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元老院的生产力远超当时的世界,能生产各种高级的产品,那么到底该怎么定价呢?比如某些人声称蒸汽机的定价应该根据当时大明五口之家的购买力,以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五口之家购买力与蒸汽机的价格之比为锚点来定价,进而得出50马力蒸汽机对外销售价格可以低到1000两(澳元)。
产品定价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类。
成本导向又可以分为: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2.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3.边际成本定价法;4.盈亏平衡定价法。 需求导向分为:1.认知价值定价法;2.反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分为:1.随行就市定价法;2.密封投标定价法;3.主动竞争定价法。
显然,上述以购买力为锚点定价的观点属于需求导向中的反向定价法,但是这种方法是不是适合临高呢?
要定价,我们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反向定价法定出来的价格是不是高于成本,如果卖价比成本还低,就是赔本买卖,元老院那不是去当活雷锋了?
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是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现代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下面我尝试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给儋州工业园西南合成制药厂的新产品磺胺嘧啶定个价。
先介绍磺胺类药物的基本情况,磺胺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用于全身感染的肠道易吸收类比如磺胺嘧啶(SD)和磺胺噻唑,由于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首选SD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D首选用于诺卡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与乙胺嘧啶合用用于治疗弓形虫病,还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类是肠道难吸收类比如磺胺脒,用于治疗肠道感染。
第三类是外用磺胺类,如磺胺醋酰钠(SA-Na)和磺胺嘧啶银(SD-Ag),SD-Ag可用于Ⅱ度、Ⅲ度烧伤或烫伤的创面感染,并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愈合,SA-Na适用于眼科感染性疾患如沙眼、角膜炎、结膜炎。
上述磺胺类药物元老院都可以生产。
开始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先确定几个原则:
1. 基础物料如三酸两碱、合成氨的价格准确度不高,但也有一定的可靠度,后面会解释。
2. 图中方框表示这个工段属于某个独立的工厂,意味着要把相应工厂的利润、设备投资、人工成本包含在内,西南合成制药厂使用这些物料,需用银元做结算单位。
3. 从基础原料开始,每一步加工,都伴随着物料的增值,产品物料的价值=(原料价值总和—副产物价值)*增值系数,增值系数在开始几步设定为2,即增加的一倍价值中包含每年的固定投资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税费、燃料费用、维护费用、利润等在内。当产品物料的单价超过一定数额时,增值系数往下调,因为每年的固定投资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税费、燃料费用、维护费用不会随着产品单价上升而呈线性增长。增值系数的设定其实是比较随意的,为了确保增值系数有那么一点可靠性。我会用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数据来校验,以便得出一个逻辑上说得过去的数值。
磺胺嘧啶的额定物料消耗如下:
首先需要确定价格的是硝酸,我们先找个合理的锚点。这里要介绍一本史料《盟水斋存牍》,作者颜俊彦,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广州府推官。本书是作者从任内3年间(崇祯元年至四年,1628-1631年)所写的文稿中选编而成的。自序说,在他所写的文摘中,“拣其稍关系地方,及无甚关系而设身处地谈言微中者,略为次序之。为助合、为谳略、为翻案、为矜审、为公移,付之剞劂”。可见反映当时的地方情态是作者选编此书的一个原则。因而这本书在地方史研究上是具有史料价值的。
《盟水斋存牍》“火药把总孙材,详批府追赔”中的记载:……于全卷中摘出硃票之伪,计三票,共火药一万一千斤,约银五百两有奇……
据此,明代一斤约596.8克,约银五百两有奇我们就按550两计,则火药价格83.78两(元)/吨。火药中硝石含量按75%计,则硝石价格62.835两(元)/吨。考虑到这是以制成品火药的价格倒推的硝石价格,作为原料的硝石价格应该更低,加工环节还要赚取利润,所以乘以系数0.5,则硝石原料价格为31.42两(元)/吨。
再用清代的数据佐证一下,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六八六•军火•火药》记载:清乾隆五十七年,清廷以京城为标准统一规定了全国火药、铅丸、火绳的加工银,硝、硫磺、铅斤的工料银及其运费银,并刊刻颁发各省旗营、绿营,遵照执行。其中演放火药工料银每斤一分二厘,军需火药工料银每斤二分一厘。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三0•工部•军器》记载:乾隆年间制造火药,每万斤用硝八千斤,硫磺一千五百斤十两。其中硝石含量80%,据此折算,老君山出产的硝料价格视其纯度每斤应在九厘六毫至一分六厘八毫之间。
折算下来,乾隆年间军需火药价格为35.59两(元)/吨,比明末便宜了一半多。
综上,我们可以将明末的硝石原料的价格定为32两(元)/吨,四舍五入方便计算。
古代硝酸都是用硝石在硫酸中加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如下:H2SO4(浓)+2KNO3=加热=K2SO4+2HNO3↑
硫酸相对分子量98,硝酸钾相对分子量101,硝酸相对分子量63,解化学方程式,每生产1吨纯的硝酸,理论上需要777.78kg纯硫酸,1.6吨硝石。按照建国后计划经济年代的硫酸与硝酸比价(《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硫酸:硝酸
=120:400=1:3.33。再假设硝酸的价格等于原料总价的1.5倍,设硫酸价格为X,硝酸价格为3.3X,可列一元一次方程
(1.6*32+0.77778X)*1.5=3.3X,解得X=36两(元)/吨,则古法硝酸价格为118.8两(元)/吨。
因此,我们设定接触法生产的98%浓硫酸价格为36两(元)/吨,塔式法生产的75%硫酸价格则设定为接触法硫酸的三分之二,为24两(元)/吨。假设元老院的氨氧化法硝酸生产效率高于古法,但是由于需要消耗合成氨、催化剂和电,价格不好确定,所以干脆直接用古法硝酸的价格,即118两(元)/吨(以98%硝酸计)。
同样按照《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的化工原料比价,烧碱(96%)=硝酸(98%)=118两(元)/吨,盐酸(31%)=0.83倍硫酸(98%)=30两(元)/吨,纯碱价格=2倍硫酸(98%)=72两(元)/吨。
至此,三酸两碱的价格全部设定,从数值上看,三酸两碱的价格还是相当高的,最便宜的是盐酸,一吨的价格都超过了普通归化民工人一年的收入。
其他的基础物料价格解释如下:
食盐,内部调拨价8元/吨(王局算的零售价是168元/吨);
木炭=焦炭,4元/吨,根据沈榜(1540年~1597年)《宛署杂记》应为6.7元/吨,元老院生产效率更高,降价设定;
乙醇、活性炭,80元/吨,根据帖子【震惊】17世纪的金鸡纳树皮到底有多值钱https://www.lgqm.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95&fromuid=29(出处: 临高启明论坛);
苯,252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石灰氮,100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合成氨,100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氯磺酸,118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氯气,90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无水吡啶,1500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甲醇,36元/吨,木材干馏副产物,价格比以粮食为基础的酒精便宜,口胡;
冰醋酸,16元/吨,木材干馏副产物加工而得,价格比以粮食为基础的酒精便宜,口胡;
氢氧化钙,6元/吨,生石灰加水即得,主要消耗燃料费,口胡;
玉米芯,1元/吨,可以当燃料,但应该比木炭价格低,口胡;
铁粉,100元/吨,根据元老院铁价再算上处理成本;
锌粉,200元/吨,纯口胡;
二氧化锰,100元/吨,软锰矿焙烧、电解即得,按合成氨的价格计;
副产物氧化锌,540元/吨,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比价;
副产物氯化锰,300元/吨,纯口胡;
副产物氧化铁,50元/吨,纯口胡;
有了以上基础物料的价格之后,根据之前定下的原则,填入磺胺嘧啶物料消耗定额表中,即得磺胺嘧啶的出厂价格:11098元/吨。 如下图:
磺胺嘧啶用量:成人首次剂量2g,每日4次,每次1g,则首日总用量为5g,后续每日4g,五日用量为21g;儿童首次剂量50-100mg/公斤体重,每日4次,每次25-50mg/公斤体重,儿童体重取20kg,剂量取中值,则首日总用量3.75g,后续每日3g,五日用量为15.75g。假设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数量之比为3:1,则平均每五日治疗周期需要19.6875g,四舍五入按20g计。
儋州工业园西南合成制药厂设计的磺胺嘧啶年产能是20吨,总体上可为100万人提供一次五日的抗菌治疗。
即每个五日疗程,磺胺嘧啶出厂价为0.222元。好二的价格。。。
至于上述估算的可靠性有多强呢?我们可以拿几个中间物料的价格来检验一下,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氨苯磺胺的出厂价为盐酸的80倍,即2400元/吨,在我的估算模型中,A.C.S的价格为1802元/吨,A.C.S水解之后再中和精制即为氨苯磺胺,比较接近;同样根据《化工原料及农药中间体资料汇编》,苯胺的出厂价为盐酸的20倍,即1200元/吨,在我的估算模型中,苯胺价格为1302元/吨,可以说非常接近;氯仿的价格我没有找到对比数据,但可以用四氯化碳和一氯甲烷做参照,四氯化碳折算到临高位面,应该是810元/吨,一氯甲烷600元/吨,在我的估算模型中,氯仿价格为1088元/吨,相差也不大,我在上面提到的论坛帖子中计算青蒿素成本的时候,曾经口胡氯仿价格按乙醇的20倍计,即1600元/吨,现在对比一下,差距也<50%。
再对比一下粮食与盐酸的价格,新中国六七十年代大米价格在0.14元/斤左右,盐酸价格100元/吨,一吨盐酸相当于714.29斤大米。临高位面一斤糙米价格是1流通券,150流通券≈1两(元),如果按新中国六七十年代的物价比,临高位面的盐酸价格应该是4.76两(元)/吨。而我以硝石为基础推导出的盐酸价格为30两(元)/吨,个人认为这个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六十年代新中国已经是有核国家了,临高位面落后的生产力必然导致工业品价格奇高。
另外,我尝试过大幅度调整某一个基础物料的价格,比如将硝酸价格调整为5倍,对最终产品磺胺嘧啶的价格影响并不大,在20%以内;而食盐由于用量小,即便从8元/吨改为168元/吨,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也<20%。说明单个物料价格的波动并不会改变最终产品价格的数量级。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磺胺嘧啶的出厂价估算是相对可靠的,至少不会出现数量级上的差异。
另外,个人认为目前这个价格还是偏高的,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磺胺嘧啶的出厂价有望降低至0.1元/五日疗程以下。
目前出厂价按0.222元计,由于20吨磺胺嘧啶的产量已经足够大,大到够100万人治疗5天,所以体制内归化民在医院看病,终端价估计在0.4元左右,看病难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非体制内归化民终端价估计在0.6元左右,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而对境外销售,官方指导价暂定5元(毕竟连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冯梦桢都不太舍得拿出3两银子给生病的小妾买药,咱们也不能太黑心定价太高是吧,5元已经能赚21倍的利润了,至于某些黑心商人将一盒磺胺炒到50两白银,我们也管不了。)。
假设每年外销5%的磺胺,其余全部在境内消化,每年医疗口和商贸公司的净利润也在50万元左右,同时由于在计算价格的时候为每个加工环节都留下了利润,带动元老院的整个有机化工体系的发展,所以磺胺嘧啶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50万元,这个生意做得。在旧时空东北制药厂的历史上,磺胺嘧啶的产品生命周期持续44年,累计生产18501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同人中儋州工业园西南合成制药厂的磺胺嘧啶年产能要定为20吨。根据东北制药厂内档案,1956年,东北制药总厂的老一辈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日本文献方法,考虑了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文献进行许多改进,于1958年上半年完成试验,同年9月,东北制药总厂仅用14天的高速度,因陋就简,突击完成一个生产车间,以年产20吨规模投入生产。
儋州工业园的新合成药厂因地处儋州,位于临高西南方向,与东北相对,同时在元老院穿越之前,旧时空的西南合成是全球最大的磺胺嘧啶生产商,故儋州工业园的新合成药厂取名“西南合成制药厂”。
回到本文最初的那个问题,即便磺胺嘧啶年产能可以为100万人提供治疗,这种规模化带来边际成本降低仍然不足以令元老院治下的1400万人口每个人都用得起磺胺治病,所以元老院的50马力蒸汽机真的可以只卖1000元吗?
|