房运动更像是改开进行到9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的新房翻建。
不过也不太一样,那个时空,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是差可以能够形容的,事实上,元老们理解的农村的破房子那都是旧时空建国后按照《简易住房》这本书修建起来的,比这个时空农民住的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住的更接近半坡、河姆渡这种房屋,不是一个破字能了得。南方多雨,夏天洪涝灾害频繁,在明廷统治的时代,发个洪水死伤几十人然后闹个小瘟疫成村子死绝了那是根本不会写到地方志里的,至于房子冲垮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更是常见。元老院进入以后,虽然统治并没有进入基层,但是组织力比明廷不知道好到哪里去,灾后瘟疫更是基本不会发生,加上粮食产量的提到,以及大规模人口移出带来的耕地面积增加,这老百姓的生产资料积累大大加快了。这样老百姓既有资本也有动力去建造一个能够抗一般水灾和天灾的住房了。
临高的建筑公司很快就嗅到了气味,带着人手进入了两广地区开辟新市场,小建筑队更是走村串镇盖房子,东南亚生产建设团的水泥窑也开始在各地开花结果。建筑队提供技术,人力一般都是村子里的汉子自己出,按着元老院的要求,两广地区除了地势较高的地区外基本盖的都是干栏式建筑。样式和建设团基本一样,只不过建设团因为工人出身不同,有些偏日式,有些偏朝式,有些则是徽派,还有些是东南亚特色,而两广地区则是以广式样式为主的干栏式。
盖房子的技术难度不过,1米5的水泥墩需要点钱,之后就是几根大原木,剩下的就是杂木做的墙面和地板了,有些地区会用竹子。至于房顶,这些建筑公司都抛弃了传统的茅草屋,毕竟漏雨也是个很讨厌的事情,有钱的人家选择用瓦片,至于没钱的人家就选择木制屋顶。由于蒸汽锯木机的存在,木板的制作变得简单高效,价格下降的也很快,加上那个时空森林覆盖率很高,木材相对廉价。而且做房顶一类的杂木也不是不可以,这成本就进一步被压缩。
盖房运动兴起以后,差不多每个县都会有两三个木场,材料什么都是现成的,建筑队需要做的就是对房屋进行组装。一个七人建筑队,算上本家帮忙,半个月就能起一栋新房子,还能给摸个白石灰墙面防虫,如果是熟练工10天就能搞定。差不多一个150平左右的小木屋搭起来差不多在6个银元左右,也就是一个公务员3个月的工资。如果自己买材料折腾盖的话1个月到两个月也能搞定,花费3个银元不到。这房子虽然是贵了点,但是和元老的破房子相比,这点投入还是相当划算的。
但即使是这么低廉的房子,泡沫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只不过泡沫发生在地产市场的上游——建材。盖房运动的兴起,刺激了一大批商人购置蒸汽锯木机,制造成品木材;整个建材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高额的利润,刺激着两广的资本迅速流入据木板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大量的商人也开始举债扩大产能,激烈的竞争也开始从上游向下游蔓延。为了推销自己的木材,很多木板商开始进军建筑业,实现从木材到住房的一条龙服务,各个建筑队也开始成为木板商的拉拢对象。在激烈的竞争下,木板市场迅速饱和,以佛山为例,佛山地区锯木厂居然多达7家,有蒸汽锯木机12个,产能几乎可以覆盖6个佛山,为了寻求出路,佛山地区的锯木厂生意沿着西江一直做进了梧州,但是梧州当地也有4家锯木厂。这价格战很快就打了起来!价格降低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个好事,但是对于举债扩大产能的锯木厂而言,就是天大的灾难了,尤其是那些已经包揽了上下游的企业而言,这个资金压力是巨大的。
在澳洲人平定两广的第二年,房地产泡沫终于在佛山破了,代价是锯木厂的3家倒闭以及部分附属于锯木厂建筑队的跑路,接近600家农户的新房建设停工,设计新房价值高达4000个银元,而这些倒闭的锯木厂背后还牵扯了高达10000银元的债务,建筑队还欠着伐木,水泥等上游企业的钱,另外还有工人工资都没有支付。而且能玩上下游全控的企业那可是大企业,恐慌情绪被传递,各地钱庄以及放款人开始向锯木厂要求提前还钱,锯木厂开始以佛山为核心一家一家倒闭。
其实这种事本身元老院并不需要管,毕竟明末这种破事实在太多,但是问题就出在,元老院监管经营一体的金融体系上,由于锯木厂投资获益颇丰,而且投资的东西都是看得见的资产,各地德隆银行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
而且这种贷款分布在锯木厂、建筑、伐木、水泥等多个行业,看上去毫无关联,因此并没有触发德隆银行内部关于不得单一投资某行业的规定,但是实际上这些行业都是在围绕着锯木厂在运行。现在锯木厂出了问题,直接造成了天量的坏账。更要命的是,这还牵扯到了房子,开始影响社会稳定了。这元老院就算是不出手也不行了。
房地产泡沫爆发后的第三个月,德隆地产公司挂牌成立,开始大量接手烂尾的房子。第一步就是和民间借款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原有30%的利息被要求降到10%的德隆银行标准利息,当然借款人不接受也要接受,澳洲人的刺刀顶着呢!
第二步就是接手锯木厂,各地的锯木厂开始重新运营,管理人员基本被保留,至于产品则开始由木板转向家具,其实这种转型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桌椅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了,而家具由于过于笨重,难以向外贩卖,黄芪不得不祭出第三招,以退为进。
各地因为建筑队跑路而建房停止的家庭,终于在问题爆发后等来了官府的人,只不过官府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房子继续盖,你们房贷还是继续还,但是继续盖的话,这个床还有家具你得打包买上几件,要求不多10毫的银元。这阑尾还是买个家具的账大家都会算,在拿回了几件家具后,各地受波及群众终于住上了房子。
最后一步是限制产能,在接手破产的锯木厂后,在元老院财政系统支持下,黄芪选择进一步加大产能,疯狂打价格战,逼迫各地锯木厂退出竞争,之后垄断市场提升价格,但是价格的设置是十分微妙的,高于变动成本,但只有10%的利润,保证进入者投产后10年不能盈利。在价格战打了3个月以后,黄芪的锯木托拉斯算是彻底建起来了。拜日益发达的航运业与元老院殖民事业所赐,黄芪得以以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将多余的机器以合理价格卖给新的殖民地,又以合理价格将建材卖给殖民开拓者,让新殖民者得以快速建立殖民地。根据黄芪的计算,只要在经营10年,这个建筑公司就能把呆坏账全部处理掉并且盈利了。
而小小锯木厂引发的不大不小的金融危机也让元老院意识到,疯狂的资本扩张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第四章 船运与投机
后世的史学家往往将锯木厂泡沫视作是元老院资本扩张初期经济问题的一部分来考虑,而这场不大不小的危机也确实只是那个年代各种泡沫中小小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最早爆发为人所铭记,而这之间爆发的危机。而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元老院的飞剪船说起。
1639年,元老院的第一批飞剪船开工了,首批就下了三艘单。为了保险起见,这三艘船依旧选择在临高制造。飞剪船的赞助者、设计图纸提供者王凯元老在开工仪式上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劳动人民都是穿粗布短衫,伪明的老爷们从来都没有正眼看过我们劳动人民!今天我们就要把劳动人民的名字写在高大的船头,以后这艘船会开到伪明的每一个港口,让那些官老爷们抬起头好好看看!看看我们澳宋的劳动人民能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我将它们命名为短衫级!这三艘船将会被命名成我们广大群众最好懂的名字,黑枪鱼、鲣鱼、飞鱼!还希望大家鼓足干劲,保质保量,完成这三艘船!”
这三艘船1639年2月1日开始建造,同年11月22日下水,二号舰鲣鱼号下水,当月末三号舰飞鱼号下水,而一号舰黑枪鱼由于属于特种船只,加装了蒸汽机到第二年的3月才下水,此时二号和三号舰已经完成测试,正式下水。
这三艘飞剪船的制造,在澳宋造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这三艘船的龙骨和船肋使用了钢材,是澳宋第一批铁肋木壳船;第二这三艘船是澳宋历史上第一艘采用标准化设计,零件通用的船只;第三这三艘船的船舱才用了旧时空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可根据载货类型灵活调整。当然这三艘船的造价也是吓人的,即使是采用了内部划拨价,单只价格也高达1万个澳洲银元。
不过很快,这三艘船就证明其投资是异常合理的。二号舰鲣鱼号和三号舰飞鱼号作为标准贸易船只,其出场就显得气魄非凡。1640年两艘船的处女航以航行竞赛的方式展开,在澳宋宣传机器的促动下,几乎整个澳宋都参与了这场赌博游戏,从两艘船下水开始临高日报等几乎每日都整版报道了两艘飞剪船的建造情况、成本、速度、强大的火力,而靠近澳宋控制区域的大明境内,各级官员也在时刻关心着这两艘船,只不过在他们看来澳洲人对船的执念简直可笑。不过事情很快就变得不那么可笑了,1640年2月26日,两艘船开始了他们的疯狂航行比赛,到6月27日临高日报的报道就已经变成了两船进入福建海域和福建的风土人情与特产,大喇叭里也传出两艘船的最新情况。那几日,澳宋治下的各个县城都在用有线电报分享着两船的状态,各级军队也用无线电传递着航船的信息。县政府门口归化民干部每隔一个小时会向围观的人群报道情况,而赌船的盘口也会实时进行调整,两艘船已然成为全城人的狂欢!千里之外的上海,人们也时刻关注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比赛,伪明的探子、租借的富商早已经包下了港口附近的旅馆,而当天澳宋赌船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万银元,有接近30万人参赌,几乎所有城市居民都或多或少买了点船彩。
28日晚上,各个地方都沸腾了,根据报道,两艘船均已经到达台州地界!换句话说迟至明天中午,这场世纪赌船大赛就要见分晓了,各个地方的船彩销售点几乎爆满,毕竟今天是最后一天,澳宋赌船的收入更是达到了1.3万银元。无论是哪个船胜了,算上两船这次携带的2600吨货物,再算上回来满载的蚕丝等制品这一趟下来,船只基本上就回本了。
当然更加忙碌的是摆摊的小贩,28号晚上得到消息起,各地小贩都开始在有有线电报或无线电报的衙门前抢占有利地形,毕竟明天吃瓜群众不会太少。各级政府显然也没有意料到会有这种局面,毕竟为了争抢摊位几乎各地都爆发了治安事件,更是引来吃瓜群众的高度关注!同样争抢摊位的还有上海港附近的商贩,好事者已经在附近扎营,更有人租船出海观看,场面非常热闹!这里面既有吃瓜群众,也有怀疑论者,毕竟三天不到广州到上海,这个速度实在太吹,无论如何要看一看!
29号上午,当各地负责报道的归化民干部喊出船只即将进港的时候,赌棍们!小贩们!吃瓜群众们都讨论了起来,野盘口更是开的到处都是,毕竟船彩不让买了!10点,上海港外的雇佣花船观赛的好事者已经升起了白旗宣布三号舰获得了胜利!而更多的人则被这种高达修长的巨舰所震惊,飞鱼号以惊人的速度抵近港口后,鸣炮致谢,更是引来现场阵阵欢呼。元老院显然不满足这种效果,单良在港口边设置了醒目的靶子,飞鱼号又进行了实弹射击,强大的火力让在场的所有人大开眼界!
不过赌博并没有结束,澳洲人的船彩非常精细,除了赌输,还有赌时辰的。除此以外还有赌进港后射击成绩的。下午12点11分,落后了2个小时又11分钟的飞鱼号进了港口,气急败坏的飞鱼号船长显然是要在射击上赌口气,经验丰富的炮手进行了花式射击,展示了伏波军看家绝技,一炮两伤,为整个船彩划上了句号。
这场航行竞赛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澳宋拥有了一种飞速货船,火力强大且精准。在澳宋内部更是再一次引爆了海军热,从贩夫走卒到士绅鸿儒,不能随口报出飞剪船的数据,不能说出一二,那可就是大大的落伍。
而飞剪船之后强大的运输能力、安全性能以及惊人的速度更是让这种船只具备了惊人的盈利能力,以飞鱼号为例,飞鱼号来往上海长崎只需要一天半,从临高到巴达维亚也只需要一周,岭南的荔枝上午装上飞鱼号,最迟6天就能到达天津紫云楼大酒店的饭桌,加上又有冰块保鲜,几乎就是刚采下来的状态。飞鱼号跑一趟的货物利润高达200%,运费收入收到手软,纵使有1万多银元的成本,回本也实在是快。
在飞鱼、鲣鱼世纪之战结束后的第二个月,高举以及一干人等向造船厂下了第二批4艘订单。购买飞剪船手续复杂,元老院为了防止技术扩散,不允许船主控制船只,只是参与利润分成,从船员到武装人员都隶属殖民贸易部,但奈何利润实在是高,2艘、3艘的订单接踵而来,为了顺应市场需要,香港、临高造船厂都进行了扩建,建造速度更是不断加快。之前的内河航运船只更是直接下放技术外包给了民营小厂。航运业的火爆,更是激活了民间对于航海的渴望,股份制公司开始被百姓接纳,做个股东,凑钱买船成为1640年最火的词。那个时候手上有2个银元的航运公司股票可比德隆银行的存单有面子的多。
但问题来了,元老院下了单的飞剪船中跑远洋的短衫级,拢共也就下了22艘的单,分给了香港造船厂、临高造船厂,日程也都排到了4年后。小飞剪500吨级别的价格便宜只有7000个银元,单下了72艘,日程排到了5年后。换句说话优质标的就94个,需要募集的金额在79万银元。元老院治下人口算上东南亚生产建设团已经突破了1500万,就算是只有2%的人参与航运投资一人投资3个银元,这也轻轻松松突破90万。换句说话资金多了,优质标的少了,那这些股票就显得格外精贵起来。所谓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这玩着玩着,全民买船就变成了全民炒股。
根据后世的记载,在疯狂的1641年,各个地方的集市都出现了固定的股票交易场所,原本门口晒太阳吹牛逼的大爷大妈摇身一变,从业余媒婆朝阳大妈变成了专门撮合交易的人员。股票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
如果事情只发展到这一步,倒也没啥!但是资本是野蛮生产的,生长到后面很多东西就不对劲了。
先是梧州直接搞了块地,插个牌子梧州造船厂,轻轻松松募集到5万银元,梧州政府拿着这5万银元分了1万造船厂,剩下的空手套白狼解决了财政问题。就这样,梧州造船厂的股票还从1个银元炒作到了2个银元。广州的刘大府就更会玩了,1个银元起点太高老百姓买不起不是,我们广州发的火车股票才5分钱一股,只要你全家一年不吃早饭,就能省下365股。刘大府本来的计划是修一条从广州到佛山的铁路,搞什么广佛同城,结果销售实在火爆,干脆募集从广州到肇庆的铁路。但是万万没想到,民间窖藏白银的能力这么强,本来藏在家里没铸造的白银现在全跑出来了,发行股票最后变成了股民攻打广州市政府,要求增发股票。据说刘大府是狂笑着给临高打了电话,这铁路就这样一步步从广佛城际铁路变成了广肇铁路最后变成了广梧铁路。只可怜爪哇岛上的原住民,火车一修掀起惊涛骇浪,此处按下不提。
这空手套白狼已然算是吃相好看的,好歹是把船厂造了,铁路修了。吃相难看的比如辛无罪和关近水两个元老赤膊上阵,在临高证券交易所操纵市场,捏造事实,内幕交易,人为制造崩盘,割百姓韭菜。空手套白狼骗取资金把船造了,把货买了,把钱赚了,倒了老百姓亏的一屁股债,还对这帮人感恩戴德。
第五章 小毛票的发行与铜钱覆灭记
不过眼下,整个金融口还来不及关注这些在危险边缘试探的投机行为,德隆稽查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自己能擦好屁股,我就不会事中监管,更不会自讨无趣去管元老割韭菜,一个是德隆没有那么多精力,还有一个是因为整个系统都在看护一颗嫩芽——澳元。
随着两广战事的逐渐平息,废两改元开始在两广地区推广开来。原本以为废两改元以后,银元会快速的流通起来,可看着下面呈上的报告,德隆的黄行长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据德隆银行的调查,废两改元以后,各地市场上流通的几乎只有银兑券了,发出去银币似乎在市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但银兑券的兑换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给各个德隆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兑换压力。各地起威镖局和殖民贸易部则带来了完全相反的调查,澳洲银元因为成色稳定,做工精良正在成为大宗交易中的硬通货。自己老公周围也多次请求在东南亚设立铸币厂铸造银元,以满足流通需要。铸币局也反映,近年来大量白银流入澳洲,铸币局的产能不断提高,光是铸造费的收取就足以支付整个海南的公务员系统。那这铸造出来的白银到底去哪了。黄芪决定先问问自己身边的员工。
“小王,你给我说说,你平时怎么花钱的。”黄芪问了下面办事的职员王玉琪。
“每个月行里会发2个银元,我一般会花一个,剩下一个银元放家里或者存行里。”王玉琪如是说。
“怎么花你说说。”黄芪问道。
“一个银元无论如何是花不掉的,太多了,一般都会兑换成银兑券。”王玉琪看黄芪元老追问的紧,说话竟有些结巴。“银兑券也很难花掉,所以一般会去米行冲开,再换上小毛票或者铜钱花。”
“啥!你还用铜钱!”黄芪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废两改元这么多年,元老院禁止了碎银的交易,可没想到铜钱又死而复生了。
“嗯。但是铜钱不稳定,又有私铸的,所以很多人也不收。像我们是官府的人,商家一般会记账,凑足半分以后支付。”王玉琪说道。
“半分的银兑券怎么还要凑。”黄芪元老问道。
“半分也很多了,周围元老东南亚生产建设团那边粮食进两广以后,米价就一直稳定在一分钱买1大斤又2大两的大米上,我和文理学院毕业的李倩倩还有王盼盼住在一起,我们三一天也就花3分钱。像我们行门口的烧饼卖的比别处贵但半分也能买2个,所以好多时候都换不开,就只能用铜钱了。”
“那银兑券你们去找米行换开换成小的,然后你们又把小的换成铜板花。做小生意的又把你们小面额的银兑券拿去跟粮行换大钱!是这个道理对吧!” 原时空在央行工作的黄芪元老迅速理出了一条循环链条。
“差不多是这样,不过米行是不给银元的。大家一般都舍不得给银元,都是拿银兑券。”王玉琪补充道。
“所以菜价大概就是秋葵1分上下一斤,葱的话半分上下一斤咯。”黄芪按着王玉琪提供的情报估算着菜价。黄芪和周围两口子穿越以后虽然再也没有买过菜,但是原时空菜粮价格比还是知道一些的。
“说贵了些,葱的话1分能买3斤半呢!”王玉琪说道。
“行,我知道了!你去忙吧。”黄芪说道。
这下一切都能解释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完全矛盾的局面,问题就出在币值和成色上。元老院在发行银元时候,只发行了这一种银币,受到原时空电视剧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银子在那个时空强大的购买力,一个银元在那个时候是很多人家一个月的支出。所以银元根本不可能在市面上广泛流通,但是稳定的含银量,巨大的价值,小体积以及高铸造工艺带来的防伪功能,也使得银币成为了窖藏以及大宗交易最完美的支付方式。对外贸易里交易出去澳洲人还能赚回来,可要是一旦流入伪明控制区域被窖藏了,那可就真的有去无回了。
不过白银被窖藏也解释了为什么两广地区在白银大量流入以后,物价保持了相对稳定粮食价格甚至因为东南亚生产建设团的建立发生了下跌,但也为黄芪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就是增发小面额辅币,方便流通;
第二就是确立纸币信誉,让老百姓和商户明白,纸币和白银差不多,纸币就是德隆银行的钞,犯不着窖藏;
第三就是乘机扩大澳洲人银币尤其是纸币的影响范围,把澳洲钱挤出去,将以后可能的通胀挤出去。
在增发小面额辅币的时候,元老院曾经考虑发行铜币。但是拜大明私铸铜币成风的影响所致,民间对于铜币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只是拿来应急;第二拜伟大的崇祯皇帝所赐,明代发行了后来收藏市场天价的纸钱,也就是和纸一样薄的铜钱。这元老院要是出了铜钱,估计最后还是要被窖藏,最后敲定辅币还是用纸币的好。
2个月后,澳宋历史上最著名一厘小毛票发行了,为了让民众接受这种辅币。元老院两面下手,第一是按照废铜的价格收购市面上的铜钱,并根据含铜量制定了收购标准;第二是允许辅币的无限法偿;第三是增加物资储备,建立货币信用。
第六章 北海股票案
德隆银行稽查部门对于两广投机成风的纵容和懈怠,最后终于酿成了连环大案——北海股票案件,这个案子也差一点葬送了澳洲人的货币体系,并最终促成了澳宋现代金融制度的确立。
这北海在当时是一座全新的城市,是黄芪老公周围从东南亚生产建设团调任广西后的样板工程。当时,周围立主将廉州下的钦州,合浦,防城,灵山以及安南的北件、谅山、广宁、太原划归广西,组成了新广西大区。之后为了稳定广西南部形势,以及削弱广西东北地区势力,省会南移南宁,并在广西沿海平原设立了北海、防城港、钦州三个地级市,迁徙了大量的人口,仿照东南亚生产建设团建立了集体农庄。经过不到半年的建设,广西南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有三最之称,即归化民比例最高、职工比例最高(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农场职工)、生活最富裕。
也由于这些新兴地区人口大多数后期导入,原有关系被打散,加上元老院的半军事化管理,生活有保障,因此社会关系相对单纯。当时人都笑称只要是周围呆过的地方,老百姓都被喂傻了。北海地区更是依托北海渔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好日子是元老院带来的,所以跟紧元老院就有好日子,现在元老院搞股份制公司,于是北海的百姓也活络起来。正愁着钱没处去,这骗子就上门了。
话说这骗子也算是个人才,原名叫李安利,是广州关帝庙的乞丐,元老就靠着街头写字谋个生路,日子久了尽然凭着识文断字做了个高级乞丐,虽然没钱娶妻生子,但也管的七八个小乞丐,衣食无忧。澳洲人进城以后,这位丐帮小头目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直接被扔进收容站。在收容站期间,因为识文断字又做上了头头,并且还学会了新话。改造完成,这位李安利就被扔到了廉州治下的合浦县开荒,居然就成了北海市最早的一批归化民。股票投机风刮来以后,李安利寻思着也搞个小船赚赚钱。
于是乎这已经做到村文书的李安利在自家写了个牌子——北海船舶航运股份公司,开始募集资金。一开始这位李安利确实是真心要买船的,可在募集了一个月以后,这位李安利才发现自己拢共才募集到100个银元。这钱买了内河船绰绰有余,可是没用啊!一心想干票大的李安利决定附带利息,发行股票。李安利开始承诺购买其股票将获得5%的月回报。靠着这100个银元,李安利给了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李安利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吸引人投资以后,李安利开始发展自己所在村的人推销自己的股票。李安利规定凡是他们村的村民,只要是买过他股票的人,只需发展下线股东,根据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人数获得干股,享受股权分红;经发展的股东认购的股权超过2个银元以上,即可获得北海船舶航运股份公司的两倍分红。
在募集到天量的资金以后,并且还真的在北海市设立了办事点。根据他的说辞,他在北海各地设立县、镇、村三级区域运营中心,各运营中心设团头,由团头负责本区域股东的发展和管理,享受区域范围内不同种类业绩一定比例的提成奖励,俨然是一个新的丐帮。
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这位李安利十分擅长包装自己,李安利翻新了自己家的房子,由于归化民干部不敢收钱,李安利把孝敬官员的钱捐给了政府修路,俨然是新兴资本家的面貌。不明就里的北海归化民干部居然开始给这位李安利站台。这下李安利的皮包公司名气更大了,李乘胜追击,又将公司开到了钦州和防城港两个傻人聚集区,也是李安利命好,因为周围一干人等精力全在崇左治安和桂东北治理上,李安利在三地翻云覆雨,这么巨大的金融大鳄居然就这么被忽略了。在随后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尽然有超过10万人对李进行了投资,受害人群最远的在桂林,总金额超过21万银元,并且还被李安利慢慢换成了银币。
1642年1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李安利从广州雇来了最新下水的短衫级飞剪船鳡鱼号!当巨大的鳡鱼号驶入码头,被李邀请来的股东们沸腾了!不明就里的鳡鱼号船员也被气氛感染开始向围观群众挥手致意。李激动地告诉大家!他要带着银元去香港接受剩下的船只,等他再次回来就是广西最大的舰队!激动的人群自发做了搬运工,将剩下的银元扛上码头,整整500箱!箱子是那么沉,以至于还有一箱翻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撒了一地!好事者口耳相传,88万银元!李安利要带回怎样一支舰队啊!于是兴奋的人群又追加了一次投资,李安利再次斩获5000银元。
只是这是当地人最后一次见到李安利了,这艘船压根没有前往香港,而是一艘前往墨西哥的贸易船!人们最后一次见到李安利是在阿卡普尔科也就是日后的平安港,李下了船以后卸了货,从此消失在新世界!日后在夺取新西班牙后,澳宋政府几乎翻遍了整个新宋,但是也没有丝毫斩获。
回到1642年的1月1日,在送走李安利后,在幸福的等待中,北海人民经历了春节匪乱,见证了广西的彻底安定,新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是到了1642年的4月,人们开始坐不住了。之后参军省亲的人带来了噩耗,根据他们的陈述船厂压根没那么多船,他们经过时都看到船坞了!但此时,人们依旧坚定地相信着李安利,人家老婆不还在家么!确实,天天都看到他老婆在地里割草。对!在地里割草!似乎天天都在地里割草!意识到问题的人们反应到不对,跑到了李安利的家里,恩,地里是有个人在割草,而且还能和人打招呼,还是个女的,但这不是李安利老婆,这是一个智障,不知道从哪里招来的智障。除了会说吃饭了,就是吃过了。
消息迅速蔓延到北海全城,继而是钦州,防城港三地。而直到这时,为李安利办公的职员依旧恪尽职守,安慰群众,收拾残局,可见李安利洗脑之成功!在职员冷静的处理下,群众纷纷认为李应该是被政府割了韭菜!于是去政府门前游行示威!要求政府收钱给船。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民变几乎酿成,当年为李安利站台的归化民干部此时如同霜打的茄子!数万人来找自己的麻烦,心一横撞死在了衙门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